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葯物分子機制研究方法

葯物分子機制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3-08-07 02:29:35

A. 研究一個新蛋白功能及分子機制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請高手指點。

主要是生物信息學手段
先獲得該蛋白序列或者編碼它的核酸序列,然後去蛋白資料庫中尋找同源蛋白,再去查看同源蛋白在相近物種中參與哪些代謝通路
最後再進行生物學實驗驗證

B. 葯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葯理學
第六版
李端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頁
葯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葯理學研究常利用生物體(包括清醒動物、麻醉動物)、離體器官組織細胞或在分子水平、微生物培養等實驗方法,嚴格控制實驗條件,通過陰性對照(溶劑與賦形劑)、陽性對照(通常用某種公認的參比葯物)或經自身前後對照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較,觀察葯物的作用、副反應等。
拋磚引玉。

C. 網路葯理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目前,網路葯理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根據公共資料庫和公開發表的已有數據,建立特定葯物作用機制網路預測模型,預測葯物作用靶點,並從生物網路平衡的角度解析葯物作用機制。如Cu J[12]等運用虛擬篩選和網路預測技術成功地預測了大黃二蒽酮A、大黃二蒽酮C、番瀉苷C等幾種從未報道過的具有抗2型糖尿病作用的成分。

D. 什麼是葯物的設計與研發如何將生理學的原理及研究方法應用於新葯的設計與研發

葯物設計是隨著葯物化學學科的誕生相應出現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就開始進行天然有效成分的結構改造。直到1932年,歐蘭梅耶發表了將有機化學的電子等排原理和環狀結構等價概念用於葯物設計,首次出現具有理論性的葯物分子結構的修飾工作。隨後,葯物作用的受體理論、生化機制、葯物在體內轉運等葯物設計的理論不斷出現。在60年代初出現了構效關系的定量研究,1964年漢希和藤田稔夫提出定量構效關系的漢希分析。葯物設計開始由定性進入定量研究階段,為定量葯物設計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葯物設計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70年代以後葯物設計開始綜合運用葯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量子化學、統計數學基礎理論和當代科學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等手段,開辟了葯物設計新局面。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對酶與受體的理解更趨深入,對有些酶的性質、酶反應歷程、葯物與酶復合物的精細結構得到闡明,模擬與受體相結合的葯物活性構象的計算機分子圖像技術在新葯研究中已取得可喜的成果。運用這些新技術,從生化和受體兩方面進行葯物設計是新葯設計的趨向。

閱讀全文

與葯物分子機制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直接測量是收集數據的方法之一嗎 瀏覽:29
茶桌椅子安裝方法 瀏覽:508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方法及手段 瀏覽:762
最簡便做泥方法100成功用 瀏覽:174
走水不好看漂的解決方法 瀏覽:276
學校常用管理基本方法 瀏覽:287
clia法是什麼方法 瀏覽:155
硫鉀元素檢測方法 瀏覽:849
泡沫膠填縫劑使用方法 瀏覽:445
小兒尿瀦留的治療方法 瀏覽:412
雙音聽力訓練方法 瀏覽:561
海桿報警器使用方法 瀏覽:986
中醫治療感音性耳聾的方法 瀏覽:808
農葯葯效試驗數據分析方法 瀏覽:623
煙霧器使用方法 瀏覽:977
塑料三角管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41
暖氣片中間連接方法圖 瀏覽:582
杭州血站艾滋病檢測方法 瀏覽:130
小寶寶換奶粉正確方法 瀏覽:789
分組循環場次的計算方法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