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粘性土強夯地基幾種檢測方法的分析研究
強夯回填土為坡積土的工程在廣東地區比較常見。這類土多為呈棕紅、褐黃色的粘性土,不具原岩結構,不含或含少量砂粒、礫粒,稍濕,可塑、硬塑或堅硬狀態。經過強夯後的填土的結構已經和天然狀態下土的結構有很大的差異,而現有規范是基於原狀土製定的,對於大面積回填地基經過強夯處理後的檢測評價不能簡單照搬上述標准。檢測手段不同也會導致檢測結果不同,因此應該採用現場載荷試驗輔以各種原位測試得出適合不同土類的測試方法以及本地區的經驗關系式。
⑵ 強夯後有哪些試驗
根據工程需要通過現場試驗以確定夯實次數和有效夯實深度。強夯所需
參數試驗:
根據經驗公式h=a
m·h/10
,取a為0.7,(a根據土質情況選定),選定錘重m為100kn,落距h為10m,單擊夯擊能為1000kn·m。為判定強夯效果並確定夯擊參數,在現場進行了強夯試驗,將施工場地劃分為2個試夯區,每試區6個試夯點,詳細記錄每擊的地基下沉量及地面變異,每連擊2次後進行靜力觸探,記錄各層地基承載力提高情況,各試點夯擊完成後進行鑽探及靜力觸探,取得夯擊後的有關數據。
⑶ 強夯試驗檢測有哪些
主要看設計要求,一般就是檢測承載力,壓縮模量和影響深度
⑷ 地基處理中的強夯法的現場測試有哪些
孔隙水壓力一般可在試驗現場沿夯擊點等距離的不同深度以及等深度的不同距離埋設雙管封閉式孔隙水壓力儀或鋼弦式孔隙水壓力儀,在夯擊作用下,進行對孔隙水壓力沿深度和水平距離的增長和消散的分布規律研究。從而確定兩個夯擊點間的夯距、夯擊的影響范圍、間歇時間以及飽和夯擊能等參數。
側向擠壓力
將帶有鋼弦式土壓力盒的鋼板樁埋入土中後,在強夯加固前,各土壓力盒沿深度分布的土壓力的規律,應與靜止土壓力相近似。在夯擊作用下,可測試每夯擊一次的壓力增量沿深度的分布規律。
振動加速度通過測試地面振動加速度可以了解強夯振動的影響范圍。通常將地表的最大振動加速度為0.98m/s2處(即認為是相當於七度地震設計烈度)作為設計時振動影響安全距離。但由於強夯振動的周期比地震短得多,強夯產生振動作用的范圍也遠小於地震的作用范圍,所以強夯施工時,對附近已有建築物和施工的建築物的影響肯定要比地震的影響為小。為了減少強夯振動的影響,常在夯區周圍設置隔振溝。
⑸ 強夯施工質量檢驗標准有哪些
強夯地基的檢測方法:現場靜載荷實驗、室內土工實驗、原位動力觸探實驗等各種檢測辦法。
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准:
1、查看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查驗數據和施工記載,不符合規劃要求時應補夯或採納其他有用辦法。
2、強夯處理後的地基承載力查驗,應在施工完畢後距離必定時刻進行。
3、強夯地基均勻性查驗,可採用動力觸探實驗或規范貫入實驗、靜力觸探實驗等原位查驗。查驗點數量應場所雜亂程度和建築物的重要性確認。關於簡略場所上的一般建築物,按每400m2不少於1個檢測點,且不少於3點;關於場所雜亂的場所或建築地基,每300m2不少於1個檢測點,且不少於3個。
4、強夯地基承載力檢測的數量,應根據場所雜亂程度和建築物的重要性確認,關於場所簡略的一般建築物,每個建築地基載荷實驗查驗點不該少於3個點;關於雜亂場所或重要建築物地基應添加查驗點數。
⑹ 強夯地基施工怎麼檢驗
1、淺層平板靜載實驗。該方法是比較常見的強夯檢測方法,主要可以檢測出強夯後地基承載力能否達到設計的要求。通常的做法為挖一個0.3-0.5m的坑,找平後鋪上細沙,放置一塊面積約1㎡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鋼板,將油壓千斤頂放置於承壓板中部。試驗時在承壓板上的兩個對稱位置安放行程為0-50mm的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磁性表座吸附於長4m的基準樑上,基準梁的兩端要安裝穩定,確保不受外界影響而發生位移,然後通過調節磁性表座使百分表指針調至50mm位置,若試件因為受壓而沉降百分表指針將移動指示沉降值。一般實驗時不僅只檢測是否能夠達到合格標准,還會進行極限值測試。
2、動力觸探。該方法分為輕型動力觸探和重型動力觸探。目前比較常見的為重型動力觸探,該方法是利用一定的落錘質量,將一定尺寸、一定形狀的探頭打入土中,根據打入的難度,即貫入錘擊數,判定土層名稱及其工程性質。如將錐形探頭換成管式標准貫入器,落錘質量採用63.5kg,則可稱為標准貫入試驗(SPT).該實驗方法可有效的檢測出強夯施工後強夯的影響深度。
3、室內土工實驗。室內土工試驗是指通過對夯後取樣,到實驗室進行相關的測試,並獲得岩土的物理性指標、力學性指標、滲透性指標以及動力性指標等的實驗工作。最常見的指標有密實度、含水量、孔隙比、比重、塑液限等。
⑺ 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准有哪些
主控項目:1)地基強度;2)地基承載力;
一般項目:1)夯錘落距;2)錘重;3)夯擊遍數及順序;4)夯點間距;5)夯擊范圍;6)前後兩遍間歇時間。
⑻ 強夯地基施工怎麼檢驗
地基加固效果的檢驗是強夯地基施工一種非常重要的項目,地基檢測是指施工完成後的地基進行質量檢測和夯後地基的質量檢驗。常規檢測方法有載荷試驗、標准貫入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動力觸探試驗、現場剪切試驗、波速試驗、土工試驗等等。
載荷試驗是指地基工程完成後對地基結構進行質量檢測,主要目的是檢測地基結構的承載力和變形模量。
標准貫入試驗是指低飽和的粉土和粘性土等地基進行處理,將低飽和的粉土和粘性土等地基進行密實加固,檢測地基的穩定性、密實度和變形參數,還可以與荷載試驗相結合進行檢驗和判斷地基的承載力並確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
靜力觸探試驗一般適用於碎石土、沙土、濕陷性黃土等地基。主要檢查地基結構的比貫入度、錐尖阻力和孔隙水的壓力。
動力觸探試驗適用於強化風硬質岩石、軟質岩石、碎石土、沙土等土層地基,其主要檢查沙土的孔隙比、密實度、強度與變形參數,採用場地的均勻性進行檢測強夯地基的質量和地基的加固效果。
現場剪切試驗是用於繪制應力的強度、位移、應變曲線。確定岩石的抗剪強度和彈性模量與泊松比等。
波速試驗適用於確定與波速有關的岩土參數,如壓縮波和剪切波的波速、剪切模量、彈性模量、泊松比等,用來檢驗岩土加固和改良的效果。
土工試驗是測定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如土的密度、含水量、空隙比、比重、粒度、液性指數、透水性、壓縮性、塑性指數、抗剪和抗壓強度以及結固強度等等。
⑼ 強夯地基處理需要做什麼檢測
一般做三種檢測:承載力特徵值,採用平板荷載試驗及標貫;另外還要做原土探坑進行土工實驗,檢測相關參數,確定濕陷性、壓縮模量等指標。
根據規范對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強夯地基、注漿地基、預壓地基,其竣工後的結果(地基強度或承載力)必須達到設計要求的標准。檢驗數量,每單位工程不應少於3點,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應有1點,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應有1點。每一獨立基礎下至少應有1點,基槽每20延米應有1點。
相關說明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撐基礎的土體或岩體。作為建築地基的土層分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復合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常見有石屑墊層、砂墊層、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
從現場施工的角度來講地基,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礎下面承壓的岩土持力層。天然地基是自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擔基礎全部荷載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其節約工程造價,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為不需要對地基進行處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礎的天然土層。分為四大類: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人工地基:經過人工處理或改良的地基。當土層的地質狀況較好,承載力較強時可以採用天然地基;而在地質狀況不佳的條件下,如坡地、沙地或淤泥地質,或雖然土層質地較好,但上部荷載過大時,為使地基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則要採用人工加固地基,即人工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