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能夠記錄軸承轉動聲音的錄音設備!
我給你介紹一款SKF電子聽診器TMST3:
供應TMST-3電子聽診器的詳細描述:
SKF優質、靈敏的電子聽診器TMST 3,通過對噪音或振動的測量,檢查機器部件和軸承故障。 電子聽診器TMST 3 詳細介紹 電子聽診器TMST3 振動和噪音檢測是用於確定旋轉機械部件故障的最常用方法。聽診已為設備維護工程師使用多年,並被證明是用於檢測軸承和機器運行狀況變化的簡單、便捷的方法,幾乎已普及至各工業領域。 傳統的聽診方法包括使用改錐、聽棒(銅棒)等。現在,電子聽診器已成為企業設備巡檢員/點檢員、維護工程師使用的最常見的基本檢測儀器之一。 技術參數 頻響:30Hz-15kHz 電源:4隻AAA/R03 電池,可 連續使用30小時 工作環境溫度:-10℃ - +45℃ 最大錄音輸出:250 mV 耳機尺寸:220 x 40 x 40mm 觸針長度:70mm, 220mm 重量: - 總重:1560 g - 手持感測器:162 g - 耳機:250 g SKF電子聽診器TMST 3的特點 • 易於操作 • 堅固耐用 • 聽診器探針有良好傳音性能 • LED指示燈顯示:電源開、音量、電量低三種狀態 • 隨儀器提供的光碟,記錄了典型的軸承失效聲音模式,可供使用者快速入門掌握本儀器的應用 • 耳機有效地屏蔽了環境噪音:聽診器使用時只聽來自機器的聲音,聽診器不用時,耳機還有替代耳塞、甚至大大好於耳塞的作用,在強噪音環境下保護現場工人的耳朵/聽力 • 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提高了聲音質量 • 模擬信號輸出可用於錄音 • 自動關閉功能 • 標配兩個探頭 SKF電子聽診器TMST 3標准配置 耳機 手持感測器 探頭(兩個) 樣品錄音CD 儀器箱 操作手冊.
你也可以上SKF官網上查找,http://www.skf.com/cn/zh/index.html
如果您想買的話,可以聯系我 我是正規的SKF授權經銷商。如果可以 您也可以直接聯系我
希望對你有幫助!~~~
2. 大黃F999k和大黃F999E哪個先進
摘要 大黃F-999E要比大黃F999k先進,因為:
3. 求好的簡易的隔音辦法
加厚牆體、換厚窗簾、換裝厚玻璃。隔聲量大:平均隔聲量 30dB 。(條件吸音棉 48K, 厚 95 × 高 500 ×長 1000-3000 )
耐候耐久性:產品具有耐水性、耐熱性、抗紫外線、不會因雨水溫度變化引起降低性能或品質異常。產品隔音屏障採用耐力板、鍍鋅耐力板、玻璃棉、 H 鋼立柱表面鍍鋅處理防腐年限在 15 年以上。
(3)傳音漏水檢測儀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隔音的重要性:
噪音危害:
影響兒童學習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完成多項研究發現,在環境噪音干擾嚴重的學校,老師授課時間比正常情況減少11%。長期接觸噪音還對孩子學習成績及技能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居住在機場、鐵路及高速公路邊的孩子,在語言和認知技能測試中成績更差,閱讀成績也更低。
4. 耳內鏡的應用,一般都有什麼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達,在醫學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展,有很多的醫學工具,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幫助病人了解患者的情況,也能夠更好的進行治療,而內鏡就是在耳科臨床的應用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儀器,那麼耳內鏡的應用一般都有哪些地方呢?
通過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發現耳內鏡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並且也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注意了這些問題才能夠讓醫生更好的來幫助病人更好的治療,也才能夠讓病人更快的康復,恢復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狀態。
5. 聽力測試法的成人聽力測試
簡易實用,可測試一般聽力情況,但不能鑒別耳聾性質,適用於集體檢查
聽力檢查認真記錄
在長於6m以上的安靜環境中進行,地面劃出距離標志,患者立於距檢查者6m處,但身體不能距牆壁太近,以免產生聲音干擾。受檢耳朝向檢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並閉眼,以免看到檢查者的口唇動作影響檢查的准確性,檢查者利用氣道內殘留空氣先發出1~2個音節的詞彙,囑患者重復說出聽得詞彙,應注意每次發音力量應一致,詞彙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並用,發音準確、清晰。正常者耳語可在6m距離處聽到,如縮短至4m,表示輕度耳聾,1m為中度耳聾,短於1m者則為嚴重的以至完全性耳聾。記錄時以6m為分母,測得結果為分子,如記錄為6/6、4/6、1/6。 一般採用秒錶,記錄聽到表聲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患者坐位、閉目,用手指塞緊非檢查側耳道口,檢查者立於患者身後,先使患者熟悉檢查的表聲後,將秒錶於外耳道平面線上,由遠而近反復測驗其剛能聽到表聲離耳的距離。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准聽距(cm)表示,如100/100cm、50/100cm。 音叉放於距耳道口約1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於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是鑒別耳聾性質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調倍頻程五支一組音叉,其振動頻率分別為128、256、512、1024、和2048Hz。
⑴骨導偏向(Weber)試驗音叉置於顱骨正中,令受試者指出響度偏向。如偏向健側或聽力損失較輕一側,則患耳或聽力損失較重側為感音神經性聾;反之則為傳導性聾;如在正中,則或雙耳聽力正常,或為雙耳氣、骨導聽力相應減退的綜合結果。
⑵氣、骨導差比較(Rinne)試驗比較音叉氣導聽到時間與骨導聽到時間的長短。氣導時間長於骨導者記為陽性(+),反之記為陰性(-),二者相等者記為陰陽性(±)。若雖氣導時間長於骨導,但二者均短於正常聽力耳,則記為短陽性。陰性或陰陽性者提示聽力損失為傳導性或混合性,而陽性者主要為正常;短陽性者主要見於感音神經性聾。
⑶骨導對比(Schwabach)試驗:比較受試耳與聽力正常耳的骨導時間長短。長於正常耳者見於傳導性聾,短於正常者多為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
⑷鐙骨活動(Gelle)試驗:音叉敲響後置於乳突,並以鼓氣耳鏡在外耳道加壓。如加壓時音叉響度有變化,聽力檢查(聲阻抗-導納測試法)
則為陽性,表示鐙骨活動;如響度不變,則為陰性,表示鐙骨活動受限。音叉檢查應記明所用音叉的頻率。這種檢查對耳硬化症的診斷頗有意義。 以電子純音聽力計施加倍頻程頻率純音檢測受試耳聽閾。對有聽力損失者應分別以氣導和骨導進行檢測,以利於區別聽力損失的性質。氣導檢測時,對雙耳聽閾差超過40dB者應在健側施加掩蔽,防止「影子聽力曲線」。骨導測試應常規在對側施加掩蔽。聽閾記錄為dBHL」。對疑有重振現象者,可進行雙耳響度平衡試驗或短增量敏感指數(SISI)試驗。
純音聽閾測試:純音聽閾測試(pure tone audiometry)包括氣導和骨導測試。氣導測試先從1KHz開始,病人聽到聲音後,每5dB一檔地逐檔下降,直至聽不到時為止,然後再逐檔增加聲強(每檔升5dB),如此反復測試,直至測到確切聽閾為止。再以同樣方法依次測試其他頻率的聽閾。檢查時應注意用間斷音,以免發生聽覺疲勞。骨導測試的操作方法與氣導測試相同。如兩耳氣導聽閾相關40dB以上,則須在測較差耳時,於較佳耳加雜訊進行掩蔽,以免患者誤將從佳耳經顱骨傳來的聲音當作較差耳聽到的聲音。如兩耳骨導聽閾不同,在查較差耳的骨導聽閾時,較佳耳更應加雜訊掩蔽。
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alternate binaural loudness balance test,ABLB):是檢查有無響度重振的常用方法,適合於雙耳聽力相差20~50dB(HL)的患者。當用低強度音刺激時,一耳較另一耳聽力差,但高強度音刺激時,兩耳對同一頻率的音調所感受的響度可能相等,甚至差耳反而敏感,
檢測儀器
這種患側強度增加較健側為快的現象,稱重振現象(recruitment phenomenon)。耳蝸病變引起的感音性聾常有響度重振。例如病人的右耳聽閾為0dB,左耳聽閾為40dB。當右耳聲強級增加20db 時,左耳只須從其聽閾(40dB)增加10dB就感到兩耳聽到的響度相等,此即表示有響度重振,提示存在耳蝸病變。檢查方法為先測定患者兩耳純音聽閾,選用兩耳聽力相差20dB以上的頻率,每10~20dB一檔地增加一耳的聲強度,並逐檔調節另一耳的聲強度至兩耳感到的響度相同時為止。
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hort increment sensitivity index test,SISI):用於檢查聽覺對聲音強度微量改變的察覺能力。用1000Hz的純音,強度為閾上20dB,應用調幅裝置使聲強每5秒出現一次短時程的1dB增量(上升及下降時間各為50ms、持續200ms),受檢者共聽20次增幅音,每聽到1次,得分5%,總分在30%以下為正常,35~65%為可疑,70%以上者為重振試驗陽性,提示耳蝸病變的存在。
言語測聽法(speech audiometry):有些病人的純音聽力較好,卻聽不懂語意。在這種情況時,純音聽力圖並不足以反映病人的聽功能狀態,而需用言語測聽法來判定。言語測聽法是用專門編制的測聽詞表來檢查患耳的言語接受閾(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和言語識別率(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言語接受閾為能聽懂一半測試語音時的聲強級(dB);言語識別率為對測聽詞表中的言語能正確聽清的百分率(%),按不同聲強級所聽懂的%繪成曲線,即成言語聽力圖(speech audiogram)。在蝸後(聽神經)病變時,純音聽力雖較好,言語識別率卻極低。
鼓室導抗圖 聲阻抗-導納測試法(acoustic impedance admittance measurements)是客觀測試中耳傳音系統和腦干聽覺通路功能的方法。國際上已日漸採用聲抗納(immittance)一詞代替還在使用的聲阻抗-導納之稱。當聲波傳到鼓膜時,一部分聲能被吸收並傳導,稱聲導納;一部分聲能被阻反射回來,稱聲阻抗。中耳阻抗越大,聲導納越小;或者說聲能傳導越小,反射的越多。所以,從反射回來的聲能可以了解中耳傳音功能情況。測知這種聲導納(又稱聲順)和聲阻抗變化的儀器就是聲阻抗-導納測試儀,臨床用於診斷中耳各種傳音結構的病變、咽鼓管功能檢查、感音神經性聾與傳導性聾及精神性聾的鑒別、響度重振的有無、面癱的定位、耳蝸與蝸後病變的鑒別、以聲反射客觀估計聽閾等。它可補充甚至糾正其他聽力檢查法的不足,但不能取代,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判斷。
其基本測試項目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靜態聲順值以聲阻抗等效容積表示。鼓室圖測量以220Hz探測音測試,外耳道壓力在1.96~-1.96kPa(+200~-200mmH2O)之間連續變化,將各壓力下的聲順值相連得出鼓室圖曲線,分為A、B和C型曲線,其中A型又可分As和Ad兩個亞型。鐙骨肌反射可以協助判斷聽骨鏈活動狀況,還可以用於分析有無中樞病變及協助面神經損傷定位。 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於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干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電反應測聽檢查除對雜訊環境有與純音測聽的同樣要求外,還要求檢查環境的電學屏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電學雜訊對電位記錄的干擾。
⑴耳蝸電圖:可以利用蝸神經動作電位(AP)反應閾接近聽閾的特點客觀估價難以合作者的聽閾;與其他聽力學檢查手段結合鑒別耳聾病變部位(傳導性、耳蝸或蝸後)。
鼓室導抗圖
⑵聽性腦干反應(ABR):屬短潛伏期電位,一般用短聲進行測試。可以與其他聽力學檢查結合用於鑒別聽力損失性質;最常用於檢查有無耳蝸後病變:如各波潛伏期延長、波間期延長、雙耳間潛伏期或波間期相差明顯,以及波形分化變差都提示耳蝸後病變存在的可能性。ABR主要鑒別診斷:
①傳音性耳聾:V波反應閾提高但閾值潛伏期在正常范圍。聲波潛伏期—強度函數曲線向右移位。
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聾表現為V波閾值提高,但在閾上20dB以內的聲刺激時,潛伏期就縮短,並達正常值;
③聽神經瘤:I—V波間隔延長或V波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確肯定時,則假陽性率很高,此時應結合耳蝸電圖綜合分析,則可提高診斷准確率。兩耳I-V間隔差大於0.4ms,或一側I-V間隔大於4.6ms(應考慮年齡及性別因素),則提示有蝸後病變;
④診斷腦干病變:多發性硬化、腦干血管病變和腦干腫瘤等同樣可引起誘發電位的振幅減小、潛伏期延長或波形消失,應結合病史及有關檢查進行鑒別。功能性聾和偽聾:可客觀評估聽閾,但需注意短潛伏期電位和短聲檢查容易低估低頻域殘余聽力。
⑶中潛伏期電位(MLR)主要用於測定腦干以上聽覺通路的病變,如包括中腦至初級聽覺皮層在內的多發性硬化等不同原因的病變(脫髓鞘性、血管性、炎性和腫瘤);對嬰幼兒和其他難以合作者可以用來鑒定殘余聽力和進行客觀測聽,補充測定ABR不易准確評估的低頻區域聽力。用於臨床時建議以40次/s速率提供刺激,產生40Hz聽覺反應相關電位(40Hz AERP),其反應較常規MLR更為接近主觀聽閾,同時反應易於辨認。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耳聲發射代表著耳蝸主動機制,可分為自發(SOAE)和誘發性兩大類。臨床建議使用誘發性OAE中的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TEOAE)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可應用誘發性耳聲發射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選,簡便、快速,有肯定OAE反應者可判為外周聽力正常;與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結合可鑒別耳蝸性和蝸後性聽覺系統病變。對客觀性耳鳴者檢查SOAE有助於發現蝸性客觀耳鳴。
6. 水管漏水檢測方法都有哪些
機械式聽音桿
聽音桿是一種原始的聽音工具,通過簡單的物理傳音現象來將漏水音傳遞至人耳中。早起的聽音桿是用堅實木料或銅制金屬做成棒體,並在頂端加共鳴腔及振動膜片,棒體前端接觸接觸管道暴露點,如閥門、消火栓、裸露的管道部位等,使用時耳貼振動腔的開孔仔細辨別有關聲響,它的優點是音質單純、無雜音、易分辨且聲音強度變化明顯、無附加的電氣雜訊,缺點是勞動強度大、需要豐富的探測經驗,對於大埋深管道的地面巡檢有一定的技術難度。作為一種輔助性工具尤其是在配合鑽孔聽音法以及其它方法定位的校驗,有良好效果。
漏儀的使用特點:
l 調節濾波組合,將儀器設置到合適的濾波范圍內;
l 調節儀器增益和音量,使耳機聽覺舒適;
l 在管道正上方按S型路徑沿管道進行探測,注意仔細分辨漏水雜訊異常;
l 發現異常區域應多次反復測量,並對聲音的頻率和強度變化進行比較,直到確認異常位置。
l 受環境雜訊影響,一般在夜間工作。
在最新的數字式動態降噪測漏儀信號處理技術和功能:
l 數字化濾波技術。
l 數字雜訊強度記錄。
l 前後多次檢測的有效值(或最小音壓值)比較記錄。
l 動態降噪技術
選擇測漏儀款型時應注意以下最基本的性能:1、穩定性及耐用性;2、靈敏度和附加雜訊;3、音質的真切感;4、頻率選擇和背景噪音的抗干擾性;5、攜帶操作的方便性;6、電池的工作時間長短;7、對本單位使用的適用性、經濟性。
靈敏度和附加雜訊:
靈敏度既要相當高又不是「愈高愈好」。這與使用者的要求有關,並且一般來講,一旦儀器的拾音器設計存在缺陷,其靈敏度越高時儀器自帶的電子擾流聲也隨著增大。相對於設計優良的拾音器,其靈敏度越高,同時拾取到的漏水異常音和背景噪音就會越多,因此這的確是一對矛盾。例如我國東北地區和南方地區,在東北地區使用應選用高靈敏度的儀器,南方地區則靈敏度適中就可以了。靈敏度是解決測到和測不到(即聽到和聽不到)地下埋深的漏水的問題。
選型應注意本單位主要使用范圍,不宜兩面求全。應盡可能選擇既有足夠高靈敏度,儀器本機電子雜訊較低、且能夠有效屏蔽背景雜訊的儀器。
決定靈敏度的關鍵器件是拾音器,常以V/G為單位表示感測器的靈敏度,儀器的放大倍數可以調節儀器總的靈敏度,但同時本機雜訊也相應變化,應調節在有足夠信噪比的情況下工作,並非越大越好,因為放大倍數過大,同時也會把外界的沖擊、干擾雜訊放大,引起放大電路的過飽和,因而會造成聲音的失真,使用時應該將放大倍數調到耳機剛好聽清楚為宜。所謂有「足夠的信噪比」直觀的情況下是在顯示器件上有足夠的動態范圍信號,能從零顯示至最大顯示間擺動。
聽音的真切感、頻率選擇和抗干擾性:
將這兩個問題合並來談較為方便,大家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發出的,發出聲音的振動物體稱為聲源,人生活在空氣中,人耳習慣聽到的聲音是由空氣傳播的,聲音也可以在液體、固體中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隨路徑的遠離振源能量分布面也擴大,同時,傳播的介質對振動還有吸收、反射、散射等作用,會進一步削弱振動的強度,聲音也逐漸減小。聲音除了描述大小的「聲強」外,還有「頻率」是指每秒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振動次數/秒),振動頻率越高,人耳感覺愈「尖銳」,但人耳可聽到的最高頻率約16000Hz,再高就進入「超聲」,振動頻率越低,人耳感覺愈「低沉」,但人耳可聽到的最低頻率約16HZ,再低就進入「次聲」。
所謂「音質」顧名思義,指聲音的品質,它是一個比較難描述的概念,但基本上可以說是由不同頻率振動的合成情況決定的,單頻聲如鋼琴一次敲擊的聲音,而周圍環境各種發聲體,不同強弱,不同頻率疊加而形成環境雜訊,就是典型的多頻聲。
至於「漏水聲 」因其噴水口的振動,周圍被沖擊層的振動,水流的擾動,管壁的附加振動等的、發聲機理不一,而至人耳的復雜路徑不同,傳至地面再被感測器、放大器經耳機,而至人耳的復雜性,它也是一種異常雜亂的聲音。但是,不管它如何雜亂總還是有相當的規律可尋。在同一點測聽,至少有下列三個特點:
1. 連續性:只要漏水不突然中止,發聲就不會中斷。
2. 穩定性:只要供水過程不突然變化,如水壓急快升、降等,聲音的響度就不會突變。
3. 內容有豐富性:不是單頻聲、音樂聲、白雜訊而是某種沖擊,翻滾、擾動的綜合雜訊。
其中第一、二兩個特徵可直接由儀器測量得出,第三個特點較為復雜,一般儀器尚未能充分顯示,常要藉助於測漏人員聽音的分析,也是測漏人員測漏技術和經驗的主要方面。
鑽洞棒
是在檢得漏水疑點後,為了避免損壞大面積的路面,用鑿洞棒在地面漏水疑點處打出空洞,查看是否有水流出,或者插入機械聽漏棒以驗明情況。
儀器的穩定性和耐用性的考察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對整箱配套齊全的儀器,首先看外觀,外觀粗糙,結構鬆散,可見生產廠家尚未缺乏科學認真的管理。
(2)再仔細觀察零部件是否選用高品質的材料,這僅僅從某些細微處就可以看出產品的質量,比如電纜線是否是具有高彈性和厚實、耳機是否是全封閉式隔音的、耳機線是否夠結實不宜折斷等等,這些細微之處就可以體現生產廠家的質量意識。結構、部件堅實程度,常影響耐用性。
(3)按說明書要求,安裝好後,是否能立即正常工作,即常說的「開箱合格率」是多高。
(4)各種插件、旋鈕有無松動現象,接觸是否可靠。
7. 雜訊的檢測標准和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檢測標准:
1、戶外標准
(7)傳音漏水檢測儀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噪音的一些控制方法:
1、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築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採取措施,或採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採取防護措施,如長期職業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隔音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
8. 地下管道漏水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地下水網管線的檢測方法:
1、收集管線資料
收集需要檢測管線的圖紙資料和用水量資料,企業安排熟悉管線位置的技術人員現場指出該管線的相關信息。
2、區域管網環境調查
管網環境調查的目的是充分了解現場情況,為下一步漏水檢測工作的施工安排、方法選擇等做好准備,它包括管網環境調查,附屬設備情況調查,用水情況調查和排水情況調查等。
(1)管網環境調查:①供水壓力;②管道材質;③管道路面。
(2)附屬設備調查:調查區域內井、表、閥、栓,並對以上附屬物都進行漏水初步調查。(3)排水情況調查:對管網附近的排水管道及電纜等所有涉及的地下構築物均作詳細調查。
3、漏水詳查
在工作區內,日間對區域內的消火栓、閥門、水表及明管進行100%直接聽音,以聽取從漏水點傳播至管道構築物的聲波,發現漏水異常。發現異常後均作詳細記錄,記錄內容包括:外業編號、位置、異常性質、異常狀況及解釋等。
4、音聽檢測
在調查區域的管路上方,用漏水探知機按「S」型路線沿管道走向以間隔0.5~1.0m進行音。
作業實施在用水量相對穩定,周圍環境相對安靜的時間段。調查埋設於路面下的管道漏水狀況,在可能漏水的地面上做好標識。
a. 在異常處做「米」字型剖面探測
b. 路面聽音率100%,聲音異常查明率100%
c. 異常點及周圍環境做詳細記錄
d. 路面聽音同時應輔助閥栓聽音及環境調查
5、漏水點確認及漏水點定位
對已經發現的漏水異常或區域,組織技術水平較高、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異常判斷,排除異常干擾,確認是否屬於漏水異常。若為漏水異常時,再對漏水點進行准確定位。
對漏水點進行准確定位,是一項綜合且復雜的工作。需綜合利用地面音強及音頻探測、管道音強及管道近距離音強音頻探測等多種方法,綜合分析閥栓檢測,路面檢測,相關檢測等多種檢測方法的結果,最終確認漏水點准確位置。
二、檢測的意義:
1、保證管網長期、穩定、健康運行,為安全生產提供基本保障;
2、節約水資源,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減少泄漏對附近道路、建築設施及裝置的危害,排除由於泄漏原因 造成的安全隱患。
4、保護環境,防止水體污染。
5、當供水管道發生泄漏時,水在壓力下逸出會產生一種噪音,這種噪音會沿管道向兩側傳播,或沿介質傳播到地面,漏水檢測儀器就是通過拾
6、取這種漏水的聲音,並轉換為電信號,經過相應放大並作數字化濾波處理,來判斷漏水點的准確位置。這是漏水檢測傳統聲波檢測的方法。
7、目前,漏水檢測方法多樣,借鑒了醫學儀器的原理。
9. 助聽器戴久了是不是會越來越聾啊
耳聾通常是指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及其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生病變,引起聽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遺傳、葯物、疾病等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耳聾,實際上聽力受損應盡早佩戴助聽器,但部分耳聾患者誤認為戴助聽器時間越長,耳聾會越嚴重,而不願意佩戴助聽器。耳聾應盡早配助聽器,只有及時配助聽器不斷刺激耳神經,才能盡量保持現有的聽力。
助聽器戴久會越來越聾嗎?
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一個電聲放大器,它將一個微弱的聲音放大到適應人耳需要的強度。人耳對頻率為300~3000赫茲的話語反應是最佳的,助聽器對聲音敏感的頻率與此對應。並且助聽器對過高的音頻與音量均有濾過作用,阻止聲輸出過高而引起不適。佩戴合適的助聽器不但不會對聽力造成損害,且可避免聽神經廢用性萎縮。」
如何選擇合適自身病情的助聽器?
驗配助聽器像配眼鏡需要驗光一樣,是一個科學而精密的過程。驗配前,首先要詢問病史,再對患者聽力進行全面測試和評估,繪成聽力圖,然後,醫生將所選配的助聽器放在助聽器檢測儀里,通過十幾項檢測,看其各項性能是否達標,最後還要根據每個人特有的耳朵構造,在真耳分析儀實現個體化。試戴一段時間後,如果主觀感覺仍不適,驗配人員會對助聽器的各種控制裝置反復調節,以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