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把字練好
一般來說無非是這樣幾種``
臨摹與創作是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從古到今,幾乎沒有一個書法家不是從「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這樣循環反復的過程中艱難地走過來的。學習書法先臨摹後創作,先繼承後創新,這是最起碼的程序和方法。臨摹重在技術訓練,掌握古人書法作品中的技法規律;創作重在藝術體悟,領略古人書法作品中的藝術韻味。沒有扎實、認真、刻苦的臨摹,創作只是一句空話;但沒有創作的追求,臨摹也就失去了動力和意義,只有臨摹和創作相結合,既注重技法練習,又注意藝術體悟,才能百尺桿頭更上一層。
臨摹是書法專用語,是學習任何一種書體所必須使用的基本方法。學習書法離不開碑帖,離不開臨摹,只有對古代優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種書體的基本技法(如用筆、結字、章法、韻味等),也才能體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精妙所在。關於臨摹,我們具體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去思考:
1、臨摹結合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臨摹就是繼承,就是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優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筆、美的結字、美的章法、美的韻味和氣勢等。但臨摹還有一個入帖與出帖的關鍵問題。不入帖,寫不進去,或寫出來不象,是無法與古人對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妙處的。但不出帖,即進去又出不來,太象古人,簡直成了古人的書奴,一點自己的個性都沒有,這樣寫,最終也形不成自己的書風特點。
關於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說得好:入帖時「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時「不可無我在,無我便雜。」「不可有我在」說的是要專心一意地臨習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不入帖便無本;「不可無我」說的是要在臨像的基礎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長處,融會貫通,結合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創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有個性,有創造,並逐步走向自由創作的新境界。
3、讀帖善悟
帖不僅要臨,重要的還在讀,學書善悟,即從讀帖中領悟,有些古人優秀的法帖,不一定去臨,只要認真閱讀,反復體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韻味,便會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閱讀碑帖,並不是出聲朗讀碑帖的文字內容。所謂讀帖,這是書法的專門用語,即書法家在臨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間隙,翻閱碑帖和泛覽墨跡,也就是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氣勢及韻味,邊看邊記,時常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
古人讀帖非常認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詩人、書法家,陝西漢中博物館就有傳為他書寫的「滾雪」隸書碑刻。相傳他喜歡梁鵠的書法,便把梁鵠的字掛在帳中,一有空就讀,連行軍打仗也不放棄讀帖。相傳三國魏時的大書法家鍾繇「坐則畫地,卧則畫被」,學書非常刻苦,特別注意閱讀和默寫名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一次在行路中,發現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碑,輾轉賞讀,站得兩腿發酸,乾脆坐下來讀。這樣連續了三天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讀帖猶同古人對話,交朋友,達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讀帖從一點一畫入手,仔細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筆、結字、章法及氣勢、韻味之妙處。通過閱讀,眼觀神會,潛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鍛煉視覺記憶,豐富、積蓄和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帖臨一本,書觀百家。讀帖不僅限於一兩本,古今許多書法家的實踐經驗證明,讀帖勝於臨帖。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三味,積少成多,逐漸地吸收消化,才能奔匯腕底,充實於紙面,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入於眼,融於心,出於手,心手相應,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加油哦
② 怎樣練好硬筆書法
要想練好一手好字,無疑要遵循古法,越是保存久遠越是有韻味。但是近現代眾多書壇後起之秀亦是很有學習價值。
楷書建議臨習《靈飛經》,行書可臨習現代書法家沈鴻根的字帖。田英章書法亦是不錯,值得一臨。
書法練習開始極難,因為常會跟法帖對照,常常受到打擊,但是既然下定決心,就不能放棄。
書法臨習有一定的步驟:1、描紅(用半透明紙蒙臨)2、脫手描(看臨)3、集字(收集自己喜歡或常用的字,勤練)4、創作
我自己亦是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練習深有體會,書法學習在於持之以恆,是個不錯的愛好,祝您學有所成!
③ 硬筆書法怎樣才能練好,為什麼我臨帖老是臨不下去
一般有兩種方法,臨摹,就是臨和摹,臨是對字帖寫,一筆一筆的寫。而摹卻是用薄薄的紙蓋在字帖上用鉛筆在紙上描。兩種方法交替進行,這樣的進展會快些,當然寫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堅持的決心。
④ 如何指導學生練書法
書法是一門藝術,在書法教學中,指導學生樂於寫字,善於臨摹,有所創新,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藝術。
一、分析式指導
指導學生練字,必須先教會學生觀察分析。所謂觀察,就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分析字帖的風格特徵(也叫讀帖)。一般先由教師分析講解字帖的文字(繁體)、史料、創作背景;然後,由學生觀察筆畫的用筆方法與形態特徵;進而結合米字格分析範字的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使範字深深地記在學生的腦海中,做到心中有數,最後達到能准確書寫的水平。
二、比較式指導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優點在於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一些字體特徵的理解。這也是學生自己檢驗寫字效果的最好方法。例如我在教學中,把方點和圓點、撇畫和懸針豎的運筆過程與形態特徵對照起來進行講解,區別其異同,這樣學生加深了理解.容易掌握,效果顯著。學生在訓練時,每次書寫完,我要求他們及時打開字帖與範字進行對照,找出優點,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定期把作業把本周的作業和上周的作業進行比較,讓學生看到講步,分析不足,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三、突破式指導
學生在練字過程中,多是從頭練到尾,一遍一遍的抄帖,貪多求快,希望在短時間內有所成功,但是欲速則不達,練到後面忘記前面,對筆畫與結構特徵沒有真正分析透徹,對較困難的字沒有掌握就放棄不練,時間長了,還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重點突破的指導方法讓學生臨摹,對難寫的筆畫,難寫的字及有代表性的字,要重點練習,強化訓練,教師要重點輔導,直到寫好後再住下臨,切不可一知半解,拈輕怕重,遇難而退。
四、背臨式指導
就是不看原帖,憑自己的記憶與理解進行臨習,它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原帖技法與風格的較好方法。同時還能使學生對字帖深入觀察,加深理解。我在指導學生臨帖時,經常把背臨與對臨結合起來訓練,從細微處人手,檢查疏忽內容,幫助孩子記憶和掌握字帖特徵。此法師於古人,有助於今人,收效明顯。
五、集字式指導
學生通過一段時間臨摹,基本上能掌握字帖風格特徵,這時我喜歡讓學生由臨摹階段過渡到創作階段.要求學生在字帖中集字成聯或選健康向上的詩句進行創作。所選內容中的字,可以從字帖中尋找的,就從字帖上找到相應的字,組合在作品中;對於字帖中沒有的字,要根據偏旁部首或筆畫特徵組合起來訓練,通過反復臨摹、比較、修整,使書法作品達到和諧統一。
書法教學指導的方法多樣化,好的方法還有不少,需要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完善.
⑤ 如何練好自己喜歡的字體
當代書家字帖大體可分為三類:1)筆畫結構詳解類;2)集字類;3)語錄文章類。初學者可以購入三類字帖分別一本,有一定基礎者可以購入後兩類字帖各一本,基礎扎實者可購最後一類字帖。不止本韻(簡稱不止)行楷定型試驗於2019年6月10日啟動,2019年10月24日初步定型,所用字帖為荊霄鵬的《實用行楷字帖》、《林徽因語錄行楷》。《實用行楷字帖》屬於集字類,《林徽因語錄行楷》屬於語錄文章類。
當代有大量優秀行楷字帖,比如吳玉生、田英章、錢沛雲等人的行(楷)字帖。吳玉生的行楷字帖:《怎樣寫好寫快規範字》、《公務員漢字書寫5500字》、《古文觀止》、《硬筆行書紅樓夢詩詞》等;田英章的行(楷)字帖:《鋼筆行書實用技法字帖》、《漂亮字的快寫技巧(行書)》、《現代漢語常用3500字(行書)》等;錢沛雲的行(楷)字帖:《錢沛雲硬筆書法技巧》、《錢沛雲教你寫好硬筆行書》等。對於字帖的選擇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但是也要避雷,選擇字帖三不選:不選折凹槽類字帖;不選手寫體類字帖;不選大幅度描紅類字帖。
2.紙
練習紙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回宮格、米字格、田字格、空白格、橫線格、豎線格等等,練習紙的選擇也需依據自己的基礎,初學盡量選擇輔助線多的回宮格、米字格等,隨著階段的變化,練習紙也應該有所改變以減少輔助,達到科學練習的目的。
按時間順序,不止使用了米字格紙、田字格紙、空白格紙、橫線紙、豎線紙、白紙。其中有個重點是:從脫離米字格到白紙,練字整個過程都貫穿著田字格紙的鞏固練習,不屬於完全轉換狀態。另外,有以下幾個點可以注意:1)當沒有問題的筆墨寫在紙上產生洇墨、阻力大等類問題,建議換紙。2)不要使用線格過小的紙,選擇寫起來有種自然舒適狀態的紙。3)不要刻意追求「好」紙,硬筆行楷的練習對紙的要求較低。
3.筆
(1)鋼筆
鋼筆的地位在硬筆練字中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較強表現力可以反映出毛筆的效果。關於練習鋼筆的選擇,我們可以遵從以下原則:1)不使用美工筆。美工筆buff加成可能會蒙蔽雙眼,不利於穩定練習;2)不使用寫起來不適的鋼筆。比如出現堵筆、洇墨、摩阻過大等問題;3)不使用過貴的鋼筆。在成本練字的過程相對耗筆,盡量做到成本控制,貴的筆對練字本身沒有太實質性的幫助。(土豪除外)
(2)中性筆
在我看來,中性筆有穩定、表現力強、便宜、便捷、書寫舒適等優點,是一種相對完美的筆。不止在此次行楷練習試驗中,挑選了近30種國產0.5子彈頭中性筆,最後選擇了真彩550A、寶克PC1828、得力S01、得力S30、寶克880D、晨光Q7、寶克W5全程行楷練習,其中真彩550A與寶克PC1828使用次數最多,由於筆的基數不大,只作為參考。此次練字使用中性筆限定國產0.5子彈頭,有如下原因:1)為國產筆正名,真正的便宜好用;2)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使用的還是0.5中性筆,為轉換日常書寫提前作好工具准備。
中性筆的挑選可以遵從如下原則:1)書寫流暢度。筆觸順滑,筆畫飽滿,墨色均勻;2)握筆舒適度。長時間書寫不會有過於明顯累手、壓迫感;3)墨乾燥速度。書寫時不會被蹭黑就行;4)積墨漏墨度。微量可以接受,折筆時注意就好;其實,還有大量國產的中性筆替芯非常優秀,以後有機再分享。
⑥ 六年級下冊書法扇面集字練習一課的教案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⑦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漢字書寫水平
一、目前小學生漢字書寫的症狀
1、思想上不夠重視。
有些家長認為練字是小事,學生只要學好各門功課就行,反正考試又不考寫字。在他們的影響下,很多學生也就不重視習字了。試想,一個學生連漢字都寫得不規范、不正確,還能學好語文進而學好其他各門功課嗎?
2、缺乏書寫訓練時間。
現在不少小學的寫字課名存實亡,有的根本不開設。學生在學校各門學科的課程排得滿滿的,課後又有繁重的作業負擔,根本無暇練字。為了完成繁重的作業,只有「龍飛鳳舞」一通,草草了事。這樣,字怎麼能寫好呢?
3、指導不力,要求不嚴。
小學生在書寫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握筆姿勢錯誤、寫字筆順錯亂、標點符號亂點亂畫等。更為嚴重的是書寫不規范、不正確,或寫繁體異體字,或寫錯字。凡此種種都應該及時糾正。但很多家長往往將此當作小事,不屑一顧,或視而不見,隨之任之。
二、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的策略
1、激發寫字興趣
興趣是推進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創設富有情趣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需求感,寓教於樂,在小學寫字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筆者對此總結出以下幾種激趣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故事激趣。小學生對老師有著很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性,聽老師講故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內容中去,一般將故事排在課的導入部分比較恰當,但教師要注意語言生動、形象,故事情節要與教材內容相符合,這樣,「講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
(2)兒歌激趣。兒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文字簡練,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讀好記。因此,把教材中的執筆方法,書寫規律等編成兒歌,讓學生樂學,培養興趣。
(3)電教激趣。電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筆、收筆等過程直觀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深難的內容通俗化,使學生看得更為清晰,感受更為完整,易於理解字的形態、結構、比例,便於記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
(4)活動激趣。教學中組織一切新穎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發覺「集字」和「競賽」是兩個有效的方法。「集字」能增強兒童的實際運用能力,學以致用,提高興趣。根據兒童好勝心強、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有意引進「競賽」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搞比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良好的寫字情境
在書寫過程中,當學生產生疲勞、煩躁的情緒時,放些舒緩悠揚的輕音樂,如「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得曼的情調鋼琴,以及浪漫小號,薩克斯音樂等,無疑會使學生們心情舒暢,心境開朗,疲勞程度降低,從而使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練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在寫字教學中適當適時地採取音樂教學法,是完全可行並行之有效的。學生們說:「在放看輕音樂的環境中寫字,使我們身心愉快,心中始終有一種飽滿的激情,避免了習字的單調乏味,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當代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教育不但可以陶冶性情,增強藝術感染力,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更懂事,更禮貌,更合群。可以說音樂是身心健康的法寶。由此可見,在寫字教學中適當引入音樂教學法,這對提高學生書寫效率,無疑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是大有作為的。
3、注重方法指導
(1)「選」,即選帖,選字。練字總是從臨帖開始的,小學生宜從楷書學起,選擇的字帖需做到點畫有規有矩,字形平穩嚴整。
(2)「讀」,即對字進行觀察、揣摩。「讀」字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學生能對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觀察、分析、領會。可用「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去「讀」,首先對字要有一個總的印象,是長是扁,是大是小,然後由整體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結構,筆順筆劃的長短、粗細,乃至每個筆劃起、運、收筆的占格位置或角度;最後總起來重新發現字的突出特點或容易偏差的地方,真正做到「目視,指劃,心記。」
(3)「摹」,即印字。用透明程度較好的白紙覆蓋在範字或字模上仔細描寫,好比手把手教字,力求學生做到一絲不苟,沉心靜氣,求質求量,手摹心記。
(4)「臨」,即對照著去寫,應包括對臨和背臨兩個步驟。對臨,這里邊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即由帖上的字通過自己的眼、手、心,變成努力所接近的帖上的字,但只有在「讀全、讀准、讀熟」、並有一定時間摹寫訓練的基礎上,寫得才越像,效果才越好,掌握得才越快。「臨」時應注意做到:臨與寫的大小相當,字占田字格以八分滿為宜;先整體後部分;自查自糾,對比校正,養成習慣。毛筆字則需嚴格要求,寧精勿濫,點畫應准確精到,結構合理得體,反復性訓練,方式方法力求靈活,並做到因材施教,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為主,也要突出對領會接受較快、感受力較為敏銳的學生的重點培養。
(5) 「
⑧ 怎樣在家練書法
買字帖,臨摹,勤學苦練,重在堅持。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學書法要臨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還需要臨摹。學楷書需要臨摹,學篆、隸、行、草各體書仍需要臨摹。書法家的一生都是在臨摹中渡過的,在臨摹中學習,在臨摹中思考,在臨摹中創造。
摹帖,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面,然後筆隨影走,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寫,又叫「仿影」或拓寫。摹還有一種方法叫「描紅」,即在印有雙鉤紅線的字上去填寫。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紅。即從一本帖中選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描圖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鉤好的字作為描紅本,用紅墨水填寫,再用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汁填寫,這樣寫不但能加深記憶,而且節約紙張。
摹帖應注意筆隨帖走,切勿失形,要看準筆畫的來龍去脈,揣摩它的筆法和結構形態。摹帖要帶有「寫」意,將筆畫一筆寫成,飽滿而精到,切勿依葫蘆畫瓢地填描塗抹。
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
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摹帖筆隨影走,古人怎樣寫,我們就怎樣寫,大小、長短、寬窄、粗細、方圓、斜正等都必須按帖字的要求去寫,有一定的規范和約束。摹帖的特點在於易學到古人的結構位置,但由於規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筆意,用筆死板而不靈活,讓人感到放不開,受不了;臨帖或對臨,或背臨,或意臨,加入許多書者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易得古人的筆意,而易失古人的結構位置。寫來自由隨意,追求個性,卻得之甚少。
所以在臨摹中必須臨摹結合,先摹後臨,既得古人的用筆方法,又得古人的結構規律。練習時可以採用先摹後臨,再反過來摹,摹完再臨。或者採用「雙鉤」的方法來研習結構規律。摹臨穿插,取長補短,效果極好。臨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後下筆。下筆要准,先形似,後神似,以求形神兼備。臨摹後要反復對照檢查,總結經驗教訓,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訓中成熟。
2、先入後出
⑨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
一、目前小學生漢字書寫的症狀
1、思想上不夠重視。
有些家長認為練字是小事,學生只要學好各門功課就行,反正考試又不考寫字。在他們的影響下,很多學生也就不重視習字了。試想,一個學生連漢字都寫得不規范、不正確,還能學好語文進而學好其他各門功課嗎?
2、缺乏書寫訓練時間。
現在不少小學的寫字課名存實亡,有的根本不開設。學生在學校各門學科的課程排得滿滿的,課後又有繁重的作業負擔,根本無暇練字。為了完成繁重的作業,只有「龍飛鳳舞」一通,草草了事。這樣,字怎麼能寫好呢?
3、指導不力,要求不嚴。
小學生在書寫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握筆姿勢錯誤、寫字筆順錯亂、標點符號亂點亂畫等。更為嚴重的是書寫不規范、不正確,或寫繁體異體字,或寫錯字。凡此種種都應該及時糾正。但很多家長往往將此當作小事,不屑一顧,或視而不見,隨之任之。
二、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的策略
1、激發寫字興趣
興趣是推進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創設富有情趣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需求感,寓教於樂,在小學寫字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筆者對此總結出以下幾種激趣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故事激趣。小學生對老師有著很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性,聽老師講故事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因此,在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教學的內容中去,一般將故事排在課的導入部分比較恰當,但教師要注意語言生動、形象,故事情節要與教材內容相符合,這樣,「講故事」的形式就能起到更好的激趣效果。
(2)兒歌激趣。兒歌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文字簡練,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讀好記。因此,把教材中的執筆方法,書寫規律等編成兒歌,讓學生樂學,培養興趣。
(3)電教激趣。電教手段,可以使抽象的起筆、收筆等過程直觀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深難的內容通俗化,使學生看得更為清晰,感受更為完整,易於理解字的形態、結構、比例,便於記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方法。
(4)活動激趣。教學中組織一切新穎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發覺「集字」和「競賽」是兩個有效的方法。「集字」能增強兒童的實際運用能力,學以致用,提高興趣。根據兒童好勝心強、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有意引進「競賽」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搞比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創設良好的寫字情境
在書寫過程中,當學生產生疲勞、煩躁的情緒時,放些舒緩悠揚的輕音樂,如「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得曼的情調鋼琴,以及浪漫小號,薩克斯音樂等,無疑會使學生們心情舒暢,心境開朗,疲勞程度降低,從而使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練習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在寫字教學中適當適時地採取音樂教學法,是完全可行並行之有效的。學生們說:「在放看輕音樂的環境中寫字,使我們身心愉快,心中始終有一種飽滿的激情,避免了習字的單調乏味,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當代心理學家認為,音樂教育不但可以陶冶性情,增強藝術感染力,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更懂事,更禮貌,更合群。可以說音樂是身心健康的法寶。由此可見,在寫字教學中適當引入音樂教學法,這對提高學生書寫效率,無疑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是大有作為的。
3、注重方法指導
(1)「選」,即選帖,選字。練字總是從臨帖開始的,小學生宜從楷書學起,選擇的字帖需做到點畫有規有矩,字形平穩嚴整。
(2)「讀」,即對字進行觀察、揣摩。「讀」字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導,但重要的是「授之以法」,使學生能對字的造型予以初步的觀察、分析、領會。可用「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去「讀」,首先對字要有一個總的印象,是長是扁,是大是小,然後由整體到部分,分析字的偏旁結構,筆順筆劃的長短、粗細,乃至每個筆劃起、運、收筆的占格位置或角度;最後總起來重新發現字的突出特點或容易偏差的地方,真正做到「目視,指劃,心記。」
(3)「摹」,即印字。用透明程度較好的白紙覆蓋在範字或字模上仔細描寫,好比手把手教字,力求學生做到一絲不苟,沉心靜氣,求質求量,手摹心記。
(4)「臨」,即對照著去寫,應包括對臨和背臨兩個步驟。對臨,這里邊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即由帖上的字通過自己的眼、手、心,變成努力所接近的帖上的字,但只有在「讀全、讀准、讀熟」、並有一定時間摹寫訓練的基礎上,寫得才越像,效果才越好,掌握得才越快。「臨」時應注意做到:臨與寫的大小相當,字占田字格以八分滿為宜;先整體後部分;自查自糾,對比校正,養成習慣。毛筆字則需嚴格要求,寧精勿濫,點畫應准確精到,結構合理得體,反復性訓練,方式方法力求靈活,並做到因材施教,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為主,也要突出對領會接受較快、感受力較為敏銳的學生的重點培養。
(5) 「評」,是檢查寫字效果的重要一環,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議、改,教師可讓學生到黑板上去寫,面對全體同學進行評點,指出得失,示範正確寫法,做到以點帶面,也可以在投影上書寫,學生先看後寫,而後師生共同評議,讓學生能積極地思考,熱情地參與,並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做到活學活用。
⑩ 學書法想要由臨到創,哪幾個技巧是書法老師十幾年的教學總結
書法學習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這是大家在學習書法中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欲速則不達,所以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來。特別是從模仿到創作,有自己的思想在裡面非常難,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來,首先是臨摹,然後是集字練習,只有這樣,我們學習書法才能有成績。
3、集字完成,就可以加入我們的創作方法,這樣屬於我們的書法就出來了。
最後就是要加入我們創作的元素了,這也是關鍵的。書法臨摹是幫助我們掌握單個字,集字的訓練則側重在於章法的訓練。這才是最後我們學習書法、將一個個我們已經掌握的單字重新編制、組合在一起的好的方法。這個時候再加入我們創作的元素,那屬於我們的書法就出來了。
所以想從臨到創,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