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實證分析方法弊端

實證分析方法弊端

發布時間:2022-05-31 07:57:21

『壹』 進行實證分析會遇到的問題

連spss這種基礎的軟體使用很慢的話,建議你不要用實證寫論文了,模型是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修改,但數據分析軟體一定要自己熟練掌握,這是一個大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你有最新的數據嗎?如果沒有,那建議你放棄實證吧,因為那樣的話你的論文創新點將會很難尋找。

如果能把軟體應用和數據來源都解決了,你就基本能寫出一篇合格的實證分析文章。

『貳』 實證分析要解決"應該是什麼"的問題,規范分析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實證分析就是用實際的證明和數據進行論證分析,而規范分析就是進行常規分析給以一定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如市場分析,聯系就是實證分析必須要做規范分析,而規范分析可以不用實證分析,也可以實證分析。

『叄』 社會心理學中實驗研究法是什麼,有什麼弊端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於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於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於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後,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於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後,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後,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並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繫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於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於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後,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後,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美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最多且最有影響的國家,它的研究課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響到其他國家。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斯密斯等人對1979年美國主要社會心理學刊物發表的文章作過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歸因及態度和態度改變,論文達50篇以上;其次是社會和人格發展以及認知過程,達40篇以上。
隨著社會心理學的日益發展,研究課題也日益豐富和擴大。從早期的社會促進研究發展到社會惰化的研究從順從的研究發展到反順從和獨立性的研究,從侵犯的研究發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從吸引的研究發展到愛情的研究,從人際知覺的研究發展到歸因的研究,等等。顯示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視野正日益廣闊和深入。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有所改變。主要表現在:認識到實驗方法的局限性,重視現場研究,重視應用研究,重視以現場應用研究去檢驗實驗室研究所得的理論,加以修正、補充和發展。今天的社會心理學家強調,從現場研究到實驗室研究,或從實驗室研究到現場研究,往復循環、相互論證。同時,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也為處理從現場獲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動了社會心理學的進步。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當是多元的,以「問題為中心」的,即依據所要研究的課題而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美國的主流社會心理學過分強調的實驗方法,已經受到歐洲和美國國內學界的挑戰。有人貼切地批評這種實驗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實驗,宏大的社會現實被彎曲為人為的實驗室中漠不相關的個體之間虛假的社會互動」[4]。認為只有「科學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於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所得結果才能真實可靠,這種觀點未免過於偏激。心理學界前輩陳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學研究方法時指出,不能認為只有實驗室的實證方法才能用於心理學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兩條腿走路總比獨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尚且如此,社會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就更應當這樣了。翻開大量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實驗報告,除卻有「真空中的實驗」的弊端外,用所謂精細的實驗設計、煩瑣的統計分析得到一條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過的可靠經驗的例子並非鮮見。這樣的研究實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所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當地應用實證法之外,還可以應用人文主義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精神產品分析的方法等,它們對於揭示人的社會心理實質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後,需要明確的是,為著中國社會心理學學科的發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尋找問題方面,但這絕不意味著否定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業已得到的發展。實際上,近20多年中,靠著學者的努力,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有著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問世。這正是中國社會心理學正在不斷發展的標志,也是增強中國社會心理學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成功!

『肆』 實證分析法是什麼

實證分析是在分析經濟問題和建立經濟理論時,對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解釋,分析和預測經濟行為規律的一種方法。

『伍』 經濟學研究方法中的實證方法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規范方法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

實證研究方法針對「世界是什麼樣」,即回答問題本身;規范研究方法針對「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即找到優化問題的方法.

拓展資料:
實證經濟學:是經濟學中按研究內容和分析方法與規范經濟學相對應的一個分支。是指描述、解釋、預測經濟行為的經濟理論部分,因此又稱為描述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種重要運用方式。

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是獨立於任何特殊的倫理觀念的,不涉及價值判斷,旨在回答「是什麼」、「能不能做到」之類的實證問題。它的任務是提供一種一般化的理論體系,用來對有關環境變化對人類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做出正確的預測。對這種理論的'解釋力,可以通過它所取得的預測與實際情況相對照的精確度、一致性等指標來加以考察。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可以歸納為四點:
1、是否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依據。這里的價值判斷,通俗地講就是對經濟事物是「好」還是「壞」的認定。如果經濟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則為規范經濟學;反之,如果不涉及好壞,僅僅是就事論事,那麼就是實證經濟學。「實證」,就是實例證明。

2、解決問題不同。如果解決的是「是什麼」問題,則是實證經濟學,反之,如果解決的是「應該是什麼」,則為規范經濟學。

3、是否具有客觀性。規范經濟學中的意見分歧主要集中於對不同行為的成本收益的價值判斷的差異上。正因為如此,其分析結果帶有較濃的主觀色彩;而實證經濟學是就事論事,所以分析結果是客觀的。

4、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二者並不是絕對排斥的。在現實經濟分析中,兩種方法是經常混合使用的。

『陸』 研究生論文是案例分析好寫 還是實證分析

案例分析是感性的,它是通過實際事例,分析問題、通過現象看本質,再解決問題、得到推廣到其他案例上後的一般解決方法。通過特殊事例尋求共同性,來下結論。它的特點是與實際相結合,可操作性大。但邏輯上不夠嚴謹,理論支持不足。

實證研究是理性的,它是通過反復實驗、論證,得到結論。它的特點是邏輯嚴謹。但很可能脫離實際,可操作性比著案例分析來的小。
一般來說需要兩種方法相結合來分析問題,這樣能夠通過理論框架得到理論支持,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案例分析就是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或通過對某一教學情境的描述或錄像回放,引導教師對這個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校本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是專業技術學習和業務培訓中的重要內容。在現代管理原理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是促進學習和提高教學的有效方法。

"實證研究" 英文對照
實證研究指研究者親自收集觀察資料,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實證研究具有鮮明的直接經驗特徵。
實證主義所推崇的基本原則是科學結論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強調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經驗事實上,通過經驗觀察的數據和實驗研究的手段來揭示一般結論,並且要求這種結論在同一條件下具有可證性。根據以上原則,實證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為通過對研究對象大量的觀察、實驗和調查,獲取客觀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實證性研究的產生: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產生於培根的經驗哲學和牛頓——伽利略的自然科學研究。法國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聖西門(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導將自然科學實證的精神貫徹於社會現象研究之中,他們主張從經驗入手,採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會現象的研究達到精細化和准確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實證哲學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開了實證主義運動的序幕,在西方哲學史上形成實證主義思潮。
實證研究方法包括觀察法、談話法、測驗法、個案法、實驗法
(1)觀察法:研究者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這種研究方法就叫觀察法。
(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2)談話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交談,在口頭信息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
(分為有組織與無組織談話兩種。須注意:一是目標明確。二是講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優勢」。四是盡量做到言簡意賅。)
(3)測驗法:是指通過各種標准化的心理測量量表對被試者進行測驗,以評定和了解被試者心理特點的方法。
(問卷測試,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
(4)個案法: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在較長時間里連續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個案法(個案研究)。
(5)實驗法:研究者在嚴密控制的環境條件下有目的地給被試者一定的刺激以引發其某種心理反應,並加以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室實驗和現場實驗兩種)

個人覺得研究生論文還是實證分析為好,更具說服力。

『柒』 政策利弊分析是實證分析還是規范

政策利弊分析是規范分析

所謂實證分析,是描述研究對象的基本面貌,回答「是什麼」的問題。在財政學中,實證分析主要用於對財政活動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財政收支活動、財政管理體制、財政機構的設置和財政制度的安排,以及財政活動與其他經濟活動之間的關系等。
所謂規范分析,則是根據經驗或者總結出來的規律,來判斷研究對象目前的狀態是否符合這些經驗或規律,回家「應當是什麼」的問題。在財政學中,規范分析主要用於研究財政體制是否規范、財政政策是否有效等,並探究如何對其進行改革,以求獲得更好的體制和政策效應。

參考: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
http://www.doc88.com/p-1941920335371.html

『捌』 經濟史究竟有什麼作用

1.有助於為經濟分析增添歷史視野,從而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
目前,隨著經濟生活的復雜化以及學者的不斷努力,經濟學理論已經越來越完善和細化。微分方程、概率統計學等數學知識不斷地滲透到經濟分析中。而且,隨著計算技術和資料庫技術的發展,人們也有能力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計算和處理,同時其他學科所適用的信息處理技術也被應用於經濟學研究中。以至於在今天的經濟分析中,到處都是公式、方程、模型、數據、計量,而且顯然,這種分析方法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如果沒有數學方法的分析,在一些研究經濟學的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幾乎不可能。無疑,這激發了經濟學理論研究,而且使經濟分析更加理性、具體和嚴密。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分析方法有其弊端,那就是歷史視野的缺失。缺失歷史視野,所關注的問題和所得出的結論就顯得非常單薄,所使用的論據有時也欠妥,所隱含的假設有時根本不符合歷史事實。如果假設和論據都有問題,那麼即便推導過程非常嚴密,邏輯非常清晰,也不能得出正確而且有效的結論。
因此,經濟分析不能沒有歷史視野,不能僅僅從現實到現實。分析問題不能簡單化和表面化,不能為了應用某些理論而誤讀現實。為了彌補歷史視野缺失的遺憾,可以藉助經濟史研究。目前,經濟史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果。一方面,很多經濟史研究者通過艱苦的努力,為經濟史研究夯實基礎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經濟史研究者運用歷史方法來研究經濟問題,並得出了有益的結論。作為習慣於從經濟學理論入手分析經濟問題的研究者,應該多借鑒和參考一下經濟史研究者所做出的貢獻和對某些問題的思考。當然,作為經濟史研究者,更有責任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開拓,從而為經濟分析提供另外一種思路。
2.有助於為經濟分析提供有效數據,從而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創造條件。
眾所周知,在經濟實證分析中,要使用大量有效的數據,然而,可獲得的數據有的可靠,有的不可靠。歷史數據尤其如此。而且,有些數據還不是真偽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存在。這就存在一個辨別數據和重構數據的問題。區分數據真偽對經濟分析很重要,數據不可靠會影響模型的可信度。當然,可以藉助於一些統計方法來彌補,但有限。經濟史研究可以在這方面大有作為。一些歷史事實即便淹沒在歷史塵埃里,被歷史的河流沖洗,但也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文本留存下來。鉤稽這些文本並相互比較就是經濟史研究的長項。另外,數據來源由於渠道問題經常會含有一些水分。排除這些水分,也需要對經濟社會有個總體性的、結構性的、歷史性的把握,這也需要經濟史研究。重構數據對於經濟分析也很重要。經濟史研究可以檢驗重構數據的真實可靠性。數據真實可靠,這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創造了條件。
3.有助於審視中國經濟問題。
中國目前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階段,雖然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但與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相比,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研究這些不完善不能僅僅依賴於經濟學理論,而應該具有歷史眼光和世界視域。中國經濟的很多現實問題都需要從歷史角度和比較角度來加以考察,需要從制度、技術、文化、意識形態、國家、組織、人口、政治、自然資源、地理環境等等各個角度深入研究,需要向發達國家或者說道路相似的國家學習。
4.有助於經濟史本身的進步。
目前,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經濟史研究都在走下坡路,而且,經濟史自身似乎也沒找到精神家園:對於什麼是經濟史有分歧,對於經濟史研究採取何種方法有分歧。在爭論中,經濟史似乎離經濟分析越來越遠,離現實問題也越來越遠,離研究者和學生們的興趣也越來越遠。筆者認為,這不利於經濟史的進步。經濟史學科若要發展,必須紮根現實,必須在與經濟現實的關聯中吸收營養。而要完成這種關聯,需把經濟史作為一種方法。
5.有助於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目前,經濟史和經濟學理論越來越難以交流,並且不能彼此學習借鑒。這種交流障礙源自經濟學和經濟史的分析範式的差距較大,關注的對象也不盡相同。這是一種不樂觀的現象。方法論意義上的經濟史或許能改善與經濟學的交流,從而給經濟學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

『玖』 確定評價指標的實證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拾』 結構方程 實證研究 應注意哪些問題

問題很多的,結構方程是個驗證式方法,結論是否科學決定於你前期的理論研究是否徹底,最好是一個較為普遍認可的理論模型出發,再根據你的研究主題,提出研究假設,然後操作上也要注意,納入的數據最好前期做下標准化後再進行sem,當遇到擬合度不好時,誤差項相關的設定、不同隱因變數之間設定相關等,都必須在理論上解釋的通。

閱讀全文

與實證分析方法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2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
武漢戀愛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430
戒掉手機的四個方法 瀏覽:574
快速有效治療尖銳濕方法 瀏覽:225
最簡單的方法畫hellokitty 瀏覽:844
反滲透膜解決方法 瀏覽:485
扯麵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文彥博樹洞取球方法好在哪裡 瀏覽: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97
黑檀手串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818
延遲滿足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161
種植業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894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瀏覽:124
孩子學習方法不對該如何 瀏覽:838
艾萊依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9
在家怎麼製作果凍方法 瀏覽:50
關於氮和硫的化學計算方法 瀏覽:627
手環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17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