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格氏液檢測方法

格氏液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6 15:43:10

❶ 乳房體格檢查

乳房檢查的體位可採用坐位和仰卧位。 1.望診:患者坐位,將兩側乳房完全顯露。觀察乳房的形狀、大小是否對稱;乳房表面有無突起或凹陷;乳頭的位置有無內縮或抬高;乳房皮膚有無發紅、水腫,或橘皮樣、濕疹樣改變等;乳房淺表筋脈是否怒張;乳房皮膚如果有凹陷,讓患者兩臂高舉過頭,或用手抬高整個乳房,則可使凹陷部分更為明顯。 2.觸診:根據需要選擇坐位或卧位。先檢查健側乳房,再檢查患側,以便對比。正確的方法是四指並攏,用指腹平放在乳房上輕柔觸摸,且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則會將捏起的腺體組織錯誤地認為是乳腺腫塊。其順序是先觸按整個乳房,然後按照一定順序觸按乳房的四個象限:內上、外上(包括腋尾部)、外下、內下象限,繼而觸按乳暈部,擠壓乳頭看有無液體從乳竅溢出。最後觸按腋窩、鎖骨下級鎖骨上區域。 3.觸診注意事項: ① 發現乳房內有腫塊是,應明確腫塊的位置、數目、形狀、大小、質地、邊界、表面情況、活動度、有無壓痛等; ② 鑒別腫塊是否與皮膚粘連,可用手指輕輕提起腫塊附近的皮膚,以確定有無粘連; ③ 檢查乳房的時間,最後選擇在月經來潮的第7-10天,這是乳房生理變化的相對平穩時期,如有病變容易被發現。 ④ 確定一個腫塊的性質,還需要結合年齡、病史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 另,可直接到優酷搜索相關視頻,有詳盡的演示

❷ 怎樣查咳嗽過敏源

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檢測
血清IgE的檢測包括血清特異性IgE和血清總IgE,前者是指針對某種過敏原所產生的IgE,用於檢測某人對某一過敏原是否過敏;而後者則是測定血清中IgE的總含量。血清特異性IgE的檢測目前普遍採用的是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標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跡法、膠體金免疫分析法、熒光酶標法和化學發光法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也是臨床常用的方法。根據上述方法查出患者的特異性IgE水平,從而確定患者對何種過敏原過敏。該方法安全,結果也較為可靠,但通常費用較為昂貴。
皮膚點刺試驗
該方法是利用點刺針點刺表皮將微量過敏原皮試液滲入皮內,該方法不同於皮內試驗,前者是被動滲透而後者是主動注入,所以更為安全。點刺後15分鍾左右根據點刺處風團或紅潤的大小來判斷結果。該方法結果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痛苦。
皮內試驗
該方法通過用1ml注射器在皮內注入0.02-0.04ml過敏原皮試液,使之形成一個直徑3-4mm的皮丘。注射後15-20分鍾左右根據注射處皮膚風團和紅暈反應的大小以及有無偽足來判斷結果。該方法結果可靠,也較安全,但在多次皮內注射時有一定痛苦。
生物共振過敏原檢測系統
利用隨機所帶的過敏原樣本檢測過敏原,還可對自選過敏原進行檢測。生物共振過敏原檢測系統的檢測原理屬於量子醫學范疇,主要通過紅外線接收器對患者手指甲皺微血管部位進行檢測,當人體內針對過敏原的抗體與已知過敏原的振動波相匹配時可產生共振現象,即可確定患者的過敏原種類。該方法優點是沒有任何痛苦,可以同時檢測500-1000餘種過敏原,費用相對低廉,但結果的精確性仍然有一定爭議。

有關過敏疾病的增加,與環境的變化有密切關系。人體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刺激免疫系統的作用,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食品所含抗生素或是類固醇的含量太高的話,都會導致腸道內的有益菌降低,因而無法有效地刺激免疫細胞中輔助型T細胞1(Th1)的生成,而這些輔助型T細胞1的生成與輔助型T細胞2(Th2)相關過敏疾病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如果能利用抗過敏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統,激發可以調節過敏免疫反應中的Th1型免疫反應來平衡過敏所發引發的Th2型免疫反應,將可達到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
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採用了具有增強抗過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組合物:唾液乳桿菌、格氏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和羅伊氏乳桿菌,通過促進白介素質12(IL-12)和干擾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過敏症狀,調控Th1型免疫反應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從而改善Th2型免疫反應過度的過敏現象的方法。復方抗過敏益生菌菌株和腸道壁上的樹突裝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活化細胞內的轉譯蛋白移至核內而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屬於先天免疫的一個環節,因此,藉由其細胞壁多糖尿病類物質如肽聚糖、脂多糖、多糖等,經先天免疫系統,確實能活化T細胞的發育。

❸ 格氏反應的物質影響

底物結構對格氏反映的影響
格氏制備活性基本上是I > Br > Cl >> F,但因碘化物的價格較貴,所以生產上能選用Cl、Br的原料制備就盡量選用Cl、Br原料,盡量不要用碘化物。引發劑可以選擇Br取代的物料,這樣我們引發劑的用量可以適當的增加,使反應能更順利的進行,而不會影響引發劑的殘留在產品中產生雜質。
用溴苯做格氏反應則非常容易,用THF迴流,引發劑都不用加,還需要防止反應過快而沖料。
如果原料活性太強,則可控制反應溫度在0~20℃之間。
但是,氯苯用同樣的方法就實現不了。用氯代烴做底物時,因其活性較低,所以比較難引發,需迴流了半個小時以上才能引發成功。一般做法是直接與鎂粉迴流數小時,同時還要加入硝酸鹽或硝基物催化,不加THF或Et2O。
當使用芳環上含有帶氟取代基的多鹵代芳烴來制備格氏試劑時,芳基上的氟只要不在溴(或氯)的鄰位,格氏試劑的制備是沒問題的,直接用鎂和原料在溶劑中制備即可,很容易引發。只要格氏試劑的濃度不是很高的話,基本就沒有什麼副產。而且,氟原子的存在會使格氏試劑的制備更容易,用THF或者乙醚做溶劑都可以,即使在迴流溫度下,氟原子也不會發生變化,收率也很高,3、4、5-三氟溴苯的格氏試劑都沒問題。
有一本外文書專門介紹格氏試劑(?Organomagnesium methods in organic synthesis)的,其中有幾章,好像溫度偏低一點(-30℃)就能抑制芳香環上溴的格氏化反應。所以要想不發生氟上的反應,溫度不能高,只要溴原子的部位發生格氏反應能進行就可以了。溶劑中好像提到要添加N-甲基嗎啉,更能選擇性格氏化反應。 鎂的用量和細度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⑴ 鎂的用量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關於鎂的量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鎂應大大過量,與底物的摩爾比達3.7:1,這樣可以防止生成的格氏試劑和原料發生偶聯反應。但更多資料上說鎂的用量為與底物的摩爾數相等或稍過量一些(與底物的摩爾比為1.1:1),反應完全則鎂全部溶解。
⑵ 鎂的細度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可以根據原料的反應活性來確定鎂的細度。如果底物活性低,那麼鎂應剪碎點來增大表面積,因為格氏反應是在鎂表面上進行的。 水分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水分(或是活潑質子)的影響是關鍵,也就是對原輔料的質量控制和設備的乾燥處理要求較高。在投料前沒有將這些准備措施做好將直接影響反應的進行,特別是反應的引發。即使本來是已經引發好了的,但是當滴加水分較高的原料後,由於水分(或是活潑質子)的影響也會將反應蓋滅了。如果是由於水分的影響使反應不能正常進行的,現象會由溶液正常的灰黑色變成白色(或乳白色)渾濁狀。此時需十分注意,應加入較多的引發劑來保證接續的操作不會被阻斷。 引發劑的種類和用量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如果反應能自行引發,就不用加引發劑。
引發劑可以用碘甲烷、碘和1,2-二溴乙烷,其中碘甲烷的效果要比碘好一點。當某些底物不容易引發時,可以考慮加入少量1,2-二溴乙烷,也可用以前做成功的格氏試劑來引發。
若選用乙醚做溶劑,引發時,室溫下先加少量的溴苯後啟動攪拌,如果溫度升高或有迴流,則說明反應已經引發成功了,這時不用碘也可以。
引發劑不要加多,加多了副產物會變多,小試的時候加一兩粒碘就可以了。
反應體系引發成功的現象是:取少量樣品出來,加碘立即退色就說明已經引發成功了,或滴加反應液時有氣泡、有放熱也能說明已引發成功。
如果反應引發不了,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查找原因:
⑴溶劑、原料的含水量是否≤0.06%;
⑵ 鎂是否已經有氧化現象;
鎂屑表面要發亮,說明沒有氧化膜,而且比表面積越大越好,也就是表面越毛越好。如果為了保險,也為了偷懶,有機化學網首頁有介紹利用紅鋁用來引發格式反應,它能將鎂表面氧化膜去除,還能去除溶劑中沒處理好的水分,從而非常好的引發反應,但價格有點貴,可用來引發量小、不太涉及成本的格氏反應。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問題:
⑴ 原料脫水;
⑵ 用新鮮的鎂;
⑶ 再補加少量1,2-二溴乙烷後適當升溫至微微迴流;
⑷ 用上次制好的格氏試劑或者小樣做一點格氏試劑也可以作為這次投料的引發劑。補加適量上次成功引發的格氏液,迴流半小時後加進去。 溶劑的種類的選擇和用量的影響
⑴ 溶劑的種類的選擇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一般會選擇絕對乙醚、無水THF和無水甲基THF這三種溶劑。
通常選用絕對乙醚作溶劑。這是由於乙醚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對電子,它可以和格氏試劑形成可溶於溶劑的配合物。若使用其他溶劑,如烷烴,反應生成物則會因不溶於溶劑而覆蓋在金屬鎂表面上,從而使格氏反應終止。空氣中的O2和CO2氣體對反應的影響不明顯。
除了乙醚外,THF也是進行格氏反應的良好溶劑。尤其是當某些鹵代烴如氯乙烯、氯苯等,在乙醚中難以和鎂反應,此時如果以四氫呋喃替代乙醚作溶劑,則可以順利地發生反應。由於四氫呋喃的沸點(66℃)比乙醚(34.6℃)高一些,因而以THF作溶劑進行格氏反應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
芳香族鹵化物一般選用THF做溶劑。因為它們在乙醚的沸點時候一般不能引發,需要升高反應溫度才行。而用烷基鹵化物做格氏反應時一般用乙醚做溶劑,因為它們在較低溫度下就可以引發。THF處理沒有乙醚方便,吸水厲害,價格也高。用溴甲烷做格氏反應時,曾經有人在做2-甲基-2-金剛烷醇的時候做過,比較好做,低溫下5~10℃就可以了。
在絕大部分格氏反應中溶劑甲基THF和THF是通用的。由於甲基THF的沸點(80℃)比THF的沸點(66℃)高,這樣就可以提高反應速度。另外格氏試劑在甲基THF中的溶解度也較大,而甲基THF在水中的溶解度比THF低,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將格利雅反應產物獨立地包含在其中。甲基THF的另一個重要優點是有更清晰的分相能力,通常使用THF置換甲苯時出現的乳濁液層或者混合層在換用甲基THF後就可以避免此現象的發生。回收乾燥的甲基THF也比回收THF更容易,甲基THF價格還跟THF差不多,使得它比THF比有很多明顯的優點,可能做格式反應效果會更好。
我們應根據鹵代物的活性來調整反應溫度、溶劑用量,或更換溶劑的種類。如果底物中有苄基就很活潑容易自偶連的話,則需要用大量乙醚稀釋來減少副反應。
⑵ 溶劑的用量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一般在引發時底物可被溶劑稀釋10~20倍左右。 反應溫度對格氏反應的影響
溫度對於引發非常重要。如果引發不成功,可稍稍加熱,但溫度不能過高,否則會發生偶聯反應。
反應溫度應保持在微微迴流溫度。如果溫度較高,則易發生偶聯反應生成副產;溫度太低,則反應時間變長且反應不徹底。

❹ ige檢驗結果1216.00

IgE是確診過敏的唯一臨床指標,人體的免疫細胞目前區分為三類,分別是TH1、TH2和Treg。在健康狀態下,TH1和TH2會互相平衡,且共同受到Treg調控。當Treg調控能力不足時或接觸到某些蛋白質或細小分子(塵蟎花粉或海鮮等食物後,使TH2過度活化,導致 TH2細胞激素分泌量過高,就會幫助B細胞製造較多的過敏抗體IGE,因而出現過敏症狀,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主要可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高的TH2型細胞激素分泌量,進而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平衡,可通過增進TH1型免疫反應來調控因過敏而反應過度的TH2型免疫反應的方法。
【過敏性咳嗽血清學IGE檢查】
以過敏患者血清作為實驗材料的本外試驗方法稱為血清學試驗。其它體液如炎症部位分泌物、滲出物、灌洗液也可採用相同的實驗方法進行檢測。主要檢測項目有總IgE和特異性IgE,即過敏原特異性IgE。
【什麼是總IgE?】
IgE即免疫球蛋白E,是I型變態反應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異位性皮炎、濕疹、急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分子,因而在過敏反應的免疫學實驗診斷中是首選的檢測項目。總IgE是過敏性疾病的特異性檢查項目,IgE水平增高提示I型變態反應病的可能性大,但不能用於判斷過敏原。
【IgE的特點】
IgE是血清濃度最低的免疫球蛋白 ,只有血清中IgG濃度的萬分之一。IgE對熱不穩定,是半衰期最短一的免疫球蛋白 ,只有2.8天,與細胞表面結合的IgE半衰期稍長,8~14天,IgE由變應原入侵部位(鼻咽、支氣管、胃腸道)的黏膜固有層中的漿細胞合成。在各類免疫球蛋白中,IgE是合成率最低、分解率最高的。屬於親細胞抗體,過敏體質者的胎兒臍帶血中IgE濃度可能升高,檢測臍血中IgE濃度可用於評估胎兒過敏體質的可能性。
【IgE檢測方法
通常用ELISA方法檢測總IgE。由於血清IgE濃度很低,一般酶免疫試驗方法的敏感性不足以檢出血清IgE,現在常規實驗室檢測血清IgE的試劑盒採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 放大的ELISA。試劑盒中所含用於制定標准曲線的IgE標准品和檢測結果的IgE濃度單位與其它免疫球蛋白 不同,不是用mg/L表示,而是用u/ml或ku/l表示。
【IgE的正常值(參考范圍)】:
血清IgE水平在正常人群中呈偏態分布,即多數人為0或接近於0,IgE水平越高的人數越少。因此計算平均值時應計算幾何平均值才能反映其真實情況,即用對數轉換後其分布才能近似正態分布。
健康人群血清IgE水平與年齡關系較大,小兒和老年人的IgE水平低於成年人。新生兒血清中IgE水平很低,接近於零。隨年齡增長,IgE水平也不斷升高,5~7歲後接近正常人水平。按Pharmacia公司提供的參考范圍,1個月以內<12KU/L,1歲<11KU/L,2~4歲<33KU/L,5歲以上至成人<85KU/L.
過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可達2000~8000KU/L,當IgE水平高於2000KU/L時應考慮寄生蟲感染.
有時血清總IgE水平檢測結果為0或參考范圍內低值,並不能排除過敏性疾病的可能,須結合臨床表現和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結果進行判斷.
【什麼是特異性IgE檢測(sIgE)?】
通常所稱的過敏原檢測,並非真正檢測血液樣本中的過敏原分子,而是間接地檢測其中針對某種過敏原的特異性IgE分子,特異性IgE檢測實際上是檢測過敏原特異性IgE,即檢測樣本中針對某種變應原的特異性IgE,從而間接地判斷患者是否對某種過敏原過敏。
環境中常見的過敏原包括以下類別:
寄生蟲和微生物:各種蟎類(屋塵蟎和粉塵蟎等)、各種真菌(點青黴、煙麴黴、分枝孢霉、交連孢霉等)、蟑螂。
植物花粉:各種草花粉(豚草、葎草、蒿草)、各種樹花粉(桑樹、柏樹、懸鈴木、樺樹、榆樹、柳樹、楊樹等)。
動物皮毛:貓、狗、馬、鴿子等動物的毛和皮屑。
1、IgE的性質
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固有層淋巴組織中的B細胞合成,為過敏反應的介導因素。1966年,瑞典學者Johansson和日本學者石坂夫婦首先自豚草過敏患者血清中分離到IgE,並證明了IgE為過敏反應的介質。IgE為親細胞型抗體,正常人血清含量極低,為10~10000U/ml。過敏患者及寄生蟲患者血清IgE含量顯著高於正常人。
2、IgE的合成
IgE的合成量關繫到個體對過敏性疾病的罹患性,IgE的合成及調節機制並不完全明確。多種過敏反應性疾病常可見於同一患者,稱這些過敏易患者過敏體質,與正常人想比,血清IgE明顯升高,肥大細胞數較多而且胞膜上IgE受體也較多。研究證實過敏體質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同一家系中不同成員所患的過敏病可以不同;抗原的性質及進入機體的途徑也會影響IgE的合成,以相同途徑進入人體的抗原,有的引起強速發型過敏反應,有的則不能,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明了,但與抗原本身的特性,特別是被T細胞識別的表位的特性有關,有些葯物如青黴素降解物,蠕蟲抗原、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能引起強烈IgE型過敏反應。抗原進入機體的途徑和接觸頻率對機體產生抗體有影響,經黏膜進入易激發產生IgE應答,而注射則引起IgG的產生,接觸過敏原次數越多致敏的可能性越大。
3、細胞因子調節IgE的生成
通過細胞水平研究證實輔助型T細胞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對IgE的合成起重要調節作用。根據分泌細胞因子種類的不同,將輔助性細胞分為TH1型和TH2型兩個亞群,TH1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參與細胞免疫和介導遲發性過敏反應,而TH2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主要在抗體形成及過敏反應過程中起作用。TH1和TH2之間通過細胞因子而互相調節,IL-4促進IgE的合成,而IFN-γ抑制IL-4所誘導的IgE合成,說明TH1和TH2細胞均調控IgE的合成。過敏體質者可能有較多產生IL-4的過敏原特異性T細胞並能分泌較多IL-4。TH1和TH2的平衡或IL-4和IFN-γ量的比例是IgE合成的重要決定因素。

IgE介導的兒童過敏性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免疫學機制:
過敏疾病發生時,人體內的免疫反應會使Th1細胞數量下降,連續產生多種細胞激素促使免疫反應朝向Th2途徑,形成體液免疫反應,例如IgE的產生及嗜酸紅細胞過多等。
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可降低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
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降IgE人體臨床實驗功效證實:
1.有助於減少血清中特異性IgE抗體之生成,迅速緩解過敏反應;
2.有助於促進脾臟細胞IFN-γ的分泌量,誘導正確的免疫應答;
3.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相關細胞激素IL-5的分泌量減少過敏復發;
4.有助於提升脾臟細胞增生能力,誘導TH1型免疫,調整過敏體質。
IgE變化量 補充康敏元加強型抗敏益生菌使過敏患者血清中的IgE濃度顯著下降,且刺激免疫細胞IFN-γ分泌量上升,減少人體受過敏原的刺激,證實能夠調整過敏反應免疫系統的作用。
降低發炎介質 趨化激素也叫免疫細胞激素分泌,這一發炎介質在人體發炎後或過敏發生後會大量分泌,因此也被視為重要的發炎與過敏反應指標,補充康敏元加強型抗敏益生菌其血液中的發炎介質分泌顯著降低,最大程度的反應在呼吸道可緩解氣喘及皮膚黏膜過敏反應,具有調整過敏體質的能力。
降低肺呼吸阻力 康敏元加強型益生菌對於哮喘合並過敏性鼻炎確實有改善效果,尤其在夜間更能增加呼吸道暢通,且隨著服用時間增加而效果更好,大大提升過敏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再影響到隔日的工作與學習。
改善TH1與TH2細胞比值 補充康敏元加強型抗敏益生菌後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相關細胞激素IL- 4、IL-5以及減少IFN-α與IL-13的分泌量,可直接降低Th2細胞的活性;其次,可刺激脾臟細胞增加細胞激素IL-10、IL-12與IFN-γ干擾素的分泌,使T細胞免疫反應趨向Th1路徑,發揮著免疫調節,調整過敏體質,改善過敏症狀的重要作用。

❺ 醫生都怎麼檢查腸炎呢

腸炎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腸炎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所謂的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 腸炎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1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2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3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麴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4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5採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葯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6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診斷要點 l急性腸炎最主要症狀是腹瀉,胃和十二指腸炎或嚴重的小腸炎,都引起嘔吐。結腸炎,尤其是後段炎症時,常呈現里急後重。腸炎時排的糞便有水樣便、稀軟便、膠凍狀便、黑色便或帶血便等,有的糞便有難聞的臭味。腹瀉和嘔吐常常引起動物機體脫水、電解質丟失、鹼中毒(以嘔吐為主)或酸中毒(以腹瀉為主)。 慢性腸炎由於動物長期反復腹瀉、脫水,常顯得營養不良、消瘦。 2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炎,見其相應的疾病。一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減退或廢絕,迅速消瘦;急性腸炎有弓背不安等腹痛表現,觸診腹部緊張敏感,有的動物喜歡卧在冷地面上。 3犬出血性胃腸炎可能是梭菌內毒素變態反應引起的。2一4歲的觀賞小型犬多發,通常是超急性地發生嘔吐,嚴重血樣腹瀉,迅速脫水而出現休克。 其它常見排血樣糞便的疾病還有犬細,犬細小病毒病、犬瘟熱、冠狀病毒病、毛樣產芽胞桿菌病、空腸彎曲桿菌病、鉤蟲病、鞭蟲病、球蟲病、嗜酸性細胞性腸炎等。 4嗜酸性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飲食抗原性食物或寄生蟲移行引起的。表現為間歇性嘔吐,有時為血物。腹瀉糞便發黑或血便。腹部觸摸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嗜酸性白細胞增多(2000-3000/μl);腸壁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切片檢查,可顯示出含有多量嗜酸性白細胞。X線檢查腸增厚。 5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食入抗原性食物或局部抗原引起。一般年輕到中年的德國牧羊犬和勃森幾犬最常患此病。表現為厭食、嘔吐和慢性水瀉。呈現進行性消瘦。腹部觸診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正常,腸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檢查,可見粘膜內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防治方法 1除去致病原因。 2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糾正酸鹼平衡失調。(1)脫水量的估計,臨床上估計脫水量主要從精神狀態、皮膚彈性、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旺常1.3S)、粘膜乾燥和眼窩下陷程度等來判斷。實驗室用紅細胞壓積(PCV)、血漿蛋白等項目來判斷。(詳見表)當然最好用實驗室檢驗和臨床上脫水程度的判斷,共同來確定動物的脫水量。確定的脫水量要在4~6h內,通過靜脈輸液、飲喝、灌服或灌腸補上。補齊後的繼續丟失,要採取丟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為了防止內毒素血症,靜脈輸液時,液體里加入地塞米松,0.5~1.0mg/kg,給1或2次;(2)丟失電解質的補充:腹瀉或嘔吐丟失的電解質主要是鈉、氯和鉀。 表 脫水程度的臨床上和實驗室判斷標准 程度 體重減少(%) 精神狀態 皮膚彈性實驗持續時間(S) 口腔粘膜 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S) 眼窩下陷 PCV(%) 血漿蛋白(g/ml) 需補液量(ml/kg) 輕度 5-8 稍差 2-4 輕度干澀 稍增長 不明顯 50 8-9 30-50 中度 8-10 差,喜卧少動 6-10 干澀 增長 輕微 55 9-10 50-80 重度 10-12 極差,不能站立 20-45 極干澀 超過3S 明顯 60 12 80-120 丟失的鈉、氯和鉀量計算公式如下: 丟失鈉量(mmol/L)=(正常鈉mmol/L一檢驗鈉mmol/L)×(體重kg×0.2) lmmol/L鈉=0.0589g氯化鈉。 缺氯量的計算和鈉相同。 丟失鉀量(mmol/L)=(正常鉀mmol/L一檢驗鉀mmoI/L)×(體重kg×0.6) lmmol/L鉀=0.0759氯化鉀。 在無法檢驗時,補充鈉和氯量最好用等滲液體,如任格氏液和生理鹽水。補充鉀可在每升液體里加入0.7~1.59氯化鉀(10一20mmo1/L)。腎功能正常能排尿動物,才能補鉀。也可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配方: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和葡萄糖20.0g,加水1500m1)來補充鈉、氯和鉀,方法為口服或灌腸;(3)糾正酸鹼平衡失調:嚴重嘔吐引起代謝性鹼中毒,並有低血鉀、血氯和血鈉,用加入氯化鉀的生理鹽水治療較好。嚴重腹瀉常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須補充碳酸氫鈉或乳酸鈉。補充量計算公式如下: 補充碳酸氫鈉量(mmoI/L)=(正常碳酸氫鈉mmol/L一檢驗碳酸氫鈉mmoI/L)×(體重kg×0.6) 或補充碳酸氫鈉量(mmol/L)=(正常CO2一CPml/dl一檢驗CO2一CPml/dI)÷2.24×(體重kg×O.6)臨床上常用的5%碳酸氫鈉溶液,每毫升含0·6mmol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每毫升含Immo1碳酸氫鈉。在酸中毒無法檢驗時,建議給碳酸氫鈉0.5~1.5mmoI/kg,先靜注輸入1/3量,另2/3量緩慢輸入。 3動物患有嚴重腸炎,需用抗生素治療,嘔吐難以口服用葯時,可腸外用葯。如卡青黴素10~20mg/kg,肌注或靜脈注入,每天3~4次;可同時肌注或靜脈輸注慶大黴素1~2萬IU/kg。每天2次,口服劑量加大1倍。 真菌性腸炎用兩性黴素B治療,0.2-0.4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內靜脈注射。如無不良反應,劑量增至1mg/kg,隔天1次,但最大累加劑量不能超過8mg/kg 。兩性黴素B對腎臟有損傷作用,用葯時須注意。 4治療變態反應性腸炎,每日可口服強的松1~2mg/kg,共用5-7天,如無效果,可加大劑量。當症狀好轉後,改為每天0.5mg/kg ,再用5~7天。再後,0.25~0.50mg/kg,隔天一次,用10一14天。用葯期間,應同時應用抗生素。應用強的松無效或有較大副作用時,免疫抑制葯硫唑嘌呤口服,每天2mg/kg。維持劑量0.5一lmg/kg,隔天一次。 5急性腸炎需減少飲食,甚至絕食12一48h。嘔吐和腹瀉停止後,可給少量多次刺激性小或低變態反應性食物(如稻米、馬鈴薯、碎羊肉、酸奶等),再過3~4天後,給予正常飲食。

❻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的葯品信息

【通用名稱】: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
【商品名稱】:科賽斯®(Cancidas®)
【英文名稱】:Caspofungin Acetate for lnjection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為醋酸卡泊芬凈
【規格】(1)50mg;(2)70mg (以卡泊芬凈計)
【包裝】玻璃瓶,每盒1瓶。
【貯藏】
未開封瓶的貯藏:密閉的瓶裝凍乾粉末應儲存於2至8°C。
葯瓶中溶解液的貯藏:在制備病人的輸注液之前,溶解液可儲存在25°C或25°C 以下維持24小時。
稀釋後用於病人的輸注液:在靜注袋或瓶中的最終用於病人的輸注液可儲存在25°C或25°C以下維持24小時。而在2至8°C的冰箱中可維持48小時。
【有效期】24個月。
【執行標准】JX20120238
【批准文號】進口葯品注冊證號
50mg:H20130153
70mg:H20130154
【生產企業】
公司名稱:Merck Sharp & Dohme (I.A.) CORP
地址:150 Beach Road #31-00 Gateway West Singapore 189720,Singapore
生產廠名稱:Laboratoires Merck Sharp & Dohme Chibret
地址:Route de Marsat, Riom, Clermont-Ferrand, Cedex 9, 63963, France
包裝廠名稱: Merck Sharp & Dohme Australia Pty Ltd
地址:54-68 Ferndell Street, South Granville, NSW 2142, Australia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為醋酸卡泊芬凈化學名稱:1-[(4R,5S)-5-[(2-氨乙酸)氨基]-N-(10,12-二甲基-1-羰基十四烷基)-4-羥基-L-鳥氨酸]-5-[(3R)-3-羥基-L-鳥氨酸]肺白菌素B0 二乙酸鹽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52H88N10O15 ∙2C2H4O2
分子量:1213.42
輔料:蔗糖,甘露醇,冰醋酸和氫氧化鈉(少量用於調節pH值)。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凍干塊狀物。 成人患者一般建議
用於治療成人患者(18歲及18歲以上的),輸注液須大約1小時的時間經靜脈緩慢地輸注。
經驗性治療
第一天單次70mg負荷劑量,隨後每天單次50mg。療程取決於病人的臨床反應。經驗治療需要持續至病人的中性粒細胞恢復正常。確診真菌感染的病人需要至少14天的療程;在中性粒細胞恢復正常和臨床症狀消除後治療還需持續至少7天。如果50mg劑量耐受性好,但缺乏有效的臨床反應,可以將每天劑量升高至70mg。雖然尚無證據證明每天使用70mg劑量能夠提高療效,但現有的有限的安全性資料顯示每天劑量增加至70mg耐受性好。
侵襲性麴黴菌病
第一天給予單次70mg負荷劑量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隨後每天給予50mg的劑量。療程取決於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復情況以及對治療的臨床反應。雖然尚無證據證明使用更大的劑量能提高療效,但是現有的安全性資料提示,對於治療無臨床反應而對本品耐受性良好的病人可以考慮將每日劑量加大到70mg。
對老年病人(65歲或以上)無需調整劑量。(見老年患者用葯)
無需根據性別、種族或腎臟受損情況調整劑量。
成人患者:當本品與具有代謝誘導作用的葯物依非韋倫、奈韋拉平、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或卡馬西平同時使用時,應考慮給予每日劑量70mg。
肝臟功能不全的病人
對輕度肝臟功能不全(Child-Pugh 評分5至6)的成人患者無需調整劑量。但是對中等程度肝臟功能不全(Child-Pugh 評分7至9)的成人患者,推薦在給予首次 70mg負荷劑量之後,根據葯代動力學數據將本品的每日劑量調整為35mg。對嚴重肝臟功能不全(Child-Pugh 評分大於9)的成人患者和任何程度的肝臟功能不全兒童患者,目前尚無用葯的臨床經驗。
兒童患者
在兒童患者(3個月至17歲)中,本品需要大約1小時的時間經靜脈緩慢地輸注給葯。兒童患者(3個月至17歲)的給葯劑量應當根據患者的體表面積(參見兒童用葯說明,Mosteller公式)。對於所有適應症,第1天都應當給予70mg/m的單次負荷劑量(日實際劑量不超過70mg),之後給予50mg/m的日劑量(日實際劑量不超過70mg)。療程可以根據適應症進行調整,各類適應症的療程在成人中都有表述(參見成人患者用葯的一般建議)。
如果50mg/m的日劑量無法獲得足夠的臨床反應,但是患者又能很好地耐受,可以將日劑量增加到70 mg/m(日實際劑量不超過70mg)。盡管70mg/m的日劑量能否提高葯效尚缺乏證據,但是有限的安全性數據顯示,日劑量提升至70mg/m仍能被很好地耐受。
在兒童患者中,當本品和代謝誘導劑(如利福平、依非韋倫、奈韋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馬西平)聯合使用時,本品的日劑量可調整到70mg/m(日實際劑量不超過70mg)。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的溶解
不得使用任何含有右旋糖(α-D-葡聚糖)的稀釋液,因為本品在含有右旋糖 的稀釋液中不穩定。不得將本品與任何其它葯物混合或同時輸注,因為尚無有關本品與其它靜脈輸注物、添加物或葯物的可配伍性資料。應當用肉眼觀察輸注液中是否有顆粒物或變色。
成人患者用葯說明:
第一步 溶解葯瓶中的葯物
溶解粉末狀葯物時,將儲存於冰箱中的本品葯瓶置於室溫下,在無菌條件下 加入10.5mL的無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的無菌注射用水、或含有0.9%苯甲醇的無菌注射用水。溶解後瓶中葯液的濃度將分別為7mg/mL (每瓶70mg裝) 或5mg/mL ( 每瓶 50mg 裝)。
白色至類白色的葯物粉末會完全溶解。輕輕地混合,直到獲得透明的溶液。應對溶解後的溶液進行肉眼觀察是否有顆粒物或變色。保存於25℃或以下溫度的此溶液,在24小時之內可以使用。
第二步 配製供病人輸注的溶液
配製成供病人輸注用溶液的稀釋劑為:無菌注射用生理鹽水或乳酸化的林格氏溶液。供病人輸注用的標准溶液應在無菌條件下將適量已溶解的葯物(見下表)加入250mL的靜脈輸注袋或瓶中制備。如醫療上需要每日劑量為50mg或35mg,可將輸注液的容積減少到100mL。溶液渾濁或出現了沉澱,則不得使用。如輸注液儲存於 25℃或以下溫度的環境中,必須在24小時內使用;如儲存於2至8℃的冰箱中,則必須在48小時內使用。輸注液須用大約1小時經靜脈緩慢地輸注。 成人患者靜脈輸注液的制備劑量* 將卡泊芬凈溶 解液轉移至靜脈輸注袋或瓶中的容積 標准制備液
(將已經溶解的卡泊芬凈加入250 m L中)最終濃度 減少輸注液容積
(將已經溶解的卡泊芬凈加入100 mL中)最終濃度 70 mg 10 m L 0.27 m g / m L 不推薦 70mg(取自兩瓶 50mg 裝葯瓶)** 14 m L 0.27 m g / m L 不推薦 50 m g 10 m L 0.19 m g / m L 0.45 m g / m L 35mg,用於中度肝臟功能不全(取自1瓶70mg裝葯瓶) 5 m L 0.14 m g / m L 0.33 m g / m L 35mg,用於中度肝臟功能不全(取自1瓶50mg裝葯瓶),減少容積 7 m L 0.14 m g / m L 0.33 m g / m L * 每瓶葯物應使用10.5 mL溶液溶解
** 假如沒有70mg瓶裝的規格,可用兩瓶50mg裝的葯物來配製70mg的劑量
兒童用葯說明
兒童給葯劑量的體表面積(BSA)計算公式
在配製輸注液之前,用以下公式計算患者的體表面積(BSA):(Mosteller公式)

3個月以上兒童患者的70mg/m輸注液的制備(取自一個70mg裝葯瓶)
1. 以患者的BSA(按上述公式計算)和以下方程式確定兒童患者的實際負荷劑量:
BSA (m) × 70 mg / m = 負荷劑量
不管患者的計算劑量為多少,第1天的最大負荷劑量不應超過70mg。
2. 將冷藏的瓶裝本品置於室溫下復溫。
3. 在無菌條件下加入10.5mL的0.9%的氯化鈉注射液、無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的抑菌注射用水。a溶解後的溶液在≤25°C (≤77°F)條件下放置時間不超過1小時。b按此配製的卡泊芬凈的瓶裝終濃度為7.2 mg/mL。
4. 根據計算的負荷劑量(第一步),從葯瓶中抽取相應容積的溶液。在無菌條件下將此體積(mL)的本品溶液轉移至裝有250mL 0.9%、0.45%或0.225%的氯化鈉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的靜脈輸注袋(或瓶)。此外,可以在無菌條件下將此體積(mL)的本品溶液加入至減容後的0.9%、0.45%或0.225%的氯化鈉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終濃度不超過0.5 mg/mL。將輸注液保存於≤25°C(≤77°F)溫度時,必須在24小時內使用,或2至8°C (36至46°F)冷藏時在48小時內使用。
5. 如果計算負荷劑量小於50mg,可採用50mg裝葯瓶來制備葯劑[參照3個月以上兒童患者的50 mg/m輸注液的制備(取自一個50mg裝葯瓶)中的第2-4步]。50mg裝葯瓶內卡泊芬凈溶解後的終濃度為5.2 mg/mL。
3個月以上兒童患者的50 mg/m輸注液的制備(取自一個50mg裝葯瓶)
1. 以患者的BSA(按上述公式計算)和以下方程式確定兒童患者的實際日維持劑量:
BSA (m) × 50 mg / m = 日維持劑量
不管患者的計算劑量為多少,日維持劑量不應超過70mg。
2. 將冷藏的瓶裝本品置於室溫下復溫。
3. 在無菌條件下加入10.5mL的0.9%的氯化鈉注射液、無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的抑菌注射用水。a溶解後的溶液在≤25°C (≤77°F)條件下放置時間不超過1小時。b按此配製的卡泊芬凈的瓶裝終濃度為5.2 mg/mL。
4. 根據計算的日維持劑量(第一步),從葯瓶中抽取相應容積的溶液。在無菌條件下將此體積(mL)的本品溶液轉移至裝有250mL 0.9%、0.45%或0.225%的氯化鈉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的靜脈輸注袋(或瓶)。此外,可以在無菌條件下將此體積(mL)的本品溶液加入至減容後的0.9%、0.45%或0.225%的氯化鈉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終濃度不超過0.5 mg/mL。將輸注液保存於≤25°C(≤77°F)溫度時,必須在24小時內使用,或2至8°C (36至46°F)冷藏時在48小時內使用。
5. 如果實際日維持劑量大於50mg,可採用70mg裝葯瓶來制備葯劑[參照3個月以上兒童患者的70mg/m輸注液的制備(取自一個70mg裝葯瓶)中的第2-4步]。70mg裝葯瓶內卡泊芬凈溶解後的終濃度為7.2 mg/mL。 制備注意:
a 白色至類白色的緻密粉劑會完全溶解。輕輕混合,直到獲得透明溶液。
b 在溶解過程中和注射之前,應以肉眼觀察溶解後的溶液是否有顆粒物或變色。溶液出現渾濁或沉澱時不得使用。
c 本品制劑可以確保從裝葯瓶中抽取的10mL溶液獲得全部標注劑量(70mg或50mg)。 使用本品治療的患者有出現過敏反應的報道(參見注意事項)。
成人患者
在臨床研究中已有1865成人使用過單劑或多劑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564名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人(經驗治療研究),382名侵襲性念珠菌病病人,297名患有食道念珠菌病和/或口咽念珠菌病的病人,228名侵襲性麴黴菌病的病人和394名I期臨床的參加者。在經驗治療研究中病人均接受過惡性腫瘤的化療或進行過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有明確診斷的念珠菌感染的病人進行的研究中,大多數病人的病情非常嚴重(例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或其他腫瘤,近期大的手術,艾滋病),需要同時進行多種治療手段。在無對照的麴黴菌病研究中,病人的病情均嚴重,而且原有的疾病又復雜(例如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血液惡性腫瘤,實體瘤或器官移植),需要同時進行多種治療手段。
在所有接受本品治療的成人(總數989人)中,已報告與葯物有關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異常一般都是輕微的,而且極少導致停葯。 常見 一般情況 發熱、頭痛、腹痛、疼痛、 寒戰 (>1/100) 胃腸 惡心、腹瀉、嘔吐 肝臟 肝酶水平升高(天冬氨酸轉氨酶,丙氨酸轉氨酶,鹼性磷酸酶,直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 腎 血清肌酐升高 血液 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降低) 心臟 心動過速 周圍血管 靜脈炎/血栓性靜脈炎、靜脈輸注並發症、發紅 呼吸系統 呼吸困難 皮膚 皮疹、瘙癢症、發汗
兒童患者
臨床試驗中,171名兒童患者接受單次或多次本品治療。兒童患者中本品的總體臨床安全性特點和成人患者相似。
在所有接受本品治療的兒童患者中,已報告的葯物相關的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異常(總數171)通常為輕度並且很少導致停葯。 常見 一般情況 發熱、頭痛、寒戰 (> 1/100) 肝臟 肝酶水平升高(AST、ALT) 心臟 心動過速 外周血管 置管位置疼痛、潮紅、低血壓 皮膚 皮疹、瘙癢 上市後經驗:
已報道有下列上市後不良事件的發生:
肝膽:罕見的肝臟功能失調
心血管:腫脹和外周浮腫
實驗室異常:高鈣血症
實驗室檢查發現:
已報告與葯物有關的其它實驗室檢查異常有:低白蛋白、低鉀、低鎂血症、白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中性白細胞減少、尿中紅細胞增多、部分凝血激酶時間延長、血清總蛋白降低、尿蛋白增多、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低鈉、尿中白細胞增多以及低鈣。
兒童患者
在兒童患者中,其他報告的葯物相關的實驗室檢查異常結果為低鉀、低鎂血症、血糖增高、磷降低、磷增加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本品使用過程中有出現過敏反應的報道。如果出現過敏症狀,應停止使用本品治療並進行適當的處理。已報告的可能由組胺介導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面部腫脹、血管性水腫、瘙癢、溫暖感或支氣管痙攣,可能需要停止使用本品治療和/或進行適當的處理。

已在健康的成人受試者和成人患者中評價過本品與環孢黴素合用的情況。一些健康受試者在接受兩次劑量為3 mg/kg 的環孢黴素且同時使用本品治療後,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出現不到或等於3倍正常上限(ULN)水平的一過性升高。但停葯後又恢復正常。當本品與環孢黴素同時使用時,本品的曲線下面積(AUC)會增加大約35%;而血中環孢黴素的水平未改變。在一項40名患者使用本品和環孢黴素1至290天不等(平均17.5天)的回顧性研究中,沒有發現嚴重的肝臟不良事件。在進行同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和實體器官移植的患者中,象事先預期的一樣,肝酶異常經常發生;然而,沒有患者ALT的升高被認為與用葯有關。5名患者AST的升高被認為可能與使用本品或環孢黴素有關,但所有的升高低於正常上限的3.6倍。4名患者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實驗室肝酶異常停葯,其中2名患者被認為可能與使用本品或環孢黴素有關,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在前瞻性的侵襲性麴黴病和同情使用的研究中,6名患者同時使用本品和環孢黴素2至56天不等,沒有發現患者肝酶升高的情況。所有這些結果顯示當可能的益處超過可能的風險時可以將本品給予接受環孢黴素治療的患者使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孕婦
目前尚無有關妊娠婦女使用卡泊芬凈的臨床資料。在大鼠中,當給母鼠每天5mg /kg的中毒劑量時,卡泊芬凈導致了胎鼠體重下降,並使頭顱和軀干不完全骨化的發生率上升。另外,在此劑量下,大鼠中頸肋的發生率升高。動物試驗發現,卡泊芬凈 能穿過胎盤屏障。
除非一定必要,本品不得在妊娠期間使用。
哺乳婦女
尚不清楚本葯物是否能由人類乳汁排出。因此接受本品治療的婦女不應哺乳。
【兒童用葯】
充分並且良好對照的成人研究結果、兒童患者的葯代學數據以及在3個月至17歲兒童患者中開展的關於以下適應症(參見適應症)的前瞻性研究數據,支持了本品在3個月至17歲的兒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對於發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並懷疑為真菌感染的患者進行經驗治療。 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或非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的侵襲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 治療食道念珠菌病。 治療難治性或對其它療法不能耐受的侵襲性麴黴菌病患者。 有關本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臨床試驗,在新生兒和3個月以下嬰兒中尚缺乏充分研究。
本品尚未在兒童中對由念珠菌引起的心內膜炎、骨髓炎和腦膜炎進行研究。本品作為兒童患者侵襲性麴黴菌病的初始治療,也未進行研究。
【老年患者用葯】
與健康年輕男性相比,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65歲或65歲以上)的血漿卡泊芬凈濃度略有升高(AUC大約升高28%)。在經驗治療或侵襲性念珠菌病治療的病人中,也發現老年人相對於年輕人因年齡差異產生的同樣的影響。老年病人(65歲或以上)無需調整葯物劑量。 體外試驗顯示,醋酸卡泊芬凈對於細胞色素P450(CYP)系統中的任何一種酶都不抑制。在臨床研究中,卡泊芬凈不會誘導改變其它葯物經CYP3A4代謝。卡泊芬凈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對細胞色素P450而言,卡泊芬凈是一種不良的底物。
在兩項臨床研究中發現,環孢黴素(4mg/kg一次給葯或3mg/kg兩次給葯)能使卡泊芬凈的AUC增加大約35%。AUC增加可能是由於肝臟減少了對卡泊芬凈的攝取所致。本品不會使環孢黴素的血漿濃度升高。當本品與環孢黴素同時使用時,會出現肝酶ALT和AST水平的一過性升高。在一項40名患者使用本品和環孢黴素1至290天不等(平均17.5天)的回顧性研究中,沒有發現嚴重的肝臟不良事件(見注意事項)。
在成人健康受試者中進行的臨床研究顯示,本品的葯代動力學不受伊曲康唑、兩性黴素B、麥考酚酸鹽、奈非那韋或他克莫司的影響。本品對伊曲康唑、兩性黴素B、利福平或有活性的麥考酚酸鹽代謝產物的葯代動力學也無影響。
本品能使他克莫司(FK-506)的12小時血濃度(C12hr)改為下標(C12hr)下降26%。對於同時接受這兩種葯物治療的病人,建議對他克莫司的血濃度進行標準的檢測,同時適當地調整他克莫司的劑量。
兩項葯物相互作用的臨床研究顯示利福平既誘導又抑制卡泊芬凈的消除,穩態顯示凈誘導作用。在其中一項研究中,同一天開始給予利福平和卡泊芬凈合用14天。在第二項研究中,單獨給予利福平14天使其誘導作用達到穩態,然後再給予利福平和卡泊芬凈合用14天。當利福平的誘導作用達到穩態時,卡泊芬凈AUC或輸注末濃度變化很小,但卡泊芬凈谷濃度減少了約30%。利福平的抑製作用表現在當同一天開始使用利福平和卡泊芬凈時,卡泊芬凈血漿濃度在第一天有短暫的升高(AUC升高約60%)。當卡泊芬凈加至已進行的利福賓士療中,沒有發現這種抑製作用,卡泊芬凈的濃度沒有升高。另外,成人群體葯代動力學檢查的結果提示,當本品與其他葯物清除誘導劑(依非韋倫、奈韋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馬西平)同時使用時,可能使卡泊芬凈的濃度產生有臨床意義的下降。目前取得的數據顯示在卡泊芬凈消除中的可誘導葯物清除機理更象一種攝取轉運過程,而不是代謝。因此,當本品與葯物清除誘導劑如依非韋倫、 奈韋拉平、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或卡馬西平同時使用時,應考慮給予本品每日70mg的劑量 (見用法用量)。
在兒童患者中,葯代學數據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聯合使用地塞米松和本品可引起卡泊芬凈谷濃度有臨床意義的下降。這個結果提示兒童患者在誘導劑作用下的下降和成人類似。在兒童患者中,當本品和葯物清除誘導劑,如利福平、依非韋倫、奈韋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馬西平聯合使用時,本品的日劑量可調整到70mg/m(日實際劑量不超過70mg)。
【葯物過量】
臨床研究中,已使用過的最大劑量為210mg,這一劑量曾在6名成人健康受試者中單次給予過,耐受良好。另外,每日100mg連續給予21天曾在15名成人健康受試者使用過,結果耐受良好。卡泊芬凈不能由透析清除。 醋酸卡泊芬凈是一種由Glarea Lozoyensis發酵產物合成而來的半合成脂肽(echinocandin)化合物。醋酸卡泊芬凈能仰制許多絲狀真菌和酵母菌細胞壁的一種基本成份---β(1,3)-D-葡聚糖的合成。哺乳類動物的細胞中不存在P(1,3) -D-葡聚糖。
體外葯理學研究顯示,卡泊芬凈對許多種致病性麴黴菌屬和念珠菌屬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目前尚未建立針對β(1,3)-D-葡聚糖合成抑制劑檢測的標准葯物敏感性試驗方法。而且葯物敏感性試驗的結果也不一定與臨床結果有必然聯系。
在小鼠和大鼠中,由靜脈注射卡泊芬凈,其LD50大約介於25mg/kg至50mg/kg之間。尚未在動物中進行長期研究以評估卡泊芬凈致癌的可能性。
在小鼠和大鼠中,由靜脈注射卡泊芬凈,其LD50大約介於25mg/kg至50mg/kg之間。
尚未在動物中進行長期研究以評估卡泊芬凈致癌的可能性。
在一系列的體外研究中,未發現卡泊芬凈有致突變或具有遺傳毒性。另外,在小鼠體內進行的骨髓染色體試驗中,當經靜脈注射的卡泊芬凈劑量高達12.5mg/kg時,也沒有發現有遺傳毒性。
體外活性
卡泊芬凈對麴黴菌屬(包括煙麴黴菌、黃麴黴菌、黑麴黴菌、構巢麴黴菌、土麴黴菌和白麴黴菌)和念珠菌屬(包括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克魯斯念珠菌、溶脂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皺褶念珠菌和熱帶念珠菌)具有體外活性。根據臨床和實驗室標准協會(CLSI,前稱為國家臨床實驗室標准委員會[NCCLS])方法M38-A2(適用於麴黴菌屬)和方法M27-A3(適用於念珠菌屬)的改良版進行了葯敏試驗。
卡泊芬凈對於念珠菌屬的解釋標准(或折點)僅適用於使用CLSI微量肉湯稀釋法M27-A3進行的試驗,在24小時觀察念珠菌生長被部分抑制,來確定最小抑菌濃度(MIC)。必須根據表1中提供的標准對使用CLSI 微量肉湯稀釋法M27-A3獲得的卡泊芬凈MIC值進行解釋。

尚沒有建立使用歐洲抗菌葯敏試驗委員會(EUCAST)檢測方法時,卡泊芬凈對念珠菌屬的折點。
對於麴黴菌屬和其它絲狀真菌,CLSI或EUCAST方法中尚未確定標准化葯敏試驗技術或解釋折點。 單劑量卡泊芬凈經1小時靜脈輸注後,其血漿濃度下降呈多相性。輸注後立即出現-個短時間的α相。接著出現一個半衰期為9至11小時的β相。另外還會出現一個半衰期為40-50小時的γ。影響卡泊芬凈血漿清除的主要機制是葯物分布而不是排出或生物轉化。大約75%放射性標記劑量的葯物得到回收:其中有41%在尿中,34%在糞便中。卡泊芬凈在給葯後的最初30個小時內,很少有排出或生物轉化。卡泊芬凈與白蛋白的結合率很高(大約97%)。通過水解和N-乙醯化作用卡泊芬凈被緩慢地代謝。有少量卡泊芬凈以原型葯形式從尿中排出(大約為給葯劑量的1.4%)。原型葯的腎臟清除率低。

❼ 男性生殖器官體檢都有什麼內容呢

生殖器官的檢查在男科病的體格檢查中佔有重要位置。檢查內容包括對陰莖、尿道、睾丸、附睾、精索、前列腺器官的檢查。 男性生殖器官的檢查是以望診和觸診為主。 為了全面了解病情,分析病因,醫生會向患者詳細地詢問病史,才能為診斷提供可靠的線索。 詢問病史的內容有: (1)一般情況,即職業、嗜好、工作環境等; (2)既往史:即過去患過何種疾病;(3)婚姻與性生活史; (4)家族史:有無遺傳性疾病。 男科病的主要症狀多表現為疼痛、腫物、性機能改變等方面。在被詢問時就要說清疼痛性質、程度、時間的長短、局部痛還是放射性痛;有腫物時要指出腫物的具體部位;在性機能改變方面,有器質性原因,也有精神因素,因此要把病情介紹清楚。 詢問完病史後,即可進行體格檢查。 在體格檢查中,醫生會根據詢問病史所掌握的線索來進行體格檢查。男科病的體格檢查包括全身檢查和對生殖器官的檢查。全身檢查如心、肺、肝、脾、腎有無異常等,尤其不能忽略身高、體重、發育營養狀況、毛發陰毛分布等情況,有無內分泌和遺傳方面的先天異常。檢查方法與一般疾病的體格檢查相同。 生殖器官的檢查在男科病的體格檢查中佔有重要位置。檢查內容包括對陰莖、尿道、睾丸、附睾、精索、前列腺器官的檢查。男性生殖器官的檢查是以望診和觸診為主。望診是醫生用視覺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現。可藉助其它手段查看陰莖是否為嚴重包莖,陰莖的大小,有無硬結、炎症、腫瘤、發育異常等;陰囊有無水腫;尿道有無排尿困難、瘺孔、下裂、硬結及狹窄、尿道口有無分泌物。 除了以上的可通過望診檢查外,有些則需要用觸診的方法來檢查。觸診是醫生通過手的感覺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如對前列腺的檢查,可通過肛門指診,檢查它的大小、有無肥大、硬結、腫物等,還可通過按摩前列腺採集前列腺液送實驗室檢查。睾丸檢查包括睾丸的大小、硬度、有無硬結、壓痛、鞘膜積液、腫物,是否為隱睾。精索的檢查包括輸精管的硬度,有無硬結、壓痛以及有無精索靜脈曲張等。

❽ 哈特曼氏溶液

哈特曼氏液即復方乳酸鈉溶液、乳酸鈉林格氏液、林格氏-乳酸溶液等。其主要成分:每1000ml中含 乳酸鈉 3.10g 氯化鈉 6.00g氯化鉀 0.30g氯化鈣(CaCl2•2H2O)0.2g 。

❾ 林格氏溶液是什麼

林格氏液(Riger's Solution)也稱復方氯化鈉,是因為林格除了含有氯化鈉成分,還含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氯離子及乳酸根離子。

林格氏液比生理鹽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鹽水用。

❿ 骨髓炎怎樣撿查

骨髓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多是因為骨感染引起的。患者患上骨髓炎,一般都是比較難治癒的,需要治療很久。骨髓炎急性發作的時候,跟很多疾病的症狀相似,通常都需要通過輔助工具檢查來進行診斷。那麼做什麼檢查可以確診是骨髓炎?
1、骨髓炎的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是骨髓炎的基本檢查,醫生要經過查體,才可以看到患者的皮膚和軟組織是否完整。在體格檢查的時候,還會確定壓痛點的定位,檢查骨的穩定性。也要通過查體,去了解肢體神經血管情況,然後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來診斷是不是骨髓炎。
2、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最簡單的就是抽血查血常規,這是一般患者懷疑有感染,都會檢查的項目。骨髓炎的患者在血常規結果中,可能會看到白細胞計數正常,但是會有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的現象。另外也可能會有三成的患者出現白細胞升高。另外,針對骨髓炎,想要確診,還可能會做穿刺活檢和手術活檢。一般通過穿刺取液,去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如果是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那麼做細菌培養的話,還可以看到化膿細菌。
3、影像學檢查
骨髓炎的確診影像學檢查,有X線片、同位素骨掃描和CT檢查。一般在從X平線片上可獲得確診慢性骨髓炎的有用信息。在檢查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皮質骨破壞和骨膜反應,那麼就提示有骨髓炎。不過一些患者單從X線片上面,是很難確診骨髓炎的,還需要做其他的檢查。同位素骨掃描,一般是用來確診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在平片上一般很難看出異常,但在同位素骨掃描的時候,就會出現異常。骨內血流增加的區域或成骨活性增加的區域在鍀99 骨掃描上表現為吸收增加,但沒有特異性。通常用鎵掃描在白細胞或細菌聚集區表現為吸收增加,那麼就是骨髓炎,如果掃描正常的話,那麼就肯定沒有骨髓炎。CT檢查,則是對檢查死骨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做MRI檢查軟組織。
以上就是骨髓炎的三類診斷檢查。想要確診骨髓炎,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檢查。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需要檢查的項目也不盡相同。一些檢查可以檢查出急性骨髓炎,但是卻對慢性骨髓炎不敏感;而另一些檢查則相反。活檢雖然確診率高,但患者多不喜歡該檢查。

閱讀全文

與格氏液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0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4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8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9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2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0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6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1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6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2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3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