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楂如何去核的做法
用勺子去山楂核
將新鮮的山楂洗凈,准備一個長柄勺子,用勺子一端的長柄,插入山楂屁股那邊,然後旋轉一圈,用手往深處推,整個山楂核就慢慢的拽出來了。最好用結實一些的勺子,因為我弄的時候,開始用的勺子不是很結實,勺子的長柄都被弄彎了,得不償失。而且選擇勺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勺子,頂端比較鋒利的那種,下圖這種雖然長度夠了,但是頂端圓圓的就不適合來清除山楂核。
用小刀去山楂核
山楂洗干凈,用小刀在靠近山楂把那邊的三分之一的地方,環切一圈,切下。再把其餘的山楂從中間切開。這個時候,山楂中間部分的果核已經大部分都能看到了。再用小刀的尖端去掉山楂的果核。用刀操作,一定要小心避免被刀割傷。拿刀的時候和拿山楂的手,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以免切割時,切到手部。用力要輕柔,切忌大力,避免傷手。
用筆帽或細鋼管去山楂核
把筆帽或者比較細的鋼管洗干凈,用一頭插入山楂的中間部分,使勁一捅,山楂核就能完整的去除。這個方法有一定的危險性,操作時一定要小心,不要戳到在另一側的手。另外,拿著山楂的手最好不要直接拿著閃著的底部,最好是拿著山楂的兩側。避免受傷。
用筷子去山楂核
使用筷子來去掉山楂核,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方式,因為筷子比較安全,只是相對於刀和鋼管來說。這種方法就是用筷子從山楂底部的小孔處插進去,用力往山楂的頂部使勁頂,然後整個山楂核就會頂出來了。這個方法在操作時比較容易造成山楂的破損。當然了,如果是自己家吃,或者是做山楂泥的話就無所謂。
用去核器去山楂核
在我們去山楂核很費勁的時候,聰明的商家已經為我們准備好了合手的工具。去網上搜一下有好多賣家,好多種選擇。找一種自己比較覺得適合的就可以了。畢竟是術業有專攻,這種去核器相對於前面的方法來說,用起來更是最方便最安全的了。先在山楂屁股一遍扎進去,最好輕一些,畢竟操作也是有風險的。安全最重要。輕輕一轉,拔出,再把去核器從山楂頭的一側轉進去,直到把山楂扎透。把去核器拔出,這樣山楂柄,山楂核和山楂屁股就一次性的弄乾凈了。
Ⅱ 山楂籽怎麼種發芽
種子處理1、早采種沙藏法野生山楂果提早采種出苗快,即在生理成熟期內采種,時間一般為8月中旬至9月上旬,以果實初著色期采果較為適宜。這時種子基本成熟,而種核還沒有完全骨質化,縫合線也不太緊,利於出苗。 採集山楂果後,用碾子將果肉壓開(切不可壓傷種子),然後用水淘搓,除去果肉和雜質,再將凈種放在缸內用涼水浸泡10天,每隔兩天換一次水。 從缸內取出山楂種子,趁濕進行沙藏。按體積將一份種子四份濕沙(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滴水、松開不散為宜)混拌均勻,放入挖好的坑內。坑挖在向陽背風處,深1米,寬80厘米,長度視種子多少而定。將混好的種沙放在坑底攤平,厚度8-10厘米,然後在種子上方10厘米處搭放一層木棒,木棒上放一層薄包或席頭,並在坑的中間立一把秫秸作為通氣孔。然後將土填回坑內,並稍高於地面,以防積水。種子沙藏時間180-210天,次年4月初(清明)開坑取芽播種,種子發芽率可達95%至100%。 2、變溫處理沙藏法這種方法用於干種子,即將純凈的野生楂種子浸泡10晝夜,每天換水一次,再用兩瓢開水兌一瓢涼水的溫水浸泡一夜。批二天撈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曝曬,夜浸日曬,反復5-7天,直至種殼開襲達80%以上時,再將種子與濕沙混勻進行沙藏。 上述方法適用於早秋,深秋可用下法:將凈種子用「兩開一涼」的溫鹼水(每500克種子加15克食用鹼)泡一晝夜,而後用溫水泡4天,每天早晚各換溫水一次;然後夜泡日曬,有80%種殼開襲時即可襲藏。 沙藏坑挖在向陽處,深1米,寬60厘米,長度視種子多少而定;將混有濕沙的種子在坑內鋪25厘米厚,上再蓋5厘米的濕沙;坑口用秫秸蓋嚴,覆土30厘米;坑兩頭各立一把秫秸通風換氣。第二年3月中旬開坑檢查萌芽程度,扭嘴即可播種。
Ⅲ 山楂怎麼去核才能完好無損
1、首先准備好需要處理的山楂和一根空心的鐵管,如下圖所示:
Ⅳ 山楂核砸開之後發現是實心的,它是怎樣發芽的。
這位朋友你好!其實山楂核並不是實心的,裡面應該有種仁的。你買的應該是經過人工培育的山楂樹結的果實,種仁退化了,核里的空腔比較小罷了。如果你有耐性,全部砸完它,或許就能碰到有仁的。
山楂也有很多品種的,有種仁的比例也不一樣,就是高的也不超過30%,且品質越高的有仁率反而越低。
培育山楂樹木,並不使用人工培育的山楂種子,而是使用野山楂,野山楂發芽率要比人工培育的山楂出苗率高。
可惜我沒有圖片。
Ⅳ 怎麼才能用山楂核種山楂樹呢詳細一點吧
山楂核的木質部分很厚也很堅硬,直接種的話很不容易出苗,必須在播種前預處理一下,比如用鹼性溶液浸泡幾天,或把木製的外殼砸開,直接種種仁,不過像這樣砸會容易傷到裡面的種仁。
Ⅵ 山楂核 怎麼發芽
山楂核用變溫處理沙藏法處理發芽快而且發芽率高,下面是具體方法:
1、將純凈的野生楂種子浸泡10晝夜,每天換水一次,再用兩瓢開水兌一瓢涼水的溫水浸泡一夜;
2、二天後撈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曝曬,夜浸日曬,反復5-7天,直至種殼開襲達80%以上時;
3、再將種子與濕沙混勻進行沙藏即可;
4、到次年3月份種植即可發芽。
Ⅶ 摳山楂籽的方法
山楂去籽有妙招,1根筷子就搞定,省時不臟手,果肉完整還不浪費!買回家的山楂要先清洗干凈,然後輕輕地將山楂的把拔下來。去山楂把的時候不要太用力,如果太用力容易把山楂果肉一起帶下來,這樣不僅浪費,並且山楂看起來不完整,外形不美觀。在選山楂的時候,選顏色紅,個頭大的山楂,這種山楂果肉厚,酸甜可口。相反,個頭小,顏色青的山楂,吃起來口感是酸澀的,並且果肉比較多。
把山楂轉過來,底部向上,大家會看到山楂花,這是山楂身上最澀的部分,吃在嘴裡澀澀的,用勺子把輕輕的將山楂花取出。要選比較薄一點的勺子,這樣的勺子把比較薄,比較鋒利,不浪費果肉。
山楂可以生吃還可以做成糖葫蘆,山楂醬,山楂糕等好吃的,我吃山楂之前喜歡先把山楂的核給去掉 ,然後,整個山楂往嘴裡一放,那種感覺特別的爽,不用擔心會吃到山楂核,吃起來特別的過癮。有很多朋友不喜歡吃山楂就是討厭咬到山楂核「咯噔」一下的感覺。其實,山楂去核非常的簡單,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就可以做到很好。
Ⅷ 如何種植野山楂
1.繁殖和栽植 大量繁殖山楂苗木多用嫁接法。砧木用野山楂或栽培品種都可以。栽培種的核內種仁常有退化現象,嚴重的只有25%~30%具有種仁,育苗時應加大播種量。由於種仁外的核殼骨化,通氣和吸水困難,用常規方法采種層積,播種後發芽率極低,有時需播後2~3年才出苗。因此需在種胚形成而核殼未硬化時提前采種層積。
正常採收的種子,經破殼後用百萬分之一百(100Ppm)濃度的赤黴素處理然後沙藏,也可大大提高次春種子的萌發率。每千平方米播種量,小粒種子約需18公斤,大粒種子需37公斤~45公斤。此外,繁殖少量砧木時也可利用自然根櫱,或直接利用0.5厘米~l厘米粗的山楂根段剪成15厘米左右長度,在春季進行根插育苗,或在根段上枝接品種接穗後扦插育苗。具體嫁接操作技術與蘋果、梨相似。
山楂新根在春季發生較早,淮北地區苗木以秋植為宜。株行距在土質瘠薄處為3米~4米,在土質肥沃、地勢平坦處可為4米~5米。栽植時宜2~3個品種分行混栽,以提高著果率。
2.整形修剪 放任生長的山楂樹,全樹大枝往往過多,而冠內小枝密集,影響產量和品質。根據山楂枝條的生長特性,可採用疏散分層形、多主枝自然圓頭形或自然開心形的樹形進行整形。疏散分層形的樹體結構與蘋果相同,可參照進行。唯山楂樹乾性較弱,容易發生偏干、偏冠現象,整形中可利用剪口芽的剪留方向或更換中心乾的延伸枝加以控制調整。當中心干嚴重傾斜不易培養時,也可順應其長勢除去中心干,改成自然開心形樹形。全樹保留3~4個主枝,基角45度~50度,再在各主枝上適當培養副主枝,佔有空間。採用多主枝自然圓頭形整形時,可根據枝條的自然長勢,使主枝間保持30厘米左右的間隔適當疏散排列,並向四外伸展,全樹共培育6~7個主枝。
盛果期的山楂樹,主要是對連續結果數年的結果母枝輪流回縮復壯,防止結果部位外移,穩定產量,並維持良好的長勢。特別對結果多年而下垂的枝群應在3~5年生枝段上較重回縮。當因結果過多發生大小年現象時,對大年樹應疏除過多的結果母枝,使母枝與發育枝的比例保持2:1或1:1。也可在現蕾期進行花前復剪,疏去部分弱枝上的花序,促進花芽分化。樹冠郁閉嚴重時,首先間流或回縮部分大枝,同時疏剪部分發育枝。
3、土肥水管理及其他 基肥掌握秋季早施,追肥可在發芽展葉、開花著果及果實膨大等幾個時期中,根據具體情況施用。春季花期追肥和葉面噴硼(用0.5%硼酸溶液)能顯著提高著果率和促進新梢生長。大年樹則應加強後期(8~9月)追肥,促進花芽分化。遇有旱情引起落果時,應進行灌溉或鬆土覆草,減輕旱情。
生產中有對山楂會發生嚴重的落花落果現象,影響產量。原因包括樹勞衰弱,授粉受精不良,土壤乾旱,光照不足等,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對因授粉受精不良引起的落果或花而不實時,可在初花期到盛花期噴布百萬分之五十(50ppm)濃度的赤黴素溶液,重點噴布花簇,能提高著果率1~2倍以上,並使果實提前著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