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診斷糖尿病
尿糖
檢測常用方法有下兩種:
1、斑氏尿糖定性檢查法用滴管吸取藍色斑氏葯液2.5ml放置於玻璃
試管
內置於酒精燈上煮沸若變色(表示本底
無糖
或其
還原物質
)再用另滴管吸取
病人
尿標志向試管內加入4滴輕搖混合繼續火焰上直接煮沸2分鍾隨煮隨搖動試管防止外濺煮完冷卻觀察試管內液體顏色臨床上常採取簡易法即用滴管吸收斑氏液20滴再加入尿液2滴其操作程序與
上法
完全相同
2、
尿糖試紙
法:目前國內已有許多種尿糖試紙出售其測定方法大同小異:先尿糖試紙放入盛有小便容器內即刻取出稍待片刻30秒內與
試紙
包上
同尿糖嘗試比色確定尿糖含量結"+"表示
發現有
糖尿病
也要過度
上火
應該馬上開始控制控制好
並發症
隱患其實沒過大米飯只能吃
益糖米
了點要注意下
B. 生物必修三 填空 尿糖檢測
目的:學會尿糖的檢測方法、檢查「尿樣」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1、取樣: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或班氏試劑或尿糖試紙
3、結果:(用斐林試劑檢測)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還原糖,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正常人尿液中無還原糖,所以沒有發生反應。
班氏試劑:①在40ML水中加入85ML檸檬酸鈉和50g無水碳酸鈉,形成檸檬酸鈉――Na2CO3溶液。②在50ML熱水中加入8.5g無水CuSO4製成CuS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檸檬酸鈉――Na2CO3溶液中,邊加邊攪拌,如有沉澱可過濾。
班氏試劑同斐林試劑一樣,同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優點:1,班氏試劑可長期保存,不必現配現用,檸檬酸鈉――Na2CO3為緩沖對,產生的OH-有限,2,鹼性比斐林試劑弱,靈敏度高,干擾因素少,實際應用更多。
C. 糖尿病人平時應做哪些檢查
檢查項目:
1,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作為平常的監測指標。
2,糖化血糖蛋白(HbAlc<6,5%作為控制目標),因為HbAlc值能夠反映2-3個月內血糖控制情況。患者至少每3個月到醫院查一次。如果達標,可以半年查一次。
3,患者病史5年或以上者,每年應查一次眼底。檢查有無糖尿病性足及周圍神經性病變。
4,專家講,糖尿病和冠心病是等危症,是說二者患急性心肌猝死的危險性等同。所以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一定要達標,不要使血糖波動太大,預防血管性病變是根本目的。
D. 怎樣檢查尿糖
通過將尿糖試紙浸入尿液中,濕透約1秒鍾後取出,在1分鍾內觀察試紙的顏色,並與標准色版對照,即能得出測定結果。
化驗結果表明,根據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試紙呈現出深淺度不同的顏色變化。由於試紙的顏色變化各異,故得出的化驗結果也不一樣,有陰性和陽性之分。如比色為藍色,說明尿中無糖,代表陰性結果,符號為「-」;呈綠色,為一個加號「+」,說明尿中含糖0.3~0.5g%;呈黃綠色,為兩個加號「++」,冰明尿中含糖0.5~1.0g%;呈橘黃色,為三個加號「+++」,說明尿中含糖1~2g%;呈磚紅色,為四個加號「++++」或以上,說明尿中含糖2g%以上。
目前,尿糖的自我檢測均用尿糖試紙,用比色法來判定尿糖的多少。但是,尿糖的自我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其原因如下:
1.試紙與尿液接觸時間的長短可以影響尿糖結果。
2.病程長的糖尿病病人,尤其伴有糖尿病腎臟病變的病人,由於腎糖閾的升高,此時尿糖反映的水平往往低於實際血糖水平。
3.尿糖反映測定幾個小時前的血糖水平,而不是測定當時的血糖水平。
4.糖尿病伴有自主神經病變的病人,常常不能排空膀胱里的尿液,其尿中可能包括更早期的尿,因此測定的尿糖不能反映當時的血糖情況。
5.正常人的腎糖閾是10毫摩/升,因此血糖低於10毫摩/升時尿糖均表現為陰性。
6.妊娠婦女、老年人腎糖閾有改變,尿糖不能准確反映血糖水平。測定血糖一般採用靜脈抽血。但是如果經濟允許,建議應用快速血糖儀測定手指血糖,這種方法更方便、簡單。采血少,結果比較准確,病人可以自己操作,根據病情可以隨時按需進行檢測。
用血糖儀測定手指血糖的方法如下:
1.操作前准備:先用溫水洗手,准備好血糖儀、試紙、酒精棉球或棉簽、采血筆、針頭。
2.按下主開關,檢查儀器代碼與採用試紙代碼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調整儀器代碼或更換晶元。
3.取出試紙,將瓶蓋蓋好,試紙插入,有圓洞的正面朝上。
4.取下采血筆蓋,將采血針插入後再旋轉采血針保護蓋,取下采血針保護蓋,將采血筆蓋放回原位。酒精消毒手指皮膚後將采血筆筆端放在手指側面,按下按鈕,輕輕擠壓出一滴圓弧形指血。
5.將足量的血滴入試紙圓形測試孔,注意要覆蓋整個圓形測試孔。
6.注意事項:酒精消毒後,要等到手指干後進行測試;試紙不用時,要將蓋子蓋緊,防止潮濕而使試紙失效;清潔血糖儀時用沾清水的棉棒或軟布清潔測試區,避免使用酒精、含氨的清潔劑、玻璃清潔劑等。
E. 糖尿病病情應該怎樣監測
(1)監測自我症狀的變化
要做到認識糖尿病的症狀,並正確解釋症狀變化的意義。例如:用口服降糖葯治療的病人,「三多一少」症狀明顯好轉,說明糖尿病得到控制,這種葯物治療有效,反之「三多一少」症無改善或加重,說明糖尿病未得到控制,這種口服降糖葯無效或服用的劑量不夠。症狀的監測包括:口渴的程度與飲水量、尿量及排尿次數的變化;體力情況:異常飢餓感;低血糖狀態;視力變化、神經症狀及皮膚瘙癢:發熱、各種感染、疼痛、浮腫等。
(2)記錄飲食量,定時定量進餐
記錄工作和運動量,適度運動。糖尿病的飲食療法是其他療法的基礎,記錄的內容應包括蛋白、脂肪、糖類等,輕症病人一般每天記錄一次,中重症病人每餐記錄一次,可預防飲食過量或節食過度。糖尿病患者可根據自我感覺監測運動量,做好記錄,開展適度的體育鍛煉,既有利於糖尿病的控制,又可避免過度疲勞。
(3)監測有關的化驗結果
特別是血糖的監測,並了解其意義,以便及時把握病情的變化。糖尿病的血糖監測包括空腹和餐後血糖的測定,首先應根據病情控制情況,定期去醫院查血糖,一般來說,病情穩定,可1~2個月去醫院檢查調整治療一次,若血糖波動較大,或時有低血糖發生,應每周去醫院檢查調整用葯,若病情嚴重,或有應激情況或嚴重並發症,應立即到醫院治療。同時應學習使用攜式血糖測定儀測指尖毛細血管血糖,或用血糖試紙進行血糖半定量測定,使用尿糖試紙測尿糖,以尿糖估計血糖。
血糖監測:血糖自我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微型血糖測定儀立即測出血糖值,目前有多種血糖測定儀,采血針用自動彈簧裝置,方便可靠,病人幾乎無痛感。血糖的自我監測應根據病情及治療的需要來確定間隔時間,—般而言,對於病情控制差、不穩定或在改變治療方案時,每天監測三餐前及睡前血糖,必要時測凌晨3時和餐後2小時血糖,或根據病情及治療隨時監測血糖:當病情控制良好時可每周監測血糖1~2次,甚至每月1~2次。有低血糖症狀時應隨時測定血糖。
尿糖檢測:尿糖代表—定時間內從尿中排出的糖量。在腎糖閾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尿糖監測是一種簡便經濟的方法,一般情況下血糖越高尿糖越多,特別是在不能測定血糖時,監測尿糖一般可以代替血糖測定。目前多用尿糖試紙檢測尿糖定性,但應註明採集標本的時間。一般是進行三餐前及睡前的尿糖測定,在三餐前30~40分鍾先將尿排空,飯前留取標本,用尿糖試紙檢測。
尿酮體測定:採用尿酮體試紙測定,將試紙浸於尿液後馬上取出,按規定時間與標准色板對比,確定酮體的陽性度。在糖尿病患者合並其他疾病、持續重度尿糖或持續高血糖時應注意檢測尿酮體。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一般在醫院進行檢測,但目前已有糖化血紅蛋白快速測定儀及配套試紙,用微量指血即可在6分鍾內測定糖化血紅蛋白。
(4)自我監測服葯情況
記錄葯名、劑量、增減情況、服法、服葯時間及葯物的治療效果、副作用、不良反應等,以便及時調整用葯,並養成遵醫囑、定時服葯的習慣。
(5)自我監測糖尿病的並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患者感到乏力、虛弱、口渴、尿量先少後多再減少,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痛、腹痛,嚴重時出現呼吸加深加快,且有酮味,甚至休克或昏迷,此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高滲性非酮症性昏迷:患者一開始表現為發熱、面部潮紅、皮膚乾燥無彈性,眼球凹陷,口乾、尿頻、血壓下降,脈搏細而快,呼吸急促,意識模糊至昏睡,若不及時救治很快進入昏迷狀態。
低血糖症:一般發生在空腹或注射胰島素後3~4小時,輕者以飢餓、虛弱、頭暈、汗出,心悸為主:重者嗜睡乃至昏迷,應引起高度重視。
糖尿病神經病變:中老年患者為多,病程越長,發病率越高。周圍神經病變以肢端無力、麻木不適或灼熱刺痛為表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以胃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表現為胃排空延長、飽脹感、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尿瀦留、殘余尿增多、性功能降低,心率和血壓波動、特別是體位改變時更明顯。若糖尿病病人出現以上症狀,特別是中老年病人,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早期常有心率增快的傾向,有時可達130次/分。且由於糖尿病患者神經功能減退,無痛性心肌梗塞發生率較高,病人僅有惡心嘔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現為心律不齊、心源性休克,有時僅表現為疲乏,極易發生漏診,應提高警惕。
糖尿病性腎病:本病的診斷主要是依據尿蛋白的改變,臨床糖尿病性腎病及終末糖尿病性腎病幾乎是不可逆的,因而應在早期定期測定尿蛋白,及早發現病情變化。
糖尿病性腦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多發性腦梗塞,可見偏癱、失語、偏盲、痴獃等,應引起注意。
F. 怎樣檢查尿糖
(1)斑(Benedict)氏尿糖定性檢查法 用滴管吸取藍色斑氏葯夜2.5ml,放置於玻璃試管內,在置於酒精燈上煮沸,若不變色(表示本底無糖或其他還原物質);再用另一滴管吸取病人尿標志,向試管內加入4滴,輕搖混合後繼續在火焰上直接煮沸2分鍾,隨煮隨搖動試管,防止外濺。煮完冷卻後觀察試管內液體的顏色。
但臨床上常採取簡易法,即用滴管吸收斑氏液20滴,再加入尿液2滴,其他操作程序與上法完全相同。
結果判定方法,參見表6
表6 尿糖定性結果判斷
結果 報告符號 表示葡萄糖含量(g/dl)
藍色不變 綠色綠黃色土黃色磚紅色 (-) (+)(++)(+++)(++++) 無 約0.5以下(微量)約0.5~1.0(少量)約1.0~2.0(中量)約2.0以上(大量)
(2)試紙法 近年國內已較廣泛應用,其優點簡易、快速、特異性高。試紙附有標准比色板。
方法:先將試紙條帶試劑的一端浸入被檢的尿標本中,5秒後取出,1分鍾准時在自然光或日光燈下與標准色版比較,以判定結果。
注意:①由於生產廠家不同,試紙可能具有不同性質,具體使用時請參閱說明書進行操作;②尿液要新鮮,有時也可呈現假陽性;③與標准色板比較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否則隨時間延長顏色加深,影響結果判定;④試紙有效期內使用,請勿過期。
記錄:為了系統的了解尿糖變化,藉以觀察治療反應,並進一步指導治療,檢測尿糖後,按「糖尿病記錄單」的要求,記錄在表上。對此爭得醫生定期指導,是十分必須的。
此外,還有斑氏尿糖定量法。即留取24小時全部尿液,測定尿糖總量,此法很少用。
G. 尿糖的檢查有哪些方法
尿糖即尿中的葡萄糖。在正常情況下,機體每天只有極少量葡萄糖從尿中排出(小於100毫克/日),一般檢查方法不能測出;當每日尿中排糖量大於150毫克時則可測出。檢查方法有定性測定法和定量測定法兩種。定性測定法能粗略地測定尿糖含量,用-、±、+、++、+++、++++表示,檢測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在實際應用中最多,其缺點是不能准確地反映高值。
H. 尿糖有什麼檢測方法
直接用菲林試劑
沸水浴加熱 出現磚紅色沉澱就說明尿里有葡萄糖了。
I. 尿糖要怎樣監測
尿糖可作為監測血糖的間接指標。當血糖超過「腎糖閾」時,血糖就會通過腎臟從尿中漏出。「腎糖閾」也就是血糖從腎臟漏出的「門檻」。血糖超過腎糖閾,就會通過腎臟從尿中漏出,低於腎糖閾,就不會從尿中漏出。血糖越高,尿糖越高。尿糖測定有尿糖定性和尿糖定量兩種。
一般情況下,幾毫升的尿即可確定尿糖,用(-、+、++、+++、++++)表示,可反映留尿前幾個小時尿糖的平均水平。尿糖定性有兩種測定方法:班氏法和試紙法。前者經濟、穩定,但受尿中其他物質的干擾,特異性(可理解為准確性)偏低。試紙法給患者帶來了方便,特異性高,不受尿中其他物質的干擾。但因試紙的質量不同,穩定性也隨之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尿糖定量只需測定24小時的尿糖總量,用克/24小時表示,反映全天24小時的尿糖水平。尿糖定量要比尿糖定性准確性更高。
尿糖測定有幾方面優點:操作方便;比較經濟;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小。在一些經濟落後地區仍不失為一種重要的監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