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8 00:37:08

『壹』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應對

新生不適應
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發生了改變,離開了長期依賴的家長和老師,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些學生出現了獨立與依賴的矛盾。有的學生來到這個新的環境後,會發現原先的預期與現實的大學生活存在較大的差距:他們有的在學習上存在困難,有的對專業的滿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異而覺得與現實環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對內容豐富的大學社團活動不知如何選擇,有的在完成進大學的目標後暫時喪失了新的學習和生活目標……總之,由於個體適應能力的差異,其中一些大學新生會出現因環境變化而造成的適應困難,進而情緒低落,出現心理問題。
新生的適應問題若未得到及時處理,有可能發展成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如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網路成癮等等。
班級可組織新生適應方面的心理講座,並多組織集體活動,給同學創造表達內在情緒的機會,同時建議同學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
情感問題
愛情是最嬌艷也是最刺手的玫瑰花。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愛情價值觀還不成熟,他們往往憑著自己青春期的沖動,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問題,往往沒有準備,難以承受。另外,在大學里,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同學之間相互影響,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沒有,於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緒不穩定。有的失戀後長時間沉浸在痛苦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荒廢了學業,整個人萎靡不振,甚至引發抑鬱症等嚴重的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學生自殺的重要誘因之一,必須加以重視。
班級可以組織一些愛情心理學方面的講座或活動,鼓勵同學多參加社團活動或班級工作,避免陷入單向的兩人世界。若同學遇到情感困擾,建議其不妨與輔導員或心理老師談談,幫助同學從戀愛中成長。
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是高校心理咨詢中的三大主要問題之一(其它兩項是情感困惑和學業問題)。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如害羞、恐懼、自卑,交際能力不夠,言辭表達較差,導致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際,不願與人溝通。外地生源的學生由於不懂上海話,加上有些學生會持有「上海人排外」的想法,造成他們與上海生源的學生無法很好相處,導致人際關系緊張,陷入孤獨境地。
班級可組織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和能力的活動。對於因人際交往問題產生較嚴重情緒困擾的學生,應建議其找心理輔導老師談談。
學業問題
大學是高中生嚮往、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們放棄許多興趣愛好甘於在題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進大學後部分學生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自己學一些社會急需課程,再加上英語、計算機等各種證書的考試使他們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中。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除了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由老師或家長強行代辦之外,大學錄取時進行專業調劑也讓他們無法就讀自己所喜歡的專業。一些學生們在原先所讀中學都非常優秀,但是一進大學就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彼此實力相當,甚至發現自己的英語和計算機都不如其他同學,一貫優越感的喪失也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而與此同時,又有部分學生則感到考入大學如釋重負,因而即使感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努力學習的勁頭。學業受挫會使學生產生自卑、焦慮、沮喪等各種不能適時解決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班級可開展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的活動,也可推薦同學尋求心理老師的建議。
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
隨著高等教育分配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擇業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的自主權。對於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一變化對受「進入大學門,就是國家人,就可以端鐵飯碗吃皇糧」的傳統觀念影響,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較差,心理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一些學生的專業、興趣、就業目的、性格特點間的沖突,讓他們產生矛盾的心理。恐懼、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鬱,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了解自我、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提高職業技能、掌握就業信息,尋求心理老師幫助,能緩解職業發展和擇業帶來的心理困擾。

『貳』 大學生心理出現的幾種問題和解決方法

大學生心理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學業問題、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

1、(情感問題)總感到自己缺乏被愛的吸引力常有一些認為自己還沒有戀人而自卑,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與異性交往,更怕在異性面前失誤,只好用迴避與異性接觸的辦法保護自尊心,並極力掩蓋內心深處的痛苦與失落。

解決方法:對於有這種心理困境的大學生輔導員應鼓勵其從各方面多尋找自己的長處,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閃光點及特徵,並學著變換一下思維方式,用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去比較,以增強自己、悅納自己。

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除了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由老師或家長強行代辦之外,大學錄取時進行專業調劑也讓他們無法就讀自己所喜歡的專業。

一些學生們在原先所讀中學都非常優秀,但是一進大學就發現自己原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彼此實力相當,甚至發現自己的英語和計算機都不如其他同學,一貫優越感的喪失也使得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

而與此同時,又有部分學生則感到考入大學如釋重負,因而即使感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努力學習的勁頭。學業受挫會使學生產生自卑、焦慮、沮喪等情緒,若不能適時解決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解決辦法:班級可開展一些學習經驗交流會的活動,也可推薦同學尋求心理老師的建議。

5、(職業發展和擇業問題)隨著高等教育分配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擇業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的自主權。

對於少數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就意味著失業。這一變化對受「進入大學門,就是國家人,就可以端鐵飯碗吃皇糧」的傳統觀念影響,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較差,心理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難以解決的現實矛盾。

一些學生的專業、興趣、就業目的、性格特點間的沖突,讓他們產生矛盾的心理。恐懼、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鬱,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解決辦法:了解自我、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提高職業技能、掌握就業信息,尋求心理老師幫助,能緩解職業發展和擇業帶來的心理困擾。

總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心若向陽,美心美行!站在青春里,遍地美好。就算那裡的煩惱特別多,那裡的遺憾忘不掉,可是留白的青春,一樣重要,一樣美好。

『叄』 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

在大學里,由於種種環境和個人原因,一部分大學生總是會暴露出許多心理問題,我覺得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但是又必須十分重視的。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

其次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

『肆』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哪些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嗎

1.人際關系問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然而,由於人際關系、社會的復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得大學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從校門到校門,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既充滿了興趣又擔心失敗,久而久之,甚至迴避參與,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學生則因對己、對人的認識問題,很難與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則因人格因素,帶來交往中的矛盾與沖突。

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1.正確的認識自我並客觀的對待自我2.適度的宣洩,用心沖的苦閱說出來,擺脫不良情感的影響。3.理性的對待愛情問題,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4.多出去走走,釋放內心的壓力,相信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5.改變拖延的壞習慣。

『伍』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呢

學習沒有動力,學習上感到有壓力、達不到預期的學習目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困難等問題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大學主張自主學習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由於部分大學生始終不能進入學習狀態,總是在考試壓力下被動的學習,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往往沉溺於上網、玩游戲等,從而感覺到學習難度大,會感到很苦難,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和面對考試焦慮問題。另外,有些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或者對專業前景感到迷茫導致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

我們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換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心理健康同樣也有利於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

『陸』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解答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異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礙問題、人際關系的困擾、學習負擔引起的緊張焦慮問題、求職擇業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礙問題、經濟的負擔。

1、環境變化引起的適應不良問題

大學生由於學習、生活環境的改變,往往容易出現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由於中學時學生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但當跨入大學校園後,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原來所想像,進而懷念起過去的中學生活。而且一部分學生發覺自己在高手如雲的新集體里不適應。進入大學後,由原來依賴父母到相對自立的生活,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孤獨感。

2、異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礙問題

大學生性發育已經成熟,戀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由於大學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且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多學生根本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還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地處理好異性之間的交往和雙方的感情問題,出現愛困惑、性困惑,少數學生還出現異常行為,有的因理解的戀愛觀與現實的具體問題發生矛盾和沖突, 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5、開展心理咨詢與行為指導

高校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心理障礙,防治心理疾病,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心理咨詢人員通過個體心理治理、集體心理治療及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訓練,可以給來訪者提供心理保健知識,幫助他們克服不合理信念,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心,指導學生學會積極的應對方式,找到可行的排憂解難方法,看到自己發展的方向。

6、優化大學生成長的心理氛圍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有多種因素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消除或減輕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大大減少大學生的應激源,有利於大學生強大社會支持系統的構建。

7、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人際關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消除抑鬱、焦慮、孤獨等消極情緒的重要手段。大學生要改變社交觀念,要擴大社交范圍,形成立體的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多渠道交往,加強交往實踐;要注意交往對象的篩選,注意與良師、益友、等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換位思考,剋制忍讓,寬容待人。

8、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進行適應性教育

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培養協作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

『柒』 大學生有哪些心理健康問題啊應對措施有什麼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可能會出現焦慮問題,因為大學生有很多的壓力比較大、時間比較多、容易陷入空虛之類的問題,所以很容易變得焦慮、緊張不安、很難安靜下來,同時伴隨頭暈、頭痛、惡心、腹瀉、腹脹等一系列的問題,嚴重時會出現焦慮上的疾病表現。

第二、比較常見的症狀就是抑鬱症的一些表現,主要就是出現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終日悶悶不樂,甚至委屈、以淚洗面、對於未來沒有希望感、自卑、自責等等。

第三、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適應障礙,尤其是到大學以後,對於一個新環境沒有辦法適應下來,同時有可能會沒有辦法和自己的新同學以及宿舍同學建立很好的關系,因此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很多的情緒反應。

第四、也有可能會出現各種成癮問題,比如說沉迷於網路或者抽煙、喝酒等一系列的問題。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8歲到25歲之間,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就業壓力,這個人群極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如何克服?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第一步。
大學生要客觀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及個人性格特徵,培養自信又謙虛的人格品質。自信可以使大學生朋友面對外界壓力時,足以應付低落情緒。謙虛可以幫助大學生明確正確的人生目標。
同時,堅強、隱忍、正直和誠信等也是優秀的人格品質,當大學生具備以上品質時,就可以輕松面對情緒和心理問題,不至於迷失。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活作息時間是否科學。充足的睡眠、簡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人身心愉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學業壓力大,少數人要面對情感壓力,如果睡眠不足,長期抽煙飲酒,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具有破壞作用。
因此,早睡早起、加強鍛煉、保持愉悅等科學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增進心理健康。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時代是一個人的重要轉型期,生理和心理在這個階段漸趨成熟。在轉型過程中,大學生難免會遇到心理沖擊,加強自我調節顯得尤為重要。
遇到困難,可以多一分堅定和堅強。遇到挫折,可以多一分隱忍和堅韌。大學生要時刻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學會自我心理調節,靠自己的意志去對抗心理問題,增進心理健康。
總之,心理健康是個重要命題,不能過分忽視。以上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學生增進心理健康,僅供參考。

『捌』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惑有哪些怎麼樣進行調適

1、失落心理

入大學前,許多學生想像的大學都是校園風景如畫,教室寬敞明亮,師生團結友愛,處處歡歌笑語,充滿詩情畫意。然而,進入大學,經過短暫的興奮期之後,這些學生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並非自己想像的那麼完美。這致使一些學生常常悵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學習不適應

一是學習心態不適應。很多大學生在中學時代是班級乃至學校里的佼佼者,經常體會到優越感。進了大學後,發現「山外青山樓外樓」,自己在同學中並沒有優勢可言,新的競爭使許多人失去了過去作為「尖子」的位置和優越感。

二是學習目標不適應。高中階段學習目標很明確,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順利地通過「獨木橋」。進入大學後突然失去了目標因而易產生失落感。三是學習方法不適應。與中學相比,大學的上課時數明顯減少,學生自學時間大大增加。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課余時間,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難以適應。 

3、人際關系不適應 

首先表現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學是人才薈萃之地,能考上大學的學生多數是中學時的子生,自我感覺良好。但到了大學後,原有的優勢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從鶴立雞群變成了平庸之輩。

其中多數學生滿懷信心和希望,開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學生卻因原有的優勢被削弱甚至喪失,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導致自我評價失調,產生自卑心理。

4、愛的缺失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初次遠離家鄉、遠離朋友和親人,在沒有父母呵護的情形下過著獨立的大學生活,他們的情感處於一種失落狀態,有深層的挫折感。

另外還有與異性交往的強烈願望。於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上已逐漸成熟,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交往的渴望和興趣,但很難把握學習、友誼、愛情的關系和分寸,因而出現不適應心理。 

5、自我認識不適應 

大學新生在中學階段一般都有自己穩定的交際圈。進入大學之後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閉鎖性」心理的影響,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同學之間交往較為謹慎。

由於不願意主動接近別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時溝通和表達,大學新生會出現人際關系不協調,感到「知音難覓」,產生了壓抑、孤寂和抑鬱心理。

另外,對他人和社會的片面評價會導致人際關系的不適應。少數學生往往由於聽到、看到或親身經歷了一些社會陰暗面,便偏激地認為社會一團漆黑,甚至將社會上一些美好的現象也認為是虛偽的,產生憤世嫉俗的情緒。 

對於這些心理困惑當然也是有辦法去解決的,我們應該選擇去適應。而適應也有積極應對和消極迴避兩種方法,積極的適應會促進個體的發展,反之消極的逃避會阻礙個體的發展甚而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因此,應有正確的調適方法。 

1、學會生活

第一,接納現實,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來到了大學後,雖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但要學會接納現實,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第二,主動適應並盡快掌握新生活的技能。一個人獨立標志就是能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新生應該學會社會交往的技能,學會處同寢室、同班、同年級同學之間的關系,學會安排自己的課餘生活等。

第三,正確運用心理調適策略。個體心理調試對於維護心理健康,增強個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生應該學會心理調適的具體方法,如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直面挫折、處理好心理落差、選准參照系、行為補償法等。 

2、學會學習 

首先要培養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自主和能動意識,變中學時代的「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激發成就慾望。其次要更新學習方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主導的自學模式。

最後要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要注意培養自己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習要有計劃性,要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好,克服隨意性;要有規律性,要注意掌握學習的節奏。

提高學習效率;要進行合作學習,能處理好學習與課外活動、人際交往的關系,促使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的發展。 

3、學會交往

首先要掌握交往之道。大學生不能以個人好惡為標准來要求其他人,要學會用平等的態度對待自己和他人;要學會寬容與理解他人,常作自我批評和換位思考;要客觀對待別人的優勢。

在承認與別人有差距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自信心。其次要學會和異性進行自然的交往,正確處理友誼和愛情的關系。 

4、學會做人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要正確的認識、評價自己。在新的環境里要認清自己的實力或潛力,樹立自信心。其次要學會從參照對象的多少和參照面的角度設置參照系。

最後,要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達到互補。  健康的心理品質是我們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的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適應能力,對開展充實而豐富的大學生活更有意義。這也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畢業生的工作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實行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是大學生產生了困惑和不安定感。因此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強、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

使自己在變換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心理健康同樣也有利於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健康的個性心理是我們進入社會的先決條件和首要條件,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好的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同時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未來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這么的重要。

『玖』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案是什麼

大學生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其生理、心理均趨向成熟。但由於受人際關系不良、經濟困難、失戀、學業受挫等影響,常造成心理障礙。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約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某大學學工部兩次對入學新生進行全面的心理測查,結果表明,25%的學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據統計,因各種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已佔總休、退學人數的50%左右。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有:
1.難以適應生活環境的轉變
剛入學的大學生要順利度過生活環境的轉變期,應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獨立工作的能力。
2.學習緊張與競爭壓力造成心理負擔過重
經過高考拼殺的學生帶著良好的感覺進入大學校園之後,突然發覺自己站在「山頂」的感覺沒有了。在高手如雲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盪然無存,「眾星捧月」的地位變了,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
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教育他們正視現實,認識到考上大學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勝利,今後的路還很長。從一進校門起,新的競爭又宣告開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因此入校後短暫的興奮之後就應當及時冷靜、認真地分析利弊,正確認識自我,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
3.人際關系失調造成社交障礙
交往過程中出現的迴避型人格障礙。其特點是:心理自卑,行為畏縮,面對挑戰採取逃避態度或無力去應付。想與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害羞不敢與人接近。不與人交往並非出於自願,內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礙主要是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懼。不然,對自己的神態舉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別人面前出醜、失態,反而使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異常緊張。社交障礙是一種恐懼心理的自我加強過程。惡性循環一旦形成,恐懼愈演愈烈,最後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這種問題的同學要大膽一些,多參加集體活動,並敢於拋頭露面。
4.理想、目標落空造成內心困惑
進入大學後,學習失去了中小學時的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市儈、陰暗的一面,習慣於只讀聖賢書的學子們在現實面前感覺到困惑。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大學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從學好專業課,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高尚道德情操,鍛煉組織社交能力,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學習內容上注意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除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外,應根據自己的興趣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靈苦悶
時下的大學校園,戀愛已是公開的秘密,部分大學生匆匆加入「戀愛族」,由於對愛或被愛缺乏正確的理解,往往飽受失戀之苦,但又難以自我調適,輕者陷入情感的旋渦難以自拔,重者則會痛不欲生,尋死覓活,甚至導致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
談戀愛是一種審美,一旦雙方產生了戀情,要沉著、冷靜、理智地對待,既應珍視純潔的感情,又不能任其發展,注意適度控制,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對於單相思和失戀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戀愛是以雙方自願為原則的,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拾』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哪些方面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環境適應問題。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2、學習問題。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問題、學習動力問題、學習方法問題、學習態度問題,以及學習成績差等等。大學期間,學習往往不再如高中階段那樣得到絕大多數人的重視,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人際關系問題。如何與周圍的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關系問題的關注程度超過了學習,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來源之一。人際關系問題常常表現為難以和別人愉快相處,沒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過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4、戀愛與性心理問題。大學生處於青年中後期,性發育成熟是重要特徵,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手淫困擾,以及由婚前性行為、校園同居等問題引起的恐懼、焦慮、擔憂等

5、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大學生中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較為復雜,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鬱等。

6、求職與擇業問題,是高年級大學生常見問題。在跨入社會時,他們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擔憂。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求職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等等問題,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困擾和憂慮。

7、神經症問題。長期的睡眠困難、焦慮、抑鬱、強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經症的臨床表現症狀

第七種問題是偏離正常狀態的心理問題,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而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種心理困擾,這些困擾主要是由很多現實的社會心理因素所導致,也往往是暫時性的,經過自己的主動調節或尋求咨詢老師的幫助,多能恢復心理的平衡和適應。

二、如何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已逐漸加深,但大學生們在對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態度上比對待自己的更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則表現得優柔寡斷,覺得難以啟齒,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這一心態,建議:

1、坦然面對。心理健康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心理困惑只是成長正常狀態,沒有問題哪有成長可言,因而不必大驚小怪、怨天憂人。

2、不要急於「診斷」。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復雜,切忌盲目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或者道聽途說,急於「對號入座」,認定自己患了什麼病。弄清問題當然是必要的,但大學生的問題還是發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長中的煩惱」,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

3、轉移注意。心理問題往往有這么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著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全力投入是很有利於心理健康的。

4、調整生活規律。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松化解了。

5、不要諱疾心理咨詢。對於嚴重的、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也可尋求專家咨詢及心理衛生機構的幫助。

三、個體維護與增進心理健康的一般原則與措施

1、發展良好的自我意識。

2、自尊自愛。

3、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4、發展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5、放棄偏見,求助心理醫生。

6、積極實踐,將上述觀念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及時調整心理生活與反應。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復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致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症下葯,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1、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沖突

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學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學習、生活、人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據調查,80%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其次,大學中評判學生優劣的標准已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成績,而已包括了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這種標準的多樣化使部分成績優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學生感到不適應,其自尊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心理上產生失落和自卑。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提高獨立生活能力,這是入學適應的第一步,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在不同環境下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及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並認識到優、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應當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而不應因為缺點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棄。

2、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心理

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加之大學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部分學生由於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挫折感,伴之而生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是焦慮。適度的焦慮水平及必要的覺醒和緊張對人的學習、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續而重度的焦慮則會使人喪失自信,干擾正常思維,從而妨礙學習。

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建立正確而適度的學習標准,確立適合的抱負水平,避免由於期望值過高而造成的過度焦慮。另外應提高自學能力,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制定良好的學習措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如焦慮嚴重且持續較長,則要通過心理咨詢幫助排除。

3、人際關系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增加,現代化家電的普及,計劃生育帶來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鄰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使他們不善於交際。另外在大學中,人際關系比高中要復雜的多,要求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人際關系不良會導致溝通缺乏,心理緊張,情緒壓抑,產生孤獨感,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對於人際關系不良的同學,首先要學會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認知偏見。此外要加強個性修養,戰勝自卑、羞怯,糾正虛偽自私等不良個性特徵。再次要掌握一定的交際原則和技巧,以便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確保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生理機能已經成熟,逐漸產生了戀愛的要求,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目前,大學生存在的戀愛困擾主要是對兩性交往的不適,性沖動的困擾及缺乏處理戀愛中感情糾葛的能力等。

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壓制,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應生正確對待異性交往,培養與異性交往的能力。正確對待自己和戀人,在因戀愛而發生情緒困擾時,應及時進行情緒疏通,使消極情緒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維護心理健康。

5、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壓力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這些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渲泄出來,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消極厭世等。因此,大學生尤其是畢業生應進行職業輔導,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應了解自我,包括對自我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如智力、興趣、態度、氣質、能力等)的認識,這方面可以藉助於一些心理測驗工具,諸如《氣質調查量表》等來進行。其次要生了解各種職業的基本情況。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於自己特點的職業。同時還應學習基本的求職技巧,以便在求職過程中能發揮優勢,表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推銷自我。最後還應正確面對求職中的挫折,調整心態,不斷努力尋找機會。

6、自身心理素質的不足。如自我認識片面,情感脆弱、沖動、不穩定,意志薄弱,怯懦、虛榮、冷漠、固執,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調節的技巧。應豐富心理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學習心理調節的基本技能並力求訓練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閱讀全文

與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2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7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5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2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7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