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足三里怎麼找最簡單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脛骨前肌上。
脾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即:膝關節處有一個髕骨,髕骨下兩邊有兩個坑,叫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外側的叫外膝眼,從外膝眼開始,往下量四橫指處。脛骨的前邊一個指頭寬,然後四個指頭在外膝眼的下面,這個位置就是准確的足三里穴。)
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橫紋,對准膝蓋處髕骨的上邊,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B. 簡易找足三里方法是什麼
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即是足三里穴。
也可以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餘4指向下,中指指尖處為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功能是燥化脾濕,生發胃氣。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
(2)找足三里的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穴名解說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
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C. 怎樣快速找足三里穴【穴點陣圖】
足三里是 「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 「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D. 請問足三里穴怎麼找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也可以用自己一手除拇指外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准(即為三寸)。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希望能夠幫到您!
E. 找足三里最笨的方法是什麼
01F. 求「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位置圖如下: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6)找足三里的簡單方法擴展閱讀:
按摩足三里好處
1、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長按足三里,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G. 如何准確找到足三里的地方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於外膝眼(犢鼻)直下一夫(3寸),距離脛骨前嵴一橫指處取穴。或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處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 長伸肌→小腿骨間膜。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針經皮膚,皮下組織,進入脛骨前肌及其深面的 長伸肌。支配脛骨前肌和 長、趾長伸肌。
【特異性】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土;胃之下合穴。
【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
【主治病症】 本穴應用廣泛,為全身強壯要穴,針灸按摩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亦為消化系統常用要穴。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腸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輔助胃鏡檢查; 2.循環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風濕熱; 3.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尿,陽萎,遺精; 5.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小兒麻痹,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 7.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聾,耳鳴。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針感向下膚放散; 2.針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斷捻轉運針之時,針感可沿胃經逐漸循股走至髀關、歸來、天樞等穴,少數走向胃腑、劍突處; 3.理氣止痛可用龍虎交戰法; 4.消腫利水可用子午搗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5~10壯,艾條灸10~20分鍾。 強身保健可採用化膿灸,每年1次,或累計灸數百壯或溫灸至皮膚稍見紅暈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時亦可採用葯物天灸。
拓展資料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H. 如何准確找到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
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操作:
直刺1~2寸。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羸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I. 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開1橫指,該處即是。
J. 如何找准足三里這個穴位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之前上部,脛腓兩骨間。如何找准「足三里」呢?有兩個方法:
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鋪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圍住膝蓋,食指放於膝下脛骨前緣,四指並攏,當中指尖著處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脛骨前肌與伸趾長肌之間。
其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脛骨粗隆最高點下一寸,外開一寸處。它和陽陵泉的關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陽陵泉低一寸,再外開一寸處。陽陵泉在脛骨粗隆與腓骨小頭之間,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壓之酸困,可用之證實足三里的位置。
以上說的尺寸是按骨度法從外踝尖至膝眼折作一尺六寸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