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常見的異常心理分析及其輔導方法

常見的異常心理分析及其輔導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5 15:14:45

『壹』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哪些

認知法: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咨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疏泄法:疏泄法是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可以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

心理輔導注意事項

原則上講,心理治療必須要付費,心理治療師是一個職業,任何職業第一位的功能,就是生存需要,與大家一樣,心理治療師也需要養家、糊口。心理治療師,做的是助人的工作。助人,是一個很高尚的動機,能夠把助人當成事業,更加難能可貴,但是不等於心理治療師可以餓著肚子助人。

所有需要尋求專業人士解決的問題,或許已經是由來已久。根據我的臨床經驗,能夠來尋求心理治療才解決的問題,通常都是性格中的盲點,或者固著點。那些,通常是老百姓跟老百姓說的心結有關。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貳』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疾病及解決方法

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一個開始由家庭更多地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面臨多種危機的時期。據專家估計我國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在心理咨詢中,青少年期常見的心理問題大致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心理障礙

青少年心理問題中最常見也嚴重的要數青少年抑鬱征,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如果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驗到心情不愉快、高興不起來、煩悶;對平時感興趣的事情變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腦子變鈍了、注意力難集中、記憶減退;學習失去了動力、人變「懶」了甚至厭學;對成績下降變得無所謂或對什麼都無所謂、;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慾不振等;甚至感到活著沒意義、產生輕生的念頭。應及早求教於專科醫生,以防不良後果的發生和疾病的進一步的發展。

對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為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餘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覺得別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變化和窘態,能洞察到他內心的想法等等,於是避開他人,影響和別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狀難於啟齒而不敢就醫,通常要到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感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尋求治療,從發病到治療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餘年,強迫症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產生性煩惱和性困惑

性煩惱的產生是由於性意識覺醒之後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社會行為規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來是青少年對自身性發育、性成熟的生理變化產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於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和對性教育的神秘化,常會導致青少年的心理沖突。他們常認為「性是不好的」、「對異性長輩出現性幻想是可恥的」、「手淫對身體是有害的」等,出現對性的消極評價和過度的性壓抑。通過對各種神經質症的深入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由錯誤的性觀念而引起的對手淫、性幻想等的嚴厲的自我懲罰(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導致產生神經質症狀發生的心理溫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嚴重的自卑感、對人恐怖症等症狀。男孩對手淫、遺精、性夢的錯誤認識,女孩對月經、性幻想、自己體象的消極認知和評價,偷看黃色錄像,早戀及過早性行為等,是青少年期較為突出的心理行為問題。改變對性的態度應是人生心理修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凈化社會風氣,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組織各種有益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高尚情操以及家長改變傳統觀念,早期給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對中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必要時應接受專業心理咨詢,不要耽誤孩子。

學習壓力

對於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務就是讀書。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習壓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屢見不鮮。這其中不乏重點學校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思想壓力常來源於他們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的現狀,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整個社會、整個學校都在比較的氛圍中,要學生真正做到放棄比較,接納自己的確不易。考試焦慮、厭學及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記憶力問題等,是青少年及家長前來咨詢的常見問題。這些情況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圍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父母關系發生突變等)時更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形成家庭暴力,有極個別甚至消極自殺。現在全社會都在呼籲給中小學生減壓,希望情況會有所好轉。

人際交往的壓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夥伴關系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系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

一方面,他們要求獨立,希望能夠擺脫依賴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夥伴關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而自尊心又極強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體中感到壓抑感和孤獨感,被這種心理陰影籠罩而不能自拔。家長、教師或心理工作者應幫助青少年改變一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度,引導青少年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

學會接納自己,允許自己有缺點,有失敗,有可能丟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過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對外界寄託過多過高的期望,在行動和實踐中增強信心培養技巧。沾染不良習慣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雖然心身發展較快,但此時他們思想尚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現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於電子游戲、電腦游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損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為問題(如反社會行為、家庭內暴力、出走、自殺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過太多的批評、指責,他們對成年人幾乎都充滿敵意和不信任,往往較難糾正。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叄』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心理輔導並不是一個規范的詞,從專業角度來講是指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他們也是同一類概念,做的專業工作、專業內容本質上一樣。
從真正大的類別來講,心理咨詢的基本方法有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方法、認知和行為療法、認知和行為相結合的療法、人本主義中心類療法等。掌握這些療法和概念,沒有哪個療法絕對比哪個療法好,關鍵是所對的人是屬於哪種狀況,也要看心理咨詢s接受過的訓練,制定的方案適合不適合所對的人的情況,採取針對其本人個體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其本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不要去過分在意名稱,不要從名詞來判斷心理治療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又分為以下幾種方法:1.強化法
某一個行為發生後,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從而增強該行為出現的頻率。例如,一個學生不敢同老師說話,學習上遇到了疑難問題也沒有勇氣向老師求教,當他一旦敢於主動向老師請教,老師就給予表揚,並耐心解答問題,從而增強這個學生主動向老師請教的行為。
2.行為塑造法
行為塑造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例如:某少年行為不良,抽煙、酗酒、對於學習方面也不夠積極,利用行為塑造法,我們可以先去改變少年抽煙的行為,當少年戒掉抽煙的習慣時,給予獎勵;再去改變少年酗酒的行為,當酗酒的行為改變後,再次給予獎勵;最後改變兒童不良學習習慣,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整個過程是對一個復雜行為的塑造。
3.示範法
通過呈現學習榜樣,促使學生向榜樣學習。如通過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進而向榜樣學習,做出良好的行為。
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的具體分析,滿意請採納。

『肆』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有哪些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解決辦法有:從學校的課程、制度方案著手、調整學生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習慣、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

1、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鬱,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於表揚、指責多於鼓勵、懲罰多於引導。於是自認為無葯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並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不少中學生由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孤獨心理。個人在群體中所產生的一種孤單、寂寞、無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狀態。許多中學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不願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

一些中學生很少和別人交往,常常一個人背著大家獨自活動、寡言少語,他們人際關系疏遠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們內心卻感到孤獨。

4、嫉妒心理。在中學,一部分學生漂亮的容貌、優異的學習成績、優越的家庭條件、受到老師的寵愛,常常會引發另一部分學生的嫉妒之心。他們越是關心和重視嫉妒對象,越有可能會讓絕望與恐懼感擊中,從而發展為憎惡、敵意、怨恨和復仇這樣一些惡劣的情緒。

5、唯我獨尊心理。一些中學生只沉湎於自我實現和個人奮斗中,處處都得以自己為核心,遇到稍不順心的事就會大發雷霆、躺倒不幹,或觸犯到個人一點點利益就斤斤計較,對集體麻木不仁,對社會漠不關心。

6、厭學心理。厭學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慾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解決方法:

1、學校正規課程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的責任感、義務感。

2、學校規章制度的適應。要著重培養中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3、學校情緒生活的適應。應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積極體驗學校生活的溫暖和樂趣,防止自卑、恐懼、退縮、郁悶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4、學校人際關系的適應。教師應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交友指導。

5、學校課外活動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

6、學校集體生活的適應。應著重培養中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7、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課後要養成復習、預習,整理書包等習慣還是挺必要的。

8、對生活作息的適應。入學了,對原來的生活作息有所改變,但應及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中學生的健康發展標准:

1、智力發育正常。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2、穩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3、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5、穩定、協調的個性。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6、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伍』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調試方法

遇到挫折怎麼辦?
「雄鷹翱翔天空,難免折傷飛翼;駿馬賓士大地,難免失蹄折骨」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
有的人遇到挫折後,考不好,就消沉、灰心、萎靡不振,喪失信心,放棄了努力,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長久的壓抑甚至導致精神疾病,同學們遇到挫折後,不妨冷靜而理智的分析導致挫折的原因和過程,從中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
自我補償,最初的動機受挫折時,可通過其他途徑達到目標,或用不用目標代替原來的目標,以其他成功來補償。如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努力學習,等一下考出好成績來補償,語數學習成績不好,就在技能科學方面發展。
合理宣洩。產生情緒時,不要將痛苦埋在心中,要積極地向家長、老師、或朋友傾訴,求得理解或幫助。還可以把心中的不滿或委屈寫在日記中,或到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這樣心情會逐漸平靜下來。
轉移、升華。遇到挫折後,將不良的情緒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從另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使情緒穩定下來,並努力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導向更成高的方向,將挫折變成動力,做生活的強者。
正視、期望。要培養坦率地正視現實,面對現實的態度,把挫折當作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自古英雄多磨難,挫折和失敗往往是成才者搖籃。培根說過:「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誠然,挫折和逆境更能考驗人生。
大學生如何面對挫折

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將隨著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逐步走向成熟。在這些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將時刻伴你左右,只有敢於和善於直面人生的挫折,才能在挫折中奮飛,在拼搏中成功。
(一)要正確地認識挫折
挫折指人在達到自己人生目標過程中所受到的困難以及因無法克服這種困難而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從哲學上講,挫折的產生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說其必然,是指在人生整個過程中,人們總是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可能遇到各種不同的挫折;說其偶然,即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可能遇到什麼樣的挫折、什麼時候發生挫折是很難預料的。了解到挫折的特徵,我們就容易應對人生挫折了。
(二)冷靜且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
挫折的產生不外乎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種情況。客觀原因即外界條件的限制和阻礙,這種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的限制和阻礙,這種條件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自然條件如天災人禍;社會條件如社會政治動盪、戰爭等。無論是自然的天災人禍,還是社會變遷影響,對於個體都是不可選擇的。因為人不可能選擇家庭出身、選擇社會時代,更不可選擇自然。主觀原因,即是主體條件的限制和阻礙,它主要包括行為者自身的條件和認識的偏差兩個方面。個體自身的條件如容貌、身高、健康、經濟狀況、智力、心理素質等影響個人目標實現的因素。認識的偏差表現為目標過高和期望值過高,致使行動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達到目標。
青年期正處於自我意識確立的敏感期,思維方式的兩極波動異常使青年走向簡單否定。因此,冷靜地對產生挫折的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不僅需要掌握唯物辯證法這個基本武器,還要善於改變自身的不良個性。
(三)積極尋求戰勝挫折的方法
認識和分析挫折的目的是為了戰勝挫折。要戰勝挫折,就必須找到適當的方法。
1、熱愛生活 從人生態度的層面上看,熱愛生活反映了人生的一種基本信念,提示了人對自己、對社會及其生活的一種積極傾向,這種傾向內在地奠定了人們正視產生任何挫折可能性的心理隨基礎。
2、鍛煉意志力 不論是從社會發展還是人生的進步方面看,人類社會和個體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物和人的犧牲為前提的。在今天這個多變轉型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具備頑強的意志。只有一個好的智力而沒有堅強意志力的人很難適應社會進步的。
3、重建目標系統 當人陷入某種困境時,理性的迷失或降低都是常見的情形,因此要走出認識上、心理上的某些誤區,重建自己的目標體系。這才是一個理智的、成熟的人的標志。
4、要有成敗兩手准備 這是前人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生活辯證法的揭示。有了「最壞」的准備,就等於增強了心理承受力。有了對挫折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再加上向「最好」處努力,就能夠構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有利於在人生實踐中把握自學性,減少盲目性;增強主動性,減少被動性。
[典型案例1] 小凱和玲都是校學生會的幹部,平時經常在一起工作,慢慢地小凱發現自己愛上了聰明活潑的玲,正當他想表白的時候,得知玲已經有男朋友了。小凱知道自己是沒希望了,他想就這樣吧,能做一個普通朋友也不錯,最起碼還能經常在一起。可事情卻變得越來越糟,他總是莫名其妙地對玲發火,嫌她煩,老是傷害玲,自己也知道這樣不對,可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案例解析] 情感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大學生的首要心理問題。由於他們在校學習都一帆風順,在家又備受寵愛,所以很多大學生都養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卻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在人際交往和戀愛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又顯得不知所措。如果小凱能把這件事看作是自己感情世界裡的一道風景,這種挫折感就會消失。
[典型案例2] 某高校大學生傑說:「我以前在高中時可以說是佼佼者,到了大學里,好像每個人都比我強,我發現自己就好像巨人堆里的矮子,老擔心自己考不好。師哥師姐還告訴我們要過級,要多拿證書,要考研,現在我每天一躺到床上就做噩夢,上課也不能集中精力,書也看不下去,眼看這要期未考試了,我究竟該怎麼辦?」
[案例解析] 能進入大學的學生,通常是中學時代的佼佼者,而大學里是人才輩出,精英匯集的地方,這種反差讓那些對陌生環境適應能力較差的同學無法找准自己的位置,會暫時出現一個迷茫期。一般來說,發生這種情況的都是一些平時成績較好,對自我要求比較高、喜歡追求完美的人。因為目前在大學里,考試成績的好壞與就業、獎學金、評優、入黨等有著密切聯系,如果太過看重這些的話,就容易造成緊張心理。
[典型案例3] 大學生楊某說:「轉眼就要畢業了,我很擔心自己的工作。平時成績不是很好,又沒有什麼『關系』,找不到一份好一點的工作,對辛辛苦苦供自己念大學的父母來說,有點殘忍;考研吧,家裡又沒有錢。自從實習後,我就很茫然,看著同學們都在忙著寫自薦材料,聯系單位,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干什麼,課也不想去上,沒事情的時候就在街上瞎逛,走在路上也總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我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態很不好,可是又實在沒有辦法。」
[案例解析] 如今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面對著來自社會、家庭以及自身的重重壓力,對未來充滿了恐懼,產生難以把握自己的感覺。這是典型的就業恐懼症症狀,面對未知的將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極易產生這樣的焦躁心理。如果楊某能把這種就業挫折看作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或者能認識到「所謂的好工作,並不一定會適合自己特長和才能的發揮」。那麼這種就業挫折就會大打折扣。

如何面對挫折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關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面對挫折。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記得我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草地上有一個蛹,被一個小孩發現並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裡面的蝴蝶掙扎了好長時間,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扎的樣子十分不忍。於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然而,由於這只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扎,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自然,這只蝴蝶的歡樂也就隨著它的死亡而永遠地消失了。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歡樂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這是對人的磨煉,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將奮斗的目標定得過高,能力與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還包括心理沖突的因素。比如,一個大學生很想專心攻讀博士學位,可又處於熱戀之中;讀書與戀愛如魚與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對他來說最佳做法是只選其一,這就是一種「雙趨沖突「。又如,一對正談戀愛的男女,接觸幾次後就覺得該談的都談了,再也沒什麼可談的了,倆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顯得十分尷尬,可一個人會更覺寂寞。這就叫「雙避沖突。「

人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試呢?以下十種方法,不妨一試:

第一,沉著冷靜,不慌不怒。

第二,增強自信,提高勇氣。

第三,審時度勢,迂迴取勝。所謂迂迴取勝,即目標不變,方法變了。

第四,再接再厲,鍥而不舍。當你遇到挫折時,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標不變,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靈活機動。倘若原來太高的目標一時無法實現,可用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來替代,這也是一種適應的方式。

第六,尋找原因,理清思路。當你受挫時,先靜下心來把可能產生的原因尋找出來,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七,情緒轉移,尋求升華。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集郵、寫作、書法、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鍛煉等方式,使情緒得以調適,情感得以升華。

第八,學會宣洩,擺脫壓力。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有人惆悵,有人猶豫,此時不妨找一兩個親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裡的話全部傾吐出來。從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洩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帶來的精神壓力,可以減輕精神疲勞;同時,宣洩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救護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緒得到淡化和減輕。

第九,必要時求助於心理咨詢。當人們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時,不妨求助於心理咨詢機構。心理醫生會對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循循善誘,使你從「山窮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十,學會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洩積郁、平衡心態、製造快樂的良方。當你遭受挫折時,不妨採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比如「吃虧是福「、「破財免災「、「有失有得「等等來調節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難得糊塗「,冷靜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調整心態。

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面對挫折能夠虛懷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種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徹悟人生的大度。一個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華精神,修煉道德,積蓄能量,風趣樂觀。正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如何面對挫折?

挫折是指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阻礙和干擾,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表現出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中學生所會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現在學習方面和情感方面。學習方面主要包括考試沒考好,成績下降,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責備;情感方面如:向自己喜歡的異性表示好感,卻遭受拒絕和婉言謝絕,以及戀愛後不歡而散等。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河床的沖涮,便沒有鑽石的璀璨;沒有挫折的考驗,也便沒有不屈的人格。正因為有挫折,才有勇士與懦夫之分。記住「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 巴爾扎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生活中的失敗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於你怎樣面對挫折。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挫折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
首先,挫折幫助你成長。人的成長過程是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如果適應得好,就覺得寬心和諧;如果不適應,就覺得別扭、失意。而適應就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正是通過鼓勵、制止、允許、反對、獎勵、處罰、引導、勸說,甚至身體上的體罰與限制才學得舉止與行為的適應和得當,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范條件下調整行為。反之,從小無法無天的孩子,一旦獨立生活就會被淹沒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如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者」。
其次,挫折增強你的意志力。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被服務的環境中,從進小學到讀大學,直到工作選擇,都由父母去承受壓力,因而他們對各種困難體驗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沒有堅強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擊垮了。實際上生活中許多輕度挫折,是意志力的「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會獲得愉快的體驗。心理學家把輕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補品」,因為每戰勝一次挫折,都強化了自身的力量,為下一次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同時,挫折也有負面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對於挫折的反應並不相同。一方面這決定於對挫折的感情理解。如一個朋友批評了你,你可能會聽從,甚至非常感激他,但如果把這位朋友的批評曲解,認為有損你的尊嚴,那你的反應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另一方面,感情上的失落比物質上的失落反應激烈。當你追求的目標代表著愛、名譽、地位、尊嚴時,一旦目標喪失,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這是一種負面效應。
人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那麼,人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試呢?
(1)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分析,從客觀、主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2)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
(3)向他人(朋友們)傾訴你遭受挫折心中不快以及今後打算,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松,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
(4)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盪,情緒樂觀,發奮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
(5)補償。原先的預期目標受挫,可以改行別的途徑達到目標,或者改換新的目標,獲得新的勝利,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人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
(6)升華。人在落難受挫之後奮發向上,將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使之升華到有益於社會的高度。這也是人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
(7)應善於化壓力為動力。遇到挫折和失敗或即將遇到挫折和失敗, 會面臨很大外在的心理壓力,在這個時候,你是氣餒,當逃兵,還是奮起,繼續而勇敢地追尋?這對人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多名人、偉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從不低頭、氣餒,而是善於化壓力為動力,從逆境中奮起。他們的成功經歷很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去學習。
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把披荊斬棘的「刀」,那麼,挫折就是一塊不可缺少的「頑石」。為了使青春的「刀」更鋒利,讓我們勇敢地面對挫折的磨礪吧!

『陸』 心理異常現象有哪些,解決措施有哪些

心理變態的表現形式變態心理有多種表現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標准或其嚴重程度分類。 按心理過程或症狀,可分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

心理症狀在患者身上往往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種針狀伴隨出現並形成一定的綜合征和症狀群。

一、幻覺-妄想綜合征

以幻覺和妄想伴隨出現構成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二、精神自動綜合征

意識清晰的情況下,出現假性幻覺、被動體驗和各種妄想組成的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症。

三、疑病綜合症

對自身健康過分的關注,患者相信自己患了某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疾病,並對一些微不足道的症狀和體征過分的誇張,而終日焦慮緊張。

四、緊張綜合征

由木僵、蠟樣捲曲、違拗、被動服從、刻板動作、刻板言語、模仿動作、模仿言語、作態和緊張興奮等症狀組成的一種綜合征。

五、情感綜合症

以情感增強或減弱主要表現。分狂躁綜合征和抑鬱綜合征。

六、強迫狀態

由強迫觀念、強迫情緒、和強迫動作構成的強迫症狀群。

矯治

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矯正變態心理的基本方法。由於各學派的理論觀點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異。言語和非言語的心理療法均已被廣泛用於各類變態心理患者;催眠療法、暗示療法、行為療法等則各有其相應的適應症,只有選擇恰當,才能獲得顯著的療效。

2、軀體治療

軀體治療包括精神葯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生理治療和外科治療。20世紀50年代初,精神葯物問世之後,改變了以往對嚴重的行為礙障束手無策的狀態。精神葯物對幻覺、妄想等表現的精神病性障礙以及躁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情感障礙,都有顯著治療效果。

30年代開始使用的胰島素治療,已為精神葯物所取代,電休克治療幾乎極少應用;對一些嚴重的難以治癒的變態心理,也很少使用對症性精神外科治療。此外,包括心理治療、軀體治療、工作治療、文娛治療的綜合性療法,效果顯著,被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所重視和採用。

3、預防變態心理

預防變態心理的產生是變態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變態心理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十分復雜,這就要求各個方面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

另外,還應當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及時干預各種心理危機,這對於預防對緊張刺激產生不良適應甚至引起自殺,以及預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減少心理社會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般心理變態者在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心理變態通常是因為心理扭曲而形成的(或精神分裂)。最明顯一個案例,2006年一群不良少年敲詐勒索一名少年。這名少年被敲詐之後心理很不平衡。心理嚴重的扭曲後,這名少年最終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6)常見的異常心理分析及其輔導方法擴展閱讀

主要原因

「心理作為人的活動的天然動因和必然伴隨物」,是生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的一種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的物質──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的反映機能與產物。生命漫長的矛盾斗爭歷程,進化出了能夠識別記憶、思維、體驗情緒的物質器官──人腦。

人的一切心理、行為活動只有在意識和潛意識的本能協同協作下,遵循「需求—斗爭—獎賞」這一規律,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斗爭,人腦才能體驗到自信、愉悅等積極的情緒,才能成為正常人。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就像人的胃這一器官,是生命進化的結果,是用來消化和吸收食物,滿足生命體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厭食症患者那樣毫無食慾、味同嚼蠟地進食(類似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斗爭的抑鬱症),或專門吃些生魚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類似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斗爭的神經質症),違背了作為生命進化發展結果的胃的活動規律,當然要受到懲罰。

「需求斗爭獎賞」是人類正常生存發展進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需求,沒有斗爭,沒有獎賞,人類就不會進化和發展。同理,進化發展到今天的人類,如果迷失斗爭方向,喪失了需求動機和斗爭熱情,不願再進行斗爭;或者違背規律,選錯斗爭對象,斗爭了而毫無進展,不能獲得愉悅獎賞,就必然要產生負面的消極情緒,乃至發展為心理疾病。

需求斗爭獎賞規律是指具備不同現實條件的人,為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斗爭,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效應,長此以往,則會形成不同類型相對穩定的需求斗爭方式和精神情感狀態,進而影響著人的身心和生活。

根據需求斗爭獎賞規律,可以把人的需求斗爭方式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它們交織交錯,充斥人生,但總應以正常的需求斗爭方式為主。一旦其他類型的任何一種占據主導地位,形成習慣,成為常態,那就是不正常的生存生活方式,會使人產生不正常的精神情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異常

『柒』 大學常見心理問題分析及應對方法

學習動機不當。進入大學後,有人厭倦學習、逃避學習,開始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對學業期望不足;還有人學習動機過強,總是渴望外在的獎勵和肯定。這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調整方法:正確認識自己,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

身體出現不良症狀。有的同學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如以前,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心悸失眠,飲食有時也不規律,還常常處在憂慮的心情當中。這說明最近你的壓力比較大,心理出現了一些問題。調整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節奏,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盡量保持健康的情緒,別讓自己的情緒波動不穩,喜怒無常,否則會導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機。

人際交往能力差。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應該極為強烈才對。但在交往的過程中有的交往順利,心情舒暢;有的交往受挫,心情郁悶。一般來說,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困難或不適是難免的。調整方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狀態,提高認識,掌握技巧,主動交往;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

抑鬱。抑鬱主要表現在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喪失、體驗不到快樂等。抑鬱症常會發生在性格內向,不愛交際,生活中遭遇意外挫折的人當中。解決方法:自尊自信自強,擴大人際交往,多交朋友,或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捌』 請分析學生常見的七種心理障礙產生原因及輔導措施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有: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

其產生的因素多種多樣,總結來看,有不自信、精神敏感、負面經歷的心理暗示不斷強化等。具體來說,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從何而來?概括來說就是「三大、三高、三低、一滯後」。「三大」:學生壓力大,就業壓力大、經濟壓力大。「三高」:家長期望高、社會期望高、自我期望高。大學生是個承載著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材慾望非常強烈;「三低」:大學生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力低;情緒波動大,調節力低;面對挫折,承受力低。「一滯後」:我們的心理教育與引導工作滯後。正是這種「欲」與「不能」又「必須完成」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工作滯後,缺乏預見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顯。具體分析如下。
1、 大學生承受的壓力大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帶來了高速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這種模式已經悄然滲透到校園,步入大學想輕松度日已經不可能。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里的競爭相比社會上的競爭一點也不低。這首先表現在學習上。大學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大學生不僅必須對自己的所學專業,以及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而且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還必須學習如何有效的支配時間,有效的學習等,這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發展為心理疾病。
2、 大學生負載的期望過高
在中國目前的基本國情下,受教育,特別是進入大學,受高等教育的人畢竟仍佔少數。因此,一旦有些人考入了大學,可以說他們就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這樣的大學生幾乎承載著整個家庭,或整個村莊的人的期望。特別是那些從邊遠的農村考入大學的學生,他們承載的眾人的期望更高。大家都覺得在那樣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那麼,同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在大學里,以及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做的更好,而事實上大學里人才濟濟,在一個新的集體里,他們是否能像在原來的集體里一樣突出是不確定的。因為在原來的中學里,考核一個學生好壞的標准主要是以學習成績來衡量的,而大學里對學生的評價標准要遠遠復雜得多。原來優秀的學生到了大學並非就一定優秀,而且你考試成績很好也並不能代表你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更不能代表你能夠在方方面面都特別突出。但是當大家都意識不到這些時,家長就可能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當學生不能表現的如家長期望的那樣時,家長就會不斷的給學生壓力,有時甚至愛也成為了壓力,使得大學生在大學起步時就背負了過高期望,結果就有可能被這樣的期望壓垮,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從社會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對大學生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對各種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急迫,大學生是我們的用人單位的一個重要的力量來源。作為對一個企業或單位的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人,社會當然期望自己未來的員工都應該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來即能用,用即能幹,干就乾的出色。
從個人角度講,現代大學生思維敏捷,對個性、對自我的追求越來越明顯。他們的獨立意識很強,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有發展,都希望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創造條件。而且大學生都是滿懷對大學的美好夢想,希望自己的人生從此以後大不一樣。而實際是,大學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大學的學習很緊張,甚至超過了高中,而這樣的生活是很枯燥的,而實際的自己也不是理想中的自己。自我期許過高,而現實也不盡如人意,心裡的不平衡就會加劇,結果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
3、大學生心理素質差
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較低。面對越來越大的現實壓力和越來越重的精神負擔,任何一次小小的挫折或困難都有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把他們壓垮。
從心理適應方面看,現代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普遍都比較低。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教育都是圍繞著高考指揮棒在運轉,在學生心理不斷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教育和引導,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面狹窄,思維模式單一等問題,等到發現需要面對許多新的、陌生的知識時,或面臨新的問題時,學生們常常會感到不知如何是好,結果或緊張、或恐懼、或逃避,實際問題無法解決時,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
從情緒控制方面看,大學生階段正處於人的思想情感發展和豐富的一個重要時期。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很快,而且他們很敏感,學習和生活非常容易受情緒的影響。但在大學里,學生的生活相對於中學時期,還是要獨立得多,父母、老師與學生接觸大大減少,而學生們在自己的情緒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就突然失去了依靠,他們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而在情緒化的狀況下,無論是學習,還是做決定,都不會有好的效果。這就容易引發連鎖反應,本來情緒就不好,結果學習又不好,沒有效果,或者是決定乾的事是錯誤的,或者是乾的不好,使自己的情緒進一步低落,甚至影響到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可能會喪失自信。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他們不可能有積極的健康的心理。
從心理承受方面來說,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的心理承受力低。他們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都是家長的希望和寄託。為了能夠考上大學,他們都是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可以說是享受盡了家長和老師的無盡的關懷和呵護。他們大部分人很少遇到什麼大的打擊,即使生活艱難,這種艱難也有父母、家人在承擔,他們對此並沒有切身的體會。我們的家長、老師也沒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意志品質的教育和鍛煉,一旦上了大學,發現並遇到實際困難和問題時,在遭遇挫折或受到打擊時,他們的心理就出現問題。
4、心理健康教育滯後
長期以來,我們對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抓得很緊,甚至有過分之處,但是我們對他們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卻可以說是疏於引導。原來一直進行的思想教育也由於缺乏效果而流於形式。當他們需要獨立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時,由於原本就毫無准備,必然引發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一直是圍繞著高考的指揮棒而運轉的,成績的高低,能否達到重點大學的分數線等等,以分數為標準的衡量指標,使得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把目光死死地盯住學生們的分數,而他們的身心是否健康發展幾乎被人遺忘。即使有人想重視,也會被「考不上大學,什麼都不是!」的理由頂回來。當這些心理素質極其薄弱的學生進入到大學後,隨著家人、老師對學生的控制的減弱,學生們需要自己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時,他們的心理問題就變得格外的突出了。
在高等院校里,大家又普遍把高等教育作為大學生走向未來社會的資本,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圍繞著專業為將來更好的就業而進行的。對於將來擇業有用的東西就學,將來擇業沒用的東西,學生們就不願意學習,而且由於這種以實用為主的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因此在各個高等院校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一直都是弱項中的弱項。直到目前為止,有許多學校都沒有心理咨詢機構,學生中的許多心理問題,都不能及時地給以解決。從而使學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問題出現蔓延。高校中普遍對學生中的心理問題發現慢,工作滯後。

在措施上,
第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強化心理引導。由於學生中比較普遍的問題,盡管不完全是思想問題,但大都與他們的思想不成熟有很大關系,只要我們在他們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就對他們的思想認識進行積極的引導,就可以使他們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因此,高校除了要加強原來的思想品德等課程的教學引導外,還應該在大學里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通過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地對待自己面臨的問題,學會有效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釋放心理壓力,提高心理素質。
第二,建立心理健康的干預機構,進行有預見的工作。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預防為主,咨詢排解心理困惑為輔,盡可能不要出現或發展為心理疾病。這就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要走在前邊。心理教育機構要對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通過心理素質的問題測試,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篩查,並做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及早發現問題,主動出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是比較有效的,而且也是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做法。但我們又不能完全依賴於此。因為人的心理和思想畢竟是極其豐富和復雜的,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調查問卷就發現並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我們甚至都發現不了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心理教育引導工作必須要做得扎實,做得細致。
第三,提高我們的輔導員工作的層次,加強師生溝通。從理論上說,到了大學,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應該是學生的輔導員。因為授課教師一般講完課以後,就很少與學生接觸,即使有答疑課,這時也多是針對大家的,針對專業知識的,他們很少與學生單獨接觸,更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或心理需要。而輔導員則主要是關注學生的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但長期以來,我們的輔導員基本上就是一個變相的保姆,基本上照顧了學生的日常事務,不出什麼大事就萬事大吉了。一旦出了什麼事情,也是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需求很少過問,這實際上是工作不到位。要真正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僅僅依靠心理咨詢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想法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咨詢畢竟是少數,關鍵還是引導。因此,我們的輔導員工作就必須在思想理念上進行更新,他們必須想辦法把自己從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熱情和更大的真誠去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對學生的成長進行積極的引導。

閱讀全文

與常見的異常心理分析及其輔導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剪星星的方法視頻 瀏覽:920
最簡單的破土方法 瀏覽:497
維e淡斑使用方法 瀏覽:358
淋巴細胞計數有哪些方法 瀏覽:461
用黏土做蛋糕的方法視頻 瀏覽:317
真假鹽的辨別方法視頻 瀏覽:80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405
幾種快速練出腹肌的方法 瀏覽:258
研究方法跟途徑一樣嗎 瀏覽:774
華為手機怎麼開機方法 瀏覽:833
列舉工業工程概念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瀏覽:175
上課時想睡覺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 瀏覽:312
木床的安裝方法 瀏覽:989
早晨吃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637
變性澱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681
異地警告違章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11
指導我們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葯物分析方法學驗證意義 瀏覽:896
妮維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濕精華露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594
如何寫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級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