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好客戶管理應該怎樣做
我也做過客戶管理,不過也做的時間很短而且跟你又不是同一個行業,而且每個公司的客管的工作也有所不同。有多深的見解我就不敢說了,但還是知道一些。
做客管其實就做一些建立和維護客戶關系的事情。建立目標客戶,凡是能找到目標客戶的地方一個都不會放過,互聯網、黃業,上門拜訪等等。。工作時間長了,你每去一個地方就很習慣地留意一下有沒有可以成為你的客戶。要銷售持續增長建立新客戶很重要,但維持老客戶的關系也非常重要。維護好老客戶的關系本人覺得最重要是做好售好服務。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個人體驗,也不一定適用。因為每家公司都有每家公司不同的銷售模式和尋找客戶的方法,做的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知道,也不需要擔心什麼。
2. 中小型企業客戶關系管理有哪些方式和方法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客戶管理方法
客戶關系管理注重的是與客戶的交流,企業的經營是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以產品或以市場為中心。為方便與客戶的溝通,客戶關系管理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交流的渠道。顧客包括老顧客和新顧客,所以做好客戶關系管理首要任務就是既要留住老客戶,也要大力吸引新客戶。
留住老客戶的主要方法包括:
第一,為客戶供高質量服務。質量的高低關繫到企業利潤、成本、銷售額。每個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用什麼樣高質量的服務才能留住企業優質客戶。因此,為客戶提供服務最基本的就是要考慮到客戶的感受和期望,從他們對服務和產品的評價轉換到服務的質量上。
第二,嚴把產品質量關。產品質量是企業為客戶提供有利保障的關鍵武器。沒有好的質量依託,企業長足發展就是個很遙遠的問題。肯德基的服務是一流的,但依然出現了蘇丹紅事件,而讓對手有機可乘,致使客戶群體部分流失;康泰克息斯敏等葯物也是在質量上出現問題而不能在市場上銷。
第三,保證高效快捷的執行力。要想留住客戶群體,良好的策略與執行力缺一不可。許多企業雖能為客戶提供好的策略,卻因缺少執行力而失敗。在多數情況下,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別就在於雙方的執行能力。如果對手比你做得更好,那麼他就會在各方面領先事實上,要制定有價值的策略,管理者必須同時確認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條件來執行。在執行中,一切都會變得明確起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管理者角色定位需要變革,從只注重策略制定,轉變為策略與執行力兼顧。以行為導向的企業,策略的實施能力會優於同業,客戶也更願意死心塌地地跟隨企業一起成長。
吸引新客戶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第一,以市場調查為由,收集客戶名單。
第二,以公司搞活動,可以參加抽獎,進而收集相關名單。
第三,開發已簽單的客戶,做好服務,尋求轉介紹.等等方式,換句話講,開發客戶需要找一個理由,這點很重要。
留住了老客戶,吸引了新客戶,就如擁有了雙劍合璧的力量,可以使其發揮出最大的萬丈光芒,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途徑
菲利普·科特勒認為,顧客滿意是指一個人通過對一種產品的可感知的效果(或結果)與他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較後,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根據顧客滿意的定義,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對產品和服務的期望與顧客對產品與服務的感知的效果的差距。因此,從顧客滿意度的定義可知,影響顧客滿意度的因素有顧客的期望值和顧客感知價值,而顧客感知價值又取決於顧客感知所得與顧客感知所失的差值大小。因此,提高顧客滿意度的邏輯即為:管理顧客的期望,增加顧客感知所得,減少顧客感知所失。
對於顧客期望的管理有如下考慮:
1、提高期望值有利於吸引顧客購買。
2、期望值定得太低,顧客滿意度高,但銷售量小。
3、期望值定得太高,顧客滿意度低,顧客重復購買的少因此企業應酌情引導顧客的期望。
對於增加顧客感知價值,有如下途徑:
1、增加顧客感知所得。
2、減少顧客感知所失。
3、既增加顧客感知所得,又減少顧客感知所失。
主要架構
CRM的主要手段與目的(Means-Ends)可由CRM的『10C』架構來了解。
(1)顧客輪廓(Customer Profile):指的是企業對顧客集成性信息的搜集,包括人口統計信息、消費心理特性、消費需求、消費行為模式、交易紀錄、信用等等,以充分了解顧客輪廓。
(2)顧客知識(Customer Knowledge):指的是與顧客有關,由信息轉換而來,更深更廣、更能指導CRM的一些經驗法則與因果關系等。
(3)顧客區隔(Customer Segmentation):指的是將消費者依對產品/服務(P/S)的相似慾望與需求,區分為不同的顧客群(Need-based),或以顧客獲利率來區分(Value-based),後者對CRM尤其重要。
(4)顧客化/定製化(Customization):指的是為單一顧客量身訂制符合其個別需求的P/S,例如一對一的價格、一對一的促銷、一對一的通路。此為CRM重要的手段之一,亦即由大量營銷(Mass Marketing)→區隔營銷(Segmentation)→一對一營銷(One to One Marketing)
(5)顧客價值(Customer Value):指的是顧客期望從特定P/S所能獲得利益的集合,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員工友誼價值、品牌價值等。CRM的目的在提高顧客的所有價值,與降低其所有的成本。
(6)顧客滿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指的是顧客比較其對P/S品質的『期望』與『實際感受』後,所感覺的一種愉悅或失望的程度。
(7)顧客的發展(Customer Development):指的是對於已有的老顧客,應想盡辦法提升其對本公司的荷包貢獻度(Wallet Ration),其主要有兩種作法:
·交叉銷售(Cross Sell):吸引老顧客來采購公司其他的產品,以擴大其對本公司的凈值貢獻。
·高級銷售(Up Sell):在適當時機向顧客促銷更新、更好、更貴的同類產品。
(8)顧客保留率(維系率)(Customer Retention):指的是在於如何留住有價值的老顧客,不讓其流失,利用優秀、貼心、量身訂制的產品與服務來提升顧客的滿意度,以降低其流失率(Chun Rate),獲取其一輩子的凈值。
(9)顧客贏取率(Customer Acquicition):指的是利用提供比競爭對手更高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來吸引及獲取新顧客的青睞與采購。
(10)顧客獲利率(Customer Profitability):指的是顧客終身對企業所貢獻的利潤,亦即其終生的采購金額扣除企業花在其身上的營銷與管理成本。
3. 客戶關系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對於當今的企業來說,客戶是企業的首要任務,客戶關系管理是一個不斷加強與客戶溝通、不斷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的持續過程。
那麼,客戶關系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1.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內,可以實現各平台的統籌化管理,避免平台切換,節省員工時間,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2.在客戶跟進中,每個客戶的跟進詳情,可以記錄在洽談進展中,方便下次跟進,同時可以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內設置跟進頻率,這樣系統就會每天提醒員工跟進該跟進的客戶,實現客戶的准確跟進;除此之外,節假日等節日,系統會提醒聯絡客戶進行關懷,確保維護好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促進成單率。
3.個客戶的跟進情況,在洽談進展中都能詳細的體現,而且,還能夠方便管理層根據銷售人員的跟進情況,快捷方便的給出點評指導,幫助部門員工跟進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4.可以設置合同尾款應收提醒,尾款到期,系統自動提醒財務人員收款,或提醒銷售人員催收尾款等,可以確保企業資源快速收回,有效避免企業呆賬壞賬,維護好企業效益。
5.銷售業績可以方便進行部門、小組、人員對比排行,極大的激發了員工的鬥志,無論是員工之間,還是小組之間,都可以直接統計出業績排行,能夠幫助員工及時發現同組之間以及組別的差距,進而促進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於管理層來說,可以根據業績波動,及時發現團隊的問題並作出調整,以及為下一階段的業績預測和制定提供依據。
作為一個需要維護客戶關系的企業,利用CRM管理軟體確是即省心又省力的好辦法。
4. 客戶關系應該如何管理
以客戶為中心,做好客戶管理
企業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來協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向客戶提供創新式的個性化的客戶交互與服務的過程,最終目標是吸引新客戶,保留老客戶以及將已有的客戶轉為忠實客戶,增加市場份額。
藉助CRM,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客戶資料,建立客戶檔案。CRM系統還可以記錄客戶的相關重要紀念日,系統在指定日期只能提醒完成客戶關懷,並記錄客戶反饋。聆聽客戶意見,定期做一次客戶溝通,收集客戶對產品、服務等意見,針對性的做出改善,提高客戶粘性。
用CRM系統來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通過各個管理模塊不同協作,使得員工的工作流程化,並節省更多的時間。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應該在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的同時,也要時刻與客戶保持良好的關系。
客戶管理的主線是客戶,主要目的是讓客戶更多地購買自己的產品,主要途徑是更加的了解客戶,為其提供更好的服務。企業通過滿足不同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來使顧客滿意,同時企業通過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吸引、培養大批客戶,是滿意客戶轉型為忠誠客戶,從而與客戶間建立長期穩定關系,形成企業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藉助CRM,可以將客戶管理與服務流程化,提升自己管理與服務的效率。
客戶是企業銷售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客戶管理也是對銷售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對客戶的有效管理保證了客戶的忠誠度和客戶關系的培養。使企業的銷售行為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提升企業的凈利效益增長。
5. 關於客戶管理 有什麼好方法。
對於客戶管理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步:
1、了解你的客戶。
2、開發客戶。
3、做好客戶關系的維護。
對於企業來說,客戶往往有很多,要管理這些資料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想要了解每一個客戶、記下每一個客戶的情況就顯得十分不易。
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藉助CRM來幫助自己,它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客戶資料,讓企業更加了解自己的客戶並且促進成交。
1、管理客戶資料
CRM系統對客戶資料的管理是多維度的,不僅包括客戶的基礎信息,還包括客戶的來源、客戶的交易記錄及跟進記錄,銷售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和更新客戶的動態,為銷售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
2、有效開發並維系顧客
由於每一位顧客的資料和相關跟進記錄都十分詳細,銷售人員對每個客戶都可以形成一個清晰的畫像。了解了客戶的特點以及客戶的需求之後,銷售人員就可為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提升客戶的成交率。
銷售人員還可以結合具體情況,將客戶劃分等級,重點客戶重點跟進,節提升工作效率。
3、維系客戶關系
此外,對於老客戶,其交易的金額、交易的產品、交易的頻率都在CRM中明明白白地列了出來,銷售人員就可以對他們的購買行為進行分析,甚至得出他們的購買周期等。這樣就可以選擇在合適的時間為其推薦合適的產品。
4、做好客戶關懷
無論是新客戶還是老客戶,都要做好客戶關懷工作,這要求銷售人員定期回訪,詢問產品使用情況以及最近的需求狀況,及時做好記錄,並在系統中設置提醒,適時進行跟進。
客戶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銷售人員要排好時間表,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回應,讓客戶時刻記得自己,有需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建立一種親切感,這樣才會更容易成交。
6. 客戶管理方法有哪些
要實現顧客滿意戰略,就必須有一套衡量、評價、提高顧客滿意度的科學指標體系。這套體系至少應該具有下面三點功能:
1、測量和評價企業目前的顧客滿意度
2、提供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思路
3、尋求實現顧客滿意度的具體方法
由於顧客期望、顧客對質量的感知、顧客對價值的感知、顧客滿意度、顧客抱怨和顧客忠誠均為隱變數,都不是可以直接測評的。我們需要對隱變數進行逐級展開,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測評的指標,這些逐級展開的測評指標構成了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
一.建立顧客滿意指標體系的意義
顧客滿意指標(CSI)首先是由設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商學院的國家質量研究中心和美國質量協會共同發起並研究、提出的一個經濟類指數。過去五年研究顯示,ACSI(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與道·瓊斯指數有著明顯的一致性,但它比道·瓊斯更具前瞻性。迄今為止,共有包括韓國、台灣、歐共體在內的2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自己的研究機構,並開始逐步推出全部或部分行業的顧客滿意指標。
通過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可以實現以下幾方面的用途:
* 測定企業過去與目前經營管理水平的變化,分析競爭對手與本企業之間的差距
* 了解顧客的想法,發現顧客的潛在要求,明確顧客的需要、需求和期望
* 檢查企業的期望,以達到顧客滿意和提高顧客滿意度,有利於制定新的質量或服務改進措施,以及新的經營發展戰略與目標
* 明確為達到顧客滿意,企業在今後應該做什麼;是否應該轉變經營戰略或經營方向,從而緊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 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企業盈利能力
二、建立顧客滿意指標體系的原則
在建立顧客滿意指標體系時,必須遵循下列四大原則:
1. 建立的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必須是顧客認為重要的。「由顧客來確定測評指標體系」是設定測評指標體系最基本的要求。要准確把握顧客的需求,選擇顧客認為最關鍵的測評指標。
2. 測評指標必須能夠控制。顧客滿意度測評會使顧客產生新的期望,促使企業採取改進措施。但如果企業在某一領域無條件或無能力採取行動加以改進,則應暫不採用這方面的測評指標。
3. 測評指標必須是可測量的。顧客滿意度測評的結果是一個量化的值,因此設定的測評指標必須是可以進行統計、計算和分析的。
4. 建立顧客滿意度測評指標體系還需要考慮到與競爭者的比較,設定測評指標時要考慮到競爭者的特性。
顧客滿意指標體系會隨著市場及顧客的變化而變化,今天顧客不在意的因素,有可能成為顧客明天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對顧客的期望和要求應做連續跟蹤研究,從而了解顧客期望和要求的變化趨勢,並對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做出及時的調整和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三、建立顧客滿意指標體系的流程
在建立顧客滿意指標(CSI)體系時,首先要對該行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只有在對行業背景有大致理解後,項目執行人員才能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的問題。由於構建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基本上是一個基於顧客調查的過程,故對調查方法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最終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除了二手資料收集外,圖1展示了三種常用的數據收集方法:抽樣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焦點訪談。在獲得所需要的數據後,需要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統計分析,從而找出研究對象和被研究對象的相關性。
四、建立顧客滿意指標體系的步驟
一般地在進行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建立時,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如圖2,其中,第2個步驟和3、4兩個步驟有所交叉。
1、提出問題
進行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確影響顧客滿意的因素有哪些,同時還必須考慮如何將這些因素獲得與量化,即包括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回答。
* 影響購買和使用的顧客滿意因素有哪些?
* 在這些滿意因素中,哪些因素能為成為滿意指標1?
* 每一個滿意指標對購買和使用的影響程度如何?
* 上述數據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得?
* 應該採用何種方式採集數據?
* 採集數據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採集數據
採集數據的方法有很多種,建立不同的顧客滿意指標體系所側重的採集方法不同。在顧客滿意指標體系建立過程中採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五種:
(1)二手資料收集
二手資料大都通過公開發行刊物、網路、調查公司獲得,故二手資料具有透明性等缺點,亦即二手資料在資料的詳細程度和資料的有用程度方面不具備優勢,但是它畢竟可以作為我們深度調查前的一種重要的參考。特別是進行問卷設計的時候,二手資料能為我們提供行業的大致輪廓,有助於設計人員對擬調查問題的把握。
(2)內部訪談
內部訪談是對二手資料的確認和對二手資料的重要補充。通過內部訪談,可以了解企業經營者對所要進行的項目的大致想法,同時內部訪談也是發現企業問題的最佳途徑。
(3)問卷調查
它是一種最常用的數據收集方式。問卷中包含了很多問題和陳述,需要被調查者根據預設的表格選擇該問題的相應答案,同時也允許被調查者以開放的方式回答問題,從而能夠更詳細地說明他們的想法。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提供關於顧客滿意水平的有價值的信息。抽樣調查使顧客從自身利益出發來評估企業的服務質量、顧客服務工作和顧客滿意水平。
(4)深度訪談
為了彌補問卷調查存在的不足(如問題比較膚淺,開放性問題回答比較模糊等),有必要實施典型用戶的深度訪談。深度訪談是針對某一論點進行一對一的交談(或2∽3個人),在交談過程中提出一系列探究性問題,用以探知被訪問者對某事的看法,或做出某種行為的原因。通常情況下,在實施訪談之前設計好一個詳細的討論提綱,討論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5)焦點訪談
為了更周延地設計問卷或者為了配合深度訪談,可以採用焦點訪談的方式獲取信息。焦點訪談就是一名主持人引導8~12人(顧客)對某一主題或觀念進行深入的討論。焦點訪談通常避免採用直截了當的問題,而是以間接的提問激發與會者自發的討論,可以激發與會者的靈感,讓其在一個「感覺安全」的環境下暢所欲言,從中發現重要的信息。
在問卷調查中,牽扯到測量指標的量化過程。顧客滿意度測評的本質是一個定量分析的過程,即用數字去反映顧客對測量對象的態度。顧客滿意度測評了解的是顧客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的看法和態度等,對這類問題的測量一般採用「李克特量表」。
量表的設計包括兩步。第一步是「賦值」,根據設定的規則,對不同的態度特性賦予不同的數值。第二步是「定位」,將這些數字排列或組成一個序列,根據受訪者的不同態度,將其在這一序列上進行定位。之所以將測量指標量化(數字化),一是因為數字便於統計分析,二是數字使態度測量活動本身變得容易。表1為針對銷售行業的服務人員的滿意度測評表。
7. 中小型企業如何做好CRM客戶管理
業務流程精、簡、全:很多企業在業務銷售模塊的操作流程上,或過於繁瑣凌亂,或各個環節銜接差,甚至沒有一個完善條理的業務工作流。換而言之,我們要將業務流程優化到最精簡,同時緩解、模塊又要全面。
健全的客戶跟蹤體系:客戶的挖掘、溝通、跟進是業務銷售的主要工作。從潛在用戶到意向客戶,再到簽合同成為正式額客戶,整個客戶維護流程的進度流暢性、完整性及時效性都至關重要。
完善的後期維護:客戶的管理維護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現在很多企業都存在一個通病,就是當客戶買單達成合作後,該客戶的管理工作就結束了。以至於客戶經常吐槽一些企業售前和售後完全兩種態度。要知道,合同的簽訂並非結束,而是開始。
客戶管理數據分析:從事業務銷售的工作者,必然要經常涉及到一些業務數據的處理,比如定期的客戶、訂單等相關KPI數據的整理與上報。特別是對於業務量大的公司而言,客戶數據報表的整理經常讓業務員們愁苦萬分。
以上就是關於中小型企業如何做好crm客戶管理
8. 客戶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一 、聚焦客戶
這里我強調是聚焦客戶,而不是聚焦戰略。聚焦戰略本身沒有錯,但是聚焦戰略的關鍵點是聚焦客戶,任何忘記客戶的戰略都是扯淡和自我安慰。
聚焦客戶的本質就是一切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從客戶來,到客戶去,就是端到端思考客戶價值。聚焦客戶的反面是聚焦老闆、聚焦管控、聚焦規范,一切的管理都要思考這是否對客戶價值的提升有幫助,是否是客戶需要的,是否是客戶未來需要的,就算戰略管理的設計都是如此,一切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客戶。所以我這里不提聚焦戰略,就是怕我們天天沉迷於談戰略,忘記戰略的出發點是客戶,而是關注老闆的思維,以老闆的思維局限性來制約戰略。
聚焦客戶不是空談,我建議每個企業去思考你的客戶的需求是什麼,客戶要時間快、要正確的產品、要有價值的創新、要低成本、甚至要免費、要更加容易做生意,這些需求你關注了嗎?你的哪些組織、管理流程和機制在滿足這些需求?
任何不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流程和組織都應該被幹掉,任何不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戰略都要重新再定位,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常規的戰略規劃都僅僅關注自身的財務改善,即新年准備規劃多少收入、多少利潤、多少費用的,這些都是以我為中心的戰略,不是客戶導向的戰略,如果你不能關注你讓多少客戶成功,多少客戶實現價值,那你的戰略就是孤芳自賞,這樣的KPI都應該被淘汰。
二、簡化管理
當你實現了聚焦客戶這四個字後,就是簡化管理的開始。
簡化管理的本質是把書讀厚,然後讀薄。那些不是為客戶服務和戰略服務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能不做就不做,能簡化就簡化,簡化的背後是突出每個管理的本質,而不是簡單刪除,哪些管理是需要我們反思的呢?
請檢討每家公司的那個匯報材料PPT,是不是足夠精美,如果精美,請簡化,PPT不需要漂亮,需要說清楚問題即可。
請檢討每家公司的會議,這些會議是否可以簡化,哪些會議應該縮短時間,減少人員,拉大頻度,不需要開的會議就不開,會議正在吞噬我們的時間,多一點時間關注客戶比一切都重要;
請檢討每家公司的考核制度,是否可以不考核,是否可以只做績效目標制定和溝通,減少考核,不要以考代管,是否可以只做組織績效管理,而不做個人績效管理?是否可以只考核管理者,而不考核員工?任何希望考核能夠解決管理提升的想法都是幼稚的;
請檢討每家公司的培訓制度,是否可以減少一些培訓,多一些學習和研討;
請減少每家公司的KPI,突出重點,不是一大堆考核指標,然後安排一堆人去收集和統計分析,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
請檢討每家公司的每個流程,是否可以減少審批,是否可以多一些並行和知會環節,少一些檢查環節?
請檢討你們的上下班打卡制度,是否可以讓員工不打卡來上班呢?
三、活力創新
簡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活力創新,活力創新就是要通過簡化管理,讓每個員工找到創業的活力,讓每個員工虛擬創業,堅決打破流程和部門的約束,建立更多的跨部門團隊和創業小組,用生態和投資的理念管理每個部門和每個團隊,讓每個團隊煥發活力,在活力中找到創新的亮點,讓這些創新去突破持續性創新的制約,實現破壞性創新。
活力創新的思維也體現在創新不是規劃出來的,不是市場部門需求調查出來的,而是通過員工的活力迸發實現出來的。每個員工都被激勵,他們的內在潛力得到爆發,員工不是為了工作去創新,而是為了興趣和快樂去創新,這些員工將成為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方案經理,這些員工將成為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管理者的使命不是管理他們,而是為他們搭台唱戲,請他們思考和表演,管理者成為他們的服務員。
四、實現價值
什麼是管理,管理就是資源投入實現價值轉化的過程,活力和創新的目的最終要回歸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客戶價值,每個企業在實現客戶價值的同時,實現企業價值和員工價值,最終這十六個字實現PDCA的循環。
關注價值的同時要撇開簡單的財務提升,每個企業當你看到利潤增加和收入提高時,請你不要太早高興,請思考這些財務指標的提高是是否以客戶價值實現為前提?如果你只是營銷手段越來越好而提高收入,但是客戶正在流失;如果你只是由於產品價格越來越高而收入提高,但是客戶正在流失,這些價值都是假價值。
這十六個字是因果關系,是相互承接的,一切的管理都要忘記概念,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