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歌唱教學方法應用前景

歌唱教學方法應用前景

發布時間:2022-05-23 06:48:29

『壹』 微課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有哪些

微課在音樂歌唱教學中的運用
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問題一直是很受關注的領域,課中,教師一般會安排以學習一首歌曲為這堂課的主要任務,圍繞這一任務教師將組織展開一系列的導入、練聲甚至欣賞、演唱等活動,但是往往有時候學生的演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教師高音示範不到位,在遇到這些棘手問題時,及時運用微課中的歌唱教學來彌補了教學的缺陷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還可以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歌唱教學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利用微課,也改變了以教師反復范唱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及時得到啟發,從而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學中的難點。

『貳』 歌唱課教學方法有哪些

按照新課程的標准,高中音樂分為《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等六個學習模塊,其中《歌唱》課程在中學音樂教育中佔主體地位,它也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學校音樂教學的設施在逐步配置完善,歌唱領域的開課率也在逐步提高。在高中歌唱教學中,如何巧妙地轉換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歌唱作品,這是許多教師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我認為,除了領會教學大綱精神,明確教學目的之外,最為關鍵的就是在教學准備和實施過程中,盡力依照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知識能力,精心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叄』 如何體現歌唱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針對當前我國的教育、經濟現狀等因素,特別是農村現狀,我認為,歌唱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佔主體地位,它也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 歌唱是人體科學領域里的一門音響學科,以身體為樂器,建立一種良好的歌唱生理狀態,從而發出優美的聲音,用來演唱歌曲,為表達情感服務,這個過程是通過大腦傳導高級神經系統形成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激起正確的歌唱生理活動,從而形成完美的歌唱。歌唱教學即是採取唱歌手法,進行的音樂教學。 普及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只有普及音樂教育才能推動全民音樂素質的提高,才能促進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為了切實做好普及音樂教育,中小學階段,應著重採取以歌唱教學為主要載體的音樂教育模式。 一.歌唱是中小學階段普及音樂教育的有效途徑 全面推動音樂事業的發展,提高全民音樂素質,必須普及音樂教育。在我國,特別是偏遠地區,經濟文化較落後,教育設施、音樂師資極其欠缺,加之教育思想滯後。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音樂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絕大多數的學校沒有樂器、音響等設備。一般的學生不會接觸到樂器和正統的音樂教育。即使在大城市裡,也只有少數人才能接受器樂教學,因此,採用器樂或其他手段來普及音樂教育是很困難的。「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優美的樂器,才是使音樂屬於每個人的沃土」1 。只有用歌唱才能克服以上困難,使音樂教育達到全面性和普及性。作為音樂教師,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審美情趣是教學的主要目標。當然,學會和掌握一種音樂技能,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從而成為音樂的愛好者和傳播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對於音樂課來說,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學會歌唱才能對音樂課的其他內容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勁頭更足,體會更深刻,進步也更大。 從1901年上海南洋公學附屬高等小學堂開設音樂課算起,經歷了「學堂樂歌」及民國時期、新中國的建設時期。其間音樂課程幾經變更,但「唱歌」一直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甚至曾一段時期為音樂教學的唯一形式。 我國現階段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大綱中也體現了歌唱教學的重要性:「唱歌是學生進行藝術實踐,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2「唱歌教學是音樂教學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鮮明、內容豐富、旋律優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兒童……因此,唱歌在音樂教學中應佔有重要的地位。」3 西方一些國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指出,歌唱是音樂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就體現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動了匈牙利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德國早在幾百年前就對歌唱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德國如果不是在幾百年間系統地在學校推進歌唱教學,他們的音樂文化不會發展到現在水平。」4 由此可見,歌唱教學是普及音樂教育重要手段,並已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重視。 二.歌唱是提高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 歌唱教學是全面學習音樂的基礎,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與心靈相溝通。一個更深入的音樂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音樂之根在於歌唱。「歌唱本身又有著非常豐富的學習內容,通過這種最自然的學習形式,使兒童學習掌握音準、節奏、速度、藝術表現、情感處理、音樂分析多聲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視歌唱教學。」5 傾注愛心,感染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親切關懷和期待,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並且影響著學生的智力、情感、個性的發展。作為音樂老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心,既是老師,又是父母。首先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家庭經濟狀況、興趣愛好和個性,學生的情況知道得越多,越透徹,解決學生的問題時能力就越強。特別在集體上課時,座位應排成弧形,使每個學生都能直接面對老師,便於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產生共鳴。在課堂檢查時,老師要面向全體,千萬不可偏心,只查優生,而放棄大部分。只有這樣,才能使那些自負的學生少一些傲氣,自卑的學生多一些信心。師生間的距離才會在不斷的交往中逐漸縮小,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有責任心,才有工作熱情,不管自己有什麼困難和不良情緒,在上課時都會及時調整,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態度要和藹親切,語言要生動幽默,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表情冷漠,說話生硬,學生有錯就大加指責,則會使學生望而生畏,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致使歌唱生理狀態失調,影響學習效果。只有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歌唱心理狀態,學生才會有愉快的心情和發自內心的歌聲,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對唱歌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在學習和訓練中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並保持積極興奮狀態,使思維清晰,記憶活躍,想像豐富,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能動性。 音樂的教學涉及到音樂知識的傳授、音樂技能的訓練、音樂情感的培養。在中小學階段不可能單獨地把這些內容分開來教學,只有通過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的、能使學生親身體驗的音樂活動來完成這一系列的教學內容。 在進行歌唱教學中,可以一邊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比如,在教授歌曲時對出現的知識點可提出疑問,然後結合歌曲中對知識進行講授,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會更加容易。 音樂技能的教學包括演唱(奏)、視唱練耳等。由於普通的學校不可能有專門的技能訓練課,只有通過歌唱的教學來實現。唱歌無疑是訓練視唱練耳的最好手段,因為在唱歌時,學生必須一邊有意識的努力聽著自己的聲音,一邊比較音準,在無形中視唱練耳的技能就可以得到提高。而鋼琴等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學生在無須注意的情況下就可能把音奏准,較之歌唱教學,它的功效遠遠不如。 情感,在心理學上是指與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高級主觀體驗,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音樂情感指在音樂活動中所獲取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與音樂產生共鳴的心理體驗。歌唱教學能使每個學生參與到音樂的活動中來,體驗音樂。加之歌詞的點睛作用,使學生更能理解和接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音樂知識、培養音樂能力,讓學生通過歌唱來體驗音樂。歌唱是對歌曲的二度創作,是對學生的音樂能力及創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歌唱不僅是培養學生音樂素質、提高學生音樂修養的途徑,也是培養優秀音樂家的階石。 三.歌唱教學在中小學德育、美育等諸方面的作用 歌曲在德育方面一直起著重要作用。清末民初,中國許多進步人士利用「學堂樂歌」來激勵國人追求解放、民主,宣傳愛國主義,廢除封建禮教,關注國家興亡。直到現在,在我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涌現出了一批批的與時代相符的進步歌曲。正是這一批批的優秀歌曲成了人們戰斗、建設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為祖國的解放、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歌唱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積極向上熱愛美的情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德育教學不可忽視的特殊手段。通過教授內容健康的歌曲,通過介紹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遺產,通過正確的歌唱訓練,使學生掌握這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在思想上、道德上使學生受到教育,激發他們的蓬勃向上的精神。 歌唱是通過音樂和詞的藝術形象去啟發學生的美感。一首好的歌曲,它的詞本身就是一首詩,一篇好散文。它包括了文學、音韻的美等諸多美學價值。歌唱應是表現音樂美的最佳途徑,在歌唱和欣賞優美高尚音樂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形象的熏陶和感染,使學生情操和品格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 歌唱是形成中小學生健全審美心理的重要一環,健全的審美心理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支歌曲從產生、演唱到欣賞的過程都是一種心理創造,是為表現情感的,是通過精神來操作的。因此,歌唱地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審美觀是十分重要的。 歌唱在人的語言發展及民族文化的弘揚方成也有顯著的作用。首先,歌唱需要語言,要求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特別是中國歌曲,漢字要求聲、韻、調等,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好歌曲的前提下要打好語言基礎。歌曲中的歌詞又具有詩歌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在歌唱中能夠熟練的運用語言,正確發音,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 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著大量的民歌或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這些歌曲是引導兒童進入音樂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加深學生音樂「母語」,培養兒童熱愛民族音樂,繼承民族傳統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音樂文化素養在培養學生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教育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品格高尚、情感豐富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運用專業技能,把音樂的深邃內涵和真摯情感表達出來,獻給廣大的人民群眾,擔負起音樂藝術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當然,音樂文化素養的培養和形成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文化學習和道德修養,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對於我們的藝術教育事業是很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中,要大力地正確地運用歌唱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音樂普及到每個角落。達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的要求。正確的運用歌唱教學,不僅是對學生音樂技能、音樂素質的提高起到基礎作用,也是為培養音樂家打造堅實的基礎。歌唱教學不僅能促進中小學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養,更主要能協調各育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歌唱教學是其他形式不可比擬的,只有把歌唱教學擺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健康的發展,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促進素質教育的推進,加快我國文化事業的進步。

『肆』 淺談如何做好低年級唱歌教學

淺談如何做好低年級唱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738(2011)12-0095-01

摘要:對於低年級兒童,教給他們的歌曲孩子們很容易學會。但如果一節課只讓孩子們翻來覆去的唱,他們就會失去興趣,也感受不到音樂的美,達不到教學目的。對於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如何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培養音樂興趣,改進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培養興趣;快樂氣氛;表演

新課標力求體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它為音樂教學指出了一個方向,即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眾所周知,抓好音樂教學,是構建以德育為主導,心理教育為主線,體育為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為主體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育的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唱歌曲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對一首新歌曲由不會到會的一個過程。學生通過唱一首新歌,既能得到知識,又能受到美的熏陶。歌唱是一門藝術,幫助學生理解、接受、喜愛這門藝術是音樂教師在教唱歌曲中的首要任務,怎樣才能更好把任務完成呢,在實際教學中我總結了如下的經驗:
一、激發學生歌唱的興趣,為歌唱教學作好充分的准備
興趣是調動思維、探究知識的內動力,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歌唱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課前可以和學生一起挑選大家熟悉的喜歡唱的歌曲,做好歌唱課的鋪墊工作;有吸引力、有感情的導入,讓學生對歌唱產生期盼、渴望的心情;還有就是教師有感染力的示範演唱,讓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唱的慾望。
教師要熟悉歌曲,這是在教唱一首新歌前必須要准備的,首先要吃透歌詞,明確歌曲情緒、速度、主題思想。然後要仔細分析樂曲旋律,明確歌曲調式、調性,以及歌曲的風格、特點,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是抒情的還是雄壯的等等,並找出歌曲中的重點、難點,以便在教唱中進行重點練習。范唱有聽錄音和教師示範兩種,這里主要說一下教師范唱,要求教師盡力按歌曲所要求的情緒、風格特點進行准確的演唱,給學生一個較為完整的藝術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分析講解歌詞的歷史背景也是范唱的一項重要內容。比如在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把本歌所描寫的情景:日寇侵華所犯罪惡用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使他們對歌曲內容、情緒有一個正確了解,更容易把握歌曲情緒、為唱好歌曲打下基礎。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思想內容,運用形象生動而簡練的語言把要注意的問題向學生講清楚,使學生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後,感受到音樂的藝術形象,以掌握要領。
二、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學會聲情並茂的演唱
歌唱教學是是音樂教學的最基本的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欣賞音樂、表現音樂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樂譜是一首歌曲最基本的部分,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教學生唱譜,掌握食譜知識。低年級由教師分句教唱,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為了鞏固樂譜唱的准確,可以採用分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視唱樂譜,這樣既學得快又學得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運用手勢來表現歌曲的強弱、力度、速度等。因為肢體語言不僅是人們情感的外露,而且是音樂各要素的內涵。如教唱《火車開啦》時,火車近了,手勢幅度大;火車遠了,收拾幅度小,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歌唱要達到聲情並茂,並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效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握歌曲情緒,學習有感情的演唱。如在教學歌曲《小寶寶睡著了》時,要求學生把握歌曲中溫柔、甜美的感情。我再范唱時用輕聲,並配上搖寶寶的律動,這時,有的同學的頭就微微地晃動,眼睛注視著老師。通過這種范唱的引導,學生掌握了輕聲演唱歌曲的方法,並把握了此曲溫柔、甜美的感情,甚至還想像寶寶在媽媽懷中睡著了的甜美畫面。
如果一節課還有剩餘時間,可以採用老師彈、學生聽的方式,讓學生們隨著音樂節奏,音區的變化,想像出各種不同的動物形象。如把《火車開啦》的旋律變成三拍子,並在高音區彈奏,孩子們立刻想像出小鳥、小蝴蝶、小海鷗 動物的形象;當把音樂變成二拍子在低音區彈奏時,孩子們又馬上聯想到大象、獅子、老虎等動物的形象,並且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模範各種動物的行走、動作、神態。讓孩子們通過聽,發揮他們豐富的想像力,打開想像的翅膀,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及濃厚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要提高音樂課的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裡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
三、關注學生情感,增強學生歌唱的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唱歌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靈活多樣性,教師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做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願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我們知道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對於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學生,要求他們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對於一些對獨立唱歌感到緊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背唱歌曲;而對於一些對自己沒有信心、懼怕唱歌的學生則只要求他們唱准歌曲的節奏和音高。不同的學生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會逐步認識自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唱歌潛能,使部分學困生和沒有信心者減少對唱歌的恐懼,樹立起唱歌的自信心。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愛每一個孩子,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中,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盡情地唱、忘情地唱、入情地唱。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有效的歌唱教學方法,不僅是調動學生歌唱的興趣,更是對學生音樂技能、音樂素質的提高起到基礎作用,也是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當然歌唱教學方法有很多,我想只要是讓學生喜歡唱歌、投入的唱歌,是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方法都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伍』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自性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
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 四、變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陸』 如何看待中小學音樂課中的唱歌教學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柒』 兒童歌唱教學有哪些策略

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的研究
2015-05-26 | 幼兒 教學 歌唱

目前,新的教育觀念已經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靈,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有些教師較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穿新鞋走老路現,在教學過程中,眼中無兒童,鑒於此,提出了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
一、多元歌唱教學模式
我們應本著「系列層次活動」式的「多層次介入」的程序,讓幼兒從「多渠道參與」、「多角度感受」,從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在不斷的研討—實踐—反思—再研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探索出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學模式。
1、選擇多元的教育材料,豐富幼兒的音樂生活
本著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原則,我們可以嘗試從多方位去發展幼兒歌唱活動的資源。並將資源進行了分類、篩選,建立了五個資源庫,即優秀的中國兒童歌曲資源庫、民歌歌曲資源庫、外國優秀歌曲資源庫、時尚流行歌曲資源庫、戲曲資源庫。
2、多元歌唱教學模式的探索
在確立了歌唱活動材料選擇的定位後,我們可以借鑒、融合許卓婭的系列活動理論和預知學習理論,並以這兩大理論體系為支撐,以多元智能為依據,進行多元歌唱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我們可依據歌唱材料的分類,總結出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學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學策略
1、優秀兒童歌曲的教學策略
傳統經典的兒童歌曲是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精品,這類歌曲不僅具有鮮明的兒童特點和較高的藝術性,其內容與形式也是極其豐富的。(1)角色探究法。針對有情節有角色的歌曲,讓幼兒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達和情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2)音畫轉換法。藉助能為幼兒所理解的圖畫、符號、幫助幼兒理解歌曲,通過互動,可以幫助幼兒有效地記憶歌詞、表達情感。(3)情景互動法。藉助歌曲所表達的意思來設置情境,讓幼兒參與到情境中來,通過在情景中的游戲、談話學習歌曲。(4)暢想生成法。在簡單理解詞意基礎上不直接教歌詞,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大膽想像,經過過濾、組織來創編歌詞生成歌曲,促進幼兒創新精神。

2、外國歌曲的教學策略
為培養幼兒接納、尊重多元文化與藝術,通過多元教學模式,幼兒不僅能輕松地學會演唱,還引發出幼兒對國外的風俗習慣、建築風格、語言、貨幣等系列的生成活動。(1)游戲協作法。根據歌曲的民風特點,創設相應背景的游戲情境,通過參與游戲活動,感受歡快的氣氛,讓幼兒在協作、交流中學會大膽、自由的演唱歌曲。(2)填充創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點及其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創編、填充歌詞或旋律來學習演唱歌曲,讓幼兒在一步步參與中不知不覺的學會歌曲。(3)對比欣賞法。藉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風格,通過與本地歌曲的對比,學習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外國民歌,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感受,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4)喚醒自主法。通過幼兒提供嘗試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豐富幼兒音樂經驗。
3、民族歌曲的教學策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

『捌』 為什麼要選這個中學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的現狀及對策論文題目

摘要 二) 學生學習方式陳舊,對學生的個性張揚不利

『玖』 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及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兒童的聽覺和發聲器官得到良好的發展,並使兒童的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志、個性有所發展,教學方法的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摸索了幾種教學方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現場錄放法
按一般心理,每個兒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聽一聽自己的聲音,現場錄放法是讓一位學生上講台演唱,老師把這一過程錄下來,接著放給同學們聽,然後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演唱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應該注意的地方。好在什麼地方錯在什麼地方,教師幫助學生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加以糾正。採用現場錄放法多用於唱歌課之後的鞏固練習。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這種手段能夠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增強音樂趣味性,從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課件激趣法
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可以豐富並優化課堂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音樂課件具有形象性、真實性、主動性、感染性等特點,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誘導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使教與學變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遊多麼好》的教學中,屏幕上出現藍天白雲、春暖花開的畫面,隨著畫面的推進,同時響起了歌曲的優美旋律,「花兒開了,鳥兒叫了,多麼好;山變青了,水變綠了,多麼好;迎著春光,來到田野,多麼美;唱起歌來,跳起舞來,多麼好。」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詩意自現,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同時也理解了歌曲所蘊含的意義。
音樂教學方法之啟發提問法
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提問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傳遞思想、進行師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當的提問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課堂結構緊湊、氣氛活躍。音樂教學中的提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如:「這首歌曲中是幾拍子?以前聽過嗎?」;另一種是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唱,逐漸體會,尋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師范唱的時候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這首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情緒來演唱?」在欣賞歌(樂)曲時思考「本曲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情緒?」這類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投入到欣賞中,並針對老師提的問題去聽,聽賞後要能談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評論,然後讓學生根據大家評論的問題再完整地欣賞樂曲,教師則做補充歸納。
音樂教學方法之體態律動法
「體態律動法」是本世紀初由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斯(1865--1950)首創的,其目的在於通過身體動作體驗和培養節奏感,以加強對音樂的注意和記憶,達到促進學習者自我表現的願望,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達到音、舞不分家。當學生唱完或欣賞完一首歌曲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體會、想像,編配簡單的律動,並通過積極主動的表演展示學生對歌曲、樂曲情感、內涵的理解和表現。例如通過歌曲《娃哈哈》(維吾爾族)的音樂,表演新疆舞蹈的形象;通過歌曲《洗手絹》(汪玲曲)的音樂,表演洗手絹時的愉快勞動情景;樂曲《游戲》(李重光曲)表演兒童游戲時歡樂的情緒;樂曲《騎木馬》(劉詩崑曲)表演騎木馬時的動作等。

閱讀全文

與歌唱教學方法應用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台vip用酒查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141
手臂刮汗毛用什麼方法 瀏覽:737
調理肌酐最好的方法如何降 瀏覽:936
狗風疙瘩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00
大蒜治療金魚腸炎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769
江蘇高質量考核發展指數計算方法 瀏覽:917
蟲牙土方法怎麼治 瀏覽:293
水膠體敷料使用方法 瀏覽:829
粉絲的訓練方法 瀏覽:778
鋁蓋發霉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賺錢的方法 瀏覽:441
黃金三角手臂鍛煉方法 瀏覽:12
根號15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圖片 瀏覽:913
語音提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204
c32漏電保護空開連接方法 瀏覽: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335
36x1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58
高阻計使用方法 瀏覽:951
水質超標的解決方法 瀏覽:575
英語大師教學方法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