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雀的飼養技巧
朱頂雀是一種體態輕巧,性情溫順而優美的小型鳴禽,在中國北方較為常見,也較易飼養和展出。一般情況下,捕獲後經過1周初馴階段,便能習慣於人工環境及飼料。以白玉鳥混合粒料飼喂,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飼養籠舍及環境同於錫嘴雀及黃雀等鳴禽。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尚無朱頂雀的繁殖育雛報道。可以用蘇子,花生,葵花子等來喂養,不過吃食常挑蘇子吃,造成浪費,可以把它們磨成粉混在一起,加些沙礫.換毛沒什麼大不了,要讓環境保持涼爽,籠子干凈就行了.另外,要讓它多吃蔬菜,這樣它的毛會更服帖.
Ⅱ 怎麼訓練黃鳥
黃鳥又名黃雀,黃雀性情活潑,姿態美麗,常常昂頭連續鳴叫,使人心曠神怡。由於此鳥易飼養,並且鳴叫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為了便於訓練和調教,首先要使黃雀馴熟,消除其懼怕馴鳥人員和觀賞人群的心理,可以利用條件反射,用蘇籽引誘,使黃雀在飢餓時,按馴鳥人員教給的動作表現,成功後喂給少量蘇籽,並且要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和調教,持之以恆,調教成功對養鳥者來說,是極有趣的。訓練的步驟:
黃雀的鳴叫:在北京地區講究「三口」,即喜鵲、沼澤山雀和油葫蘆(昆蟲名)的鳴叫聲,而且沒有「雜口」,如忌諱太平鳥、燕雀、金翅等鳥的叫聲。訓練黃雀的「三口」相當困難,必須將幼鳥嚴格隔離,經常提著鳥籠到有灰喜鵲棲息的樹林中去遛,途中要將鳥藏好,聽到灰喜鵲叫時再打開籠套,使黃雀靜聽。這樣經過20天左右的聽、學,可逐漸學會喜鵲鳴叫。學沼澤山雀的鳴叫,可將沼澤山雀放在黃雀的一旁讓其聽,一學即會。學油葫蘆的叫口,是自己養油葫蘆,晚上油葫蘆愛叫,將黃雀放在燈下聽學。
1、放飛:用「脖索」先拴住鳥,「脖索」的細線可拴長些。手中放幾粒蘇子,逗引鳥飛到手上啄食。然後使其飛回架桿,逐漸延長距離,直至放開脖系細線,鳥也會飛回架桿,或由架桿飛到手掌上啄食蘇籽。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准備個小旗或硬幣,當鳥飛到手掌上,把小旗和硬幣給它,它也會叼住,這時給它幾粒蘇籽,逐漸把小旗和硬幣改放在架桿旁,鳥也會叼起,飛到主人手掌上領賞,如此訓練,可以讓黃雀做許多游戲,別有情趣。
2、黃雀「戴面具」:訓練黃雀放飛成功後,便可訓練它戴面具技藝了。用硬紙板做成凹形面具,面具內用銅絲拉一橫線,作為黃雀銜取面具的部位。面具外部可用彩筆顏色畫成各種戲劇臉譜。訓練時,先在面具內放幾顆黃雀愛吃的蘇籽等飼料,待黃雀飢餓時啄食,並把面具放在前面逗引,只要咬住背面橫條即給蘇籽吃,反復訓練,形成銜取面具就獲得食物的條件反射。這個動作熟練以後,把面具放到離鳥架遠一些的地方,讓它飛過去把面具銜回來,再跳回原處給鳥食吃。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就可表演頭戴面具的節目了。
3、上架:用紅色絲線,編織成一毫米寬的絲帶,做成活絡套,套在黃雀頸部,大小以黃雀頭不能掙脫出來為准,絲帶兩端的絲線安放在黃雀頸後部作為羽翎裝飾,頸前部絲帶線上可用帶有一條絲線的小銅鉤鉤上,絲線長25公分,一端系在橫桿上,桿為竹製。黃雀抓棲在橫桿上,馴鳥人手拿橫桿不斷走動,使其能在桿上適應平衡,不致因人走動或見到陌生環境,而飛落下橫桿,有時也可將橫桿安插在一個固定地方,使其適應上架生活,上架初期,時有飛落,而被絲線吊起,可用橫桿接起或將黃雀安放在橫桿上。正在調教的黃雀,白天均不能給以足量食物,而以半飢餓狀態為好,這樣可使其在白天時刻都有求食的慾望。調教時一手拿橫桿,另一手用食指和拇指拿著蘇籽誘食,讓其飛到手指上啄取食物,待熟練後,就可訓練接食,接物和放飛動作。
4、接食:上架已馴熟的黃雀,能在桿上接取手指上食物後,如果手指拉開一段距離給食,黃雀卻會無動於衷,從不輕易起飛,來啄取手指上的食物。即使拉開一點,到黃雀稍微啄取不到的距離,黃雀會伸直脖子,試圖啄取食物,但始終是用爪趾抓住竹桿而不起飛或起跳啄食。為此,在開始調教時,許多初入門的養鳥愛好者就感到很難,如果在設施上改進一下,這一點也是可以解決的。調教接食時,先在竹桿上套上一節竹筒,竹筒內徑比竹桿稍大一點,只要讓竹筒在竹桿上自由轉動就行。養鳥者一隻手拿竹桿,並用食指和拇指按住竹筒,不使竹筒轉動,被馴黃雀停立竹筒上,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拿住蘇籽來誘食。開始距離近一點,按原先給食,讓其啄食,待啄後就可拉開一點給食距離,當用蘇籽誘食時,黃雀欲伸頭啄食時,就可將拿竹桿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放鬆,使黃雀正欲啄取食物時有一個不穩定性,以致使黃雀就會離開竹筒起飛取食,初試時,黃雀可起飛回落到竹筒上,但不一定就一下子啄得到食物,經多次訓練,使竹筒轉動——起飛——啄取食物——回落到竹筒上,成為一個連貫動作,就算初步完成。黃雀接食後,要注意回落時的竹筒,也須用食指和拇指固定住,不要使黃雀回落時產生不穩定感。這一方式熟練後,就可將竹筒移去,讓黃雀直接抓立在竹桿上起飛接食,頸上絲線可放長,接食距離拉遠;也可將蘇籽放在手掌上,讓其來啄取,下一步就可在室內進行,將黃雀頸部活絡套上小鉤脫下,不帶絲線地進行接食訓練。
5、接物:接物是在黃雀接食為基礎所進一步調教的動作,開始時可訓練黃雀接取紅色絨球,方法是將蘇籽放在紅絨球上,一手拿絨球,一手拿竹桿,黃雀見到絨球上的蘇籽,就會起飛來啄取絨球上的食物,有時蘇籽被啄取,有時因蘇籽嵌入絨球,就將絨球啄取,當絨球被啄取時,就用蘇籽鼓勵,這樣不斷地調教,就會使黃雀見到絨球即能起飛啄取,形成接取絨球就有食物可吃的條件反射。開始時由絲線拴住,重復訓練多次後,再加長距離。訓練距離超過一公尺時,就可將小銅鉤脫開於頸部活絡套,任其自由接物。
黃雀的馴養與調教並不難,但需要耐心,當你盡情的欣賞調教好的黃雀時,你會忘記調教之辛苦的。
資料來源: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707QrViM_SNT__eLfmEjqK
Ⅲ 如何訓練鳥來叼卡片
你該知道馴養動物有個說法叫條件反射吧,這樣看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遇到過小鳥學叼東西的時候一下就吐掉不聽話對吧,今天教大家一個方法讓小鳥叼著東西不會吐掉並且要叼到主人手心裡放好。當然要建立在小鳥已經要開始叼東西的前題下
首先要讓鳥兒有一定的飢餓度非常依賴食物,然後在手裡放一些食物讓鳥兒叼硬幣(這里我們用硬幣來做試范),當鳥兒叼到硬幣後馬上用放食物的手去接硬幣,這時鳥兒看到主人手裡有食物就會自然的把頭伸向主人放食物的手心裡吃食,硬幣自然就吐在了主人的手裡了,這時主人給予獎勵一粒鳥食,這樣重復操作如果鳥兒在吃食的時候硬幣沒有吐到手心裡那麼就不給予吃食,吐到手心裡就馬上給他吃食獎勵,慢慢的他就會行成條件反射,叼住東西後就會吐到主人手心裡了,熟練以後就可以不用食物鳥兒叼到東西也會放在主人手心裡,等到非常熟練以後還可以把硬幣丟出去讓鳥兒叼住後飛回來放在主人手心裡,這樣就為以後的訓練動作做好了基礎。
注意事項:
有些鳥兒叼到東西後吐得特別快,多次都沒有吐在主人手心裡,這時你就要主動去接硬幣然後獎勵鳥兒吃食,一定要有所獎勵,鳥兒才能慢慢的學會,這期間需要主人的耐心一般三至五天鳥兒應該就能主動的把硬幣放在主人手裡了。
Ⅳ 蘇雀幼鳥怎麼撫養
皮皮本來就喜歡驅逐其他的鳥,所以打架是難免的,即使籠子再大也不行,建議抓一隻麻雀一起養。下面教你抓麻雀:拿一個大筐一個小筐,大筐放上面,小筐放下面,用一根筷子夾在中間。把小米放在兩筐中間。在筷子上栓一根繩,把繩子夾在紗窗和牆的...zznv○
Ⅳ 麻雀可以馴養么
麻雀的飼養
1.雛鳥的喂養
雛子的填食我喜歡用活黃鱔連骨絞碎,拌豆粉,蛋黃(如果雛鳥火大可用綠豆粉,也可將適量青菜葉絞碎拌在食中還可以加些微量元素),比例為3:3:3:0.5:0.5這樣喂的雛鳥長的快,體形大,毛色好。。。。。。味到尾巴長了一小半,開始自己啄東西了就可以上架子了,這里要說一點是一般山麻雀比(樹)麻雀動嘴要早。放上稀食讓它自己啄。注意這時的小鳥最好不要直接進籠子,因為小鳥的活動,練習飛行的慾望非常強烈,在籠中常竄上竄下,有時候一急很可以仰頭甚至翻跟頭,而麻雀一旦仰頭了,再也改不掉,雛鳥照樣如此;而且這時候任其在籠中亂非亂跳很容易把剛長好的尾羽翅膀碰掉,影響美觀影響鳥的正常發育,到那時候後悔就晚了。在架子上可以約束它的行動,也不防礙主人與鳥建立感情,讓小鳥適應了周圍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再進籠子。特別是那些在架子上喜歡把頭往上夠的小鳥更應該多栓一些時間,進籠一旦發現鳥搬了就把它上架子養吧。當然也有朋友直接進籠的,但會把籠子最上面的橫絲給擋起來,不讓鳥抓,這個方法也可以。不管怎樣如果你不想放養的話,盡量少讓雛鳥在外面飛著玩。
小麻雀(雄)開始自己吃食了每天早上就會自言自語的敘了,(有時候白天你看它眼睛閉著在那裡打瞌睡但喉嚨在波動,聲音不高但能聽見),這時可以讓雛鳥聽其他鳥的鳴叫讓它學習,這樣到換毛後,你養的麻雀叫口一定不錯。當然我發現麻雀學習硬食鳥(芙蓉,黃雀。。)百靈類和綉眼的叫口都可以,但想讓它學靛頦這樣的鳥叫就不太現實了。
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與幼鳥接觸,用手餵食,喂蟲,讓小鳥養成親人的習慣,小鳥在自己吃食後逐漸減少喂蟲的數量和次數,有空多帶鳥出去溜遛,主要是為了讓它適應外面的環境,培養其愛熱鬧,見「怪」不亂的習慣。不然你的鳥在家裡肯定叫的不錯,出去就。
如果有可能,我會盡量的選擇籠養,因為籠養鳥沒有束縛,到上性的時候可以在台上盡情展示舞鳴,而架養的雖然也能跳舞,但所受限制較多,持續的時間總不長。鳥市上見到架養的麻雀也大多是因為籠養時出了問題才改為架養的。
2.原毛的飼養
剛進籠的鳥野性大,可以多喂幾天穀子,營養成分高的鳥食容易讓鳥性更大,不是撞的頭破就是開始生黃。所以很多人不管這些,生鳥剛進籠就拚命給鳥加營養,養一段時間往往發現鳥的腳趾開始腫大,嘴角出水起黃。
這時的生鳥可以每天淋水一到兩次(七八月份不怕鳥受涼,但也不要淋的太濕)10多天後可以換蛋小米為主食,(我一般都是炒制,大半水瓶蓋小米加兩個蛋黃,換毛前不要把食做的太硬)蘇子可以喂一些,但麻雀不愛吃,開始鳥可能不吃,沒關系,漫漫減穀子。還要常在籠中掛青。
麻雀是一種愛動,特別生鳥在籠里一直亂蹦,食水差一點鳥就會因為營養不夠干脯脫膘,嚴重的就死了。麻雀籠最好用籠衣罩住最上面的橫絲,不讓鳥抓,這樣既讓它形成在籠子下部活動的習慣也給它提供里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我覺得在原毛換毛前不需要遛鳥,只要每天給它淋水洗澡,換加食水就可以了,這樣給它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它上膘,也會很快開始換毛的。(剛進籠的野鳥的生物機能被打亂,再多在戶外讓其多受驚嚇更容易使其生理循環紊亂,常表現在不換毛或換毛不正常,常出現到十一月下旬鳥羽毛還沒換的情況。)這時可以每天清晨讓鳥聽其他鳥叫,原毛可以學一點叫口,但效果肯定不如雛鳥了。還有一點要注意的,這時的生鳥千萬不能高掛,平時要放低,我是就放地下,也不能把其他的鳥或是它的同類放在它籠子的上面,這樣非仰頭不可!最好能養兩只,因為麻雀喜群居,一隻獨養鳥聽到外面麻雀叫也會非常激動,在籠里亂跳,容易搬的!養兩只一般比較保險點,最起碼能出一隻沒毛病的。發現開始換毛了要多喂點青菜,在籠子里加一個粉缸,用豆粉加蛋黃和適量魚粉骨粉。每天喂幾條活蟲毛換到一半的時候,你的鳥應該開始每天早上敘了。等到它身上的毛已基本換好,還剩幾根尾羽沒長全的時候你就不能懶了,要每天早上去遛鳥。因為鳥換毛時身體消耗很大,這時身體中性激素水平較底,脾性也相對較好,再者通過一季的飼養已基本服籠,這個時間訓練它最為合適。晚了早了都不好。這個時候鳥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腿和腳趾的顏色很深灰色變成了黃色或肉色。
開始遛鳥時注意應該先提著籠子,其間注意觀察鳥在籠里的反映,頭一兩天肯定蹦的很厲害,不過只要沒有仰頭的動作都不要緊,一般這樣堅持10天左右,鳥逐漸習慣周圍的環境和被人提在手中,開始在台上敘了,這時可以改為捧著籠底,先低後高,這樣有一個多月你養的麻雀就可以捧到那裡叫到那裡了,爽呀!!!!!!!!!這個時候除了自己開心以外還會有許多人羨慕你,要知道麻雀飼養的成功率非常低,拿南京為例,每年雛鳥加原毛上市總有近千隻,除去母鳥,其餘都被人挑走,到了秋季換毛後能捧出來的不過三兩只了。
一旦你的鳥「定型」了以後就不一定要每天遛了,每星期拎出去一兩次就可以了。這時的鳥對出去玩也有癮了,出去後不是大叫不止就是爬在台上松開腰箍四處張望,好不舒坦。
我喂麻雀平時的飼料主要是蛋小米,少量穀子,蘇子,稷子。平時的飼養中青菜不可缺少。適當的日光浴對鳥的健康也十分關鍵,這里不再多說了。
近春天的時候可以加重食中的蛋黃比例(小半水瓶蓋小米加兩個蛋黃)為鳥上性舞鳴作準備。可喂點活蟲,但蟲容易上火,不可多喂。如果發現你養的麻雀只吃蟲,其他的不怎麼吃了,也不愛動了一定要注意了,弄不好這時鳥已脫膘,很危險!
一般立春之後,鳥嘴會變成烏黑的,背毛紅的更深發亮,這時會從早叫到晚,如果見到有麻雀在周圍它會立即開始自己的舞蹈,邊跳邊叫,非常有好看。如果兩只鳥對跳更有意思,不過如果都是養的鳥千萬別靠的太近,不然這時的鳥會動真格的,常能打的羽毛亂飛。
要提醒你一點,春天鳥上了性以後,千萬不能「悶」它,不能以為鳥就不會再搬了,這個時間它一急什麼動作都能給急出來!我就吃過這個苦!春天裡有時間多遛鳥,沒時間也不要總把鳥放在家裡黑暗的地方!
麻雀水浴沙浴都來,想你的鳥毛色好沒事多給它洗澡,非常好玩的是麻雀常洗完水浴又洗沙浴,看它在沙里打滾撲騰,然後曬著太陽蹲在台上一邊松開腰箍理毛一邊叫著是種享受。。。。。。平時應該每三天讓鳥洗澡一次,夏季里每天都要洗,籠舍衛生要注意,南京地區喜歡在籠底鋪一層紅土,每周清理兩-三次。
關於山麻雀的毛色的問題,我在飼養中沒有嘗試過在飼料中填加色素,現在也不好說色素對毛色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此進行嘗試。不過長期用蛋黃小米喂養的麻雀肯定會比野外的要更紅,大體上的顏色程醬紅色,野鳥在春天一般程酒紅色。
麻雀的智商水平很高,且動作很快,常會利用過籠洗澡的空隙逃跑,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被其老實服籠的假象所蒙蔽。
Ⅵ 蘇雀怎麼養告訴我吧!我想知道!
蘇雀,身潔而白,烏頸明睛,體靈而巧,志存高遠,直沖蒼穹。
蘇雀學名叫朱頂雀,在野禽中,屬於最傻的禽類
北京俗稱朱頂或朱點兒,也有人稱其為朱點雀也叫蘇雀。其繁殖在我國的東北地區,秋冬季節南遷至我國江南各省過冬。
成鳥體長約100毫米。上體灰褐色而有暗褐色斑;腹部淡灰色,翅膀及尾羽深褐色;頭頂具有朱紅色大斑,故得名朱頂雀。雄鳥胸部略染粉紅色。
朱頂雀多棲息活動於山區林野間。秋冬時節結群遷徙,活動范圍甚大,有時也與黃雀、燕雀等鳥類同群活動覓食。其食物以多種樹木及雜草種子為主食,也吃少量昆蟲。巢營築於高大的樹上,每巢產卵4~5枚。
朱頂雀是一種體態輕巧,性情溫順而優美的小型鳴禽,在我國北方較為常見,也較易飼養和展出。一般情況下,捕獲後經過1周初馴階段,便能習慣於人工環境及飼料。以白玉鳥混合粒料飼喂,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飼養籠舍及環境同於錫嘴雀及黃雀等鳴禽。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尚無朱頂雀的繁殖育雛報道。
Ⅶ 訓練蠟嘴雀的問題
麻子有油,最好不要喂給鳥類。
你最好不要拿麻子實驗,像彈子【骨質丸】不錯,訓練方法:
拿麻子,一粒一粒喂鳥,中間混雜彈子,如果蠟嘴雀誤食吐出,就給麻子,反復幾次,之後就會對彈子熟了,再把彈子拋出,給蠟嘴雀叼,效果就會好得多。
Ⅷ 怎樣訓養燕雀鳥
黃雀是最容易訓養的一種野鳥。但同樣的訓法,效果可能大不相同。鳥的個體差異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選鳥尤為重要。
選什麼樣的呢?可能有人會說條子長、有脖、通眉、方頭、剪刀翅、棍尾。不錯,這些都是應該考慮的條件。但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是氣質。一搭眼的感覺。一種從眼神、身段、姿態,總之是從骨子裡透出的一股靈氣。我跟不少鳥友說:多買幾只,訓著看、訓中選。我的這只鳥在籠中、在桿上,看不出有多麼優秀。但只要站在手上,立刻就像演員上了舞台一樣,是那麼的有戲。昂視、拔脖、收毛、提翅、挺腰、並腿、東張西望、鳴叫。你用手去碰它,它不是躲避,而用嘴啄你手。給你的感覺像是說:別碰我!沒看見我在干什麼呢嗎?這種鳥當年的小鳥是不可能達到的。當年的小鳥可以很快的訓服,但這種氣質是不會有的。因此說訓老鳥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是訓鳥的手法,盤鳥的項目和順序。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完全是按照網上介紹的訓鳥辦法訓鳥的,為什麼不見成效?豈不知方法對了,可能順序不對;方法對了、順序對了,可能手法輕重有誤。鳥的個性不一樣,同樣的手法不一定有同樣的效果。必須因鳥而異,千萬別死教條。比方說:抖桿練腿、盤腰練翅、手盤練膽(膽大才能手上鳴叫)、爬樓梯練姿(減肥),每天用手把鳥攥在手心裡喂鳥10~20次。每把鳥攥到手心後立即喂幾粒蘇子。以後它就知道你一捉它,就有吃的,循序漸進。不斷地調整訓鳥計劃和手法。
第三要心細,注意觀察鳥的狀態。控食也掌握好度,小鳥不要太過。
祝你生活愉快!
Ⅸ 蘇鳥怎麼養
1、飼養蘇鳥多用小型直架或彎架,用脖鎖拴住頸部,有脖線系於直架一端或彎架橫拐處。但也有養於黃雀籠、山雀籠或其他小型鳥籠中的。
2、飼養蘇鳥可把穀子和蘇子(10—20%)混合後喂給;也可喂粉料,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雞蛋黃按7:2:1配比混勻飼喂,另外,可適當的截長補短地給些蔬菜或野菜。
3、新捕獲的蘇鳥,如果是架養,最初幾天須注意看守,使鳥適應架上生活。脖線要短,周圍無障礙物,防止鳥因脖線纏繞而勒死。
4、日常管理除注意食、水、架(或籠)的衛生外,要特注意鳥架固定的位置,以防被貓、鼠偷襲。
5、經食物引誘訓練,蘇鳥可學會「叫遠」、「叼簽」等技藝;但學「叼簽」較難,因蘇鳥嘴小,往往叼不牢。
6、蘇鳥換毛時要讓環境保持涼爽,籠子保持干凈。要給蘇鳥多吃蔬菜,這樣它的毛會更順滑。
(9)殘疾蘇雀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蘇鳥的飼養技巧:
蘇鳥要關在單獨的鳥籠里,如果三兩只在一隻鳥籠里,蘇鳥就不愛叫了。
蘇鳥有些怕生,剛來陌生的環境,因為害怕,所以不會叫。等熟悉了環境之後,它自己會小聲叫,發出"唧唧——嘎——嘟嚕「的叫聲。
如果兩只蘇鳥關在一隻籠里,可能會打架。如果打架厲害,一定要分籠。
Ⅹ 介紹一下蘇鳥的資料
蘇鳥也叫朱頂紅,白腰朱頂雀,屬雀形目,雀科。分布於東北、華北、內蒙古,以至西南地區等地。
棲息於海拔85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地帶。冬季群棲,每群由幾只到百餘只不等。活動在荒山、灌木、林緣和田間,尤以草地和穀子地為多見。常於草棵上、穀子和篙類的花穗上取食,或到打穀場覓食遺落在地上的稻穀,尤喜吃蘇子,故有蘇雀之稱。
分布於東北、華北、內蒙古,以至西南地區等地。雄性幼鳥與雌鳥同色,但下體沾黃色。
(10)殘疾蘇雀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繁殖期間棲息於環北極開闊的森林和苔原森林灌叢地帶,特別是在樺樹林、赤楊林、矮樹叢和生長稀疏柳樹、赤楊的開闊沼澤、河流和湖泊沿岸較常見。
也出入於多岩石的開闊苔原楊樺灌叢和柳灌叢,偶爾也到苔原岩石草地活動和覓食,遷徙期間和冬季,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尤以林緣、疏林、草坡、灌叢以及生長有幼樹和灌木的沼澤、河谷及農田草地較常見。
白腰朱頂雀在中國為冬候鳥。在北歐、俄羅斯及北美等地繁殖。每年9月末或10月初遷到中國東北,其中一部分留在長白山區越冬,雖在零下30多度,仍很活躍,至翌年3月末或4月初離去;
其餘大部分鳥經東北南下,10月末到4月初見於河北。並在秋季於沙威山島和河北省沿海見到它們大批地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