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苯丙酮尿症新生兒篩查採用的是什麼方法
我孩子在剛出生還未出院時就從腳後跟抽一些血來檢查是否有苯丙酮尿症。 這是一種先天性的代謝性疾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如不及早發現不早採取有效措施會對孩子的智力有影響有可能會變成痴呆兒。 在新生兒期的篩查方法: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B. 苯丙酮尿症有快速檢測方式嗎
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C. 簡述苯丙酮尿症的遺傳分型,檢測方法(包括遺傳分型)主要預防措施
孩子越小越好治療,一歲之前最好吃特殊奶粉,不是太嚴重的話食療法,嚴重的話的去醫院用葯物治療,一歲之後吃特殊面條,不要吃海鮮,正常孩子吃的食物,苯丙酮尿症的孩子都不能吃,蛋白高的也不能吃,具體的遺傳分型,在網路都能查到,主要是父母的基因,常染色體發生變化,身體缺失一種酶,孩子從尿中排泄太多,
D.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屬於一種氨基酸代謝疾病,由於人體中的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或者異常,人體的的苯丙氨酸代謝所需的酶缺乏導致的一種氨基酸代謝病。
原因分析
是屬於一種氨基酸代謝疾病,由於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從而導致苯丙氨酸氨基酸代謝途徑異常導致人體的苯丙氨酸不能轉化為相應的酪氨酸,從而使人體的酮酸及苯丙氨酸,酮酸從尿中排出,從而導致苯丙酮尿症。
舉措建議
1、檢測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方法主要有:苯丙氨酸含量測定、尿蝶呤分析、尿三氯化鐵試驗、腦電圖;
2、該病是屬於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要避免近親結婚,做好相應的新生兒篩查。
E. 如何進行新生兒苯丙酮尿症的篩查
在新生兒期的篩查方法: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F. 什麼是苯丙酮尿症
【疾病概述】 苯丙酮尿症是一種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病,是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為酪氨酸,導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積並從尿中大量排出。臨床主要表現為智能低下,驚厥發作和色素減少。本病屬常染色體隱形遺傳。其發病率隨種族而異,美國約為1/14000,日本1/60000,我國1/16500。 【疾病描述】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由於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肝臟中苯丙氨酸羥化酶(PAH)缺陷從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謝障礙所致,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神經系統異常體征不多見,可有腦小畸形,肌張力增高,步態異常,腱反射亢進,手部細微震顫,肢體重復動作等。由於黑色素缺乏,患兒常表現為頭發黃、皮膚和虹膜色淺。患兒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同時,患兒易合並有濕疹、嘔吐、腹瀉等。低苯丙氨酸飲食療法是目前治療經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療的目的是預防腦損傷。對於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療除了飲食治療以外,還應補充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種神經介質,如BH4、多巴、5-羥色胺、葉酸等。 【症狀體征】 出生時患兒正常,隨著進奶以後,一般在3—6個月時,即可出現症狀,1歲時症狀明顯。 1、神經系統 早期可有神經行為異常,如興奮不安、多動或嗜睡、萎靡、少數呈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驚厥(約25%),繼之智能發育落後日漸明顯,80%有腦電圖異常。BH4缺乏型的神經系統症狀出現較早且較嚴重,常見肌張力減低、嗜睡、驚厥,如不經治療,常在幼兒期死亡。 2、 外貌 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在生後數月毛發、皮膚和虹膜色澤變淺。皮膚乾燥,有的常伴濕疹。 3、其他 由於尿和汗液中排出苯乙酸,呈特殊的鼠尿臭味。 【疾病病因】 苯丙氨酸(PA)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兒每日需要的攝入量約為200-500mg,其中1/3供合成蛋白,2/3則通過肝細胞中苯丙氨酸羥化酶(PAH)的轉化為酪氨酸,以合成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的過程中,除需PAH外,還必須有四氫生物蝶呤(BH4)作為輔酶參與。人體內的BH4是由鳥苷三磷酸(GTP),經過鳥苷三磷酸環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酸四氫蝶呤合成酶(6—PTS)和二氫生物蝶呤還原酶(DHPR)等一系列酶的催化而合成,PAH、GTP—CH、DHPR三種酶的編碼基因分別定位於12q24.1、14q11,4p15.1—p16.1;而對6—PTS編碼基因的研究尚在進行中,上述任一編碼基因的突變都有可能造成相關酶的活性缺陷,致使苯氨酸發生異常累積。 病理生理 本病分為典型和BH4缺乏型兩類: ①典型PKU是由於患兒肝細胞缺乏PAH,部分將苯丙氨酸轉化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腦脊液、各種組織和尿液中的濃度極度增高,同時經旁路代謝產生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對羥基苯乙酸,並從尿中排出。由於酪氨酸生成減少,致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不足,而蓄積的高濃度的苯丙按散及其旁路代謝產物導致細胞受損。 ②BH4缺乏型是由於GTP—CH、6—PTS或DHPR等任何一種酶缺乏所導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羥化過程中所必須的共同的輔酶,BH4的缺乏不僅苯丙氨酸不能轉變成酪氨酸,而且造成酪氨酸不能轉變成多巴胺,色氨酸不能轉變成5—羥色胺、5—羥色胺均勻為重要的神經遞質,其缺乏可加重神經系統的損害,故BH4缺乏型PKU的臨床症狀更重,治療亦不易。 本病絕大多數為典型PKU,約1%左右為BH4缺乏型,其中約半數系6—PTS缺乏所致。 【診斷檢查】 本病為少數可治性遺傳性代謝病之一,上述症狀經飲食控制治療後可逆轉,但智能發育落後難以轉變,應力求早期診斷治療,以避免神經系統的不可你損傷。由於患兒早期無症狀不典型,必須藉助實驗室檢測。 1、新生兒期篩查 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根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3、血漿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 可為本病提供生化診斷依據,同時,也可鑒別其他的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病。 4、尿蝶呤分析 應用高壓液相層析(PHLC)測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鑒別各型PKU。典型PKU患兒尿中蝶呤總排出量增高,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的患兒蝶呤總排出量增加,四氫生物蝶呤減少,6—PTS缺乏的患兒則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與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兒其蝶呤總排出量減少。 5、酶學診斷 PAH僅存在於肝細胞、需經肝活檢測定,不適用於臨床診斷。其他3種酶的活性可採用外周血中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測定。 6、DNA分析 改變技術近年來廣泛用於PKU診斷,雜合子檢出的產前診斷。但由於基因的多態性、分析結果務須謹慎。 【治療方案】 診斷一旦明確,應盡早給予積極治療,主要是飲食療法。開始治療的年齡愈小,效果愈好。 1、低苯丙氨酸飲食 主要適用於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續高於1.22mmol/L(20mg/dl)的患者。由於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時亦可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因此對嬰兒可喂給特製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兒期添加輔食時應以澱粉類、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為主。苯丙氨酸需要量,2個月以內約需50—70mg/(kg.d)3—6個月約40mg/(kg.d),2歲均約為25—30mg/(kg.d),4歲以上約10—30mg/(kg..d),以能維持血中苯丙氨酸濃度在0.12—0.6mmol/L(2—10mg/dl)為宜。飲食控制至少需持續到青春期以後。 2、BH4、5—羥色胺和L—DOPA 主要用於BH4缺乏型PKU,除飲食控制外,需給予此類葯物。 【疾病預防】 免近親結婚。開展新生兒篩查,以早期發現,盡早治療。對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婦必須採用DNA分析或檢測羊水中蝶呤等方法對其胎兒進行產前診斷。 目前,我國PKU患兒中約80%基因突變已明確,還有約20%的基因突變機制未明。每個PKU家庭存在兩個突變基因,因此基因診斷可有三種結果: 1、兩個突變基因均能診斷清楚 2、一個突變基因診斷清楚、另一個突變基因診斷不清 3、兩個突變基因均不能診斷清楚 前兩種結果可提供產前診斷,第三種結果在鑒別非經典型PKU的前提下,通過連鎖分析可以做間接基因診斷時也可進行產前診斷。 由於PKU是遺傳性疾病,進行基因診斷時需要患兒和父母同時留取血樣,同時因突變基因的種類繁多,分析復雜,因此基因診斷應提前在再次懷孕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進行,這樣才能在妊娠時依據基因診斷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前診斷。
G. 苯丙酮尿症的檢查
1.新生兒期篩查
新生兒餵奶3日後,採集足跟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濾紙上,晾乾後郵寄到篩查中心,採用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半定量測定,其原理是苯丙氨酸能促進已被抑制的枯草桿菌重新生長,以生長圈的范圍測定血中苯病氨酸的含量,亦可在苯丙氨酸脫氫酶的作用下進行比色定量測定,其假陽性率較低。當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兩倍於正常參考值時,應復查或采靜脈血定量測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濃度為0.06~0.18mmol/L(1~3mg/dl)而無患兒血漿苯丙氨酸可高達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鐵試驗
用於較大嬰兒和兒童的篩查。將三氯化鐵滴入尿液,如立即出現綠色反應,則為陽性,表明尿中苯丙氨酸濃度增高。此外,二硝基苯肼試驗也可以測尿中苯丙氨酸,黃色沉澱為陽性。
3.血漿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
可為本病提供生化診斷依據,同時,也可鑒別其他的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病。
4.尿蝶呤分析
應用高壓液相層析測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鑒別各型PKU。典型PKU患兒尿中蝶呤總排出量增高,新蝶呤與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的患兒蝶呤總排出量增加,四氫生物蝶呤減少,6-PTS缺乏的患兒則新蝶呤排出量增加,其與生物蝶呤的比值增高,GTP-CH缺乏的患兒其蝶呤總排出量減少。
5.酶學診斷
PAH僅存在於肝細胞,需經肝活檢測定,不適用於臨床診斷。其他3種酶的活性可採用外周血中紅、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測定。
6.DNA分析
近年來廣泛用於PKU診斷,雜合子檢出的產前診斷。但由於基因的多態性,分析結果務須謹慎。
7.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EEG)主要是棘慢波,偶見高波幅節律紊亂。EEG隨訪研究顯示,隨年齡增長,EEG異常表現逐漸增多,至12歲後EEG異常才逐漸減少。
(2)產前檢查由於絨毛及羊水細胞測不出苯丙氨酸羥化酶活性,所以產前診斷問題長期不能解決。目前我國已鑒定出25種中國人PKU致病基因突變型,約占我國苯丙氨酸羥化酶突變基因的80%,已成功用於PKU患者家系突變檢測和產前診斷。
(3)X線檢查可見小頭畸形,CT和MRI可發現彌漫性腦皮質萎縮等非特異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