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的技巧
學習10和20以內的加減法竅門
學習10以內數加減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 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 之後得出結果4+2=6
2、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 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 之後得出結果6-3=3
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幼兒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20以內加減法竅門
20以內不進位加減法
1、11-20的數可以和孩子玩猜數游戲。用3種方式描述數:
1)個位是2,十位是1 。
2)1個十,5個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這些方式描述數,讓孩子猜,或者反過來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練。
2、用計數器撥數。家長說數,孩子撥數。邊撥邊說數的組成。如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一般的孩子在學前班時就學會了10以內加減法,進入小學後,20以內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稍加練習也能熟練掌握。但是,孩子學習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不是那麼輕鬆了,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大大下滑,計算的准確率也降低了,兩極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學生由於計算速度跟不上,開始拖拉作業,成為數學學習困難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的困難呢?我認為,這和我們運用的計算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演算法有關。演算法不外乎數數法和數字推理法,數數法就是通過數數來計算,包括藉助實物數數和單純數數兩種。數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湊十法、拆分法等的運用數字進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數字推理法對學生的思維要求高,需要的思維步驟也多,並不利於學生熟練掌握最終到達到脫口而出的地步。以運用最為廣泛的湊十法為例,求9加6等於幾,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就需要這幾個思考過程:
一、判定該題是不是進位加法;
二、如果是進位加法,怎樣才能湊成10。這樣確定方法後才能進行下面的運算:
9+6=9+(1+5)=(9+1)+5=10+5=15
從上面的運算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運用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的一個過程,而且屬於不能直接運用題中數據,需要拆分才能進行簡便運算的一類。所以,看似簡單的湊十法,其思維是不簡單的,包含著一系列邏輯推理過程,它的認知基礎與一年級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計算的困難。那麼,怎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呢?我是這樣做的: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呢?其實只要將其轉化為學生已經掌握的10以內減法就行了,歸納下來口訣是:「加九減一,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怎樣用口訣,以「加九減一」為例,「加九減一」是指一個數與9相加,將這個數減去1作為它們和的個位。
例如:8+9=( )就拿 8減去1結果7,用7來作和的個位,即8+9=17, 5+9=( )就拿5減去1等於4,用4來作和的個位,即5+9=14。
「加八減二,加七減三,加六減四,加五減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退位減法與20以內進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內退位減法轉化為10以內加法。口訣是:「減九加一,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如何用口訣,以「減九加一」為例,「減九加一」是指一個數減去9,將這個數的個位加上1所得的結果就是它們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個位7加上1結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個位3加上1結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個是個位,哪個是十位,先看個位數能不能減,7-2如果夠減,就用十以為的減法,7記在心裡,然後倒數6,5,得5,然後十位的1不變,就得了15.
「減八加二,減七加三,減六加四,減五加五」與「減九加一」的方法一樣。
一年級學生還不能正確的進行抽象思維,採用以上方法,能使習慣依賴擺實物來計算的學生脫離實物也能快速准確的算出結果,避免了死記硬背,盲目多練,提高了運算速度,降低了出錯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② 怎樣教孩子用手算20以內的加減法
有幼兒手指速算的教材,我兒子上幼兒園就學的這個。簡單實用,孩子掌握起來很容易。按順序記住每個手指代表的數,伸縮拳頭表示進位,大人也可以學
③ 幼兒園20以內的加減法有手指怎麼計算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 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 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 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④ 幼小銜接數學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要求是: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 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 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
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 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20以內的數的分成及加減法,是幼兒對數與量的基本認識。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如何教好「20以內的加法」呢?我在這里談幾點學習20以內的加法」的心得。
(1) 點數。注意要點: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家長快速判斷,以便用哪種輔助的方法。在教點數的同時,我教了於澤傑十個指頭表示「幾」的方法,所以到後來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輔助他,教具最初選擇同樣的物品,注意經常更換,我們那時筆帽、瓜子、栗子、積木、塑料片、花生仁,總在換,後來發現他對我們寫字畫畫有興趣,在做這些同時,又加進了畫的東西,如畫o、r、□,然後在旁邊寫上數字,數字一定在數完後再寫,因為這個數字是輔助他理解的。點數從3以內開始,突破以後泛化到5以內,到6以上時,因傑傑在說話節奏上出現問題,最初我並未意識到是節奏問題,只是覺得6到10之間的點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所以表現很不穩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饋才發現是說話沒有節奏,導致手、口、眼不一致,結果不穩定,但我那時知道他有數的概念。點數突破又保持很穩定大約用了一個月時間,對於我們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奇跡。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最初這個方法我是看王老師這樣做的,但是對於太多就不適用了,她用二個小盤一個盤里放「1個」,一個盤里放「3個」,告訴他這是1個,這是3個,我們是採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讓他手動,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內的目測,最多到20以內,其實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讓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漸地他可以不出聲只用眼睛和心數,最後說出得數,目的就完全達到了。我感覺內化的過程也是孩子長時間注意力培養的過程,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坐不住,不要說學點數,可能連最基本的東西也學不了。內化的東西在後來做加減法時,還會大有用處。
(7)數的組成和分解。正常情況下,應先教數的組成、分解,再教加減法,這也是孩子的數學發育過程,我們是在教會加減法後才教分解、組成的,由於是顛倒了,所以感覺很容易。還是舉例5,先拿出5個物品,你告訴他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組成也是這樣。
(8)比較數的大小,是我們近期才解決的問題,以前只是在加減法之前教過他多、少的比較,未教大、小,學前班的內容就有了大、小比較的內容,1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你隨便出2個數,他能很快知道哪個大,哪個小,但是用「>」「<」他就聯系不到一起,總是出錯,我們就讓他寫出漢字大、小寫在數字的下面,結果仍然不奏效,直到我們只要求他把前1個數是大還是小寫出來,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相鄰數的內容在這里又用上了。比如1和3比較,他知道3大1小,我們就不讓他在3下面寫上大,只在1的下面寫上小,前面是小就寫<,如果前面數大就寫>,從這可以看出這種孩子的不靈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來用>或<,在教這個時,我們輔助方法是將1-10排列,他一旦錯了,一看1-10數字,他就知道哪個在前就是小,哪個在後就是大。
⑤ 幼兒園大班怎麼教20以內加減法
1、數手指加減法:加法例如:15+2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減法例如:15-2=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加法例如:15+2=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⑥ 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孩子
20以內加減法教孩子可以先背加減口訣表。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10以內加法口訣
1+1=2
1+2=3、2+2=4
1+3=4、2+3=5、3+3=6
1+4=5、2+4=6、3+4=7、4+4=8
1+5=6、2+5=7、3+5=8、4+5=9、5+5=10
1+6=7、2+6=8、3+6=9、4+6=10、5+6=11、6+6=12
1+7=8、2+7=9、3+7=10、4+7=11、5+7=12、6+7=13、7+7=14
1+8=9、2+8=10、3+8=11、4+8=12、5+8=13、6+8=14、7+8=15、8+8=16
1+9=10、2+9=11、3+9=12、4+9=13、5+9=14、6+9=15、7+9=16、8+9=17、9+9=18
1+10=11、2+10=12、3+10=13、4+10=14、5+10=15、6+10=16、7+10=17、8+10=18、9+10=19
10+10=20
20以內加法口訣
1+11=12、2+11=13、3+11=14、4+11=15、5+11=16、6+11=17、7+11=18、8+11=19、9+11=20
1+12=13、2+12=14、3+12=15、4+12=16、5+12=17、6+12=18、7+12=19、8+12=20
1+13=14、2+13=15、3+13=16、4+13=17、5+13=18、6+13=19、7+13=20
1+14=15、2+14=16、3+14=17、4+14=18、5+14=19、6+14=20
1+15=16、2+15=17、3+15=18、4+15=19、5+15=20
1+16=17、2+16=18、3+16=19、4+16=20
1+17=18、2+17=19、3+17=20
1+18=19、2+18=20
1+19=20
在加法或者減法中使用「截位法」時,直接從左邊高位開始相加或者相減(同時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進位與錯位),知道得到選項要求精度的答案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時,為了使所得結果盡可能精確,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擴大(或縮小)一個乘數因子,則需縮小(或擴大)另一個乘數因子;
二、擴大(或縮小)被除數,則需擴大(或縮小)除數。如果是求「兩個乘積的和或者差(即a*b+/-c*d),應該注意:
三、擴大(或縮小)加號的一側,則需縮小(或擴大)加號的另一側;
四、擴大(或縮小)減號的一側,則需擴大(或縮小)減號的另一側。
⑦ 幼兒20以內加減法技巧
幼兒20以內加減法技巧有:先學加法再學減法、善用手指或教具和破十法和湊十法的應用,具體內容如下:
1.先學加法再學減法。加法比起減法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簡單的加法運算是算術的基礎,也會讓幼兒對數字形成初步的認識。學習加法可以先從簡單的10以內數字開始,利用實物進行類推。
而減法只需要在加法的基礎之上進行反向引導,比如可以拿兩個蘋果進行演示,當兩個蘋果中的一個被吃掉或者拿走,還剩下幾個呢?通過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實例也可以不斷地滲透,並逐漸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
2.善用手指或教具。很多幼兒學習加減法都是先從手指開始擺弄,但是超過數字10的加法顯然就有些局促了。這時可以使用教具輔助,教具更加直觀明了。
3.破十法和湊十法的應用。破十法和湊十法都是利用數字分解進行累積,所謂「破十法」就是把十分解成兩個數字;而「湊十法」則是將十分解成兩個數字。多做這一方面的練習,自然就能夠熟能生巧了。
幼兒20以內的加減法學習,其實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記憶。平時可以多多進行背誦記憶,以便於快速應用。
⑧ 如何教幼兒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 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 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 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 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 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 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 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 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⑨ 怎麼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
1、採用畫圖的方法學習:可以事先畫一些小動物,亦或是孩子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水果之類。有助於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准備一些顏色艷麗的圖片:事先准備一些漂亮的,孩子感興趣的圖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電器等圖片,陪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採用畫樹棍的方法進行學習:事先拿筆在紙上畫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樹棍形狀,使之看起來清晰明了。這樣孩子也比較容易聽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進行學習: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數學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進行數數。比如:需要計算9+8是多少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在心裡記住9,然後伸出雙手,數夠8個手指頭,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5、練習採用進位的方法:讓孩子做算式的時候。學習和掌握使用10進1的方法進行學習。換句話來說就是湊10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