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倫敦地鐵的簡史
1829年以前,倫敦完全沒有任何供大眾使用的交通工具。1829年誕生的公共馬車,行駛路線固定,距離很短,每個乘客收費1先令,顯然既不是普通民眾可以輕易搭乘的。
從1800年到1831年間,倫敦人口從不足100萬上升到175萬,城市中心布滿了房屋,街道越發狹小不堪,高峰時間出租馬車形成擁堵,交通成了倫敦的一大難題。
倫敦市組織了交通委員會徵集方案,律師查爾斯皮爾森提出了修建「倫敦中央火車站」的設想,他認為只要火車通到城市中心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而一群承包商提出的要在倫敦修建一條地下道路的設想:他們認為人和車完全可以在地下通行。這兩個想法結合了起來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地鐵的概念。
1861年,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之前,倫敦各大報章對它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之類。
當時的地道掘進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上部分的住戶全部搬遷,工人們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米寬6米深的大壕溝,用黃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型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耗資巨大。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還要鑽出通風孔。
1862年,當地鐵挖到一條小河的岸邊時,河岸發生了坍塌,工地灌進了兩米多深的河水。腳手架橫七豎八地泡在水裡,一片狼狽的場面。貝克街的地鐵壁畫描繪了這一場景。
1862年中,4.8公里長,7個停靠站的地下鐵道基本完工了。蒸汽車頭開進了地下,大約40名官員乘坐在沒有頂棚的木製車廂里對地鐵進行了第一次巡遊。這個場面也被記錄在了貝克街壁畫上:車廂類似大型的煤礦運煤車,紳士修女們的肩膀以上的部分全部暴露在外,每到一站,人們脫帽歡呼,以表達喜悅之情。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運行。 從1863年第一條地鐵獲得成功開始,嘗到地鐵甜頭的倫敦人就開始考慮修建第二條地鐵了。同一年,工程師約翰福勒(JOHN FOWLER)提出倫敦地鐵建設應該從直線向環線發展。四年以後,環線地鐵(CIRCLE LINE)投入建設,1884年完工。
穿越著名的泰晤士河時,因為地下掘進技術技術還不成熟,第一條鑽洞鑽出的隧道雖然橫穿了泰晤士河,但卻窄小得無法修建鐵路,成了一條地下人行道。有專人在隧道門口收費,1便士可以走一次,在隧道開放的頭15個星期里,有100多萬人穿行。1869年,這條地道被拓寬,改建成了地下鐵路是東倫敦地鐵的一部分。
此後,幾百公里的地鐵採用了成熟的地下挖掘技術,繼大都會線和環線的建設與開通,倫敦縱橫交錯的地鐵網終於開始形成。
1898年,連接城市南部與金融城的地鐵:滑鐵盧與城市線(WATERLOO & CITY? LINE)開通。
1900年,橫貫整個倫敦的中央線(CENTRAL LINE)也完成了。這條地鐵因為隧道寬大、機車和動力系統也更強大,因而更為經濟。2個便士就可以買一張票。
接下來的一戰和二戰中,倫敦的地鐵的修建被迫停了下來。人們通過地鐵將婦女和孩子們向比較安全的農村和郊外疏散。
1940年後,倫敦地鐵的隧道擔當起了防空洞的作用:成為了戰時的軍事指揮中心、戰時工廠、醫院和市民的避難所。丘吉爾本人就是在一處小地鐵站里繼續工作的。《魂斷藍橋》里瑪雅和軍官羅伊躲空襲的防空工事就是倫敦地鐵的滑鐵盧站。沿著月台倫敦人安排了床鋪。老人和婦女就睡在那裡,按照1940年10月28日的記載,因為供不應求,還需要買票預定這樣的床位。
1948年計劃的縱貫倫敦的地鐵C線,也就是今天的維多利亞線(VICTORIA LINE)拖到1959年才真正開工,1962年完成了第一段。1969年3月7日,由女王剪綵宣布完工。但實際上,這條線路的最後一段直到1971年才修完。
1949年計劃的朱必利線(JUBILEE LINE)及其延長線完工更晚。從設計到完成花了30年,1979年才對外開放。
② 地鐵是如何建造的
1、明挖回填法: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明挖隨填(明挖回填)。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結構,隧道有足夠的承托力後纔把路面重新鋪上。除了道路被掘開,其他地下結構如電線、電話線、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這種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鋼,但較舊的系統也有使用磚塊和鐵的。
2、鑽挖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在地面某處挖一個豎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見的方法為使用鑽挖機(潛盾機,盾構機),一面挖掘一面把預先准備好的組件安裝在隧道壁上。對於建築物高度密集的地方(如香港的香港島),鑽挖法甚至唯此一個可行的建造方法。
(2)倫敦地鐵施工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安全設施
氣壓
地鐵因列車在隧道內高速移動,可能產生隧道及車輛內的壓力劇烈改變,而造成旅客不舒適的感覺,或者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其壓力改變的現象詳見活塞效應。 地鐵因列車高速移動產生的壓力波若傳抵隧道出口,將產生隧道口微壓波噪音,干擾附近住民的安寧。
防護門
為保護乘客安全自動控制的地鐵站台防護門。地鐵站台安全防護門,沿站台內鐵軌乘客一側設置,包括隔離護欄、滑動門以及驅動裝置。防護門沿地鐵站台邊緣設置,將列車與地鐵站台候車廳隔離。
地鐵站台安全防護門大致分為全高封閉式站台幕門系統、全高式安全門系統以及半高式(高約1.5 m)安全門系統。
③ 倫敦地鐵的施工特點
區間隧道為矩形雙線斷面並用明挖法施工,採用混合軌距,即在1435毫米的標准軌距之外,再鋪設第三根鋼軌而與第一軌組成寬為 2134毫米(7英尺)的寬軌軌距,因而區間隧道斷面的寬度為8.69米,高度為5.18米,1869年將第三軌拆除不用。以後用明挖法繼續修建,到1884年構成了環行線。
倫敦地鐵最早採用了深埋的圓形隧道。1880年起,利用圓形盾構並輔以壓縮空氣,修建了長約5.23公里的一段線路,於1890年12月18日通車,並改用電力機車牽引,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電力機車牽引的地下鐵道。圓形隧道的內徑為3.10~3.20米,外徑為3.32~3.43米,採用鑄鐵管片襯砌。
④ 地鐵是怎麼修成
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結構,隧道有足夠的承托力後纔把路面重新鋪上。除了道路被掘開,其他地下結構如電線、電話線、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這種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鋼,但較舊的系統也有使用磚塊和鐵的。
施工一般採用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建造:
1、明挖順作法: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場地條件比較狹窄的基坑或溝槽,如基坑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地層基本無承載力,環境保護要求較高,釆用放坡開挖難以保證基坑的安全和穩定,可施工圍護樁、牆時,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2、基坑蓋挖順作法: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場地條件比較狹窄且規模較大的基坑工程。
對於開挖范圍較大,地下水位高,地層自穩能力較差,降水比較困難的地下工程或釆用敞口開挖難以保證施工和環境安全時,可考慮釆用蓋挖順作法。
3、基坑蓋挖逆作法:蓋挖逆作法一般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場地條件比較狹窄的深、大基坑或平面形狀比較復雜的基坑施工。
(4)倫敦地鐵施工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鐵因列車在隧道內高速移動,可能產生隧道及車輛內的壓力劇烈改變,而造成旅客不舒適的感覺,或者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其壓力改變。 地鐵因列車高速移動產生的壓力波若傳抵隧道出口,將產生隧道口微壓波噪音,干擾附近住民的安寧。
由於都市內交通運輸擁塞,大眾普遍要求「不需要太長等候時間就能搭乘」。
為此列車的運行間隔被設定10分鍾以下。莫斯科在交通尖峰時段更每隔一分鍾就有一班次。一般情況下,車站內的兩個站台內的列車是同時到達的。
但在東京的部分路線,實行緩行和急行兩種運行方式同時進行的情況。急行列車不停一些較小型的車站,緩行列車則每站都停。
世界的大部分的軌道交通路線,從早晨四點營運到凌晨零點。通常於早晨4點至7點發首班車,晚上10點至凌晨1點發末班車。少數的例外,美國芝加哥和美國紐約為24小時運營。
⑤ 地鐵列車怎麼建造
當我們享受著軌道交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
想必不少小夥伴都想知道
它是如何建成的吧?
能在地底,甚至地上高架橋上飛馳
地鐵的修建必定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
地鐵的誕生
19世紀中葉,英國倫敦街頭交通堵塞嚴重。一位名叫查爾斯.皮爾遜的律師想到火車跑得很快,怎樣讓火車跑進城市呢?一次,查爾斯看到牆角的老鼠洞里,一隻老鼠在跑來跑去,他提出一個妙想:讓火車在地下跑起來!1863年,這個「異想天開」得以實現--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倫敦誕生了!隨後,世界大城市紛紛建造地鐵。這種速度快不堵車、環保又舒適的交通工具,深受大家喜愛。
建設地鐵不容易
建設地鐵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哦!地鐵是高密度、特大型、綜合性軌道交通運輸系統,涉及40多個技術專業,得花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地鐵線網,蜘蛛網一般的地鐵線路
在地鐵建造之前,工程師首先要規劃列車行駛的線路。地鐵線路像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稱為地鐵線網。
地鐵線網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客流預測分析,充分考慮交通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布局。
地質構造與勘察
因為地鐵一般是建在地下,所以我們還要充分了解地下世界。地下一般是由很復雜的岩土構成的。
工程地質勘察,讓我們有了透視眼
怎樣弄清楚地下的情況呢?這時就要依靠工程地質勘察了。
鑽孔取樣勘探
使用地質鑽機在地表下鑽出深深的孔,然後用空心鑽頭將岩土樣帶出地面進行取樣分析。一般鑽孔間距為幾十米,遇到地下溶洞、孤石等復雜地質,鑽孔間距縮減為幾米。
電法勘探
根據各類岩土電學性質的差異來分析地質情況。
磁法勘探
通過觀測和分析由岩土的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進行地質研究。
聲波法勘探
通過在兩孔間發射聲波,然後根據不同岩土分界面上反射回來的聲波進行地質分析。
地鐵車站的確定
列車行駛的路線確定了,那地鐵車站又要建在哪裡呢?
依據城市規劃,地鐵車站一般會選擇建在住宅區、商業區等主要客流集散點,方便市民出行。同時考慮土地利用、與其它交通方式換乘便捷、周邊環境條件等因素。
明挖法施工
安全又經濟的明挖法施工
正式開工前,要准備一塊滿足施工需求的場地。地鐵車站一般是從地面自上而下進行開挖,這就是安全又經濟的明挖法施工。
開挖前,需要處理影響施工的建築、綠化和管線等,還要增加臨時道路,以減少建設地鐵時對交通出行的影響。
A、綠化遷移
施工范圍內的綠色植物,需要進行遷移,在施工完成後進行恢復。
B、交通疏解
為保障交通順暢,原道路進行拓寬或改道,形成新的道路,以保障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施工完成後再進行道路恢復。
C、房屋拆遷
為了保障施工和周邊安全,在工程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築,需要保護或拆遷。
D、管線遷改
城市地下埋藏了錯綜復雜的管線,如電力、通信、燃氣、自來水管道等,在施工前需要進行保護或遷改。
開始建造地鐵車站的「外殼」
我們開來了很多機器,准備施工啦!首先,我們來建造地鐵車站的「外殼」,例如地下連續牆,保護基坑與周邊安全。
Step1、成槽
使用成槽設備在基坑的周邊形成一段段深槽。
Step2、吊裝鋼筋籠
把一根根鋼筋綁紮成與深槽形狀吻合的鋼筋籠,再通過起重機將它吊進深槽中。
Step3、灌注混凝土
在吊裝了鋼筋籠的槽內,灌注混凝土,築成一段鋼筋混凝土牆。
Step4、形成封閉的地下連續牆
將每一塊鋼筋混凝土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將基坑圍住的保護牆,防止基坑坍塌,保護周邊安全。
在深坑裡面建造地鐵車站
在連續牆完成後,便開始一邊開挖一邊支撐,形成一個巨大的方形深坑。我們就是在這個深坑裡面建造地鐵車站。
Step5、基坑開挖
在保護牆圍合的空間內進行土方開挖,基坑形狀像一個大大的長方形盒子。
Step6、搭建支撐梁
每挖到一定深度,就要在地下連續牆兩側之間架設支撐梁,保護基坑安全。
Step7、基坑底部防水施工
在基坑底部鋪設防水卷材。
Step8、綁扎鋼筋網
綁扎車站主體結構的鋼筋網。
地鐵車站雛形漸漸成型
在搭好的鋼筋網上灌注混凝土,這時地鐵車站的雛形漸漸成型了。
Step9、灌注混凝土
往安裝好模板的鋼筋網灌注混凝土,依次建造底板、側牆、中板和頂板。
⑥ 地鐵是怎麼建設的
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地鐵,為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對該詞有兩種理解: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即「地下鐵道」或「地下鐵」(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簡稱;許多此類系統為了配合修築的環境,並考量建造及營運成本,可能會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區轉成地面或高架路段。指涵蓋了都會地區各種地下與地上的路權專有、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Metro),台灣則稱為「捷運」(Rapid transit)。[1] 地鐵是沿著地面鐵路系統的形式逐步發展形成的一種用電力牽引的快速大運量城市軌道交通模式,其線路通常敷設在地下隧道內,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從地下轉到地面或高架橋上敷設方式。
地鐵的建設
在地底下挖隧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需要極大量的金錢和時間,至少也要好幾年才能完成。 明挖回填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明挖隨填(明挖回填)。這種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結構,隧道有足夠的承托力後才把路面重新鋪上。除了道路被掘開,其他地下結構如電線、電話線、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這種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鋼,但較舊的系統也有使用磚塊和鐵的。
鑽挖法:另一種方法是先在地面某處挖一個豎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見的方法為使用鑽挖機(潛盾機,盾構機),一面挖掘一面把預先准備好的組件安裝在隧道壁上。對於建築物高度密集的地方(如香港的香港島),鑽挖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建造方法。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街道或其他地下設施的影響非常小,甚至可在水底建造(倫敦、首爾和香港的城市軌道系統都有很多越過河流或海港的隧道);隧道的設計也有較多的創作空間,例如車站會比站與站之間的隧道高一些,有助列車離站時加速以及進站時減速。 但這種挖法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其中之一是經常需要留意地下水的影響;另外在一些較硬的岩層開挖,可能需要炸葯。地下空氣供應問題甚至隧道坍塌亦有可能造成工人傷亡。此外,對於建築高度密集的地方,挖掘時除了要留意避免對工地四周的建築結構造成影響以外,有時亦要統籌所在的公用事業,把地底的輸水、輸電管線遷移,以便騰出地方來興建列車通道。
地鐵車站一般採用以下方法建造:
(1)垂直明挖順作法 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場地條件比較狹窄的基坑或溝槽,如基坑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地層基本無承載力,環境保護要求較高,釆用放坡開挖難以保證基坑的安全和穩定,可施工圍護樁、牆時,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2)基坑蓋挖順作法 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場地條件比較狹窄且規模較大的基坑工程,對於開挖范圍較大,地下水位高,地層自穩能力較差,降水比較困難的地下工程或釆用敞口開挖難以保證施工和環境安全時,可考慮釆用蓋挖順作法。
(3)基坑蓋挖逆作法 蓋挖逆作法一般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地面交通繁忙,場地條件比較狹窄的深、大基坑或平面形狀比較復雜的基坑施工。
⑦ 地鐵軌道所用的材料是什麼
地鐵軌道所用的材料是錳鋼。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運量、用電力牽引的軌道交通。列車在全封閉的線路上運行,位於中心城區的線路基本設在地下隧道內,中心城區以外的線路一般設在高架橋或地面上。
地鐵涵蓋了城市地區各種地下與地上的路權專有、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國台灣地鐵稱之為捷運。
除了地下鐵以外,也包括高架鐵路或路面上鋪設的鐵路。因此,地鐵是路權專有的、無平交,這也是地鐵區別於輕軌交通系統的根本性的標志。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條)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始建於1863年。
(7)倫敦地鐵施工方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鐵車型由地鐵所用車輛的型號。一般而言,世界各地地鐵車型沒有統一的標准,往往是按照某個地方的地鐵所需量身定製,比如紐約地鐵的A系統和B系統。在中國大陸,地鐵車型往往被分為A、B、C三種型號以及L型。
地鐵車站基坑按施工方法可分為明挖法、暗挖法和蓋挖法施工;根據施工的順序又可分為順挖法和逆挖法。施工一般採用以下幾種常用方法建造.
明挖順作法:適用於建築物比較密集,場地條件比較狹窄的基坑或溝槽,如基坑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地層基本無承載力,環境保護要求較高,釆用放坡開挖難以保證基坑的安全和穩定,可施工圍護樁、牆時,釆用垂直明挖法施工。
⑧ 倫敦地鐵的介紹
倫敦地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鐵道。總長超過410公里。1856年開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它長約7.6千米,隧道橫斷面高5.18米、寬8.69米,為單拱形磚砌結構。當時是以蒸汽機車牽引列車。1890年又建成一條地下鐵道,長5.2千米,隧道為圓形,內徑3.10~3.20米,鑄鐵管片襯砌。用電力機車牽引列車,為世界上第一條電氣化地鐵。現在英國倫敦地鐵列車通過第三軌供直流電,電壓為600伏。列車運行速度約32公里/時,最大時速達96公里。倫敦地鐵於1971年開始在維多利亞線區應用遙控和計算機技術操縱列車。截止至2015年6月,倫敦地鐵的單日通票(1至6區)價格為12英鎊每人(約合人民幣120元)。
⑨ 修建地鐵的方法有哪些
修建地下鐵道的方法大體可分明挖法和暗挖法兩種。明挖法就是在地面先挖一長坑,在坑裡鋪設一條巨大的管道,再在管道內鋪上鐵道,安裝信號系統,建好站台,等等,再用土把這管道埋好。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建設離地面較淺的地下鐵道(15米以內)。這種施工工序簡單,可充分發揮大型土建機械設備的效能。天津地下鐵道和北京地下鐵道的一線、環線都是這樣建成的。
而暗挖法是像蚯蚓鑽洞那樣,所有的工作都在地下完成,僅把挖出的土運到地面就是了。現在北京、廣州正在建設的地下鐵道就是採用的這種方法,它特別適用於城市中心地帶或距地面較深處修建地下鐵道。
現在,地下鐵道使用的機車都是電力機車,但與常規的電力機車不大一樣。為了降低隧道的高度,電源線路不在車廂上方,而在側面,所以機車的導線架也不設在車頂,而設在車門以下。此外,每節車廂都有電動機,許多車廂都有駕駛室,這樣,列車起動、制動都快而靈活,易於編組,可以從兩個方向運行。地下鐵道的列車一般由3—6節車廂組成,每節長13—15米,可搭乘11—200人,有的車廂更大,可容納900人左右。
1997年,蘇聯在地震多發區的塔什干(現為獨立的塔什干共和國首都)建成了一條長15.4千米的地下鐵道。這是第一條建在地震區的地下鐵道。他們採用了多種特殊技術和設施來應付地震。比如,每隔15米安裝一台地震感測器,只要有任何輕微震動,感測器就能自動發出警報,使人們戒備。這樣,一旦發生即使是里氏七級的地震,地鐵會立即停止運行,整個地下鐵道仍能安全,保持完好。地震區的地下鐵道對發展當地的經濟和交通事業起著重大作用,但由於這種地下鐵道每千米的造價和自動化程度都高於一般標准,所以投資、運行費也高,要求更復雜、嚴格的管理系統。
歐洲的人力資源不那麼豐富,為節省人力,提高客運量,法國於198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條無人駕駛的地下鐵道。列車時速為60-80千米。在人流高峰時,1分鍾開出一趟,平常是每5分鍾一趟,每天客運量約5萬人次。無人駕駛的地下鐵道自動化程度高,駕駛、售票、檢票全部採用自動裝置。全線只有5名工作人員在控制室內通過2000台電視屏幕進行監控。控制室的電腦與各站台、車廂內200個微型信息處理機相連。萬一發生故障,遙控系統可令列車減速或停車。一般故障由控制中心排除,特殊故障才到現場處理。此外,每個車站都裝有雙重安全系統,站台門只有車門打開時才開啟,以保證安全。如果車廂內有人犯罪,乘客可隨時用車內電話與控制中心聯系,遙控系統可令車門鎖上,把車一直開到有40名警察的特種警衛車站,然後處理事件。這條線路從未發生過事故,以安全可靠著稱。
地下鐵道的優點雖然很多,但造價昂貴是它的致命弱點。為降低造價,很多國家把郊區的地下鐵道線路建在地面上,把市區部分地下鐵道線路建在高架橋上,因此「地下鐵道」成了市內地下、地面、高架鐵道的總稱。現在只有馬德里、漢城、北京等十幾座城市的地下鐵道全部建在地下(但北京至通縣的地鐵將建在地面),而像芝加哥、倫敦、舊金山等城市,地下鐵道的地下部分還不及全長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