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領域本體的構建方法研究

領域本體的構建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2-06-07 11:02:35

什麼是本體界什麼是本體論

本體論:Ontology(本體論)一詞是由17世紀的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首先使用的。此詞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學問」、「學說」的詞綴——ology構成,即是關於ont的學問。ont源出希臘文,是on(όν)的變式,相當於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門尼德的「存在」。「本體」的研究,在希臘哲學史上有其淵源。從米利都學派開始,希臘早期哲學家就致力於探索組成萬有的最基本元素——「本原」(希臘文arche,舊譯為「始基」)。對此「本原」的研究即成為本體論的先聲,而且逐步逼近於對being 的探討。之後的巴門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無非是,存在之為存在者必一,這就不會有不存在者存在」。並且認為存在永存不變,僅有思維與之同一,亦僅有思維可以獲致此真理;而從感覺得來者僅為意見,從意見的觀點看,則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從而有變滅。巴門尼德對being(是,存在)的探討, 建立了本體論研究的基本方向:對於被「是者」所分有的「是」,僅只能由思維向超驗之域探尋,而不能由感覺從經驗之中獲取;此在超驗之域中尋得之「是」,因其絕對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不過,這一點只有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才能真有領會,與他同時的希臘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因而,如原子論者雖然也區分了真理認識和暗昧認識,認識到思維與感覺的不同;但其探尋的「本原」可否由經驗獲致卻極模糊,因而實際上並未能區分超驗和經驗。而在蘇格拉底那些沒有最終結論的對話中,已破除了經驗歸納方法獲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圖的理念論中,則鮮明地以超驗世界的「理念」為真理之根本。

㈡ 劉萍的學術發表

學術專著、叢書、譯著 劉萍.高校專家專長識別和可視化研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劉萍,陳姝婷.專長管理研究進展.《情報學研究進展》叢書(李綱主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371-416.劉萍,陳姝婷.圖書館知識管理研究綜述.《圖書館學研究進展》叢書(陳傳夫主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768-808.徐麗芳,劉萍.哥倫比亞數字出版導論(譯著).蘇州:蘇州出版社,2007。期刊論文(標*為通訊作者)劉萍*,胡月紅. 領域本體學習方法和技術研究綜述,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28(1):19-26.劉萍*,胡月紅. 基於FCA和關聯規則的情報學本體構建,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28(2):34-40胡月紅,劉萍*. 基於本體概念的專長表示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2,56(4):17-21.謝浩,郭惠,劉萍.細胞生物學課程網站的設計與實現.高等理科教育,2012(1):134-138謝浩,袁霄宇,王琰,冷洋,郭羽,夏天,劉萍.基於AHP層次分析法的高校精品課程教學網站評價體系的實證研究,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已錄用劉萍,陳燁. 詞彙相似度研究綜述,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28(7/8): 82-89劉萍,周夢歡. 基於共詞網路的專家專長自動識別研究,情報科學,2012,已錄用劉勘,劉萍.基於VSM的專家領域分析及可視化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1(10):74-77劉勘,李晶,劉萍.基於馬爾可夫鏈的輿情熱度趨勢分析,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1,47(36):170-173.劉萍*,葉燕.基於本體的高校專家定位系統研究,情報學報,2010,29(5):813-819劉萍*,陳姝婷.我國專家信息資源檢索現狀研究,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5:311-313劉萍*,望俊成,王亮,趙媛斌. Web 2.0環境對知識共享的影響分析.圖書情報知識,2007,6:40-44

㈢ 為什麼要構建領域本體

領域本體(Domain Ontology),是專業性的本體,描述的是特定領域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某個專業學科領域中概念的詞表以及概念間的關系,或在該領域里佔主導地位的理論。
所謂的領域本體(domain-specific ontology)就是對學科概念的一種描述,包括學科中的概念、概念的屬性、概念間的關系以及屬性和關系的約束。由於知識具有顯著的領域特性,所以領域本體能夠更為合理而有效地進行知識的表示。
領域本體可以表示某一特定領域范圍內的特定知識。 這里的「領域」是根據本體構建者的需求來確立的,它可以是一個學科領域,可以是某幾個領域的一種結合,也可以是一個領域中的一個小范圍。

㈣ 本體論是什麼意思

本體論可以指:
本體論 (哲學),又稱為存在論,是形而上學的一個基本分支。
本體工程,又稱為本體論工程、本體論設計或本體設計,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科學方面的一個有關構建本體的方法和方法學的新興領域。
本體論 (信息科學),又稱為「本體」,是對特定領域之中某套概念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的形式化表達(formal representation)。

====================================
本體論
表述哲學理論的術語。在西方哲學史和中國哲學史中分別具有各自的含義。在西方哲學史中,指關於存在及其本質和規律的學說。本體一詞來自拉丁文on(存在、有、是)和 ontos(存在物)。德國經院學者郭克蘭紐(1547~1628)在其著作中第一次使用了本體論一詞,將其解釋為形而上學的同義語。現代西方的一些哲學流派脫離客觀物質世界,從抽象的概念出發談論世界存在及其性質,它們把本體論同認識論和《邏輯學》相分離,並把它作為全部哲學的基礎或獨立分支。
在古希臘羅馬哲學中,本體論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質。各派哲學家力圖把世界的存在歸結為某種物質的、精神的實體或某個抽象原則。巴門尼德提出了唯一不變的本原──存在,使關於存在的研究成為這一時期的主題。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所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實體,而實體或本體的問題是關於本質、共相和個體的事物問題。他認為研究實體或本體的哲學,是高於其他一切科學的第一哲學。從此,本體論的研究轉入探討本質與現象、共相與殊相、一般與個別等等的關系。在西方近代哲學中,R.笛卡爾首先把研究實體或本體的第一哲學叫做形而上學的本體論。17~18世紀,德國哲學家 G.W.萊布尼茨及其繼承者C.沃爾夫試圖通過純粹抽象的途徑建立一套完整的、關於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質的形而上學,即獨立的本體論體系。沃爾夫把一般、普遍看作是脫離個別、單一而獨立存在的本質和原因。I.康德一方面認為建立抽象本體論的形而上學是不可能的,本體論要研究的只能是事物的普遍性質以及物質的存在與精神存在之間的區別;另一方面又用與認識論相割裂的、先驗的哲學體系來代替本體論。G.W.F.黑格爾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提出了本體論、認識論和邏輯學統一的原則,並從純存在的概念出發構造了存在自身辯證發展的邏輯體系。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一些流派,如實證主義、分析哲學等,反對任何形而上學和本體論。但也有些人試圖重新建立關於存在學說的本體論,如E.胡塞爾的先驗的本體論,M.海德格爾的基本本體論,N.哈特曼的批判本體論等,他們往往藉助於超感覺和超理性的直覺去建立概念體系,其觀點帶有唯心主義或不可知論,並且往往同錯誤的社會觀點相聯系,為宗教哲學所支持。

㈤ 求舉一些領域本體(Domain Ontology)的例子,簡單易懂的領域。

比如信息,信息的本體

㈥ 本體的本體工程

本體工程,又稱為本體論工程、本體論設計或本體設計,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科學當中的一個新興領域,旨在研究用於構建本體的方法和方法學。本體工程乃是一個新興的研究和應用領域,關注的是本體開發過程、本體生命周期、用於構建本體的方法和方法學以及那些用於支持這些方面的工具套裝和語言。
本體提供的是某一領域的公共詞表,並採用不同水平的形式化程度,對術語的含義以及術語之間的關系加以界定。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人們對於各種本體的關注日益增強。如今,本體已廣泛應用於知識工程、人工智慧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同時,本體還廣泛應用於知識管理、自然語言處理、電子商務、智能信息集成、生物信息學和教育等方面以及語義網之類的新興領域。本體工程旨在明確特定領域的那些隱含在軟體應用程序以及企業機構和業務過程當中的知識。本體工程為解決各種語義障礙所造成的互操作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前進的方向。其中,語義障礙指的也就是那些與業務術語和軟體類的定義相關的障礙和問題。本體工程是一套與特定領域之本體開發工作相關的任務。 1、本體
本體就是由若干概念及其在某種邏輯理論(如一階謂詞演算)支持下的定義所構成的一種分類法。有人已經為本體提出的定義就是,本體是一種對於某種概念體系(概念表達、概念化、概念化體系或者說概念化過程)的明確而又詳細的說明。對於特定一個領域而言,本體表達的是其那套術語、實體、對象、類、屬性及其之間的關系,提供的是形式化的定義和公理,用來約束對於這些術語的解釋。本體允許使用一系列豐富的結構關系和非結構關系,如泛化、繼承、聚合和實例化,並且可以為軟體應用程序提供精確的領域模型。例如,本體可以為傳統軟體提供面向對象型系統的對象模式(object schema),以及類的定義。
2、語義多重性
在整個生產製造生命周期裡面,過程規劃、過程建模、排程調度、工作流程以及模擬之類的軟體應用程序,都會利用過程信息來描述生產活動當中所涉及到的活動、資源需求、訂單關系以及時間約束。盡管一個應用程序的輸出數據和過程可能會參與構成另一應用程序的輸入,但這些應用程序通常情況下彼此之間並不進行互操作。對於每個應用程序和廠商來說,若要想實現數據和過程的共享,就必須編寫某種轉換程序 。
然而,這些過程的定義並不明確清晰,其間必然會碰到因為同義詞問題所造成的不兼容性以及語義多重性(Semantic plurality)所引起的不一致問題。當採用不同的名稱或字元串來命名兩個功能相同的對象或類的時候,就會出現同義詞問題。對於機器之間的通訊來說,汽車(應用程序甲)=機動車輛(應用程序乙),並非顯而易見的問題。當同樣的名稱在兩個應用程序之中具有兩種不同含義的時候,就會發生語義多重性問題。例如,資源(應用程序甲)=耗材類資源,而資源(應用程序乙)=機械工具。從傳統上來說,點對點轉換程序一直就是為解決此類問題而設計的。但是,當需要參與互操作的應用程序有很多的時候,所需編寫的轉換程序的數量就會呈指數方式增長,從而實現互操作性的成本與代價也會出現同樣方式的提高。
3、過程規范語言
PSL是一種穩健的交換技術,用於成就不同的生產製造應用程序之間的分布式協作。上述施萊諾夫等人的這篇論文闡述了,當PSL應用於生產製造過程的時候,PSL究竟是如何來解決那些與語義問題相關的問題。同時,作者在此文之中還針對如何對PSL加以改編,以便將其用於生產製造企業集成方面的基於智能體的系統(agent-based systems),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4、語義建模
PSL之中對於概念的定義是採用知識交換格式(Knowledge Interchange Format,KIF)來表達的,並且採用形式邏輯來定義它們的語義。採用KIF的好處就是能夠證明定義和公理的一致性和完整性。PSL本體具有可擴展性,且建立在一種由公理和擴展所構成的核心(即PSL核心本體)的基礎之上。
PSL本體之中存在著三種基本實體(活動、對象和時間點)以及四種基本關系(參與「participates_in」、之前於「before」,、是……的開始「begin_of」和是……的結束「end_of」)。關於PSL核心本體和擴展的詳細論述,可參見其他資料。
當前,PSL之中收錄有大約300個分散於31個模塊之中的概念。現在,其中已經表達有過程建模、排程調度以及模擬方面的固有概念。為了對作為一種交換語言的PSL加以驗證,目前已經成功實現了首個過程信息交換試點實施項目;該試點項目是在基於IDEF3的業務過程建模工具與一種C++調度程序之間進行的。 本體一般都是採用本體語言來編制的。本體語言,又稱為「本體論語言」,是一種用於編制本體的形式化語言。目前,存在著許許多多此類的本體語言,既包括專有的,也包括基於標準的:
普通邏輯(Common logic)就是ISO標准24707;這是關於一種本體語言家族的技術規范,其中的本體語言彼此之間可以准確地相互轉換。
Cyc項目有其自己的,基於一階謂詞演算,且具有某些高階擴展的本體語言(即CycL)。
Gellish語言之中包括了關於自身擴展的規則,因而集成了一部本體和一種本體語言。
IDEF5是一種用於編制和維護准確的,具有可復用性的領域本體的軟體工程方法。
知識交換格式(Knowledge Interchange Format,KIF)是基於S-表達式的一種一階邏輯語法。
規則交換格式(Rule Interchange Format,RIF)與F-邏輯(F-Logic)可將各種本體和規則結合起來。
OWL(Web Ontology Language)是一種用於編寫本體聲明(ontological statements)的語言。OWL的發展繼承了RDF和RDFS以及一些早期的本體語言項目,包括本體推理層(Ontology Inference Layer,OIL)、DARPA智能體標記語言(DARPA Agent Markup Language,DAML)以及DAMLplusOIL。OWL旨在應用於萬維網之上;而且,其構成要素(類、屬性和個體)均被定義為RDF資源,並採用URI加以標識。 ●DOGMA
●DogmaModeler
●KAON
●OntoClean
●OnToContent

㈦ 什麼是本體論

哲學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理論哲學,包括本體論、宇宙學、心理學和神學;二是實踐哲學,包括倫理學、政治學和經濟學(1)。由此可見,本體論作為理論哲學的基礎部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海德格爾指出:"一切形而上學的思想都是本體論(Ontologie),或者,它壓根兒什麼都不是。"(2)需要進一步加以說明的是:究竟什麼是本體論?眾所周知,ontology這個詞中的"on"在古希臘文中寫作"ov",在英文中則寫作being。按照通常的使用方式,在英文中,to be是系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它可以做各種不同的解釋。從哲學上看,它的最基本的用法有以下兩種:一是"是",如He is a student(他是一個學生);二是"存在",如He is(他存在)。to be的動名詞being解釋"存在者",指以個別的方式存在著的人和事物;而當being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即以Being的方式出現時,則解釋"存在"。按照傳統的哲學見解。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總和,作為最高的種概念,它在邏輯上是無法定義的。�
關於存在問題的探索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但對這個問題引起普遍重視的卻是近代西方哲學。黑格爾在回顧哲學的發展時,曾經這樣寫道:"這種最高的分裂,就是思維與存在的對立,一種最抽象的對立;要掌握的就是思維與存在的和解。從這時起,一切哲學都對這個統一發生興趣。"(3)黑格爾在這里說的"這時"就是指近代。在另一處,他以更明確的口吻指出:"近代哲學並不是淳樸的,也就是說,它意識到了存在與思維的對立。必須通過思維去克服這一對立,這就意味著把握住統一。"(4)黑格爾從絕對唯心主義的立場出發來理解存在問題。在他看來,既然存在是一個抽象的范疇,所以它本身就是思維的形式,質言之,就是思維,因而存在與思維的統一是不言而喻的。與黑格爾不同,恩格斯則從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肯定了存在與思維關系的重要性。他寫道:"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5)在他看來,思維也就是精神,存在也就是自然界或物質世界。按照這種見解,存在就是存在者的總和,就是整個物質世界。�
在對存在、本體論及對近代西方哲學關於存在問題的見解做了一個簡要的說明之後,現在我們有條件來探討當代話語框架中的存在問題了。

閱讀全文

與領域本體的構建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完善高中教學方法 瀏覽:830
鼠年茅台鑒別方法 瀏覽:385
手機殼包漿方法 瀏覽:430
羽毛球空手訓練方法 瀏覽:385
在雲南種菜有哪些方法 瀏覽: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554
十種頸椎病治療方法 瀏覽:454
單人訓練模式開啟方法 瀏覽:122
種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瀏覽:736
化糞池兩端連接方法 瀏覽:607
注冊不了滴滴有什麼方法嗎 瀏覽:864
簡單麻花的編織方法 瀏覽:165
倒立團身訓練方法 瀏覽:725
特崗中教育學教學方法選用依據 瀏覽:556
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 瀏覽:949
尋找八脈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3
地膜覆蓋率計算方法 瀏覽:275
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瀏覽:377
電腦快速補齊溫濕度方法 瀏覽:178
血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