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色譜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色譜法基本原理是指在填充色譜柱中,當組分隨流動相向柱出口遷移時,流動相由於受到固定相顆粒障礙,不斷改變流動方向,使組分分子在前進中形成紊亂的類似渦流的流動。
考察方法:當物質達到定量限濃度以上時:在線性范圍內:通過回收率試驗來確定:測得結果與實際量間是否一致:信號噪音=10:查看方法多次測定是否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考察方法,方法仍然能夠保持測定的准確,包括流動相、輔料空白含量方法學認證主要考察以下幾個性質:1時: 1專屬性:當被測物峰高,方法精密度(多次測定同一樣品查看結果。考察方法,測定同一樣品,測得峰面積與被測物質的量是否能夠呈線性關系:查看被測物質與被測結果間是否正確且唯一對應:重復性試驗:將處被測成分外的其他物質均做空白乾擾對照:方法對實驗環境的耐受程度,最好試劑和實驗室也更換,當前濃度即為定量限,計算回收率和結果偏差,中間精密度(不同人員不同時間不同儀器、色譜柱批次、溶劑空白、其他成分(多組分產品)空白.9999以上才能算呈線性、流速。即當實驗條件發生細微變化時,即配製多個供試品溶液),繪制標准曲線,該方法可以對該物質進行定量檢測,色譜條件變化(應包括柱溫。考察方法,測定時應採取對照品(或原料)加輔料等其他干擾,應包括儀器精密度(對照多次進樣查看偏差)。RSD應小於2% 3准確度:線性試驗、檢測波長等條件的輕微變化),應包含3個濃度至少9個樣品的測定結果。 6耐用性、如果方法有衍生還應包括衍生空白等等。 2精密度。如果想做更加可靠的實驗,查看結果偏差)。 5定量限,應取至少5個濃度點。考察方法,液相色譜法中一般認為R=0:溶液穩定性(相同溶液在幾小時內多次進樣查看結果),RSD小於2% 4線性。視方法而定一般回收率應在95~105%。考察方法:通過幾項實驗來確定,計算線性相關系數,應在定量限處考察精密度和回收率,該測定應包含全部試驗過程
Ⅲ 如何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
摘要 本文就如何建立TLC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進行論述,系統地闡述了薄層色譜法各條件確定的原理,並列舉了質量標准制訂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關鍵詞 薄層色譜法(TLC法) 有關物質 方法建立
有關物質是研究葯品中除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它可能是原料葯合成過程中帶入的原料、中間體、試劑、降解物、副產物、聚合體、異構體以及不同晶型、旋光異構的物質,也可能是制劑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物,或是在貯藏、運輸、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降解物等[1]。這些雜質的存在直接反映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要對其進行研究,特別是在葯品申報的質量研究資料中需建立其檢測方法,並根據生產、穩定性考核等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在質量標准中制訂該檢查項,規定其限度。目前,有關物質的常用測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和薄層色譜法(TLC法)。
TLC的特點是快速、簡便,尤其是對無紫外吸收的雜質測定,更具有其應用價值。如能將TLC法與HPLC法有機地結合、或彼此間進行比對研究,便可得到更多、更為准確的有關雜質信息,做到兩方法間的相輔相成,相益得彰!本文將著重討論如何建立薄層色譜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方法。
1.測定方法類型
常用的方法有雜質對照品法(適用於已知雜質)和自身(稀釋)對照法(適用於一般雜質檢查,雜質成分少且尚不能取得雜質對照品)。目前國內由於難以獲得雜質對照品、故一般均採用自身對照法。
2.展開劑的確定(即專屬性試驗)
專屬性的研究是提供被分析物在雜質和輔料存在時能被區分的證明,該點是色譜條件建立的關鍵。通常採用在被分析物的對照品或精製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或輔料,證明色譜條件可將各雜質與被分析物分離[1]。這里的關鍵是:將多少量的雜質加入到多少量的主成分中。正確的作法是將1%(w/w)濃度量的各雜質加入到100%濃度的主成分中,配製這樣的溶液來
驗證系統適用性。之所以如此配製,目的是模仿樣品中有可能存在的狀態,即有少量(1%左右)雜質存在時是否能與主成分達到完全分離,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客觀、科學地反映樣品中實際存在情況的(見圖1);而不應把該溶液配製成:主成分與中間體相同濃度的。因為一者實際檢測時樣品中不可能存在此種情況;二者該濃度不易確定,目前國內申報資料中一般的作法均是配製成較低的一致濃度,這樣各斑點當然易於完全分離了(見圖2),但在實際測定時,由於主斑點急劇增大,很易將相鄰雜質包含於主成分斑點中。同樣,質量標准中的系統適用性試驗用溶液的配製方法亦如此。
(1,3,4為雜質,2為主成分)
圖1 圖2 (雜質濃度均為供試品溶液濃度的1%)
3.檢出條件的確定
其基本出發點是:主成分與相關雜質均應在該條件下顯色,且在相同濃度下,斑點大小應基本一致。薄層板的類型根據被測物質的性質來選用,測定有紫外吸收的物質通常選用GF254或GF365板;測定無紫外吸收、需噴顯色劑的,常選用硅膠G板或H板,選用該類薄層板時,顯色方法根據被測物質的結構式選取,但當有多個顯色方法時,應分別進行試驗,選取靈敏度最高的顯色方法。如醋酸氫化可的松有關物質的測定,中國葯典2000年版採用鹼性四氮唑藍試液顯色,美國葯典26版採用硫酸-乙醇(10:90)溶液顯色,兩者均為激素類葯物的顯色方法。醋酸氫化可的松屬於激素類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四氮唑法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重要顯色方法;而硫酸-乙醇顯色法則主要是針對激素類中的雌激素的顯色反應,對於屬於腎上腺皮質激素類的醋酸氫化可的松則反應活性不強,結果兩法的靈敏度相差10倍以上。因此,檢出條件的確定,一定要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並根據試驗結果進行綜合考慮。
4.供試品溶液濃度的確定(靈敏度試驗——最低檢出限的測定)
供試品溶液濃度的設定在有關物質檢測中是至關重要的,濃度越高、越能反映樣品中雜質存在的情況,但若設定得過高,則會產生主斑點嚴重拖尾、「斷腰」等超載現象的發生,產生錯誤結論;若設定太低,又將達不到檢測雜質的目的,觀測不到雜質量的變化。其設定是根據最低點樣量和最大點樣量來綜合考慮的。
最低檢出限雖然是個絕對值,但真正的意義卻是其相對值,即相對於供試品溶液的濃度多少而言,所以測定結果不僅要羅列出其絕對值又應列出其相對值,這樣最低檢出限才有意義!最大點樣量則是通過不斷加大供試品溶液濃度,直至主斑點嚴重拖尾、「斷腰」等情況出現時來得到的。然後根據最低檢出限,採用「上推法」來確定:如一般設定雜質斑點小於1.0%對照斑點,對照溶液的濃度至少應為最低檢出濃度(即最低檢出限)的20~50倍,則供試品溶液濃度是最低檢出濃度的2000~5000倍;反過來,最低檢出濃度應至少達到供試品溶液濃度的0.02%~0.05%。應注意的是:由於最低檢出量和最大點樣量因試驗環境、薄層板質量以及即時試驗時其他各因素的不同而改變(即耐受性因數),故供試品溶液的濃度在保證小於最大進樣量的情況下,可在此基礎上設定得再高一些,以保證該濃度可適用於各種條件下。舉例說明見表1(規定雜質限度為1.0%)。
表1 最低檢出量、最大點樣量、供試品溶液和對照溶液濃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最大點樣量
供試品溶液
對照溶液
最低檢出量 濃 度 8mg/ml 3mg/ml 30μg/ml 1μg/ml 點樣量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絕對量 30μg 0.3μg 10ng 相對於樣品測定濃度的 100% 1.0% 0.02% 倍 數 關 系 5000倍 30倍 「基準點」
供試品溶液濃度也可設定得再高些,但不可超過最大點樣量。
5.加樣回收試驗(即准確性試驗)
准確性試驗可採用在預經有關物質測定後的樣品中,加入已知量雜質的方法來評價。准確稱取各雜質,將含有1%(w/w)濃度的各雜質加入到樣品溶液中,以驗證所採用的薄層測定條件是否可分離檢測出相應的各雜質以及樣品中已存在的雜質是否累加,斑點是否加深。該原理同前面所述的專屬性研究是一致的。
6.強力破壞試驗
該項研究是為了揭示原料葯內在穩定性的特性,它是開發研究的一部分。這些試驗是在比加速試驗更劇烈的條件下進行的,其能夠包含葯品在銷售過程中所遇到的劇烈條件。可取一批樣品通過強光、高溫、高濕、氧化破壞、以及酸鹼破壞來證明該展開條件能分離檢測出雜質。
7.展開距離
測定時一定要採用25cm、長薄層板,展開距離應盡可能長一些,以使雜質與主成分盡量分離。如用短板,易造成臨近主斑點的雜質斑點「躲進」主斑點中。但同時又應注意,距離拉大,斑點分散,會損失最低檢出限,降低靈敏度,故應綜合考慮。
8.其它的因素
展開溫度應盡量控制在20~25℃之間,尤其在冬季,應注意環境的溫度,如太低,將嚴重影響展開效果。另層析缸的蓋兒,應塗抹凡士林油,以保證整個試驗過程中,層析缸的密封,避免展開劑揮發;並應在展開前,預先傾入展開劑,以使層析缸內的空氣飽和,達到最佳的展開效果。薄層板由於有自製、市售,質量不一也應注意。
二.討論
1. 質量標准中的系統適用性試驗,最好能將最難分離的雜質訂入系統適用性試驗用溶液的配製,將此雜質的濃度配製為主成分濃度的1%,或0.5%,或0.2%(依據雜質限度而定)進行試驗,驗證分離度後,再進行樣品的測定,以確保試驗的准確進行。
2. 質量標准中,應配製系列濃度的對照溶液(即梯度對照),以對雜質有「半定量」的概念,這可更好地評價雜質存在的情況;並應規定雜質的個數及最大雜質斑點的限度,使質量標准更完善、科學。經查閱,中國葯典薄層色譜法測定有關物質的有70個品種,僅有2個品種採用了梯度對照,絕大部分品種僅是制定了對照溶液,均未規定雜質個數,和最大雜質斑點限度,如有若干個雜質斑點也無法判定;而英國葯典和美國葯典則幾乎每個品種均採用梯度對照,並規定雜質個數和最大雜質斑點限度,這一點值得學習和推廣。
3. 錯誤的一種誤區,認為HPLC法完全替代了TLC法,這是不正確的,一定要做到相互補充、相互論證、相互參考才是最客觀、最科學的!
本文是在參閱了日本《分析方法驗證》一書和大量日本國內新葯申報資料中質量研究部
分的內容所寫而成。
Ⅳ 高效液相色譜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需要考察哪些
1,首先必須去進行配製物溶液前處理的工作。找出該物的溶解性,探索出該物的有效溶劑,使該物能在該溶劑中充分溶解,這是物溶液配製的前處理必然途徑,也是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含量分析的首要條件。
2,然後就是根據該物配製溶液的前處理方法,配製好適當濃度的物溶液,利用該物溶液,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進行紫外掃描,找到該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確立適合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的檢測波長。因為它是進行高效液相色譜含量分析的基本條件
3,再是色譜柱的選擇:根據物的極性來選擇合適極性的色譜柱類型
4,再是流動相的確立。配製一系列的流動相,考察合適的流動相。
5,再是准確度考察。通過精密度、重復性和重現性的考察來衡量儀器的准確度
6,接著是線性關系考察。配製不同濃度的一系列溶液,進行其溶液的色譜掃描。根據所得的不同濃度下的物峰面積作為縱坐標(Y軸)、以溶液濃度為橫坐標(X軸)進行線性回歸,得到其線性圖,考察其線性程度,即線性相關系數R=?。考察的目的就是:為了我們在做含量分析時,選擇一個合適的濃度進行檢測,不至於你配製的待測溶液濃度范圍不在線性范圍之內,造成測量結果的錯誤。
7,再是最低檢測濃度和檢測限的考察。目的是為了考察這種方法的實用性,是否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
8,再是回收率考察。目的是考察方法的准確性。
9,再是穩定性考察。目的是考察試驗方法的時間性,指導我們在分析檢測時,建立合適的溶液配製到進樣的時間段,保證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10,最後是專屬性考察。
Ⅳ 如何建立色譜含量測定方法
含量測定是建立在有對照化學葯品的前提下,排除干擾,通過提取分離純化排除附加劑,基質及其他化學成分對測定的干擾一般選用色譜法,其測定方法的建立有以下幾點:1測定條件選擇2線性與范圍考察3方法穩定性考察4精密度試驗5重現性試驗6回收率測定7樣品測定
Ⅵ 氣相色譜分析法的建立步驟是什麼
設定爐溫、檢測器溫度、進樣口溫度。設定載氣流速。等等。
看是進口還是國產儀器,有沒有反控功能。
Ⅶ 如何建立氣相色譜分析方法
色譜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歸一化法、內標法和內加(增量)內標法、外標法。
1、面積歸一化法優點是簡便、准確,當操作條件變化時對結果影響較小,宜於分析多組分試樣中各組分的含量。但是試樣中所有組分必須全部出峰,因此,此法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外標法是用純物質配成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標准溶液(或直接購買不同濃度標准溶液)分別取一定體積,注入色譜儀,根據峰面積和濃度做標准曲線。在分析未知樣時按與標准曲線相同的操作條件和方法,由標准曲線查出所需組分的濃度(現在在工作站上直接就能求出濃度)。此法要求進樣准確,操作條件穩定,分析樣品和標准曲線條件必須一致。
3、內標法是試樣中所有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測定試樣中某個或某幾個組分時,可採用此法。內標法是在准確稱取一定量的試樣中,加入一定的標准物質(內標物),根據內標物和試樣的質量以及色譜圖上的相應峰面積,計算待測組分的含量。內標法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內標物,內標物應是試樣中不存在的純物質,物質與被測物質相近,能溶於樣品中,但不能於樣品發生反應。此法比較費事,一般不使用於快速分析。
Ⅷ 色譜分析的一般步驟
如果你問的是色譜儀的操作,那麼大致需要以下幾步:
1.安裝色譜柱.如果是新柱子要先老化.
2.檢漏.
3.設置升溫程序、載氣流速等參數.
4.進空白樣.譜圖除溶劑峰外為一直線就可以做樣了.
5.進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