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參的辨別,人參和紅參的區別
你好;
無論探望病人,還是走親訪友,人參一直是大家經常選擇的禮品。但是究竟哪些人適合服用人參呢?不同的人參產品葯用價值又有什麼區別呢?
高麗參、西洋參與國產人參化學成分基本相同
人參是一種五加科植物的根,按產地可分為中國人參、高麗參以及西洋參。其中,中國人參和高麗參的製作工藝大致相同,如果把人參洗凈、曬干就製成了「生曬參」,如果將人參蒸熟後晾乾就稱為「紅參」,如果將人參刺成蜂窩狀後用糖水浸泡,晾乾後就稱為「糖參」或「白參」。這三種參的用途各不相同。
目前人參市場中,高麗參占據了「半壁江山」,其葯用價值確實優於其他兩種參產品嗎?上述三種人參的化學成分都是相似的,包括三十餘種人參皂甙,還有多糖、揮發油等多種成分。高麗參很受歡迎主要是因為,生產廠家很早就注意栽培、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國際標准接軌,因此產品中各種成分的含量相對比較穩定,療效也較好。目前國內也已注意採用GAP標准組織栽培及生產,採用上述標準的產品,質量已有很大提高。
服用人參有禁忌
人參的葯用價值很高,尤其在搶救休克病人時,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此外人參對糖尿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病、高血脂或是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由於人參可以提高免疫力,因此對癌症患者也是適用的。
盡管如此,並不是說誰都適合吃人參,小兒、青年人或者身體健康的人士都不必用人參進補。人參中含有促進性早熟的成分,所以兒童尤須慎服。
人參吃多了很危險
久病體虛的人士需要進補人參時,首選「生曬參」。如果病人服用後出現口乾舌燥、鼻子出血等症狀時,中醫稱為「不受補」,可以選擇葯性偏涼的西洋參。腫瘤病人可以選擇「紅參」,如果出現「不受補」的狀況,也可改用西洋參。
人參可以直接煎服,或者服用人參粉或人參片,煎服每天3—10克,人參粉或片每天1—3克。一次用量過大,會出現「急性中毒」,表現為瘙癢、頭痛、眩暈、出血以及發燒,甚至引起死亡。如果每天煎服人參超過30克,連續兩個月,會引起「濫用人參綜合征」,表現為失眠、煩躁、血壓升高以及性慾減退等,停葯後可自行緩解。
為減少不良反應,服用人參應該採用「頓挫療法」,也就是說,服用5天後休息兩天。每個療程最好不要超過兩個月,兩個月後須休息一周。此外,服葯同時不要飲茶或吃蘿卜,這會影響人參的葯效。
【人參】
五加科。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肉質根圓柱形或紡錘形,頂端有根莖,下端常分叉。掌狀復葉輪生。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果實扁球形,鮮紅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喜冷涼濕潤氣候和斜射光及漫射光。野生於中國東北深山中,遼寧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人參是中國一類保護植物。根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調氣養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補強身之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主要含10多種人參皂甙,以及人參快醇、β-欖香烯、糖類、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等。人參又分為園參(栽培)和野山(野生)參,園參的葯效遠不及野山參。園參通常於栽培5~6年後採挖,洗凈曬干稱生曬參;經沸水浸燙後,浸於糖中,再曬干,稱糖參或白參;除去側根、細根,蒸熟曬干或烘乾稱紅參;細根稱參須。人參通常以支大、蘆長、皮細、色嫩黃、紋細密、飽滿、漿水足、無破傷者為好,並以野山參為名貴。人參葉中也含有與根相同的皂甙,有生津祛暑、降虛水、解酒作用;人參花泡茶有興奮作用;人參果加工成的人參膏是一種高級滋補品。商品人參常見的還有高麗參,產於朝鮮;西洋參,與人參屬不同種,產於美國北部和加拿大,中國廬山等地有引種,其皂甙種類和人參略有差異,性涼,有滋陰退熱,補肺養胃之功效。
據記載,我國食用人參歷史已達4000年之久,但由於人參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人類的過度採挖,真正的野山參目前已很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人工種植的園參,人參加工產品已成為人參市場的主導產品。
人參加工產品是以優質的鮮人參為原料,洗刷後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而製成的各具特色的產品,它不僅保持了鮮人參所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食用方便、耐貯存,是饋贈好友,孝敬老人的首選產品。
一、分類常識。人參加工產品按加工工藝可分為:紅參、模壓紅參、生曬參、全須生曬參、保鮮參和活性參等。
紅參是以優質鮮人參為原料,經刷洗、蒸制、烘乾而製成。模壓紅參是以優質紅參為原料,經過整形、軟化,利用特製模具壓制而成。紅參和模壓紅參在加工時因高溫蒸熟,使參根中的水解酶、澱粉酶、麥芽糖酶等均因受熱而變性,這樣既防止人參皂甙水解反應又阻止了參根中澱粉酶水解糖化,有利於營養成分的保持。
生曬參是以鮮人參為原料刷洗下須後於40~50℃烘乾而得。全須生曬參是以鮮人參為原料,刷洗後曬干或於40~50℃烘乾而成。生曬參和全須生曬參加工時因失去水分,在乾燥情況下抑制了水解酶的活性,防止人參皂甙發生水解,保證營養成分不受損失;人參失去水分,在乾燥狀態,不易感染黴菌等微生物,防止發生霉變。
二、產品選購常識。人參加工產品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質量差異大,但消費者只要把握以下幾點就可以買到放心滿意的產品:
(一)勿選抽溝嚴重、堅而不實人參產品。無論紅參還是生曬參出現這種現象有二種可能:一是人參參齡短;二是加工過程中管理不當,造成脫漿,出現抽溝、萎縮現象。這樣的產品不僅營養價值大打折扣,而且在潮濕的環境中易吸潮變軟、發霉變質。
(二)勿選參根破肚開裂,參根形體碎小,無光澤的人參。參根破肚開裂導致漿液外溢,營養成分流失;外生內熟、有生心,在潮濕的環境中易吸潮變軟,不利於保存。對紅參來說,營養價值取決於參根形狀的大小和色澤的好壞。因此,在購買時一定要選擇參根較大、參形完整、有光澤的產品。
(三)要注意產品的包裝方式、標簽標識應齊全。採用密封包裝或真空包裝的產品,由於其與外界隔絕好,可避免發生蟲蛀、發霉變質等情況。一般來說正規企業的產品其標簽標識都比較完整,可以放心購買。
(四)要選擇規模較大企業的產品。由於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對材料的質量控制嚴,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先進,企業管理水平較高,產品質量有所保證。
三、正確食用。我國食用人參的歷史悠久,對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據史書記載:人參對人體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明目開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講究:
(一)燉服。將人參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內,加滿水,封密碗口,放置於鍋內蒸燉4~5小時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人參含於口中細嚼,生津提神,甘涼可口,是最簡單服用方法。
(三)磨粉。將人參磨成細粉,每天吞服,用量視個人體質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沖茶。將人參切成薄片,放在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泡,悶蓋5分後即可服用。
(五)泡酒。將整根人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燉煮食品。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將人參和瘦肉、小雞、魚等一起烹燉,可消除苦味,滋補強身。
另外,無論是紅參或是生曬參在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過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節變化,一般來說:秋冬季節天氣涼爽,進食比較好;而夏季天氣炎熱,則不宜食用。總之,只要我們掌握了上述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小小的人參就可以使我們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2. 怎樣才知道黨參沒有被硫磺熏過呢
前段時間咨詢了「西域尚品堂」,因為他們的黨參都是「中國黨參之鄉」原產地的,天然、原生態種植的,不像葯材市場或者醫院的都是硫熏的。「西域尚品堂」教我辨別黨參是不是硫熏的方法是:
(1)色:用硫熏過的黨參,呈不自然的黃色,尤其是根部,更為明顯,而且硫熏的相對干凈,因為很多都是用洗衣粉將土洗過漂白後再硫熏,防止硫磺熏到土上,土掉以後硫熏的「好看」效果沒有了;沒有硫熏的黨參顏色為土黃色或土棕色,即使清水洗干凈後,也是自然的土黃色或土棕色。
(2)味:硫熏的黨參有一股嗆鼻的硫磺味,這種刺鼻的味道與黨參被硫熏的嚴重程度及時間遠近有關,硫熏程度越大,時間越近,刺鼻味越明顯;沒有硫熏的為土腥味,無刺鼻味。
(3)嘗:由於硫熏黨參中有單體硫,所以嘗起來有一種不自然的酸味;而不熏黨參,則清香甘甜。
(4)存:熏過的一般存放半年都不會生蟲,有的甚至放了2-3年也看不出是陳貨,但不硫熏的,在濕熱的氣候中,很容易生蟲、發霉、腐爛。所以要放冰箱冷藏哦!
我在淘寶店「西域尚品堂」買過好幾次黨參了,都很滿意,沒問題,他們的黨參都是原產地直接網上銷售的,不經過葯材市場,所以質量保證。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淘寶上搜搜「西域尚品堂」。
3. 這是人參嗎
你好,是人參,但是一種最便宜的黨參。
4. 人參、西洋參、高麗參、花旗參、紅參、黨參葯性有什麼不同,怎麼樣分辨
人參葯性偏溫,高麗參是產於朝鮮的人參,是對道地葯材的稱呼,本質上和人參是一樣的,西洋參葯性偏涼,主要用於中醫的溫熱病屬氣陰兩虛者,花旗參是西洋參產於美國加拿大的道地葯材,和西洋參也是一樣的。紅參是人參炮製而成,葯性偏熱,主要用於虛寒性的疾病,以上幾種參都屬於五加科植物,都能補元氣而固脫,可以用於中醫里較危急的的脫證。古時候的黨參是產於上黨的一種人參,是人參的一種道地葯材,功效與人參同而品質更好,而現代的黨參是一種桔梗科植物,只能補益肺脾之氣,葯性緩和但沒有固脫的功效,所以不能用於危重證。但黨參除了補氣還有較弱的補血功效。
5. 怎樣鑒別黨參
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長15-30厘米,直
黨參
黨參(10張)
徑1-3厘米,表麵灰黃色,上端5-10厘米部分有細密環紋。[1]
莖纏繞長約1-2米,直徑2-4毫米,有多數分枝,側枝15-50厘米,小枝1-5厘米,具葉,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無毛。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於對生,葉柄長0.5-2.5厘米,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1-6.5厘米,寬0.8-5厘米,端鈍或微尖,基部近於心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分枝上葉片漸趨狹窄,葉基圓形或楔形,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兩面疏或密地被貼伏的長硬毛或柔毛,少為無毛。[1]
花單生於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於對生,有梗。花萼貼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狀,裂片寬披針形或狹矩圓形,長1-2厘米,寬約6-8毫米,頂端鈍或微尖,微波狀或近於全緣,其間灣缺尖狹;花冠上位,闊鍾狀,長約1.8-2.3厘米,直徑1.8-2.5厘米,黃綠色,內面有明顯紫斑,淺裂,裂片正三角形,端尖,全緣;花絲基部微擴大,長約5毫米,花葯長形,長5-6毫米;柱頭有白色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短圓錐狀。種子多數,卵形,無翼,細小,棕黃色,光滑無毛。花果期7-10月。[1]
6. 黨參的草葯鑒別
①黨參 根略呈圓柱形、紡錘狀圓柱形或長圓錐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面分枝,長15-45cm,直徑0.45-2.5cm。表麵灰黃色、灰棕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縱溝及皺縮,疏生橫長皮孔,上部多環狀皺紋,近根頭處尤密;根頭有多數突起的莖痕及芽痕,集成球狀,習稱「獅子盤頭」;根破碎處有時可見黑褐色膠狀物,系乳汁溢出凝成(俗稀油點)。質柔潤或堅硬,斷面較平整,有的呈角質樣,皮部較厚,黃白色、淡棕色或棕褐色,常有裂隙,與木部交接處有一深棕色環,木部約占根直徑的1/3-1/2,淡黃色。氣微香,味甜,嚼之無渣。
②素花常參:根稍短,長不超過30cm,少分枝。表麵灰棕色,栓皮粗糙,多縊或扭曲,上部環紋密集;油點多。質堅韌,斷面不甚平整。嚼之有渣。
③川黨參:根下部很少分枝。表麵灰棕色,栓皮常局部脫落,上部環紋較稀。斷麵皮部肥厚,裂隙較少。味微甜、酸。
④管花黨參:根一分枝或下部略有分枝。表面落皺縮成縱溝,疏生橫長皮孔,上部環紋稀疏;根頭有球狀獅子盤頭,破碎處有棕黑色膠狀物溢出。斷麵粉質或糖樣角質。氣微香,味微甜。
⑤球花常參:根肥大,長20-43cm,直徑1-3cm。表面有皺縮的縱溝,常扭曲,上部有密環紋,並自中部向上至根頭部漸細,習稀「蛇蚓頭」;根莖具多數細小的莖痕或芽痕。具輻射狀排列的細小裂隙,具特異臭氣。
⑥灰毛常參:根下部有的分僅。斷面略顯粉性,可見針晶樣亮點。具特異氣味。
以根條肥大粗壯、肉質柔闊、香氣濃、甜味重,嚼之無渣者為佳。 根橫切面:
①黨參:木栓細胞5-8列,徑向壁具縱條紋;木栓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位於木栓層外側或嵌於木栓細胞間。皮層狹窄,細胞多不規則或破碎,擠壓成頹廢組織;有乳管群分布。韌皮部寬廣,乳汁管群與篩管群相伴,作徑向排列,切微略呈多個斷續的同心環,乳汁管含淡黃色粒狀分泌物:韌皮射線5-9列細胞,外側常現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約占根半徑的1/2-4/7;導管單個或5-10個相聚,徑向排列成1(-2)列;木射線寬廣,常破碎而形成較大的裂隙;木向排列成1(-2);木射線寬廣,常破碎而形成較大的裂隙;木薄壁細胞排列緊密;初生木質部三原型。該品薄壁細胞充滿菊糖及少數澱粉粒。
②素花黨參:木栓層外有較厚的木栓石細胞環帶,有的局部脫落;韌皮部約占根半徑的2/3;木質部小,導管大小不一,常徑同相間排列似年輪狀。該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少量菊糖。
③川黨參:木栓細胞的稍增厚,具紋孔;木栓石細胞數列排成斷續的環帶,有的嵌於木栓細胞間;韌皮部約占根半徑的2/3;木質部較小,木薄壁細胞有的增厚。該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多為復粒;菊糖存在於裂隙處及導管中。
④管花常參木栓細胞3-7列;韌皮部薄壁細胞間有明顯的細胞隙;木質部占根半徑的1/3-1/4,導管多單個散在;該品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韌皮部的澱粉粒直徑13-16μm,多為復粒,木質部的澱粉粒直徑4-7μm,多為單粒;菊糖主要分布於木質部,含菊糖細胞常與導管伴生。
⑤球花黨參:木栓細胞5-10列;韌皮部占根半徑的5/8;射線寬5-7列細胞;木質部約占根半徑的3-8,木薄壁細胞稍增厚;該品薄壁細胞含大量菊糖,存在於導管周圍薄壁胞中的團導體較小。
⑥灰毛黨參:木栓細胞切向延長,達164μm;韌皮部與木質部近等徑;木射線寬廣,韌皮射線狹窄,僅2-4列細胞。 1.黨參 黃白色。
①菊糖多,用冷水合氯醛液裝置,菊糖團塊略呈扇形。類圓形或半圓形,表面具放射狀線紋。
②石細胞較多,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有的與木栓細胞相嵌;石細胞多角形,類方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4-51μm,紋孔稀疏。
③具緣紋孔、網紋、風狀具緣紋也導管及梯紋導管,直徑21-80μm導管分子長80-88μm。
④乳汁管為有節聯結乳汁管,直徑12-15μm,管中及周圍細胞中充滿油滴狀物及細顆粒。
⑤木栓細胞棕黃色,表面觀長方形、斜方形或類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木化,有縱條紋。此外,可見少數澱粉粒。
2.素花黨參 淡黃色。
①石細胞極多,直徑19-60μm,長35-107(-256)μm,壁厚薄不等,紋孔稀疏,孔溝明顯,有的孔溝密集並縱橫交錯成網狀、蜂窩狀。
②木薄壁細胞梭狀,次生壁網狀及梯狀增厚。
③色素塊黃色或棕紅色,有的充塞於導管中。④澱粉粒單粒,圓球形或卵圓形。
3.川黨參 類白色。
①石細胞較少,直徑25-36μk,長60-76μm,壁厚3-5(-8)μm,有的中部壁較厚,使胞腔呈啞鈴狀,孔溝明顯,嗽叭狀或漏斗狀。
②木薄壁細胞梭形,有的平周壁上具網狀紋理,有的垂周壁呈連珠狀。有的紋孔、孔溝明顯。
③澱粉粒較多,單粒圓球形、類圓形,直徑6-20μm,臍點點狀或不明為;復粒由2-7分粒組成。
4.管花黨參白色。
①澱粉粒極多,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6-30μm,臍點裂縫狀、點狀、星狀,大粒層紋明顯;半復粒有2-3個臍點;復粒由2分粒線成,大小懸殊。
②木栓細胞方形或長方形,長寬可達80-100μm,壁木化。
③木薄壁細胞長方形,次生壁呈梯狀、網狀或螺狀增厚。
5.球花黨參 淡黃白色。
①木栓細胞表面觀長方形或斜方形,有的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孔溝明顯。
②木薄壁細胞長形或短梭形,次生壁梯狀或網狀增厚,側壁呈連球狀。
③射線細胞排列規則,徑向面觀細胞長方形,上、下端徑向壁有的分離,或連珠狀增厚。
④厚壁細胞石細胞狀,紋孔、孔溝明顯,壁非木化。
⑤色素塊易風,棕風色或鮮黃色。
6.灰毛黨參淡黃色。
①木栓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狹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周壁可見條紋。
②木薄壁細胞細梭形,次生壁呈梯狀或網狀增厚,側壁呈連球狀。
③無色素塊。
④余與球花黨參相似。 ①東黨一等:長20cm以上,蘆下直徑1cm以上,無得毛須。二等:長20cm以下,蘆下直徑0.5cm以上。
②潞黨一等:蘆下直徑1cm以上,無油條。二等:蘆下直徑0.8cm以上,無油條。三等:蘆下直徑0.4cm以上,油條不超過10%。
③西黨一等:蘆下直徑1.5cm以上,無油條。二等:蘆下直徑1cm以上,無油條。三等:蘆下直徑0.6cm以上,油條不超過15%。
④條黨一等:蘆下直徑1.2cm以上,無油條。二等:蘆下直徑0.8cm以上,無油條。三等:蘆下直徑0.5cm以上,油條不超過10%,無參秧。
7. 人參與黨參的區別
人參與黨參:均能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均可用於脾氣不足的體虛倦怠,食少便溏;肺氣虧虛的咳嗽氣促,語聲低微及氣虛血虛者。但人參能大補元氣,為治氣虛欲脫、脈微欲絕危重證候的要葯。人參還能益氣安神,益氣生血,益氣攝血和益氣壯陽,故又可用於氣津兩傷的口渴及消渴證,氣血虧虛、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證,血虛證,氣不攝血的出血證和陽痿證等。黨參補脾肺之氣及生津、養血、扶正祛邪等功效與人參基本類似而力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參治療一般脾肺氣虛及津傷血虧而證候較輕者,現多以黨參代之。但黨參並無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功,雖用大劑量,亦不能代替人參益氣固脫
8. 野生黨參和家種黨參有何區別
區別如下:
1、真正野生黨參獅子頭很明顯,並且蘆下參體有很多不規則橫紋,整條黨參有疣狀突起並且形態各異,具有上黨黨參典型的虎頭蛇尾特徵。
2、黨參的橫截面,是否具有明顯的菊花心,另外就是通過口嘗和鼻子聞來鑒別黨參是否經過化學處理,沒有經過處理的黨參顏色土黃色,並且帶有少量泥土,熏過的黨參表面干凈,顏色鮮艷,但是聞起來有發酸的味道,嘗起來也不甘甜。
3、形態。野生的黨參有各種各樣形態各異的凸起,並且表面上還會有一些不規則的橫紋,看起來沒有一種固定的形態。
4、味道。野生黨參的生長周期長,積累起來的營養更加豐富,所以在我們品嘗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味道非常純粹而且甘甜。但是家養的黨參經過特殊的處理之後,嘗起來會有略微的酸味,並且味道也沒有那麼甜。
(8)人參與黨參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1、黨參 根略呈圓柱形、紡錘狀圓柱形或長圓錐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面分枝,長15-45cm,直徑0.45-2.5cm。表麵灰黃色、灰棕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縱溝及皺縮,疏生橫長皮孔,上部多環狀皺紋,近根頭處尤密。
根頭有多數突起的莖痕及芽痕,集成球狀,習稱「獅子盤頭」;根破碎處有時可見黑褐色膠狀物,系乳汁溢出凝成(俗稀油點)。
質柔潤或堅硬,斷面較平整,有的呈角質樣,皮部較厚,黃白色、淡棕色或棕褐色,常有裂隙,與木部交接處有一深棕色環,木部約占根直徑的1/3-1/2,淡黃色。氣微香,味甜,嚼之無渣。
2、素花常參:根稍短,長不超過30cm,少分枝。表麵灰棕色,栓皮粗糙,多縊或扭曲,上部環紋密集。油點多。質堅韌,斷面不甚平整。嚼之有渣。
3、川黨參:根下部很少分枝。表麵灰棕色,栓皮常局部脫落,上部環紋較稀。斷麵皮部肥厚,裂隙較少。味微甜、酸。
4、管花黨參:根一分枝或下部略有分枝。表面落皺縮成縱溝,疏生橫長皮孔,上部環紋稀疏。根頭有球狀獅子盤頭,破碎處有棕黑色膠狀物溢出。斷麵粉質或糖樣角質。氣微香,味微甜。
5、球花常參:根肥大,長20-43cm,直徑1-3cm。表面有皺縮的縱溝,常扭曲,上部有密環紋,並自中部向上至根頭部漸細,習稀「蛇蚓頭」。根莖具多數細小的莖痕或芽痕。具輻射狀排列的細小裂隙,具特異臭氣。
6、灰毛常參:根下部有的分僅。斷面略顯粉性,可見針晶樣亮點。具特異氣味。
9. 當歸,黨參 鑒別方法
黨參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黃棕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緻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及散在的橫長皮孔,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至棕色,木部淡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當歸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
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 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
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
~1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須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
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味甘、
辛、微苦。
10. 中葯中的人參與黨參的葯理功效有何區別如題 謝謝了
人參和西洋參的葯效區別 說到補氣的葯,人們往往想到人參。其實,除了人參,還有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等不同參類,它們都有補氣的功能,但使用起來有所區別。 人參性溫,既能補脾肺之氣,又能大補元氣,對於那些大病初癒、久病體虛而偏於氣虛者,不失為一味良葯。這類人群常表現為怕冷、活動後心慌氣短、頭暈眼花、愛出汗、大便稀溏、血壓偏低、脈搏無力等。 作為一種溫性的大補之品,人參在使用上應該嚴格把握適應症。血壓偏高,有過腦溢血等病史,平時有口乾、容易上火、面色偏紅、大便乾燥等表現的人就不宜服用。有的人體質雖然虛弱,但偏於陰虛,如伴有手足心發熱、兩眼乾澀昏花、耳鳴、腰酸、尿少等,不能單用人參,以免火上澆油。 人參可以單獨燉服,時間應長;也可以嚼服,在口中嚼服2—3片,可以益氣生津提神;也可以切成薄片沖水代茶飲。黨參、太子參的功效類似於人參,但是力量稍弱。 要注意的是,人參不能和破氣的葯物和食物同用,如蘿卜等,以免影響葯力;不宜同時飲茶,因為茶中的鞣酸會影響葯物吸收;另外不宜與藜蘆、五靈脂等中葯合用。 西洋參性寒,除了補氣生津,還能清火除煩、養胃益肺,不會導致「上火」、血壓升高等問題。但它終歸是葯物,不適用於所有人。西洋參適合於有上述氣虛症狀,而又伴有津液損傷或陰虛內熱者,如面紅、口乾、心煩失眠的人。 西洋參可以清火,因此脾胃虛寒、大便稀溏或男子陽痿、早泄、遺精、女子性慾淡漠、痛經、閉經、帶多者,就不宜把西洋參作為保健品,以免進一步損傷陽氣而加重病情。 許多人都有服用西洋參的習慣,但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西洋參種類比較復雜,有質量優良的,也有質量低劣的,甚至還有摻雜使假的,在選購時應加以鑒別。(一)進口西洋參。1主根呈圓形或紡錘形、蘆頭殘存或已除去,殘存者,略偏向一側。2表面淺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細膩,具突起的橫長皮孔。3質地飽滿而結實。折斷面略顯角質,皮部與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斷麵粉白色,皮部可見一棕色形成層環,環內外散有紅棕色小點。4苦幹味濃,透喉。(二)國產西洋參。1呈長圓柱形,枝條較粗壯,蘆頭較大。2表面較光滑,顏色偏黑。縱紋明顯。3質地輕,似剛出窯的紅磚、粉性差,少有裂開的隙縫。4僅有苦味,甘味少或無,久嚼有棉絮感。(三)以生曬參偽充西洋參。1根莖長圓柱形或紡錘形,蘆頭多以除去。2表面土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粗糙。橫長皮孔粗而短。3質地較脆而疏鬆,顯放射狀裂隙,皮部紅棕色小點不明顯。4味淡帶甜或有豆腥味。 家庭服用西洋參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1含化法。將無皮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一下,使其軟化,然後用刀將參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一次口含一片,每天用量2-4克,早飯前,晚飯後含於口中,細細咀嚼。2沖粉法。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每次5克,用紗布或濾紙包好,置杯中,沖入沸水,加蓋後約5分鍾即可飲用,可重復沖服幾次至無味止。3燉服法。將原皮西洋參切片,每天2-5克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密封碗口,再置鍋內隔水蒸燉20-30分鍾,早飯前半小時服用。4蒸服法。將西洋參研成粉狀,每次用一個雞蛋拌入西洋參細粉5克,蒸熟後服用。5作湯法。將原皮西洋參切成薄片,做菜湯時每次放入5克共煮。菜湯、葯同食,每日1次。6煮粥法。取大米50克,淘洗後加水煮粥,粥開後加入西洋參細粉5克,直至粥成,宜每日早餐服用。7泡酒法。取西洋參30克置於凈器中,用米酒500克浸泡,密封7日後取用。每日2次,每次空腹飲20毫升。酒盡再添,味薄取參食之。 必須注意的是吃西洋參時,一是不要飲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與西洋參作用相反,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必須在服用西洋參2-3日後才能喝茶;二是不要吃蘿卜,因蘿卜是破氣的,而西洋參是補氣的。 【西洋參和普通人參有何區別】 總皂甙(含量為5%~10%)是西洋參的主要葯理成分,與人參相似,只是比例有所不同。它們的總皂甙的葯理作用也基本相同,只是人參總皂甙側重抗利尿和抗疲勞,而西洋參總皂甙側重鎮靜。西洋參具有多方面的葯理活性。 1.對心血管系統:⑴ 改善心肌功能,抗缺血,⑵ 抗心律失常,⑶ 抗休克,⑷ 抗動脈硬化。 2.增強體質:⑴ 抗缺氧,⑵ 抗疲勞,⑶ 耐高溫,⑷ 耐寒,⑸耐飢渴。 3.促進造血。 4.鎮靜。 5.降血糖。 6.增強免疫力。 值得說明的是,我國醫學工作者對國產西洋參與進口西洋參進行的葯理活性比較研究,證明國產西洋參在抗疲勞、抗缺氧、抗驚厥、抗利尿以及蛋白質合成等主要指標上,都具有十分顯著和相同葯理活性,無顯著差別。 【服用方法】 為更好地發揮人參的食用價值,下面介紹幾種食用方法供讀者參考。 一、將野山參切成薄片,放入口中慢慢嚼之,也可將參片用蜂蜜或冰糖水浸泡,次日服用,成人每日干參1克,鮮參3~4克,兒童減半,早晚飯前像嚼泡泡糖一樣食之。 二、將野山參切成薄片放入杯中開水沖喝,成人每日干參一克,鮮參3~4克,兒童減半,喝茶一樣,幾天後再將杯中參慢慢嚼之食用。 三、將野山參打成粉末,用蜂蜜或冰糖水攪拌成糊狀,次日服用,成人每日1克,兒童減半,早晚飯前服用。 四、野山參(鮮)1支約30克、加野生靈芝(干)50克、白酒2~3千克(50℃至60℃)浸泡50~60天(越長越好)開始服用,每日分早晚服用,每次15~20克。 五、人參燉雞。野山參(鮮)一支30克左右,加黃芪(干)30克左右,把參和黃芪放在雞肚裡,把雞放在瓷盆里封好後,放在水裡慢火煮之,雞脫骨後,每天早晚食之,約7天吃完。 六、人參江米雞。野山參(鮮)一支30克左右,加黃芪(干)30克左右,加大棗6~10個,江米100~150克,把參、黃芪、大棗裝在雞肚裡,把雞放在瓷盆里封好後,放在水裡慢火煮之,雞脫骨後,每天早晚食之,約7天吃完。 【其它】 人參可以浸泡飲用。為了使葯效充分顯現,最好把人參加工成容易泡出葯力的粉狀或切成薄片,參須也可以泡茶。浸泡幾天也不會失去葯效。 關於長期服用的問題,要根據服用者的具體體質情況而定,年老體虛者長期少量服用對身體有益。具體服用量最好聽取醫生建議。 老年人因為年老體虛,用西洋參作為日常保健功用,建議每天二次,每次含服一片即可。 西洋參和人參的功效區別 人參與西洋參,都是常用的名貴中葯材,因為補虛治病效果非常顯著,從而蜚聲世界。西洋參原產於北美洲,人參產於中國,近年來,西洋參在我國引種成功之後,臨床應用日趨廣泛,但兩者在應用時還應有所區別。 人參的功效是補氣、固脫、回陽、生津、益智、安神,臨床上多用來治療脾氣虛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脹便溏;肺氣虛弱引起的短氣喘促;心氣虛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氣虛欲脫、氣短神疲、汗出肢冷、脈微欲絕所致的危重證候。 西洋參具有補氣陰、生津液、養心益肺滋腎,清熱除煩的作用,臨床上多用來治療氣虛津虧伴有陰虛內熱的各種證候,如肺臟虛熱引起的久咳短氣;肺腎虛熱所致的咽干口噪、咳嗽氣短、短氣不足以息;心陰虧虛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脾胃津虧引起的口乾口渴、大便微結、舌紅苔少等。 究其根源,是由於兩味中葯的性味同中有異造成的。以葯味而言,西洋參味甘,苦味較弱,人參味甘,苦味稍濃;就葯性而論,西洋參性涼,人參微溫。兩葯味均甘,甘能益氣生津,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於,人參偏溫,且味較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濕,而濕能傷陽,因此,燥濕也有助陽作用。西洋參性涼,涼能清熱,甘涼相合,既能夠清熱養陰,又能生津止渴。人參補氣,偏於助陽;西洋參補氣,偏於養陰。人參補氣之力勝於西洋參,而西洋參清熱生津之力又高於人參。身體素質偏於虛寒的,患有氣虛證時,應當選用人參,人參不僅能補氣,而且還能溫陽。陰虛體質的人,患有氣虛證時,最好用西洋參,因為西洋參既能補氣,又能補陰。如果顛倒使用,則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血虛可以引起氣虛,以氣虛為主,或血脫引起氣脫,均須補氣以生血,或固氣以阻止血脫。此時最好是用人參,不宜用西洋參,因為人參的補氣作用強於西洋參。由氣虛所致虛勞發熱的患者,當用人參,取「勞則溫之」之意,人參甘而微溫,正合其意。如果虛勞發熱是由陰虛所引起的,則西洋參的作用勝於人參。夏季暑熱傷及身體的元氣,如果出現神志疲乏、短氣汗出、心煩口渴、脈虛細數的症狀,可以用西洋參大補元氣,清熱生津,非常合適。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人參,則必須配伍甘寒或酸斂生津的葯物,如麥冬、五味子等,否則單用人參,一定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