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階級分析法屬於實證研究方法嗎

階級分析法屬於實證研究方法嗎

發布時間:2022-05-18 12:42:34

① 階級分析方法的現實性

內容摘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科學認識我國現階段階級、階層問題的鑰匙,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借鑒西方社會分層理論,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的階級、階層狀況,探索性地提出我國現階段存在「三大階級」和若干階層的觀點。結合實證調研,分析我國現階段社會階級階層的生活現狀,提出當前正確處理我國現階段階級、階層問題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處理各階級、階層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階級階層劃分

作者簡介:陳躍(1959-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熊潔(1978-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何玲玲(1977-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科規劃重大委託項目「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研究」(2009-ZDWT005)科研成果。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我國現階段的階級階層狀況,科學地認識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地位和作用,並提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處理各階級階層問題的對策建議,是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正確認識當前我國階級階層關系的鑰匙

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階級社會中的具體運用,是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階級社會中復雜的階級關系和階層現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強調階級的存在與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階級的劃分是以生產的不足為基礎,它將被現代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所消滅。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發展尚未奠定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的物質基礎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在階級和階級差別依然存在的現實社會中,還需要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對現存的階級和階級差別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把握現階段階級階層狀況。經濟學家吳宣恭教授針對經濟學研究中忽視階級分析問題時強調,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國所有制結構的巨大變革,出現了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離開階級分析,許多經濟問題就無法找到合理的答案,正確認識和處理階級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①。

同時,我們還應清楚地看到,處於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多極化、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共存競爭國際環境中的社會主義中國,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在國內實行「一國兩制」即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製度並存的分配製度。這樣的客觀現實告訴我們,無論從國際視野還是從國內視角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從來沒有,也不可能脫離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只是使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現象在總體上弱化,不再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斗爭也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但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現象始終存在,在許多地方變得更加復雜、更加撲朔迷離,而要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這種復雜多變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現象,只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從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入手,去分析把握現階段的階級現象,分清什麼是具有階級斗爭性質的現象,什麼是不具有階級斗爭性質的現象,從而更加明確在現實社會發展中應該怎樣採用民主與專政方法來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以團結盡可能團結的力量,打擊極少數敵對勢力,有效化解各種矛盾,調動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加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只要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我們就不能丟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這種觀點和方法始終是我們觀察社會主義同各種敵對勢力斗爭的復雜政治現象的一把鑰匙。」②

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我們堅持黨的領導,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需要。因為共產黨是工人階級政黨,國家的性質是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如果完全消滅了一切階級,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就完成了,那就既不需要共產黨及其領導作用,也不需要「國家」了。因此否認了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共產黨就沒有執政的理論前提,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繼續存在的歷史必然性、社會的正當性、政治的合法性。

二、我國現階段社會階級階層的科學劃分

目前關於我國現階段社會階級階層劃分問題是一個十分敏感且難以下定論的問題。就現實來看,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社會階級階層呈現更加復雜的狀況;就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階級階層問題給出了科學判斷和思想指導,但是如何運用這些思想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這還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理論課題。

鄧小平在論述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沒有具體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級階層問題,而是只做了導向性的說明,即「我們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不認為黨內有一個資產階級,也不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確已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條件之後還會產生一個資產階級或其他剝削階級。」③「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④正是在此語境下,在談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階級階層問題時,主流觀點就是「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所謂理論研究創新也只講階層問題,不講階級問題,總之是盡量迴避現實生活中的「兩極分化」和「新生階級問題」。因而,當前很多人在研究中國階級階層問題時,大都借用西方社會分層理論,避而不談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已經過時,或者將之與極左思想劃等號,甚至主張放棄或否定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劇變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這是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

關於鄧小平的這段論述,我們認為他是就社會主義發展目標和方向而言的,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改革開放發展的價值取向而言的。在當時,他沒有預見到,改革開放發展進入歷史關鍵期出現的許多新情況和新矛盾,更沒有預見到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後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新變化所引起的階級階層結構的新變化。鄧小平說在「消滅剝削條件之後」不能產生新的資產階級,但就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現實狀況來看,「剝削條件」尚未消滅,而且也還不能消滅。因此,本著鄧小平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觀念,我們認為應該重視和加強對現階段階級階層問題的研究,不迴避新問題、新情況,這樣才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

1.劃分我國現階段階級階層的科學依據

(1)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強調以生產資料的佔有關系和分配方式作為劃分階級和階層的重要依據。恩格斯指出:「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麼、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⑤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資料的關系(這種關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⑥。列寧進一步強調「區分各階級的基本標志,是它們在社會生產中所處的地位,也就是它們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佔有某一部分社會生產資料,將其用於私人經濟,用於目的在出售產品的經濟……這就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階級(資產階級)同失去生產資料、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階級的基本區別」⑦。

關於階層的劃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多種多樣的層次……幾乎在每一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⑧

(2)借鑒社會分層理論。社會分層理論是西方社會學界關於社會成員在社會關系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論。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是德國社會學家韋伯,他提出用三項指標來劃分社會層次結構,即財富、權力和聲望,也就是說他把經濟、政治和社會三方面標准綜合起來劃分社會成員的社會地位。在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大變革、大轉折時期,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的身份地位出現較大變化,因此,僅以生產資料的佔有和產品分配的標准還難以准確地劃分現階段社會階級階層。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握現階段的階級階層問題,我們有必要借鑒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分層理論,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按照社會成員的職業和經濟、政治、社會資源的佔有狀況確定其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科學劃分現階段的階級階層。

2.我國現階段社會階級階層的具體劃分

(1)現階段社會階級的劃分。我國現階段具有「三大階級」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我國現階段階級結構中的主體部分。資產階級是新生階級,是我國現階段階級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人階級,是指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主義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是中國社會的領導階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導力量。

農民階級,是指以農業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是佔中國人口比例最大的階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依靠力量。

資產階級,是指佔有社會生產資料並使用僱傭勞動的現代資本家階級。資產階級是在我國實行「一國兩制」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的,是我國特區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2)現階段的社會階層劃分。一是工人階級內部主要包括七大階層:典型的產業工人、專業技術人員、黨政領導幹部、一般公務員、國有企業領導幹部、事業單位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一般管理者。二是農民階級內部主要包括兩大階層:農

② 下列不屬於實證研究方法的是

比較研究方法是對事物進行對比,不屬於實證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所謂價值中立,指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2)階級分析法屬於實證研究方法嗎擴展閱讀:

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通過觀察獲取經驗,再將經驗歸納為理論。

與之對應的另一種研究方法是規范研究(normative research),規范研究從某些假設出發,通過邏輯演繹得到理論。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規范研究採用的是演繹法(dection),側重邏輯而脫離現實,往往用來提出純理論。實證研究採用歸納法(inction),側重經驗貼近現實,用來驗證已有理論或由觀察總結新理論。

舉個例子,A由已知的幾條幾何公理為基礎進行邏輯推演得到了勾股定理。B則四處考察,收集沿途所見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數據,發現所有直角三角形直角邊平方的和都等於斜邊的平方,於是歸納得到勾股定理。兩者的結論是一樣的,只不過A靠的是理性,B靠的是經驗。

③ 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階級分析法: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

價值分析法: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從而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和理想的方法

實證分析法:在價值中立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包括以下六種
1社會調查法,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社會調查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對有關社會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
2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較研究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4邏輯分析法,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
5語義分析法,語義分析法是運用語義區分量表來研究事物的意義的一種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

④ [階級分析],是什麼方法

階級分析法

階級分析法 歷史學研究方法之一,即根據階級和階
級斗爭的理論和觀點來分析研究階級社會歷史問題
的一種科學的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的存在僅僅同
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階級劃分的事實,是有
文字記載以來全部歷史發展中最基本的社會存在,階級
斗爭貫穿於階級社會的始終;自從人類劃分為階級,一切
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並且正是進步階
級對反動階級的革命斗爭,推動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階級
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並由這個專政達到消滅一
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這是我們歷史研究中
一條指導性的線索。在階級社會中,一般說來,人們的經
濟關系、政治關系、思想文化關系、道德倫理關系大多反
映一定的階級利益、階級動向。因此,我們研究這些歷史
現象就必須揭示他們的階級內容和階級實質。運用這一
方法應該做到:重視研究歷史上階級和階級斗爭賴以存
在的經濟關系,揭露隱藏在政治思想斗爭背後而最終起
決定作用的階級的物質利益,注意從經濟上闡明階級斗
爭的特點和規律;對於重大的歷史運動、歷史事件的研
究,要從當時社會經濟關系的分析著手,去認識參與其中
的各個階級的政治面貌、立場態度及其力量對比,從而認
識該歷史運動、歷史事件獨特的歷史風貌;分析一個階級
或社會集團,要從它所代表的經濟關系的特點的分析著
手,去認識這個階級或社會集團的政治面貌、思想特點,
從而准確把握它的立場、言論和行動;分析一個歷史人
物,必須從具體的歷史事實出發,考察他們的活動對哪個
階級有益;分析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象,則也應將其置於
當時的生產力狀況、經濟關系狀況和階級狀況中去觀察。

⑤ 階級分析法是什麼

階級分析法(method of class analysis)是指用社會學的階層理論、觀點,觀察和分析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

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方法來把握歷史進程的線索這一點,也為資產階級學者所使用。列寧在研究了法國革命的歷史和法國復辟時代歷史學家們的歷史著作後,指出:「從法國大革命時起,歐洲許多國家的歷史非常明顯地揭示出事變的這種真實內幕,即階級斗爭。

用途:

階級分析方法,只適用於研究階級社會的歷史。這一點是馬克思經典作家論述很清楚的問題,可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確實經歷了無階級社會階段,並且隨其發展,階級也最終會消亡。

因此,我們說階級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是,在運用時不能超出它的適用范圍。如研究原始社會史就不能用階級分析方法。那種把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歷史研究唯一方法的認識及實踐都是錯誤的。

⑥ 如何評價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地位與作用

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一定的研究方法。用於研究工作的方法是否正確和有效,對於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主體的認知興趣、課題設計、資料的識別與取捨、邏輯推理的方法以及評價的標准等等,以至決定著主體能否完成或者順利完成其研究任務。所謂研究方法,就是主體在認識作為客體的客觀世界和事物、揭示其本質並闡明其一般規律的實踐活動中,所遵循或者應當遵循的一套原則、程序和技巧。科學的研究方法是把主體和客體聯系起來的橋梁、渡船、通道。在法學領域,馬克思主義法學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法學流派中獨樹一幟、表現出明顯的理論優勢,正是得力於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就方法論(關於一般方法的理論以及科學認識論的基本前提、假定和概念)和元方法(根本的方法)而言,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方法論和元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之下,還有一系列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本文僅就近幾年法學界日益重視和自覺運用的價值分析方法,略述管見。以期交流。
價值分析是對作為客體的現象或事物與作為主體的人(一定的階級、階層、群體與個人)的價值關系,即對特定客體內含的、應有的價值因素的認知和評價。在法學研究中運用價值分析方法,對法律現象進行價值認知和評價是十分必要且有重大意義的。
首先,對法律現象進行價值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題中應有之義。與以往的舊哲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嶄新的實踐哲學,它不僅強調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更強調革命地改造世界。作為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之上、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自己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一也必然是一種革命的、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任務,一方面,在於正確地認識和理解既存和現存的法律現實,准確地描述法律現象;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法學還要致力於改造、摧毀舊的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新的法律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根本任務。這一任務十分自然地就把馬克思主義法學引入了價值領域,並使價值分析方法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一個基本的研究方法。
其次,價值分析也為揭示法的本質,樹立科學的法律觀所必需。就完整意義的法學研究而言,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對法的必然性的研究,主要揭示法產生、發展、消亡的條件、過程和途徑,法與其它社會現象的關系,法的本質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2)對法的突然性的研究,主要分析法的構成要素、層次、結構及其邏輯關系;(3)對法的應然性的研究,主要探究法的價值及其標准,揭示法的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及其主體性,為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指導原則、方向和理想的模式。這三個方面是有機統一,不可或缺的。如果法學研究僅僅局限於揭示法的必然性、分析法的實然性,而不觸及法的應然性,就不可能真正揭示出法的階級本質和利益基礎,就不可能反映活生生的法律現實。在法學史上,分析實證主義法學認為,法學是價值中立之學,主張把實際的法與應當的法分離,僅僅對實在法進行描述而不考慮其好壞,人的情感因素和道德因素應該統統排除在法學研究之外,因而對法的價值分析持反對態度。其結果導致了對法律現象的極不適當的解釋甚至歪曲。在分析實證主義者看來,法就是一套「當A(假定)存在時,B(處理)就應當存在,否則C(制裁)就會出現」的命令(規范、規則),是用來限制人的框框、控制人的繩索、制裁人的武器。於是,人成了被動地接受法律的制裁而不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對象,成了純粹法的客體而不是主體。在法律面前,人處於被動地位,似乎並沒有什麼階級、階層、地位的差別,似乎人人都是「平等」的。運用價值分析方法就可以克服這一弊端。當我們運用價值分析方法去透視法律制度時,我們就會看到:法是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基於自身一定的需要而製造出來的權利義務體系。人與法的關系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人才制定了法並使之在社會生活中得到遵守和執行。因而,人既是法的實踐主體,又是法的價值主體。作為主體,人在法律面前具有自主性、自為性和自律性。當然,這里所說的「人」,不是抽象意義的人,而是處於一定的具體社會關系(在階級社會里,首先是階級關系)之中的人。在法律面前,階級、階層、地位不同的人們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不同的,因而法對於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義,從而人們從法的實施中獲來的滿足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奴隸製法和封建製法,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嚴重分離,權利義務的分配極不公正。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幾乎享有無限的權利而不承擔或者很少承擔義務;奴隸和農奴階級基本上不享有或者很少享有什麼權利卻承擔著幾乎全部的義務。對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而言,法是維護其特權的有力工具,他們從法的實施中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與幸福;而對奴隸和農奴來說,法是抽打自己的無情的鞭子,是束縛自己的枷鎖,他們從法的實施中獲得的只是無邊的災難與痛苦。這樣,通過對法的價值分析,我們對法現象的認識就深化了。

⑦ 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認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劃分為階級並由此產生階級斗爭的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從 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的角度分析社會歷史現象的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只適用於研究階級社會的歷史。這一點是馬克思經典作家論述很清楚的問題,可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確實經歷了無階級社會階段,並且隨其發展,階級也最終會消亡。因此,我們說階級分析方法很重要,但是,在運用時不能超出它的適用范圍。如研究原始社會史就不能用階級分析方法。那種把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歷史研究唯一方法的認識及實踐都是錯誤的。

⑧ 法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幾種

答: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1)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就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決定了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理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價值分析方法
價值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價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學的基本方法,就在於法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是揭示法的應然狀態或價值屬性;法作為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規范體系,其本身就是一定價值觀念的體現。法學中的價值分析包括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它們是價值分析過程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或方面。
①價值認知是以法律這個被認知的客體所蘊涵的價值屬性與價值元素為對象的,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個階級、階層的利益標准與價值觀念來調整社會關系和在社會主體之間分配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價值認知的直接目的是如實地觀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價值准則和價值排序。
②價值評價是從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價值准則對特定法律制度的總體或部分進行判斷與取捨。
(3)實證研究方法
①實證研究方法釋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或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a.價值中立,指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b.經驗事實,指可以通過人們的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而發現的確定的事實因素。
②實證研究方法類型
a.社會調查方法。社會調查是法學進行實證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研究者提出具體問題,擬訂出研究方案,通過觀察和實驗採集資料和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識性的命題。
b.歷史研究方法。對法律進行歷史的實證考察,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法律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歷史脈絡,從而深化對現實法律問題的認識。
c.比較研究方法。即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它在學習和借鑒他國有益經驗以改進本國法律、推動國際法治發展、促進法律文化交流和法治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d.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方法在法學領域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法律規則本身就是一個由各種概念所構成並具有嚴謹邏輯結構的判斷和命題;二是由眾多規則所構成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是一個具有邏輯一致性的有機整體;三是適用法律規則解決個案糾紛時,只有嚴格遵循法律本身的內在邏輯推導出裁判結論,才有可能說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相信法律和司法公正。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主要在四個層次上被使用。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概念與法律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個層次是法律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三個層次是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四個層次是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聯系。
e.語義分析方法。即通過分析語言的要素、句法、結構、語源、語境來揭示詞和語句意義的研究方法。

⑨ 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價值分析法,實證分析法,階級分析法等

⑩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10)階級分析法屬於實證研究方法嗎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閱讀全文

與階級分析法屬於實證研究方法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增加水的含氧量簡單方法 瀏覽:446
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方法有哪些 瀏覽:440
硬碟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6
下巴皮膚破損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665
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 瀏覽:838
電子和電流的計算方法 瀏覽:834
如何瘦小腿大腿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60
三維觸控使用方法 瀏覽:558
約束帶的使用方法 瀏覽:911
抗疫治療的最新方法 瀏覽:521
魅族2手機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40
治療孕吐的方法 瀏覽:573
用錢折東西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04
數據驅動的決策方法研究 瀏覽:412
干蒜瓣怎麼腌制方法大全 瀏覽:619
數字電子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745
華為拍照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27
大米枇杷粥的食用方法 瀏覽:335
李子園施肥方法視頻 瀏覽:580
恐懼症治療好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