㈠ 如何用萬用表測電路板好壞
一、如果壞的話最常見的也是擊穿損壞,可以用萬用表測量一下晶元的供電端對地的電阻或電壓,一般如果在幾十歐姆之內或供電電壓比正常值低,大部分可以視為擊穿損壞了,可以斷開供電端,單獨測量一下供電是否正常。如果測得的電阻較大,那很可能是其他埠損壞,也可以逐一測量一下其他埠。看是否有對地短路的埠。
二、專門具有檢測IC的儀器,萬用表沒有這個能力。一般使用萬用表都是檢測使用時的引腳電壓做大約的判斷,沒有可靠性。並且是在對於這款IC極其熟悉條件下做判斷。
㈡ 電路板的測試方法
1、針床法
這種方法由帶有彈簧的探針連接到電路板上的每一個檢測點。彈簧使每個探針具有100 - 200g 的壓力,以保證每個檢測點接觸良好,這樣的探針排列在一起被稱為"針床"。在檢測軟體的控制下,可以對檢測點和檢測信號進行編程,檢測者可以獲知所有測試點的信息。
實際上只有那些需要測試的測試點的探針是安裝了的。盡管使用針床測試法可能同時在電路板的兩面進行檢測,當設計電路板時,還是應該使所有的檢測點在電路板的焊接面。針床測試儀設備昂貴,且很難維修。針頭依據其具體應用選不同排列的探針。
一種基本的通用柵格處理器由一個鑽孔的板子構成,其上插針的中心間距為100 、75 或50mil。插針起探針的作用,並利用電路板上的電連接器或節點進行直接的機械連接。如果電路板上的焊盤與測試柵格相配,那麼按照規范打孔的聚醋薄膜就會被放置在柵格和電路板之間,以便於設計特定的探測。
連續性檢測是通過訪問網格的末端點(已被定義為焊盤的x-y 坐標)實現的。既然電路板上的每一個網路都進行連續性檢測。這樣,一個獨立的檢測就完成了。然而,探針的接近程度限制了針床測試法的效能。
2、觀測
電路板體積小,結構復雜,因此對電路板的觀察也必須用到專業的觀測儀器。一般的,我們採用攜帶型視頻顯微鏡來觀察電路板的結構,通過視頻顯微攝像頭,可以清晰從顯微鏡看到非常直觀的電路板的顯微結構。通過這種方式,比較容易進行電路板的設計和檢測。
3、飛針測試
飛針測試儀不依賴於安裝在夾具或支架上的插腳圖案。基於這種系統,兩個或更多的探針安裝在x-y 平面上可自由移動的微小磁頭上,測試點由CADI Gerber 數據直接控制。雙探針能在彼此相距4mil 的范圍內移動。探針能夠獨立地移動,並且沒有真正的限定它們彼此靠近的程度。
帶有兩個可來回移動的臂狀物的測試儀是以電容的測量為基礎的。將電路板緊壓著放在一塊金屬板上的絕緣層上,作為電容器的另一個金屬板。假如在線路之間有一條短路,電容將比在一個確定的點上大。如果有一條斷路,電容將變小。
(2)電路板故障方法及檢測儀擴展閱讀
分類
1、單面板
在最基本的PCB上,零件集中在其中一面,導線則集中在另一面上。因為導線只出現在其中一面,所以這種PCB叫作單面板(Single-sided)。因為單面板在設計線路上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因為只有一面,布線間不能交叉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路才使用這類的板子。
2、雙面板
這種電路板的兩面都有布線,不過要用上兩面的導線,必須要在兩面間有適當的電路連接才行。這種電路間的「橋梁」叫做導孔(via)。導孔是在PCB上,充滿或塗上金屬的小洞,它可以與兩面的導線相連接。
因為雙面板的面積比單面板大了一倍,雙面板解決了單面板中因為布線交錯的難點(可以通過導孔通到另一面),它更適合用在比單面板更復雜的電路上。
3、多層板
為了增加可以布線的面積,多層板用上了更多單或雙面的布線板。用一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或二塊雙面作內層、二塊單面作外層的印刷線路板,通過定位系統及絕緣粘結材料交替在一起且導電圖形按設計要求進行互連的印刷線路板就成為四層、六層印刷電路板了,也稱為多層印刷線路板。
板子的層數並不代表有幾層獨立的布線層,在特殊情況下會加入空層來控制板厚,通常層數都是偶數,並且包含最外側的兩層。大部分的主機板都是4到8層的結構,不過技術上理論可以做到近100層的PCB板。
大型的超級計算機大多使用相當多層的主機板,不過因為這類計算機已經可以用許多普通計算機的集群代替,超多層板已經漸漸不被使用了。因為PCB中的各層都緊密的結合,一般不太容易看出實際數目,不過如果仔細觀察主機板,還是可以看出來。
㈢ 電路板的常用檢修方法
電路板檢修方法
在測試檢修種類繁多的電路板時,有許多方法可供選用,通常不僅僅是根據具體電子設備的某一種故障情形,選擇一種適合的測試檢修方法,往往是一種故障需要交叉組合地選擇幾種方法進行之。雖然電路板的測試檢修方法有許多種,但是,在種類繁多的電路板測試檢修過程中,通常採用的測試檢修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介紹電子設備的基本測試檢修方法,供讀者在進行電路板測試檢修工作時選用,或組合選用時參考。
一、直覺檢查法:這種方法是指在不採用任何儀器設備、不焊動任何電路元器件的情況下,憑人的直覺—視覺、嗅覺、聽覺、和觸覺來檢查待修電路板故障所在的一種方法。直覺檢查法是最簡單的一種設備故障的方法。該法又可以分為通電檢查方法和不通電檢查法兩種。
二、信號尋跡法:這種方法是使用單一的測試信號,藉助測試儀器(如示波器、電子電壓表等),由前向後逐級進行檢查(尋跡)。該法能深入地定量檢查各級電路,能迅速地確定發生故障的部位。
三、信號注入法:此法是使用外部信號源的不同輸出信號作為已知測試信號,並利用被檢電子設備的終端指示器表明測試結果。檢查時,根據具體要求,選擇相應的信號源,獲得不同指標的已知信號;由後級向前級檢查,即從被檢設備的終端指示器的輸入端開始注入已知信號,然後依次由後級電路向前級電路推移。把已知的、不同測試信號分別注入至各級電路的輸入端,同時觀察被檢設備終端面指示器的反應是否正常,以此作為確定故障存在的部位和分析故障發生的原因的依據。
四、同類對比法:指將待檢的電路板與同類型號的、能正常工作的電子設備進行比較、對照的一種方法。通常是通過對整機或對有疑問的相關電路的電壓、波形、對地電阻、元器件參數等進行比較對照,從比對的數值差別之中找出故障。這是一種極有價值的電子設備檢修方法,特別適用於數字設備和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設備檢測。
五、波形觀察法:這是一種對電子設備的動態測試法。它藉助示波器,觀察電子設備故障部位
或相關部位的波形;並根據測試得到的波形形狀、幅度參數、時間參數與電子設備正常波形參數的差異,分析故障原因,採取檢修措施。波形觀察法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定量的測試檢修方法。
六、參數測試法:就是運用儀器儀表,測試電子設備電路中的電壓值、電流值、元件數值 、器件參數等的一種電子設備故障檢查方法。通常,在不通電的情況下測量電阻值;在通電的情況下測量電壓值、電流值;或拆下元器件測量其相關的參數。
七、交流短路法:又稱電容旁路法,是一咱利用適當容量和耐壓的電容器,對被檢電子設備電路的某一部位進行旁路檢查的方法。這是一種比較簡便迅速的故障檢查方法。交流短路法適用於判斷電子設備電路中產生電源干擾和寄生振盪的電路部位。
八、分隔測試法:又稱電路分割法,就是把電子設備內與故障相關的電路,合理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分隔開來,以便明確故障所在的電路范圍的一種故障檢查方法。該法是通過多次的分隔檢查,肯定一部分電路,否定一部分電路,這樣一步一步地縮小故障可能發生的所在電路范圍,直至找到故障位置。
九、更新替換法:是一種將正常的元件、器件或部件,去替換被檢設備系統或電路中的相關元件、器件或部件,以確定被檢設備故障元件、器件或部件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現代電子設備的測試檢修過程中,元器件、印刷電路板和組件的更新替換。
十、內部調整法:是指通過調節電路設備的內部可調元件(俗稱半調整元件,如半調整電位器、半調整電容器、半調整電感器等),使電子設備恢復正常性能指標的方法。
㈣ 我們怎樣用電路檢測器發現電路中的故障
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採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裡,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㈤ 電路板維修一般有哪些常用手段啊
當電路板維修人員拿到一塊客戶送修的故障電路板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通常採用哪些維修方法和手段呢,我們在這里做一個簡要的說明,希望能對欲從事電路板維修工作感興趣的朋友有所幫助。
1、當接到客戶送修的電路板時應先詢問送修人員電路板發生的故障現象,了解導致電路板故障的原因,並加以詳細的記錄。
2、用高清晰度的數碼相機先拍下電路板的整體圖,然後再分部位的進行拍攝,一定要將每個部位都拍攝的非常清晰,然後將拍攝的圖片輸入電腦,觀察電路板中的印製線路有沒有霉斷、腐蝕、開焊、斷裂等現象。拍攝電路板圖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來編寫維修筆記,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自己實行電路板維修的經驗記錄在案,以供日後參考.
3、用外觀法仔細觀察電路板中每個元件及連線,檢查電阻元件有沒燒糊、電容元件有沒鼓包漏液的情況出現,集成電路的表面有沒發黃、穿孔,三極體、場效應晶體管有沒炸裂、各元件的焊腳有沒有開焊、印製板的覆銅線有沒斷裂、脫焊等。往往通過外觀檢查法作為電路板維修的第一步,往往可以發現故障的所在。
4、通過外觀檢查法沒能發現什麼問題時,下一步就要根據電路板中元件的特性和分布,將電路板分為若干功能塊,根據各功能塊的組成來判斷各部位的功能,以便根據經驗判斷最易出問題的功能塊,由這部分開始檢查。
5、用萬用表檢查電路板中各等級電源供電腳的對地阻值,(一般電源可分為:5V、正負12V、正負15V、正24V幾個電壓等級)。判斷有沒短路現象。有短路情況則需要先將短路故障排除,無短路故障則下一步可以給電路板供電。
6、給電路板各等級電源加上電源,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匯能電路板維修測試儀等儀器儀表檢測電路板中各功能塊是否符合要求,對於不符合要求的,說明不合符合要求的部分存在故障,然後用電路板在線維修測試儀等儀器儀表進行仔細檢查,直到查出故障的元件位置,更換故障元件後,再次用匯能電路板在線維修測試儀等儀器儀表檢測,直到故障部分的功能符合要求為止。
7、也可根據電路板的實物繪制出電子電路原理圖,根據原理圖分析電路板的控制原理,然後製作試機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電路板維修或測試。
8、在電路板維修完畢並經各種測試儀器檢測,確認各部分功能正常後,可以拿到設備現場裝機做最後確認。
9、經過最終確認電路板維修好之後,貼上保修保標志,填寫電路板維修工作單,編寫電路板維修案例存檔。
㈥ 怎樣用萬用表檢查電腦主板故障
1、看元件的狀態拿到一塊出故障的電路板,首先觀察電路板有沒有明顯的元件損壞,如電解電容燒毀和鼓脹、電阻燒壞以及功率器件的燒損等。
2、看電路板的焊接如印製電路板有沒有變形翹曲;有沒有焊點脫落、明顯虛焊;電路板覆銅皮有沒有翹起、燒糊變黑。
3、觀察元件的插件如集成電路、二極體、電路板電源變壓器等方向有沒插錯。
4、電阻電容電感的簡單測試使用萬用表對量程內的電阻、電容、電感等可懷疑元件進行簡單的測試,測試有否電阻阻值變大、電容短路、開路和容值變化、電感短路和開路等現象。
5、上電測試經過上述簡單觀察和測試後,無法排除故障,可進行上電測試。首先測試電路板供電是否正常。
萬用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隻靈敏的磁電式直流電流表(微安表)做表頭。當微小電流通過表頭,就會有電流指示。但表頭不能通過大電流,所以,必須在表頭上並聯與串聯一些電阻進行分流或降壓,從而測出電路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
數字萬用表的測量過程由轉換電路將被測量轉換成直流電壓信號,再由模/數(A/D)轉換器將電壓模擬量轉換成數字量,然後通過電子計數器計數,最後把測量結果用數字直接顯示在顯示屏上。
萬用表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功能是通過轉換電路部分實現的,而電流、電阻的測量都是基於電壓的測量,也就是說數字萬用表是在數字直流電壓表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
數字直流電壓表A/D轉換器將隨時間連續變化的模擬電壓量變換成數字量,再由電子計數器對數字量進行計數得到測量結果,再由解碼顯示電路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邏輯控制電路控制電路的協調工作,在時鍾的作用下按順序完成整個測量過程。
㈦ 如何使用電路在線維修測試儀對電路板進行維修
1在線測試儀的功能特點
1.1簡介
在線測試儀是一種維修PCB板的儀器。它可完成對中小規模數字集成電路,存儲器及部分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的在/離線功能測試,還可對PCB板上任意一結點(焊點)進行V-I曲線的測試、存儲和比較(所謂在線測試,是指對焊接在PCB板上的元器件進行的測試;而離線測試則是指對脫離PCB板的元器件進行的測試)。其原理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1)功能測試(ICFT)
利用後驅動原理來驅動電路,然後取被測門的輸出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後驅動原理是指,讓電路根據測試者的意圖變化,強迫其輸入端的電平變高或變低,以使被測門與周圍電路「隔離「開來,看其輸出與輸入是否滿足規定的邏輯關系,從而完成電路晶元的邏輯功能測試。
(2)VI曲線測試(V-I)
通過比較形式來判斷故障點,其比較過程是這樣的:先對一塊工作正常的PCB板上兩個結點進行測試,得到電壓(V)——電流(I)關系曲線,並保存測試結果,作為將來比較操作中的標准。當遇到同類型PCB板發生故障時,便可用在線測試儀對該故障板的任意兩結點進行VI測試,同時調出正常PCB板相應兩結點間的VI曲線進行比較,若比較結果超出了正常范圍,則此兩結點間應是故障點之一。
(3)存儲器測試
對隨機讀/寫存儲器(RAM),採用寫入/讀出的辦法進行測試,即先向存儲單元寫入一數據,然後再讀出,看兩者數據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該存儲器出現了故障。對只讀存儲器(ROM),先將其存儲單元的內容讀出來,存於計算機中。日後同故障電路板上相應存儲器中讀出的內容相比較,相同則說明沒問題。
(4)狀態測試
通過測試器件各管腳的電平狀態,並與好的器件進行比較來判別。
(5)自定義測試
在線測試儀還提供了一個數字電路功能測試平台,用戶可自己定義被測器件輸入管腳的激勵,描述輸出對於輸入的邏輯關系。若符合邏輯關系,則器件沒有問題。?
2.1基本原則
(1)先電源後測試——這是維修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即在使用測試儀進行測試前,應先檢查電路晶元的工作電源,若電源短路,則在加電測試時可能會損壞儀器。
(2)先測試後分析——就是對PCB板先進行測試,再依據測試結果進行分析,進而確定故障位置。
(3)先確診後處理——盡可能的把故障縮小到最小范圍,有了較大的把握再更換元器件。?
2.2維修方法
(1)先離線後在線——由於離線測試准確度高,因此,對於板上可插拔器件,應將其取下進行離線測試,再對板上其他元器件進行測試。
(2)先介面後元件——維修時,最好對PCB板上的各介面引腳進行VI曲線測試。因為許多故障是由介面電路引起的,先測介面有時可以很快查出故障。
(3)先分立後集成——先測試分立元件,再測集成晶元,因為分立元件出現的故障率更高。
(4)先功能後VI——即對PCB板上可功能測試的集成塊最好先進行功能測試,再對無法功能測試的集成塊進行VI曲線測試。因為功能測試的結果更直觀,更可靠,能確保更快找到故障。
3.1維修前的准備工作
(1)若PCB板上元器件無標號,則應畫出PCB元件位置圖,並在圖上標出編號,測試時,以此標號進行識別。
(2)建立比較庫。這是使用在線測試儀進行PCB板維修前的重要工作。所謂建庫,是指通過對正常PCB板的測試,將板上元器件管腳狀態、VI曲線波形、只讀存儲器內的數據等測試結果存檔,以便維修時調出與故障板進行比較分析。
3.2維修步驟
(1)了解。當一塊PCB板需要維修時,應問明出現的故障現象,並仔細觀察板上是否有燒焦、保險絲熔斷、插件松動或連線斷開等明顯故障。
(2)測電源。用萬用表檢查PCB板上元器件工作電源是否有短路。
(3)離線測試。取下板上可插拔器件並進行離線測試。
(4)在線測試。對板上其他元器件進行測試,確定故障點。其故障定位流程如圖2所示。
(5)試運行。當故障點確定並排除後,還必須聯機試運行,驗證故障是否完全排除。若仍不能正常工作,還須按上述步驟重新查找故障。
(6)整理記錄。在測試過程中(包括建比較庫),應邊測試邊做好記錄,特別是有可疑的地方,更應詳細記錄測試時觀察到的現象。最後對記錄進行分類整理並保存,以便日後遇到同類型模板或相似故障現象時可作為參考。
(1)測試前,用萬用表檢查板上元器件工作電源是否短路,若有,應先排除。
(2)加電測試時,用手摸元器件表面,檢查是否有過熱元器件,若有,應先排除或將過熱器件摘除。
(3)若板上有振盪器,先摘除或將其短路,使其停止工作。防止測試過程中產生脈沖,影響測試結果。
(4)檢查電路板上是否有電池供電的存儲器,若有,應問清有關人員其內部數據是否有用。若有用,則不可測試,否則可能修改其數據或導致數據丟失。
(5)由於同一型號的元器件其特性多少存在一定差異,在VI曲線比較測試時,同一型號的每塊板對應結點曲線也就不盡相同。一般當兩曲線差異較大時,才認為該處可能是故障點之一。
(6)VI曲線測試時,其電壓——電流曲線通常以板上電源地作為參考點。但一些板上的元器件或介面與電源地之間阻值很大或是斷開,這時可自定義一個電路結點作為參考點。
(7)在線功能測試時,出現「有非法電源或地腳」時有兩種可能:①測試夾未夾好被測器件,造成接觸不良。②該器件確有其他引腳(器件本身工作電源及地腳除外)接電源或地,解決的辦法是暫時將這些引腳與電源或地斷開,再測試。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測試儀的使用技巧,那就是VI曲線功能,這個功能非常實用,在測試儀晶元庫沒有數據的情況下,無法對晶元進行測試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VI曲線進行對比測試(有好板對照),如果沒有好板,那我們可以找到公共地,然後對晶元管腳或元器件進特性,行性能測試。(元器件是性能分別是什麼特性,測試儀說明書上面有清楚標示元器件特性)。
㈧ 怎麼檢測電路板故障點用萬用表的方法
一、向此如何用萬用表檢測維修各種故障的電路板問題,有的時候得根據故障現象,靈活掌握萬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就此問題列舉幾例如
下:
①、現己數字表為例:比如,某電路板出現了不通電,在電路板斷電的情況下,首先把萬用表撥到相應的電阻檔,檢查保險是否損壞、壓敏電阻、等等。
②、若以上測量正常,接著把萬用表撥到二極體檔檢查二極體是否損壞,首先用紅表筆接二極體的正極,黑表筆接二極體的負極,此時正常二極體應顯示0.5mⅤ~0.7mV屬於正常,否則就是壞管,四個二極體以此類推測量。
③、如果以上測量都正常,那就在測量電路上的電壓,把萬用表撥到相應的直流電壓檔上,用黑表筆接電路板地,紅表筆接被測點,比如:測量整流濾波後電壓等等。
㈨ 檢查電路故障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直接觀察
電路發生故障時,通常情況下不會立即去使用儀器測量,而是用肉眼觀察去查找電路可能存在的異常部位。而直接觀察方法又分為不通電跟通電檢測。
不通電檢測即檢查電源電壓的水平跟極性是否符合電路要求;電解電容的極性跟二、三極體的管腳位置、集成電路的引腳位是不是出現虛焊、錯焊跟交叉等問題;布線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印刷板在印製的時候有沒有線路出現斷線;電阻跟電容有沒有明顯燒焦問題。
而通電檢查主要是觀察元器件有沒有過熱、冒煙和明顯焦味,電子管跟示波管的燈絲有沒有存在高壓打火等問題。
方法二:萬用表檢測
萬用表檢測主要是檢查靜態工作點,其中電子電路的供電系統、三極體、集成塊跟線路中的電阻值及直流工作狀態可以利用萬用表進行檢測。檢測看是否數值正常。
方法三:信號尋跡法
在復雜的電路中,可以通過在輸入端接入一個信號,然後通過示波器從前級到後級或者從後級到前級一級一級觀察波形跟幅值變化,最終查看哪一級出現異常。
方法四:對比方法
對比法較為直觀,主要是通過將疑似故障電路跟一個工作狀態正常的相同電路進行參數對比,查找其中是否存在參數差距較大的值,再進行故障原因分析,最終判斷故障位置。
方法五:替換法
對於故障不明顯的電子電路,在無法進行直觀判斷故障點時,可利用現有的相同元件進行替換,通過替換觀察電路是否變化,來縮短故障判斷時間。
方法六:旁路檢查法
如果電路中存在寄生震盪現象,那麼就可以利用一定容量的電容器,將電容器跨接在需要檢查的地方或參考接地點之間,然後觀察震盪是否存在。如果震盪消失,則說明震盪是產生在前級電路或者附近的電路中。如果沒有,則往後移動,繼續尋找檢查點。電容器的選擇應該注意旁路電容不要過大,能夠較好的消除不利的信號就行。
㈩ 電路板故障檢測儀 電路板故障測試儀主要有哪些功能
1. 數字邏輯器件性能(直流參數)測試:
維修實踐發現,有些器件原有作用尚能實現,但參數卻發生了變化,元件性能表現的很不穩定,設備或電路板仍然不能正常工作,為此天惠公司開發了針對集成電路直流參數的測試作用,支持對數字集成電路的輸入漏電流和輸出驅動電流等直流參數測試。如輸入漏電流(Iih,IiL,Vih,ViL);輸出驅動電流(IOL,IOH,VOL,VOH)。
2. 數字邏輯器件在/離線作用測試:
能夠對多邏輯電平數字邏輯器件進行在線/離線作用測試;測試器件庫龐大,僅邏輯數字器件就1 萬多種;
測試范圍廣:TTL54/74系列、8000系列、9000系列、CMOS4000系列、俄羅斯器件、西門子器件庫。
3.ASA(VI)模擬特徵分析測試:
ASA測試通過比較好電路板和故障電路板上相應器件管腳的特徵曲線差異檢測故障,可把故障定位到電路結點。ASA測試不涉及器件作用,無論何種元器件,模擬的、數字的、作用已知的、作用未知的都能檢測;ASA測試是逐管腳進行的,基本上不受器件封裝限制,任何封裝形式的器件均可進行測試。 ASA測試無需給電路板加電,
使用較為安全。
4.單/多埠VI曲線分析比較測試:
對器件採取單埠或多埠的VI曲線測試方式;單埠測試方式是指每個管腳對地提取一遍阻抗特性曲線,而多埠是以任一腳做參考提取一遍VI曲線。
5.ASA 曲線雙棒動態比較測試:
使用雙路探棒對兩塊相同電路板上的相應節點時時的進行動態比較測試;當被測板上的器件不能使用測試夾測試時,此種方法最有效。
6.ASA 曲線測試智能提醒作用:
當使用雙探棒進行比較測試時,如果超差,儀器會出現報警聲音,引起使用者注意,該測試方法利用微機喇叭產生類似於萬用表Beep的效果,提高了檢測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
7.ASA 測試曲線靈敏度可調:
當ASA曲線走勢趨向於45度時,如果曲線的數據發生變化,曲線就變化明顯,反映故障的觀察靈敏度就越精確,曲線反映故障靈敏度和測試參數相關,適當調整測試參數能夠得到更靈敏的曲線;該測試方法能夠自動搜索出對故障較靈敏的那根曲線,有效的提高了故障檢出率。
8.可按管腳設置ASA 曲線測試參數:
可根據具體器件的測試需要,給不同管腳設置不同的測試參數,可設置任一管腳為提取或不提取ASA曲線;大大提高了測試的靈活性。
9.ASA 曲線故障快速定位/查找作用:
當VI測試出現故障曲線時,測試儀提供快速的曲線定位/查找作用選項,使用戶觀察曲線更方便、直觀。
10. 對不穩定疑難曲線有效識別:
增強了對不穩定疑難曲線有效識別的判斷水平,降低了誤判率,進一步提高了測試准確度。
11. VI曲線參數值量化作用:
即從被測電路或器件的ASA曲線中可以獲取相應的參數測試值並保存,且能夠用寫字板或OFFICE工具軟體直接進行編輯或瀏覽。
12. 求取平均曲線的測試作用:
用戶可以先測試多個器件,得到多個曲線文件,然後利用該作用把多個曲線文件平均成一個曲線文件,作為以後的測試比較標准。
13.VI曲線雙板直接對比測試:
使用雙路測試夾對兩塊相同電路板(一塊好板和一塊壞板)上的相應IC同時進行VI曲線提取、存儲和比較測試,測試效率極高。
14.三端器件測試:
完成對三端分立元件的動態測試作用,如三極體、可控硅、場效應管、繼電器等元件測試。
15.ASA 曲線多種排列/顯示方式:
可按比較誤差降序排列顯示曲線,比較誤差升序排列顯示曲線,還可按器件管腳順序排列曲線;可以「按點或「畫線」來顯示曲線,單個管腳的曲線可以單獨放大或縮小。
16.電容、電感定量測試:
可直接在離線狀態下准確測試電容的容量及漏電阻,並展現出電容在充放電過程中不同的阻值的過程;能夠測試出電感的電感量及串聯電阻;
17. 電路板圖象建庫測試:
通過數碼相機或掃描儀將一塊好的電路板輸入到計算機內,在屏幕上就可以對該板上各個集成電路晶元進行編號,以便讓儀器知曉器件所在位置,然後即可對每一個器件同時進行邏輯作用在線測試及VI曲線掃描測試,從而建立起整板的測試庫,當需要維修時,只需將該板從計算機軟體內調出,就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故障診斷,適用於批量電路板的維修。
18.數字邏輯器件在線狀態測試:
能夠提取11種復雜的電路在線狀態,如開路、邏輯翻轉信號、非法電平、匯流排競爭等等狀態,對測試器件外電路的識別能力強。
19.匯流排競爭信號隔離作用:
用於解除匯流排競爭,確保正確測試掛在匯流排上的三態器件(如74LS373、74LS245、等),可提供8路匯流排競爭隔離信號。
20.IC型號識別:
針對標識不清或被擦除型號的器件,可「在線」或「離線」進行型號識別測試。
21. LSI大規模集成電路在線作用及狀態分析測試:
可採取學習、比較的方式對一些常見的LSI器件進行作用及狀態分析測試。
22.讀寫存儲器作用測試:
直接檢測存儲器SRAM / DRAM晶元的好壞,該測試無需事先學習,有獨立的測試器件庫,可採用在線、離線測試方式。
23.只讀存儲器作用測試:
可採取在線(離線)學習/比較的測試方法,先把好板上EPROM中的程序讀出來,保存到計算機上,再和壞板上的相同器件中的程序進行比較測試;測試結果定位到存儲單元地址上,並列印出該地址正確和錯誤的代碼。
24.元器件循環測試作用:
該作用可對數字邏輯器件、集成運放、光耦等器件進行重復測試,直到出現錯誤或被終止,易於發現一些器件的非固定性故障(或稱為軟故障)。
25.數字邏輯器件測試閾值可調作用:
閾值電平是指判定器件輸出是邏緝1或邏輯0的門檻電平值。除了給出常用的幾種電平值供直接選取外,還可選自定義。通過調整器件的閾值電平,能夠發現一些如器件驅動能力下降導致的電路故障。
26.加電延遲可選作用:
當遇到被測電路板上的電源、地之間有大的濾波電容時可用到此作用。該選項是確定在測試儀接通外供電源以後,需要等待多長時間後才開始進行測試。
27.測試夾接觸檢查作用:
主要解決當測試夾和被測器件接觸不良(如被測器件管腳氧化腐蝕、三防漆打磨不幹凈等)時,造成的測試誤判。
28.運算放大器在線作用測試:
使用模擬信號測試運放在線性放大區的工作特性,測試技術或國家發明專利,有獨立的測試器件庫,包含LM324、LM348等共計3000多種。
29. 電壓比較器測試:
模擬電壓比較器用於判斷兩個信號的微小差異,通過本測試儀可以很容易測試。
30.光電耦合器在線作用測試:
由於光耦是電流控制器件,採用電流激勵信號測試,方法科學嚴謹,准確度高;有獨立的光耦測試器件庫,
達500多種。
31.光電耦合器離線直流參數測試:
可在離線情況下對光耦的主要直流參數(如光電轉換系數等)進行測試,解決了由於器件的參數變化難以發現的故障現象,提高了故障檢出率;
32.UDT自定義測試平台:
把測試儀的測試通道開放給用戶,由用戶對被測元件或電路的輸入施加激勵信號,然後從輸出採集響應信號,類似於函數發生器+示波器的測試方法。
33. UDT下AD、DA類器件作用測試:
用戶通過UDT控制聰能測試儀,向被測試器件(AD/DA)或電路的輸入施加數字、模擬激勵信號,從輸出取回相應的響應信號,通過比較相同激勵信號下,器件/電路的實測響應信號和預期(標准)響應信號的符合程度,實現故障檢測。
34. AFT電路故障追蹤:
AFT可以看成「信號發生器+示波器」測試方式的直接擴充。本測試儀上能夠設置多種測試信號,並且能把測試信號以及好板電路對測試信號的響應,關聯在一起存放在計算機中��建立用戶自己的電路板測試庫,用於對故障板的測試;也可以把同樣的測試信號同時加在好、壞板的電路上,直接對照兩者的輸出結果。
35.電路板網路測試:
使用模擬信號提取或比較線路板上任意元器件之間的連線關系,測試時無須加電,通/斷閾值設置明確。能夠支持對用戶的標准Protel 網路表文件的直接導入,使網路中的開路、短路測試變的更加方便和快捷。
36. 晶體管輸出特性曲線測試:
可以測出雙極型晶體管的輸出特徵曲線、MOS型晶體管的跨導曲線。從曲線上可以檢查交流放大能力大小以及均勻程度,直觀看到晶體管的三個區:截止區、放大區、和飽和區的具體情況。可用於晶體管的篩選,尤其在晶體管配對時特別有用。
37.填表方式擴充模擬器件庫:
以填表的方式定義模擬器件的各管腳狀態:如:正輸入腳、負輸入腳、輸出腳、正電源腳、負電源腳、接地腳,以及其他狀態等。
38.以編程方式擴充數字器件庫:
採用HNDDL語言,自適應技術完善;把擴充程序直接開放給用戶,由用戶自己可以自行填加測試器件庫。
39.元器件速查手冊(電子詞典):
元件庫容量近四萬種,供用戶查閱元器件的名稱、管腳排列、封裝等信息。
40.維修日記:
供記錄日常維修的經驗體會,發生的重要事情等,長期保存這些資料並積累經驗,會大大提高維修水平和技能。
41.後台操作記錄:
測試儀會自動記錄測試過程及測試結果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