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肱骨骨折康復訓練方法

肱骨骨折康復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7 00:14:06

❶ 肱骨上骨折多長時間康復鍛煉,用什麼方法鍛煉

  1. 在正常常規情況下肱骨骨折這些地方的骨折經過手術治療的話,定期復查一般是3個月左右的時間,骨折才能夠完全癒合的。
    意見建議:但是你具體的功能康復鍛煉的時間不一定要等到3個月,有可能你在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進行胳膊肘的屈伸功能鍛煉。完全和原來一樣,都是以最後一次拍片兒看你骨折完全癒合的時間為准。

  2. 骨折已臨床癒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使各個關節得到全面鍛煉,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護下,逐漸負重走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活動.如外展型肱骨外髁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的內收活動,肱骨幹骨折的肩關節旋轉活動,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動,屈曲型的屈肘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等,都應予避免.

❷ 右臂肱骨骨折,20天術後手臂抬不起來

需要康復治療,也就是大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康復功能鍛煉。骨折的康復原則包括 :①在骨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②遵循個體差異化原則。③循序漸進。④提倡主動運動。⑤康復應盡可能早的進行,早期開展康復可以防止關節內外的粘連,維持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盡早恢復關節功能。
在骨科醫生的指導下,針對不同的恢復階段,採用不同的康復方法。
1.早期階段:骨折後1~2周內,康復的目的是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減輕腫脹、防止肌肉萎縮,功能訓練以患肢肌肉主動等長收縮為主。
2.中期階段:骨折2周至骨折的臨床癒合,此時可逐步開始骨折上下關節活動,其活動強度和范圍逐漸增加,並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增加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減少功能障礙。同時,應配合理療方法達到消腫、止痛,促進骨痂形成的目的。
3.後期階段,骨折逐漸達到臨床癒合標准,外固定已拆除,應結合理療等手段,促進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的恢復,同時結合訓練目的和病情變化配合理療方法。當然,也需要做一些中頻,針灸等理療輔助康復。也可以讓康復治療師幫你做幾次康復鍛煉,再教你如何回去自我鍛煉。慢慢就可以恢復過來的,但千萬別自己亂折騰亂鍛煉,因為強度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骨折固定處容易再次松動。

❸ 肱骨骨折半年了,胳膊抬不起來,怎麼鍛煉

❹ 耾骨骨折後怎麼康復治療

一.復位
(一)骨折早期復位 可使骨折修復順利進行。復位的方法有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兩類。如果過長地拖延復位時間,就會造成骨折復位的困難。
骨拆復位是治療骨折的首要步驟,所以,對每一個骨折,原則上應爭取解剖學對位,而對某些骨折,復位時有一定困難,雖未完全恢復到解剖位置,但骨折癒合後,不影響該傷肢的功能,稱功能對位。在治療骨折時,要重視傷肢功能恢復,而不能片面地、機械地強求解剖學的復位。
若傷肢局部腫脹嚴重,甚至形成皮膚水泡,復位更加困難。此時仍應力求爭取骨折復位,如果消極等待腫脹消失,往往延誤復位的時機。
遇到傷員處於昏迷、休克狀態,或合並內臟、顱腦等損傷時,則先要集中力量進行搶救,待全身情況穩定以後,才可以進行骨折復位。
(二)復位的標准 一般說來,骨折復位應爭取到解剖學對位,或接近解剖學對位。但臨床實踐中,由於骨折部位、骨折類型、傷後骨折的腫脹程度、復位時設備條件和復位者技術水平等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盡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復。以骨折修復後不影響病人肢體的功能為原則。
1.上肢:肱骨骨折,較多的縮短畸形和側方移位,略超過5°~10°的成角,對患肢功能影響都不大。尺撓骨骨折要求較嚴。側方移位不可超過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時,對前臂旋前、旋後功能影響不大。尺撓骨必須同時整復。
2.下肢:下肢骨折縮短應不超過2cm為宜,過多的縮短,會出現破行,日久會引起髖部和腰部疼痛。旋轉移位,應盡力矯正,下肢的內旋或外旋,均會影響下肢行走的步態。
3.兒童:兒童骨折整復要求較寬,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轉畸形,以及輕度的縮短或側方移位,在兒童發育中,均可靠強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償,日後可無明顯功能障礙。
4.關節內骨折:關節內骨折,骨拆線經過關節面者,復位要求較高,應爭取解剖學復位。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較滿意的解剖學復位者,則應酌情考慮手術復位內固定。
(三)復位的方法
1.手法復位:治療骨折方法中,手法復位應用最廣泛,也較安全。復位後,必須認真地檢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長短,是否已恢復正常。在給予適當有效的外固定後,進行x線透視或攝片,以確證復位結果。如復位不良,根據需要,再予以矯正。
2.牽引復位:牽引既可用為復位的方法,又是維持復位的措施。主要用於手法牽引不能復位、或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
3.切開復位:是骨折不癒合的重要原因,應慎重選擇,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防止濫用。如下幾種情況可做為切開復位的參考指征:①累及關節面的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關節面良好對位者。②骨折後,因附著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縮,使骨片移位,不易對合者。②骨折端剪式傷力大,血液供應差,骨斷端需要嚴格固定才能癒合者,如股骨頸囊內骨折。④骨折斷端間有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經等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復位困難者。⑥長骨骨幹不穩定性骨折,手法復位不滿意,又不宜應用牽引方法治療者,而用內固定又有較好的療效。⑧骨折伴有肢體主要血管斷裂,治療中應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體斷離。⑨骨折不連接或發生畸形癒合,功能恢復不良者。
二.固定
合適有效的固定,是骨折癒合的關鍵之一。它可繼續維持骨折復位後的對位對線,又可以防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剪力旋轉力和成角的活動。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兩類,骨折復位後,用於傷肢外部固定的為外固定,有小夾板、石膏綳帶、持續牽引等。骨折復位後,用於傷肢內部的固定為內固定,有螺絲釘、鋼板、三刃釘、髓內針等。內固定後,常需藉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長期的協同固定,使療效更為確實。
三.功能鍛煉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所以,被固定的肢體,均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煉。對於沒有固定的關節,應及時鼓勵病人作主動的功能鍛煉,當骨折端已達臨床癒合就逐漸加強負重鍛煉。
臨床上功能鍛煉有兩種形式: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一)主動運動 是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盡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因此主動運動應自始至終貫串在整個骨折修復過程中。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余,此時骨折並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局部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迴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骨折2-3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接,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煉,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2.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准,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後,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固定拆除後,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配合中葯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二)被動運動
1.按摩:適用於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2.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對早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創傷。
(三)功能鍛煉注意事項
1.功能鍛煉必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
2.功能鍛煉應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可從輕微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不能操之過急,若驟然作劇烈活動而使骨斷端再移位,同時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醫務人員正確指導下不敢進行鍛煉,對這樣的病人應作耐心說服工作。
3.功能鍛煉是為了加速骨折癒合與恢復患肢功能,所以對骨折有利的活動應鼓勵病人堅持鍛煉,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要嚴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骨折的內收活動,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動,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脛腓骨幹骨折的內外旋轉活動,橈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撓屈活動等都應防止。

❺ 關於左肱骨骨折後的恢復訓練

骨折後關節功能改善需要數月的時間,只要能認真小心和堅持不懈,每日都會有進展,你不要太過於著急,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後回過頭來看,才會感覺到進步。因為肘關節僵硬的基本原因是骨骼與軟組織之間的粘連,靠鍛煉來松解和吸收這些粘連是無形中的事情,更象把橡皮筋拉松的過程,在開始時總會反彈回去,但反彈的力度會越來越小。通常情況下,在8周內能達到30-40度的活動度,一般會恢復到接近正常,即使在3個月內達到這個度數,通過堅持不懈的鍛煉,也會有滿意的恢復。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骨折癒合情況。
前3個月是骨折癒合的關鍵時期,過度鍛煉會破壞骨折癒合的基礎,應該與主治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在醫生的指導下鍛煉。且不可使用暴力,應注意保護骨折部位。
鍛煉的方法應該先從關節的靈活度開始,比如旋轉、伸展,然後逐漸加強負重性質的鍛煉。可以用另外一隻手幫忙做幅度稍大的屈伸(不引起疼痛感為是)。鍛煉的同時可以輔助磁療及熱敷(用紅花、田七煮水熏洗熱敷或者用當歸、丹參、紅棗、骨碎補煮粥服用)。

❻ 右肱骨遠端骨折如何康復

這要看什麼固定方式,是石膏還是內固定,內固定的話是克氏針還是鋼板了,固定的時間,以及現在的情況等多方面因素都需要考慮。如果是石膏固定,一般4-6周復查X線後拆除石膏,加強肘關節的屈伸訓練即可,如果是內固定,固定比較牢靠的話,可以早期活動,減少關節粘連的發生,如果骨折涉及到了關節面,應該內固定,早期開始功能鍛煉,減少創傷性關節炎
的發生幾率。

❼ 左肱骨骨折康復訓練大家都找哪裡

您好,骨折以後由於要進行長時間的固定,以及局部創傷等等因素可能會導致關節攣縮僵硬,必須要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意見:鍛煉方法就是對關節進行屈伸活動,循序漸進,然後配合一些按摩,理療,中葯熏洗等等康復治療,可以逐漸改善,功能鍛煉原則:主動為主,被動為輔,循序漸進,不可盲目粗暴,不可急於求成。

❽ 前幾天我的左胳膊關節處上外側肱骨骨折,好了以後石膏一去掉就伸不直了,醫生說要鍛煉,怎麼鍛煉啊

一段時間不運動,肌肉會出現萎縮的無力的現象,沒什麼大礙的。如果有條件,到健身房去鍛煉,教練會指導你如何進行恢復性訓練,這樣會比較詳細具體而有針對性。
或者在家進行小重量的恢復性練習,例如,針對肱二頭肌的啞鈴臂彎舉,針對肱三頭肌的啞鈴臂屈伸,需要注意的是,重量由輕到重,最好請人示範動作會更好些。

❾ 寶寶胳膊肱骨骨折後的康復訓練,剛剛拆了石膏可是總是彎著伸不直

首先應該了解骨折的癒合情況,如果癒合良好(符合正常生理情況)那麼就可以開始康復鍛煉了,可以根據2歲兒童的具體情況實施以下的康復1、肘關節溫水浴每日一次每次20分鍾(謹防燙傷)2、肘關節的放鬆訓練,需家長協助如拉起訓練(患兒仰卧位,家長雙手拉住患兒雙手緩慢拉起,注意不可採用暴力防止橈骨小頭半脫位)3、自主伸展訓練,如利用玩具引導孩子夠取;鼓勵孩子使用患肢完成日常生活。
祝早日康復!

閱讀全文

與肱骨骨折康復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完善高中教學方法 瀏覽:830
鼠年茅台鑒別方法 瀏覽:385
手機殼包漿方法 瀏覽:430
羽毛球空手訓練方法 瀏覽:385
在雲南種菜有哪些方法 瀏覽: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554
十種頸椎病治療方法 瀏覽:454
單人訓練模式開啟方法 瀏覽:122
種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瀏覽:736
化糞池兩端連接方法 瀏覽:607
注冊不了滴滴有什麼方法嗎 瀏覽:864
簡單麻花的編織方法 瀏覽:165
倒立團身訓練方法 瀏覽:725
特崗中教育學教學方法選用依據 瀏覽:556
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 瀏覽:949
尋找八脈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3
地膜覆蓋率計算方法 瀏覽:275
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瀏覽:377
電腦快速補齊溫濕度方法 瀏覽:178
血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