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識別豬鏈球菌感染
豬鏈球菌病可分為豬敗血性鏈球菌病(即敗血型)、豬鏈球菌性腦膜炎(即腦膜炎型)、豬淋巴結膿腫(即淋巴結膿腫型)三種類型。
(1)敗血型 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見於流行初期,發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見任何異常症狀豬就突然死亡。急性型病豬表現為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達43℃,出現稽留熱,食慾不振,眼結膜潮紅,流淚,鼻腔中流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呼吸急促,間有咳嗽,頸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膚呈紫紅色,有出血點,出現跛行,病程稍長,多在1~3天內死亡。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病豬多表現為多發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嚴重的可癱瘓,病程可達2~3周。
(2)腦膜炎型 以腦膜炎為主要症狀。多發生於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如運動失調、盲目走動、轉圈、空嚼、磨牙、仰卧、後軀麻痹、側卧於地、四肢呈游泳狀劃動。病程短的幾小時,長的1~5天,致死率極高。病程長的表現為多發性關節炎。
(3)淋巴結膿腫型 該型是由豬鏈球菌經口、鼻及皮膚損傷感染而引起,多見於斷奶仔豬和育肥豬。主要表現為在頜下、咽部、耳下、頸部等部位的淋巴結化膿和形成膿腫。病程3~5周。
❷ 豬鏈球菌病及其防治的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流行情況
第二節 預防情況
第三節 疫情現狀
第二章 病原學
第一節 豬鏈球菌的特性
一、豬鏈球菌的形態和結構
二、豬鏈球菌的培養特性
三、豬鏈球菌的血清型
四、豬鏈球菌的毒力因子
五、豬鏈球菌的抵抗力
第二節 豬鏈球菌研究新進展
一、豬鏈球菌血清型與流行優勢菌株的關系
二、豬鏈球菌的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機制
第三章 流行病學
第一節 豬鏈球菌病的發生與傳播
一、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二、流行特點
三、公共衛生學意義
第二節 豬鏈球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
第三節 豬鏈球菌病頻發的原因分析
一、單價菌苗不能抵抗多血清型菌群的侵襲
二、缺乏有效的預防方法
三、豬群中存在免疫抑制現象
第四章 豬鏈球菌病的發病機制
第五章 豬鏈球菌病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
第一節 臨床症狀
一、豬鏈球菌性敗血症
二、豬鏈球菌性腦膜炎
三、豬鏈球菌性淋巴結膿腫
四、豬鏈球菌性多發性關節炎
第二節 病理變化
一、豬鏈球菌性敗血症
二、豬鏈球菌性腦膜炎
三、豬鏈球菌性淋巴結膿腫
四、豬鏈球菌性多發性關節炎
第六章 診斷
第一節 臨床綜合診斷
一、流行病學診斷
二、臨床診斷
三、病理學診斷
第二節 細菌學診斷
一、細菌分離培養
二、生化實驗
三、動物實驗
第三節 血清學診斷
一、乳膠凝集試驗(LA)
二、玻片凝集試驗
三、間接血凝試驗
第四節 分子生物學鑒定
一、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二、脈沖電場凝膠電泳(PFGE)
三、隨機擴增多形態DNA反應(RAPD)
四、熒光抗體檢測豬鏈球菌
第五節 鑒別診斷
一、與急性豬瘟的鑒別
二、與急性豬丹毒的鑒別
三、與豬偽狂犬病的鑒別
四、與仔豬水腫病的鑒別
五、與李氏桿菌病的鑒別
第七章 豬鏈球菌病的免疫及實用菌苗
第一節 豬鏈球菌病的免疫
一、主動免疫
二、被動免疫
第二節 豬鏈球菌病的菌苗
一、鏈球菌滅活苗
二、豬鏈球菌自家滅活苗
三、鏈球菌弱毒活菌苗
四、多價滅活菌苗
第八章 防治措施
第一節 建立和健全生物安全體系
一、生物安全體系的產生背景
二、生物安全體系的內容
三、生物安全體系與傳統綜合預防措施的比較
四、綜合預防措施
第二節 制定科學的葯物防治方案
一、對症治療
二、服葯預防
第三節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使用滅活菌苗
二、使用弱毒活菌苗
主要參考文獻
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屬中具有致病作用的C、D、E、L血清群引起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主要有敗血型、腦膜炎型和淋巴結膿腫型三種。其中,以豬的敗血型鏈球菌來勢較猛,傳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對養豬業威脅最大。鏈球菌呈球形或卵圓形,成雙或形成串球珠狀,為革蘭氏陽性菌,按血清學分,現在已經有20多個血清型,按溶血與否分為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鏈球菌多存在動物的鼻腔和扁桃體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外傷以及管理不當引起感染,各種年齡的豬均能感染,以仔豬和育肥豬多發。
[症狀]
敗血型豬鏈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鏈球菌引起,患病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到41~42.5℃,精神沉鬱,扎堆昏睡,不吃食,頸部、腹下、臀部有紫紅色斑。死亡快,死亡率高。有的晚上還沒有什麼症狀,早上就死亡。有的病豬便秘或腹瀉,尿含血液,皮膚有紅斑,呼吸困難,有瘸腿,甚至站立困難、卧地不起,很快死亡,有的轉為慢性。腦膜炎型鏈球菌病,多出現神經症狀,陣發性痙攣、驚厥,共濟失調、轉圈、磨牙。後肢麻痹,用前肢爬行,有的四肢呈游泳狀態,昏迷衰竭死亡。淋巴結膿腫型鏈球菌病由E群引起,表現為咽部和頸部淋巴結發生化膿性炎症,有的引起其他部位的膿腫,形成膿瘡,破潰後流出膿汁,現在已經不多見。
[預防]
(1)用鏈球菌滅活疫苗或豬鏈球菌Ft117弱毒疫苗,根據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2)仔豬出生以及去勢時一定要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3)堅持綜合防治措施是預防此病的關鍵,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實行自繁自養、全進全出以及嚴格的消毒措施,才能杜絕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4)葯物預防,可以在每噸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克、阿散酸100克、精製土黴素500~1000克、酒石酸泰樂菌素100克,調勻後飼喂,連喂5~7天。
[治療]
(1)長效土黴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20毫克,肌內注射。
(2)遠征葯業的鏈球絕殺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毫升,每天1次,連用3天。
(3)益附清(多種磺胺)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內注射。
(4)30%安乃近或復方氨基比林,每頭豬5~10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5)2.5%恩諾沙星注射液每10千克體重1.5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6)50%葡萄糖50~100毫升,生理鹽水250毫升,10%安鈉咖5~1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1克,混合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7)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國際單位+鏈黴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用生理鹽水10毫升稀釋,混合後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也可以用清熱解毒注射液30~50毫升+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國際單位+鏈黴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地塞米松每千克體重1~2毫克混合後,肌內注射;30%安乃近5~10毫升+鹽酸異丙嗪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2毫克+鹽酸胃復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2毫克+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混合後,肌內注射。以上葯物也可分點肌內注射,同時應用,每天1~2次,連用3天。
❹ 豬鏈球菌病治療方法
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不同的鏈球菌引起的不同症狀的總稱,主要由豬2型鏈球菌引起,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在7~10月份易大面積發生。多發生在哺乳仔豬和育成豬,體溫升至41~43℃,食慾減少至廢絕,便秘,有的後期拉稀,咳嗽,呼吸困難。有的出現多發性關節炎,關節腫大。有的出現神經症狀,共濟失調,興奮、轉圈。有的倒地側卧,四肢劃動,叫聲嘶啞,最後因衰竭死亡。
預防可接種鏈球菌滅活菌苗或弱毒菌苗。治療時可肌肉注射青黴素類抗生素,對體溫升高者,可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每日2次,至體溫正常,或採用青黴素+慶大黴素、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治療。可選用當地流行的血清型菌株作為制苗菌株制備疫苗,在仔豬出生42小時後注射。
❺ 如何進行豬鏈球菌病的類症鑒別
敗血型豬鏈球菌病易與急性豬丹毒、豬瘟混淆,應注意區別。
(1)急性豬丹毒:採取腎、脾、血液塗片,染色鏡檢,見到革蘭氏陽性小桿菌。
(2)豬瘟:皮膚上有密集的小出血點,有膿性結膜炎,無跛行症狀,病程較長,各種治療無效。
❻ 豬鏈球菌怎麼
本病急性病例,必須早期用葯,葯量要足,拖延時間或葯量不足,或用葯時間短,則療效不佳或轉為慢性。
鏈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4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氯黴素40千克的豬,用量為1.2克。每日二次肌肉注射。
新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250毫克。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
卡那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6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
四環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2.0克。分2~3次內服。
先鋒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4克,分2次肌肉注射。
膿腫應切開排膿,用2%的洗必泰溶液沖洗,再塗碘酊或撒碘仿磺胺粉。
❼ 豬鏈球菌病
根據豬鏈球菌病在臨床上的表現,將其分為4個型:
急性敗血型急性型豬鏈球菌病發病急、傳播快,多表現為急性敗血型。病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至41℃~43℃,精神沉鬱、嗜睡、食慾廢絕,流鼻水,咳嗽,眼結膜潮紅、流淚,呼吸加快。多數病豬往往頭晚未見任何症狀,次晨已死亡。少數病豬在病的後期,於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膚出現廣泛性充血、潮紅。
腦膜炎型多見於70~90日齡的小豬,病初體溫40℃~42.5℃,不食,便秘,繼而出現神經症狀,如磨牙、轉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狀或昏睡等,有的後期出現呼吸困難,如治療不及時往往死亡率很高。
關節炎型 由前兩型轉來,或者從發病起即呈現關節炎症狀。表現一肢或幾肢關節腫脹,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後剖檢,見關節周圍腫脹、充血,滑液渾濁,重者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
化膿性淋巴結炎(淋巴結膿腫)型多見於頜下淋巴結,其次是咽部和頸部淋巴結。受害淋巴結腫脹,堅硬,有熱有痛,可影響採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膿成熟,腫脹中央變軟,皮膚壞死,自行破潰流膿,以後全身症狀好轉,局部逐漸痊癒。病程一般為3~5周。
病理變化
編輯
最常見的病理變化是腦膜、淋巴結和肺臟充血。急性敗血型常表現鼻、氣管、肺充血呈肺炎變化;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心包積液,心內膜出血;腎腫大、出血;胃腸粘膜充血、出血;關節囊內有膠樣液體或纖維素膿性物。腦膜炎型表現腦膜充血、出血,腦脊髓白質和灰質有小出血點,腦脊液增加;心包、胸腔、腹腔有纖維性炎。關節炎型表現滑膜血管擴張和充血,出現纖維索性多漿膜炎,關節腫脹、滑膜液增多而渾濁,嚴重者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周圍組織有多發性化膿灶。化膿性淋巴結炎型表現淋巴結腫大、出血,並伴有其他型病理變化。
治療措施
編輯
豬鏈球菌
豬鏈球菌
治療原則,首先選擇對豬鏈球菌敏感的抗菌葯物。可通過葯敏試驗,篩選敏感抗菌葯。青黴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對豬鏈球菌敏感。同時,可按不同病型進行對症治療。淋巴結膿腫型,待膿腫成熟後,及時切開,排除膿汁,用3%雙氧水或0.1%高錳酸鉀液沖洗後,塗以碘酊。對敗血症型及腦膜腦炎型,應早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青黴素和地塞米松,慶大黴素和青黴素等聯合應用都有良好效果。
❽ 什麼是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傳染病,由C、D、E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表現為急性出血性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關節炎、哺乳仔豬下痢和孕豬流產等。豬鏈球菌感染不僅可致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及心內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發病,並可致死亡,危害嚴重。
豬鏈球菌病屬國家規定的二類動物疫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鏈球菌分布廣泛,常存在於健康的哺乳動物和人體內。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下,會引起動物和人發病。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
在臨床上,急性型以腦炎和敗血症為主症,慢性型以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膿腫為特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多發,不同年齡均可發病,病豬和病癒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原存在於各臟器、血液、肌肉、關節和排泄物中,主要經消化道和損傷的皮膚感染,根據感染發病的種類不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不同。
豬鏈球菌病可以通過傷口、消化道等途徑傳染給人,這種病原體早已長期存在豬群身上,因為外界環境發生的變化使得病原體發生變異,從而突破種群障礙,開始從豬傳播給人。
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的臨床表現、診療要點和防控措施
一、主要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平均常見潛伏期2~3天,最短可數小時,最長7天。病人感染後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畏寒、發熱、頭痛、頭昏、全身不適、乏力、腹痛、腹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嚴重患者發病初期白細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進展為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出現皮膚出血點、瘀點、瘀斑,血壓下降,脈壓差縮小。可表現出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軟組織壞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現為腦膜炎,惡心、嘔吐(可能為噴射性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皮膚沒有出血點、淤點、淤斑,無休克表現。
還有少數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基礎上,出現化膿性腦膜炎表現。
二、診斷要點
綜合病例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排除其它明確病因的可進行診斷。診斷要點包括:
1、流行病學史:當地一般有豬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發病前7天內有與病(死)豬等家畜的接觸史,如宰殺、洗切、銷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結合急起畏寒、發熱,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3、臨床診斷:流行病學史結合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和/或腦膜炎。
4、確診病例:全血或屍檢標本等無菌部位的標本純培養後,經鑒定為豬鏈球菌。
三、治療原則
將病人轉入當地傳染病房,隔離治療。該病發病急,進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險,各地醫療機構要組織專家力量加強對病人的救治,盡最大可能減少死亡。臨床治療包括一般治療、病原治療、抗休克治療、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等措施。
根據實驗室對豬鏈球菌抗生素葯物敏感性試驗檢測,結果表明,3個試驗菌株對萬古黴素、氨苄西林、亞胺培南均敏感,對鏈黴素、復方新諾明、萘啶酮酸均耐葯。
四、預防控制措施
主要採取以控制傳染源(病、死豬等家畜)、切斷人與病(死)豬等家畜接觸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1、在有家畜豬鏈球菌疫情的地區強化疫情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符合疑似病例、臨床病例診斷的立即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疾控機構接到報告後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同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報告程序進行報告。
2、病(死)家畜應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立即進行消毒、焚燒、深埋等無害化處理。對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區域和病例發病前接觸的病、死豬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點區域進行消毒處理。
3、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向群眾宣傳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眾不要宰殺、加工、銷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發現病(死)家畜,要及時向當地畜牧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