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豬皮膚檢測方法

豬皮膚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7 20:43:02

Ⅰ 豬b超怎樣使用呢

獸用B超測豬操作方法:1.保定:母豬一般不需要保定,只要其保持安靜即可,有條件的話在限位欄中對母豬進行檢測更方便,姿勢側卧,安靜站立最好,趴卧,或採食均可。2.探查部位:體外探查一般在下腹部左右,後肋部前的乳房上部,從最後一對乳腺的後上方開始,隨妊娠增進,探查部位逐漸前移,最後可達肋骨後端。豬被毛稀少,探查時不必剪毛,但需要保持探查部位的清潔,以免影響B超圖像的清晰度,體表探查時,探頭與豬皮膚接觸處必須塗滿藕合劑。如是直腸檢查則無需藕合劑。3.探查方法:體外探查時探頭緊貼腹壁,妊娠早期檢查,探頭朝向恥骨前緣,骨盆腔入口方向,或成45度角斜向對側上方,探頭貼緊皮膚,進行前後和上下的定點扇形掃查,動作要慢。妊娠早期胚胎很小,要細心慢掃才能探到,切勿在皮膚上滑動探頭,快速掃描。(探查的手法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已能探查到子宮裡面情況為准,當豬膀胱充尿脹大,擋住子宮,造成無法掃到子宮或只能探查到部分子宮時應等豬只排完尿以後再進行探測。徐州大為豬用b超機S10:一流的數字成像技術,圖像更清晰顯示尺寸:6.5英寸液晶顯示器。顯示倍率:×0.8、×1.0、×1.2、×1.5、×1.8、×2.0六種模式;×0.8、×1.0時,可提升深度顯示。局部放大:可實時局部2倍放大。動態范圍:0~120dB可調。聚焦:動態數字電子逐點聚焦。前處理:可變孔徑,動態變跡、動態數字濾波等。後處理:8種γ校正、行相關、幀相關、點線相關、線性內插、數字時空濾波、數字勾邊增強、偽彩處理等。變頻:具有2.5MHz/3.0MHz/3.5MHz/4.0MHz/5.0MHz五種變頻接收;圖像極性:左/右翻轉、上/下翻轉電影存儲:實時顯示時連續256幅循環存儲。適用范圍:胚胎移植過程中的檢查;豬、馬等動物空懷的識別;禽類的肌肉厚度、面積測定;子宮、卵巢等生殖系統疾病診斷;妊娠、胎兒發育、胎兒活力和性別鑒定的診斷;各種動物乳房機體表腫瘤、膿腫、血腫的檢查;牛、羊、馬、豬、駱駝等大動物的背膘厚度測定,臀部脂肪、腰肌面積和肌肉的質量的測定。體模的技術參數TM材料聲速:1540±10m/s(23±3℃);TM材料聲衰減系數:0.70±0.05db/cm/MHz(23±3℃);尼龍靶線直徑:0.3±0.05mm;尼龍靶線公差:±0.1mm。選配件:6.5MHZ/R13微凸探頭7.5MHz/L40線陣探頭。

Ⅱ 豬肉檢疫常識

你好
豬肉鑒別小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都免不了進入市場或超市選購動物產品,怎樣才能選購到健康而品質好的動物產品呢?下面以豬肉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小常識。首先,選購時要看是否加蓋有檢疫驗訖印章,同時詢問經營人員索看所選購的豬肉是否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其次,要靠自己通過感官等檢查對皮膚、淋巴結(俗稱羊子)、腎臟、脂肪、胸腹膜、脊髓斷面等六大部位仔細檢查鑒別。

一、幾種豬肉的感官鑒別方法

新鮮肉: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復,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

不太新鮮的肉:脂肪少光澤,肌肉顏色稍暗,外表乾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濕潤,指壓後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彈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變質肉:脂肪失去光澤,偏灰黃甚至變綠,肌肉暗紅,切面濕潤,彈性基本消失,有腐敗氣味散出。冬季氣溫低,嗅不到氣味,通過加熱燒烙或煮沸,變質的腐敗氣味就會散發出來。

母豬肉:一般胴體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纖維粗,橫切面顆粒大。經產母豬皮膚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發達,腹部肌肉結締組織多,切割時韌性大。

注水肉:這種肉由於含有多餘的水分,致使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濕的,嚴重的有積水,可見肉販隨時用抹布在擦拭。注水的凍豬瘦肉卷,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裡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紅色血冰。砍開後可見有碎冰塊和冰渣濺出,肌肉解凍後還會有許多滲出的血水。價格便宜的豬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腳料,常混有病變廢棄物,購買時要當心。

死豬肉:周身瘀血呈紫紅色,脂肪灰紅,肌血暗紅,在血管中充滿著黑紅色的凝固血液,切開後腿內部的大血管,可以擠出黑紅色的血栓來,剝開板油,可見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細血管網,切開腎包囊扒出腎臟,可以看到局部變綠,有腐敗氣味。

豬囊蟲肉:它是有鉤絛蟲的幼蟲,寄生在豬的瘦肉里,呈囊泡狀,肉眼觀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個白色的頭節,就像石榴籽一樣,囊蟲也見於心臟上,吃囊肉會使人得絛蟲病,如果人間接吞下蟲卵,也會得囊蟲病,後果嚴重。

豬瘟病肉:病豬周身皮膚,包括頭和四肢皮膚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鮮紅色出血點,肌肉和脂肪也有小點出血。全身淋巴結,俗稱「肉棗」,都呈紫色,腎臟貧血色淡,有出血點。個別肉販常將豬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銷售,這種肉外表顯得特別白,不見有出血點,但將肉切開,從斷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點依然明顯。

二、你六招識別病死豬肉的方法:

一是看錶皮 健康豬肉表皮無任何斑痕;病死豬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點,甚至出現暗紅色彌漫性出血,也有的會出現紅色或黃色隆起疹塊。

二是看脂肪 健康豬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三是看肌肉 健康豬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光澤鮮艷,很少有液體流出;病死豬肉顏色發紅發紫,無光澤,擠壓時有暗紅色的血汁滲出。

四是看彈性 好豬肉有彈性;病死豬肉無彈性。

五是聞氣味 好豬肉無異味;病死豬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異味。

六是查淋巴 病死豬肉的淋巴結是腫大的,其脂肪為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為墨紅色;質量合格的豬肉淋巴結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鮮灰色或淡黃色。

三、四招識別注水豬肉方法:

遠觀 因注過水的生肉會逐漸向外滲水,故商販在經營過程中會經常用抹布擦拭,消費者在買肉前不妨先站在遠處觀察一番,或用一小塊吸水力強的衛生紙在肉上按一按,如果衛生紙馬上變濕則可判定為注水肉。

近瞧 凡注過水的肉多呈鮮紅色,且由於經水稀釋的原因又發白、發亮,表面光滑無褶。而未經注水的肉則呈暗紅色,表面有皺紋。

手摸 注水肉因充滿水,所以摸起來彈性較差,有硬邦邦的感覺,沒有粘性,而沒有注水的則相反,有一定的彈性,且發粘。

刀試 這一招對於常買心、肺的消費者來說非常實用,因心臟和肺部是直接注水和存水的部位,所以在購買時只須用刀輕輕剖開,便可根據其干濕情況判定是否被注水。

四、如何識別公、母豬肉?

公豬肉肌間脂肪少,毛孔粗而稀,切割時阻力較大,切面發干,斷面看不到大理石樣外觀,有難聞的臊氣味,煮的時候更大。

母豬肉皮厚而硬,皮上有黑色素及皺褶,毛孔粗大,皮下脂肪薄,肌肉呈紅色或深紅色,肌肉瘦而發干,切面粗糙無光,脂肪乾燥,肉質粗硬;乳頭大,長而油滑,乳頭基部呈圓椎型。

公母豬肉的商販大多數將肉皮分離,砍成小塊,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結合多方面情況加以區分。公、母豬肉,只是肉質較差,不影響食用衛生,只要檢疫無其它病變,胴體不瘠瘦,均加蓋藍色檢疫合格驗訖印章,至於市場銷售應由工商部門指定攤點掛牌銷售。

五、母豬肉和肥豬肉怎樣區別?

區別母豬肉和肥豬肉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鑒別:

(1)皮膚:母豬肉皮膚厚硬,粗糙而發黃,多有皺紋,毛孔粗大而深,特別是薦部皮膚有大如米粒、小如芝麻的凹限(俗稱沙眼)。皮肉層次分離,結合處疏鬆。肥豬肉皮薄細軟,毛孔細而淺,皮肉結合緊密。

(2)肥膘:母豬肉皮下脂肪脆硬,呈青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少,有的母豬肉,在皮與皮下脂肪之間的一層脂肪呈粉紅色(俗稱紅線)。肥豬肉皮下脂肪軟膩,呈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多。

(3)肌肉:母豬肌肉呈深紅或暗紅色,纖維粗,紋路明顯,斷面顆粒大,含水分較少。肥豬肌肉呈淡紅色,纖維細,斷面顆粒小,含水量較多。

(4)乳頭和乳腺:母豬肉乳頭長而硬,乳頭孔特別明顯,橫切乳頭,兩乳池明顯可見;縱切乳房部,可見到淡粉色海綿狀乳腺。肥豬肉乳頭短而軟,乳頭孔不明顯,也看不到乳池和乳腺。

(5)腹圍:母豬腹部較肥豬寬闊。

(6)肋骨和骨盆:母豬肉肋骨扁而寬,骨膜白中透黃,尤其是前五根肋骨更為明顯;骨盆腔比較寬闊。肥豬肉肋骨呈扁圓形,骨膜淡粉色,骨盆腔不寬闊。

六、如何通過感官鑒別黃脂肉和黃膽肉?這兩種肉能食用嗎?

答: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鞏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如肝硬變、實質性肝炎、膽管阻塞。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黃脂肉若系飼料源性者,若無其他不良氣味時,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氣味者,應高溫加工後食用或工業用;黃疸肉不能作為食用。

肉品檢疫小常識
1、皮膚對肉品的檢疫有何意義?
皮膚對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豬弓形蟲病的檢出有很大意義。
2、牲畜宰後檢疫中的摘除的"三腺"是什麼?為什麼要摘除?
摘除"三腺"是指甲狀腺,腎上腺和病變的淋巴結。
因為甲狀腺、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含有激素,吃多了可引起內分泌激素中毒。病變淋巴結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積存的部位,吃多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
3、黃疸和黃脂肉屍如何鑒別?
可通過感官檢查和實驗室理化檢驗兩方面加以判定。
感官檢查鑒別要點:
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吊掛24小時後黃色變淺或消失。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M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理化學檢驗有兩種方法:
①硫酸法
②苛性鈉法
4、白肌病和白肌肉如何鑒別?
白肌病是由於硒-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而白肌肉的產生則由於豬在宰前應激所引起,與遺傳、品種有關。第二,白肌病呈白色或黃白色條紋或斑塊狀。切面乾燥,似魚肉外觀。而白肌肉則呈現肌肉蒼白,質地松軟,切面有液汁滲出。第三,白肌病可發生於豬、牛、羊、馬等動物,且多見於動齡動物,而白肌肉僅見於豬。
5、常見的氣味和滋味異常肉有哪些
一是飼料氣味,由於動物生前長期飼喂帶有濃郁氣味的飼料。
二是葯物氣味,宰前不久給動物經口或注射過具有芸香或其它異常氣味的葯物。
三是性氣味,未去勢或晚閹的公畜肉,尤其是公山羊和公豬肉。
四是病理氣味,屠宰動物生前的某些病理過程,可給肉以特殊氣味。
五是附加氣味,是將肉與特殊氣味的化學物品和異常氣味的食品同室貯藏或同車運輸時,因吸附作用給肉以異常的附加氣味。
6、肉新鮮度分幾個等級?其感官判定的指標是什麼?
肉新鮮度分為三個等級,即新鮮、次鮮和變質三級。感官判斷指標包括色澤、粘度、彈性、氣味以及肉湯性狀五個方面。
7、病死禽類肉屍的感官特徵?
①、禽屍的皮膚呈不同的紫紅色、暗黑色和鐵青色。皮膚乾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凈。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積,極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損等,系生前長時間捆綁過緊所致。
②、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紅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邊緣部較嚴重。
③、眼部污穢不潔,眼多全閉,眼球下陷。
④、嗉囊發青紫、空虛癟縮或有液體、氣體。肛門鬆弛或污穢不潔。
8、確診旋毛蟲病的主要檢驗方法是什麼?
目前主要應用壓片法檢查。
壓片方法是取左右膈肌各一塊(30g),每塊中選剪出麥粒大的12小塊(共24塊),用厚玻片壓片鏡檢,可發現旋毛蟲包囊,呈橄欖形,約0.8~1.0毫米長,內含有縮成螺旋狀幼蟲。有時可見濃淡不一黑色的鈣化包囊。
9、豬囊蟲病確定檢疫主要方法是什麼?
臨床上檢查舌肌,在舌底面可觀察見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包。
肉檢中切開口爵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檢查囊尾蚴的囊包。
免疫學檢查有變態反應、環狀沉澱試驗、補體結合反應,間接血凝試驗,炭粉凝集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10、何為紅膘肉?
皮下脂肪由於毛細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紅素浸潤而呈粉紅色,稱紅膘肉。僅見於豬。紅膘肉的產生與感染急性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病背部受冷、熱、機械性刺激有關。
11、何為黑變肉?
黑色素異常沉積在組織和器官內,由於色素的量及其分布狀態不同,可呈現黑色褐色。波及范圍由斑點大小至整個器官。成年動物黑色素沉積多見於肺、肝及淋巴結,嚴重病例還見於雲腎、脾、胸、腹膜、骨和軟骨。生豬屠宰檢疫時,可以發現極個別豬肉胴體皮膚上有燈狀黑斑點或大面積黑花狀,即為黑色素異常沉積原因引起。
黑色素輕度沉積的組織器官可以食用,重度沉積有工具用。

無公害豬肉衛生檢驗規程

一、獸醫檢疫
(一)產地檢疫
在活豬供應地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對無公害豬飼養場或養殖戶進行嚴格檢疫。

(二)宰前檢查
1、入場檢查
(1)、查證驗物:檢查有無免疫證或免疫標記(耳牌)、產地檢疫證和無公害豬耳號牌,了解證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豬只病、死情況等。如果豬只來源於外地,還要檢查有無出縣境檢疫證和車輛消毒證等;
(2)、卸載後的群體檢查: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的方法對可疑病豬進行個體檢查,發現病豬後立即轉送病豬隔離圈。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2、待宰檢查 經過入場檢查,將健康豬只放入飼養圈繼續觀察,送宰前再進行一次群體檢查,挑出可疑病畜後,轉入待宰圈,停食、飲水、觀察,確實證明為健康豬只後,由獸醫檢疫人員簽發「送宰合格證」,豬只方可進入屠宰間。

(三)宰前檢查處理
1、經宰前檢查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及可疑病豬時,必須按下列規定處理:
(1)禁止屠宰,停止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或當地指定地點,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屍體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宰前管理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經宰前檢查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用密閉工具送急宰間,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然後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宰前管理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豬只,除患病豬只送急宰間急宰外,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豬,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
4、宰前檢查後的處理過程均需作詳細記錄並存檔。

(四)宰後檢驗
1、豬頭檢驗。剖檢頜下淋巴結和外咬肌,視檢鼻盤、唇、齒齦、咽喉粘膜和扁桃體;
2、豬的內臟檢驗:分別按以下要求檢驗:
(1)胃、腸檢驗:視檢胃腸漿膜,剖解腸系膜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胃腸粘膜;
(2)脾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剖檢脾髓;
(3)肝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肝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肝實質和膽囊;
(4)肺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肺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肺實質;
(5)心臟檢驗:視檢心包及心外膜,並確定肌僵程度,剖解心肌、心內膜及血液凝固狀態,特別注意二尖瓣的病損;
(6)腎臟檢驗:剝離腎包膜,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縱向剖檢腎實質。
3、胴體檢驗:檢查以下各項內容:
(1)首先判定放血程度;
(2)視檢皮膚、皮下組織、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無異狀;
(3)剖檢頸淺(肩前)淋巴結、股前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
4、寄生蟲檢驗:檢查如下寄生蟲:
(1)旋毛蟲和住肉孢子蟲檢驗:由每頭豬左右橫膈膜肌腳採取不少於30克的肉樣兩塊(編上與胴體同一編號),撕去肌膜,剪取24個肉粒(每塊肉樣12粒),製成肌肉壓片,置低倍顯微鏡下檢查,也可採取集樣消化法檢查,發現蟲體和包囊,根據編號對胴體、頭和心臟進行處理;
(2)豬囊蟲的檢驗:主要檢查部位為咬肌、腰肌和隔肌,其他可檢部位是心肌肩胛外側肌和股內側肌。

(五)宰後檢驗處理
1、宰後檢驗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等傳染病時,按下列方法處理:
(1)停止屠宰和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屠宰加工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宰後檢驗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工具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屠宰加工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宰後檢驗發現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的豬只,除病豬胴體及內臟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
4、宰後檢驗發現寄生蟲病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肉樣壓片中,發現旋毛蟲包囊或鈣化的旋毛蟲蟲體時,頭、胴體和心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2)在肉樣壓片中,若發現住肉孢子蟲時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3)如在規定檢驗部位40cm2面積內發現豬囊尾蚴或鈣化蟲體時,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4)如發現弓形蟲,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5)如發現豬肺線蟲、細頸囊尾蚴、腎蟲、豬華枝睾吸蟲、豬漿膜線蟲等按下列規定處理:
①病變嚴重,且肌肉有退行性變化者,胴體和內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肌肉無變化者,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後出廠;
②病變輕微,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出廠。
5、宰後發現腫瘤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一個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胴體不瘠瘦,並無其他明顯病變者,病變臟器作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如胴體瘠瘦,肌肉有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2)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3)確診為淋巴肉瘤,白血病鱗狀上皮細胞瘤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6、經宰後檢驗發現為普通病、中毒或局部病損時,按下述規定處理: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全屍作化制或銷毀。 膿毒症、尿毒症、黃疸、過度消瘦、大面積壞疽、急性中毒、全身脂肪和肌肉變性、全身性水腫和出血的病豬。
(2)局部有下列病變之一者,割除病變部分化制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 創傷、化膿、炎症、硬變、壞死、寄生蟲損害、嚴重的瘀血、出血、病理性肥大和萎縮、異色、異味及其他有礙衛生的部分。
7、鮮肉的衛生標記
(1)不管胴體和內臟屬於上述何種情況,均需蓋上與判定結果一致的印章,印章染料對人體無害,蓋後不流散,迅速乾燥,附著牢固。
(2)應由官方獸醫檢疫人員負責為鮮肉加蓋衛生標記。
(3)鮮肉衛生標記圖章按規定製作。
(4)鮮肉衛生標記的染料為甲基紫。
(5)標記部位 ① 重量超過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部、腰部、背部、乳部、肩部和肋部加蓋印章;② 重量小於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側和肩部加蓋印章。

Ⅲ 豬瘟檢測方法有哪些

‍‍

發病特點:在自然情況下,只是豬和野豬感染發病,任何年齡、品種、性別的豬都可以發病;本病在任何季節都可以發生。不按期進行預防注射的地區,一旦發病,在短期內,可造成廣泛的流行。發病和死亡都很高。在常發地區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區,可呈零星散發。病豬是主要的傳染來源。傳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過呼吸道、眼結膜及皮膚傷口感染。豬只的買賣、運輸、屍體處理不當、內品衛生檢驗不嚴,獸醫衛生措施執行不力,人、動物和昆蟲等都可成為間接的傳染媒介,促進本病的發生和流行。通過胎盤傳染使仔豬患病,成為防制中十分棘手的問題。臨診症狀:豬瘟與發生敗血症的豬丹毒、豬肺疫和仔豬副傷寒在症狀方面很相似,較准分開,應注意區別診斷。豬瘟的臨診特點是:體溫升高到40.5~42C稽留熱;有膿性結膜炎;病初便秘,後腹瀉;在病豬耳後、腹部、四肢內側等毛稀皮薄等處,出現大小不等的紅點或紅斑,指壓不褪色;公豬有包皮發炎,用手擠壓時,有惡臭混濁液體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達60﹪~80﹪;小豬有神經症狀;慢性豬病,體溫時高時低,食慾時好時壞,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病豬明顯消瘦、毛焦臁糜,行走不穩。一般病程可達20天或以上,死亡居多。 病理剖檢變化:急性豬瘟主要呈現敗血症變化,有診斷價值的變化是:皮膚或皮下有出血點;顎凹、頸部、鼠蹊、內臟淋巴結腫大,呈暗紅色,切面周邊出血;腎臟色淡,不腫大,有數量不等的小點出血;脾臟邊緣梗死;喉頭粘膜、會厭軟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腸漿膜,粘膜有出血。慢性病豬特徵的變化是有盲腸、結腸及回盲口處粘膜上形成扣狀潰瘍。

‍‍

怎麼檢查豬的身體情況

病豬的檢查步驟和方法:

首先,仔細觀察豬在自由狀態下的姿勢,行為,營養狀況,排糞情況及呼吸有的節律。

豬以四肢縮於腹下而伏卧,這是惡寒的表現。豬呈犬坐姿勢,常見於肺炎,胸膜炎,貧血或心功能不全。

豬的頭頸外斜或做圓圈運動(向病側),通常見於中耳炎,內耳炎,腦膿腫或腦膜炎,肢腿麻痹,共濟失調,平衡失控,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表明神經有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損傷。

病豬弓背腿鬆弛及肢體位置異常(或攏於腹下,或向前伸),表明患肢有病不敢負重。

豬的正常呼吸數變動范圍很大(一般每分鍾10--20次),因而對病豬的呼吸數應與同欄健康豬進行比較加以判斷,呼吸加快可有肺炎,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貧血和疼痛等引起,腹式呼吸多見於肺炎和胸膜炎。

豬常發生咳嗽,流鼻液,表明呼吸道或肺部有炎症。同時要觀察豬的排糞情況,正常的豬糞為條狀,呈棕黃色或深棕色,如果糞便變紅,變黑或變黃,含有粘液或血液,或糞便干硬呈球狀,或稀薄如水,均表明胃腸道異常。接著,測量豬的直腸體溫,豬的正常體溫為38-40度。如果病豬普遍持續高溫,可能是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最後,對病豬做適當保定,檢查眼結膜,鼻粘膜和口腔粘膜的色彩,分泌物,潰瘍以及出血斑點觀察豬全身皮膚的顏色,有無出血斑點,丘疹壞死灶,結痂,腫脹,尤其要注意口鼻耳腹下股內側外陰和肛門部皮膚的病變。皮膚變為藍紫色, 是循環障礙(淤血)的表現,皮膚有出血斑點,表明微血管受到損傷,可能有敗血性傳染病。檢查豬的心臟,可用聽診器在左前肢肘頭後上方(心區)進行聽診,正常心率為每分鍾60-80次,如果心率顯著增多,心音不清,表明心臟衰弱。

Ⅳ 豬肉的新鮮度檢驗方法

豬肉是我們生活中最得意的肉類之一,許多人都喜歡吃豬肉,而且豬肉口味重製。而且豬肉的做法也有很多,不僅可以燙。而且可以用來炒,而且炒的方法也有很多種,所以許多人因為做法簡單,口味香甜可口,但是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人不會買豬肉。不認識新鮮豬肉的顏色。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新鮮豬肉的顏色吧。

一、首先是看顏色。好的豬肉顏色呈淡紅或者鮮紅,不安全的豬肉顏色往往是深紅色或者紫紅色。豬脂肪層厚度適宜(一般應占總量的33%左右)且是潔白色,沒有黃膘色,在肉屍上蓋有檢驗章的為健康豬肉。此外,還可以通過燒煮的辦法鑒別,不好的豬肉放到鍋里一燒水分很多,沒有豬肉的清香味道,湯里也沒有薄薄的脂肪層,再用嘴一咬肉很硬,肌纖維粗。

這里特別要說下注水豬肉:第一個是看,從外觀上看,注水肉顏色暗淡,在注水肉的貨架的下方有一些血水,那麼正常的保鮮肉它的顏色是鮮紅色,表面比較乾燥,沒有汁液流出;第二個是按,注水肉按壓下去以後,沒有彈性,不能迅速恢復,而正常的保鮮肉按下去之後有很好的彈性,能恢復;第三就是割,我們用刀將注水肉割開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汁液和血水流出,而正常的保鮮肉在割開它的切口時候,沒有汁液和血水流出。

二、鮮豬肉皮膚呈乳白色,脂肪潔白且有光澤。肌肉呈均勻紅色,表面微干或稍濕,但不粘手,彈性好,指壓凹陷立即復原,具有豬肉固有的鮮、香氣味。正常凍肉呈堅實感,解凍後肌肉色澤、氣味、含水量等均正常無異味。
而飼料所致的劣質肉有廢水或葯等氣味;病理所致的有油脂、糞臭、腐敗、怪甜等氣味。種用公母豬肌肉較紅,結締組織多,韌性大,不易煮爛或炒熟,口感差。
注水肉呈灰白色或淡灰、淡綠色,肉表面有水滲出,手指觸摸肉表面不粘手。凍豬肉解凍後有大量淡紅色血水流出。
死豬肉胴體皮膚淤血呈紫紅色,脂肪灰紅,血管有黑色凝塊,因死亡時間長短不同臭味也不同

Ⅵ 幾種常用的豬病檢測方法

檢查豬病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群體檢查

為盡早發現病豬,應每天對豬群進行檢查,在豬保持安靜時,觀察豬的姿勢,精神、體態,呼吸等狀態,有無不正常的,把豬哄起來觀察有無瘸腿、站立不穩、行動困難的、咳嗽、顫抖和獨立一處不動的豬,發現以上不正常情況可能是豬剛要發病了。

(2)症狀檢查

當患病豬到了症狀明顯期,就表現出特殊症狀,這時不但要進行一般檢查,還要進行系統檢查,必要時要對豬的糞、尿、血進行常規化驗檢查,來確診豬是否已患病。

(3)解剖檢查

對病死的豬進行剖檢,檢查皮膚、皮下脂肪、內臟器官、血液、淋巴結等的病理變化,進一步確診豬的疾病。

Ⅶ 豬肉檢疫哪些項目

一、屠宰檢疫流程
生豬屠宰檢疫流程主要包括:入場前檢驗、待宰檢驗、屠宰前檢驗等方面,只有根據流程展開生豬屠宰檢疫工作,才能肉品質量給予基礎性的保證。
1.入場前檢驗。生豬在進入屠宰場之前,需要進行入場前的檢驗工作:是否有官方出具的《動物免疫合格證明》,是否按標准佩戴耳標,初步確定生豬來源的可靠性。
2. 待宰檢驗。在入場檢驗完成以後,需要進行待宰檢疫,一般情況下分為個體檢疫和留養檢疫等方面。同時,在生豬進入現場以後,需要對生豬的健康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並且在檢查完成以後觀察一段時間,判斷是否存在變化。若是發現個體生豬存在異常,需要對那些異常生豬進行體溫、觸診、聽診等檢查工作,對情況較為嚴重的需要進行隔離。另外,針對檢疫合格的生豬,需要展開留養檢疫,確保沒有遺漏患病豬只。
3. 屠宰前檢驗。屠宰前檢驗屬於復檢工作,主要是通過群體的方式,對生豬的健康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一般情況下在檢查的時候,體溫作為主要的檢查指標,
二、屠宰檢疫要點
1. 體表、頭蹄部位檢疫
1)針對蹄部和體表檢疫,需要分析是否有無水泡和潰瘍的現象, 並且檢查生豬體表的時候,需要將其表面體毛褪去,分析生豬皮膚是否存在紅斑和丘疹的現象。若是有紅斑和丘疹的現象,需要聯系獸醫人員展開進一步的處理。
2)針對頭部檢疫的時候,需要從淋巴部位進行檢查。可以通過放血口左右內側向下直達深面淋巴,並且對其形狀、色澤、質地等方面檢疫,分析是否存在無局部炭疽以及化膿等現象,若是有需要展開進一步的處理。另外,針對咬肌檢驗,需要檢驗有無囊尾蚴寄生的問題,避免生豬肉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2. 胴酮體檢疫
1)在生豬屠宰以後,需對皮下組織、肌肉、脂肪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疫,是否存在充血、感染、化膿等現象。同時,對前肩部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股前淋巴結等進行檢疫,判斷是否存在水腫、淤血、壞死的現象,避免影響生豬肉的質量。
2)需要對生豬的膈肌進行檢疫,一般情況下取出30g 左右進行質量檢疫,並且需要剝開肌肉的外膜,對肌肉的纖維進行檢疫,
3. 內臟檢疫

Ⅷ 怎樣識別正常豬肉和病豬肉

識別正常豬肉和病豬肉的方法:
1、新鮮肉: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復,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
2、不太新鮮的肉:脂肪少光澤,肌肉顏色稍略,外表乾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濕潤,指壓後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彈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3、變質肉:脂肪失去光澤,偏黃甚至變綠,肌肉暗紅切面濕潤,彈性基本消失,有腐敗氣味散出。冬季氣溫低,嗅不到氣味,通過加熱燒烙或煮沸,變質的腐敗氣味就會散發出來。
4、注水肉:這種肉由於含有多餘的水份,致使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肉案上是濕的,嚴重的有積水,可見肉販隨時用抹布在擦拭。
5、注水的凍豬瘦肉卷,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裡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紅色血冰;砍開後可見有碎冰塊和冰渣濺出,肌肉解凍後還會有許多滲出來的血水。價格便宜的豬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腳料,帶混有病變廢棄物,購買時要當心。
6、死豬肉:周身瘀血呈紫紅色,脂肪發紅肌血暗紅,在血管中充滿著黑紅色的凝固血液,切開後腿內部的大血管,可以擠出黑紅色的血栓來,剝開板油,可見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細血管網,切開腎包囊扒出腎臟,可以看到局部變綠,嗅嗅有腐敗氣味。
7、豬糞蟲肉:它是有鉤滌蟲的幼蟲,寄生在豬的瘦肉里呈囊泡狀。肉眼觀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個白色的頭節,就像石榴籽樣,囊蟲也見於心臟上,吃囊肉會使人得病,如果人間接的吞下蟲卵也會得滌蟲病,後果嚴重。
8、豬瘟病肉:病豬周身皮膚包括頭和四肢皮膚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鮮紅色出血點,肌肉和脂肪也有小點出血。全身淋巴結,俗稱『肉棗』,都呈紫色,腎臟貧血色淡,有出血點。個別肉販常將豬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銷售,這種肉外表顯得特別白不見有出血點,但將肉切開,從斷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點依然明顯。
9、豬丹毒病肉:瘀塊型的,在頸部、背部、胸腹部,甚至四肢皮膚上可見有方形、菱形、圓形及不整形、突出皮膚表面的紅色瘀塊,俗稱「打火印」。
10、敗血型豬丹毒,全身皮膚都是紫紅的,有的是胸腹部、頭和四肢皮膚紫紅,俗稱 「大紅袍或小紅袍」。全身淋巴結腫大、發紅,切開後見有黃色液體流出。腎臟腫大,常是紫黑色。嚴重的敗血型豬丹病肉,全身脂肪灰紅或呈發黃色,肌肉呈暗紅色。
11、有害腺體:甲狀腺位於豬的喉頭後方氣管下面,呈棕紅色,如大棗狀,通過屠宰加上有時留在脖頭肉上。甲狀腺含有激素,燒煮也不會被破壞,人誤食後可引起中毒性疾患,如惡心、嘔吐、腹瀉、頭昏、頭痛、胸悶、肌肉關節痛、心跳快、多汗等。

Ⅸ 如何診斷和防治豬的皮膚寄生蟲病

診斷(1)根據臨床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2)確診需從耳廓內側皮膚病變處刮取皮屑,刮取前需在欲刮取皮屑的區域塗布礦物油,然後用刮勺進行刮取,直至血液滲出為止。將刮取物移入培養皿中,並用針挑開,置於光線下照射後,在黑色背景上觀察疥蟎出現情況。然而如果取少量皮屑加50%的甘油石蠟油,直接在顯微鏡下檢查,不易發現蟎蟲。如果皮屑比較硬固,蟎蟲不易爬出,可將刮取的皮屑放入試管中,加入1摩爾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浸泡2小時,或煮沸數分鍾,然後離心沉澱,取沉渣鏡檢,很容易檢出蟲體。預防措施幾乎所有的豬場都有疥蟎病發生,尤其是集約化豬場,其嚴重程度取決於飼養管理條件和營養狀況。預防除了搞好豬舍衛生、加強飼養管理外,主要是定期按計劃葯物治療,例如在規模化養豬場,首先要對全場豬全部用葯,以後公豬每年至少用葯2次,仔豬轉群時用葯1次,後備豬於配種前用葯1次,新進的豬用葯後再和其他豬並群。主要治療葯物敵百蟲、蠅毒磷、辛硫磷、二嗪農、雙甲脒、溴氫菊酯、伊維菌素、多拉菌素和愛比菌素等多種葯物都有作用。應用外用葯時一定要嚴格按說明使用,一般情況下需反復用葯才能徹底治療。有機磷類的葯物毒性較大,對環境的污染較為嚴重,目前已經不提倡應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和多拉菌素類應用效果較好,其應用劑量均為: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飼料預混劑:每天每千克飼料0.1毫克,連用7天。
豬虱病主要流行於衛生條件較差的豬場和某些散養豬,主要危害是豬血虱吸食血液,刺癢皮膚,致使患豬被毛粗亂,甚至脫落,皮膚損傷,豬體消瘦。豬血虱常寄生在豬的耳根、頸部及後肢內側。除引起豬虱病外,還可成為某些傳染病的傳播媒介。防治措施與豬疥蟎病相同。

Ⅹ 豬病小驗的四個好方法,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經濟的進步,現在我國的各個產業也越來越豐富。因此有很多人都會選擇這種純是養殖行業的養殖行業,對於一些養殖主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需要對自己所適應的家畜來負責,並且我們需要定期的觀察自己所飼養的家畜是否出現了什麼疾病,那麼今天我們要來說的就是豬病檢驗的幾個好方法究竟有哪些?

觀察軀干

那麼最後一種方法就是我們可以觀察它們的軀干,因為有的時候病豬它們的軀干並不是很好,甚至是會出現一些呼吸困難或者說發生腹痛。以及它們也會出現一些腹部腫脹這樣的狀況,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的關注他們的健康狀態。也能夠發現他們的問題,能夠及時的治療,對於自己來說是非常好的,同時也能夠預防一些疾病的傳染。

閱讀全文

與豬皮膚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2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0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1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7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5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0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0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0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1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5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7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9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5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