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止血 包紮
(一) 出血的種類: 血液從體表傷口流出,稱為外出血,易為人們發現;而體內深部組織、內臟損傷出血,血液流入組織或體腔內的內出血,不易為人們發現,更為危險。各種出血中,以動脈出血最為危險,必須及時止血。 按照損傷血管的不同,可分為: l、動脈出血:其特點是傷口呈噴射狀搏動性向外湧出鮮紅色的血液。2、靜脈出血:傷口持續向外溢出暗紅色的血液。 3、毛細血管出血:傷口向外滲出鮮紅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臨床表現 成人的血液約占其體重的8%,失血總量達到總血量的20%以上時,傷員出現臉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腳發涼,呼吸急促,心慌氣短等症狀,脈搏快而細,血壓下降,繼而出現出血性休克。 當出血量達到總血量的40%時,就有生命危險。 (三)止血的方法 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毛巾、布塊折疊成比傷口稍大的墊蓋住傷口,再用綳帶或折成條狀布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其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此種止血方法,多用於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見圖3)。 當傷口在肘窩、腋窩、窩、腹股溝時,可在加墊後屈肢固定在軀幹上加壓包紮止血(見圖4)。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動脈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關節脫位時,不宜使用此法。 2、 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於指壓住動脈處,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於頭部、頸部、四肢的動脈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 (1) 頭頂出血壓迫法:方法是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額關節上方,用拇指壓迫顳動脈(見圖5)。 (2) 頭頸邯出血壓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將傷側的頸總動脈向後壓迫(見圖6),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否則會造成腦少血壞死。 (3)面部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見圖7)。 (4) 頭皮出血壓迫法: 頭皮前部出血時,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見圖8)。頭皮後部出血則壓迫耳後突起下方稍外側的耳後動脈(見圖9)。 (5) 腋窩和肩部出血壓迫法:在鎖骨上窩對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壓迫鎖骨下動脈(見圖10)。 (6) 上臂出血壓迫法:一手將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見圖11)。 (7) 前臂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傷側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末端(見圖12)。
❷ 頭頂前額或顳部出血時,應用什麼包紮法
頭部外傷出血的包紮方法如下:
1) 頭頂雙綳帶包紮法:①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枕部, 分別經耳上向前到達額部中央交叉;②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枕部,第二
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③第一條綳帶再由枕部頭 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枕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④來回纏繞,形 成帽狀。
2) 三角巾帽式包紮法:①先取無菌紗布覆蓋傷口;②把三角巾底 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③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④將兩底 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⑤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
❸ 傷口包紮的方法有哪些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無論何種包紮法,均要求包好後固定不移動和松緊適度,並盡量注意無菌操作。
用綳帶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一、環形包紮法
綳帶卷放在需要包紮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纏繞,第二、三圈做環行纏繞,並將第一圈斜出的綳帶角壓於環行圈內,然後重復纏繞,最後在綳帶尾端撕開打結固定或用別針、膠布將尾部固定。
二、螺旋形包紮法
先環行包紮數圈,然後將綳帶漸漸地斜旋上升纏繞,每圈蓋過前圈的1/3~2/3成螺旋狀。
三、螺旋反折包紮法
先做兩圈環行固定,再做螺旋形包紮,待到漸粗處,一手拇指按住綳帶上面,另一手將綳帶自此點反折向下,此時綳帶上緣變成下緣,後圈覆蓋前圈1/3~2/3。此法主要用於粗細不等的四肢(如前臂、小腿或大腿等)受傷包紮。
四、頭頂雙綳帶包紮法
將兩條綳帶連在一起,打結處包在頭後部,分別經耳上向前於額部中央交叉。然後,第一條綳帶經頭頂到杭部,第二條綳帶反折繞回到枕部,並壓住第一條綳帶。第一條綳帶再從杭部經頭頂到額部,第二條則從杭部繞到額部,又將第一條壓住。如此來回纏繞,形成帽狀。
五、8字形包紮法
適用於四肢各關節處的包紮。於關節上下將綳帶一圈向上、一向下作8字形來回纏繞,例如鎖骨骨折的包紮。另外,目前已經有門的鎖骨固定帶,可直接應用。包紮前,首先做簡單清創,並覆蓋無菌紗布,然後再用綳帶包紮。
六、用三角巾如何對傷口進行包紮
三角巾製作簡單。方便,分為普通三角巾和帶式。燕尾式三角巾,包紮時操作簡捷,且幾乎能
適應全身各個部位。目前軍用的急救包,體積小(僅一塊普通肥皂大小),能防水。
(1)三角巾的頭面部包紮法
①三角巾風帽式包紮法。適用於包紮頭頂部和兩側面、枕部的外傷。先將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將三角巾頂角打結放在前額正中,在底邊的中點打結放在枕部,然後兩手拉住兩底角向下頜包住並交叉,再繞到頸後的枕部打結。
②三角巾帽式包紮法。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然後把三角巾底邊的正中點放在傷員眉間上部,頂角經頭頂拉到腦後枕部,再將兩底角在枕部交叉返回到額部中央打結,最後拉緊頂角並反折塞在枕部交叉處。
③三角巾面具式包紮法。適用於面部較大范圍的傷口,如面部燒傷或較廣泛的軟組織損傷。方法是把三角中一折為二,頂角打結放在頭頂正中,兩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後兩底角拉向枕部交叉,最後在前頜部打結。在眼、鼻和口處提起三角巾剪成小孔。
④單眼三角巾包紮法。將三角巾折成帶狀,其下1/3處蓋住傷眼,下2/3從耳下端繞經枕部向健側耳上額部並壓上上端帶巾,再繞經傷側耳上,枕部至健側耳上與帶巾另一端在健耳上打結固定。
⑤雙眼三角中包紮法。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口上,用帶形三角巾從頭後部拉向前從眼部交叉,再繞向枕下部打結固定。
⑥下頜、耳部、前額或頸部小范圍傷口三角巾包紮法。先將無菌紗布覆蓋在傷部。將帶形三角巾放在下頜處,兩手持帶巾兩底角經雙耳分別向上提,長的一端繞頭頂與短的一端在額部交叉,然後將短端經枕部、對側耳上至領側與長端打結局申。
(2)上肢三角巾包紮法
先將三角巾平鋪於傷員胸前,頂角對著肘關節稍外側,與肘部平行,屈曲傷肢,並壓住三角巾,然後將三角巾下端提起,兩端繞到頸後打結。頂角反折用別針扣住。
肩部三角巾包紮法。先將三角巾放在傷側肩上,頂角朝下,兩底角拉至對側腋下打結,然後急救者一手持三角巾底邊中點,另一手持頂角,將三角巾提起拉緊,再將三角巾底邊中點由前向下、向肩後包繞,最後頂角與三角巾底邊中點於腋窩處打結固定。
腋窩三角巾包紮法,先在傷側腋窩下墊上消毒紗布,帶巾中間壓住敷料,並將帶巾兩端向上提,於肩部交叉,並經胸背部斜向對側腋下打結。
①下腹及會陰部三角巾包紮法。
將三角巾底邊包繞腰部打結,頂角兜住會陰部在臀部打結固定。或將兩條三角巾頂角打結,連接結放在病人腰部正中,上面兩端圍腰打結,下面兩端分別纏繞兩大腿根部並與相對底邊打結。
②殘肢三角巾包紮法。殘肢先用無菌紗布包裹,將三角巾鋪平,殘肢放在三角巾上,使其對著頂角,並將頂角反折覆蓋殘肢,再將三角巾底角交叉,繞肢打結。
不要馬虎包紮小而深的傷口,否則會使傷口缺氧,導致破傷風桿菌等厭氧菌生長。應清創消毒後再包紮,並到醫院注射防感染葯品。
張宇是一個登山愛好者,但在一次戶外探險中發生意外,差點喪命。當時,他在爬山時不慎踩到一塊松動的石頭,滾到了半山腰,左手臂動彈不得,他心想:「壞了,可能是骨折了。」於是急忙用手機報警。在救援人員沒有到來之前,為了減輕疼痛,張宇用毛巾將受傷的手臂包紮起來。半個多小時後,救援人員趕來將其送往醫院。由於包紮及時,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傷員的搬運
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術之一。搬動的目的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危險地帶,糾正當時影響傷(病)員的病態體位,減少痛苦,減少再受傷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醫院治療,以免造成傷員殘廢。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應根據當地、當時的器材和人力而選定。
❹ 首選的止血方法
壓迫止血法 手指壓迫止血法 用於動脈出血,將傷口附近的動脈壓閉臨時止血。一般均先試做局部壓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則需要相應的動脈近端加壓,如止血帶止血。 (1)頭部出血:一手扶住傷員額部以固定頭部:另一手壓迫外耳前上方的頸淺動脈。 (2)顏面部出血:一手固定傷員頭部,另手的拇指壓迫位於下頜用前下方的面動脈。 (3)頭頸部出血:站在傷員面前。一手放於頸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後。拇指觸到頸總動脈搏動後即將頸總動脈壓在第六頸椎橫究上。但要注意,緊急時才能採用頸總動脈壓迫法,只能壓迫一側,絕對禁止同時壓迫兩側,以免引起腦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鎖骨下動脈,用力向後向下將動脈壓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窩尺側(通常測血壓處)摸到防動脈搏動,用拇指壓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撓動脈、尺動脈的搏動處,用雙手拇指壓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溝不沿摸到股動脈搏動處,用雙手拇指重疊將股動脈往深處壓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動脈或內外踝動脈搏動處,用拇指壓迫 急救止血(較為專業) 為更加適應現場及時 、有效地搶救外傷出血傷員的需要 ,介紹以下幾種簡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 (一)指壓止血法 指搶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目的。這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首選止血方法。止住血後,應根據具體情況換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這種方法僅是一種臨時的,用於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採用。下面是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採用的不同的指壓止血法。 1.顳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餘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 2.頜外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餘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3.頸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餘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後部。用於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 4.鎖骨下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餘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於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 5.肱動脈止血法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並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 6.尺、橈動脈止血法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部的出血。 7.股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於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於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後動脈)。本法用於足部出血。 10.指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於手指出血。 (二)加壓包紮止血法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後,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於無菌敷料上面,然後再用綳帶、三角巾等緊緊包紮,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於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於中等動脈。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於不能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 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 (1)充氣止血帶 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並容易控制壓力,放鬆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帶 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准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後再纏繞第二周,並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絞緊止血法 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綳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上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後,用止血帶纏繞,然後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並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 2.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宜直接結扎在皮膚上,應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襯墊纏繞在要結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再上止血帶。 (2)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在傷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避免結扎在中1/3處以下的部位,以免損傷橈神經;下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實際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帶結扎在靠近傷口處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 (3)結扎止血帶要松緊適度,以停止出血或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結扎過緊,可損傷受壓局部,結扎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 (4)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一般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鍾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遠端肢體血液供應。松解止血帶的同時,仍應用指壓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帶松解1~3分鍾後,在比原來結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結扎。松解時,如仍有大出血者或遠端肢體已無保留可能,在轉運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帶。 (5)結紮好止血帶後,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結扎止血帶的時間,盡快運往醫院。 (6)解除止血帶,應在輸血輸液和採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後方可進行。如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帶。
❺ 頭頂部受傷出血後傷口內沒有異物時,可用下列哪種方法包紮
頭頂部傷口:採用帽式包紮法,將三角巾底邊折疊約:3CM寬,底邊正中放在眉問上部,頂尖拉向枕部,底邊經耳上向後在枕部交叉並壓住頂角,再經耳上繞到額部拉緊打結,頂角向上反折至底邊內或用別針固定。:包紮時,要做到快、准、輕、牢。快,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即動作輕柔,不要碰撞傷口。
可採用不同的包紮方法。一、如果患者傷口位於額頭處,且患者的傷口較表淺,可以採用紗布局部加壓塑料雙層覆蓋,可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若傷口伴有活動性出血,縫扎後為避免血腫形成,可採用以頭部為中心,環形綳帶局部加壓的方法。二、若傷口位於頭頂處,可採用局部紗布覆蓋,頭套加壓固定,外加彈力綳帶縱軸加壓包紮。頭部受傷首先根據受傷程度判斷是否需要縫合還是簡單清創。再決定處理。頭部受傷清創或縫合後可以用無菌紗布覆蓋,用三角巾或者帽子固定。先按環形法纏繞數圈固定,然後上纏每圈蓋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頭部額葉受傷容易導致精神症狀,一般多可完全恢復,只是需要時間長一些,大概3-6個月,飲食方面沒有太多要求,以容易消化的為主,避免大便費力,引起顱內壓力增高。經常復查顱腦CT,同時保持創面清潔,定期換葯。
❻ 止血的方法~~~`
六種有效止血方法:
A、一般止血法: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後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綳帶扎緊包紮。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
B、指壓止血法: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
▲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頜耳屏上前方1.5厘米處,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
▲頭頸部出血:四個手指並攏對准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注意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險。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准上臂中段內側壓迫肱動脈。
▲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撓動脈。
▲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向後用力壓股動脈。
▲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頸後動脈。
C、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
D、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45分鍾放鬆止血帶2—3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
E、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F、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
參考資料:http://www.fs120.cn/jtys_show.asp?id=9659&lei=%BC%D2%CD%A5%BC%B1%BE%C8
❼ 頭頂、二側面和枕部外傷時,用什麼方法包紮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由於頭皮血管豐富,血管破裂後不易自行閉合,傷口小出血也較嚴重,可以用無菌敷料覆蓋創面,加壓包紮止血;如果同時有嗜睡、嘔吐、易怒、迷惑、言語模糊,可以做過頭顱CT檢查排除顱腦損傷,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❽ 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可以止血的
1、創可貼止血:如果傷口比較小,出血量比較少,可以用溫水清洗傷口後迅速用創可貼貼上,很快會止住流血。
2、填塞止血:如果出血比較多,可以用紗布、衣服等填在傷口上,能起到暫時止血的作用。
3、綳帶、紗布止血法:用生理鹽水或食用鹽兌水後沖洗消毒患處,然後用綳帶或布條、毛巾等在外面加壓包紮,即可止血,扎綳帶時要注意松緊適度,止住血即可。

(8)頭頸部傷口用什麼方法包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用拇指壓迫傷處同側鎖骨上窩(鎖骨上方凹陷處),自下對准第一肋骨。
2、切菜時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切到手指,可用拇指和食指掐住傷指指動脈(位於指根部的兩側)進行快速止血。
3、抬高患肢,用另一手的4個手指對准手臂中段內側壓迫肱動脈(肘窩上2厘米臂內側)。
4、摸到足背動脈(腳面有搏動感的地方)或內外踝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住。
❾ 有關一些包紮,傷口處理方面
止血的方法
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毛巾、布塊折疊成比傷口稍大的墊蓋住傷口,再用綳帶或折成條狀布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其松緊度以能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此種止血方法,多用於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
當傷口在肘窩、腋窩、窩、腹股溝時,可在加墊後屈肢固定在軀幹上加壓包紮止血。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動脈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關節脫位時,不宜使用此法。
2、
指壓止血法:指壓止血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臨時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據動脈的走向,在出血傷口的近心端,用於指壓住動脈處,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於頭部、頸部、四肢的動脈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為:
(1) 頭頂出血壓迫法:方法是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額關節上方,用拇指壓迫顳動脈
(2) 頭頸邯出血壓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將傷側的頸總動脈向後壓迫,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否則會造成腦少血壞死。
(3)面部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處的面動脈
(4) 頭皮出血壓迫法: 頭皮前部出血時,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頭皮後部出血則壓迫耳後突起下方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5) 腋窩和肩部出血壓迫法:在鎖骨上窩對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壓迫鎖骨下動脈。
(6) 上臂出血壓迫法:一手將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
(7) 前臂出血壓迫法:用拇指壓迫傷側肘窩肱二頭肌腱內側的肱動脈末端
❿ 止血方法
六種有效止血方法:
A、一般止血法: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後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綳帶扎緊包紮。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
B、指壓止血法: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
▲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頜耳屏上前方1.5厘米處,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
▲頭頸部出血:四個手指並攏對准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注意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險。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准上臂中段內側壓迫肱動脈。
▲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撓動脈。
▲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向後用力壓股動脈。
▲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頸後動脈。
C、屈肢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
D、橡皮止血帶止血:常用的止血帶是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方法是: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緊,繞肢體2圈,中、食兩指將止血帶的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注意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每隔45分鍾放鬆止血帶2—3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
E、絞緊止血法: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F、填塞止血法:將消毒的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