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豬圓環病毒疾病診斷
豬圓環病毒疾病的診斷需要綜合臨床表現、病理學分析和實驗室檢測。首要的診斷手段是病毒的分離與鑒定,這是最可靠的方法。
病理學檢查在豬死後極具價值。當發現病豬全身淋巴結腫大,肺部存在退化不全或形成緻密病灶時,需警惕圓環病毒感染。顯微鏡下可見淋巴組織內淋巴細胞減少,單核吞噬細胞和巨細胞浸潤,如果發現這些細胞內有嗜鹼性或兩性染色的包涵體,基本可以確診。
血清學檢測是生前診斷的有效途徑,包括間接免疫熒光法(ⅡF),免疫過氧化物單層培養法,ELISA,PCR以及核酸探針雜交和原位雜交試驗。例如,ⅡF檢測PCV在細胞培養物中的存在,而ELISA則通過競爭性檢測血清中的抗體,其檢出率高於其他方法。
PCR技術因其快速、簡便和特異性,是診斷的重要工具。它能從豬組織、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擴增PCV的基因序列,通過酶切圖譜和鹼基序列確認感染。復合PCR(multiplex PCR)進一步簡化了檢測過程。
ISH方法則用於檢測組織中的PCV核酸,雖不能區分PCV1和PCV2,但具有群特異性,能精確定位病毒在器官中的位置,對臨診樣本和病理分析有幫助。
臨床診斷時需關注以下要點:PMWS主要影響5至16周齡的豬,尤其是斷奶前生長良好的豬只。豬群中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發育緩慢和體重減輕,抗生素治療無效,且常見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和肺部變化。其他器官也可能受累。
豬圓環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類學上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為已知的最小的動物病毒之一。病毒粒子直徑14-17nm,呈20面體對稱結構,無囊膜,含有共價閉合的單股環狀負鏈DNA,基因組大小約為1.76kb。PCV對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當強,即便在PH3的酸性環境及72℃的高溫環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時間,氯仿作用不失活,無血凝活性。現已知PCV有兩個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為致病性的病毒。豬對PCV2具有較強的易感性,感染豬可自鼻液、糞便等廢物中排出病毒,經口腔、呼吸道途徑感染不同年齡的豬。
❷ 豬圓環病毒病-豬圓環病毒病症狀及其防治
病原
豬圓環病毒(pCV)屬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成員,本病毒是動物病毒中小的一種病毒,其粒子直徑為14~25納米,呈二十面體對稱,無囊膜,基因組為單股環狀DNA病毒。
豬圓環病毒(pCV)分為2個型,即pCV-1和pCV-2。pCV-1對豬無致病性,但能產生血清抗體,在豬群中較普遍存在,用其接種2日齡與9月齡的豬均不出現任何臨床症狀;pCV-2對豬有致病性,可引起豬只發
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斷奶後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pMWS)和豬皮炎與腎炎綜合征(pDNS)。
流行病學
豬圓環病毒pCV-2的天然宿主是豬。各種年齡、不同性別的豬都可感染,還可導致與pCV-2感染相關的幾種類型的疾病。如pMWS主要是斷奶豬易感。而哺乳豬很少發病。一般發病集中在斷奶後2~3周和5~8周的仔豬。斷奶應激可能是重要的誘導因素。而pDNS主要發生於生長豬和育肥豬,也可見於哺乳仔豬。pCV-2可經口腔、呼吸道等途徑感染,未進行免疫接種豬只與病豬同居感染率可高達100%(Allan等,l999).感染母豬體內的病毒也可經胎盤垂直感染仔豬。感染豬可自鼻液、糞便等排泄物中排出病毒。引起病毒在不同豬個體間進行傳播。
臨床症狀
豬圓環病毒pCV-2導致的疾病類型和臨床症狀
1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
主要發生在5~12周齡的仔豬,患豬呈漸進性消瘦或生長遲緩,厭食、精神沉鬱、行動遲緩、皮膚蒼白、被毛蓬亂、呼吸困難,咳嗽為特徵的呼吸障礙。體表淺淋巴結腫大,腫脹的淋巴結有時可被觸摸到
,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貧血和可視黏膜黃疸。在同一頭豬可能見不到上述所有臨床症狀,但在發病豬群可見到所有的症狀。本病發病緩慢,豬群一次發病可持續12~l8個月.
2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pDNS)
豬皮炎腎炎綜合征(pDNS)是由圓環病毒(pCV2)引起的,主要危害生長豬和育肥豬,主要侵害皮膚和腎,終導致皮膚受損-蒼白或有出血點。該病以皮膚損傷和纖維蛋白壞死性腎小球腎炎為主要特徵。常
在12~14周齡豬群中零星出現或爆發,豬群發病可持續l2~24個月。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皮膚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隆起。呈現周邊為紅色或紫色中央為黑色的病灶。病灶直徑一般為2cm,個別病灶常融
合成條帶和斑塊。一般早常在後驅、後肢和腹部出現。然後慢慢可擴展到胸肋、耳等部位。發病溫和的豬體溫正常,行為無有異常,常自動康復。發病嚴重的豬體溫升高。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哺乳
仔豬發病時有的還伴有腹瀉、貧血和黃疸症狀。後可衰竭死亡。
該病死亡率雖低,但發病率高,病程長,尤其是在春夏季節。嚴重影響豬只的生長發育,易造成豬只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而且豬群發病後由於免疫功能受抑制,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降低,
容易並(繼)發各種感染,使養豬場損失進一步加大。本病的發生不僅與豬圓環病毒2型有關,還與飼養管理、衛生消毒、應激和繼發感染有關。
3豬呼吸病綜合征(pRDC)
本病在多數情況下,被視為pMWS的孿生病,系pRRSV或pR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狀態下,發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後續感染出現的綜合征。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呼吸困難,有時部分豬有
全身潮紅的敗血症狀和因微循環障礙導致的耳尖、尾端及股、前肢液下皮膚瘀血、出血,出現瘀血斑點。
4pCV-2與母豬繁殖障礙
該病近年來在我國也時有發生。發病對象以初產母豬為多,主要表現為流產、死胎、弱仔、滯產、發情期延長、不育等。個別嚴重的初產母豬死產、流產發病率高達60%左右。
5初生仔豬先天性震顫
本病多發生於初產母豬所產的仔豬,發病率在1%~3%,也有高達l0%左右。一般在生後周發病,震顫為雙側,影響骨骼和肌肉發育,當卧下或睡覺時震顫消失。外界刺激(如聲音、溫度等)可引發或加
重震顫,有的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都不斷發生震顫。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嚴重的震顫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
病理變化
病理解剖變化因疾病類型不同而差異較大。
1患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
(pMWS)的豬死亡後。一般病屍消瘦,皮膚輕度到中度蒼白,淋巴結腫大,切面發白,腹股溝、腸系膜、支氣管等器官或組織的淋巴結病變尤為突出。肺質地堅實呈橡皮樣,表面呈花斑狀。灰棕色肺葉
與正常的粉紅色肺葉相問。有的病例肝表現呈花斑狀,並有不同程度的萎縮,切面肉狀、無充血、膽汁濃縮。腎腫大、蒼白,腎被膜下呈現可見的白色病灶。盲腸和結腸粘膜充血或淤血。脾臟腫大,質
地呈肉樣變化。有報道發現有明顯的脾萎縮現象(郎洪武等,2001).
2患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pDNS)的豬。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全身性脈管炎和纖維蛋白壞死性腎小球腎炎。
3患豬呼吸病綜合征(pRDC)的豬,剖檢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大葉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漿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變化。
診斷方法
本病的診斷必須將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和實驗室的病原或抗體檢測相結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可靠的方法為病毒分離與鑒定。
臨床診斷要點
⑴pMWS主要發生在5~16周齡的豬,斷奶前生長發育良好。
⑵同窩或不同窩仔豬有呼吸道症狀,腹瀉、發育遲緩、體重減輕。有時出現皮膚蒼白或黃疸。抗生素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
病理學檢查
此法在病豬死後極有診斷價值。當發現病死豬全身淋巴結腫大,肺退化不全或形成固化、緻密病灶時,應懷疑本病。可見淋巴組織內淋巴細胞減少,單核吞噬細胞類細胞浸潤及形成多核巨細胞,若在這
些細胞中發現嗜鹼性或兩性染色的細胞質內包涵體,則基本可以確診。
血清學檢查
是生前診斷的一種有效手段。診斷本病的方法有:間接免疫熒光法(ⅡF),免疫過氧化物單層培養法,ELISA方法,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核酸探針雜交及原位雜交試驗(ISH)等方法。
ⅡF方法宜檢測細胞培養物中的pCV。用組織病料以蓋玻片在pK-15細胞培養,丙酮固定,用兔抗pCV高免血清與細胞培養物中的pCV反應,可對pCV進行檢測和分型。
ELISA診斷方法可用於檢測血清中的病毒抗體。用細胞培養的病毒(pCV2)作為抗原,用pCV2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作為競爭試劑建立競爭ELISA方法,競爭ELISA方法的檢出率為99.58%,而間接免疫熒光法的檢出率僅為97.14%。該方法可用於pCV2抗體的大規模監測。
pCR方法是一種快速、簡便、特異的診斷方法。採用pCV2特異的或群特異的引物從病豬的組織、鼻腔分泌物和糞便進行基因擴增,根據擴增產物的限制酶切圖譜和鹼基序列,確認pCV感染,還有一種簡單的復合pCR(multiplexpCR)法。
ISH方法此法可以檢查pCV核酸。但不能區分pCV1和pCV2,具有群特異性,可以定位pCV在組織器官中的部位,可用於檢測臨診病料和病理分析。
防制措施
豬圓環病毒pCV-2導致的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缺乏有效的疫苗來預防。由於pCV-2病毒的廣泛存在。人們對其傳播方式、致病機理、免疫應答機制等方面了解並不詳細,臨床上很難採取有
效的措施控制和治療。因此,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重點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措施。以杜絕疫病的發生。建議生產上應該採取綜合的防制措施:
1引種監測,不能引進帶毒種豬。自繁自養的種豬也要進行抗體監測,必須堅決淘汰帶毒種母豬和種公豬。
2完善飼養方式,降低飼養密度、加強通風、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限制寄養和防止不同來源、年齡的豬混養。減少豬群問pCV-2及其他病原交叉傳染機會,盡量減少應激因素。6.3做好相關疫病
免疫預防工作,嚴格實施生物安全措施、控制並發感染。
3提高豬群的營養水平,增強豬群自身的抗病能力。
4治療時採用綜合療法。從三個原則出發:抗病毒和抗菌結合:治標治本結合:中葯與西葯結合。主要針對抗病毒、防繼發、保健(提高抵抗力)三方面用葯。如黃芪多糖,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等
再配合敏感的抗菌葯物及中草葯等其他葯物進行綜合治療效果較好。
❸ 豬圓環病毒怎麼治療!
豬圓環病毒病是指由豬圓環病毒Ⅱ型所引起又一種新的豬的傳染病,要感染8~13周齡的豬。臨床表現症狀多種多樣,如斷奶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和皮炎腎病綜合征、豬呼吸系統復合體病、腸炎、繁殖障礙、新生仔豬的先天性陣顫等,其中,斷奶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皮炎腎病綜合征和繁殖障礙在臨床上常見,對養豬業危害較大。本病可經口腔、呼吸道途徑感染不同日齡的豬,病豬所接觸的物品或病豬的分泌物(血液、尿液、糞便或黏液)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妊娠母豬感染該病毒後,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感染仔豬,並導致繁殖障礙。
發生斷奶仔豬多系統衰弱綜合征的仔豬,多表現生長發育不良,逐漸消瘦、體重減輕,皮膚與可視黏膜蒼白或黃疸,貧血、衰竭無力,呼吸困難、咳嗽、氣喘,有的腹瀉,腹股溝淋巴結外露明顯腫大。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豬眼圈發紫,耳朵發青,身體發紺,最後窒息死亡。
發生皮炎腎病綜合征的患豬,表現為皮膚出現不規則的紅紫斑及丘疹,最先出現在豬體後1/4、四肢和腹部,然後蔓延到胸部、腰背部和耳部。眼觀可見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紅色到紫色深淺不一的斑點和丘疹,在會陰部和四肢末端結合形成不規則的斑塊。隨著病程延長,病變區破潰、結痂呈黑色。病情輕者體溫不高,生長緩慢,較重者體溫升高、厭食和出現瘸腿(僅一隻後腿跗關節腫脹)。
【防治措施】
(1)接種豬圓環病毒病疫苗,建議使用基因工程疫苗滅活苗。
(2)完善豬場傳統的飼養管理。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採用分段同步生產、兩點式或三點式飼養方式。
(3)加強飼養管理,減少仔豬應激,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做好豬舍通風換氣,降低氨氣的濃度;保持豬舍乾燥,降低豬群的飼養密度。
(4)改進或改善飼料品質。日常飼養中,可在豬只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和電解多維;飼料中添加含強力黴素、氟苯尼考、泰樂菌素和增效劑的預混料,增強豬體抵抗力,防止繼發感染。
(5)有效的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6)制定並嚴格執行合理的免疫程序,適時對豬群進行圓環病毒、豬瘟、藍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種,並定期監測豬群抗體水平,及時處理陽性豬。
(7)引種時檢疫隔離,對於人工授精的豬場,選擇無圓環病毒Ⅱ型污染的精液。
(8)病豬隔離,及時對症治療或淘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