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物理教學方法中講授法的優缺點

物理教學方法中講授法的優缺點

發布時間:2022-06-22 14:09:27

㈠ 講授式教學法的優點

在講授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問在講授式教學中就顯得尤為很重要。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乘方」一節的導入時,就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一張薄紙對折30次其高度就可以超過珠穆朗瑪峰了,你相信嗎?」這樣就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眾多教學方法中講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優勢。在教學過程當中 到很壓抑,同時過多的講授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掉隊情況。針對這樣的現象要求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是多種方法的結合。在與其他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時,特別應該揚長避短。我們可以先把整節課的知識點羅列出來,然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去進行教學。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合可以分為並列式和連貫式,並列式是為了講述清楚一個重點或難點,用多種教學方式去講解該知識點,進行並列式一般和演示法,操練法,游戲法等結合;連貫式是完成一種教學活動後進行另一種教學活動,可以的相同知識點也可以是不同的知識點,進行連貫式一般形式有演示-討論-講授;講授-操作-討論,談話-講授-聯系。不同的教學方式能不同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我覺得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過度,主要是採用講授法,但是講授法又分講述,講解,講讀,講演。講授法充當幫助理解和總結歸納的角色,無論什麼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達到最理想。
綜上所述,講授法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不應該錯誤地認為,現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講授法就一無是處了,關鍵是我們要弄清什麼時候、什麼內容要用講授法;用講授法時該如何去講,怎樣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講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學方法,在講授的過程中,該講授的地方講授,該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種教學方法相互融合,這並不是矛盾的,而是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樣的,並非是要一講到底。

㈡ 探究式教學與傳統講授式教學有什麼不同之處

從講授的角度看,傳統的物理學教學講得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式,除了要落實物理知識目標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價值觀。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

主要優勢

情境中進行實驗探究。這是教學的關鍵步驟,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擬定合理的研究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

同時,要求教師提供一定的實驗條件或必要的資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或者查閱,來尋求問題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設。這時,教師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指導、規范學生的探索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由單個學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將學生分組來完成。

要注意培養學生尋求合作的團隊精神。經過探究過程,學生要把自己的實驗過程或者查閱的資料進行總結梳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解釋。不同的學生或者團隊可以就同一問題提出不同的解釋或看法。他們要能夠將自己的結論清楚地表達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㈢ 誰知道講授法和討論法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講授法

講授法又稱講演法,是教育歷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講演式教學中,教師藉助口頭言語呈現教材,闡明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教師的職能是詳細指定學生將要學習什麼,向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分析和講解材料,並力圖使這些材料在速度和內容上適合於每一個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負責診斷學習者的困難,為他們提供適當的補救。

講授式教學法的主要優點是教師能夠很經濟地同時向許多人傳授知識。特別是在所要傳授的內容還沒有可資運用的書面材料的情況下,這一優點尤其突出,因為在講授中,教師可以親自向學生呈現學科的基本內容,直接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講授法的優點還在於能用學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學科的內容,可以用不同詞語陳述相同的內容,從而有助於理解;講授中有師生的情感交流,師生相互作用,相互強化;在講授時教師還可以根據聽課對象、設備和教材對講授內容靈活處理。此外,大多數教師(特別是大學教師)感到,講授法比其他教學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講授法也受到了很多批評。如有研究表明:就中等或中等以主難度的課文來說,視覺呈現比聽覺呈現更有助於保持和理解。對講演法最多的指責是說它導致了學生機械的、被動的學習,是"填鴨式"的學習。如布魯納也曾指責講演教學中的方式、步調與作風主要是由作為講解者的教師決定,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者。上述批評顯然是片面的。因為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學習是有意義的還是機械的,並不決定於教學或學習的方式,而決定於是否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心理過程和條件。此外,接受學習並不一定是被動的。因此,講演法的許多"缺陷"並非該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於人們應用不當或由於材料本身問題造成的。可以說,只要教師正確運用這種方法,它確實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有效方法。

盡管講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但它也有自己適用的范圍和局限性。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適宜於應用講授法的條件,現歸納如下:(1)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識的理解;(2)缺乏現成的可以利用的學習材料;(3)材料需要重新組織並以特殊的方式為特殊對象呈現;(4)有必要喚起學生對某一課題的興趣;(5)學生只需要在短期內記住材料;(6)為某一領域或某一學習課題方向提供一介紹。在上述任一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都可使用講授法。

研究者們也提出了不宜於應用講演的場合:(1)教學的目標不在於習得信息而在於其他方面,如形成技能;(2)強調長期保持;(3)學習材料復雜、精細或抽象;(4)必須有學習者的參與才能達到教學目標;(5)高水平的教學目標(分析、綜合和評價)是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上述條件下,都不適宜使用講授式教學法。

中小學開設的許多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技能。技能學習只有在作為陳述性知識學習時需要教師的適當講解,一旦有了初步的理解後,就要轉入練習階段。如果教師講授時間太多,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學生就難以形成技能。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中,教師講授佔用的時間太多,按照三類知識學習的要求來看,這樣的教學最多隻能達到一個目標,即讓學生掌握陳述性知識,這顯然是不夠的。

二、討論法

在討論教學的條件下,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自由發言、提問,也可以立即做出回答;教師也可參與討論。教師的職責主要起指導、組織和提供信息以及小結等作用。

討論法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法起源於對講演法缺點的批評。但由於在討論中,信息傳遞的速度很慢,因此,其傳遞信息的功能不能與講演法相比。不過,討論法也有其獨特的優點:

(1)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圍繞同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迫使學生不得不學會基於事實、概念和原理的推理來維護自己的意見,同時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國外流行的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法大都是通過小組或班級討論進行的。

(2)培養集思廣益的技能。在當今社會中,許多問題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所能解決的。這就要求學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對別人的意見做出評價,並能通過集思廣益形成自己的觀點。學習這些技能的最適當的途徑就是通過自由的沒有壓力的討論。

(3)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討論為學生提供了練習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極好機會。它需要學生用清晰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論點,在很多場合還必須即興發揮。討論法有助於高水平認知能力的形成。

此外討論法還有助於轉變個人的態度。這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證實。

討論法同樣有其適用的條件。對於那些高度一致的領域,如數學、物理、化學,它們中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是高度一致的,至少是在基礎理論方面,這些領域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傳授知識和形成技能,比較適合用講演法。對於那些高度不一致的領域,如歷史、政治、文學、藝術等,他們中的許多概念和原理都存在爭論,不同學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評價標准。這些領域的教學目標雖然也需要傳授知識,但不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或一家之言,而是有廣博的知識背景,並能對各家各派的學說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比較適合用討論法,通過討論,學生能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形成自己的看法。

此外,在討論的條件下,要求班級和小組有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班級紀律很差,學生中缺少好的骨幹,一旦討論開始,班級就可能失去控制。這樣一來就達不到討論的目的。因此,從班級的條件來看,講授法用於紀律較差的班級比較好,討論法比較適合於班級紀律較好、學生自我控制力較強的班級。

在使用討論法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新知識傳授階段不宜用討論法,因為討論必須以學生對某一課題有所了解,掌握了一定知識為基礎。(2)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宜用討論法。一方面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知識基礎和表達技能;另一方面,他們學習的內容也不適宜於討論。(3)許多基本技能,如閱讀、計算技能等需要大量的個別練習,也不需要討論。

講授法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教學方法,適合於傳授知識、激發學生興趣,便於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控制。討論法作為講演法的補充,有助於促進高水平認知技能的獲得,但在應用時必須考慮學科的特點和班級的特點。

㈣ 講授法的缺點是什麼

講授法的缺點是教師佔用的教學時間較多,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技能。如果教師不善於運用啟發式教學,未能做到所教知識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認知結構相同步,學生就會陷於被動狀態,成為灌輸的容器,導致機械地學習,死記硬背。沒有經驗的教師是很容易滑到這一步的。這就是講授法常被人目之為「滿堂灌」而經常受到批評的原因。

㈤ 中學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優缺點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學生探究法。
一般來說,前三種混合使用比較多,學生探究法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如果學生比較活躍的話效果比較好。

㈥ 講座式教學的利與弊(詳細點)

利:

1、講授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講授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松的事情

2、講授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准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展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系的一個藍本,不僅匯集著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它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

3、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溶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感染和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弊:

1、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

㈦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㈧ 什麼是講授教學法它的優缺點是什麼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探究式教學一路高歌猛進,講授——演示教學法這個過去課堂上的霸主也變得羞羞答答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無缺的,教學方法也是這樣,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關鍵是我們找到它的優勢,並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才能去落實新課改的四大理念。講授——演示法的優勢是:
一、適用學生范圍廣。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較低,可以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體現課堂的公平性。
二、有利用學生系統高效的掌握知識。新課改後我們面臨著任務重,課時少的壓力,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掌握大量系統化的知識。
不過講授——演示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誤區:如把講述簡單處理為滿堂灌,或把演示單純理解為教師演示,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教師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注意避免。

㈨ 物理常用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教師通過語言,輔以演示通過建立物理情景,描述物理現象,闡述物理規律等,系統的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一般包括講述、講解等方法。

講述法:多用於對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物理過程的描述,對所要掌握的物理知識建立一個清晰的物理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重在「述」。

講解法:運用說明、分析、論證、概括等手段講授物理知識,以揭示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內在聯系。重在「解」。
(二)實驗法

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大部分原理規律都來自實驗,實驗方法是物理學習的基本方法。應用實驗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概念、規律、原理、現象等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探索研究和創造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討論法

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圍繞一定的問題共同進行討論的方法。它可以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談話法

通過師生「問題性對話」活動傳遞和交流信息,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一定作用。

談話法的基本要求詳見問答技能。

(五)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閱讀教材或有關材料主動獲取知識。自學不單單要看懂教材,還應該包括通過閱讀,可以做實驗,計算問題,解釋現象和靈活應用知識等

閱讀全文

與物理教學方法中講授法的優缺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鼠年茅台鑒別方法 瀏覽:385
手機殼包漿方法 瀏覽:430
羽毛球空手訓練方法 瀏覽:385
在雲南種菜有哪些方法 瀏覽: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554
十種頸椎病治療方法 瀏覽:454
單人訓練模式開啟方法 瀏覽:121
種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瀏覽:736
化糞池兩端連接方法 瀏覽:607
注冊不了滴滴有什麼方法嗎 瀏覽:864
簡單麻花的編織方法 瀏覽:165
倒立團身訓練方法 瀏覽:725
特崗中教育學教學方法選用依據 瀏覽:556
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 瀏覽:949
尋找八脈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3
地膜覆蓋率計算方法 瀏覽:275
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瀏覽:376
電腦快速補齊溫濕度方法 瀏覽:178
血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192
食用酒精勾兌白灑方法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