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田黃石原石真假鑒別方法

田黃石原石真假鑒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9 20:43:57

『壹』 如何鑒別田黃石

其實鑒別田黃石的最主要的秘密:鑒別田黃石的最主要的標志要看血絲(紅筋)。因為在世界上所有的石頭裡面,沒有任何一個品種具有這一特徵。紅格、血絲是壽山石所獨有的特徵,但是紅格在壽山石里的其他品種也可能有,而血絲則不僅其它石種沒有,就連壽山石中的其他品種也沒有,所以,是否具有血絲才是鑒定是否田黃是的最靠得住的特徵。血絲越細密,有規則,是指也就越好。這一鑒定田黃石的秘密很多行家出於多種原因的考慮,往往都不肯說出來,希望後學者要特別加於注意。至於鑒定田黃石的標准,都可以參照其他資料上說的去做。
(1)形狀 根據田黃石的地質形成和演變歷史,一般的田黃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狀,即鵝卵形狀,但在上板坑頭附近出產的田黃石,有時也有稜角,這是因為這里接近溪流的源頭,田黃石缺少滾動、磨練的機會。此外,還有少部分田黃石,在埋藏地下的過程中,因地殼運動,石身裂碎,分成幾瓣,形成稜角,雖然經過泥土的長期滋養,但斷面的稜角並未被磨平,因此有時石農在挖掘發現這種斷裂性田黃石時,通常還會繼續在附近尋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數田黃石外表無石皮外,一般情況下,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因此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的一個重要依據。
田黃石的皮層,或極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顏色主要有黑、黃、白、綠,皮層有單層、雙層和三層,皮質比其它掘性壽山石的石皮質地要細結柔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志之一,絕大多數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一般情況下,單層皮的田黃石顏色有黃、白、黑、綠,色澤有濃有淡,分布有的整體統一,有的兩面不同,還有的呈塊狀組合,質地也有優劣之分。皮色純如牙黃者,質地極為純優,稱為黃金黃田黃石;黃而灰綠者,質微硬結,色澤偏黝;黑而微綠,皮清一色者,也屬優質;皮色灰白淺淡的色澤多深沉偏黝;黑中夾有小塊黃綠或小塊灰白的,紋路粗雜,通靈度差,多為硬田黃或雜田石。有的單層皮田黃石,一面為白皮,另一面卻是黑皮,即一面為銀裹金,另一面為烏鴉皮。
雙層皮的田黃石,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薄黃皮,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半透明的白皮。這兩種雙層皮的田黃石,大部分屬枇杷黃田黃石,外層皮質細膩,內層皮厚薄分布均勻,肌質純佳,甚至凝靈如凍。而且,田黃石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頭的紋理比較雜亂。同時,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
由於田黃石有一定的遷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層酸鹼度的變化,所以,有時還可見到三層皮田黃石。或烏鴉皮在外、黃皮居中、白皮居內;或黃皮在外、黑皮居中、黃皮在內。含多層石皮的田黃石,皮雖不透明,難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質極佳。
通常情況下,除部分三層皮的田黃石外,一般的田黃石,在燈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內在的肌理色質。
(3)色相 要辨識田黃石的本色,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善於鑒別田黃的行家,通常以色調的濃淡來形容田黃的「熟」「老」與否,藉以推測田黃在地下沉睡的長短。田黃石色澤鮮而不俗,穩而不濁,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點是毫無「火氣」,並且以黃色為主。無論紅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層「帝王之氣」,帶有黃味,但不同的田黃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純度、濃度和肌質的通靈度是不盡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塊田黃石,其內外色澤也不是一成不變。除白田黃石以外,大都是外濃而內漸黃淡,尤其是大而寬厚的田黃石,內外一色的極少,只有形狀薄、體積小的,方能內外接近一色。蘿卜紋理細致而顏色不重者為貴。確定田黃石的品相,一般要從四點入手。首先是顏色,黃石一般呈黃、白、紅、黑等色,以黃為尊,黃色色澤越厚重純正者價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者價格為高。三是透明度,位於將透未透「中庸」狀態的田黃石價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雜質越少越好,純凈者為上品。
通常人們所說的銀裹金田黃,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介於白田黃石和黃田黃石之間,外具白田黃石肌質,內心近似黃金黃田黃石之質。白田黃石多數帶有黃心。黃心多的,即屬銀裹金。另一種是白皮田黃石。還有一種「金裹銀」田黃石,極為罕見。紋理也是決定田黃石價值的重要方面。蘿卜紋理明顯,切紋理細致有序的田黃石價格更高,「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的說法正來源於此。不過,蘿卜紋理的顏色不能太重,不能影響田黃石以純凈為貴的總原則。
「綠田石」,世有傳聞,迄今未見。
(4)肌理 田黃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隱有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卜去皮,像鮮產橙柑剖瓤。田黃石的肌質愈細膩、色澤愈淺、愈透明,其蘿卜紋就愈明顯,所以白田石的蘿卜紋,往往最為好看。也有一種田黃石,蘿卜紋極隱、極細、極不顯眼,色質也很純優,是最凝靈的田黃石之一。
(5)格裂形態 壽山界古有「無格不成田」的說法,這是因為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黃石獨有,只是田黃的裂格,其顏色和形狀與眾不同。
田黃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現於表層,多呈交叉狀,如龜裂紋。坑頭田黃石、碓下田黃石等居多。格線挺直而利落的,坑頭田黃石等最常見。暗格則較多深藏於田黃石的肌理內。格粗大而深長的,石性多軟,如白田黃石、上坂田黃石等。格紋若斷若續、蜿蜒而長的田黃石,質較松嫩,時見之於上坂。格斜淺而短小的,質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時在上坂和下坂品質好的田黃石中,也較常見。
田裡挖掘的田黃石類的紅格,也稱「紅筋」,多呈褐黃或赭黃色。無皮的田黃石紅格濃重。黑皮田黃石與白皮田黃石還常見其皮隨格侵入,以致雕制時難以掩飾。
(6)手感 田黃石的另一重要特徵是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各色田黃石,即使是白田黃石或黑田黃石,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寶氣燦爛,雖寒冬臘月,也感溫存有情,入手可親。田黃石在握,手感脂潤,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變,一經摩挲更覺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常見的制假現象:
一種是利用色澤接近田黃石、肌理似有蘿卜紋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狀,並用硬器點鑿或置於硬砂中翻滾,然後沾上土或著色,再加蒸煮,使其顏色外形與無皮的田黃石相似。這種假田黃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細觀察,其外表鑿痕密布,終不自然。只要透過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為偽物。
第二種是假造石皮。或用顏料塗染,或用膠水調石粉塗抹其表,或泡葯水高壓加溫,再經磨製,就像緊裹著石皮的田黃石。然而,這種假石皮鬆而脆,顆粒粗大,渾濁不透,干結如疤,難以受刀。辨認時,一經摸或加油,不久,其圖文均不見。雕刻時也只能刻制組線條景物,而不能精雕細刻。
第三種是改變別的石種色澤,使它類似田黃石,又「巧妙」地使表層肌質變換成田黃石的「裹皮」,偽造成烏鴉皮田黃石,但其皮層淺薄如紙,這種假品,因皮色過於透明,皮質也過於細柔,所以易於識別。
第四種是利用某些質地與田黃石相似的石種進行冒充。這種冒品的識別,要求鑒別者必須熟悉幾種與田黃相似的石種的特性,以便進行比較和鑒別。如掘性高山石與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蘿卜紋,但前者石性較松,後者石質微堅,都不如田黃石溫潤。又如鱟箕石也屬掘性高山,質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狀。再如舊洞善伯的黃色結晶體,雖可與田黃相比美,但沒有石皮與蘿卜紋,而且肌理時有金屬砂點,有時還有「花生糕」渾點,與田黃相比,相去甚遠。此外,黃色荔枝凍石因偶有石皮和蘿卜紋,也常被石賈製成方章,冒稱田黃凍,這種冒品要價極高,且因為沒有人工痕跡,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識別,但細察之下,還是可以發現這種荔枝凍質地過於通靈,蘿卜紋也較粗,缺乏田黃的穩重感。
近年,有關部門在研究田黃的內部成份中,用某種科學的方法,改變一些石材的分子結構,使其色澤與內部結構接近於田黃石,但終不能溫潤其質、絲紋其體,由此可見田黃石的天生麗質並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

『貳』 田黃石鑒別方法

田黃石簡稱「田黃」,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壽山石優良品種。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發黃色者。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相近,已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稜角逐漸圓。--引自網路
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卜絲紋」,這是辨別真假重要方法。「蘿卜絲紋」有很多種類,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採用透射光能夠明顯看到田黃玉石內部這種結構,假的田黃石很難造出這種巧奪天工「蘿卜絲紋」,即使造出來也需要很大成本和時間,得到利益會大大下降,很少人會干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活。
「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志之一。但是很多內行人認為「石皮」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並不能成為鑒別真假重要依據,比較稀有的田黃石沒有「石皮」,用刀輕刮石皮,刀感流暢而微沉,「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是民間比較流行的說法。
古代很多文人畫家自己的印章和國家辦公印章都是田黃石雕刻而成。自古以來田黃石就是極為珍貴玉石,古代流傳下來的田黃石不僅僅具有商品屬性而且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現在田黃石收藏價值越來越高,田黃石的天生麗質並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

『叄』 如何辨別田黃石,田黃石鑒別要點

田黃石鑒別方法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為山料,呈稜角狀,經過重力與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稜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態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稜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稜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製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徵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細霧狀);皮層有單層皮與多層皮。田黃的皮色主要有黃色、黑色與白色。黑色皮俗稱「烏鴉皮」;皮為白色而石色為黃色,稱為「銀包金」;皮為黃色而石色為白色,稱為「金包銀」。田黃的不同皮色可能與不同顏色的土質有關,即黃色的土壤形成黃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於田黃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田」之說,故石皮成為鑒定田黃的重要特徵之一。
3.蘿卜絲紋
採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卜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鑒定特徵。田黃內部的「蘿卜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狀、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卜絲紋」,「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4.紅格(或紅筋)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也有少數沒有顏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象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造假方法與真偽鑒別隨著藝術品市場的升溫和田黃價格的逐年提升,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田黃仿製品,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嚴重影響了人們對於收藏的信心。田黃的造假方式越來越多,如何使其現出「原形」成為考驗收藏者眼力的難題。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田黃石鑒定方法
1.冒充法
該方法由來已久,主要用產於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冒充田黃。這些石種的外觀類似田黃,但其本身具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如鹿目格無「蘿卜絲紋」而有「鴿眼砂」,溪蛋無「蘿卜絲紋」和紅格,牛蛋黃無「蘿卜絲紋」且密度大。
2.拼接法
拼接法指將許多小塊田黃(小於30g)拼接為大塊田黃,並在拼接處以工藝手段掩蓋其痕跡。這種拼接田黃的鑒別方法是:(1)尋找接合縫。接合縫一般用膠黏合,放大觀察可看到膠的存在,或用熱針試之會冒白煙;(2)內部的格紋特徵。在強透射光下,可發現其內部的不同部分,紅格和「蘿卜絲紋」的形態不同,粗細與色調相差很大,還有突然斷開、不連續等現象。
3.塑料仿製法
此法主要是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冒充田黃,其鑒別方法為:(1)外貌特徵。顏色與質地較均勻,內外一致,無石皮;(2)內部特徵。在強照射光下內部干凈、均一,無紅格、「蘿卜絲紋」和雜質;(3)觸感法。將其貼於面部有溫感,天然田黃則為涼感;(4)手掂法。因塑料的密度遠低於田黃,手掂輕;(5)刀刮法。用刀刮之,呈片狀,而田黃則呈粉未狀:(6)熱針試驗。用熱針觸之,冒白煙,散發塑料味。
4.山石仿製法
山石仿製法指利用各種蝕變型黏土類岩石依照田黃的顏色、石形、石皮等特徵進行仿製。目前,這類田黃仿製品在市場上數量最大,由於其外觀與田黃十分相似,其欺騙性也最大,使不少人上當受騙,鑒別時需結合儀器與感官分析。鑒別方法為:(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干澀,皮色較鮮艷、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艷,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肆』 如何辨認以假亂真的人工田黃

田黃

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產量基地,數百年來在早已挖掘殆盡。其材質溫潤凝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的璽印及藝術擺件。

田黃石在當今的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買主大多是香港、台灣、新加坡等華人集中居住的地區,越是質地優良,雕工精湛的田黃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興趣。

作為「石中之王」的田黃石,歷來價格不菲。文人學士都認為收藏或使用田黃章,比珠寶、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從文物鑒定角度講,鑒定田黃石與其他類別的文物不同,夠不夠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黃石。李元茂先生對此素有研究,曾精闢地分析田黃石的假冒與辨別,特摘引如下,以饗讀者。

近些年有人採用各種辦法,試圖以人工合成等辦法仿造「田黃石」,引起了鑒藏家們的關切,怕真假難分,影響田黃的身價。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田黃石」雖來源於壽山凍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下,經過百萬年漫長歲月的浸潤變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備的天然光彩和觀賞收藏價值,絕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鑒別的。所以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枇杷黃田黃

用指甲劃田黃應該沒有白色痕跡

首先,「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志之一,絕大多數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而且,田黃石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比如內部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蘿卜肉質的絲狀紋理,俗稱「蘿卜絲」,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筋格,因其形成過程早期易受損,後期汲取土地滋養癒合而成。

最後,田黃石的手感類似軟玉,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其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燦爛醒目,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感覺溫潤,但如果用指甲劃田黃應該不留痕跡,因為田黃壽山石的硬度大於人類的指甲。

金裹銀田黃

品相

蘿卜紋理細致而顏色黃者為貴確定田黃石的品相,一般要從四點入手。

首先是顏色,黃石一般呈黃、白、紅、黑等色,以黃為尊,黃色色澤越厚重純正者價值越高。

二者是手感,質地緻密、細膩、溫潤、光潔者價格為高。

三是透明度,位於將透未透「中庸」狀態的田黃石價值最高,四是純凈度,油滑透光中雜質越少越好,純凈者為上品。

最後,紋理也是決定田黃石價值的重要方面。蘿卜紋理明顯,切紋理細致有序的田黃石價格更高,「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的說法正來源於此。不過,蘿卜紋理的顏色不能太重,不能影響田黃石以純凈為貴的總原則。

白田

鑒定

田黃石必需具備六德

(1)細:指質地細密,如嬰兒之膚;

(2)結:內質脂密有光澤,手有滑感;

(3)溫:與人有相親的寶氣,無火氣;

(4)潤: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潤,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靈,如半透明的凍狀;

(6)膩: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盤玩一會就會出現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頭,沒有這種油膩感,更談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田黃的比重2。6克/cm3,摩爾硬度為2.5—2.9度。與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黃加熱上臘後,石質會變硬些。

清代熟栗黃田黃方章

田黃肌理應有蘿卜紋,在燈光透視下可見。《印石辯》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黃石蘿卜紋六種表現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貢獻。

(1)象蘿卜皮內層的紋理,網狀而且長眼,由密漸疏。

(2)像粽粒狀,如糯米粽子蒸熟後,米粒似化未化形狀,有時也成條紋狀。

(3)網眼較圓,又斷續分散分布。

(4)如東瓜內心紋,或明或暗不規則分布。

(5)如水波紋狀。

(6)基本上不見蘿卜紋,僅有少數網狀紋,是最上品者。

田黃石有無外皮不作為鑒定標准,僅作為參考。格裂是田黃石瑕疵,無格無裂是極美品。「無格不成田,無皮不成田」,只作參考,不作鑒定標准。「無紋不成田」,作為鑒定標准之一。有蘿卜紋不一定是田黃,但田黃必須要有蘿卜紋。

土黃皮田黃

儀器檢測

用紅外光譜分析(IR)、X射線能譜分析(EDS)分析,田黃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純凈的地開石組成,其中有極少量輝銻礦;有的除地開石外,還含有其他礦物成份。

田黃凍石主要礦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組成

其礦物主要成份是地開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黃(浙江昌化田黃,其礦物主要成份也是地開石),但田黃的主要礦物成份必須是地開石或珍珠陶石。

只要具備上述條件,就可以確定是田黃真品。

『伍』 田黃鑒定方法,兩種方法輕松鑒別真偽

田黃是一種極為奇葩的珍貴石頭,但是它卻沒有被鑒定為寶石,因為田黃石的本質是一種「泥」,而非是寶石類的一種。當然,雖然它是「泥」的一種,但是卻不溶解於水哦。許多人都喜歡用田黃石製作成印鑒以及精品雕刻的小物件來進行售賣,價錢並不會很高,但是樣貌卻出奇的好看。畢竟田黃石的外觀可是黃燦燦的,極為好看,讓人耳目一新。


鑒別方式有兩種,一是從外觀上入手,另一個是靠手感。

我們先來看田黃石外觀上的三大特徵:紅筋、石皮和蘿卜絲紋。

紅筋,也叫紅格,就是田黃石上這些紅色的線條。

田黃石是由從高山岩上分離下來的石頭滾落到溪里,再被埋入農田中形成的。石頭從山上滾落時內部難免會因為撞擊而產生裂縫,裂縫在泥土中受到微量元素長期的侵蝕,就會形成紅色或其他顏色的筋格。


那麼憑借這種紅色的筋格是否可以鑒定出田黃石的真假呢?

這塊黃色的石頭上面也布滿了紅色的筋格,但它卻不是田黃石,而是產在福州連江縣的「連江黃」。

什麼其它品種的石頭也會產生筋格呢?原因很簡單,只要石頭受到外力影響出現了裂縫,再有機會被埋進土中或落在水裡,時間一久就會形成有顏色的筋格。

壽山石中的獨石和掘性石等石頭都有可能形成紅筋。

獨石是壽山石中一個大的種類,指因自然原因脫離礦脈,經過長時間的地質變遷而形成的石塊。田黃石和掘性石都屬於獨石;田黃石和它們的區別在於產地。

產在壽山溪流域的獨石是田黃石;產在礦洞附近或者稍下一點上坡上的獨石是掘性石;而產在其他地方的則被統稱為獨石。


由於產地不同,田黃石和其他獨石的質地也不同,田黃石的質地更加溫潤細膩。

看來只憑紅筋並不能斷定出田黃石的真偽;而有些田黃石經過切割打磨之後幾乎完美無瑕,更是看不到這樣紅色的筋格。

田黃石的另一個特徵是石皮,石皮是指石頭受到外部環境中其它微量元素的長期侵蝕而在石頭表面形成的一層外皮。

同樣,壽山石中的獨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帶有石皮,也就是說石皮和紅筋一樣,不僅僅為田黃石所特有;那麼,蘿卜絲紋是否是田黃石的獨有特徵呢,從外觀上鑒別田黃石是否可以憑借察看它的蘿卜絲紋呢?

除了外觀,手感就是鑒別田黃石的第二個方法。

田黃石的比重在2.53到2.9之間,是壽山石中僅次於芙蓉石的石種。所以,拿兩塊同樣大小的石頭放在手上,田黃石會讓人感覺稍沉一些,這種手感,行話稱之為「手頭」。

既然比重不同,也就是說石頭的礦物成分不同,在科學儀器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是否還可以從田黃石的成分構成上鑒別它的真偽呢?

田黃石是由從高山岩上分離下來的石頭滾落而形成的,它的礦物組成與它的母體壽山石一致,所以,科學儀器的測量結果並不能作為田黃石鑒別的惟一標准。


市面上有許多田黃都是假的,真正的田黃可是非常漂亮珍貴的呢,雖然說田黃並不會很貴,但是品質越好的田黃,價錢可是會翻倍呢,畢竟品質好的田黃可是極為的稀少的。在我國的歷史之上,最喜歡田黃的就要細數乾隆了。它在清朝被代代相傳呢。田黃與寶石不同,它天然長成,美麗的程度不像鑽石要經過細心的雕琢,反而不加各種修飾,也極其的美麗。

『陸』 怎樣鑒別田黃石

田黃石顏色是經過溪水浸潤,田土覆蓋,經過幾百年、幾千年仍至幾百萬年,由內部礦物染色變化才形成。

(1)測量石質。運用紅外光譜儀等儀器對石質進行測試,以確定其主要礦物組成以及樣品的密度。

(2)觀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黃礫石形態通常為單調的渾圓狀,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黃表面的大小不規則狀凹坑與溝槽。

(3)觀察石皮。仿製的石皮質地較干澀,皮色較鮮艷、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質地較細滑,色澤較柔和,顏色不十分均勻,非常自然。

(4)觀察石色。經染色處理的田黃仿製品總體上顏色較均一,有些過於鮮艷,有些過於色濃,不夠柔和。

(6)田黃石原石真假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分類:

田黃凍石:田黃石中最上品,全石通體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潤澤無比。

銀裹金:銀裹金田黃似去了殼的新鮮雞蛋,外表生著一層淺色白皮,光澤明亮,甚為名貴。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產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純白,多略呈淡黃或蛋青色,似豐脂玉,蘿卜紋明顯,有紅筋,格紋如血縷,以質靈、紋細、格少者為最佳。

金裹銀:田黃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塊,外表色著一層鮮嫩黃皮,皮與肉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

雞油黃:出產於上坂區和中坂區的交界處,質細密堅實,濕潤凝膩,石之表面色有一層似雞油的皮。

桔皮黃:刻石出產於中坂區,色澤艷麗,黃中略帶微紅,質地純正。

黑皮田:亦名「烏鴉皮」,色澤多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裡面的黃色,反差尤為強烈。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於壽山溪中,或農耕露出的石頭,被順手丟入溪中的田石。

主要積存於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稱為溪中凍。這種田坑石因久蘊溪水中,石質相當靈透瑩澈,色澤略淡,皮層極薄或無蘿卜絲紋。

硬田石:凡質地粗劣、溫潤不足、不通靈、多雜質的田石,統稱為硬田石,是田黃石的下品。

橘皮紅田:主要產於上坂和中坂。又名「紅田」、「紅田石」,橘皮紅田如其名色如橘皮,鮮艷通明,稱「橘皮紅田」。紅田極為少見,色如丹棗者,極為罕見。其質細嫩凝潤,微透明,肌理隱含蘿卜紋,是稀有的石種。

『柒』 如何鑒別「石中之王」田黃石

田黃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因其珍稀難覓,價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亂真,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必須加以防備。如何鑒別田黃石呢?古今壽山石鑒賞家和研究者鑒別田黃石的經驗可歸納為形狀、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態、手感和比重。

常見的制假現象:

第一種是利用色澤接近田黃石、肌理似有蘿卜紋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狀,並用硬器點鑿或置於硬砂中翻滾,然後沾上土或著色,再加蒸煮,使其顏色外形與無皮的田黃石相似。這種假田黃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細觀察,其外表鑿痕密布,終不自然。只要透過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為偽物。

第二種是假造石皮。或用顏料塗染,或用膠水調石粉塗抹其表,或泡葯水高壓加溫,再經磨製,就像緊裹著石皮的田黃石。然而,這種假石皮鬆而脆,顆粒粗大,渾濁不透,干結如疤,難以受刀。辨認時,一經摸或加油,不久,其圖文均不見。雕刻時也只能刻制粗線條景物,而不能精雕細刻。

第三種是改變別的石種色澤,使它類似田黃石,又「巧妙」地使表層肌質變換成田黃石的「裹皮」,偽造成烏鴉皮田黃石,但其皮層淺薄如紙,這種假品,因皮色過於透明,皮質也過於細柔,所以易於識別。

有此田黃的藏友,可以給我留言。

『捌』 怎樣判斷田黃的真假

田黃鑒定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根據外觀特徵及物理性質,二是根據礦物成分。 田黃外觀特徵: ① 色澤(顏色及光澤):田黃的顏色有黃、紅、白、黑。常為褐黃及褐紅過渡顏色。油脂光澤。 ② 結構特徵:田黃都有「蘿卜紋」。「蘿卜紋」是田黃最重要鑒定特徵。田黃有時可見「紅格」或「紅筋」是由褐鐵礦充填細小裂隙而成。 ③ 外殼(外皮):田黃有時可見一層薄的外部皮殼,表皮顏色與內部的顏色明顯不同。外部為褐黃,內部為白色的,叫「金包銀」。外部為白色,內部為褐黃的,叫「銀包金」。 ④ 質地:田黃的質地細膩。手摸,有滑膩感。 ⑤ 透明度:田黃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稱「凍狀」。 田黃的物理性質:折射率為1.56,密度為2.5-2.7g/cm3。需用折射儀和測比重的儀器進行測定。 田黃的礦物成分為:迪開石或珍珠陶土。需用X光衍射分析法准確測定。 記者:與田黃相似的玉石有哪些? 董振信教授:與田黃相似的玉石主要是由高嶺石、伊利石、葉蠟石、白雲母、斜綠泥石及滑石等粘土類礦物組成的玉石類,例如: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及巴林石等。 記者:如何鑒別田黃與其相似的玉石? 董振信教授:由於組成田黃及其相似玉石的礦物,都很細小,特別是玉石顏色、透明度、折射率、密度等相差很小,所以,用一般寶玉石鑒定方法,很難定論。最有效、最可靠的鑒定方法是使用X光機(大型儀器),運用X光衍射分析法,利用反映它們結構特徵不同的圖譜,准確鑒別它們。 記者:市場上,田黃的仿製品(假田黃)是什麼材料做的?如何鑒別它們? 董振信教授:常用褐紅、褐黃色、微透明的塑料來仿造田黃。 主要以下幾方面加以鑒別: 1. 仿田黃塑料品無外皮,顏色較均勻。田黃常見外皮,顏色常不均勻,外濃內淺。 2. 田黃有蘿卜紋、紅格(或紅筋),透明度不均勻。仿田黃塑料品無蘿卜紋、無紅格(或紅筋),透明度均勻。 3. 田黃的密度較大(2.5-2.7 g/cm3)。仿田黃塑料品的密度較低(一般1.05-1.55g/cm3)。手掂較輕。然而,有時,在仿田黃塑料品中加入金屬塊,使密度加大了,讓人迷惑。 4. 仿田黃塑料品,可見氣泡及流動線構造,而田黃無氣泡和流動線構造。 5. 仿田黃塑料品,用手觸摸,有溫熱感。而田黃給人以涼感。 6. 用熱針觸及仿田黃塑料品時,會熔化或燒焦,通常還伴有辛辣難聞的氣味。而田黃則無這些反應。 7. 用小刀片刮樣品時,田黃呈粉末狀脫落,而仿田黃塑料品,呈片狀脫落。 田黃石的鑒定 李元茂 《收藏家》2002年第1期 田黃石是我國特有的「軟寶石」。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產量基地,數百年來在早已挖掘殆盡。其材質溫潤凝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的璽印及藝術擺件。 作為「石中之王」的田黃石,歷來價格不菲。文人學士都認為收藏或使用田黃章,比珠寶、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從文物鑒定角度講,鑒定田黃石與其他類別的文物不同,夠不夠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黃石。李元茂先生對此素有研究,曾精闢地分析田黃石的假冒與辨別,特摘引如下,以饗讀者。 用「掘性坑頭石」冒充。掘性坑頭石俗稱坑頭田,因屬獨石,又產於坑頭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種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蘊藏在泥土中的溫潤,細度也極近田黃,潤度與亮度與田石無異,由於酸化較透,極似下坂田黃。蘿卜紋略顯齊直,呈水流紋狀,或牛毛紋狀。可見石質比較結脆。優秀者「價值與三坂田等同」。較差的坑頭田,人們通常稱掘性坑頭石,外形稜角突出、多無皮、酸化層薄,色外黃而內淡,燈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無蘿卜紋或似棉花團狀紋,山石氣重且含砂礫者。因無地熱養之,缺少氧化作用,溫潤度自然也差,不能作為田石價而購之。 用「掘性高山石」(鱟箕田)冒充:該石為掘於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種,一為淡枇杷黃,多為民國二年產,一為熟栗黃,前者光澤似田,後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黃色的薄皮層,因山地乾燥表皮的鐵質酸化程度無法與田石相比,質地大多膩而通明,但松軟溫潤度遠不及田黃,亮麗度亦差,無寶氣溢出感,蘿卜紋呈粽粒狀,但田黃的粽粒狀比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卻呈未溶化狀,且粗而顯露,如橘囊紋。偶有綿砂或紅點。色澤外表一層似田石,內則泛白,有紅格,色鮮如血縷,且乾燥,又時伴有原礦產的岩層色格,不若田石紅格,多顯褐黃或赭黃色,且較沉穩而濕潤。雖有一定收藏價值但遠不及田黃。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稱鹿目田,產於壽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遠。為塊狀獨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黃,少數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渾濁不透,質粗而干澀。常裹黃皮,多薄,亦有帶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帶霜紅粉狀色暈,且多含砂釘。裂格多為縱橫交錯之大格,也有材大而無格的。唯質溫、潤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開采一批鹿目格間有蘿卜紋,但為牛毛狀紋,與田石各種蘿卜紋都不似,不難辨。藏家購買鹿目保值者,多與雕工聯系起來,如有林清卿、周寶庭、林文舉等名師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將比值於中等田黃。 用「碓下黃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黃石當地石農為商業的需要,稱其為碓下坂田,它確實產於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種不甚透明、質硬而澀的石材,無皮,無蘿卜紋,亦無裂格,質色如糖黃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質中含有虱卵狀白泡點。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於土中,亦有蘿卜紋,石賈每用以充下坂黃,有的黃金黃都成偶有紅格,質地細膩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這類石材時,一是看溫潤度,掘性都成溫潤度差於田黃。二是看紋路,掘性都成之紋為曲而細之水流狀、綿絮狀紋,與蘿卜紋不同。掘性都成皮黃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黃質里泛紅。掘性都成的特點是山石氣重,質結而堅,肌理多雜而不純,時有細小的白雜點,不難分辨。 用「貼岩都成坑」冒充。貼岩都成坑其貼岩石的一面極凝靈潤澤,但溫潤及凝膩度不夠,局部有疏網狀蘿卜紋,由於其處於貼岩,僅一面凝靈似田石,漸向里色澤漸渾。不難辯認。但以都成坑論價,高於鹿目格,與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為近似掘性都成的獨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靈度差,質地多不純,含有雜色渣點,或白砂點,山石氣重,比重大於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貼石黃高山」冒充。四十年代產者甚佳。該石亦如貼岩都成坑然,貼石一面較凝靈,色栗黃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則近米糠黃,無蘿卜紋,背面反而有蘿卜紋,但顏色不一,是其破綻。 用「蘆蔭」冒充。蘆蔭為掘性獨石,酷似田黃,但色澤灰暗,質地燥結而微堅。 用「溪蛋」冒充。溪蛋產月洋溪中,外觀略似田石,無皮,無紅格,無蘿卜紋,質地屬芙蓉石性,其里泛白。與田石有明顯區別。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為礦洞名稱,有部份結晶體,溫潤通靈,似田黃凍,故有以將其加工雕刻後冒充田黃石者,該石無石皮,屬山石,致細觀察,肌里多含金屬細砂點及粉白色渾點,俗稱「花生糕」。 用「牛旦黃」冒充。牛旦黃俗稱牛旦田,塊狀。主要產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質地略明潤,但粗糙,外裹黃色或黑色的石皮,這點略似田石。肌里無蘿卜紋,不通靈,隱有細白點,比重大,易辨識。 用「黃凍」冒充。黃凍本為水坑凍石,如枇杷黃,質地通靈,易與上坂田黃相混,鑒別的主要根據是黃凍無石皮,色澤表裡一致。溫潤度遜之。 用「老坑黃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黃色者,亦有紋,但與蘿卜紋不似,較松而寬。久經油浸,亦潤。但質松而粗。凝、潤、膩不夠。 用「白水黃」冒充。白水黃為高山石,質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黃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層紋,卻不似蘿卜紋,有碎裂紋,卻不似格紋。當地石賈騙極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凍」冒充白田。白高山凍有的有蘿卜紋,多作粽粒狀,或水流紋狀,質松,乏溫、膩結。 用「民國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該石有蘿卜紋者,極似田石之不規則網狀紋。用黃連或藤黃水煮之,能似桂花黃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塊,質堅。同時缺溫潤、膩度。 用「太極頭石」冒充。該石質晶瑩透澈。有紅、黃、白諸色。往往以黃、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蘿卜紋狀的紋路騙人。 用「高山荔枝凍」冒充。荔枝有蘿卜紋,將白荔枝染色,然堅脆,溫、凝、膩度不夠,近年在廣交會上見有冒充者,售數萬元一條。 用「高山牛角凍」冒充黑田。牛角凍本屬水坑石,色黑中帶赭,通明而有光澤,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狀的蘿卜紋,較密而直,黑田的蘿卜紋彎曲而較松。質乏溫、潤、膩度,細審之也不難辨認。 用「連江黃」冒充。連江黃產壽山東北部之金山頂,外地人稱干黃,連江人及青田人稱山黃,色黃質硬多裂,肌里顯現有直紋,不通透。清時便有北京商賈常贗田黃石販售。其屬脈狀礦石,無砂礦共有特徵,石質存在根本差別。 用「金獅峰獨石」冒充。該石產於金獅峰,有黑色裹皮,較之田石的烏雅皮更加烏黑、厚密、無蘿卜紋,不通透,質地粗糙干澀,山石氣重。 用「房山石」冒充。產於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賈取之以色料泡煮後,以冒田黃石。質松,無紋,乏溫、潤、膩度。 用「黃色朝鮮石」冒充。近20餘年以該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灣、香港市場,近見在廣州、北京出現。該石細嫩而凝潤,半透明,色艷而迷人。朝鮮石有網狀蘿卜紋,也有牛毛紋者作平行狀,即一方印章者兩面有平行紋,另兩面則無紋,也不似田石的蘿卜紋。 用「富礦石」冒充。近年來多以青海富礦石冒充者不少,富礦石為黃色的軟石,色艷迷人,但較薄,不到2厘米厚,兩面為平面,夾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約在1.5度,用指甲能劃動。 以上列舉假冒田石者20幾種,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倆,大抵以高山石類冒充者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將石質弄清,即不難辨。 如何買到真正的田黃石 痴愛田黃石的人真是不在少數。有的石痴,什麼品種的石頭都有了,獨缺一塊鎮店的「石帝」田黃,問其原因,答曰:「幾次忍住了,就是不敢買,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防不勝防呀。你按上了書的圖片作樣品去買,而書上80%都是假的;你聽信上了鑒寶節目的所謂專家,而專家也只是炒作自己,成了售假的專家。我怎麼敢買,我到哪裡去買呀!」實際上,流通市場上真正田黃石確實不多,有的人誇口藏了幾十塊,千把塊,結果一檢測,連地開石都不是,一點也不沾田黃石的邊。其實了解田黃挖掘、雕刻、銷售的脈絡,尋根逐源地買到一塊心儀的田黃絕不是一件難事。 田黃石幾近絕產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從田中挖出一塊好的田黃石絕對是一個偶然,憑的是運氣。因此,一些新的田黃石作品的誕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農雕刻家近十幾年來的存石,且數量並不太多,用一塊少一塊。從福州以外其他地方買時就應更加謹慎,要考慮你的賣家有無正常的來貨渠道,事實上我的一個朋友買的假貨的最大來源是天津、安徽。再有田黃石作品必是名家之工,因為田黃石珍貴無比,價逾黃金數倍。人們在雕刻時,一刀一痕也得思前算後,構思取題,反復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險的,所謂「雕人睨視不敢琢」。市場上的贗品田黃往往顆粒碩大,雕工卻十分粗糙,故事不完整,枝葉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來的,明顯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現在作品較多的大師也無非是林文舉、劉愛珠、鄭幼林、鄭則評等數十人,且上述作者大都十分活躍,找到他們咨詢並不是難事,有的雕刻家如林文舉、鄭幼林題款有獨特的方式和特定的位置,從作者的手法上也可了解部分田黃石的真偽。收藏這些有「來頭」的東西,才能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 如何收藏到田黃真品呢? 1.一定要找真正懂行的人掌眼,或者多聽幾個人的意見,如有歧見,為安全起見,則不買,或者到權威機構先鑒定,後買入、後收藏。 2.一定要找一家業內信譽好的公司,訂立買賣合同,設立如假全賠或退換的條款,先求自保。 3.到權威機構組織的各種展覽會上購買,這種展會影響大,權威性強,且往往有大師露面,從選擇展品時就為你把了第一道關。 4.從作者本人或代理人手中購買,採取與作者合影、作者親簽證書的方式來確保真品,大師們奮斗半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斷不會不珍惜,這又為你把了一道關。 參考文獻: 雅昌藝術網

『玖』 田黃石造假的幾種方法和真偽鑒別

田黃石的造假方法有冒充法、拼接法、塑料仿製法和山石仿製法等。
1) 冒充法這種方法由來已久,主要是用產於壽山一帶的其他石種如掘性高山石、掘性坑頭、掘性都成、鹿目格、善伯洞、溪蛋、牛黃蛋、連江黃等來冒充田黃石。這些石種表象類似田黃石,但自身各有一些獨特的特點,如鹿目格沒有蘿卜紋而有「鴿眼砂」、善伯洞具有「金沙地」和「花生糕」、溪蛋無蘿卜紋無紅格、牛黃蛋沒有蘿卜紋和比重大,連江黃比重大和乾燥易裂等,經仔細觀察是可以識別的。
2) 拼接法拼接法是指將許多不成才的小田黃石即小於30克的「田黃仔」粘合成大塊田黃石,然後在拼接部經過工藝處理以掩蓋拼接痕跡。
這種拼接田黃的鑒別方法是:
a) 仔細觀察尋找結合縫 結合縫用膠粘合,放大觀察可看到縫內膠的存在,用熱針試之可冒出白煙。
b) 仔細觀察內部的格紋特徵 在強光透射下仔細觀察內部,可發現紅格和蘿卜紋在不同部分形態不同,粗細色調等相差很大,且有突然斷開不連續等現象。
3) 塑料仿製法
此法主要是用半透明的淺黃色塑料作成田黃石的樣子來冒充田黃石。鑒別方法如下:
1) 外貌特徵 顏色質地都比較均勻,內外一致,無石皮。
2) 內部特徵 在強光照射下仔細觀察內部干凈君一,無紅格、蘿卜紋和雜質。
3) 觸感法 貼於面部有溫感,而天然田黃為涼感。
4) 手拈法 用手掂重有輕感,應塑料密度遠低於田黃石。
5) 刀刮法 用刀刮之,呈片狀,而田黃石呈粉末狀。
6) 熱針試驗 用熱針觸之,冒白煙、塑料味。
4) 山石仿製法
山石仿製法是指利用各種蝕變型粘類岩石,依照田黃石的顏色、石形、石皮等特徵進行仿製,一般可以分為五個步驟:
a) 山石的選擇
我們知道,田黃石是一種主要由迪開石礦物組成的岩石,是由火山岩經熱液蝕變而成的粘土岩,其最大的特點是組成礦物的顆粒非常細小(<0.005毫米),質地細膩,因而才會有溫潤潔凝之感。因此仿製田黃石的第一步是選擇質地細膩的蝕變型粘土岩。據研究日前市場上用作仿製田黃石的粘土岩類岩石多種多樣,計有迪開石型、高嶺石型、葉臘石型、娟雲母型和滑石型等。他們的質地都比較細膩,與田黃石相當或相似,有的手感和視覺甚至勝於田黃。
b) 染色處理
田黃石的主要典型顏色是黃色,當選用的上述各種石料顏色不符合時,就採用染色的辦法來解決,主要是用各種黃色化工顏料將石料染成似田黃石的黃色。
c) 造型處理 按照田黃石的礫石形狀特徵,經過切割和琢磨,製成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似田黃石的礫石形狀。
d) 造皮處理 按照田黃石的各種石皮特徵,經過加熱、蒸煮、煙熏、酸浸、上色等多種方法製造出各種顏色的外皮,以黃色為主,也有黑皮和白皮。
e) 雕琢 按照田黃石的一些傳統題材進行薄意雕刻,最後拋光,打臘成型。這類田黃石仿製品目前在市場上數量最大,由於它是按照田黃典型的質地、顏色、石型、石皮精心仿製的,外觀特徵與田黃石十分相似,因而欺騙性最大,使不少人上當受騙。識別這種假田黃石需要儀器分析和感官分析結合,方能准確以予識別。

『拾』 怎麼樣鑒別真假田黃石

田黃石及其的珍貴,俗話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目前市場上極品田黃的價格已經超過黃金的一百倍,因此假的田黃也就非常的多。至於怎樣識別,我們自己還不好做,最好是去地方鑒定。但是如果沒有條件,我們也可以初步的看一下,首先田黃有「六德」,及「溫潤膩凝潔細」。真的田黃仔細看其表面有蘿卜紋,而且十分的光潔!用手摸,有通靈感,與人的皮膚有很好的親和性,都說有田黃的藏友能長壽!另外真的田黃用手把玩一會兒會有油膩感,似從石頭中冒出油來!這就是「膩」。總之田黃十分稀有,假的也十分的多,要謹慎收購。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謝謝

閱讀全文

與田黃石原石真假鑒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3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8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80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5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