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針對食品安全的問題,我們要提出哪些合理建議或整改措施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從源頭抓起,建立預防機制,加強對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的監管,具體做法如下:
一、 進一步提高對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認識
當 前,要更加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常抓不懈,切實抓實抓緊抓好食品質量監管,從源頭 上杜絕和防範私屠濫宰、制售假冒偽劣等非法違法行為,有效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要進一步深化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認識,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 程,進一步增強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下最大的決心、採取最有力的措施,抓好肉品和酒品質量安全,確保人民群眾食品安全。
二、 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
高 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以肉品、酒類產品為重點,以定點屠宰企業、酒類批發零售企業為重點對象,以城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集市為重點區域,採取強有力措 施集中整治,全面開展牛、羊及禽類定點屠宰監管,按照規劃加緊加快布點、建點步伐,進一步加大畜禽定點屠宰監管力度,以達到凈化食品市場,切實保障人民群 眾身體健康和生命確安全。
三、 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工作責任
食品安全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事關政府執政形象、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為此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出發,把食品安全檢查整治做為當前商務工作的一項嚴肅政治任務,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對轄區內肉類、酒類產品進行全面整治,徹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Ⅱ 關於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措施
建立健全各類法律法規,增加違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國。同時消滅「潛規則」。懲罰是遏制錯誤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效果,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違法慾望,存僥幸心理的人同樣存在。
降低關鍵行業的投資成本,國家扶持補貼,比如:糧食種植業、畜牧業等等;同時減少程序上的環節和收費,比如:一站式服務、免費審批等等。一定程度上減小從業者不道德或不法行為的心理驅動力。
(2)食品可行性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強化執法檢查,提倡制度剛性化。對於執法部門的監督在國內外都是一個難點問題。為保證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安全,應逐步建立食品追蹤識別標志制度,對食品安全的自檢、抽檢記錄都有據可查。
我國在《食品安全法》中規定有違法行為無須造成後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違法成本和震懾犯罪,但執法機關對於具體認定和執行尺度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為了對執法部門形成有效制衡,客觀上需要強化執法檢查,嚴厲追究執法機關不作為和徇私舞弊的責任。
Ⅲ 你知道食品安全問題怎麼能得到徹底的解決呢
國家要出台嚴格的規章制度,統一清查那些小型無證經營餐廳飯店等等,學校里的食品衛生也尤為重要,學校要有專門負責監督的食品衛生安全員,同時教育局也要有食品安全常識,採取食物標本經過檢驗,合格達標才能給學生售賣。
Ⅳ 食品安全問題如何能得到徹底的解決
建立食品檔案、通過網路、媒體等方式,把產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看見了食物背後的人,從而促進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產品生產者也會為自己的作品自豪。
Ⅳ 食品廠可行性報告怎麼寫!
新建冷飲、速凍食品廠可行性方案
區靈溪鎮招商引資辦
二OO三年三月
第一章 項目說明
選定的這一發展項目,設備現成,技術成熟,利用上饒市交通發達,通訊方便,廠地設施具備,人力、原料豐富的條件,可以說該項目是切實可行的。如果搞好產品系列開發,加強產品銷售力度,嚴格管理制度,從中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章 市場測試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不會沒有市場,只有不適銷的產品。只要在產品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多做一些市場調查研究,多開發一些適銷對路的花色品種,加強管理,在降低成本上多下些功夫,市場銷售是極為樂觀的。
第三章 產品方案與生產規模
計劃生產中、高檔次冷飲(雪糕類)400萬只,速凍食品250號,產值規模600萬元。
第四章 工藝設計與設備選型
一、生產工藝流程
配料→蒸煮→冷卻(二次)→勻質→老化(二次)→膨化→凍結→包裝(入庫)
二 、設備選型
選用普通成套設備可滿足工藝要求。
設備一覽表
序號 設備名稱 規模
型號 單位 數量 單位(萬元) 金額
(萬元) 動力KW 備注
1 製冷機 4F10 套 3 3 9 39 含備用一台
2 反應鍋 0.3T 只 3 1.2 3.6
3 攪拌機 1T 台 1 2.3 2.3 3
4 冷凍箱 套 2 3 6 14
5 鍋爐 0.2 台 1 0.5 0.5
6 柴油發電機組 套 1 18 15
7 膨化機 台 2 0.8 1.6
8 變壓器 台 1 3 3
合計 14 41
第五章 建築工程與公用設施
一、建築工程
生產車間 300m2×2
冷庫: 100m2
製冷機房: 24m2×3
發電配電間: 24m2
鍋爐房: 24m2
合計: 820m2
二、公用設施:
1、供水:經測試,市自來水公司供水衛生指標可滿足生產要求,故生產用水均採用自來水。自來水管道已輔到生產現場,無需另行建設。
2、供電:原有供電設施可利用,本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6千瓦,需增一台50千伏安變壓器。
3、運輸:建廠初期原料及產品運進輸出由汽車公司或火車擔任。
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
主要原材料本地市場可保障供應。
第七章 生產組織與勞動定員及人員培訓
生產組織:採用一班制,全年為連續生產,作業天數300天。
二、勞動定員
根據工序設備能力配套要求,共需新增生產工人30人。
三、人員培訓
生產工人需通過應知應會和安全生產等基本知識學習培訓,經考核合格後分配技術崗位。
第八章 投資概算及來源
一、投資概算
1、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設備費、土建費、設備運輸費、安裝調試、建設期利息及不可預見費共計200萬元。
2、流動資金:按本方案提出的生產規模,需流動資金45萬元(根據可變成本,按年周轉5次計算)。
二、固定資產概算構成(見下表)
投資概算表
序號 費用名稱 金額(萬元) 說明
1 設備費 44
2 土建費 111.6
3 設備運雜費 2.6
4 安裝調試費 4.4
5 建設期利息 234
6 不可預見費 14
7 合計 200
第九章 經濟效益分析及評價
一、銷售收入
1、冷飲:產量×出廠價=400萬只×1元=400萬元
2、速凍:產量×出廠價=250噸×0.8元=200萬元
Ⅵ 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政府應採取什麼措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政府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還必須才去有效地體系去幫助和扶持食品鏈上的各種企業,就是我們20年前在美國就提出的「從農場到餐桌的降低致病菌的計劃」。
政府如果只知道說「你錯了!」,而不會告訴犯了錯的企業如何去做正確的事。就如同,父母只知道打犯了錯的孩子,而不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下回孩子遇到同樣的問題,還會犯錯的!
同時,政府還要鼓勵相關單位開發能夠有效保證食品安全性的產品和方案,並推廣之!
Ⅶ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
原因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也有很多,以下是我的解決建議:
1、法規:食品安全相關法規的制定。相關法規制定很重要,它是食品安全形成的法規鏈條的基礎。
2、落實:法規的制定、執行只能有一個主體。三個和尚沒水吃大家都知道。
3、提高:對於觸犯者提高處罰。
4、教育:告訴老百姓一分價錢一分貨。別總買便宜的(固然我去超市也總盯著價簽看)。
Ⅷ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訓。食品流通安全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繫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中國政府對食品流通安全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加強食品流通安全工作的措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食品安全是一個永恆的問題,即使是現在國際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中國的食品流通安全工作尚處初級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許多不足亟需改進。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曝光接連不斷,讓人感到食品安全狀況好像越來越不好了。其實,不是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好了,而是現在政府的透明度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決心增大了,大家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了,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增強了,所以曝光事件頻頻發生。為了保證百姓餐桌安全,「菜籃子工程」的重點早已轉向了「三綠工程」和「食品放心工程」。近年來各地積極推動三綠工程,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狀況總體上已得到好轉。
解決方案:
加強市場檢測,嚴把入市商品質量關加強批零環節的食用農產品檢測。要迅速在全國大中城市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推廣速測技術,充分發揮基地檢測、市場速測、定點抽檢等手段,嚴把市場准入關口。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檢測結果,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提高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手段,給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備了農葯殘留的快速檢測設備,食用農產品檢測的技術方面不僅檢測技術需要攻關,包裝技術,鑒別技術都要提高。
嚴格食用農產品的市場准入制度,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實行食用農產品市場准入制是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國內農產品質量管理的必然趨勢。建立索證、索票制度。對未經認證、檢測或將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不準上市流通。實行認證產品的分區銷售制度。推進場廠掛鉤、場地掛鉤。
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制度。我國入市的食用農產品不具備可溯性。流通過程中涉及的諸多環節,食品生產質量即使合格,流通環節出現質量安全事故,相關部門也無法找到依據做出判定。因此,應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查的原則,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制度,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制度。追溯能力既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食品生產、加工或經營企業為實現自身保護措施,所採取的管理手段,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從種植、養殖到生產、加工階段等「食品鏈」各階段的生產加工者真正承擔起因食品安全問題給消費者帶來的侵害責任。通過建立和加強食用農產品的追溯制度,能夠從根本上實現食用農產品的安全、可靠,鏟除假冒、偽劣食品存在的條件。
推行綠色市場認證。即通過綠色認證來促進市場加強硬體設施和提高對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意識,逐步實現安全設施現代化,形成有害物超標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退出機制。
通過建立食用農產品信用檔案,對其經營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進行連續的、全面的記錄,包括優良記錄、不良記錄。並在網上公布,不僅可為向消費者推薦好的企業,推薦好的品牌,還可以有效實現對綠色生產的激勵機制。
完善法制保障體系。針對加工、流通環節「菜籃子」食品衛生質量安全問題,有組織、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制定和修訂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指導性文件、標准和規范,研究提出法規及標准體系;完成重大缺口技術標準的填平補齊,建立「菜籃子」食品在加工、運輸、倉儲和銷售四個環節的良好操作規范,健全產品流程管理的質量控制體系;支持各地做好普法和貫標的推廣工作。
完善政策推進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針對食品流通安全的政策管理體系,依照有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指導性和扶植性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各地食品流通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加強政策指導,完善政策推進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技術支撐體系。把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工作作為食品安全科技支撐的重點來抓,廣泛聯合科技主管部門和相關科研機構,通過協調和自建課題管理的機制,加強替代性安全農業投入品和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推進相關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產品有害投入品屢禁不止,監督成本過高的矛盾。
Ⅸ 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1、治標
1)建立健全各類法律法規,增加違法犯罪成本,以法治國。同時消滅「潛規則」。懲罰是遏制錯誤最節省成本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效果,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違法慾望,存僥幸心理的人同樣存在。
2)降低關鍵行業的投資成本,國家扶持補貼,比如:糧食種植業、畜牧業等等;同時減少程序上的環節和收費,比如:一站式服務、免費審批等等。一定程度上減小從業者不道德或不法行為的心理驅動力。
2、治本,治天下就是治人心
1)提高社會對道德教育的重視度,盡快構建新形勢下的道德框架不是簡單的「道德回歸」。
2)加強宣傳和輿論導向,最大限度地調動「新聞力量」和文學藝術的力量。
3)控制不正常的社會資本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