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豬價格周期一般分為三個階每個階段為
摘要 第一是豬周期的時間。一輪完整的豬周期是五年,前兩年上漲,後三年下跌。上漲的時候股價一般漲4~5倍,但下跌的時候會跌去80% ~90%。
Ⅱ 生豬期貨是否能解決「豬周期」難題
一、生豬期貨坎坷之行!
回頭看這近20年的准備和醞釀之路,我國生豬期貨的上市過程可謂太過曲折,而對於生豬期貨的研究歷程,我國也有著較長的歷史,最早可回溯到2001年了,大連商品交易所也早在2006年就以生豬活體為交易標的設計了合約方案,但是卻遲遲沒有正式運行;而經過這些年艱難的歷程之後,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生豬期貨的上市時機已經成熟了!
Ⅲ 請各位大神指點下,本輪豬周期盈利時間有多長什麼時候結束
所謂的豬周期,就是豬價高傷民,豬價低傷農,掙錢都養豬,賠錢都淘汰老母、棄養所形成的豬周期。
豬周期一般循環軌跡是,生豬價格持續上漲,老母繁殖量暴增。生豬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跌,大量淘汰老母。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養豬逃不過這個周期。
根據豬周期預測、和目前生豬發展勢頭看,本輪豬周期盈利時間大概率在2021年年底左右。
但生豬價格能否回落,豬肉價格達到百姓能夠消費的起水平,主要看母豬繁殖情況如何,老母產能恢復迅速,可期待。
總的來說,一年多來,生豬價格從4~5元一斤,豬肉價格在9元左右一斤,一路攀升到生豬價格上漲20多元一斤,豬肉價格漲到30多元一斤,是從未有過的肉價。隨著豬價高峰期巳過,10份後生豬價格將迎來拐點,豬肉價格達到正常水平為時不遠了。
Ⅳ 豬肉周期是多少
我國生豬行業已經出現多次周期性波動,這個周期一般維持在2-3年左右,而散養戶以當年市場價格為標准預期未來收益,造成的生產計劃趕不上變化,而產量趕不上市場變動的節奏,在經濟學中被稱為「蛛網理論」。
市場專業人士表示,隨著生豬期貨的腳步臨近,困擾生豬行業的「豬周期」也有望熨平。
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為: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豬肉價格高會刺激養豬戶積極性,而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就會導致肉價下跌,肉價下跌到比較低,就會打擊養豬戶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會使得肉價上漲,周而復始,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
Ⅳ 用經濟生活解釋,豬周期的原因
豬周期,主要理解為,生豬價格與生產存在著周期性的價格波動和存欄量的波動。
主要經濟道理有
1.價格與供求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價格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引導生產者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實現資源配置。
2.市場調節存在的滯後性與盲目性缺陷,導致豬周期的出現。
Ⅵ 豬價狂跌是偶然還是必然
影響豬價波動的長期因素 1 豬周期 談起豬價走勢,必談"豬周期"。有論者認為,從長期看,如果以相鄰的豬價最高峰時間間隔為一個豬周期,大約是42個月左右一周期。自2000年以來,我國共經歷了三次豬周期,而目前正處於第四個周期當中。第一個周期是2001年5月到2004年9月,第二個周期是2004年9月到2008年3月,第三個周期是2008年3月到2011年9月,我們當前所處的第四個周期是從2011年9月開始的,如果按照一個完整的周期來運行的話,第四個周期應至2014年結束。 通常來說,豬周期的運行路線圖為:豬肉價格大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量劇增——肉價下跌——養殖戶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再次上漲……這是一個循環的周期性過程。一個完整的豬周期包括了豬肉價格上升和下跌兩個周期。 2 原料價 從短期看,養豬不可能因為成本高而提高當期銷售價格。在2013年,作為原料主產區的東北地區,豬價一直高於華南地區,可見豬價並不會因為簡單的成本變動,而直接調整價格。活物養殖的一大特點是,養殖戶本身並沒有囤貨資質,市場議價能力弱。(新牧君:據新牧豬價指數平台監測,2014年,北方,尤其是東北豬價是長期低於南方的。) 但是從長期看,養豬的物質成本里,佔比最大的是玉米,一般佔到60%-80%左右,當玉米等原料價格變動時,生豬價格也會受到"牽連".但玉米對生豬生產的影響具有滯後性,會對豬價產生持續性影響,對於一個周期來說,仍屬於重大影響。養殖戶不是因為成本變化而調整價格,而是依據成本調整生產預期。芝華商業數據市場分析師袁松介紹說,玉米、豆粕上漲(下降)——養殖成本上升(下降)——養殖利潤下降(上升)——生豬存欄下降(上玉米、豆粕價格引起豬價變化的傳導時間為14-18個月。 原料價格的短期波動將會產生中長期影響,2013年下半年豆粕價格上漲超過900元/噸,一頭生豬養殖成本增加50元以上,養殖戶在擴欄補苗方面都將持謹慎態度,從而影響後續價格。 3 存欄量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02年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1776萬頭;2012年底,全國生豬存欄47492萬頭,同比2011年增長1.55%,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平。2014年前11個月農業部發布的生豬存欄信息顯示,全國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量均連續11個月同比減少。從存欄的漲勢來看,規模養殖企業整體上還沒有因為價格持續走低而調整發展目標,生產情況相對穩定。 當豬糧比低於6:1時,生豬存欄量發生較大幅度的回落,而當豬糧比大於6:1時,生豬存欄量則大幅回升。由於2009年底,豬肉價格急劇下跌,養豬戶面臨較大虧損,於是大量宰殺生豬推向市場,導致生豬存欄量出現大幅下降。由於對豬肉價格預期的悲觀,養豬戶逐步淘汰能繁母豬,能繁母豬量的變化要滯後於生豬存欄量的變化3-4月左右,相應豬價也在能繁母豬大幅調整4個月後出現大幅波動。 4 消費特點 據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介紹,歷史上每次豬價大幅上漲,大多處於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2006-2008年、2009-2011年我國GDP平均增速分別為12.2%和9.6%,而2012年增速為7.8%,2013年後,宏觀經濟增長減速,豬肉消費需求將有所下降。 如上,長期看,我國豬肉消費已經進入了結構性增速放緩階段。 我國居民以消費熱鮮肉為主,據《2012年福建省居民肉品安全知識和消費習慣調研報告》顯示,94.9%的居民最經常購買熱鮮肉,僅有14.9%的受訪民眾知道冷鮮肉,尚未形成消費冷鮮肉的習慣。未來豬價供求短期波動仍然存在。 我國豬肉人均消費量保持增長,據資料,1985年我國人均豬肉年消費量為16.6kg,進入90年代,豬肉消費一直保持在人均20kg左右,1998 年達到人均20.4kg,2000年和2001 年略有下降,2002~2005 年恢復到人均32kg左右的狀態。到2012年達到5464.28萬噸,全年每人消費豬肉40.36千克,十年來,我國豬肉消費整體呈穩定增長態勢。 據資料,2003年香港居民共消費豬肉30萬噸,那麼人均消費豬肉45kg.應該說香港居民人均消費45kg豬肉時,基本到了無任何彈性的地步了。這個數據就是判斷國內居民人均豬肉消費量的一個基本參考。隨著收入的提高,40.36kg的豬肉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很高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會對豬肉消費作出不同反應,高收入人群對豬肉消費量的增加程度最弱,接受多吃清淡、少吃葷腥建議的人越來越多,豬肉替代品的價格波動將會影響到豬肉的消費,進而影響到生豬價格。中等收入家庭次之,而低收入家庭對豬肉消費量的增加程度最大。 5 城鎮化 根據USDA(美國農業部公告)統計數據,2000-2011年間,中國豬肉消費保持年均1.95%的增長態勢。2011年全國豬肉供應量是5000萬噸左右,2012年預計能夠達到5200萬噸,國內生豬消費量一直是一個穩定的增長狀態,最主要的因素是農村人均消費增加,農村消費提升和城鎮化進程正成為豬肉需求增長的持續推動力。 據資料,1996年-2005年,每年新增的城鎮人口數量超過2000萬。2006年-2009年,每年新增的城鎮人口數量大約為1500萬。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54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7118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2.6%,首次超過農業人口數量,比上年末提高1.3%.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曾說,農民進入城鎮轉變為市民後,不僅本身成為農副產品的消費者,而且,其消費方式也將發生質的變化。全國城鎮人口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相應上升1.4個百分點。 6 補貼 在養殖企業中,收紅包的公司比比皆是。數據顯示,在2013年9月末,羅牛山、益生股份、華英農業、新五豐、聖農發展、民和股份六家養殖企業當年都分別收到超過2000萬元的政府補助。其中,羅牛山和益生股份補助金額甚至達到3869萬元和3704萬元。 國家每年都會對養殖業投入補貼,最常見如能繁母豬補貼。2007年每頭能繁母豬補貼50元;2008年,補貼標准增加到100元,共補貼資金20.02億元,到2012年,標准仍為100元/頭,發放補貼資金28.92億元。2013年,年出欄量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也將可以作為育肥豬保險的承保對象。 "因為養殖產品關繫到民生問題,當行業面臨虧損時,政府出手補貼也在情理之中。"一位不願具名的養殖業人士認為,"但這樣一來,拿到補貼款的企業有恃無恐,壓縮產能,行業洗牌的進度會減慢。
影響豬價波動的短期因素
1 季節 消費需求變化將是生豬價格走勢的主導因素之一。農歷春節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因此月生豬屠宰量最高峰基本出現在每年的1月份或者12月份,12月份平均生豬屠宰量較月均屠宰量高出20.5%,最高可接近40%,次年1月份平均生豬屠宰量較月均屠宰量高出15.2%;月生豬屠宰量最低谷出現在每年春節之後2月份,低於月均屠宰量最高值22.4%;生豬消費另一個低谷出現在7-8月份,屠宰量比月均屠宰量下降3-5%.同步變化的規律是年底價格一般比夏季淡季高出10%以上。 由於豬的生物學特性,供應量不會幾何式增加,只會小幅增加,保持平穩。需求卻能短期大幅增加20-30%,中國生豬需求的節日、季節性非常明顯,歷史上很少出現春節前豬價低於成本線的,即使有些時候春節前豬價會下跌。因為春節前的豬肉需求比平時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應很難在一個時間點上高出30%以上。 以"春運"為界,節前15天,節後25天,共40天從非常多的人口從經濟較發達地區回到欠發達家鄉,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動。短時間內,相應地區的消費總量會發生巨大波動。大量流動人口的存在,應該說是與當前的戶籍制度、城鎮化發展以及與其他相關政策密切相關。 2 天氣 天氣變化尤其是極端天氣能在短時間內對局部豬價產生快速影響。在整個2013年7-9月份是極端天氣高發季。2013年7月,暴雨洪澇災害造成四川省15個市州的75個縣不同程度受災,為了盡快回復生產,災區養戶補欄補助200元/頭,反映在廣東陽江地區豬苗銷售旺盛。8月份華東大部分地區連續發布高溫藍色預警,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天氣炎熱肉豬長速放緩(持續到9月初),而且炎熱天氣導致養殖、長途調運風險增加。受"尤特"和強烈西南季風接連影響,8月14日到18日,廣東近9成鄉鎮出現暴雨,造成12萬牲畜死亡,生豬調運也嚴重受影響。 除極端天氣外,正常的季節氣溫變化也會刺激豬價變化。傳統室外臘肉製作的溫度要求15℃以下。目前北方集中在10月底或11月初,南方根據天氣開始製作,一般時間在中秋節後北風到來。冬春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持續的雨雪天氣,推動北方生豬市場價格持續走高。 3 疾病 據資料,在2001-2007年間,疫情是影響生豬價格的重要因素,造成嚴重影響的有3次。 2003年的非典疫情導致豬肉需求量急劇下降,同時生豬購銷市場的封閉也造成市場分割,豬肉流通受阻。2005 年四川省發生的豬鏈球菌病使養殖戶認識到生豬市場存在更多不確定風險,開始大量縮減生產、淘汰母豬。 2006年夏季,在我國南方一些省市相繼暴發高熱病,這種疫病不僅進一步減少了母豬、生豬的存欄量,增加了飼養成本,除生豬直接死亡損失外,還導致患病母豬流產或死胎,嚴重削減了養殖戶尤其是散養戶的資金實力,導致全國范圍內的存欄量減少。 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區發生仔豬流行性腹瀉,個別養殖場小豬死亡率高達50%.疾病導致供應減少,大大推動豬肉價格上漲。馮永輝分析說,2011年、2012年2月份仔豬價格上漲的共同原因是春節期間仔豬腹瀉流行,仔豬供應量大減。 疫情一方面會直接導致生豬產量的降低,另一方面會使生產者在恐懼心理的支配下減少生產量,所導致的生豬產量減少卻會影響到未來的一段時間。這一特徵無異加劇了生豬價格的波動性。 4 食品安全 2011年3月份,雙匯"3·15瘦肉精"事件爆發,河南豬價受影響應聲下跌 1天跌2毛。 2013年上半年出現了兩大意外因素,分別是"黃浦江死豬"事件、"禽流感"事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此前在談及2013上半年生豬價格下降的問題時,表示豬肉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生豬疫情和江豬事件的影響而下降,相關數據顯示,2013上半年我國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0.6%,豬肉價格下降3.7%。
Ⅶ 豬肉價格走低,會持續多久
春節以來,豬肉的價格一路下跌,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價格系統最新數據顯示,從4月2號截止到5月21號,平均價格已經跌到了每公斤20.78元,同比跌幅達到22.3%,全國25個省份的豬肉價格都出現了下跌,生豬的出欄價格也已跌到了近兩年來的一個最低點。
5月23日《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請來了,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財經評論員張鴻,一起來聊一聊,生豬價格下跌原因和未來價格走勢。
央評說
生豬出欄價創23個月新低 豬肉價格進入下行通道
在石家莊市的各大超市,豬肉已成為打折促銷吸引客流的主打產品之一,原來價格在每斤20元左右的精瘦肉,現在已經降到16元以下。
河北石家莊市民:特別,比這15.9還要便宜有一陣,豬降到這個價格,一般是比較少見的。
從全年豬肉市場的銷售規律來看,每年春節後,豬肉消費進入淡季,價格也隨之下滑,等到5月肉價又會出現季節性上漲,但今年豬肉價格卻持續走低。
張建國(河北石家莊永輝超市豬肉銷售員):帶皮前尖是9.98塊,現在是7.99塊一斤,這個是後尖,後尖促銷價9.98塊,咱們原來的價格大約是11.98塊左右,全國整體的趨勢,豬肉的價格都在下降。
針對豬肉價格的變化,再看看記者5月初在北京新發地做的采訪,一些商戶說,春節後價格一路下跌,4月上旬經歷了短暫的平穩期,中下旬繼續緩慢下降。
北京豬肉商戶:肘子、排骨落得最多,這肘子相比春節前13、14,現在才9塊錢左右,排骨春節前16的,現在也就12。
北京豬肉商戶:現在還是屬於淡季,今年同期比去年便宜了不少。
今年4月份北京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加權平均價是每斤9.1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67%,另外今年4月份市場日均上市量為1780.5頭,無論環比還是同比均出現明顯的增加。
劉通(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同比之所以下降這么大,和這個毛豬的供應狀況得到比較好的恢復有直接的關系,今年4月份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點多,也就說毛豬的供應正在由偏緊向寬松轉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8.1%,來自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0.69元每公斤,比昨天下降0.2%,此外數據顯示,多地生豬出欄價格創23個月來的低點。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張琳:每年春節後,豬肉的消費是進入到一個淡季,但是進入到5月份可能會出現一個季節性的上漲,但是今年這個價格卻是在持續走低的,為什麼?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從歷史規律來講,這是一個誤區,一般情況之下,豬價最低點出現在二季度,而不是說一定出現在5月份。
從一季度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豬肉產量是同比增了0.2,另外從進出口來看,我們一季度豬肉進口同比是增了21%,所以從供給來看,我們供給是較去年同期是明顯增加了,而同時一般的二季度都屬於這個消費的低谷,而且目前整個消費來看,也處於一個比較疲軟的狀態,在供給增加,而我們整個消費比較疲軟的情況之下,就出現了我們當前豬價在2月開始連續16周的一個持續下跌,未來豬價怎麼走,並不說它在5月份,它一定是在低點,還要看它供需形勢怎麼變化。
張鴻(財經評論員):可能比如五一有一個小長假,然後端午節正好在這有一個吃肉粽子的可能有這樣一個需求,但是我們這僅僅從需求端來看,沒有那麼旺盛,比如說和春節相比或者和國慶相比,可能沒有那麼旺盛,但是供應太旺盛了,去年的這個時候,咱們在關心反過來的數據。漲的太猛了,去年的高點是6月份,所以5月份正是在上升的勢頭當中,所以其實等於那個價格的信號在號召大家趕緊來養豬,然後到今年其實從今年初開始,其實這個產能就已經在逐漸的釋放,所以其實這個過程就是產能在不斷的過剩這樣一個過程。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豬周期客觀來講,它是本身就存在的,豬周期,它主要是受生豬本身它整個生長特性的影響,另外還受國內的需求、供應綜合因素的影響,在2007年之前,我們整個豬周期一般時間是3年左右,從2007年以後,我們不斷受國內整個生豬供求的影響,國際市場,尤其是從2011年開始,大量的豬肉進口對我們國內的。
另外隨著我們規模化水平的提高,我們目前年出欄500頭以上規模化水平佔到44%,隨著規模化水平提高,另外還有豬肉進口,最近這兩年我們整個環保政策,都對我們整個豬周期有一個顯著的影響,從現在來看,隨著我們規模化水平的提高,我們豬周期是明顯拉長了,從過去的2—3年,到現在的5—7年。
張鴻(財經評論員):我們很多人會想,說為什麼豬肉單單有一個周期,其他的肉周期沒那麼明顯,或者說豬肉的波峰波谷的幅度那麼大。
豬特殊的繁殖,我們如果說從金融的角度來說,豬肉它有一個特殊的杠桿,豬,它一年兩窩,一窩現在大概能產12個左右,所以也就意味著咱從生存率,它活下來的這個角度,因為生存率也不是那麼高,一般來說,一個養殖戶如果今年看著這價格好,他決定多養一頭豬,意味著明年的供應將多出來將近20倍。起碼十幾倍的杠桿,所以今年比如說他看有點賠錢了,他少養一隻,意味著明年這一年的過程當中,他要減少十幾頭豬的供應,所以這個杠桿可能加上散戶比較多,所以他自己一決定一減少,他的波峰波谷就會加大,再加上剛才他說進口,其實進口豬肉,大家很多人知道,進口豬肉去年是160萬噸的進口量,這個其實是,雖然總量上和我們這個還是有差距,但是他確實是影響到我們整個豬肉的價格。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張琳:我還看到一種說法,說因為去年行情特別好,很多養殖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是人為的主觀上推遲了出欄的時間,打破了市場某種程度上我們說供求的規律,會不會有這樣的因素存在?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很多地方,由於從飼料轉換率來看,雖然說你豬越大,你後期投入的飼料成本越高,但是由於去年豬價比較高,所以大量的養殖戶為了獲取更多的養殖利潤,他推遲出欄,另外我們在生產第一線也看到有些特別有趣的情況,有些養殖戶說,因為他一頭仔豬可以賣到700、800塊錢,所以他為了賺取更多的錢,提高仔豬的存活率,他在產房裡邊裝了新的設備,產床,然後還鋪了地暖和空調。
生豬市場主要還是靠市場來驅動,在每頭豬這么高的養殖水平之下,養殖戶肯定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大量的精力、人力去賺取更多的利潤,我覺得這是市場推動。
張鴻(財經評論員):其實養殖戶還沒有到他們正常年的那種平均的利潤水平,還是高於他正常年的,所以可能這個趨勢,可能一時半會還不會停止。再加上剛才我說咱們中國養殖戶基本上是散戶,剛才說百分之四十四點幾的那個數字,其實就是大戶比例,散戶是佔多數的,但是你像比如說發達國家,他們可能規模以上的這種養殖戶就會佔多數,尤其是企業,他其實是一個,在我們看來養豬其實是個農業,但在他們養豬其實是個工業,所以他們是個工業化的,他相對來說,他應對這種危機,包括對信息接下來的一個反應,相對來說要理性的多。
生豬養殖戶:低迷行情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石家莊平山縣裕農養殖公司年出欄生豬兩萬頭,去年豬價高位運行,給公司帶來了高額利潤,在養豬行業幹了20多年的化世鵬把去年叫做金豬年。
化世鵬(河北平山縣裕農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去年的時候,在5、6月份的時候生豬出欄的一市斤10.8元,一頭豬盈利不低於1000塊錢,利潤率會達到50%以上。
去年豬價之所以會大漲,一個重要原因是受環保政策的影響,全國20多個省份劃定了生豬禁養區,啟動豬場拆遷情況,生豬存欄量減少,直接刺激了養殖戶搶購仔豬,去年6月石家莊一頭30斤的仔豬,價格飆升到1100元。
朱德富(河北善德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30斤重一頭豬能掙多少錢,大概在800—900塊錢,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
由於去年下半年養豬收益大幅提升,一些大型養殖企業紛紛加大生豬補欄量,一些中小散戶也在跟進,從而在今年春節後把豬肉價格從高點一路拉低。
化世鵬(河北平山縣裕農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們現在有一些大集團快速地擴張,它的產能會在2018年之後會釋放出來,這樣的話,更會拉長豬周期。
部分業內人士預計,豬肉價格低迷的態勢可能持續2—3年。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張琳: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價格持續低迷的態勢會持續2—3年,這次的豬周期會延長,真的嗎?這樣的延長對於市場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我比較同意這個觀點,因為隨著我們整個規模化水平的提高,相對來說後期我們整個產能的恢復水平會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速度。
另外,很多大型的養殖企業,比如屠宰企業、飼料企業開始進入這個行業,進行行業的一個縱向整合,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進入這個養殖,生豬養殖之後,帶動了整個生豬的規模化水平的提高,規模化水平的提高,對於穩定我們生產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穩定的生產可以有利於豬價穩定的發展,所以隨著我們規模化水平提高,後期整個豬周期的時間會明顯延長。
張鴻(財經評論員):因為現在正好是在往下跌的過程當中,所以很多養殖戶說,這個還會延長,但是其實延長它,我們希望的那個結果是什麼,它延長以後,它的幅度沒有那麼大,只不過周期被拉長了,這個周期拉長,其實是依靠於我們整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我們規模化水平、集約化水平提高,才能帶來整個的周期的這種相對的拉長。
但是現在還是散戶佔主要的角色,所以可能還沒那麼樂觀。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我覺得延長並不代表說我們後期會一直保持虧損,因為波動是市場的必然規律,那麼只能說,我們後期整個延長,時間延長,但是不影響我們整個養殖戶在市場獲取合理的利潤。現在應該在10%左右凈利潤,嚴格地說,現在屬於養豬效益回歸正常的利潤區間。
張鴻(財經評論員):過去合理的一般是一頭豬200塊錢,按現在這個價格,我看他們算說,現在這個價格一頭豬還能掙400、500塊錢。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張琳:大家會擔心,現在是不真的進入了這樣一個下行的通道,會持續多久,能跌到什麼樣一個狀況。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我覺得養殖戶比較擔心的,就說目前這種持續下跌的情況會不會一直延續到三季度,從我們對目前整個供需的判斷來看,我覺得在6月底、7月初左右會止跌企穩,在三季度有可能會有一個小幅的回升,但鑒於目前我們整個生豬產處於比較穩定的恢復狀態,後期豬價的回升,空間有限,所以對養殖戶來說,還是理性的對待市場。
張鴻(財經評論員):長期的趨勢,其實現在進入到一個下降的趨勢當中,他說的那個,按股市來講,那就是一個小的波動。在下行通道裡面,這個通道可能一旦形成了,你很難改變。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因為目前受生豬環保政策的影響,現在整個生豬產能恢復還處於比較溫和的狀態,不會重復像2008年和2011年那種大漲大跌,產能快速擴張那種情況,所以按照目前這種產能恢復水平來說,不會出現價格的持續下跌,養殖戶最近幾年應該說相對來說會保持一個相對的盈利水平。
張鴻(財經評論員):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把它當做一個投資,剛才我用股票的術語的話,其實我們也有一個邏輯叫它漲的多狠,跌下來可能就差不多。因為去年確實是漲幅太瘋了,有史以來,大家賺的最開心的,可能接下來,其實大家要防範,我並不說一定會到那樣,但是無論是政府,還是養殖戶,還是企業,其實要防範說會不會出現一個暴跌。
《央視財經評論》主持人張琳:大家希望這個市場能穩,接下來如果能讓它穩,我們給養殖戶應該有什麼樣的建議,政府應該在這里邊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政府他應該及時的公布像生豬的生產信息、價格信息以及一些政策信息,給養殖戶足夠的生產和消費的一些信息,對於養殖戶來說,我覺得首先他做的最重要一點,理性的安排生產,不要像去年一樣。
另外,在我們目前已經確定的市場價格的前提下,我們養殖戶最主要的還要通過提升他的養殖技術水平,提升仔豬的存活率,然後防止疫病的傳播,及時鎖定利潤,我覺得這是需要養殖戶需要做的,把自己能賺的先拿到手再說。
張鴻(財經評論員):如果我們要徹底拜託這么大的豬周期的波幅的話,可能還需要我們在集約化、規模化的上面。因為你要求一個散戶,他在這種時候要特別理性,其實這個特別難,另外你剛才提到政府這個角度,政府其實我們一直在,他們虧損的時候,他們政府有補貼,價格到底的時候,我們有補貼,但是其實這么多年來,這個也是有討論的,我們政府的這種,比如能繁母豬補貼的點或者說我們政府支持的時間點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因為在我們看來,市場派看來,可能價格其實是一個最好的信號,當它價格高的時候,那就一定是養的會多,然後價格到低的時候,你那個時候開始等於你開始補貼的時候,其實是不是已經有點晚了?反而造成了下一波,可能會使下一波的波峰來的更猛烈。
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一些補貼政策來看,剛剛說了,政策補貼它的實施效果是一個滯後性的,所以我覺得像生豬市場,尤其像發達國家,它更多的還是讓市場去調節整個供需,對於政府來說,他肯定有他調控責任在里邊,像發達國家以及我們國家都通過收儲或者增大進口、減少進口來調節市場,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從政府的角度,通過宏觀的調控它的供需來調節市場。避免一些人為的政策去干擾市場,由於滯後的原因,導致它漲跌過快。
張鴻(財經評論員):豬肉的需求,長期來看,不能說它需求一定會降低,但是它需求在你的比如肉食里邊的佔比應該是下降的,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健康的這種要求的增多,再加上中國這種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可能對豬肉的需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個趨勢的研究,應該是下降的。
Ⅷ 雙匯食品豬周期對存貨的影響
摘要 根據公司年度財務報表顯示,2018雙匯公司存 貨構成:原材料1591 44.29萬元較去年相對規模有所增大、在產品11817.23萬元較往年大體保持不變、庫存商品228637.88萬元較去年增幅較高、消耗性生物資產10980.91萬元增長不.明顯、開發成本20947.75萬元。然而雙匯集團在面對中美貿易戰,非洲豬瘟疫情災害這些復雜多變的形勢,種豬、生豬豬價降低,豬肉價隨同下跌時,企業2018年屠宰生豬近1,630.5 6萬頭,較去年上升了14.27 %;鮮凍肉和肉制 品外銷量達313.26萬噸,較往年增長了0.96 %雙匯集團存在囤積存貨來降低未來產品成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