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醫學都使用的是哪種研究方法

醫學都使用的是哪種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4 07:03:02

① 法醫學的研究方法

法醫學的研究方法有計算機、醫學、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五類。 醫學的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屍體剖驗。包括肉眼觀察研究和取器官組織檢材製作組織切片,並染色進行顯微鏡下檢查和組織化學檢查。為研究超微結構和測定微量金屆含量還可應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和微區分析。
此外,還可根據需要提取相應檢材作化學和生物學檢查。其次是臨床醫學檢查,應用臨床知識對活體進行診察,確定活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解決醫療事故中的醫療責任以及傳染病、中毒、公害的法律問題等。 世界各國的法醫學定位並不相同,視法規不同而可大略分為歐洲大陸法系和英美海洋法系兩大群。中國屬於那一群呢?當然是歐陸法系,這要從德國哲學家馬克思說起,馬克思的哲學體系根植於德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吸取了費爾巴哈的唯物論,黑格爾的辯證法,從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自從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逐漸取得意識形態的正統地位,這也就意味著以傳統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法系的解體,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直接影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系的構建,也就決定了中國的社會性質是歐陸法系的國家,所以現當代中國的法系和德意志-羅馬法系(歐洲大陸法系)是一脈相承的,區別於英美海洋法系。 法醫學作為一門與法學相關聯的應用科學,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規定,作為歐陸法系的國家,中國的法醫學高度擴張,排斥臨床醫學的介入,除了把調查死亡原因作為法醫學的重要任務外,還擔負著司法鑒定、以及維系人類健康和促進科學進步的使命。例如,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中國代表團1%的測序任務就是由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系的一批教授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影視作品中(由於中國把英語作為第一外語,所以更多接觸的是英美法系的影視作品),更多理解中的法醫學就是屍體解剖(法醫病理學),而這更多的是法醫病理學的任務,像法醫臨床學所從事的是活體醫學(例如,醫療糾紛、傷殘評定等)的檢驗鑒定,法醫物證學(例如,親子鑒定)、法醫毒物學(例如,毒葯物分析)更多的還要在實驗室工作,不一定要接觸屍體。另外,法醫精神病鑒定更多的是要評定作案人作案時的精神狀況,也不一定要接觸屍體。當然法醫病理學(屍體解剖)肯定是法醫學重要的基礎課了。 而在英國、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英美法系地區,對於解剖的認定則較為鬆散,只要發現死者之死因非自然死,即可進行解剖,因此在英美兩國之屍體解剖率較諸歐陸法系國家高出許多。在法醫的養成方面,英美法系地區多以病理醫生從事之,因法醫學在英美兩國之定義幾乎等同於法醫病理學;而歐陸法系之國家則有較為完善之法醫專科醫師的訓練制度。無論在人才培養還是在司法制度上,兩大法系也有很大區別,一般來說,在美國(由於是一個崇尚法治的國家),對法醫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較為嚴苛,在美國要想成為法醫,需要在大學獲得醫學學位,然後還要進行長達5-10年的專業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法醫,其所提供的專家證言才能為法庭所採信。而中國則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法醫學體制,中國的法醫更像一個「雜家」,從現場勘查照相到檢查傷者,從檢驗血痕到化驗毒物,從解剖屍體到檢查骨骸,再到醫療糾紛鑒定幾乎無所不為。
展望未來,既然傳統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維護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中華法系已經走向解體,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正統的意識形態,那麼新中國的法醫學事業就應該擺脫「生體發膚,授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傳統倫理觀念,以及「妖魔鬼怪」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縛,而應該成為以求「真」的科學精神、以求「善」的人文精神為價值取向,以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為最高認識論與方法論指導的科學。從而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注入新的生命力。總的說來,法醫學是一門最需要博學的人道職業,學者需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法醫臨床鑒定,俗稱活體損傷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是指法醫運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臨床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活體損傷的鑒定是以活體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臨床醫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涉及法律問題的人體傷、殘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問題。 法醫臨床鑒定主要涉及以下內容:一是損傷程度的鑒定。這法醫是活體檢查中最常見的內容,確定損傷的性質與程度、推定致傷物體與作用方式、估價損傷的預後及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其中的損傷程度鑒定直接關繫到定罪與量刑,民事賠償和治安行政處罰。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分為重傷、輕傷和輕微傷。二是傷殘程度與勞動能力鑒定。鑒定時須參考與殘疾程度鑒定有關的法規,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傷殘十級分類法,職業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人身保險傷殘程度分類表等。三是性問題鑒定,檢驗是否被強奸,有無性病傳染,有無妊娠分娩,是否墮胎,確定性功能狀態。四是疾病的診察確定現有疾病與損傷的因果關系。疾病是否由損傷所引起,或原有疾病因損傷而加重、惡化。五是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詐病是身體健康的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偽裝有病,如偽裝肢體癱瘓或偽裝精神病,造作病是故意毀損自己或授意別人毀損自己造成的損傷或疾病。六是醫療糾紛司法鑒定,在醫療過程中醫患之間產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引起法律訴訟,就需要啟動醫療糾紛司法鑒定程序作出一個中立客觀的裁決。
1、損傷程度鑒定從原始損傷及損傷所致功能障礙兩方面,對人身傷害案件中的被害人的損傷輕重程度進行評定,為刑事案件的處理及行政處罰提供依據。使用標准有《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2、傷殘程度鑒定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提供依據。如:人身損害、交通事故、工傷事故中的受害的殘疾程度評定。使用標准有《人體損傷致殘程度鑒定標准(試行)》、《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等。3、醫療糾紛鑒定為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提供依據。鑒定內容一般包括三個方面:醫院醫療行為有無過錯,被鑒定人(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後果,以及醫療過錯與不良後果間的因果關系。4、保險鑒定 與保險有關的事項進行鑒定,如:保險理賠中涉及殘疾評定,是否符合重大疾病、失能豁免保費條件的鑒定。5、保外就醫,暫不予收監鑒定內容包括: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是否可以暫不收監,以及正在服刑的罪犯是否可以保外就醫進行鑒定。6、護理依賴程度鑒定對具有嚴重殘疾的被鑒定人,在情況穩定之後,是否仍然需要他人幫助以維系日常生活,以及需要他人幫助的程度進行鑒定。護理依賴程度分3級:部分護理依賴,大部分護理依賴,完全護理依賴。依據《人身損害護理依賴程度評定(GA/T800-2008)》。7、三期鑒定(誤工期、營養期、護理期)
由於損傷導致傷者日常生活能力臨下降,或者不能完成相關工作而導致經濟損失,或重大損傷需要補充營養的,按照相關標准進行鑒定。8、其它損傷判定——對外傷所致的人體傷害進行描述。傷病關系——對被鑒定人的傷害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損傷與疾病在其中的參與程度。致傷物推斷——根據損傷表現分析致傷物體的性狀。致傷方式——根據損傷表現分析形成損傷的機制。家庭暴力鑒定——通過建立家庭暴力損傷檔案,記錄多次受傷情況,為虐待罪的定罪量刑提供依據。 臨床法醫學鑒定:臨床法醫學鑒定人根據司法機關或有關部門的委託鑒定要求,運用臨床醫學、法醫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被鑒定人進行檢查,再根據我國現行公布實施的法律條款按鑒定事項討論分析,作出相應的臨床法醫學鑒定結論的過程。補充鑒定:對於提出新的問題或提供新的資料,要求原鑒定人復驗、修正內容或補充意見者,稱補充鑒定。重新/再鑒定:如委託機關或當事人和辯護人對鑒定結論不滿意,或出現意見不同的鑒定結論時,將原案另行委託他人鑒定者,稱作重新鑒定。聯合鑒定:在鑒定工作中有時遇到所鑒定的問題涉及面廣、專業性強、難度大或因用的法律條規不完善而難於作出准確結論時,常聘請有關臨床專家和其他法醫進行聯合鑒定。重傷(grave bodily injury):是指有危及生命、或者並發症危及生命的損傷,損傷造成重要器官的破損或嚴重的功能障礙。①直接危及生命②直接引起危及生命嚴重並發症③直接引起嚴重後遺症④引起重要器官嚴重喪失功能的⑤引起肢體殘廢⑥引起毀容。輕傷(flesh injury):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礙,但不危及生命和造成嚴重殘廢的損傷,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於輕微傷的損傷。
輕微傷(slight bodily injury):是指造成人體局部組織器官結構的輕微損傷或短暫的功能障礙,不足以造成人身健康明顯傷害,恢復後一般不遺留明顯後遺症。勞動能力喪失:勞動能力是指人類進行勞動工作的能力,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總合。勞動能力喪失是指損傷、疾病、衰老等原因引起的原油勞動能力減弱或消失,使機體與所從事的勞動工作之間的不相適應。
事故參與度:是指意外事故中死亡、傷殘、後遺症,若混雜著即存疾病、老化等多種因素等,判定事故參與死亡傷殘、後遺症等結果的程度的一種比例關系指標,反映了事故與即存疾病等因素間的責任關系,用以確定意外事故的民事責任程度。
詐病(simulation):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身體健康的人假裝患有某種疾病。
造作傷(artificial injury):為達到某種目的,自己或授意他人對自己身體造成傷害的,或故意誇大、改變原有傷情,稱為造作傷。
虐待(maltreat,abuse):經常遭到家庭成員或照顧人故意造成的精神或肉體上的折磨、摧殘和迫害稱虐待。

② 常用的醫學研究方法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優點:簡便易行;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均勻,代表性比較好;抽樣誤差一般小於單純隨機抽樣。 局限性:總體較大時,抽到的個體分散,資料難以收集;總體各單位排列有某種規律、而且與研究結果有關時,若利用該排列抽樣,可產生系統誤差(偏倚)。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分層抽樣 將調查的總體按照某種特徵分成若干層,然後在每層中進行隨機抽樣的方法。 可按年齡、性別、職業、種族等分層 在各層內再進行隨機分組 層 層 層 總體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分層抽樣 優點:抽樣誤差小;便於對不同層採用不同的抽樣方法;便於對各層獨立進行分析;當層間變異大、層內變異小時,最適合用分層抽樣的方法。 局限性:總體較大時,抽到的個體分散,資料難以收集,不適於大型流行病學研究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整群抽樣 從總體中隨機抽取若干群體為抽樣單位,對其中所有人進行調查的方法。 將總體分成若干群組 以群組為抽樣單位進行隨機抽樣 被抽到的群組中的全部個體均為調查對象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cluster sampling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整群抽樣 優點:易於組織、實施方便,易為研究對象所接受,節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樣誤差較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的樣本含量,分析工作量也較大。 . 預防醫學 第二節 描述流行病學方法 現況研究 多級抽樣 抽樣過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可採用以上任意一種方法抽樣,即將上述抽樣方法綜合運用,優勢互補。常用於大型流行病學調查。 先將總體分成若干層,然後整群抽樣 按行政區域逐級進行整群抽樣。從總體中抽取范圍較大的單元(一級抽樣),從一級單元中抽取范圍較小的單元(二級抽樣),依此

③ 常見的醫學倫理學研究方法

1.1醫學科研的任務、方法與特點

1.1.1醫學科學研究的任務科學研究是人們一種自覺、主動探索未知,認識客觀規律,創造知識和技術的活動,是發現新事實、闡明新規律、建立新理論、發明新技術等一系列創新活動的過程。醫學科學研究在於應用科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人體為對象,探索人體生命活動與疾病現象的聯系,疾病在人體(或人群)中的發生發展規律和客觀必然的結局。因此,醫葯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在於認識疾病規律,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揭示健康與疾病相互轉化的關系,探討葯物、療法或某項干預因素在疾病轉歸中的作用,探索增進人群健康的奧秘。

隨著醫葯科學的發展,醫學科學的學科分化,醫學中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基礎醫學各學科的重點在於揭示健康與疾病相互轉化的規律研究,疾病在人體發生發展的理論研究;臨床醫學各學科則側重於促進實現疾病向健康轉化的機制與技術研究;預防醫學各學科則著眼於防止發生健康向疾病轉化的研究,即在人群中預防以至消滅疾病的研究;康復醫學更多是研究恢復健康所應有的一切功能。然而,它們的基本任務和最終目標都是預防和治療疾病、增進健康、造福人類。

1.1.2醫學科學研究的方法醫學科學研究方法可因研究的目的不同、課題的性質不同而不同,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課題,其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從總體來說,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觀察與實驗研究層次綜合分析層次和哲學層次。

1.1.2.l1觀察與實驗研究觀察與實驗硏究是醫學科學硏究的基礎,是搜集資料、獲得信息的重要方法。觀察是從自然發生的現象中搜集資料,如流行病學調查、人口普查等均是。實驗是從人為實驗條件下的現象中索取資料,是取得典型、精確資料的手段。如動物實驗研究臨床實驗研究,它的特點是人為改變機體的各種條件,控制一些因素施加一些因素,把復雜的疾病研究過程簡化進行研究,以揭示現象間的聯系。它比觀察效率更高,獲得的資料更准確。實驗研究又有多種方法,如比較實驗、析因實驗、模擬實驗、模型實驗等。這些實驗方法又需要具體的技術和手段,一些具體的方法,如形態學研究,可通過解剖學的方法,可通過組織切片顯微鏡或電鏡觀察而獲得資料;機能學研究,可通過生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免疫學實驗等方法而獲得資料。在這些研究方法中,又有許多具體的技術與方法如毒理學研究,是研究物質對機體損害作用的學科,它可以通過現代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遺傳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等學科的大量新原理、新技術進行科學實驗,獲取物質對機體作用的信息資料,從而認識各種毒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近年來,這類方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電鏡方法又有透射電鏡技術、掃描電鏡技術等,電生理方法又有微電極技術、誘發電位技術等,生化測試方法又有色譜技術、質譜技術等。這些方法是醫學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稱為技術層次。

1.1.2.2綜合分析研究綜合分析是把搜取的資料通過思維過程進行處理,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它是醫學科學研究中各學科通用的方法,常用的有類比法、統計法、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假說法、驗證法等,稱為邏輯層次。任何實驗技術研究都需要辯證的思維進行深化,將感性認識概括為理性認識,這是符合認識論辯證法的原理的。在數字化的今天,統計學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醫學研究結果的科學性,統計可以幫助正確的理論思維,但是,它不能代替科學的思維,如果在實驗設計上,或是在數據材料的科學性上發生錯誤,則不能通過統計分析而獲得正確的結論。相反,誤用統計反而有害,因為通過統計分析所得的結論更容易被人誤信。

假說與驗證是貫穿整個醫學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假說是提出推理的結果,驗證則是在推理指導下安排的調查與實驗。例如Doll和Hil(1950-1964)研究吸煙與肺癌的關系,他們根據英國掃煙筒工人多發陰囊上皮癌,接觸苯胺染料的工人易引起膀朧癌,輻射可以引起骨肉瘤等一系列事實,經過歸納、推理認為某些化學物質可致腫瘤並設想煙草的不完全燃燒也可以有致癌物質產生,促使肺癌多發,提出了吸煙可致肺癌的假說。為了證實這一假說,Doll和H運用演繹推理,設計、安排了各項調査,獲得了成功。

什麼是社會醫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觀察研究,是社會醫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 某一特定的現場人群中應用現場調查技術,採用一定 的工具和手段收集資料,並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認識事 物及其規律的研究方法

⑤ 中醫學研究臟腑主要採取什麼方法

中醫學對人體的基本認識有三點:人體在本質上是形氣神的統一體;人體在功能結構上是由五臟構成的整體;人體的形氣神和臟腑是通過經絡聯系在一起的。中醫學研究方法的特點主要有研究對象的三元性、現象類比性、功能主導性和整體統一性四個。
關鍵詞:中醫學;人體觀;研究方法;特點
作為一種獨特的醫學體系,中醫學不僅對人體有其獨特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其研究方法也有別於西方醫學。本文將首先形氣神理論、臟腑理論和經絡理論闡述中醫學對人體認識的三個基本方面,然後再以此為基礎說明中醫學研究方法的特點。
一、中醫學對人體的基本認識
中醫學對人體的基本認識包含在中醫學的三種基本理論之中,這三種基本理論就是形氣神理論、臟腑理論和經絡理論,其中形氣神理論從縱向揭示了人體的本質構成,臟腑理論從橫向闡述了人體的功能系統構成,經絡理論則說明了人體縱橫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途徑和機制。中醫學也正是通過這三種理論形成了對人體的完整而系統的把握,並形成了其獨特的人體觀。以下就根據這三種理論說明中醫學對人體認識的三個基本內容。

如何研究醫學

1、從碰到問題中選題:

由於在生物科學與醫學領域內,許多問題並末完全闡明,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有些現象不能用已知的知識來解釋,不少問題不能用已有的技術去解決,這些都可能構成科研課題,所以留心觀察與認真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隨身碰到同一問題的次數增多,經過不斷細心分析比較,就可能悟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原始意念,有了原始意念,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科研課題。

2、從文獻空白點選題:

科研工作者根據自己的特長與已掌握專業的發展情況,進一步查閱近30年本專業有關國內外文獻,從中尋找空白點,填補這一空白可以作為自己的科研選題。

每一課題的研究內容都有一定的范圍與層次,在完成本課題任務之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從廣度和深度進一步延伸,通過延伸選題,可以使科研步步深入,工作假說日趨完善,逐步達到學說形成的水平。

3、從改變研究內容組合中選題:

一般說來,每個具體研究課題由被試因素、受試對象與效應指標3個要素組成,有意識地改變原有課題3個要素中的一個,如果具有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就可以構成一個新的課題。

⑦ 醫學科研中常用的統計學方法有哪些

正確的統計學分析一定要建立在明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設計的基礎之上,那些事先沒有研究目的和研究設計,事後找來一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在醫學論文的撰、編、審、讀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是研究的題目與課題設計、論文內容不符,包括文章的方法解決不了論文的目的、文章的結果說明不了論文的題目、文章的討論偏離了論文的主題;還有是目的不明確、設計不合理。如題目過小,論文不夠字數,而一些無關緊要的變數指標或結果被分析被討論;又如題目過大,論文的全部內容不足以說明研究的目的,使論文的論點難以立足。 所以,合理明確的論文題目或目的以及研究設計方案是撰、編、審、讀者應當關注的首要問題。此外,樣本含量是否滿足,抽樣是否隨機,偏倚是否控制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2、建好分析用的資料庫

建好資料庫是正確統計分析的前提和基礎,甚至決定了論文分析結果的成敗。對於編、審、讀者來講,一般由於篇幅的限制,往往得不到資料庫數據,而只有作者在資料庫數據基礎上經統計描述計算後給出的諸如各指標均數 x、標准差 s 或中位數 M、百分位數 Px 的「二手」數據,或將研究對象小或特徵屬性分組,清點各組觀察單位出現的個數或頻數的頻數表數據等。 無論是否能夠得到資料庫數據,作者在統計分析過程中一定依據資料庫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結果。如果對「二手」數據或頻數表數據的結果等存在疑惑,編輯、審稿專家或讀者有權要求作者提供資料庫數據以檢查其完整性、准確性和真實性,確保研究數據的質量。假若在投稿須知中對資料庫數據作出必要的要求,無疑對於保證刊物的發表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

⑧ 社會醫學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主要方法為現況研究,通過調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的關系,提出病因假說。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選擇一個特定的人群,對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設進行分析檢驗。它又分為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

3、實驗性研究:流行病學實驗是在人群現場中進行的,將觀察人群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給試驗組施加某種干預措施,通過隨訪觀察,判定干預措施的效果,進一步驗證假說。

(8)醫學都使用的是哪種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社會醫學的教學目的

傳統的醫學教育局限於生物醫學教育模式,強調從生物醫學的角度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及發病機制,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技術等。

然而,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的死因譜和疾病譜都發生了或正在發生深刻地轉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惡性腫瘤、意外傷害成為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這些疾病大多與人類自身的行為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

而過去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傷寒、天花等急性傳染病不僅被人類認識,並且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消滅,但是許多新的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伴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成為波及全球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

因此,要有效防治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保護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單純依賴生物醫學技術的作用是不夠的。需要充分重視社會因素的作用,發揮社會功能並採取綜合社會衛生措施,才能促進生物醫學技術發揮最佳的社會功能。

⑨ 醫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醫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下面編輯整理了其中的幾點,供大家參考: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2、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干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免費領取快速評職秘籍

⑩ 寫出醫學科研中的常用統計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醫學科研統計方法有:計量資料的統計方法可分為參數檢驗法和非參數檢驗法。參數檢驗法主要為t檢驗和方差分析(ANOVN,即F檢驗)等,兩組間均數比較時常用t檢驗和u檢驗,兩組以上均數比較時常用方差分析;非參數檢驗法主要包括秩和檢驗等。t檢驗可分為單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配對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可用於兩個以上樣本均數的比較,應用該方法時,要求各個樣本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各樣本來自正態總體且各處理組總體方差齊性

閱讀全文

與醫學都使用的是哪種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瀏覽:825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瀏覽:201
地球計算方法最新2012 瀏覽:488
兒童游泳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635
如何用卡紙做燈籠手工製作方法 瀏覽:343
滅蟻靈分析方法 瀏覽:951
接觸器連接方法和圖例 瀏覽:104
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選擇 瀏覽:228
狐臭治療方法手術 瀏覽:351
找一下清理手機垃圾的方法 瀏覽:621
如何腌竹筍方法 瀏覽:291
如何了解字謎的方法 瀏覽:120
龍支付使用方法 瀏覽:415
燒烤烤盤使用方法 瀏覽:941
兩輪特技訓練方法 瀏覽:402
丹參染色鑒別方法 瀏覽:624
細胞免疫的研究方法 瀏覽:782
華為雲電腦dnf游戲按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77
青光眼自我檢測方法 瀏覽:409
水準測量車站檢驗方法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