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銷售中的盈虧問題有哪些
舉例說明某種商品每件進價250元,按標價的9折出售時,利潤率是15.2%,這種商品沒見標價多少元。解決方法:
(0.9 X 標價 - 205 )/ 205 =15.2%,答:標價:262.4元。
1、一盈一虧的解法:(盈數+虧數)÷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
2、雙盈的解法:(大盈-小盈)÷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
3、雙虧的解法:(大虧-小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
歷史背景:
盈虧問題最早見於中國的《九章算術》,後來傳到亞細亞和歐洲,在歐洲代數學沒有發達以前,曾廣泛使用此法達幾百年之久,直到1675年,義大利的數學書中還稱這方法為la regola del cataino(意為中國演算法)。
《九章算術》稱盈虧問題為原術,書中原文為:「今有(人)共買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問人數物價各幾何。」這段文字譯為今文是:幾人共同出錢買東西,每人出8元則多3元,若每人出7元則少4元,求人數和物價。
2. 盈虧問題有什麼好的方法
一般解法:(盈數+虧數)÷兩次每份分配之差=份數、(大盈-小盈)÷兩次分配之差=份數、(大虧--小虧)÷兩次分配之差=份數、一盈一平或一虧一平=盈數或虧數÷兩次分配的差=份數、再求總數量。每次分的數量*份數+盈=總數量。每次分的數量*份數-虧=總數量。物品數可由其中一種分法的份數和盈虧數求出。有些則不能用公式求出,需要用其他公式。
其它(高級):盈虧臨界點--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數點,超過這一點就會實現盈利,反之則虧損。
盈虧臨界點計算的基本模型
設以P代表利潤,V代表銷量,SP代表單價、VC代表單位變動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虧臨界點,根據利潤計算公式可求得盈虧臨界點的基本模型為:
盈虧臨界點的計算,可以採用實物和金額兩種計算形式:
按實物單位計算:
其中,單位產 設某產品單位售價為1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6元,相關固定成本為8 000元,則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實物單位)=8 000÷(10-6)=2 000(件)。品貢獻毛益=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
2.按金額綜合計算: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金額表現)=固定成本÷貢獻毛益率
其中,貢獻毛益率=貢獻毛益/ 銷售收入
3. 解決盈虧問題的方法
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給一定數量的對象,並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物體還有剩餘,就叫盈;如果物體不夠分,少了,叫虧。凡是研究盈和虧這一類演算法的應用題就叫盈虧問題。 一般解法:(盈數+虧數)除以兩次分配只能夠每份的差=所分對象數,物品數可由其中一種分法的份數和盈虧數求出。 其它(高級):盈虧臨界點——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數點,超過這一點就會實現盈利,反之則虧損。 盈虧臨界點計算的基本模型 設以P代表利潤,V代表銷量,SP代表單價、VC代表單位變動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虧臨界點,根據利潤計算公式可求得盈虧臨界點的基本模型為: 盈虧臨界點的計算,可以採用實物和金額兩種計算形式: 1.按實物單位計算: 其中,單位產 設某產品單位售價為1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6元,相關固定成本為8 000元,則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實物單位)=8 000÷(10-6)=2 000(件)。品貢獻毛益=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 2.按金額綜合計算: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金額表現)=固定成本÷貢獻毛益率 其中,貢獻毛益率=貢獻毛益/ 銷售收入
4. 如果想降低盈虧平衡點產量,有什麼辦法
1.降低固定成本總額。在其他因素不變時,降低固定成本總額越,盈虧平衡點就會降低。
2.降低單位變動成本。在其他因素不變時,降低單位變動成本,盈虧平衡點九就會降低。
3.提高單位售價。在其他因素不變時,提高單位售價,盈虧平衡點就會降低。
盈虧平衡點產量是指企業不盈不虧時的產量。如果一個方案的銷售量大於盈虧平衡點產量,說明該方案有利可圖,是有利潤的;否則就會虧本,是不可取的。
式中,固定成本是指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如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按年限法計提的折舊費、租賃費、保險費和廣告費等;變動成本是指隨著產量的增減而變動的成本,如材料費、計件工資和燃料費等。
盈虧平衡點,也叫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分歧點、收益轉折點。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的產量。
一、根據固定費用、產品單價與變動成本計算保本產量的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固定費用÷(產品單價-變動成本)
二、計算保本產量,根據產量與目標利潤計算最低銷價為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固定費用+維持企業運轉的利潤)+(產量×單位變動成本))÷產量
三、分析找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計算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固定費用÷(產品單價-變動成本)
四、根據企業固定費用、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計算其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固定費用+維持企業運轉的利潤)+(產量×單位變動成本)) ÷產量
五、成本變動時如何求盈虧平衡點
計算盈虧平衡點時把初期的投入要加上去,即要求完全收回成本時的累計銷售額。
盈虧平衡點(亦稱保本點、盈虧分離點),它是指企業經營處於不贏不虧狀態所須達到的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是投資或經營中一個很重要的數量界限。
以盈虧平衡點的界限,當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就虧損。盈虧平衡點可以用銷售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也可以用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5. 盈虧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般解法:(盈數+虧數)÷兩次每份分配之差=份數、(大盈-小盈)÷兩次分配之差=份數、(大虧--小虧)÷兩次分配之差=份數、一盈一平或一虧一平=盈數或虧數÷兩次分配的差=份數、再求總數量。每次分的數量*份數+盈=總數量。每次分的數量*份數-虧=總數量。物品數可由其中一種分法的份數和盈虧數求出。有些則不能用公式求出,需要用其他公式。
其它(高級):盈虧臨界點--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基數點,超過這一點就會實現盈利,反之則虧損。
盈虧臨界點計算的基本模型
設以P代表利潤,V代表銷量,SP代表單價、VC代表單位變動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BE代表盈虧臨界點,根據利潤計算公式可求得盈虧臨界點的基本模型為:
盈虧臨界點的計算,可以採用實物和金額兩種計算形式:
1.按實物單位計算:
其中,單位產 設某產品單位售價為1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6元,相關固定成本為8 000元,則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實物單位)=8 000÷(10-6)=2 000(件)。品貢獻毛益=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
2.按金額綜合計算: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用金額表現)=固定成本÷貢獻毛益率
其中,貢獻毛益率=貢獻毛益/ 銷售收入
6. 盈虧問題怎麼做(一盈一虧)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系題,盈虧問題:
一盈一虧:(盈數+虧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比較法
1)運用說明
比較兩種不同的做事方法,把盈餘數與不足數之和看作總差數,用每個單位的差去除,就可得到單位的數目,對本題就是栽樹的人數。
2)公式
(盈+虧)÷(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盈一盈)÷(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虧一虧)÷(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方程法
1)運用說明
將題目中未知的數用變數(如x,y)表示,根據題目中所含的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組),通過求解未知數的數值,來解應用題的方法。
2)運用步驟
設未知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組)——解方程(組)。
7. 盈虧問題的公式是啥
1.盈虧問題的公式:一盈一虧問題的數量關系式:(盈+虧)÷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 「兩虧」問題的數量關系式:兩次虧的數量差÷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兩盈」問題的數量關系式:兩次盈的數量差÷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 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給一定數量的對象,並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如果物體還有剩餘,就叫盈;如果物體不夠分,少了就叫虧。凡是研究盈和虧這一類演算法的應用題就叫盈虧問題。
拓展資料:
1.在行測考試中,盈虧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考試重要的知識點。往常學員們遇到盈虧問題都是要列方程、解方程,解題速度沒有那麼快,所以中公教育再跟大家介紹一下盈虧問題。熟練掌握盈虧問題以後,可以快速處理問題。
盈虧問題概念是多的量和少的量保持平衡的思想,其核心是多退少補。
2.盈虧問題分為如下幾種:(1)雞兔同籠,有若干只雞和兔在同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問雞和兔有各多少
方法一、列方程、解方程x+y=35,2x+4y=94
方法二、盈虧思想(抬腳法)若都是雞應該有35*2=70隻腳,現多出24隻,一定是兔子的。則,兔子有24/2=12隻,雞有35-12=13隻;
(2)某零件加工廠按照工人完成的合格零件和不合格零件支付工資,工人每天做出一個合格零件得到10元,每做出一個不合格零件被扣除5元,已知某人一天工作了12個零件,得工資90元,那麼他在這一天做了多少個不合格零件:假設全都合格 應該賺錢120元,差了30元每個扣15元則有2個不合格。30/(10+5)=2;
(3)平均數問題 (相對簡單):平均數=總數/總量、總數=平均數*總量。例題:甲乙丙丁四人的平均分是84分,已知甲乙兩人的平均分是72分,乙丙兩人平均分是76分,乙丁兩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麼丁考了多少分,①甲+乙+丙+丁=84*4=336②甲+乙=72*2=144③乙+丙=76*2=152④乙+丁=80*2=160,由②+③+④-①=2乙=120,則乙=60,由④,丁=100
8. 盈虧問題的解題方法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系題,盈虧問題的解法,如:
比較法
1)運用說明
比較兩種不同的做事方法,把盈餘數與不足數之和看作總差數,用每個單位的差去除,就可得到單位的數目,對本題就是栽樹的人數。
2)公式
(盈+虧)÷(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盈一盈)÷(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虧一虧)÷(每個單位的差)=單位數。
方程法
1)運用說明
將題目中未知的數用變數(如x,y)表示,根據題目中所含的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組),通過求解未知數的數值,來解應用題的方法。
2)運用步驟
設未知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組)——解方程(組)。
公式法
盈虧問題題型及解題公式:
①一盈一虧
(盈數+虧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②兩次均盈
(大盈數-小盈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③兩次均虧
(大虧數-小虧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④一盈一盡
盈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⑤一虧一盡
虧數÷兩次分配的個數差=對象數。
9. 盈虧問題解決
盈就是賺錢的意思,虧就是虧錢的意思。股票市場的盈虧就是表示買入股票之後,賬戶中盈利與虧損的情況,如果數據為正數,說明是賺錢的;如果數據為負數,說明是虧錢的。
股票賬戶匯總的盈虧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總盈虧;一個是持倉盈虧。
總盈虧通常就是在某段時間內全部持倉股票和清倉股票的盈虧;而持倉盈虧就是指這段時間內持有的股票所帶來的盈虧。
如果投資者要查看自己股票賬戶的總盈虧,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
1、查詢銀行銀證轉賬記錄,用轉進的資金總額減去轉出的資金總額,再和現在的證券賬戶市值比較,即可得出盈虧。
2、聯系開戶券商,通過櫃面進行軋差查詢資金進出情況,然後和賬戶總資產進行比較,也是可以統計出盈虧。
10. 數學題,解決盈虧問題有什麼好的方法
盈虧問題又叫盈不足問題,是指把一定數量的物品平均分給固定的對象,如果按某種標准分,則分配後會有剩餘(盈);按另一種標准分,分配後又會有不足(虧),求物品的數量和分配對象的數量。例如:把一袋餅干分給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塊,多12塊;如果每人分4塊,少8塊。小朋友有多少人?餅干有多少塊?這種一盈一虧的情況,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標準的盈虧問題。
盈虧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是:(盈+虧)÷兩次所分配之差=人數。
還有一些非標準的盈虧問題,它們可以分為四類:
1、兩盈:兩次分配都有剩餘。
2、兩虧:兩次分配都不夠。
3、盈不足:一次分配有餘,一次分配不足。
4、不足適足:一次分配不夠,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標準的盈虧問題都是由標準的盈虧問題演變而來的。解題時我們可以記住:
1、「兩虧」問題的數量關系式:兩次虧的數量差÷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
2、「兩盈」問題的數量關系式:兩次盈的數量差÷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
3、「一盈一虧」問題的數量關系式:(盈+虧)÷兩次所分配之差=兩次參與分配的對象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