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植物基因工程的內容(基因克隆方法、連接、轉化、篩選及鑒定)
1)目的基因制備和分離:一般通過文庫篩選、同源序列比對等方法進行克隆。
2)DNA重組載體的構建:選擇植物表達載體,根據載體選擇或添加酶切位點,然後進行酶切連接,構建重組載體。
3)轉化:轉化方法有多種:農桿菌法:將重組載體用電擊或熱激的方法將其轉入農桿菌中,再用農桿菌侵染植物;基因槍法:將重組載體與金粉混合後用基因槍轟擊組織塊;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方法。
4)植物陽性植株的篩選和鑒定:一般先用抗性初次篩選後,在基因水平上用PCR擴增目的片段或做Southern雜交;在RNA水平上做半定量或Nouthern雜交.
5)基因表達產物的分離純化和鑒定:這是蛋白水平上的鑒定,一般是提取純化蛋白,做蛋白分析。
❷ 從DNA、RNA、蛋白水平上各寫出一種鑒定轉基因植株的方法
在分子水平上來檢驗的是na和DNA。
植物細胞經載體法間接或物化法直接轉化後,大部分細胞是沒有轉化的,這就需要將這些未轉化細胞與極少數轉化細胞區別開來,淘汰未轉化細胞,然後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轉化細胞再生成可育的轉基因植株。
(2)如何選擇轉化植株的鑒定方法擴展閱讀:
以植物作為生物技術的實驗材料有其特定的優點,那就是植物細胞大部分都有全能性,可以用單個細胞分化發育出整個植株。這樣,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單個植物細胞有可能再生成一棵完整的轉基因植株。
植物基因工程用作外源基因的轉化受體有許多種,包括胚性愈傷組織(cai—lus)、分生細胞、幼胚、成熟胚、受精胚珠、種子和原生質體等。從這些受體細胞都可獲得再生的轉基植株。
❸ 農桿菌轉化法
農桿菌轉化法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植物遺傳工程的技術,其核心步驟包括目的基因的插入、農桿菌的處理、植物細胞的轉化、轉化細胞的篩選以及轉化植株的鑒定。
目的基因的插入:首先,通過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目的基因,然後使用DNA連接酶將其與載體連接,構建出表達載體。此過程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以避免雜菌污染。
農桿菌的處理:將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導入農桿菌,這一過程需注意熱激和冷激的時間,以確保農桿菌的有效轉化。農桿菌轉化是農桿菌轉化法的關鍵步驟,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
植物細胞的轉化:農桿菌與植物細胞進行共培養,通常在含有促進愈傷組織生長的激素的溶液中進行。這一步驟有助於提高轉化效率,但需注意激素的濃度和使用時間,以避免對植物細胞造成傷害。
轉化細胞的篩選:轉化後的植物細胞需進行篩選,通常採用抗生素篩選法。篩選時需根據載體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設置不同梯度濃度的抗生素溶液進行篩選,以提高篩選效率和准確性。
轉化植株的鑒定:對篩選出的轉化植株進行鑒定,常用的方法是PCR法。通過檢測目的基因的存在來確認轉化是否成功。整個過程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以確保實驗的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