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照度均勻度如何計算
照度均勻度=最小照度值/平均照度值
最小照度值是按照逐點計演算法算出來。
公式:U0=Emin/Eav
U1=Emin/Emax
U2=1-((Emax-min)/Eav)
(1)光源光均勻性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照度均勻度問題在精密加工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照度均勻度的准確評定意義重大。由於照度均勻性本身的非線性,使得其難以直接按照定義實現最小區域評定,而一直以來採用的最小二乘法,往往出現對評定對象判斷不準的結果提出一種准正弦型粒子群演算法,即粒子群根據設計的改變群體規模的方法和多樣性函數。
在每一正弦波段的峰值和谷值,按照準正弦規律自動調整自己的規模,然後按照基本粒子群演算法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在更新的過程中,既能保證每個粒子都得到充分的進化又保證了粒子間的連續性,維持了粒子群的多樣性。
Ⅱ 現代光學元件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現代光學元件的檢測內容與方法具體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光學材料性能的檢測::
折射率,色散,非均勻性,應力雙折射,氣泡與雜質,條紋,光吸收等
二、光學元件的基本量測量:
平面(棱鏡):幾何尺寸
面形,角度,平行度
透鏡:幾何尺寸:外徑,厚度,倒邊
面形,中心偏
元件表面質量:劃痕,
麻點,粗糙度
元件薄膜:
厚度、均勻性、透過率、應力、形變、偏振等
三、光學系統特性參數的測量:
顯微鏡:放大率,數值孔徑
望遠鏡:焦距,放大率,相
對孔徑,視度
照相物鏡:相對孔徑,解析度,像面照度,
雜光系數
四、光學系統參數與像質檢測:
焦距與星點測量,解析度測量,幾何像差測量,波像差檢驗,透過率測量,像面照度測量,雜光系數測量,光學傳遞函數測量
五、光源和接收器、激光參量和波面質量的檢測等方面也都屬於光學檢測范圍。
另外,還有非光學量用光學測量的種種方法進行檢測:位移、形變、形貌等方面也都屬於光學檢測范圍。
國際單位是 坎德拉 生物上用的不是這個標准,勒克斯也是光照強度單位但不是國際度量標志單位 光強度/坎德拉、光亮度/cd/m�0�5、光通量/流明、光照度/勒克斯 [森林木丁 發表於 2006-5-30 12:56:00] 1967年法國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了以 坎德拉、坎德拉/平方米、流明、勒克斯分別作為發光強度、光亮度、光通量和光照度等的單位,為統一工程技術中使用的光學度量單位有重要意義。為了解和使用便利,以下將有關知識做一簡單介紹: 名稱 單位 符號 定義 光強度 cd 坎德拉 (Candela) I = F/Ω 光源在指定方向的單位立體角內發出的光通量。 光亮度 cd/m�0�5 表示發光面明亮程度的,指發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發光強度與垂直且指定方向的發光面的面積之比。 光通量 lm 流明 (Lumen) F 單位時間里通過某一面積的光能,稱為通過這一面積的輻射能通量。 絕對黑體在鉑的凝固溫度下,從5.305*10�0�6cm�0�5面積上輻射出來的光通量為1lm。 為表明光強和光通量的關系,發光強度為1cd的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1球面度)內發出的光通量為1lm。 光照度 lx 勒克斯 (Lux) 被光均勻照射的物體,距離該光源1米處,在1m�0�5面積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lm時,它的照度是1lux。 習稱「燭光米」。 1. 燭光、國際燭光、坎德拉(candela)的定義 在每平方米101325牛頓的標准大氣壓下,面積等於1/60平方厘米的絕對「黑體」(即能夠吸收全部外來光線而毫無反射的理想物體),在純鉑(Pt)凝固溫度(約2042K獲1769℃)時,沿垂直方向的發光強度為1 坎德拉。並且,燭光、國際燭光、坎德拉 三個概念是有區別的,不宜等同。從數量上看,60 坎德拉等於58.8國際燭光,亥夫納燈的1燭光等於0.885國際燭光或0.919坎德拉。 2. 發光強度與光亮度 發光強度簡稱光強,國際單位是candela(坎德拉)簡寫cd。Lcd是指光源在指定方向的單位立體角內發出的光通量。光源輻射是均勻時,則光強為I=F/Ω,Ω為立體角,單位為球面度(sr),F為光通量,單位是流明,對於點光源由I=F/4 。光亮度是表示發光面明亮程度的,指發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發光強度與垂直且指定方向的發光面的面積之比,單位是坎德拉/平方米。對於一個漫散射面,盡管各個方向的光強和光通量不同,但各個方向的亮度都是相等的。電視機的熒光屏就是近似於這樣的漫散射面,所以從各個方向上觀看圖像,都有相同的亮度感。 以下是部分光源的亮度值:單位cd/m�0�5 太陽:1.5*10 ;日光燈:(5—10)*10�0�6;月光(滿月):2.5*10�0�6;黑白電視機熒光屏:120左右;彩色電視機熒光屏:80左右。 3. 光通量與流明 光源所發出的光能是向所有方向輻射的,對於在單位時間里通過某一面積的光能,稱為通過這一面積的輻射能通量。各色光的頻率不同,眼睛對各色光的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即使各色光的輻射能通量相等,在視覺上並不能產生相同的明亮程度,在各色光中,黃、綠色光能激起最大的明亮感覺。如果用綠色光作水準,令它的光通量等於輻射能通量,則對其它色光來說,激起明亮感覺的本領比綠色光為小,光通量也小於輻射能通量。光通量的單位是流明,是英文lumen的音譯,簡寫為lm。絕對黑體在鉑的凝固溫度下,從5.305*10�0�6cm�0�5面積上輻射出來的光通量為1lm。為表明光強和光通量的關系,發光強度為1坎德拉的點光源在單位立體角(1球面度)內發出的光通量為1六名。一隻40W的日光燈輸出的光通量大約是2100流明。 4. 光照度與勒克斯 光照度可用照度計直接測量。光照度的單位是勒克斯,是英文lux的音譯,也可寫為lx。被光均勻照射的物體,在1平方米面積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時,它的照度是1勒克斯。有時為了充分利用光源,常在光源上附加一個反射裝置,使得某些方向能夠得到比較多的光通量,以增加這一被照面上的照度。例如汽車前燈、手電筒、攝影燈等。 以下是各種環境照度值:單位lux 黑夜:0.001—0.02;月夜:0.02—0.3;陰天室內:5—50;陰天室外:50—500;晴天室內:100—1000;夏季中午太陽光下的照度:約為10*9次方;閱讀書刊時所需的照度:50—60;家用攝像機標准照度:1400。 氣溫高,蒸騰作用強,氣孔關閉,二氧化碳吸收減少
Ⅳ UV LED PCB曝光機,怎樣測量光源功率的均勻性
最簡單的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新的菲林在曝光機進行快速曝光經沖洗後看菲林上的的散點是否均勻,若全黑請將曝光時間盡量縮短至到沖洗到有散點時再看均勻度即可
希望呈美茲自動化科技的回復能幫助你
Ⅳ 怎麼判斷一個光源的好壞呢
光源是機器視覺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機器視覺系統輸入的重要因素,那光源該如何選擇呢?美國TEO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望對您選擇光源有一定的幫助:
1) 對比度對比度對機器視覺來說非常重要。機器視覺應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需要被觀察的特徵與需要被忽略的圖像特徵之間產生最大的對比度,從而易於特徵的區分。對比度定義為在特徵與其周圍的區域之間有足夠的灰度量區別。好的照明應該能夠保證需要檢測的特徵突出於其他背景。
2) 魯棒性魯棒性就是對環境有一個好的適應。好的光源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與其在實驗室中的有相同的效果 。
3) 亮度當選擇兩種光源的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選擇更亮的那個。光源的亮度不夠,必然要加大光圈,從而減小了景深 。
4) 均勻性均勻性是光源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參數。均勻性好的光源使系統工作穩定 。
5) 可維護性可維護性主要指光源易於安裝,易於更換 。
6) 壽命及發熱量光源的亮度不易衰減過快,這樣會影響系統的穩定,增加維護的成本 。發熱量大的燈亮度衰減快,光源的壽命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選光源的一些技巧
1)需要前景與背景更大的對比度,可以考慮用黑白相機與彩色光源
2) 環境光的問題,嘗試用單色光源,配一個濾鏡
3)閃光曲面,考慮用散射圓頂光
4)閃光,平的,但粗糙的表面,嘗試用同軸散射光
5)看錶面的形狀,考慮用暗視場(低角度)
6) 檢測塑料的時候,嘗試用紫外或紅外光
7)需要通過反射的表面看特徵,嘗試用低角度線光源(暗視場)
8)單個光源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時考慮用組合光源
9)頻閃能夠產生比常亮照明20倍強的光
Ⅵ 什麼是光源的均勻性光源均勻性如何檢測
按我的理解就是光源照到被照物一定區域內的照度值是否都差不多;可以用照度計對各點進行檢測
Ⅶ 均質性與非均質性、偏光色、非均質視旋轉角和旋向的觀測方法
在礦相顯微鏡下對礦物進行一般鑒定時,主要需對礦物的均質性與非均質性及偏光色作定性觀測。首先是將礦物劃分為均質的與非均質的兩大類,若為非均質礦物,再進一步按非均質效應的強弱予以視測分級和對偏光色及旋向(旋性)作定性的觀測。根據儀器的完備程度及對鑒定數據的要求,可對非均質礦物的非均質視旋轉角Ar進行測量。
一、礦物的均質性與非均質性和偏光色的觀察方法
在對礦物的均質性與非均質性及偏光色進行觀察之前,須校正分析鏡與起偏鏡的位置,使之正交,同時要記錄下分析鏡在正交時的位置(刻度)。簡易校正方法前已述及,現將幾種觀察方法介紹如下。
1.正交偏光觀察法
一般指在低、中倍鏡下的觀察,因為低倍物鏡聚斂程度低,入射光近於直射,同時由於視域較大,可選擇同一礦物多顆粒連晶或集合體的視域,這樣易於判斷其均質性與非均質性。若是均質性,當旋轉物台一周時不發生明暗的變化,即為全消光或為不變的暗灰色。如為非均質礦物,在此嚴格的正交偏光下,轉動物台一周時應出現四次「消光」和四次明亮(45°位置)現象;具有偏光色的礦物,可見顏色遞變現象,注意要記下45°位時的偏光色。
2.不完全正交偏光觀察法
在對礦物均質性與非均質性的觀測中,對一些非均質性較弱的礦物,常利用不完全正交偏光(偏離角1°~3°)進行觀察。這樣可使較多的光量透過分析鏡,而便於判斷是均質性還是弱非均質性的礦物。但轉動物台時,非均質礦物的消光位必然不恰在90°位置上,若偏離角θd>Ar時,則只出現兩明兩暗的現象。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在不完全正交偏光下易於觀察到顏色的變化,但它不是標準的偏光色。
3.正交或不完全正交偏光下油浸觀察法
若用上述兩種方法不能作判斷者,可在油浸中進行觀察驗證。特別是對反射率較低的非均質礦物非均質效應的觀察尤為有效。觀察介質N值的增大將使雙反射現象更加明顯,故非均質效應也必然相應增強。
二、非均質視旋轉角Ar的測量方法
因為非均質不透明礦物Ar值與入射光波波長有關。所以需用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入射,一般用470 nm、546 nm、589 nm及650 nm的單色光分別測量礦物的Ar。單色光可在強光(如12 V100 W的鹵燈)照射下採用上述各波長的干涉濾光器作為光源。現將測定Ar 的方法介紹如下。
正交偏光暗位法:此方法是依據非均質礦物在垂直入射正交偏光下,處於45°位時,因非均質反射橢圓偏光顯示的亮度可旋轉分析鏡而消去的現象。具體步驟是:在正交偏光下選擇欲測礦物中非均質性最強的顆粒(代表主切面),將其置於視域中心,旋轉物台至該顆粒的消光位,記下度數。再轉動物台45°,使該礦物處於45°位置,此時礦物顆粒最明亮,然後順時針或反時針轉動分析鏡,使礦物呈最暗或消光(如在分析鏡下插入一雙石英試板,可見試板兩瓣明暗相等)。此時分析鏡的轉角(偏離角),即為該礦物對該入射光波波長的Ar。
除上述方法外,還有偏光偏離角明暗次數法及單色光偏光圖定位法。後者將在下一章中介紹。
三、非均質礦物旋轉方向(旋向)符號的測定
非均質礦物反射平面偏光或反射橢圓偏光長軸的旋轉方向稱旋向。倘向礦物解理,晶軸、延長或雙晶結合面等某結晶要素方向旋轉,則對該結晶要素而言,其旋向為正(+),反之為負(-)。如圖5-8與圖5-9中,非均質反射旋轉OP′和反射橢圓長軸a與解理和礦物a軸的關系,以RS{0001}解理、a軸(+)表示。測定旋向(旋性)正負的方法如下。
正交偏光暗位法:茲以非平行底切面的輝鉬礦為例,先將其解理轉至平行於起偏鏡的位置,推入上偏光鏡(分析鏡)使之與起偏鏡(東西向)正交。再反時針旋轉物台45°,此時解理處於東北-西南方向,然後也反時針旋轉分析鏡使礦物消光或變暗,表明解理方向為高反射率 R1。我們據此可定輝鉬礦底面解理的旋向為正,或用[ RS{0001}解理(+)]表示,這也表明c軸的旋向為負或[ RSc軸(-)]。而銅藍的例子恰與輝銅礦相反,即解理的旋向為負,c軸的旋向為正。
Ⅷ 如何衡量做出來的光源均勻性
什麼光源?是一次性測試還是經常性地測試?
後者是:你可以用有機玻璃板,或不銹鋼板(不銹鋼加工處有做的)做一個半球,或一個整球。在球壁上按經緯度等間隔鑽一系列孔。在孔內安裝光電管。
然後採用計算機控制的輪詢掃描技術,迅速掃描一遍,把光電值記下來分析就可以了。
Ⅸ 機器視覺中所用到的同軸光源和其它光源的優缺點,以及使用方法
•理想的光源應該是明亮,均勻,穩定的
•視覺系統使用的光源主要有三種
高頻熒光燈
光纖鹵素燈
LED(發光二極體)照明
•高頻熒光燈
使用壽命約1500-3000小時
優點:擴散性好、適合大面積均勻照射
缺點:響應速度慢,亮度較暗
•光纖鹵素燈
使用壽命約1000小時
優點:亮度高
缺點:響應速度慢,幾乎沒有光亮度和色溫的變化
•LED燈
使用壽命約10000-30000小時
可以使用多個LED達到高亮度,同時可組合不同的形狀
響應速度快,波長可以根據用途選擇
三、LED光源的優勢
•可製成各種形狀、尺寸及各種照射角度;
•可根據需要製成各種顏色,並可以隨時調節亮度;
•通過散熱裝置,散熱效果更好,光亮度更穩定;
•使用壽命長(約3萬小時,間斷使用壽命更長);
•反應快捷,可在10微秒或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亮度;
•電源帶有外觸發,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起動速度快,可以用作頻閃燈;
•運行成本低、壽命長的LED,會在綜合成本和性能方面體現出更大的優勢;
•可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特殊設計。
四、 LED光源的顏色
•主要顏色
紅色
藍色
綠色
白色
•其他顏色
橙色
紅外
紫外
五、 照明技術的基礎知識
1、照射光的種類
(1)直射光
主要來自於一個方向的光,可以在亮色和暗色陰影之間產生相對高的對比度圖像。
(2)漫射光(擴散光)
各種角度的光源混合在一起的光。日常的生活用光幾乎都是擴散光。
(3)偏振光
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光矢量只沿某一個固定方向振動的光。通常是利用偏光板(片)來防止特定方向的反射。
(4)平行光
照射角度一致的光。太陽光就是平行光。發光角度越窄的LED直射光越接近平行光。
對比度:對比度對機器視覺來說非常重要。機器視覺應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需要被觀察的特徵與需要被忽略的圖像特徵之間產生最大的對比度,從而易於特徵的區分。對比度定義為在特徵與其周圍的區域之間有足夠的灰度量區別。好的照明應該能夠保證需要檢測的特徵突出於其他背景。
2、六種照明技術
通用照明,背光,同軸(共軸),連續漫反射,暗域及結構光。 (1)一般目的的照明
通用照明一般採用環狀或點狀照明。環燈是一種常用的通用照明方式,其很容易安裝在鏡頭上,可給漫反射表面提供足夠的照明。
(2)背光照明:
背光照明是將光源放置在相對於攝像頭的物體的背面。這種照明方式與別的照明方式有很大不同因為圖像分析的不是發水光而是入射光。背光照明產生了很強的對比度。應用背光技術時候,物體表面特徵可能會丟失。例如,可以應用背光技術測量硬幣的直徑,但是卻無法判斷硬幣的正反面。
(3)同軸照明:
同軸照明是與攝像頭的軸向有相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物體的表面。同軸照明使用一種特殊的半反射鏡面反射光源到攝像頭的透鏡軸方向。半反射鏡面只讓從物體表面反射垂直於透鏡的光源通過。同軸照明技術對於實現扁平物體且有鏡面特徵的表面的均勻照明很有用。此外此技術還可以實現使表面角度變化部分高亮,因為不垂直於攝像頭鏡頭的表面反射的光不會進入鏡頭,從而造成表面較暗。連續漫反射照明: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於物體表面的反射性或者表面有復雜的角度。連續漫反射照明應用半球形的均勻照明,以減小影子及鏡面反射。這種照明方式對於完全組裝的電路板照明非常有用。這種光源可以達到170立體角范圍的均勻照明。
(4)暗域照明:
暗域照明是相對於物體表面提供低角度照明。使用相機拍攝鏡子使其在其視野內,如果在視野內能看見光源就認為使亮域照明,相反的在視野中看不到光源就是暗域照明。因此光源是亮域照明還是暗域照明與光源的位置有關。典型的,暗域照明應用於對表面部分有突起的部分的照明或表面紋理變化的照明。
(5)結構光:結構光是一種投影在物體表面的有一定幾何形狀的光(如線形、圓形、正方形)。典型的結構光涉及激光或光纖。結構光可以用來測量相機到光源的距離。多軸照明:在許多應用中,為了使視野下不同的特徵表現不同的對比度,需要多重照明技術。
3、選擇光源應考慮的系統特性
(1)亮度
當選擇兩種光源的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選擇更亮的那個。當光源不夠亮時,可能有三種不好的情況會出現。第一,相機的信噪比不夠;由於光源的亮度不夠,圖像的對比度必然不夠,在圖像上出現雜訊的可能性也隨即增大。其次,光源的亮度不夠,必然要加大光圈,從而減小了景深。另外,當光源的亮度不夠的時候,自然光等隨機光對系統的影響會最大。
(2)魯棒性
測試好光源的方法是看光源是否對部件的位置敏感度最小。當光源放置在攝像頭視野的不同區域或不同角度時,結果圖像應該不會隨之變化。方向性很強的光源,增大了對高亮區域的鏡面反射發生的可能性,這不利於後面的特徵提取。在很多情況下,好的光源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與其在實驗室中的有相同的效果。好的光源需要能夠使你需要尋找的特徵非常明顯,除了是攝像頭能夠拍攝到部件外,好的光源應該能夠產生最大的對比度、亮度足夠且對部件的位置變化不敏感。光源選擇好了,剩下來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機器視覺應用關心的是反射光(除非使用背光)。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光澤及顏色決定了光在物體表面如何反射。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控制的訣竅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控制光源反射。如何能夠控制好光源的反射,那麼獲得的圖像就可以控制了。因此,在機器視覺應用中,當光源入射到給定物體表面的時候,明白光源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控制好光源及其反映。
(3)光源可預測
當光源入射到物體表面的時候,光源的反映是可以預測的。光源可能被吸收或被反射。光可能被完全吸收(黑金屬材料,表面難以照亮)或者被部分吸收(造成了顏色的變化及亮度的不同)。不被吸收的光就會被反射,入射光的角度等於反射光的角度,這個科學的定律大大簡化了機器視覺光源,因為理想的想定的效果可以通過控制光源而實現。
物體表面:如果光源按照可預測的方式傳播,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如此的棘手呢?使機器視覺照明復雜化的是物體表面的變化造成的。如果所有物體表面是相同的,在解決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採用不同的光源技術了。但由於物體表面的不同,因此需要觀察視野中的物體表面,並分析光源入射的反映。
(4)控制反射
如果反射光可以控制,圖像就可以控制了。這點再怎麼強度也不為過。因此在涉及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設計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控制好哪裡的光源反射到透鏡及反射的程度。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就是對反射的研究。在視覺應用中,當觀測一個物體以決定需要什麼樣的光源的時候,首先需要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如何才能讓物體顯現?」「我如何才能應用光源使必須的光反射到鏡頭中以獲得物體外表?」 影響反射效果的因素有:光源的位置,物體表面的紋理,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及光源的均勻性。
(5)光源的位置
既然光源按照入射角反射,因此光源的位置對獲取高對比度的圖像很重要。光源的目標是要達到使感興趣的特徵與其周圍的背景對光源的反射不同。預測光源如何在物體表面反射就可以決定出光源的位置。
(6)表面紋理
物體表面可能高度反射(鏡面反射)或者高度漫反射。決定物體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的主要因素是物體表面的光滑度。一個漫反射的表面,如一張不光滑的紙張,有著復雜的表面角度,用顯微鏡觀看的時候顯得很明亮,這是由於物體表面角度的變化而造成了光源照射到物體表面而被分散開了。而一張光滑的的紙張有光滑的表面而減小了物體表面的角度。光源照射到光源的表面並按照入射角反射。
(7)表面形狀
一個球形表面反射光源的方式與平面物體不近相同。物體表面的形狀越復雜,其表面的光源變化也隨之而復雜。對應一個拋光的鏡面表面,光源需要在不同的角度照射。從不同角度照射可以減小光影。
(8)光源均勻性
不均勻的光會造成不均勻的反射。均勻關繫到三個方面。
第一,對於視野,在攝像頭視野范圍部分應該是均勻的。簡單的說,圖像中暗的區域就是缺少反射光,而亮點就是此處反射太強了。不均勻的光會使視野范圍內部分區域的光比其他區域多。從而造成物體表面反射不均勻(假設物體表面的對光的反射是相同的)。均勻的光源會補償物體表面的角度變化,即使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勻的。
(9)光源技術的應用:光源技術是設計光源的幾何及位置以使圖像有對比度。光源會使那些感興趣的並需要機器視覺分析的區域更加突出。通過選擇光源技術,應該關心物體使如何被照明及光源是如何反射及散射的。
六、如何選擇光源
1、 背光——測量系統的最佳選擇
2、 亮場——最直接的照明
3、暗場——適合光滑表面的照明
4、結構光法——最簡便的三維測量
5、彩色的考慮——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色彩三原色:青、紫、黃
•世界上所有顏色都是由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
•三原色的色光疊加為白光。如:日光
•三原色的色彩疊加為黑色
•紅、綠、藍三色為互補色。光照在物體上,物體只反射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不同色光照在互補色物體上完全不反光。如:紅光照紅色物體,黑白相機成象物體為白色;紅光照綠色物體,黑白相機成象物體為黑色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happyopencv/archive/2008/10/19/3097920.aspx
Ⅹ 光學性能檢測包含哪些檢測項目
現代光學元件的檢測內容與方法具體有下列幾個方面:
一、光學材料性能的檢測::
折射率,色散,非均勻性,應力雙折射,氣泡與雜質,條紋,光吸收等
二、光學元件的基本量測量:
平面(棱鏡):幾何尺寸 面形,角度,平行度
透鏡:幾何尺寸:外徑,厚度,倒邊 面形,中心偏
元件表面質量:劃痕, 麻點,粗糙度
元件薄膜: 厚度、均勻性、透過率、應力、形變、偏振等
三、光學系統特性參數的測量:
顯微鏡:放大率,數值孔徑
望遠鏡:焦距,放大率,相 對孔徑,視度
照相物鏡:相對孔徑,解析度,像面照度, 雜光系數
四、光學系統參數與像質檢測:
焦距與星點測量,解析度測量,幾何像差測量,波像差檢驗,透過率測量,像面照度測量,雜光系數測量,光學傳遞函數測量
五、光源和接收器、激光參量和波面質量的檢測等方面也都屬於光學檢測范圍。
另外,還有非光學量用光學測量的種種方法進行檢測:位移、形變、形貌等方面也都屬於光學檢測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