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弱智兒表現
弱智兒童早期表現及特徵
方法/步驟1:
1、吃奶困難
出現在嬰兒時期。智力低下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日後智力會受影響。
方法/步驟2:
2、運動發育遲緩
智力低下的寶寶比正常寶寶明顯運動發育遲緩。俯卧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3—4歲或4—5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
方法/步驟3:
3、面容、體態異常
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寶寶在面容體態上就有異常表現。神情呆滯,面無表情,正常兒一個月時就能注意周圍環境,弱智兒對周圍人和事物不感興趣。比如先天愚型患兒就有眼距過寬、雙眼斜吊、塌鼻樑、舌頭常拖在嘴外邊、流口水等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國際臉」。患腦積水的孩子頭圍特別大,小頭畸形兒頭顱又特別小。甲狀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別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膚異常白,毛發顏色特別淺等。
方法/步驟4:
4、會笑時間延遲
正常嬰兒出生後4~6周便會對母親微笑,弱智兒童到了3~4個月時還不會笑。
方法/步驟5:
5、語言發育落後
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l—2年才有這些表現,不注意大人和他說話,都應看作是智力落後的信號。
方法/步驟6:
6、不識數
3~4歲時或者更大些還不會數數,更不會簡單加減計算。
方法/步驟7:
7、玩手指活動晚
正常兒3~4個月時躺著時看手玩手,弱智兒一般6個月以後才出現,且動作笨拙。
方法/步驟8:
9、多動
和過於安靜的嬰兒相反,多動也是某些智力落後寶寶的一個特點。許多智力落後的寶寶不能安靜地呆一會兒,無時無刻不在活動,特別明顯地表現在4—5歲的兒童身上。這種多動與正常兒童的活潑、淘氣不同,他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一種不可抑制的興奮而已,碰到什麼就摸什麼,碰倒椅子和凳子,也不知扶起來。
方法/步驟9:
8、對環境的反應性差
正常嬰兒出生後不久,就對環境中的人、事開始感興趣,只要醒著,他總要東張西望。可是智力落後的嬰兒卻對環境漠不關心。生後1—2個月時還不會與成人用眼睛對視,逗他時也不笑。整天非常安靜,很少哭鬧。這類嬰兒往往因為其過分安靜而受到表揚,一般很容易被忽視他的智力問題。
方法/步驟10:
10、注意力不集中
智力落後寶寶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們比正常寶寶注意力集中時間明顯縮短。甚至到5—6歲時,集中注意某個東西的時間也不超過5—6分鍾。他們對外界也很少關注。
方法/步驟11:
11、視力和聽力缺陷
嚴重視聽缺陷,如深度近視、遠視、散光、全聾、弱聽等,對智力也有很大影響。因為視和聽是人與外界的交流,就會使智力發育落後。
❷ 弱智的表現
網路詞條裡面說的:
嚴格地講,弱智是一組症狀,是由某些疾病或其它有害因素引起的,它本身不是一個疾病單元。在輕度弱智患者中,有的有大腦萎縮、腦發育不良或伴發共濟失調。
(一)導致弱智的因素有哪些?
1、感染和中毒;
2、外傷或物理因素;
3、代謝障礙與異常和營養不良;
4、嚴重腦部疾病如梗塞、出血、鈣化或損傷;
5、近親結婚;
6、母孕期有害因素;
7、不明的產前因素;
8、產程不利因素;
9、未成熟兒;
10、高齡生育;
11、染色體異常;
12、甲狀腺功能低下;
13、各種中毒或物理化學因素所致;
14、重性精神障礙;
15、心理社會剝奪;
16、腦性癱瘓:多種因素所致。
17、臍帶打結、臍帶過長、臍帶過短、臍帶扭轉、脫垂;
(二)弱智患者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有哪些特徵?
1、感知速度減慢,接受視覺通路的刺激比聽覺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嚴重分散,注意廣度非常狹窄;
3、記憶力差,經無數次重復方能學會一些知識,若不重復學習,又會忘得一干二凈;
4、言語能力差,只能講簡單的詞句;
5、思維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舉一反三;
6、基本無數字概念,靠機械記憶能學會簡單的加減計算;
7、情緒不穩,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
9、交往能力差,難以學會人際間交往;
10、喜歡音樂,能傾聽歌曲或樂曲,亦可主動模仿。
(三)早期發現,盡快確診,積極治療。智力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要想提高智力水平,早期發現是第一關鍵。主要根據父母或幼兒園的直接撫育人日常的觀察,及時發現生長發育方面的異常,尤其是智力有問題者,如吞咽或咀嚼困難,發音和言語障礙。隨著幼兒的發育,在頭顱、面容、體形方面有無特殊之處;運動和姿勢是否協調,五官是否端正;1歲以內的幼兒雖無言語能力,但對周圍的親人和聲音有所反應,如親吻,呼喊他的名字,表情和視物動作都可能出現相應的反應,這往往是早期信號之一或是常見而重要的指征。發現任何可疑現象,就應深入觀察,並找醫生檢查或咨詢,盡快確診,不可延誤。面對現實,作為家長應該冷靜、沉著、正確對待。必須承認,患兒的出生是客觀現實問題,這不是見不得人的醜事,更不必因此而自卑或精神不振。弱智的治療是極為困難的,也不是束手無策;若能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❸ 怎樣判斷10歲的孩子是智障
智力障礙又稱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於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於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 由於遺傳變異、感染、中毒、頭部受傷、顱腦畸形或內分泌異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兒或嬰幼兒的大腦不能正常發育或發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動的發育停留在某個比較低的階段中,稱為智力遲滯。 由於大腦受到物理、化學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損傷使原來正常的智力受到損害,造成缺陷,則稱痴呆。
簡要介紹
智力低下不但是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一類世界性疾患,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據估計,全世界約有1.5億智力低下患者。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各國對智力問題已倍加關注。有關研究者們對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的因素之探討也日益深入。 其中,遺傳因素是導致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孕期感染是導致智力低下患兒的又一主要致病因素,且尤以妊娠前三個月的感染影響最大;再者孕期營養不良是宮內胎兒生長遲滯的主要原因之一。
1、感知速度減慢,接受視覺通路的刺激比聽覺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嚴重分散,注意廣度非常狹窄; 3、記憶力差,經無數次重復方能學會一些知識,若不重復學習,又會忘得一干二凈; 4、言語能力差,只能講簡單的詞句; 5、思維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舉一反三; 6、基本無數字概念,靠機械記憶能學會簡單的加減計算; 7、情緒不穩,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難以學會人際間交往。
做好計劃生育的同時必須提高人口素質,做到少生優生優育,使兒童健康成長,早日成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麼希望自己唯一的寶寶既健康又聰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不幸,蒙受莫大損失。 智能是指一個人的神經精神活動,是對客觀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斷及處理的綜合能力。智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成熟。弱智兒童是指智能發育障礙,明顯落後於同齡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還有運動、生活能力、學習勞動能力等都低於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兒童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綜合症狀。 怎樣識別弱智兒童呢?可根據大腦發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行為動作,語言發音作為判斷智能的主要指標,從兒童的動作推斷大腦發育情況。動作發音的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以下以不同年齡加以說明。 新生兒期動作不規則又不協調,緊握拳頭,俯卧時頭略能抬舉(45°)。 2個月會微微笑,發出咿呀聲音。 3個月能抬起頭,眼隨物而轉動,聽到聲音能轉動頭。 4~5個月時別人逗他會大聲笑,伸手抓物,能識別親人或陌生人。 6~7個月會坐,在床上翻身打滾,兩手會傳遞玩具。 8個月時會爬,注意大人的行為,會拍手,偶爾無意識地叫喊媽爸。 9個月時扶著能站,見到親人伸手要人抱,並能抬手再見。 10~11個月能獨立站立片刻,扶著椅子或推車能開步走,能用拇、食指取東西,摸仿大人動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歲時能獨自走幾步,開始用單詞說話,能指出自己的手、頭、眼等。 1~1歲半時,行走較平穩,能蹲下玩耍,手腳並用爬樓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說出自己名字。 2歲時能雙腳跳,能跑、能上樓梯,會說簡單句子,能表現喜怒歡樂。 語言、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影響,同時也與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訓練等外界條件有關。
兒童有明顯的智力低下大多數在嬰兒期就容易識別,然而輕度弱智往往進入小學之後學習困難才發現。若發現有運動發育落後,對外界反應遲鈍,語言發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應盡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作出相應的治療。 有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楓糖尿症、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兒期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病兒智力可免受損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為例,如能在生後3個月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智力可以恢復正常,超過6個月治療,幾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損害,如果3~4歲以後再治療,病孩的身體發育亦有困難。克汀並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狀不典型,很難發現,往往出生後數月之後才能發現,但這時卻已到了難於治療的程度,智力障礙很嚴重了。因此,有不少國家對上述遺傳病在新生兒期就進行篩查。
醫學專家經過大量研究,現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兒童5%~10%。基因突變如先天性代謝異常病屬於此類。 2、產前損害 包括宮內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葯物、放射線、汞、鉛、吸煙、飲酒、吸毒、孕婦嚴重營養不良或孕婦患病。 3、分娩時產傷,窒息、顱內出血、早產兒、低血糖、核黃疸、敗血症。 4、出生後患病 包括患腦膜炎、腦炎、顱外傷、腦血管意外,中毒性腦病,內分泌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癲癇等。 要減少弱智兒童的發生,就必須做好預防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避免近親結婚,對嚴重遺傳病盡量動員絕育術。 避免早婚和超過40歲婦女高齡生育,因為容易使染色體異常發生先天愚型。 做好產前保健檢查,提高處理難產的技術,減少產傷,有條件的地區對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及早發現病人,早期治療,減少弱智兒童發生。
影響兒童智力的九個變數 第一個「變數」是母親精神健康狀況。如被兩次以上診斷為情感障礙的,則為「高危因素」,其孩子易發生智力障礙。因此保護母親情感穩定和平衡極為重要。 第二個「變數」是母親有否抑鬱。智商高的兒童,他們母親75%無憂郁,而智商低兒童的母親有憂郁者佔25%以上。鬱郁寡歡、悶悶不樂,心理壓抑是「高危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第三個「變數」是雙親教育兒童的觀點。智商高的兒童,雙親75%是非專制型的,而智商低兒童的母親,至少25%是採取專制型教育的。專制、強迫性教育是「高危因素」。 第四個「變數」是母子間的相互影響。智商高的兒童,75%的母親有較多的自發愛撫表示,而缺乏自發愛撫行為則為「高危因素」。 第五個「變數」是母親受教育程度。母親受過中等以上的教育,其孩子發生智力障礙的少。 第六個「變數」是父母職業情況。技術熟練、工作順利、人際關系好的父母,子女的智商較高。 第七個「變數」是家庭穩定狀況。家庭幸福、和睦、健全,兒童受到良好影響,將促進智力發育。 第八個「變數」是生活中有否發生過意外。智商高的兒童,有75%以上在生活中沒有意外。 第九個「變數」是家庭大小,子女多少。國外調查證實:胎次多的,智力則遞降;兩胎間隔長的孩子其智力高於兩胎間隔短的孩子。
❹ 如何鑒別嬰兒智力是否異常
寶寶智力的發育是否正常,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但是由於家長的忽略,大部分智力發育問題在明確表現出來時才被家長注意到,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在早期養育的過程中,就要及時觀察寶寶的各種表現,以及早確定寶寶的智力發育水平。嬰幼兒智障具體表現有:
- 四肢協調能力弱。會走路後兩腳依然相互亂碰,直到2-3歲仍出現。
- 視覺功能發育不佳,不注意注視周圍人和事物。
- 微笑出現得時間很晚,不注意別人說話,對聲音缺乏反應。
- 咀嚼晚,喂養困難,吃固體食物的時候,容易出現吞咽障礙和嘔吐。
- 不愛哭鬧、撒嬌,非常安靜。
- 正常寶寶在3-4個月時,經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雙手。但智力低下的寶寶在6個月後仍持續有這樣的行為。
- 正常寶寶在6-12個月後,經常將東西放進嘴裡,當手的動作比較熟練時,就不再用嘴。但智力發育落後的寶寶用嘴的動作持續到很晚,有時到2-3歲還把玩具放進嘴裡。
- 正常寶寶在15-16個月後就不再把東西隨地亂丟,而發育遲緩的寶寶持續的時間要長。
- 正常寶寶在1歲時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寶寶持續時間要長。
- 在清醒時,智力低下寶寶有磨牙動作,而正常寶寶沒有。
- 智力低下的寶寶有時需要反復或持續刺激後才引起啼哭,哭時經常發出喉音,有時哭聲尖銳或尖叫,也有時哭聲無力。正常寶寶的哭聲常有音調變化。
- 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或興趣短暫、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是智力低下的重要特點。
- 智力低下的寶寶多表現為多睡和無目的地多動。
在觀察上述行為之餘,家長可以帶寶寶去進行心理測驗,這種方法可以測查寶寶的智力發展水平。但不能完全依照這個測查給寶寶的智力下定義,古往今來,被認為弱智的孩子成為科學家不是沒有先例,象愛因斯坦、愛迪生都是如此。只要家長耐心地教育寶寶,他的智力水平應當有所提高。
❺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弱智
患有此病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明顯低於同齡兒童。孩子主要表現就是運動、語言方面較差,是阻礙兒童健康成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疾病都是有早期的症狀表現的,智障也不例外,了解一種疾病的症狀更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很多家長有於對小兒弱智知識的卻反只單純的認為弱智就是智力低下,其實弱智的孩子還有其他很都的症狀,了解這些也都有助於我們發現病情的存在,及時的進行治療。
弱智是一組症狀,是由某些疾病或其它有害因素引起的,它本身不是一個疾病單元。在弱智患者中,有的有大小兒弱智、腦發育不良或伴發共濟失調
。弱智診斷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是否有精神發育遲緩,二是確定病因。 健康資訊
醫生在弱智診斷前,必須對正常兒童的各年齡階段精神發育水平有所了解,以此來與患孩的情況進行對照,獲得初步印象。這一點對學齡前兒童特別重要,因為這種患兒缺乏學習成績可供參考;又因當前多是獨生子女,家中缺乏兄弟姐妹可以對比,所以醫生的判斷對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智能水平處於臨界狀態,又缺乏可協助診斷的病史和體征,那最好是做智力測驗。學齡期的在校學生,在同年齡的同班學生對比下,智力缺陷很容易顯露出來而為老師發現,但家長有時因為種種原因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最後也會來要求醫生判斷,醫生不能根據臨床表現判斷時,也要做智力測驗。因此智力測驗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手段。
兒童有明顯的智力低下大多數在嬰兒期就容易識別,然而輕度弱智往往進入小學之後學習困難才發現。若發現有運動發育落後,對外界反應遲鈍,語言發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應盡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作出相應的治療。
從兒童弱智的表現診斷孩子是否患有弱智,一旦發現非孩子有弱智症狀的表現或者方面的傾向,應及時咨詢專家進行確診治療。
❻ 如何診斷智力障礙兒童主要測評工具是什麼
智力低下(MR)是指18歲以下,腦發育年齡的智力明顯低於同年齡兒童平均水平。又有精神發育遲緩,精神發育不全,精神缺陷,智力落後,智力缺陷,智能遲緩,智力發育障礙,弱智和智力殘疾等多個稱法。
1、在正常的情況下,智力低下目前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因此只能積極尋找病因,然後根據病因對症治療,減輕智力低下的情況。
2、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一些營養大腦神經的葯物,比如安神補腦液、腦復康,促進腦細胞的生長和發育。
3、在治療的同時要進行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高蛋白食物。
❼ 弱智兒童的症狀有哪些
1、輕度智力低下
適應性行為輕度缺陷。早年發育較正常兒略遲緩,且不像正常兒那樣活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做事或循規蹈矩,或動作粗暴。言語發育略遲,抽象性詞彙掌握少。分析能力差,認識問題膚淺。學習成績較一般兒童差,能背誦課文,但不能正確運用,算術應用題完成困難。
通過特殊教育可獲得實踐技巧和實用的閱讀及廣告牌能力。長大後可作一般性家務勞動和簡單的具體工作。遇事缺乏主見,依賴性強,不善於應付外界的變化,易受他人的影響和支配。能在指導下適應社會。
2、中度智力低下
適應性行為中度缺陷。整個發育較正常而遲緩。語言功能發育不全,吐詞不清,詞彙盆乏,只能進行簡單的具體思維,抽象概念不易建立。對周圍環境辨別能力差,只能認識事物的表面和片斷現象。閱讀和計算方面不能取得進步。
經過長期教育和訓練,可以學會簡單的人際效,基本衛生習慣,安全習慣和簡單的手工技巧。
3、重度智力低下
適應性行為重度缺陷。早年各方面發育遲緩。發音含糊,言語極少,自我表達能力極差。抽象概念缺乏,理解能力低下。情感幼稚。動作十分笨拙。有一定的防衛能力,能躲避明顯的十分危險。
經過系統的習慣訓練,可養成簡單的生活和衛生習慣,但生活需要他人照顧。長大以後,可在監督之下做些固定和最簡單的體力勞動。
4、極重度智力低下
適應性行為極度缺陷。對周圍一切不理解。缺乏語言功能,最多會喊「爸」、「媽」等,但並不能真正辨認爸媽,常為無意識的嚎叫。缺乏自我保護的本能,不知躲避明顯的危險。情感反應原始。感覺和知覺明顯減退。運動功能顯著障礙,手腳不靈活或終身不能行走。常有多種殘疾和癲癇反復發作。個人生活不能處理,多數早年夭折。對手腳的技巧訓練可以有反應。
那麼,如何預防寶寶智力低下呢?
1、在孩子出生之前,給你的寶寶一個身體健康的開始。保持健康懷孕,因為某些葯物可能會破壞你的嬰兒在子宮內的大腦。
2、聽有意義的對話。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有主題和有意義的對話。
3、玩游戲。嬰兒能夠非常快速的學會一些簡單的游戲。
4、培養孩子專注的樣子。一定要讓孩子仔細聆聽別人的談話。
5、使用換尿布的時間和寶寶建立一個情感聯系。
6、給寶寶選擇合適的玩具,讓寶寶自己體驗探索和互動的快樂。
7、當寶寶哭鬧時,父母應該迅速做出回應,讓他感受到他人的關心。
8、建立孩子的信任度和集中度。這樣寶寶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探索和學習中。
9、使用身體按摩來減少寶寶的壓力和增強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❽ 弱智兒的心理,怎樣識別弱智兒童
我們可根據大腦發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行為動作,語言發音作為判斷智能的主要指標,從兒童的動作推斷大腦發育情況。動作發音的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以下以不同年齡加以說明。
新生兒期動作不規則又不協調,緊握拳頭,俯卧時頭略能抬舉(45°)
2個月會微微笑,發出咿呀聲音。
3個月能抬起頭,眼隨物而轉動,聽到聲音能跟著轉動頭。
4~5個月時別人逗他會大聲笑,可伸手抓物,能識別親人或陌生人。
6~7個月會坐,在床上 翻身 打滾,兩手會傳遞 玩具 。
8個月時會爬,注意大人的行為,會拍手,偶爾無意識地叫喊媽爸。
9個月時扶著能 站立 ,見到親人伸手要人抱,並能抬手再見。
10~11個月能獨立站立片刻,扶著椅子或推車能開步走,能用拇、食指取東西,還可模仿大人動作,自己抱起奶瓶喝。
1歲時能獨自走幾步,開始用單詞說話,能指出自己的手、頭、眼等。
1~1歲半時,行走較平穩,能蹲下玩耍,手腳並用爬樓梯,能用手扔玩具,可以說出自己名字。
2歲時能雙腳跳,能跑、能上樓梯,會說簡單句子,能表現喜怒歡樂。
語言、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影響,同時也與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訓練等外界條件有關。
希望能幫到您
❾ 弱智的孩子一定要進行及早治療,該如何識別是弱智呢
要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如果發現比較遲緩或者是沒反應,那麼就要帶孩子馬上就醫,確認是否弱智。
❿ 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患有弱智
弱智兒童的父母在給孩子治療的過程中,常常心力交瘁。一方面原因是在治療兒童弱智的效果上很緩慢,另一方面原因是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症狀,沒能及時去醫院接受診斷治療,耽誤了治療時機,加重了患兒的病情。專家認為對於弱智兒童的診斷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是否有精神發育遲緩,二是確定病因。中、重度精神發育遲緩的患者(一般都是兒童)來診時,家長一般早已發現有智力低下,主要是要求提供治療方法。輕度的患者則尚須確定是否屬於智力低下。醫生在診斷前,必須對正常兒童的各年齡階段精神發育水平有所了解,以此來與患孩的情況進行對照,獲得初步印象。這一點對學齡前兒童特別重要,因為這種患兒缺乏學習成績可供參考。又因當前多是獨生子女,家中缺乏兄弟姐妹可以對比,所以醫生的判斷對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智能水平處於臨界狀態,又缺乏可協助診斷的病史和體征,那最好是做智力測驗。學齡期的在校學生,在同年齡的同班學生對比下,智力缺陷很容易顯露出來而為老師發現,但家長有時因為種種原因不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最後也會來要求醫生判斷,醫生不能根據臨床表現判斷時,也要做智力測驗。因此智力測驗。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手段。當前國外較流行的智力測驗量表有兩種即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比內量表)和Wechsler智力量表(韋氏量表)這兩種量表都有較長的使用歷史都用智商100士15作為正常平均水平目前在國際上普遍應用因此測驗所得結果便於比較交流智力測驗一般均由心理學工作者操作和解釋。專家認為,確定病因時,必須先對可能引起精神發育遲緩的各種原因有所了解,然後針對性的詢問病史和進行檢查。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代謝缺陷的診斷常須有較完善的實驗室設備和熟練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