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查詢葯品真偽
1、打開國家葯監局的官方網站。
(1)沒葯的篩選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發展現狀
1、新葯難找,仿葯難仿
「現有的研發模式和流程越來越難以發現新葯了。在現有生命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幾乎所有已知的生物化學分子反應和生化酶反應都被制葯工業開發了。」美國FDA資深審查官和臨床葯理學家John Duan 表示。
新葯產出率降低,研發成本不斷上升,臨床時間過長,上市過程太慢……這些關於葯物創新的老生常談依然存在,並且由於本身的基礎薄弱,積累匱乏,國內生物葯發展的可持續性困難重重。
2、2.資金與技術不完全對接
實際上,由於醫葯行業的高成長性,有不少資金圍著醫葯打轉,但據了解,國內生物醫葯所吸引的資金僅占整個醫葯融資5%左右的份額。
另外,一般的財務投資多是希望短時間內就能見到效益,而一個葯品要上市則是一項需要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果的,即使上了市,後續的風險依然存在。相對而言,戰略投資更注重長期效益,可以花數年進行融資並幫助企業做戰略規劃、管理優化等。
3、尋找生物葯火種
中美冠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總裁張發明認為,從前我們的研發模式是拿著個放大鏡在一堆柴草里尋找一根可以治病的針,我們需要放一把火,把不需要的柴草燒掉,那麼留下的就是針。在新葯研發中,生物標記物就是這根可以燒稻草的火柴。
所謂生物標記物,就是通過基因組學和腫瘤組學知識進行研究,找到那些可供客觀測定和評價的一個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療過程中的某種特徵性的生化指標,通過它可以獲知機體當前所處的生物學過程中的進程。
② 篩選殺菌劑的方法有哪些
1.孢子萌發測定法
其原理是在載玻片或平板上,通過滴加或噴施等方法將葯液施於其上,然後滴加一定濃度的孢子懸浮液,經過一定時間培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孢子的萌發率。毒力越大的葯劑,孢子萌發抑制率也越大。
2.抑菌圈法
先將病原菌孢子或菌絲的懸浮液與培養基混勻,待混合物冷卻後,放入吸有不同濃度葯液的紙片,經過一定時間培育後,觀察以紙片為圓心的抑菌圈的大小。有的試驗用圓環中加葯液來代替吸葯的紙片。毒力越大的葯劑,抑菌圈也越大。
3.生長速率測定法
原理是趁熱在培養基中加入葯液,混合均勻後冷卻,然後在無菌條件下將病原菌接入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中央,經過一定時間培育後,觀察病原菌菌絲的生長情況。毒力越大的葯劑,菌絲的生長越緩慢。
4.對峙培養法
多用在天然源農葯的篩選中。方法是將天然提取物及病原菌同時放在同一有培養基的培養皿的兩邊,經過一定時間培育後,觀察菌絲生長的情況。如果提取物有抑菌作用,則病原菌的生長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對峙培養法
5.高通量篩選方法
(1)活體篩選方法:
①以各種病原物為篩選靶標的直接篩選方法:首先將一定濃度樣品用移液器移至微量滴定板上,再用另一移液器將均勻的供試菌菌絲體或孢子懸浮液接種到每一孔上,混勻後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混合液的初始光密度值I,然後置適宜條件下振盪培養一定時間,再測定光密度值Ⅱ,且將光密度值Ⅱ與光密度值I比較,即可評價葯劑是否有活性。如果二者相等或光密度值Ⅱ降低,說明菌體不能生長,判定被測物有活性,否則無活性。
②以釀酒酵母菌為模型菌的篩選方法:在控制條件下,將釀酒酵母菌與待測化合物相互作用,一定時間後,觀察化合物對酵母菌生長的抑制情況。通過有效中濃度EC50判斷化合物是否有活性。研究表明,雖然不是所有的有潛力的殺菌劑都能抑制釀酒酵母菌的生長,但釀酒酵母菌仍不愧為一個實用的篩選殺菌劑的模型菌。
(2)離體篩選方法:
①靶標酶的測定方法:例如,測定NADH(還原輔酶I)的變化,可篩選線粒體呼吸作用中電子傳遞鏈上復合體I和復合體Ⅲ的抑制劑。將菌體懸浮液與牛心線粒體及待測化合物分別加入微量滴定板孔中,混勻,控制條件下反應一定時間後,在340nm下測定光密度值,計算NADH的含量,如果NADH含量降低,說明待測物抑制了電子傳遞過程,化合物有活性。
②全細胞測試:用於篩選真菌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可用此方法。
甾醇途徑的最終產物是麥角甾醇。該物質對乙醯乙醯輔酶A硫解酶(acetoactyl-coathiolase)的啟動基因有反饋控製作用,即它的存在能抑制啟動基因的表達。而如果Acetoactyl-CoaThiolase啟動後,經過一系列生理反應,會產生p-半乳糖苷(β-gal)酶。β-gal酶可與氯苯酚作用,產生紅色的氯苯酚紅-β-吡喃半乳糖苷,沒有β-Gal酶時的氯苯酚是橘黃色的。因此,基於以上原理,試驗的前期工作是構建報告基因(reportergene),將乙醯乙醯輔酶A硫解酶的啟動基因融合到釀酒酵母全細胞中編碼p-半乳糖苷(β-gal)酶的基因上,使該啟動子也具有能活化β-gal基因的能力。然後將待測化合物與經上述基因修飾的釀酒酵母全細胞及氯苯酚等在微量滴定板上混勻,在控制條件下反應一定時間,最後通過分光光度計檢測。如果甾醇生物合成途徑受阻,就沒有甾醇結合到上述報告基因的受體結合蛋白上,β-gal基因被啟動,產生β-gal酶,顯示化合物有活性。如果化合物無活性,甾醇合成正常,β-gal基因不會被啟動,就不能產生β-gal酶,只能顯現橘黃色。
③ 農葯真假的幾種識別方法
農葯真假的識別方法
(1)看包裝與標識
根據國家標准GB3796-1999《農葯包裝通則》、GB4838-2000《農葯乳油包裝》規定,農葯的外包裝箱應採用帶防潮層的瓦楞紙板。外包裝容器要有標簽,在標簽上標明商標、品名、農葯登記證號、組裝量、凈含量、生產曰期或批量和保證期。在最下方還應有一條與底邊平行的顏色標志條,標明農葯的類別:除草劑——綠色;殺蟲劑——紅色;殺菌劑——黑色;殺鼠劑——藍色;植物生長調節劑——深黃色。農葯包裝容器中必須有合格證、說明書。液體農葯制劑一般每箱凈重不得超過15千克,固體農葯制劑每袋凈重不得超過25千克。
農葯的保證期,一般為兩年。
國外農葯在我國銷售,必須先在我國進行農葯登記。進口農葯標簽上應有我國農葯登記號和在我國登記的中文農葯商品名,標簽上除無標准代號和生產許可證號外,其它內容與國內農葯標簽要求一致。
農葯內裝材料要堅固、嚴密、不滲漏、不能影響農葯質量。乳油等液體農葯制劑一般用玻璃瓶、金屬瓶或塑料瓶盛裝,並加內塞外蓋,部分採用了一次性防盜瓶蓋,粉劑一般用紙袋、塑料袋或塑料瓶、鋁塑壓膜袋包裝。
(2)農葯登記號
根據有關規定看商品農葯內包裝上的農葯登記號是滯符合規定要求。為了辯認農葯登記號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為了辯認農葯登記號的真假,應查詢最新的農葯登記公告。要注意有的農葯內包裝上雖標有農葯登記號,但是假的或過期的。有的臨時登記號,已過期仍在繼續使用。
(3)看標准代號
如果商品農葯標識上採用的是國家或行業標准,要查閱有關資料,判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如果標識上採用的是企業標准,應向本」曜即Σ檠欠袷且馴赴傅鈉笠當曜肌
(4)看外觀及物理性能
1)乳油農葯
一般是淺黃色或深棕色單相透明液體,首先觀察有無分層現象,若有分層,加水衡釋後形成的乳濁液是不會穩定的。
對乳油的乳化性能可做簡單試驗,將乳油硬水溶液放在300C水中1小時,不分層、不沉澱、沒油乳油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2)粉劑類農葯
為了噴撒均勻,要求具有一定的細度,目前一般要求不小於95%通過74um篩(200目),不結塊,流動性良好。
3)可濕性粉劑農葯
要求用水衡釋後能形成良好的懸濁液,如果懸浮性能不好,大顆粒很快沉下去,容易造成噴葯時濃度不一致,必然會影響葯效。
因此可濕性粉劑應具有一定的細度,一般要求不小於95%能過44um孔徑篩(325目),能被水潤濕,並均勻縣浮在水中。
合格品不結塊成團,易分散,潤濕時間小於3分鍾,懸浮率大於55%。
不合格品成團,結塊,不易分散,濕潤時間大於10分鍾。
4)懸浮劑農葯
懸浮劑是近幾年發燕尾服起來的新農葯劑型,是粘稠狀、可流動的液體制劑,經存放允許分層,但經手搖動仍能恢復地質原狀,不允許聚結成塊。
不合格品外觀分層,搖振後不易恢復,結塊。
5)顆粒劑農葯
顆粒劑有三種加工方法:即包衣法、捏合法、浸漬法。
包衣法多以一定細度的顆粒為載體,粘附葯劑細粉。在外觀檢查時除應注意其顆粒大小是否符合規格標准(6-19um)外,還應注意有無葯粉從顆粒脫落下來,脫落率≤5%。
捏合法是葯劑與添料加水捏合均勻後,擠壓成條、乾燥、篩選其中一定粒度范圍的顆粒。
浸漬法是先將填料製成一定粒度范圍的顆粒,在混合器中加入液體葯劑或其溶液,使葯劑吸收到顆粒中。
後兩方法製成的顆粒劑,應注意其顆粒的破粒率≤5%。
(6)容量及重量
農葯標識上都標有容量(重量)。有的農葯質量指標合格,但在容量上達不到標識規定要求。例如某廠生產的農葯標識體積為250毫升,實測只有180毫繁榮昌盛,比規定體積少了28%。
按國家技術監督局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規定》,250毫升單件包裝產品的凈含量與其標本的體積之差不得超過9毫升。
(7)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根據商品農葯標識的有效成分品種和含量,按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編《農葯所相色譜分析手冊》中各農葯分析方法中所提供的色譜條件,進行常規農葯有效成分的分析,即每種農葯選擇一種專用色譜柱、專用內標手、農葯標准品,按照測定步驟,進行准確的定量測定和計算。
也可以根據商品農葯標識的有效成分品種含量,按各農葯快速分析方法所提供的色譜條件,進行快速農葯有效成分的分析。選擇通用柱1或2,首先進行定性分析,將商品農葯液體樣品0.2ul注入色譜儀中,把樣品中有效成分出峰的保留時間與農葯定性標樣的保留時間相比較,相同的為真農葯,不同的或未出峰的定性定量分析。
④ 請問葯片有殘缺、黑點、異物用什麼設備篩選
這個肯定是這樣,公司有專門的東西來過濾的。在製作成葯片之前,他還是粉末甚至液體的時候過濾。如果是比較明顯大的雜質可以用,就是過濾的方法。如果是其他的,可以用一些物質加進去跟他反應,然後再過濾。
⑤ 葯物篩選的篩選模型
篩選模型就是在葯物篩選實驗中所應用的葯理實驗模型,由於葯物篩選要求實驗方案有標准化和定量化的特徵,因而在傳統葯理實驗中常見的動物實驗在葯物篩選中較少應用,根據實驗模型的不同,葯物篩選可以分為生化水平的篩選和細胞水平的篩選。
生化水平的葯物篩選用擬開發葯物作用的靶點設計實驗,一般而言這種作用靶點是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蛋白質,如酶和受體等,此外一些編碼功能明確的DNA也越來越多地成為葯物作用的靶點。候選化合物與靶點混合後,可以通過酶連免疫、熒光顯色、核磁共振等方法定量測定化合物與靶點的相互作用,從而成為篩選化合物的依據。 細胞水平的葯物篩選是更接近生理條件的一種葯物篩選模型,其模型是擬設計葯物作用的靶細胞,應用細胞培養技術獲取所需細胞,將這些細胞與候選化合物相互作用,通過與生化水平篩選類似的檢測技術測定化合物的作用能力,從而對化合物進行篩選。
生化水平的葯物篩選操作相對簡單,成本較低,但是由於葯物在體內的作用並不僅僅取決於其與靶酶的作用程度,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均會對葯物的作用產生極大的影響,僅僅一道薄薄的細胞膜就能夠阻擋住許多候選化合物成為葯物的道路,因而生化水平的葯物篩選不確定因素更多,誤篩率更高。細胞水平的葯物篩選模型更接近生理條件,篩選的准確率更高,但是需要建立細胞模型,操作更復雜,成本更高,數據之間的平行形較差,另外由於技術的限制,有些靶標還不能進行細胞水平的葯物篩選。
⑥ 為什麼人們要尋找新的葯物,只能採用「篩選法」
從染料中尋找葯物,這並非天方夜譚。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葯物的分子結構和葯效之間關系的規律,不能有效地合成新的化學葯物。因此,人們要尋找新的葯物,只能採用「篩選法」
⑦ 乳香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沒葯為較常用中葯。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具有行氣活血、消腫定痛的功能。用於損傷瘀血、癰疽腫痛、經閉症瘕、胸腹諸痛等病症;外用斂瘡生肌。
來源:
天然沒葯為欖欖科植物沒葯樹Commiphora
myrrha
Eugl.和愛倫堡沒葯樹Balsamodendron
ehrenbergianum
Berg.莖干皮部滲出的膠樹脂。膠質沒葯,來源同上。
產地與分布:
主產非洲索馬里和衣索比亞。此外,肯亞等地亦產。
鑒別要點:
天然沒葯與膠質沒葯形狀相似,極難區別。僅前者表面呈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的半透明、味苦而微辛;而後者則表面呈深棕色、不透明,味苦有粘性,小有差異耳。兩者同等入葯。
名典鑒別:
①宋·馬志曰:「沒葯生波斯國。,其塊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②蘇頌曰:「今海南諸國及廣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欖,葉青而密。歲久者,則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結成塊,或大或小,亦類安息香。采無時。」③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記》雲:是波斯松脂也。狀如神香,赤黑色。」④明·《本草蒙筌》:「沒葯,黃黑類安息香,出產自波斯國。亦木脂液,逐日結凝成塊,大小不等,斷碎光瑩可愛。」⑤李時珍曰:「按《一統志》雲:沒葯樹高大如松,皮厚一二寸。采時掘樹下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於坎,旬余方取之。李珣言乳香是波斯松脂,此又言沒葯是松脂,蓋出傳聞之誤爾。所謂神香者,不知何物也?」⑥清·《本草從新》:「沒葯,一名末葯。出諸南番,色赤類琥珀者良。」
快速鑒別:
1.天然沒葯:呈不規則顆粒樣團塊狀,大小不等,大者長達6cm。表面呈黃棕色或紅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黃色粉塵。質堅脆,破碎面不整齊。有特異香氣,味苦而微辛。
2.膠質沒葯:呈不規則塊狀,粘結成大小不等的團塊狀,大者可達6cm。表面呈深棕色不透明。質堅實或松疏,破碎面不整齊。具特異香氣,味苦而有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