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推薦幾本了解中國美術史的書籍嗎
1、《美的歷程》,李澤厚著:這書最大的優點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李澤厚先生的文筆極好,文章寫得極美,也正是這種優美有些地方反而顯得不太嚴謹,但絕不影響該書成為學習美術史的入門書。

專門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全書涉獵的主要內容為:雕塑、建築、繪畫、音樂、影視、戲劇、舞蹈、書法等各主要的藝術門類,本書介紹了這些藝術門類以及相關的藝術作品。完整地再現了人類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使讀者在全面掌握世界文明的發展脈絡同時,還能獲得更為廣泛的審美感受和愉快體驗。
藝術是人類把握現實、表現思想感情和實現審美理想的特殊方式。藝術領域十分廣闊,種類繁多,並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和自身經驗的積累而不斷發展和創新。藝術作品屬於精神產品,能夠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作用,或多或少地影響人們的情感、意志以至世界觀;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增長知識,提高精神境界,本書就介紹了許多常見的藝術種類及相關作品,帶領讀者感受藝術的魅力。
② 常見的歷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或者在理論層次上把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及文學批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和理論用以分析和解釋藝術的形象和表述。「新史學」更強調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種因素對歷史發展的影響。90年代以來,許多美術史家注意到學科理論化、概念化的一個負面結果,即對藝術品本身的研究漸趨薄弱。美術史教學越來越局限於課堂講授、閱讀和寫作;鑒定和斷代等基本技術從課程和考核中消失。這種認識使他們開始重新強調藝術品原物,以及處理藝術品的各種專業技術的重要性。
③ 美術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美術學是人文科學的組成部分,是一門研究美術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美術歷史的演變過程、美術理論及美術批評均是它的主要內容。美術學要研究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美術活動等美術現象,同時也要研究美術思潮、造型美學、美術史學等。此外,美術學還要研究本身的歷史 即美術學史,就像哲學要研究哲學史一樣 。美術學既可以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借鑒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文藝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對美術學的研究還可以同其他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形成美術學研究的邊緣地帶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學科,例如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美術市場學、美術信息學、美術管理學等等。這里,「美術」二字的涵義有時會擴大到書法及攝影等造型藝術領域。通過這一界定,美術學的基本研究對象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與美術理論,構成了對「美術」這一現象的研究,這在我國已經形成美術學的基本框架。
20世紀80年代,一個新詞「美術學」在中國學術界開始使用。在90年代初,中國的高等美術教育和美術研究機構原有的「美術發展歷史及其理論」專業被改為美術學,90年代中期國家有關部門又將美術學定為藝術學一級學科下屬與音樂學,戲劇學等並列的一個二級學科。所以到90年代,美術學正式作為一個二級學科在中國誕生,並得到很快的發展,對美術學學科的研究及時美術學的研究對象的探討也開始進行,本人於1997年在《美術學研究》叢刊第一集(長江文藝出版社)以發刊辭的形式發表「加強美術學學科建設」一文,該文並於1997年第4期《美術觀察》上發表,引起討論。在該文中本人對美術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方法作了一個初步的界定:
美術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門研究美術現象及其規律,研究美術歷史的演變過程、研究美術理論及其批評的科學,換句話說,美術學要研究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美術活動等美術現象、同時也要研究美術思潮、美術理論、美術美學、美術史學。此外,美術學還要研究本身的歷(即美術學史,就像哲學要研究哲學史一樣。美術學即可以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借鑒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文藝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對美術學的研究還可以同其他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形成美術學研究的邊緣地帶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學科,例如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美術市場學、美術管理學等等。
在這一界定中,美術學的基本研究對象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與美術理論。美術批評學可以作為美術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當然在批評學領域,美術批評學也可以作為批評學的一個分支,與文學批評學、音樂批評學等並列。美術批評與美術史、美術理論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學科,什麼是美術批評呢?美術批評是由批評家、哲學美學家,藝術理論家及美術家等人,運用一定的批評方法與原則,對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風格、題材、內容進行品析、評判,揭示其思想價值與藝術價值,或者對美術現象、美術思潮、美術家群體及美術流派,美術活動進行分析評價,揭示其內在規律和美術發展趨勢,這種活動就是美術批評或者叫美術評論。美術評論和當前的創作實踐活動聯系比較緊密,批評家要參與美術活動,及時了解創作動向,推動創作活動的發展,美術批評家有時還可參與策劃美術展覽,組織創作研討等活動,因此美術評論也是一項操作性、現實性比較強的活動。而美術批評學則是從理論上總結批評規律,提出批評觀念、批評標准和方法,或者總結歷史上的批評成果,建立理論形態的批評學科。
美術史是由美術史家和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對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美術作品、美術文獻、美術遺跡進行探討,發掘、研究,客觀地揭示一定的美術作品在材料、時間、內容、形式上的特徵,考證和發現新的美術史實,揭示美術發展的歷史過程和基本規律。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美術史著作是唐代美術史家張彥遠寫作的《歷代名畫記》,宗白華先生稱贊此書是:「亘古不朽的著作」,這部書產生於公元九世紀,共十卷,結構恢宏、內容博大精深。卷一至卷三,共十五篇文章,卷四至卷十為歷代畫家小傳和品評,包括自軒轅至唐代會昌年間372位畫家,這部分內容屬於繪畫實際評論,記錄了唐代會昌以前畫家的生平、藝術作品和風格,同時還引述和評論了唐代及以前的重要的畫評、畫史及畫論作品,包括顧愷之、謝赫、姚最、竇蒙、張懷璀、孫暢之、李嗣真、裴孝源、朱景玄等人的作品,《歷代名畫記》開創了系統的中國美術史先河。西方美術史學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紀義大利畫家瓦薩里寫作的《大藝術家傳》。這部書記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畫家和雕家的生乎、活動和創作,為後人研究文藝復興美術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該書首次出版於1550年。西方藝術史學科的真正建立應在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出版《古代藝術史》的時候。中國的《歷代名畫記》建立美術史學科早於瓦薩里約七百年,早於溫克爾曼約九百年。
美術理論是對美術問題的理論探討,通過對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及設計藝術等作品及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的功能與作用、美術的基本特徵、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風格、美術鑒賞活動、美術的審美特徵、美術和其他藝術的異同點等內容的研究,揭示美術的普遍特點與規律,美術理論主要是對美術的基本原理進行探討,美術理論在狹義上主要是指美術基本原理,在廣義上則可以包括美術美學,美術哲學、美術心理學、美術社會學等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術批評理論也是美術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鑒於美術批評理論和美術評論活動有一定獨立性,美術批評和美術理論可以分成二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進行探討。
美術批評與美術史、美術理論是三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學科。它們構成美術學的基本內容。關於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在西方當代存在不同的意見。20世紀30年代義大利藝術批評家文杜里在其《藝術批評史》中曾談到,當時法國響起了一陣權威的聲音,堅持三種學科的分立。藝術史應該提供所有的藝術作品,對這些作品無須去批判它們,也無須加以評論,而以盡可能豐富的文獻說明實事;藝術批評應以符合美感要求的原則對藝術作品進行批評;美學則就普遍意義上將藝術的界說加以體系化,文杜里反對這種三科分離的觀點,他還引用康德的原則,即任何脫離了直覺的概念都是空洞的,任何脫離了概念的直覺都是盲目的。文杜里還認為將藝術的歷史和藝術的批評分離,是把「藝術史推向謬誤的最嚴重的情況」,他還進一步認為「如果一件事實不是從判斷作用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則毫無用途;如果一項判斷不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之上的,則不過是騙人。」實際上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我們認為是緊密相關的,在對藝術史的研究中,當然最重要的是客觀地揭示作品的創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題村內容等,但當藝術史家對其內容和形式進行探索時,也必然要與用一定的批評方法和藝術觀念及價值標准對作品做出評判,而在這一過程中,批評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藝術史不可能完全離開藝術批評。藝術批評還是聯系美學、藝術理論與藝術史,藝術作品的橋梁,美學與藝術理論是對藝術普遍特點與規律的抽象,他們提供藝術觀念、美學價值標准及藝術的普遍原則,通過藝術批評而運用到藝術史與藝術作品的評判中。當然在藝術批評的實踐過程中,也可以總結、發現、創造新的批評觀念、批評原則與方法。同時藝術批評還可以為美學與藝術理論提供新的批評理論材料及新的有關藝術史與作品的研究成果,激活美學與理論思維,促進美學與藝術理論的發展。藝術批評也可以從對作品的批評過程,對藝術活動與想像、思潮的關注中,了解藝術動態,總結藝術經驗,從而上升到藝術批評理論建設的高度,由此看來,藝術批評與藝術史、藝術理論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
關於美術批評與美術史及美術理論的關系,我們還可以從文學批評、文學史與文學理論的關系中得到相應的啟示,美國當代文學批評家與文學理論家雷內·韋勒克在《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一文中轉引他在其專著《文學理論》中的意見,呼籲這三門學科有進行合作的必要。「它們互相蘊涵的徹底程度使人不能想像有脫離文學批評或文學史的文學理論,或者有可以脫離文學理論或文學史的文學批評,或者有可能脫離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文學史。」韋勒克甚至想過要取消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的區分,他主張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和文學史不可能完全分開,相互之間有著包容的關系。
在中國古代美術史與美術評論文獻中,常常將美術批評、美術史、美術理論結合在一起進行探討。例如南齊謝赫的著名批評著作《古畫品錄》就是這樣,從「畫品」的標題來看,和南朝梁代鍾嶸的《詩品》,南朝梁代庾肩吾的《書品》一樣,都是藝術批評著作。謝赫在這部著作開頭,就對畫品即繪畫評論做出概括,「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接著對繪畫的功能和作用發表見解:「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覽。」這段話是他受到孔婦儒家哲學觀的影響,認為繪畫的作用也是興成教化、勸戒賢愚,這可以說是他的美術觀念和繪畫理論的表述。接下來,謝赫提出繪畫六法,即品評繪畫的六條標准,「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六條標准後來被推崇為「六法經淪,萬古不移」,成為此後繪畫批評中的根本原則,也成為我國古代美學理論中的重要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評理論和美學與美術理論是相通的。《古畫品錄》分一,二、三品,共評價了自三國以來,兩晉南朝宋齊時期的十七位畫家,如評陸探微,將他放在第一品第一人,說他「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復激揚所能稱贊,但價重之極乎,上上品之外,無他寄言,故屈標第一等。」謝赫將六法作為批評原則運用到批評實踐中,認為只有陸探微與衛協於六法「備該之」,將陸探微列為上上品,還覺得委屈了他,而衛協則雖不該備形妙,但頗得壯氣,「凌跨群雄,曠代絕筆。」這都是典型的中國古代繪畫評論文本。今天我們來看謝赫對這三品十七位畫家的評論,不也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最重要的資料嗎?對我們了解研究三國至南朝宋齊的繪畫史也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由此看來,在中國古代,繪畫評論與繪畫史也是緊密相聯的。
④ 從廣義上說,中國美術史研究的范圍包括哪些
美術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歷史的子學科,叫藝術的歷史,history of art,如復旦大學,是放在文史研究院;另一種是藝術史,art history,是藝術學的一個子學科。廣義的美術史,可以說只要帶有圖像性質的,都可以研究,不論是建築、工藝美術、雕塑、繪畫、手工藝美術等等。因為,目前來說,美術史分為宗教美術、宮廷美術、文人美術、民間美術四大部分。宏觀來說,美術史的研究已經與眾多學科融合,圖像作為一個研究的平台,展開大美術的研究,將幾乎所有相關的信息無所謂什麼學科,都用來輔助解讀美術史。那麼,我們可以說,廣義的中國美術史研究就是一切可以看到的材料的研究,就是視覺文化的研究。
⑤ 對西方美術史研究方法為內容的書籍,有哪些
如果是入門級的話,推薦《劍橋藝術史》,我手裡有94年版,最近有再重新出版過,還是北大歷史學教授、英國史研究專家錢乘旦等人翻譯的,新版據說又作了些修改。該書文筆生動淺顯、可讀性較強,既可以面向美術專業生,也可以給非美術專業的普通人閱讀。遺憾的是該書將俄羅斯近代美術,尤其是巡迴展覽畫派給排除在西方美術史之外了,沒有隻言片語提及。同時,傅雷的《傅雷談美術》也可以看看,不過一些名詞你要會對照,比如翡冷翠,其實就是佛羅倫薩。讀美術史的同時,建議連西方通史一起讀了。本人比較推薦民國才女陳衡哲的西洋史,我國西方通史的作品,至今無出其右者。更深入的話,可以再讀各個時期的專述,比如宗白華的《歐洲現代派畫論》、《文藝復興》等以及一些大師的傳記。這些是後話。純手工輸入,希望給分。
⑥ 美術史論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美術史論,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史,一方面是論。具體來說:
美術史,又可分為美術的歷史和美術史,一個作為美術史的子學科(art history),一個作為歷史學的子學科(history of art)。作為美術史的子學科,傾向於研究藝術的形式、創作規律、風格演變,甚至包括我們在對宗教美術、民間美術等研究過程中概括總結的「圖式」,如「畫稿」等,這些算是內部美術史的研究。作為歷史學的子學科,主要運用的是「圖像學」的研究方法,不再過多關注藝術作品的價值(也就是畫得好與不好),而是分析圖裡面有什麼內容,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觀念,有什麼樣的意義等問題,這個方面來說即使不是學美術的也能做。但目前來說,往往都是交叉進行的;講求學科交叉的今天,圖像已經成為一個平台,美術史學者、歷史學者、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經濟學家等都從自己的學科角度出發來共同理解這幅畫,對畫的理解和認識,就是今天對美術史研究的主要方面。如果僅僅是「以圖證史」「以圖補史」「以圖糾史」,那麼其研究實際是偏向了歷史學了。
美術史又可細分為國別史、斷代史、專題史、個案研究等等。這個你應該知道吧,如中國美術史、日本美術史;唐代美術史、宋代美術史;繪畫史、工藝美術史;吳門四家研究,元四家研究;沈周研究,李成研究等等。
論,偏向於美術學理論。你可參考王宏建的《藝術概論》,首先知道討論藝術是討論藝術的哪些方面,該書分為兩大部分,總論和系統論。總論包括藝術的發生、發展、分類;系統論包括藝術家、藝術創作、藝術作品(批評和接收)。目前的藝術學概論的研究,大多是美學和社會學角度的研究,是研究宏觀的藝術理論以及走交叉學科方向的研究,如藝術人類學、美術地理、美術考古等。
歡迎你加入到美術史論研究的隊伍之中,壯大美術史論的研究。目前該學科還很薄弱,跟文學、史學、哲學等人文學科相比,還差很多很多。
⑦ 美術學科課題類型有哪些
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書法、篆刻、設計、新媒體和攝影等類型。
美術,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形式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作用於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廣義上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
美術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7)美術史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美術不僅僅為賞心悅目的生活課題,還是博大精深的學術課題,它反映著民族的歷史積淀,也預示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狀況的標志,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狀況的標志。
美術學為人文科學的組成部分,是一門研究美術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美術歷史的演變過程、美術理論及美術批評均是它的主要內容。美術學要研究美術家、美術創作、美術鑒賞、美術活動等美術現象,同時也要研究美術思潮、造型美學、美術史學等。
此外,美術學還要研究本身的歷史 即美術學史,就像哲學要研究哲學史一樣。美術學既可以運用自己特有的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借鑒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文藝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因此對美術學的研究還可以同其他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形成美術學研究的邊緣地帶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學科。
例如美術社會學、美術心理學、美術市場學、美術信息學、美術管理學等等。這里,「美術」二字的涵義有時會擴大到書法及攝影等造型藝術領域。通過這一界定,美術學的基本研究對象包括美術史、美術批評與美術理論,構成了對「美術」這一現象的研究,這在我國已經形成美術學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