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定量研究的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B. 在分光光度法中,定量的方法有哪些
1、標准管法
將待測溶液與已知濃度的標准溶液在相同條件下分別測定A值,然後按下式求得待測溶液中物質的含量。
CT=(AT/AS)*CS
2、標准曲線法
先配製一系列濃度由小到大的標准溶液,分別測定出它們的A值,以A值為橫坐標,濃度為縱坐標,作標准曲線(A~c工作曲線),可以求出標准曲線的回歸方程。在測定待測溶液時,操作條件應與製作標准曲線時相同,以待測液的A值從標准曲線上查出(得到)該樣品的相應濃度。
3、吸光系數法
當某物質溶液的濃度為1mol/L,厚度為1cm時,溶液對某波長的吸光度稱為該物質的摩爾吸光系數,以ε表示。ε值可通過實驗測得,也可由手冊中查出。
(2)定量研究的七種方法擴展閱讀
分光光度法中標准曲線的影響因素
1、分析法自身的精密度:如顯色反應靈敏度不高時,被測物質低於某一濃度就不能顯色,當顯色溶液中的掩蔽劑或緩沖液能夠絡和少量被測離子,就會使標准曲線線性關系不好。
2、測定用儀器(包括量具)的精密度:在分光光度法中要求在最大吸收峰處測定吸光度,分光光度計有效譜帶寬度越窄越好,有利於獲得純度高的單色光,當單色光的純度不夠時,測定的吸光度就會偏低。
3、易揮發溶劑所引起的測定溶液濃度改變:如用亞甲藍分光光度法測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時用四氯化碳、氯仿溶劑,因溶劑揮發性及實驗時間的延長,會使測定的溶液濃度增大,導致吸光度重現性較差。
4、污染:製作標准曲線的操作步驟中,當存在損失或沾污時,會造成相關系數達不到實驗要求。
5、空白值:空白值影響測定方法的檢出限,也影響測定結果重現性,特別是對低濃度樣品的測定,因此應引起足夠重視,影響空白值主要因素有:純水的純度、操作過程中的沾污、實驗條件的異常變化等。
C. 化學中定量研究的方法
最基本的就是滴定,此外,外標法、內標法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定量,具體來說有標准曲線法、同位素稀釋法等等...
D. 定量分析法分為哪幾種
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
定量研究一般是為了對特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得出統計結果而進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診斷性和預測性等特點,它並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摸清情況,得出感性認識。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種數字來表示的。在對這些數字進行處理、分析時,首先要明確這些信息資料是依據何種尺度進行測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徵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 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O°C 為絕對溫度 273°K,華氏32°F。
名義尺度和順序尺度的數值不能進行加減乘除,但間距尺度的數值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然而,由於原點是任意設定的,所以不能進行乘除運算。例如,5℃和 10℃之間的差,可以說與15℃和20℃之間的差是相同的, 都是5°C。但不能說 20℃就是比5℃高4倍的溫度。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 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 分鍾,10 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E.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數量表示的資料或信息,並對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檢驗和分析,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結論的研究過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說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 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稱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四種測定尺度及特徵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 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O°C 為絕對溫度 273°K,華氏32°F。 名義尺度和順序尺度的數值不能進行加減乘除,但間距尺度的數值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然而,由於原點是任意設定的,所以不能進行乘除運算。例如,5℃和 10℃之間的差,可以說與15℃和20℃之間的差是相同的, 都是5°C。但不能說 20℃就是比5℃高4倍的溫度。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 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 分鍾,10 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據社會現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和在運動中的矛盾變化,從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來研究事物的一種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認的公理、一套演繹邏輯和大量的歷史事實為分析基礎,從事物的矛盾性出發,描述、闡釋所研究的事物。進行定性研究,要依據一定的理論與經驗,直接抓住事物特徵的主要方面,將同質性在數量上的差異暫時略去。 定性研究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沒有或缺乏數量分析的純定性研究,結論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較濃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定性研究。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進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所要研究的現象的性質;在進行定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又須藉助定性研究確定現象發生質變的數量界限和引起質變的原因。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點: ①著眼點不同。定性研究著重事物質的方面;定量研究著重事物量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定量研究是為了更准確地定性。 ③依據不同。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 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則主要運用邏輯推理、歷史比較等方法。 ⑤學科基礎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論、社會統計學等為基礎,而定性研究則以邏輯學、歷史學為基礎。 ⑥結論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定性分析 目的: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 樣本:由無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小樣本 數據收集:無結構的 數據分析:非統計的方法 結果:獲取一個初步的理解 定量分析 目的:將數據定量表示,並將結果從樣本推廣到所研究的總體 樣本:由有代表性的個案組成的大樣本 數據收集:有結構的 數據分析:統計的方法 結果:建議最後的行動路線
F.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哪些
1、比率分析法。它是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
2、趨勢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財務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
3、結構分析法。它通過對財務指標中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比重或組成的分析,考量各分項目在總體項目中的地位。
4、相互對比法。它通過經濟指標的相互比較來揭示經濟指標之間的數量差異,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縱向比較,也可以是同行業不同之間的橫向比較,還可以與標准值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
5、數學模型法。在現代管理科學中,數學模型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經濟預測和管理工作中,由於不能進行實驗驗證,通常都是通過數學模型來分析和預測經濟決策所可能產生的結果的。
以上五種定量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基礎,趨勢分析、結構分析和對比分析等方法是延伸,數學模型法代表了定量分析的發展方向。
G. 社會科學定量研究 方法包括哪些
定量研究一般是為了對特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得出統計結果而進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診斷性和預測性等特點,它並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摸清情況,得出感性認識。
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種數字來表示的。在對這些數字進行處理、分析時,首先要明確這些信息資料是依據何種尺度進行測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H. 如何開展定性與定量研究
所謂定性研究,是指對一小部分人群進行個體或集體調研,了解他們的想法、意向、動機和觀點,收集用戶的初始需求以及對於創意和概念的第一反應。通過分析無序信息探尋某個主題的「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這些信息包括各類信息,如歷史記錄、會談記錄腳本和錄音、注釋、反饋表、照片以及視頻等。具體目的是深入研究對象的具體特徵或行為,進一步探討其產生的原因。如果說定量研究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那麼定性研究解決的就是「為什麼」的問題。」
通常,作為一個新產品,策劃者在上市前會面臨很多困惑。比如,它應該賣給誰,它的產品利益點是什麼,這些利益點消費者是否需要,他們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這些利益點,消費者對這個新產品有何看法,他們會不會喜歡這種包裝、款式……為什麼?這么多問題,策劃者在辦公室里開個會、上網或者拍個腦袋是不能解決的,只有通過控製得當的定性研究,才能獲得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定性研究大多是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而獲得第一手資料,具體的方法主要焦點小組、客戶現場訪問、人種學,消費者檢測組等方法,如圖3-7所示。其客戶現場訪問,是定性研究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客戶現場訪問的優勢在於,不僅能觀察到被觀察者採取行動的原因、態度、努力程序、行動決策依據。通過參與,研究者能獲得一個特定社會情景中一員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動。然後通過對觀察和訪談法等所獲得的資料,採用歸納法,使其逐步由具體向抽象轉化,以至形成理論。
圖3-7 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矩陣
與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於「有根據的理論」為基礎的。這種方式形成的理論,是從收集到的許多不同的證據之間相互聯系中產生的,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定量研究主要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定性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時運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確定量的根據下准確定性。
所謂定量研究,是指定量研究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就是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從而獲得意義的研究方法和過程。定量,就是以數字化符號為基礎去測量。定量研究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特徵按某種標准作量的比較來測定對象特徵數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間的量的變化規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定量研究的測定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義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例如,給屬於特定群體的事物編號(男女、職業、區域等)。
順序尺度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例如,給社會階層中的上上層、中上層、中層、中下層、下下層等分別標為「5、4、3、2、1」或者「3、2.5、2、1.5、1」就屬於這一類。只是其中表示上上層的5與表示中上層的4的差距,和表示中上層的4與表示中層的3的差距,並不一定是相等的。5、4、3 等是任意加上去的符號,如果記為 100、50、10 也無妨。
間距尺度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不過,這種尺度中的原點可以是任意設定的,但並不意味著該事物的量為「無」。例如,0°C 為絕對溫度273°K,華氏32°F。
比例尺度的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例如:5分鍾與10分鍾之間的差和10分鍾與15分鍾之間的差都是5分鍾,10分鍾是2分鍾的5倍。比例尺度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定量研究依據的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運用經驗測量、統計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得出研究結論,主要包括A/B測試、試銷、調查問卷、大數據分析等。最常使用的定量研究形式是「問卷調查」,通過對大量用戶的調查得出可信數據結果,用於預測一般用戶的反饋。定量市場研究可用於判定一些重要指標,包括不同用戶的需求的優先順序、現有產品性能等級和滿意程度、試驗的可能性、二次購買率和對產品的喜好程度等。這項技術可以減少產品開發流程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
近年來,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推廣和應用,量度設計和計算技術的改進和發展,使社會統計法日臻完善。因而,定量研究在社會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及。定量研究的特點是具邏輯的嚴密性和可靠性,它推導出來的結論通常是十分精確的。但是,在具體運用時,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論觀點作指導,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而絕不能主觀地割裂量和質的關系,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和靜止地分析和研究問題。
I. 定量調研的類型有幾種
定量研究則是採用數理統計方法和計算機輔助手段對研究對象中所要分析的變數進行測量,運用數學模型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並以此來驗證假設的研究方法.
常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實地調查、控制實驗、內容分析等.
就定量研究而言,其科學程序是選定研究課題,提出研究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和測量工具;收集資料;整理和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