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金的辨別方法
方法一
驗黃金的第一步就是觀察,看其是否具備真金的特徵:
1
尋找官方標志。標志上會註明黃金的純度(1-999或者0.1-0.999)或克拉數(10K、14K,、18K、 22K或24K)。你可以藉助放大鏡更好地觀察。
年代久遠的金器上的標志可能會磨損掉。
假金也可能有標記,因為需要進一步驗證。
2
看金器是否有褪色。檢查金器容易磨損的地方(尤其是邊緣)是否有褪色現象,這一點很重要。
如果金器上有褪色現象,且褪色部分顯露出其他金屬的顏色,那麼你的這件金器可能只是鍍金的。
02
方法二
啃咬法
1
首先要適當用力咬一下金器。
2
看金器上是否有咬痕。理論上來說,真金被咬以後是會留下咬痕的,咬痕越深,黃金純度也越高。
不過我們並不推薦這種方法,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到牙齒。另外,由於鉛比黃金還軟,所以鍍金鉛上也會留下咬痕。
03
方法3
磁鐵吸引法
用磁鐵去吸金器。黃金不是磁性金屬,所以如果磁鐵能吸引金器,它就是假的。但是,單單不能被磁鐵吸引這一點還不能證明這件金器就是真的,因為它也可能是其他非磁性金屬製成的。
04
方法4
密度檢驗法
1
稱重。如果你自己沒有天平的話,可以請珠寶上幫你稱,一般是免費的。重量要精確到克。
2
在一個小瓶里裝滿水。
小瓶瓶壁上如果有毫米刻度的話最好,這會助你更方便地完成檢測。
水的多少無所謂,只要金器放進去後水不溢出就行,所以不要裝得滿滿當當。
在放入金器前和放入金器後,都要仔細記下水位高度。
3
把金器放進量瓶。記錄前後水位的變化,然後計算出水體積的增加值,精確到毫升。
4
用以下公式計算密度。金器密度=金器總重/水增加的體積。如果密度接近19克/毫升,就是真金,或者是密度接近黃金的金屬。以下是計算密度的一個例子:
金器重38克,水增加的體積為2毫升。根據公式得到的密度為19克/毫升,這個結果就非常接近真金的密度。
注意不同純度的黃金密度也不同
14K金密度相當於12.9-14.6克/毫升
黃18K金密度相當於15.2-15.9克/毫升
白18K金密度相當於14.7-16.9克/毫升
22K金密度相當於17.7-17.8克/毫升
05
方法5
刮瓷盤法;這是一種使假金原形畢露的好辦法,不過你的金器可能因此被刮壞。
1
找一個未上釉的瓷盤。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到家裝店隨便買一件瓷器。
2
用金器刮瓷盤。如果瓷盤上留下黑色刮痕的話,你的金器就不是真金,如果刮痕是金色的話,就是真金。
06
方法6
硝酸檢驗法
嚴峻考驗(acid test)一詞就是從這里來的,硝酸檢驗也是辨別黃金真偽的好辦法。不過由於該試驗用到的硝酸不易獲得,而且在家裡做這樣的試驗也比較危險,所以建議大家交給珠寶商來做。
1
把金器放入小型的不銹鋼容器中。
2
滴一滴硝酸在金器上,觀察反應。
如果滴酸處呈現綠色,那麼這件金器要麼是普通金屬製成的,要麼是鍍金的。如果呈現金色,那麼就是鍍金銅。
如果呈現牛奶色,就是鍍金銀。
如果沒有任何反應,那麼這件金器就是真的。
Ⅱ 怎麼判斷是不是鍍金
鍍金有鍍真金和鍍仿金,鍍真金顏色比較黃,顏色和24k黃金差不多,仿金顏色看起來就比較淡一點。
鍍金按其工藝特點,有無氰鍍金與有氰鍍金兩種。氰化鍍液又分為高氰和低氰鍍液。無氰鍍液以亞硫酸鹽鍍金液應用較多。
鍍金液按其濃度,有鍍水金溶液一般為酸性,其金含量低,可達0.4~0.5g/L。這種鍍液成本低,因此溶液帶出的損耗少。這種鍍液所得金層色澤為青金色,特別適合鍍批量大,且加工費偏低,又要鍍層為金色的小五金件,如鈕扣、腰帶扣等。
鍍金特點
鍍金層外觀為金黃色,具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只溶於王水及其他超強酸,不溶於其它酸。金的原子價為一價和三價。一價金的標准電位φ°Au+/Au為+1.68V,三價金的標准電位φ°Au3+/Au為+1.50V。對鋼、銅、銀及其合金基體而言,金鍍層為陰極性鍍層,鍍層的孔隙影響其防護性能。
鍍金層延展性好、易拋光、耐高溫,具有很好的抗變色性能。在銀層上鍍金可以防止銀的變色;金合金鍍層可呈現多種色調,故常用作裝飾性鍍層,如鍍首飾、鍾表零件、藝術品等。
鍍金具有較低的接觸電阻、導電性能良好、易於焊接、耐腐蝕性強、並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指硬金),因而在精密儀器儀表、印製電路板、集成電路、管殼、電接點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Ⅲ 怎麼 分辨真金跟鍍金
鍍金首飾是在其它的金屬首飾表面用電鍍法鍍上一層金色,顏色與真金首飾相仿,金黃光亮,新時較難辯認。但鍍金首飾手感較輕飄,質地較硬,牙咬無印,用久易褪色。有的電鍍不好的鍍金首飾,顏色不是發紅就是發白,或者發花。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比重為17.4,摩氏硬度為2.5。黃金首飾從其含金量上可分為純金和K金兩類。純金首飾的含金量在99%以上,最高可達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稱。黃金首飾是在黃金材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屬·(如銀、銅)製造而成的首飾,又稱為開金、成色金。由於其它金矚的加入量有多有少,便形成了黃金首飾的不同K戮。在黃金首飾中,純金首飾質地較軟,牙咬有印,容易彎折,色澤金黃、純正、柔和,手感沉重,有沉甸甸的感覺。K金首飾質硬,牙咬無印,色澤是黃中帶白,並依黃金數的減小,白色漸增,黃色漸淺。調金首飾的手感不如純金首飾沉重。此外,無論是純金還是K上都帶有印鑒,黃金首飾上的印鑒,有用金字,也有用一英文字母表示的。標明著相應的k數,此外,首飾上還有標志著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地印鑒。
Ⅳ 怎麼檢測鍍金還是純18k金
一、K金鑒定方法:
1、K金首飾硬度在3.5以上,表面硬朗、光潔,用銅針刻劃不動;
2、K金首飾韌性小、亮度高,不易變形,不易磨損;
3、K金比純金首飾更具亮麗光澤,稜角分明,造型大方,內光感強。
二、鍍金鑒定方法:
1、仔細觀查在首飾的結合處或稜角的凹陷處會有沒有鍍上金的地方;
2、它的密度小,用手掂比較輕,無墜手感,垂落在地面有清脆的「當嘟」聲,彈性好會跳動;
3、一般沒有印記,也有時印有GP的標志。
三、K金首飾:
K金是用一定含量的黃金與其他金屬混合而成的金屬,合成後的K金可呈現出金色、玫瑰色、紫色、白色等多種顏色,色彩的多樣使得K金占據黃金珠寶市場的著力點。
K金的計算方式是將純黃金分為24份,24K金即含金量達100%純金,按照含金量多少劃分為:22K,18K,14K,9K等,目前以18K金最為流行,分為白18K金、紅18K金、玫瑰金、彩18K金。
四、鍍金首飾
鍍金首飾是在以銅為坯胎的首飾表面,用電鍍的方法鍍上一層黃金,但鍍層一般都很薄,在3一5拜M左右。這種鍍金首飾光澤明亮、柔和,但不耐久,就象鍍金錶帶一樣容易磨損,會露出黃銅的坯胎,出現暗淡的黃色。
純金首飾
純金首飾呈金黃色,光澤明亮但很柔和,硬度2.5,密度19.32G/CM3,熔點1064攝氏度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一克純金可以拉成2500米長的細絲。錘成9.6平方米的金箔,由此可見黃金良好的延展性。就目前的國家標准,黃金的純度超過990就可稱為足金。
純金首飾鑒定方法:
1、印記
按國際規定所有貴金屬首飾,必須在首飾內側打有印記,印記要求標出印記含量和出場廠家,凡是含金量大於990的可稱為足金。
2、掂量
黃金的密度為19.32G/CM3比銅的密度高出兩倍多,用手掂黃金有墜手的感覺而且手掂銅雖然重但沒有墜手的感覺。
3、聽聲
將黃金首飾自由墜落到水泥地上會有啪嗒地悶聲,而它的仿製品則是鐺啷的清脆響聲,另外純金首飾的彈力小,掉到地上一般不會彈起,而其仿製品由於彈性好多數會多彈跳幾次。
4、硬度
足金首飾的硬度為2.5和人的指甲硬度相當,因此用指甲可以劃出細痕。
Ⅳ 如何判斷金子是真是假
鑒別其真假的方法:
1、看顏色,黃金的顏色是暗黃色。如果不純,那麼就淺黃色,純度越大,顏色越暗。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淺赤黃色90--95%,淡黃色為80--85%,青黃色65—70%,色青帶白光只有50--60%,微黃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
2、看標記。黃金都是國家按照生產標准製作出來的成品。同時還打有標記,這個標記會標記上黃金的K數,比如18K,24K,等等,但是成色低的則不給於打上這種標記,所以能打上的基本成色都算高。有時需要放大鏡來檢查標記來分辨真偽。
3、聲音。黃金也有它自身金屬的聲音。一般純度越高,在地上拋,能啪啪的聲音,如果不純,那麼會發出沉悶的當當聲,但是這個實驗需要在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下作比較明顯。有一定的局限性。
4、真金不怕火煉。一點也沒錯,拿黃金用火燒,直到變紅,再觀察冷卻後的金子的外表是什麼顏色,如果還是原來的金黃色,說明金子純度比較純,如果燒完後,是呈現出暗黑色,那麼說明其中有瑕疵,可能是假金飾品。
5、硬度。黃金的硬度其實並不大,比較柔軟。所以純金的硬度直接用指甲可以開劃開痕跡。如果用牙齒咬,那麼會有很深的印子。若硬度比較大,那麼有可能是含有其他雜質材料在其中
Ⅵ 如何鑒別鍍金首飾與真金首飾
一、看色澤
黃金首飾純度越高,色澤越深。在沒有對金牌的情況下可按下列色澤確定大體成色(以青金為准則。所謂青金是黃金內只含白銀成分)。
深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淺赤黃色90--95%,淡黃色為80--85%,青黃色65—70%,色青帶白光只有50--60%,微黃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通常所說的七青、八黃、九赤可作參考。
二、聽聲音
成色在99%以上的真金往硬地上拋擲,會發出叭噠聲,有聲無韻也無彈力。假的或成色低的黃金聲音脆而無沉悶感,一般發出「當當」響聲,而且聲有餘音,落地後跳動劇烈。
三、掂重量
黃金的比重為19.32,重於銀、銅、鉛、鋅、鋁等金屬。如同體積的黃金比白銀重40%以上,比銅重1.2倍,比鋁重6.1倍。黃金飾品托在手中應有沉墜之感,假金飾品則覺輕飄。此法不適用於鑲嵌寶石的黃金飾品。
四、測硬度
純金柔軟、硬度低,用指甲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黃金飾品比成色低的柔軟,含銅越多越硬,折彎法也能試驗硬度,純金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越不易折彎。
五、看標記
國產黃金飾品都是按國際標准提純配製成的,並打上戮記,如「24K」標明「赤」或「足金」;18K金,標明「18K」字樣,成色低於loK者,按規定就不能打K金印號了。
六、用火燒
用火將要鑒別的飾品燒紅(不要使飾品熔化變形),冷卻後觀察顏色變化,如表面仍呈原來黃金色澤則是純金;如顏色變暗或不同程度變黑,則不是純金。一般成色越低,顏色越濃,全部變黑,說明是假金飾品
(6)真金和鍍金的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首飾保養的共性法則:輕拿輕放,避免受到碰撞與摩擦,與高溫和酸、鹼溶液接觸,經常檢查,防止寶石脫落。定期到專營店檢查您的首飾,是否突出的爪彎折,鑲托是否變形,工藝師將為你的首飾做必要的護理和保養,並將為你解答首飾佩戴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區分方法
感官檢驗法
1、看顏色:足金為深黃色,K金有黃、紅、白等多色,而仿金製品多為銅合金,顏色較淺。
2、掂重量:黃金比重為19.3g/立方厘米,大大高於仿金製品的比重,如一枚足金戒指為5克左右,而同樣大小的仿金製品一般不足3克重。
3、試硬度:純金較軟,用大頭針可劃痕,用牙咬有牙痕。
如需要准確知道貴金屬首飾的含量或出現質量爭議,應到首飾質檢機構,採用物理或化學分析的方法進行鑒定。購買首飾時還需認真檢查鑲石、焊接是否牢固有無斷裂、毛刺、沙眼等。
Ⅶ 鍍金和純金的區別
兩者區別很大,純金飾品是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其含金量在99.6%或以上;而鍍金的飾品是在其它金屬首飾表面用電鍍法鍍上一層金色,顏色與真金首飾相仿,金黃光亮,新時較難辨認。
但鍍金首飾手感較輕些,質地較硬,牙咬無印,用久易褪色。有的電鍍不好的鍍金首飾,顏色不是發紅就是發白,或者發花。而純金飾品手感會沉些,質地較軟,用牙齒咬會留有印,光澤自然。
因此,純金飾品是真正的黃金,而鍍金飾品並非黃金,只是表面鍍了一層金色而已。
所謂純金是指24K金,也在理論上100%的金才能稱為24K金,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100%的黃金,所以中國規定:含量達到99.96%以上(含99.96%)的黃金才能稱為24K金。也叫千足金。社會上對24K金的認識就是千足金。
我國對黃金製品印記和標識牌有規定,一般要求有生產企業代號、材料名稱、含量印記等,無印記為不合格產品。國際上也是如此。
但對於一些特別細小的製品也允許不打標記。
其規定為:足金--含金量不小於990‰ ,千足金—含金量大於999‰。
鍍金分為兩類,一類呈同質材料鍍金,另一類是異質材料鍍鍍金質量的優劣是視鍍金層的厚度多少、光澤亮暗為准。
現在國際上通行的鍍金首飾標準是;好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10微米一25微米,一般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2微米一3微米,如果在0.18微米以下鍍層的首飾,就不能稱為「鍍金」而稱為「塗金」,它屬於廉價的首飾工藝。
Ⅷ 怎麼看得出鍍金和真金的區別
兩種方法:1、在地上使勁磨幾下,看是否褪色;2、牙咬,真金比較軟,會有齒痕。
Ⅸ 如何辨別黃金和鍍金
黃金和鍍金區別如下:
1、成分不同:黃金(Gold)是化學元素金(化學元素符號Au)的單質形式,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鍍金飾品的成分,內部為金屬,外加金膜,金屬多為黃銅等。鍍層易被磨掉顯露出金屬顏色,時間不能持久。
2、標志不同: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首飾。黃金的化學符號為 Au,比重為17.4,;鍍金首飾一般不帶類似黃金首飾的印簽。如果帶有印簽也不同於黃金首飾,如有的首飾刻有英文字母GK",其含義是鍍金"。
3、硬度不同:足金首飾的摩氏硬度為2.5和人的指甲硬度相當,因此用指甲可以劃出細痕。鍍金在黃銅、925硬等金屬的表面鍍上一層薄薄的黃金,讓它的外表看起來就像純金一樣,而且保持原金屬的硬度。
Ⅹ 怎麼辨別真金還是鍍金
就足金而言,鍍金的色澤與真金始終有一點區別,造假技術差的鍍金首飾色澤與真金比較更為明顯。從顏色辨別只是第一步,需要經常接觸真金,有一定的經驗和閱歷,遇到鍍金就會從感覺上立馬察覺不對勁。
第二步就是業內最常見的辦法,高溫燒灼再看成色。肉眼和經驗有時候會欺騙到自己,只有烈火之下驗真金才最為妥當。 並不是用什麼打火機之類的工具就能燒出個一探究竟,需要火槍或是燒烤用的那種噴槍才行,對黃金持續加溫燒到通紅後待黃金冷卻觀察顏色。
如果是較大件的黃金製品,除了用到專用的設備窺探一下黃金內部有無貓膩,就只能高溫之後進行破壞性檢驗,剪開黃金觀察內部結構情況是不是表裡如一。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方法,不是需要用到公式就是需要用到設備。不妨用嘴簡單快捷的辦法,找專業人士幫你用法眼甄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