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文的答題技巧和方法
現代文閱讀要分文體,記敘文和散文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差距很大,建議你買一本語文復習書來好好看看閱讀理解技巧。
2.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
一、仔細審題:多想想題目到底要你答什麼(內容),怎樣答(形式),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於反復修改,力臻完美。三、認真書寫:工整規范,一目瞭然;清晰美觀,百看不厭。
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各種文體知識點及應試方法】
一、記敘文
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經過、事件的結果
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探究「如何整體感知?」
閱讀記敘文,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這里所說的「整體感知」就是通過初步閱讀對文章的基本內容和面貌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就是「整體感知」的幾個要點。
1、整體感知的內容。
A、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
B、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閱讀記敘文時,我們通過對重點詞語和關鍵句、段內涵的仔細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內容,領會文章內容和主旨,從而體會作者對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態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觀點和感情。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觀點,這個也就是我們的答題的思想,在解題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答題時,能往中心上靠的,盡量往中心上靠,圍繞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問題。如《藤野先生》。
2、整體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體裁有著不同的方法
(1)寫人的記敘文——一般側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從描寫人物時寫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其中包括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和一些側面描寫。如《最後一課》、《蘆花盪》
(2)記事的記敘人——抓住記敘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義和影響。如《社戲》
(3)寫景狀物的記敘文——抓住景物的特徵,總體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蘊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體感知有助於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文章的重要內容和中心意思,從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脈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體感知課文,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通過尋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課文開始和最後結尾的總結段落,或者還有寫課文中間有明顯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2)通過歸納來進行提煉。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雜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過歸納各段的斷意來提煉。在記敘文中,中心有時比較含蓄,往往蘊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後,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學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進去不能挖掘其中豐富的內涵。例如《社戲》一 課,全文並未直接點明中心,只在最後一段文字中說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戲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學們會誤以為本文主旨只是為了告訴讀者「我」懷念的是好戲和好豆,而實際上這樣的理解當然是很膚淺的,細究下去會發現並非如此。
(3)學會篩選文章信息,抓住關鍵性詞語來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所謂「關鍵性詞語」,就是文中對表達內容、表達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詞語。關鍵性詞語通常是在通讀全文,對作品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後才能比較准確地找到(一般在議論或抒情語句中)。找關鍵性詞語的目的在與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內容或者文章寫作的中心等。如《背影》關鍵性的詞語表現「我」對父親感情的變化。
3、具體答題方法
審清題意。就是要分析題干要求,包含幾層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題意,我們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題,少走彎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找出題干考查點的出處。從命題的考查層次上看,閱讀理解的出題思路一般都很清晰,從分段考查到牽涉到上下幾段概括總結,逐步過渡到對於全文內容的把握。從段落上來看,考查一般情況下是從前往後,逐層深入,先分後合。這樣一來,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聯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點作為參照點進行文意上的上下聯系,范圍可能在本段之內,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幾段內容。在聯系的基礎上初步分析,劃定答題所需的大體范圍。在聯繫上一定要注意考慮全面,同時要抓關鍵,縮小范圍。
分析綜合。就是在上下聯系鎖定的范圍基礎上,在頭腦中對其加工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總結,提煉要點。在分析綜合中要強調「要點」意識,因為評卷工作中是根據要點分配分值的。這一過程最能體現思維能力,也是答題過程中至為關鍵的一環。
組織表達。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將頭腦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諸卷面。首先考慮用原文中的語句,如果原文中的語句量過大,就需要進行壓縮,有效組織,用自己加工過的語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書寫要工整,避免錯別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考點及應試分析: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准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
(1)線索
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准線索。
(2)順序
考題形式:(1)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麼?(2)從原文中抽出一句話或幾個詞語,讓你放迴文中可以選擇的幾個地方。
答題思路:形式(1)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麼。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
形式(2)從原文中抽出的語句,往往是總結性的或承上啟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語感修養;二是對語句進行理性分析。詞語順序也要憑借語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語言環境和詞語搭配的問題。這樣的題,往往是有選擇答案,即使沒有選擇答案,也不要回答為什麼,但思維過程要考慮道詞語的邏輯順序和詞語搭配的習慣。
3、品味語言
(1)字詞含義:
原文給一個詞語的拼音,讓你根據語境和拼音寫出詞語並結合語境解釋詞語的含義。填寫詞語要靠平時的積累,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
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該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5分析)。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託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時也見襯托、對比、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麼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
①對描寫對象;②對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④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a、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稜兩可;c、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3)續寫
給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考生續寫後半部分,啟發考生答題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三、說明文
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說明文結構:
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程序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等。
說明方法:
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摹狀貌、引資料。閱讀說明文,了解說明文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對象,適應怎樣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的。
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准分類說明,條理清晰,有條不紊,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突出強調地說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事物特徵)
2.下定義:運用科學准確的語言對被定義概念作簡明扼要周全嚴密的規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屬性,多用於介紹科學知識,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事物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更具體深刻的突出強調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橫比和縱比)
4.舉例子:舉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體地說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徵,增強說明力。
5.打比方: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化復雜的科學道理簡單化,化抽象為具體,易於理解接受。
6.列數字:運用准確的科學數據具體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易於讀者接受。
7.畫圖表:運用圖表輔助文字說明,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具體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引用神話故事等,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說明的情趣性,權威性。
說明文語言特徵:生動(趣味性)、准確(科學性)
四、小說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描寫的方法:
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五、議論文
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
3、結論:解決問題
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典型題實戰兵法】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仿寫句子:
1、仔細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用詞特點(如疊詞)等。
2、如果是續寫性仿句,還要注意語意的連貫一致。
仿寫句子:
1、仔細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用詞特點(如疊詞)等。
2、如果是續寫性仿句,還要注意語意的連貫一致。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
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
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
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
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把握文中關鍵語句,結合具體語境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 答題規律:
1、要判定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要知道各種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如:比喻和擬人修辭可以使所表現的事物更具體、生動、形象;排比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反問可以使所表達的語氣更強烈;對比可以突出的表現事物的特徵;反復可以使情感表達的更強烈。
3、答題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用一句通順的話表達出來。
例如:「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答「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柳條兒在雨的滋潤下擺動的情狀」。又如:「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輕輕的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的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這句話,可以這樣來回答「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形象地描繪出雲的各種姿態」。
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用於現代文,而且可以用於古詩文的賞析。如:對「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這句詩進行賞析,可以這樣來答「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終南山的巍峨氣勢,收到了震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3. 現代文閱讀,答題的技巧,方法
首先是散文的閱讀.散文基本特徵:情感濃烈,選村廣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真實自然,富於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散文據內容和性質分類: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突出特色)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2、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文章)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採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於景。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3、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4、哲理散文。其次是小說的閱讀。小說的基本特徵:性格刻畫豐富、細致;情節構造完整、復雜;環境描寫具體、生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敘述方式: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環境:自然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感情)和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一、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名詞術語的歸納整理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2.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3.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4.描寫方法: ①語言描寫 ②動作描寫 ③心理描寫 ④外貌描寫 ⑤神態描寫 ⑥環境描寫 ⑦景物描寫 ⑧場面描寫 ⑨細節描寫 ⑩側面描寫5.修辭方法: ①比喻、擬人②誇張、反復③對比④對偶⑤排比、反問、設問⑥引用、反語、互文、雙關6.文章寫法:正反對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揚先抑;象徵;聯想想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綜合運用;類比比興;以小見大:虛實結合;運用第二人稱抒情;辛章顯志;設置懸念;首尾呼應、前後照應;鋪墊;明線、暗線等常見的表現手法。7.賞析標題: ①總領全文、行文線索 ②畫龍點睛、突出主題 ③含蓄凝練、耐人尋味 ④巧用修辭、引人入勝8.賞析結尾:①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②突出主題、深化主題 ③意味深長、引人深思9.特殊用詞: ①疊字 ②反語 ③雙關 ④褒貶易用 ⑤大詞小用 ⑥詞性變化二、閱讀技巧與答題的方法的指導與探究(一)概括提煉能力訓練在中考閱讀題中,考察「概括提煉能力」的考點有:1、概括提煉中心、主旨;2、概括題目的用意;3、提煉記敘的線索;4、概括文章的情節;5、概括人物事跡的各個方面和人物形象的特點;6、概括文、段的內客;7、通過劃分文、段的結構,提煉文段的思路。概括提煉中心或主旨其實就是歸納「人、事、景、物、情、理」之間的關系。具體方法與格式是人物和事件。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發了作者…的感情;說明了…道理。概括題目的用意:①總領全文、行文線索 ②畫龍點睛、突山主題 ③含墓凝練、耐人尋味④巧用皆辭、引入入勝提煉記敘的線索:人物、事物、感情。概括文章的情節;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比如:2008年市中考語文試題 馮驥才《失去了的書桌》第19題.本文以書桌為線索貫穿全文,選材詳略得當,質朴情深。從文章內容上看,作者詳寫了與書桌有關的哪幾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3分)①借書桌發泄自己對李老師的怨恨。(或回答「在書桌上寫下辱罵李老師的話」)②借畫畫的事例來寫書桌。(或回答「在書桌上畫畫」)③書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概括人物事跡的各個方面和人物形象的特點。分析人物的描寫方法。比如:長春市2008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模擬試題。季羨林《懷念師友》:老舍先生的美好品質可概括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待人熱情,廣交朋友,體貼細致。(二)詞語理解能力訓練聯系詞語本義,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出題的正確形式為「說說下面加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答題的形式為「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語句特色評價:生動形象、准確嚴密、通俗易懂、語言簡練、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說理透徹,有說服力、朴實無華、清新優美。比如:2008年長春市中考語文 馮驥才 《失去了的書桌》第18題.本文用詞准確生動,在朴實的敘述中恰切地表達了獨特的內心感受。說說下面加點的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4分)①每當坐在小桌前就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②並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顯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圖——又不是復原一件碎損的稀世古物。答案:①心曠神怡:原指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這里表達我坐在書桌前的喜悅心情。②莫名其妙:原指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這里表達了木匠師傅對我想要復原書桌的做法感到奇怪,不能理解。(三)語言能力表達訓練1.修辭之美:了解幾種修辭的形式與作用。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生動形象的寫出人物或事物的特點。表現人物的心情,說明道理。比如:2009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卷 謝璞 《呼喚》第19.本文的作者,只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鷂鷹和老貓獨特的形象。請從修辭的角度,分別體會下面兩句話在語言表達上的作用。(4分)①它麻碌碌的大翅膀在低空打得啪啪作響。猝然身子一斜,翻了個身,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就氣勢洶洶地飛遠了。②它如餓虎捕羊似的,拱著背,彎著兩只前爪,尾巴豎得高高的,兩只金黃的眼睛盯住斑鳩,它的鬍子利箭似的動彈著。示例: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具體地把鷂鷹擒斑鳩而沒有得逞恨恨的神態描寫出來。(答比擬或擬人均可)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地寫出貓看到獵物時急於得到獵物的狀態。擬人:把xx事物人格化,增強生命力,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人物或事物的特點,表現人物xx的心裡(心情),說明xx道理。排比;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反復: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客的作用。誇張:突出事物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對偶,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優美。反問:增強語氣,強烈抒情。引用、反語、互文、雙關: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生動活潑。2.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疑問句造成懸念,反問句加強語氣,感嘆句的抒情,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3.用詞之美:動詞的連續,運用動作描寫,細節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入物的xx心理(心情),刻畫了人物的格特徵或反映精神品質,表現xx的高超技能;擬聲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xx的心理(心情),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如「金光燦燦、殺氣蹲蹲」「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等疊詞的使用。很有表現力。(四)句子的理解能力訓練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結構方面:總領全文、承上啟下、點題,總結全文。開頭:總領全文、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或埋下伏筆、設置懸念。中間:承上啟下、呼應(照應)前文(開頭)、行文線索。結尾:照應開頭、篇末點題、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應、畫龍點睛,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內容方面:結古合人物性格、事件情節、事物的特點、景物的特點、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題。寫法方面:「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來談。比如:2008年長春市中考語文試題 馮驥才《失去了的書桌》第22.古人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表現了人物置身於環境中的感受。文章15段對四季景色的描寫似與小桌關系不大,但仔細想來卻很有韻味,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每當這樹冠的枝影間滿是小小的黑點點時,那是春天;黑點點則是大槐樹初發的芽豆豆。這期間,偶爾還有一種俗名叫做「綠葉兒」的候鳥,在枝間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現在桌面上。夏天來了,樹影日濃,漸漸變成一塊蔭涼,密密實實地遮蓋住我的小桌。等到這塊厚厚的蔭涼破碎了,透現出一些晃動著的陽光的斑點兒時,秋風還會把一兩片變黃的葉子吹進窗;像幾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這如同無風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隨後該關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氣。那片葉無存、光禿禿、只剩下枝椏的樹影,便像一張朦朧模糊的大網,把我的小桌罩住……這段文字寫出了小桌陪我度過了美好的四季生活,渲染了有小桌相伴的溫馨的氣氛,烘託了我對小桌的喜愛之情。(共4分,能圍繞「陪伴、溫馨、美好、靜謐、和諧」等詞語中任何一點談氣氛可得2分;能圍繞「喜歡、喜愛」等詞語中任何一點談情感可得2分)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過故事情節的安排,還要通過環境描寫。試找出課文中環境描寫,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如;(我的叔叔於勒》一文:(1)「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2)「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聖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這里的自然景色描寫烘託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歡快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五)表達能力訓練直桂考查某個具體句子或文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了解表達方式的幾種類型:記叔、描寫,抒情、議淪、說明。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本段(本句)運用了哪些描寫?簡要說明這些描寫的作用?2.描寫的形式: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正面與側面;人物描寫方法,環境描寫人物描寫方法: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思想等。語言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刻畫了人物的性格,或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主題。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細節描寫:指一些細小的或反復出現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白描:白描是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朴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就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雲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描寫了景物特點,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或襯託人物…的形象、預示人物的命運、為下文作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有時也起突出主題的作用。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渲染杯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突出主題。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氣氛③烘託人物思想感情④鋪墊情節⑤更好地表現主題3.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引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4.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六)表現手法能力訓練正反對比;渲染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欲揚先抑;象徵;聯懲想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綜合運用;類比比興;以小見大;虛實結合;運用第二人稱抒情;辛章顯態;設置懸念;首尾呼應、前後照應;鋪墊;明線、暗線等常見的表理手法。1.正反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比較。通過比較,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2.側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3.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4.欲揚先抑: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突出強調了事物或人物的特徵。感情鋪墊,引發好奇。5.托物寓意:即假託一個事物,寄寓某種深刻含義。所託之物同所喻的對象必須在事理上很相似,才能做到「言在此而意在彼」。6.借景抒情:是指藉助於描繪景物而抒發感情,感情寓於寫景之中。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7.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8.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綜合運用,即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表達方式是適應著寫作目的和所用材料的需要而產生的,目的材料不同,則表達方式不同,分為四種:記敘——所用材料是發展變化著的人和事,有時包括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場所;目的使人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經過。說明——說明事物闡明事理,便讀者了解事物的性質、狀態、功能等,都給人以知識。議論——是作者就所議論的問題所持見解,看法,態度,主張。抒情——抒發作者的某種情感,使讀者與作者間產生共鳴.9.動靜結合,虛實相生:作家在作品中為了使事物描寫富於動態美與靜態美的和諧統一,虛寫與實寫的結合,經常採用此法。10.類比:所謂類比幾即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它介於對比與比喻之間,同時也含有對比與比喻之意。它所涉及到的兩類事物中,前一事物或對象是次要的,起到領起下文或為下文做鋪墊的作用。而令一事物是重點、核心,是作者所要集中闡釋或說明的對象。比興,「賦」「比」「興」是《詩經》常用的寫法。「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11.首尾拜應、自後照應:照應題目。解釋題目、回答題目問題、結尾與開頭內客一致、照應伏筆、前暗示後結果,後文對前文相同相關內容的照應。作用是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12.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13.引用:引用傳說故事:增強文章的傳奇性、物的神秘性,豐富文章的內容;引用詩歌:豐富文章內容,結合描寫的景物,可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當然,現在的趨勢是現代文閱讀的主觀題目增多,它的答案更具靈活性、多樣性,可能不惟一,只要意思對就可以,我們應該更重視作答的表述。根據題意准確概括出思維的結果,表述要准確、全面、簡潔。特別要注意范圍程度等方面的准確表達.現代文閱讀,答題的技巧,方法
4. 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如何讀懂科學類文章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志詞。閱讀題目,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驗證。
【科學文】總體解題技巧
將題干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干,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強加因果,胡亂劃分。
【概念詞語】理解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劃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聯系詞語的本義,抓住語境義。
【句子】理解題
答題技巧:理清復雜句子的結構關系,適當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對修飾成分認真思考,這是選項比較的重點。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分析原因和結果的關系。分辨先後順序。檢查該選項的解釋與全文或全段的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找出選項相對應的內容區域,依次篩選。原文內容與選項保持一致,選項與題干要能構成因果關系。略過無關緊要的信息,如舉例、描寫等,抓住本質特徵。
要點概括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抓住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枝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推斷想像】題
答題技巧:找出推斷的根據。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推斷不誇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總之:所有的判斷都必須來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觀臆斷,建議先通讀全文,標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後一道選擇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做其餘三道選擇題。找到題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後顧,整體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絕對的選項)。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5. 高中現代文答題技巧
1.分析情節的技法
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
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
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
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1)情節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照應前文。
⑤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⑥刻畫人物性格。
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2)情節的特點
A.情節安排評價:
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③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製造懸念。
④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式、喜劇式等。
⑤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烏米》中的「我」等。
B.情節安排基本技巧:
①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②倒敘:不按時間先後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後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後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③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④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補充敘述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⑤平敘: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2.解題方法
(1)常見設問模式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或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分析某一情節的特點和作用。
③理解情節的高潮或結尾的作用。
④分析敘述故事情節過程中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的作用。
⑤哪一個情節最吸引你。
⑥情節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題思路
①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②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
③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
④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6. 高中現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有哪些
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
1、基本要領:
整體把握,
抓住關鍵語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
[可以稍快
]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