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評課標准有哪些,並說明理由和依據。
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建構主義觀點認為有效的教學
(1)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3)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
(4)旨在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5)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6)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實用主義觀點:教得有效 學得愉快 考得滿意
怎樣的課才是好的語文課?可以從以下三個緯度來衡量:
第一個緯度:
1.須「有語文味」(語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結合的課程)
2.切合教學目標
3.能用好教材
4.恰當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否合理運用,反映「人與文本對話」的程度)
第二個緯度:
1.語文課必須以語言教學為中心,這是好的語文課的前提。
2.好課應該有實際效果。
3.好課還應該富有個性。
第三個緯度:
1.學生是不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是不是絕大多數(或者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
2.這堂課有沒有思維梯度,有沒有思想,學生參與的深入程度怎樣?
3.教師在課堂上究竟是什麼角色?怎樣才能確保課堂的效率與生命力?教師要心甘情願地從傳授主角退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者與幫助者。
四.評課的內容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考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依據《課標》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從知識、能力、思想感情、學習策略等五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內容定量是否妥當等。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
我們平時聽課,有時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學技法,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4.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統一。即從教師對教學方法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
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題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手段應該有所改變。教師還要適當、適時、適量運用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富有藝術性(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等)。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活潑、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准確清楚,精當簡練,生動形象有啟發性。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6.從學生的表現狀態分析:
有專家認為「聽課」要改為「看課」,這是有道理的。光聽還不行,我們還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而不是看教師的表現,至少不完全看教師的表現。我們在欣賞電影的時候,總習慣於驚嘆演員的演技。其實,演員的演技與導演的功力是分不開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幕後的導演,不能動輒就去當演員。還有專家提議,「看課」要與學生面對面坐著。其實,與學生面對面也好,坐在學生的後面也罷,「關注學生的學習」才是聽課的要義所在。
傳統的聽評課制度多帶有甄別和獎懲的功能,聽評課的結果多與評先表優、提職、晉級等聯系起來。因此,參與聽評課的人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看教師的導語設計,看教師的講授、提問,看教師的教學流程,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堂組織能力……而學生的表現則常常被忽視。現在,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聽評課時關注的重點也要改變。
7.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8.從教學時間上分析:
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①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③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④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⑤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9.從教學風格賞析:
人即課,課如人,風格即生命!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是一個人教學成熟的標志。
於永正的語文課堂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重習慣,體現出新、實、活、疑、愛、情、趣、美的教學風格。他的口語交際性的作文教學是作文教學的一朵奇葩。 張化萬的作文教學讓學生善於敘寫昨天,描繪今天,暢想明天,他的科學實驗作文課享譽大江南北。孫雙金,教學中主要體現「一主三性」(即形象性、情感性、求實性,以學生為主),他的課堂充滿靈氣、朝氣、生氣。孫建鋒常常把語文課上到學生心裡去,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他認為語文老師應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本,教中有情,課中有智。王菘舟認為語文應該是精神的語文、感悟的語文、兒童的語文、生活的語文、民族的語文,他讓詩意棲居於語文的課堂。薛法根,他認為語文因生活而燦爛,課堂因生命而精彩,教學因生成而美麗。他提倡簡單地教語文,輕松地學語文,他的教學風格簡單而實在。
大家閨秀盡顯風范,小家碧玉亦有精緻。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也好,激情四溢熱烈奔放也罷,演繹的是同一關鍵詞:風格。
五.評課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
1.要抓主要矛盾。一節好課,也不可能盡善盡美。評課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根據上課教師探討的目的和課型,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如這節課的目的是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課時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問題略提即可,切不可沖淡中心。
2.評課要有重點,切忌吹毛求疵。要突出重點,集中主要問題進行評議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評課的重點應主要圍繞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課堂信息的傳遞結構、學生思維活動的密度和質量、教師的基本功等方面進行,因此不要在瑣碎問題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聽課時往往抓不住課堂教學中的要害問題,總喜歡對教學中出現的偶發性錯誤抓住不放,這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應該盡量避免。因為這樣做,不但不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反而會嚴重地傷害教師的自尊心。
3.評課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蓋全。日常評課活動中,我們在聽課中往往會發現有些教師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優點,令人贊嘆不已。例如粉筆字寫的很漂亮,或者板圖畫的非常漂亮等等。這些突出的優點往往會使聽課的人產生一種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時候也會因為授課教師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給聽課者帶來一些沮喪失望的心境。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管任何性質的心境都具有強烈的彌散性.也就是說,這種愉快和失望的心境使人們在其他問題上也會帶上同樣的感情色彩,產生「一好遮百丑」或「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覺。因此,如果在聽課時發生這種情形,那麼在評課時要特別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蓋全。如可以評一評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完整有序,體現這一完整性的各個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這個順序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否符合課型特點等。
4.評課要因人而異,切忌程式化。
評課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據被評教師的實際情況來定。
①要注意年齡差異。
對待老教師要尊重,持虛心態度,抱著學習的心理;對於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要把評課的重點放在教學指導思想方面,對於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講的概括一點,不要不厭其煩地談論教學細節問題。同時要幫助其總結經驗,並使之上升為理論性的東西;對待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要細心指導,持扶持態度,評課要具體,可以就教學細節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責備,可結合實際講一些教學理論問題,並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②要注意教師的性格差異。
對待性格謙遜的老師,可推心置腹、促膝談心;對待性格直爽的教師,可直截了當,從各個角度與其認真交流;對待性格固執的教師應謹慎提出意見。
③要注意教師的素質差異。
對待素質好的教師,不僅看他教學能力、組織能力、教學的基本功、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語態、體態,是否揭示文章的內在聯系等,還要看課堂是否呈現新的教學理念,是否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是否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是否上出亮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要提出新的目標,以求不斷進取,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對待素質一般的教師,只要求能完成教學的基本任務,最好有某一方面的特長,注意鼓勵、鞭策,使其充滿信心,迎頭趕上;對待素質較差的老師,只要求其掌握常規課應有的步驟,並在此基礎有所提高,要誠懇地幫助他們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促使他們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
5.注意評價語言的使用。
通過評課活動,起到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作用。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和班級學生實際,實事求是地公開評價一節課,切忌帶有個人傾向;要以虛心的態度,商量的口氣與被聽課教師共同分析研討,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頭上。
要堅持激勵性原則。既要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又要注意語言的技巧、發言的分寸、評價的方向和火候,以便發揮評課的效益功能。評課語一般分為「特色」和「建議」兩部分。評課時對於其「特色」和「建議」,最好三六開,即六分特色,三分建議(缺點)。一般情況是「特色」多於「建議」,除了極個別較差的課。對於評語的使用最好選老師們易於接受的、較為以人為本的,例如,提建議時多用:如果能、還可以、最好能、……就更好、可適當的……、……須加強等詞語,相信老師們會更愛聽。
適量適當的善意的詼諧調侃也是評課的調味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