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嘖嘖的贊嘆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
是對人物語氣和表情的描寫
⑵ 剃頭大師這一課的八、九自然段運用了那幾種描寫手法
運用了擬人比喻的手法。贊嘆贊美。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學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認真的工作像雷鋒一樣
⑶ 答謝中書書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運用了多角度描寫方法,從視覺聽覺表現色彩、形態、聲音等,並且動靜結合,生動形象的展現出景物的鮮明特徵,充分表現山川自然的美好,寄託了作者強烈的熱愛之情。
原文:答謝中書書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3)贊嘆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擴展閱讀: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聲響不絕於耳;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
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後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後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盪,這篇文章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⑷ 沁園春長沙描繪湘江秋景圖運用那些描寫方法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闋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一、情景交融,敘議結合
本詞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聯系,渾然一體。上闋寫景,句句有情,在描寫象徵長城、大河、高山、高原時,傾注著贊美祖國河山的愛國深情;下闋議論、也結合著抒情,在評說古代帝王和當代英雄時,注入頌揚當代英雄之情。上闋寫景是下闋議論抒情的基礎,下闋議論抒情是上闋寫景的必然結果。作者就是這樣運用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來贊頌壯美的河山、無產階級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詞精確、形象、修辭生動、確切
這首詞運用詞語非常精確,如「惟余莽莽」,「頓失滔滔」中的「惟」和「頓」都是副詞,起修飾限製作用,「惟」字有力地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餘什麼也看不見了;「頓」字在句中強調黃河上上下下波濤滾滾的氣勢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馳」這兩個動詞,「舞」,起舞、飛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馳」,賓士、奔跑,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巨象賓士。這兩個動詞用得極為傳神,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本詞不僅用詞精煉,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上述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像奇特,比喻確切。「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更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
⑸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是 態描寫,表現了詩人對 的贊嘆。
靜態描寫 暮春農村景色
南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注釋】
1.新市徐公店:地名。
2.籬落:籬笆。
3.徑:小路。
4.陰:樹葉茂盛濃密。
5.急走:奔跑著。
【譯文】
在那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崎嶇小路伸向遠方,
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剛出的新葉還沒形成陰涼。
兒童們都高興地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蝴蝶,
蝴蝶飛到黃色菜花叢中,孩子悶再找不到蝴蝶去向。
【賞析一】:
一家旅店開設在新市郊外,敞亮的門窗面對一片秀麗的田野。
詩人佇(zhǜ)立窗口,眼光透過稀疏的籬牆投向一條田間小路。小路又細又長,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路旁樹上,新葉閃著嫩綠,還沒有長成濃陰;油菜花正在盛開,滿地金黃,一片欣欣向榮的陽春景象。
忽然,有個孩子從小路上追著一隻蝴蝶急匆匆地跑來,轉眼間,蝴蝶翩翩飛進了菜花叢里。小傢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黃菜花中,怎麼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裡了!
請不要失望吧,小朋友,你看這滿地金燦燦的沒菜花不就像千萬朵黃色的蝴蝶在起舞嗎?
【賞析二】: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它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兒童撲蝶圖。
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彷彿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1206),(1124-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詩通俗清新,流暢自然,人稱「誠齋體」。詩的內容以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
⑹ 描寫也歷來為人贊嘆.試舉例說明文中有哪些細節描寫
:1.細節描寫: 陸虞候和富安「閃」進李小二的酒店,言談舉止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的懷疑,並讓老婆去偷聽。 作用: 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出了李小二給林沖報信,林沖尋敵復仇的情節。 2.細節描寫:林沖進了山神廟,「把門掩上。旁邊止有一塊大石.
⑺ 別人對嘮嘮,嘖嘖贊嘆在文中是什麼描寫
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從側面烘託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刻畫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通常情況下,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畫多採用正面描寫的手法,即直接通過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去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時恰當地藉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⑻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反應的是他自己,這是運用的什麼描寫方法
這是《魚游到了紙上》當中的句子,
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
一方面從人們的贊嘆聲和議論聲中反應出年輕人畫技高超;
另一方面,無論周圍的人有怎樣的反應。年輕人也不為所動,仍然一心一意地畫自己的畫,也體現了他對畫畫藝術堅持不懈,專心致志,一絲不苟的精神。
⑼ "看,這丫頭,這丫頭!他們手指著我的頭,笑著嘖嘖贊嘆"運用了什麼手法
描寫
⑽ 魏校長聽了,高興的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使用的什麼描寫方法
「魏校長聽了,高興的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這句話使用的是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獨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手段。對話可以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是幾個人的相互交談。描寫人物的語言,不但要求做到個性化,而且還要體現出人物說話的藝術性。
(10)贊嘆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擴展閱讀:
語言描寫要能夠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是思想的直接體現,讀者應該從人物獨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行為的動機,追求的目的,行將採取的措施等等。
而人物之間的對話,則應該隨著情節的開展逐步表現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顯示人物之間的內心交流。它雖然不如獨白那樣直接、坦露,卻同樣應該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變化,觸摸到人物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