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起來看看腦梗塞早期怎麼治療好
腦梗塞得病半年內是最佳康復期,恢復期需要堅持用葯1~2年,改善症狀的同時防止復發。可以用二次研發成功的天欣泰,活血化瘀開竅止痛,對腦梗塞恢復期效果很好,安全性很高。
您好,你的這種情況考慮可能是腦血管狹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導致的,需要到醫院通過腦血管造影、顱腦核磁共振等檢查來明確一下診斷,然後對症治療。您的問題解答完畢,請對我的回復做出評價,謝謝!
3. 腦梗初期如何治療
你奶奶是不是有高血壓?有高血壓的話還要調節血壓..有高血壓要對醫生說 這個他們也會問的 這個醫生用的要很好的 用甘露醇的目的就是防止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輸血通是用來溶栓的 對於腦梗來說不是這么快就能治癒的 要慢慢的把血栓溶開 溶栓是個慢活
4. 早期腦梗塞目前的治療方法
你好,造成腦梗塞的主要原因就是全身的血管堵塞,和平常生活中脂肪攝入過多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早期的腦梗塞除了用葯物治療外,還要注意平常生活中脂肪的攝取,另外還要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控制好自身的血壓。
5. 腦梗初期,應該怎樣治療
半邊身體麻木是腦梗的一種常見症狀。但腦梗死有很多類型,另外腦梗有許多危險因素,具體到某一患者身上時有可能是哪種發病機制引起的。這些在發生腦梗之後都需要搞清楚,所以發病之後,我的意見是去醫院找神經科大夫看看。仔細地把上述的發病類型、發病機制,危險因素都弄清楚。這樣才好做好進一步的治療,並且要做好再發的預防。
6. 腦梗塞最佳治療方法
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們日常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症狀是胸悶,氣短或嚴重的呼吸困難這些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症狀。面對這些心腦血管疾病,我們必須照顧好我們的日常生活,控制好休息時間不能熬夜。腦梗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預防治理心腦血管疾病呢?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應該要注意給患有心腦血管的人保暖,因為冠狀動脈一到冬天就容易收縮和痙攣,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和可能發生栓塞,因此需要保暖。高危患者可以接受有效的抗血栓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長期服用葯物。睡眠期間,人類神經系統處於抑鬱狀態,缺乏活力。早晨醒來時,突然大幅度運動會導致神經興奮性突然增加,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認為,性格不好的人通常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容易患心臟病。此外,急躁的人容易生氣,情緒激動會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進而促進心腦血管急症發生,所以我們應該心平氣和,不要輕易生氣。
7. 腦梗塞早期怎麼治療
腦梗塞是指腦部的動脈系統中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導致該動脈供血區局部腦組織的壞死,治療的關鍵是控制顱內壓,降低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促進病變腦組織功能恢復。可及時給予高滲脫水劑、利尿劑和激素等治療。
8. 腦梗塞怎麼早期治癒
你好,建議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吡拉西坦及尼莫地平改善腦細胞代謝看看,有條件的話,還是住院輸液效果會好點。
9. 腦梗塞初期怎麼治療,用什麼方法治療腦梗塞可以治好
腦梗患者最好是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為好,以保證腦血流供給、減輕腦組織缺血狀況.病情穩定後,鼓勵患者做主動鍛煉.盡早下床活動,從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進行訓練指導,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和次數,最後幫助進行上下樓梯訓練,讓患肢得到運動,利於功能的恢復.不要喝酒,禁忌辛辣食物.具體用葯由當地醫生決定.
10. 早期腦梗塞 怎樣治療
腦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左額顳頂葉腦梗塞。CT掃描左額顳頂葉大片低密度灶,其范圍相當於大腦中動脈供血區,中線結構略向右偏移。右放射冠見一腔隙樣梗塞灶。
左側顳葉腦梗塞。CT增強示低密度區呈腦回狀強化。
右額、頂葉出血性腦梗塞。梗塞後17天,CT平掃示低密度區內有斑片狀高密度影,密度不均,代表梗塞內出血。
左顳頂葉腦梗塞(超急性期,發病4小時)。T1加權(上圖)示左顳頂葉皮層下區略低信號影。同一層面T2加權(下圖)示左顳頂葉病灶呈高信號影。雙側基底節區多發腔隙性梗塞呈高信號影。
[病因病理]
腦梗塞是腦血管嚴重狹窄或閉塞,導致腦血流阻斷而使腦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和軟化。約佔全部急性腦血管病的50%-60%。引起腦梗塞的原因較多,主要的是腦血管阻塞及腦部血液循環障礙2種。
腦血管急性閉塞後,最初4h-6h缺血區逐漸出現腦水腫,12h後腦細胞開始壞死,但梗塞區與正常腦組織尚難區別。24h後至第5天,腦水腫達到高峰,側支循環開始建立。從第2周開始,腦水腫逐漸減輕,但梗塞區組織壞死及液化更明顯。雖已建立較充分的側支循環,但可有部分病人在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的同時,梗塞區的血管壁因缺血性損傷通透性增高,可形成出血性梗塞。
[臨床表現]
主要取決於梗塞大小、部位。臨床上表現為頭暈、頭痛,部分病人可出現嘔吐及精神症狀,同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腦部損害的症狀,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病情較重時可出現意識喪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腦疝症狀。
[影像學表現]
1.CT表現:
(1)急性期:一般把發病後頭5天作為急性期。病變區水份增加在CT圖像上造成兩種效應,一是病變區密度減低,皮質和髓質缺乏密度差異,早期這種密度減低一般不顯著,多呈楔形,與受累動脈的供血范圍一致,邊界模糊;另一是由於水份增加使病變區體積變大而造成的佔位效應或腫塊效應,輕的表現為病變區腦組織腫脹,腦溝、腦油消失,重的表現為中線結構向對側移位,即所謂腦內疝,佔位效應的程度與腦梗塞面積有關,面積越大,佔位效應越顯著。上述兩種效應一般在發病後第3一5天達到極點。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的腦梗塞出現CT上的變化最早需要3~6小時,晚的要等到24小時或者更長時間之後才出現典型表現。如果臨床上有典型的腦梗塞症狀而CT表現陰性時,應該在短期內復查CT,以免漏診。
(2)亞急性期:指發病後第6~21天,水腫明顯吸收,佔位效應減弱或消失。多數情況下也是低密度,邊界較急性期清楚;但有少數病人表現等密度病變,不易發現,即所謂「霧」狀效應,原因是病變區內一些密度高低不同的成分混合在一起的平均效應(水、類脂質、空腔等低密度物質混合血液、鈣化、鐵質等高密度成分)。此時作增強掃描,非常有助於診斷。注射造影劑以後,典型的腦梗塞表現為腦回樣增強,梗塞區大腦皮質的腦回和基底神經節的神經核團增強。
(3)慢性期:21天以後,缺血壞死的腦組織被吞噬細胞清除,遺留含腦脊液的空腔,合並膠質增生,病變區仍為低密度,與腦脊液相似,邊界清楚,但體積縮小,表現為患側腦室擴大,蛛網膜下腔包括腦裂、溝、池增深增寬,皮質萎縮。
(4)腔隙性腦梗塞:多數位於基底節或大腦半球深部腦白質,病灶大小在1.5cm以下。一般沒有腦室系統受壓移位等佔位效應。
(5)出血性梗塞:CT表現的特點是低密度梗塞的背景上有散在、不均勻的高密度出血區。與血腫不同,其密度不如血腫高,亦不如血腫均勻一致。
2.MRI表現:
腦缺血lh之後就可發生腦組織水含量增加,從而引起MRI信號的變化,MRI顯示腦梗塞優於CT。缺血主要影響Tl和T2弛像時間,即兩者均延長。在缺血早期,有大量水分子聚集,而隨血腦屏障受損大分子物質漏出尚未發生,T1和T2延長最為明顯。這時在 T1加權像上,缺血區為低信號,在 T2加權像上為高信號。T2加權像對顯示梗塞更為敏感。隨著梗塞發展,血管源性水腫開始發生,蛋白質滲進缺血區,所以 Tl和 TZ的延長不及早期階段那麼長,從而影響信號強度的變化。 MRI對檢查出早期後顱窩的腦梗塞具有重要意義,因CT檢查常有偽影而效果欠佳,而早期治療又與預後關系密切。
MRI對梗塞區內的亞急性出血甚為敏感,T1加權像在原腦梗塞的T;加權信號減低區內出現淡薄的高信號區,T2加權呈均勻高信號強度改變。腦梗塞發展方式為:佔位效應消失,然後萎縮和遺留下一軟化灶。軟化灶呈T1和T2弛豫時間延長的表現,T1呈低信號,T2呈高信號,與急性腦梗塞灶相比,腦軟化灶的邊緣更清楚。
[鑒別診斷]
需與膠質瘤、轉移瘤和腦膿腫鑒別。病灶的形態、增強後的強化形式有助於鑒別。
http://big5.jkw.cn/jkzx/ailmentfull/1/10/8/index.html
更多資料~~~在上面~~希望你母親早日康復~~
腦梗塞的救護措施:
腦梗塞應盡早及時地治療,雖然不及腦出血凶險,但是病人大多年老體弱,諸多慢性病纏身,在治療上有許多謹慎用葯的情況,加之梗塞區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還會發生許多合並症,所以腦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較高的,而且殘廢率高於腦出血。
治療原則主要是改善腦循環,防治腦水腫,治療合並症。
1�適當地活動 可以起到改善腦循環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應卧床休息,加強護理。
2�改善腦部血循環 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以圖縮小梗塞面積。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維腦路通、復方丹參注射液、川芎嗪等葯,每日1~2次,靜滴液量250~500毫升,連用7~10天。有頭痛、惡心、嘔吐或意識障礙者,可用20%甘露醇脫水治療,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療法 常用尿激酶、鏈激酶溶解血栓。用國產尿激酶2萬~5萬單位加入0.56摩爾/升10%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次,每療程10天。也有人採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葯治療腦梗塞,一般在發病24小時之內應用,由於採用頸動脈穿刺注葯,難度較大,必須在醫院應用。溶栓治療應早期應用的原因,是由於血栓形成的第1天內,富含水分,易溶解,這樣見效快,療程短,但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免引起腦出血的嚴重後果。
4�高壓氧治療 經實踐證明對治療腦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病殘率。宜於早期應用,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每次吸氧時間90~110分鍾,必須在密閉加壓艙進行,受條件限制。
5�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脂,高血糖 目的是控制發病的危險因素。但血壓過高的不要降壓太快;血壓過低時適當給予提高。腦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對治療不利,必須積極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吸痰,翻身拍背,活動肢體,預防肺炎和褥瘡發生。
參考資料:http://www.zgxl.net/sljk/ybjb/shenjing/ng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