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鑒別面癱症狀,哪位朋友知道可以幫我嗎真心感謝!
兩種病理性面癱
1、腦中風之後的面癱,主要表現是整個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意識不太清楚,處於卧床狀態,生活不能自理,整個面部由於偏癱的一邊失去甚至支配控制,被相對健康一邊拉過來了,所以這種偏癱是偏向健康一面。
2、由於面部受寒、受風引起的面癱,這一般沒有半身不遂,身體其他機能正常,意識清楚,生活能夠自理,這種面癱因為病變一邊肌肉痙攣,強烈收縮,把健康一面拉過來了,這種面癱偏向病變一方。
當然還有其它面癱,比如面部創傷導致相關大神經斷裂,這就很容易判斷了。
② 面癱早期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面癱俗稱「歪嘴巴」或者是「吊線風」,主要是以面部運動障礙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而且不受年齡的限制。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面癱早期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1、味覺檢查
味覺檢查是用蘸有50%鹽水的醫用棉簽來對患者患病一側的舌前做味覺測試,如果患病的一側對鹹味感覺不明顯,就可以診斷為味覺減退。
2、聽覺檢查
聽覺檢查是用聽診器來進行的,當聽診器被敲響512Hz音,患者患病一側如果感覺聲音明顯比健康一側的大,而且出現刺激感,這就說明為聽覺過敏。
3、淚液檢查
淚液檢查是用Schirmer濾紙來進行的檢查,其過程為讓患者輕輕的閉上雙眼,停止5分鍾後,如果患者患病一側的濾紙濕度小於5mm,可診斷為淚液減少。
③ 面肌痙攣與面癱患者如何診斷鑒別
在面部神經性疾病主要包括面肌痙攣、面癱等。有的患者由於不了解,會混淆這兩種病。面肌痙攣表現為陣發性半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面部抽搐大多為單側症狀,極少數(不到1%)為雙側先後發作。面癱(特發性面癱,Bell
palsy,BP),又稱Bell氏面癱或Bell氏麻痹,是指不能確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徵或症狀的單純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特發性面癱多單側發病,個別為雙側發生。
面肌痙攣患者的臨床表現
1、發病時間:大多起病超過40歲,但仍有少量年輕患者。
2、抽搐特點:開始發病多起於上、下眼瞼,逐漸緩慢向面頰擴展至一側面部所有肌肉,重者可累及頸部肌肉。
3、抽搐時間:抽搐發作陣發性的,間歇期隨症狀加重而逐漸縮短。患者自己不能控制抽搐,經常在緊張、勞累、遇見陌生人、在公共場所露面時發作明顯。入睡後抽搐多停止,但也有入睡後因抽搐而醒者。
面癱的臨床表現
1、發病時間:多見於青壯年患者。
2、面癱特點:患側全部面肌癱瘓,眼瞼不能充分閉合。閉嘴時頰肌鬆弛,口角下垂。抬眉時額橫紋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內眼角不尖,眼淚外溢。笑時口角向健側牽引。由於頰肌麻痹,咀嚼時食物貯留於頰部與牙齦間。
3、其他伴發症狀:貝爾氏征:閉眼時麻痹側眼球上竄,角膜下方露出鞏膜;眼球征:患側眼球上移;頸闊肌征:病人用力前屈,檢查者抵額,健側頸闊肌收縮,患側不動;聽覺過敏:由於鐙骨肌麻痹,鼓膜張肌緊張,微小聲音產生強震動,產生過聽;淚腺分泌障礙:患側減少;唾液分液障礙:患側下頜腺分泌減少。
面肌痙攣的治療
1、葯物治療:抗癲癇類葯物: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及苯妥英鈉等;B族維生素:甲鈷胺及谷維素。僅能緩解抽搐的症狀,但不能完全控制症狀。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口服葯物劑量不斷增大,並出現眩暈、迷糊等並發症。
2、針灸或肉毒毒素:維持時間大約3個月,一般不超過半年。嚴重者可造成面癱。
3、顯微血管減壓術(MVD)治療面肌痙攣:通過顯微技術將位於腦神經根部走行異常、並對其造成壓迫的血管推移離開,解除血管的壓迫,治療疾病的術式。是唯一針對病因,可根治疾病的治療方式。
面癱的治療
1、激素治療:盡早足量使用激素治療,可使用強的松,連用7天後逐天減量。
2、抗病毒治療:根據患者評估情況,症狀較重預後不良的新發病患者72小時內抗病毒聯合激素一起使用。抗病毒常用葯物有阿昔洛韋或伐昔洛韋,連用7天。
④ 如何對面癱進行定位診斷
臨床上診斷面癱後需要明確面癱的部位,即對面癱進行定位診斷。 (1)鑒別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前者常比後者重,面部表情肌癱瘓使面部表情動作喪失,後者為病灶對側下面部的癱瘓(鼻唇溝平坦和口角下垂),額支無損(系由兩側中樞支配),故皺額、皺眉和閉眼動作皆無障礙。病灶對側面部隨意動作雖消失而哭笑等動作仍保存,常並有同側偏癱及中樞性舌下神經麻痹,多見於中風或腦瘤。 (2)結合附加症狀,決定面神經受損部位和病因,根據有無其他腦神經麻痹和有無腦干長束受損症狀,區別面神經的損害在腦干內還是腦干外;在顱腔內,還是顱腔外(包括顳骨)。顱腔內病變侵及腦底內耳孔附近時,可伴有聽神經等障礙。腦橋損害常伴有病側V、Ⅵ、Ⅷ等腦神經麻痹和對側偏癱或雙側受累。 (3)核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與核下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相同,但由於展神經鄰近面神經,故除周圍性面癱外,常伴有同側展神經麻痹。
⑤ 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如何區別
3、什麼是Hunt綜合症
Hunt綜合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組多發性顱神經炎疾病。發病率有逐漸增多趨勢。老年人及其他身體抵抗力下降者好發。
面神經最易受累。臨床典型表現為:一側耳部劇痛,一般2-7天後耳廓,耳道,耳後溝區皮膚出現散發的小皰疹,同側面癱且進展很快,7天內達到高峰。
聽神經是第二個易受累的神經,表現為眩暈,面癱同側耳鳴及聽力突發性下降,可伴有嘔吐及行走不穩感。
另外舌咽神經受累出現咽痛,同側軟齶,舌後部皰疹,軟齶活動不良少見。
⑥ 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如何鑒別
中樞性面癱於顏面上部的肌肉並不出現癱瘓,因之,閉眼、揚眉、皺眉均正常。額紋與對側深度相等,眉毛高度與瞼裂大小均與對側無異。常根據此點與周圍性面癱相鑒別。
中樞性與周圍性面癱之鑒別,癱瘓明顯者一目瞭然,極輕者鑒別因難。可以依靠以下幾方面來鑒別:一靠表情運動,中樞性者哭笑時不表現癱瘓,周圍性者則癱瘓更加明顯;二靠掌頦反射,中樞性癱瘓有或亢進,周圍性癱瘓無或減弱,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將其他體征聯系起來判定,此法最為可靠。
例如,當患者之面癱不易判定其為中樞性或周圍性時,如患者合並一側上下肢輕癱,癱瘓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經癱瘓之對側,則其面癱必為周圍性;如癱瘓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經癱瘓之同側,其面癱必為中樞性,和眼肌癱瘓聯系起來也與此相類似。
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的鑒別診斷表中樞性面癱周圍性面癱神經元病灶面癱范圍味覺伴發症狀電變性反應上運動神經元(皮質延髓束)對側眼裂以下面肌癱正常常有,如偏癱無下運動神經元同側全面肌癱可有障礙不一定有
⑦ 面癱的中醫辯病辯證依據及鑒別診斷
面癱又名口僻,多由於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 或風寒上擾於面部而致,相當於西醫的面神經炎。
辨證論治:
1. 風寒證 癥候:起病突然,口角歪斜,眼瞼閉合不全,伴畏風惡寒,或頭痛鼻塞,面肌發緊,肌肉關節酸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2. 風熱證 癥候:起病驟然,口眼歪斜,頭痛面熱或發熱惡風,心煩口苦,耳後疼痛,口乾咽痛,大便干,小便黃,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
面癱的中醫辨證分型還有痰熱腑實以及肝膽濕熱、肝氣郁結還有肝陽上擾、脾虛濕盛、正氣不足、肝腎虧虛、瘀血阻滯等。
⑧ 面癱怎麼作醫學鑒定
面癱就是面部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受到損傷而引起的,所以臨床上叫作面神經麻痹,面癱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面部疾病,發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涼、物理性損傷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癱的鑒別診斷可以從它的症狀著手。
面癱的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周圍性面癱:
1、全部顏面肌肉癱瘓,眼臉不能充分閉合。
2、閉嘴時,頰肌極為松馳,故口角下垂。
3、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鍵側低,臉裂變大,內眼角不尖,眼淚有時外溢。
4、說話時,發唇音不清楚。乳兒發生面神經麻痹時,吸吮受限。、
5、雙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面部無表情,雙側額紋消失,雙眼不能閉嚴,貝爾氏征陽性。雙側鼻唇溝變淺,口唇不能閉嚴,口角漏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略含混不清。[A].相關資料.『患面癱後怎麼辦?』
二、中樞性面癱:
1、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於顏面上部的肌肉並不出現癱瘓,因之閉眼、揚眉、皺眉均正常。面額紋與對側深度相等,眉毛高度與臉裂大小均與對側無異。
2、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面下部肌肉出現癱瘓,即頰肌、口開大肌、口輪匝肌等麻痹,故患者於靜止位時該側鼻唇溝變淺,口解下垂,示齒動作時口角歪向鍵側。
3、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顏面不對稱並不明顯。
面癱定位鑒別診斷方法:根據面癱合並味覺減退、聽覺過敏、淚液減少、耳部皰疹及目眩等表現,將面神經損害部位分為:僅有面癱而無上述表現者為面神經鼓索以下段(簡稱A段),面癱伴味覺減退者為面神經鼓索與鐙骨肌神經之間段(B段),伴聽覺過敏者為鐙骨肌神經與岩淺大神經之間段(C段),伴淚液減少或耳部皰疹或眩暈為岩淺大神經及以上段(D段)。
⑨ 面癱倒錯的辨別
臨床可以從以下幾點辨別面癱「倒錯」現象,其一,在面癱「倒錯」時,在靜態觀下,口角及人中溝歪向患側,且患側口角多有下垂;;在動態觀下,如令患者做示齒運動時,口角仍然會明顯地歪向到健側,而且患側的上下牙齒外露的數目也會明顯少於健側。 其二,在出現面肌「倒錯」現象的同時,多伴有患側眼裂縮小、鼻唇溝過深、面肌板滯等。其三,在出現面癱「倒錯」現象時,還會伴有聯帶運動的出現,即閉患側眼時會同時出現患側口角的不自主的抽動;在示齒時,患側的眼瞼會不自主閉合等。其四,這類「倒錯」現象一旦出現,其患病過程大多已超過6個月以上。倘若具備上述第一點條件,臨床就可以初步確定為面癱「倒錯」 ;若具備上述第一點,並同時具備第二點或第三點的其中一點,就可以確診為面癱「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