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

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5-09 05:22:06

如何方法可消毒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非常耐熱,只有通過長時間高溫(100—120℃)作用,如高壓消毒和鍛燒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況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麵包的熱度(中心最高溫度為100℃)並不足以使黃麴黴毒素完全滅活。這些毒素對強酸和強鹼較敏感。因此,在提煉油時,用氫氧化鈉萃取游離脂肪酸的工藝可以進一步破壞毒素的活性。

盡管黃麴黴毒素的毒性很強,但必須一次性攝入含有大量黃麴黴毒素的霉變食品才會發生急性中毒疾病。對於人類,多見由於持續性攝入亞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況,例如引起肝硬變和肝臟纖維樣病變。不僅霉變食品,那些在運輸過程中污染灰塵而霉變的糧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帶有黃麴黴毒素而危害人類。毒素在肝臟、心肌和肌肉中逐漸積累而增強它的毒性。對肝臟的直接損傷可能導致基因畸變(畸胎或死胎),但大量的動物(鼠類、鳥類和魚類)試驗結果證明,它們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是誘發肝癌。目前有人認為還會誘發腎癌。黃麴黴毒素的致癌性與其它致癌物如二甲基亞硝胺的作用有明顯的關系。

❷ 怎樣快速去掉腌菜里的黃麴黴素

水洗不掉的「黃麴黴素」,該如何去除?不要急,試試這3種方法
天氣炎熱,食物腐爛變質速度加快,霉箘是罪魁禍首。我們經常聽到的「黃麴黴素」,也是由黴菌產生的。黃麴黴等產生黃麴黴素的菌群最喜歡高溫、潮濕的環境,特別是在穀物、堅果和有機物的表面。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衛生,黃麴黴素是非常常見的。
相信大家對黃麴黴素的危害都有所了解,黃麴黴素是毒性非常強的劇毒物質,只需要1毫克就可以產生毒性。黃麴黴素最主要的危害在於它會破壞人的肝臟組織,長期攝入黃麴黴素可導致慢性中毒,導致肝硬化等疾病,還會降低人的抵抗力。
除了食物之外,我們很容易忽略的就是廚房中的木製品用具、餐具,例如菜板、木筷子等。在反復使用的過程中,這些餐具、用具會出現裂痕、縫隙,如果清洗不幹凈,也會導致黃麴黴素藏在這些地方。
黃麴黴素的理化性質非常穩定,只有達到280℃以上的高溫才能裂解。所以無論是水洗、開水煮或者常規的烹飪方法,都很難有效去除發霉食物中的黃麴黴素。
防不勝防的黃麴黴素,該如何去除?試試這3招,不給黃麴黴素「藏身地」
一、小蘇打浸泡法
因為黃麴黴素在鹼性條件下比較容易分解,用小蘇打(即1%的碳酸氫鈉)泡一段時間,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黃麴黴素。很多黃麴黴素是附著在表面,多洗幾次能夠去除掉大部分的黴菌。另外,用高壓鍋壓力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祛除黃麴黴素的效果也比較好。
二、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對吸附毒性的效果很好,而且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影響,它是使用透氣性包裝包著,可以將需要去除黃麴黴毒素的物品跟活性炭放在一起,這樣的去毒效果是比較好的。有報道稱,經過活性炭處理的花生油,黃麴黴毒素B1可以從100μg/kg將至到10μg/kg以下。目前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吸附劑的研究,如生物吸附劑,但其應用效果還有待考察。
三、油熱後加點鹽
食用油主要由花生、玉米和胚芽等提煉而成,如果原料含有黃麴黴毒素,那麼食用油也會含有,尤其是不正規的廠家生產的食用油,超標率很高。炒菜時將油加熱到鍋邊冒出微煙,加入適量食鹽燒至沸騰,鹽中的碘化物能去除黃麴黴毒素的部分毒性。此外,久置的植物油可能有少量黃麴黴毒素,因此,不要囤油,也不要生吃烹調油。
想要避免攝入這可怕的黃麴黴素,最好的方法就是扔掉發霉的食物,即使是切除沒變部分的食物,也可能會有黃麴黴素殘留。
除了扔掉發霉的食物之外,我們用完廚具、餐具之後洗干凈殘留的食物殘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洗餐具之前先泡一泡,將食物殘渣泡軟;每隔一段時間更換等等。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在280℃時發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壞。此外,在鹼性條件下,可使黃麴黴毒素轉化成一種可溶於水的物質,故可以通過鹼水洗滌去除。稻米污染的黃麴黴毒素主要分布在米糠層內,米糠層內的黃麴黴毒素為米仁的數倍。因此,在淘米時,應反復加水搓洗,直到水清為止,這樣可以除去大部分黃麴黴毒素。    蘑菇發霉後,要經沖刷、烘乾冷卻保存;榨萊、大頭菜等鹹菜一旦生霉,要立即洗凈烹熟食用,不可再存放;乾菜、香腸、臘肉等出現霉斑,應立即用溫水洗刷.然後掛通風處晾乾,臘肉亦可先採取鹵煮法處理後再晾乾,黃花菜返潮生霉,先曬除潮氣,再沖洗晾乾;霉變的花生其果仁外表長有黃綠色黴菌,種皮或兩片子仁內表面呈暗褐色(正常的、成熟的花生仁種皮應該成淡紅色、紅色、深紅色或褐色),種皮有皺摺(與未成熟花生仁的干癟皺縮不同),或花生仁有破損現象等,都說明有可能污染了黃麴黴毒素,應棄之不用。花生最好帶殼貯存,如貯存時間較長,要經常晾曬。一旦發現霉變的顆粒,要及時清除,以防污染其他花生。一般說來,不宜將當年的花生保存到第二年雨季後再食用。    近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從祖國醫葯寶庫中,找到了一種能置黃麴黴毒素於死地的剋星——山蒼子芳香油。山蒼子,又名山雞椒、山胡椒,是我國傳統葯材,廣泛分布於秦嶺、淮河以南諸省區。試驗表明,在黃麴黴毒素的標准樣品中,直接加入山蒼子芳香油,毒素即徹底除凈;含毒素超過國家標准10倍的稻穀,用山蒼子油熏蒸後,含毒量就降至安全標准以下,即使含毒量超過標准2500倍的花生米,經過大劑量山蒼子油的長時間處理後,亦可消除毒素90%。研究證明:山蒼子油中含有活性化學成分,而黃麴黴毒素則是一種容易發生氧化、水解等化學反應的物質,兩者通過縮合等反應,就能消除其毒性。

❸ 黃麴黴毒素怎麼檢測

檢測方法

1、薄層分析法(TLC)

TLC法是檢測黃麴黴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麴黴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後,再在薄板上展開後分離。

利用黃麴黴素的熒光特性,根據熒光斑點的強弱與標准比較確定其含量,對於一些組分很復雜的試樣要雙向展開,才能獲得較高的靈敏度。

TLC法設備簡單,檢測費用低,但操作繁瑣、費時,萃取和凈化效果不理想,靈敏度差,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存在較大程度的危害。

2、液相色譜法(HPLC)

HPLC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添加柱後衍生系統分離,再用熒光檢測器測定。與其配套的柱後衍生系統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較為先進的電化學衍生化法和光化學衍生化法。當前,該方法大多用免疫親和柱來凈化、分離,其凈化效果優異。

該法能准確地分離不同種類的黃麴黴素(例如:AFB1、AFB2、AFG1和AFM1等),檢測速度快且定性與定量准確,檢測限低,可作為仲裁法使用,但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前處理方法相對繁瑣,若用到免疫親和柱則會使試樣檢測費用增加,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危害。

3、酶聯免疫法(ELISA)

ELISA法也是近年來研究開發出來的一種較為新穎的方法。其原理是根據抗體和抗原之間特異性的免疫學反應,最後用測定酶活力的方法來增加測定的靈敏度。

該方法檢測速度快、對人體危害小、但重復性差、試劑壽命短、需低溫保存、假陽性概率較高、需要配置專門的酶標儀,且對一些富含鹽和脂肪的試樣需進行額外的處理。

4、毛細管電泳法(CE)

毛細管電泳(CE)也是一種新發展起來的分析黃麴黴素的方法。該方法與激光減弱熒光檢測器(LIF)連用可很好地提高靈敏度。

Wei等用毛細管電泳一激光減弱熒光檢測器測定AFB1、AFB2、AFG1和AFG1,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分離效果,其中對AFB2的測定最為靈敏。但CE法的成本較高,操作復雜,不適宜在試樣檢測中廣泛應用。

5、熒光光度法(IA C/S FB)

IA C/SFB法也是一種常用的國標方法。該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各種黃麴黴素的熒光特性差異用熒光光度計測定試樣中黃麴黴素的含量。

該方法對檢測人員身體健康無危害,檢測速度迅速,靈敏度高,適用於大量試樣檢測,且定量准確,但檢測費用較高,需要配置專用設備,且不能對單一的毒素進行檢測。

6、金標試紙法

金標試紙法,實際就是一種固相免疫分析法。其原理是利用抗體與抗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可一步檢測黃麴黴素。

該法可在5~10 min內完成對試樣中黃麴黴素的定性測定,具有簡單、快速的特點,且無須其他儀器設備的配合,既可在實驗室中進行檢測,也可在現場進行實地測定,但是其檢測的准確度、精度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7、生物感測器法

生物感測器是使用固定化技術將具有分子識別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與物理化學換能器結合,可以用來探測生物體內外的環境化學物質或與之起特異性交互作用後產生響應的一種裝置。其中利用分子間特異親和性制備的親和型生物感測器為免疫感測器口。

根據能量轉換器所傳導的物理或化學信號的不同,免疫感測器可分為電化學免疫感測器、光學免疫感測器、壓電晶體免疫感測器等。由於生物感測器具有選擇性高、響應快、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和適合於現場檢測等優點,因此各國科研工作者正積極探索研製新型生物感測器用於檢測黃麴黴素。

(3)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黃麴黴毒的危害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足以說明黃麴黴毒素對身體的危害是極大的。黃麴黴毒素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葯的毒性,其中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大。

黃麴黴毒素進入體內後,主要在肝細胞內質網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作用下進行代謝。因此,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的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當然,黃麴黴毒素沒有經過代謝活化是無致癌性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

❹ 100度要多少分鍾可以把黃麴黴素殺死

低溫只能抑制他的生長,殺不死的。
(耐高溫黃麴黴毒素B1的分解溫度為268℃紫外線對低濃度黃麴黴毒素有一定的破壞性.

黃麴黴是溫暖地區常見的占優勢的黴菌,其生長溫度范圍在4—50℃之間,最適生長溫度為25—40℃。黃麴黴毒素形成的最低溫度為5—12℃,最高為45℃,最適溫度為20—30℃(28℃)。在肉製品中,當溫度在10℃以下時,則不生成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非常耐熱,只有通過長時間高溫(100—120℃)作用,如高壓消毒和鍛燒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在一般情況下,巴氏消毒法或烘烤麵包的熱度(中心最高溫度為100℃)並不足以使黃麴黴毒素完全滅活。這些毒素對強酸和強鹼較敏感。

黃麴黴菌的生長環境與普通黴菌基本一樣,陽光能殺死黃麴黴菌但是不能破壞其產生的毒素,黃麴黴素非常穩定,即使煮沸也要兩小時以上才能破壞掉它,所以如果食物上生了黃麴黴菌最好丟掉,如果發霉不是很嚴重,可以對能清洗的食物進行徹底清洗再暴曬後進行食用(如花生之類的乾果)。防止黃麴黴菌的產生就是要多通風,多暴曬衣物,食物要密封保存,且要放在乾燥的地方。)

❺ 如何殺滅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一般溫度難以將其殺滅,還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調加工不能將其破壞,即使用100℃的溫度進行20個小時的滅菌,也不一定將其徹底去除。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

產生黃麴黴毒素的最基本條件是產毒真菌的存在。經過大量實驗證明,能產生AF的真菌主要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而黃麴黴菌是一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區的比較常見的腐生菌,適宜的條件是它產生毒素的溫床。

影響麴黴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因素有很多,與食品關系密切的主要有水分、溫度、食品基質、通風條件等。



(5)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溫度對黴菌的繁殖和產毒均有重要影響,不同種類的黴菌最適溫度是不一樣的。在相對濕度為80%~90% ,大多數黴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 ,在0℃以下不能產毒。

如黃麴黴的最低繁殖溫度范圍是6~8℃,最高繁殖溫度是44~46℃,最適宜生長溫度是37℃左右,產毒溫度略低於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32℃。緩慢通風比快速風乾的黴菌容易繁殖產毒。

❻ 黃麴黴素在多少度高溫和低溫下能殺死

感謝您的邀請,以下是我對此問題作出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眾所周知,黃麴黴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1993年,它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它對人和動物的肝臟有很強的破壞性,一旦感染黃麴黴,輕則導致肝癌,重則導致死亡。


這種毒性這么強的菌類是不是離我們很遠呀?其實,不然,它是一種很常見的腐生真菌,多見於發霉的糧食。雖然結構疏鬆,但是它的生長速度極快。

3.黃麴黴毒素B1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它的致癌性極強,很容易誘發肝癌,胃癌,腎癌等癌症。


因此,最好不要吃變質發霉的食品,以免引起黃麴黴中毒。



❼ 如何殺死黃麴黴菌

1、黃麴黴素在鹼性條件下比較容易分解,用小蘇打(即1%的碳酸氫鈉)泡一段時間,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黃麴黴素。

2、高溫殺死,黃麴黴毒素在280℃時發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壞。用高壓鍋壓力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祛除黃麴黴素的效果也比較好。

3、很多黃麴黴素是附著在表面,多洗幾次能夠去除掉大部分的黴菌。

(7)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AF的去除措施

黃麴黴毒素碾磨搓洗

黃麴黴素在食品中分布極不均勻,在花生樣品中以霉變、破損、長芽、皺皮及變色花生粒最為集中,只要將其揀除,毒素含量將大大降低,甚至低到無毒。碾磨加工可將大部分集中於米糠層和穀皮、胚層的黃麴黴素去除一大部分;搓洗可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

黃麴黴毒素吸附法

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活性白陶土、活性碳等。含有AF的植物油可加活性白陶土或活性炭等吸附劑,毒素可被吸附而去毒,如廣西用此法處理花生油,加入1.5%的白陶土,可使花生油中AF由原來的100μg/kg降至10μg/kg。

選擇毒素吸附劑時,一方面應注意吸附能力必須具備試驗室及動物試驗雙重資料方能證明有效,另一方面考慮吸附劑具有高度吸附能力、選擇性吸附、廣譜吸附、無副作用等條件。

黃麴黴毒素輻射處理

AF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穩定,可用紫外光照射去毒。該法去毒對植物油等液體食品效果較好,而對固體食品效果不明顯。應用輻射法,必須注意照射的劑量和照射時間,以不影響食品的感官和理化性質為宜。

黃麴黴毒素鹼處理法

鹼煉是油脂精煉的一種加工方法,在油脂中加入1%NaOH溶液,AF內酯環即可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後者可溶於水,故加鹼後再用水洗可將毒素去除。加鹼水洗可使油中AF降至標准以下,甚至不能檢出。

黃麴黴毒素有機溶劑萃取法

AF為脂溶性毒素,易溶於有機溶劑,可用水合乙醇、異丙醇、丙酮、正己烷和水的混合物等進行提取分離、去毒。提取需反復3~5次,去毒效果可達90%以上,其中以丙酮和水(90∶ 100)混合液效果最好。處理後的糧油製品,必須將溶劑徹底揮干,方可食用。

黃麴黴毒素氧化降解法

漂白粉、氯氣、雙氧水、臭氧等氧化劑可以迅速將AF氧化去除,其中以漂白粉去毒效果最強。高度污染的花生粉可用5%漂白粉處理幾秒鍾就可以全部去毒,用氧化劑處理過的糧食經火雞喂養試驗證明無毒。

黃麴黴毒素二氧化氯法

霉變染有AFB1的玉米,用250μg/mL低濃度的二氧化氯浸泡30~60min,能有效地解除AFB1的毒性。

黃麴黴毒素中草葯去毒法

1976年我國首次發現山蒼子中的揮發油可以徹底除去食品中的AF。揮發油中的某些成分與AF可發生加成和縮合反應,改變毒素分子結構,達到去毒目的。AF超過國家標准20倍的玉米、稻穀或超標2500倍的花生經大劑量山蒼子芳香油處理可一舉去毒。

此法簡便易行,特別適合家庭應用,並對食品質量和營養成分無任何影響。另外,甘草、葫蘆巴、羽扁豆、茴香、五香粉、大蒜等也有去除AF的作用。

黃麴黴毒素生物學方法

乳酸菌粘附法是通過乳酸菌自身粘附作用和所分泌的代謝產物的抑菌作用,來去除AF。由乳酸菌產生的乳酸鏈球菌素具有粘附、降解AF的作用。

乳酸菌廣泛地應用在食品發酵工業中,具有改善腸道微生態,防腐和治療功效。乳酸菌能分泌許多抗菌物質,阻止病原菌的生長。其他微生物如枯草桿菌、乳酸菌、醋酸菌等對AF降解能力最強,在液體培養基60h後,可分別除去89%、88%和81%。

黃麴黴毒素酶解法

酶的降解去毒主要利用酶的專一性,高效地催化、降解AF為無毒化合物或小分子無毒物質的方法。酶降解去除黃麴黴素效果好,實用性強,適合於各種形式受到污染的食品,必將成為今後研究和應用的熱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麴黴菌

❽ 如何觀察到大米中有超標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大多出現在發霉的糧食、糧食製品以及其他的有機物上,黃麴黴的部分菌株可能會分泌出劇毒物質,也就是黃麴黴素,誤食後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如何判斷食物長黃麴黴呢?

如何判斷食物長黃麴黴
1.是否存在霉變

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霉變的堅果、豆類、大米等富含油脂與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如果食物表面出現霉變、皺縮、長毛、發綠、發黃等異常改變時,就提示該食物有可能存在黃麴黴感染的情況。黃麴黴感染後,食物表面可能帶有致癌性極強的毒性物質黃麴黴素,並且難以通過高溫將其殺死、消除,因此,出現霉變的食物應當及時丟棄,不宜再進行食用。

2.是否出現異味

如果食物出現了苦澀、腥臭、陳舊等異味,也有可能是黃麴黴感染引起的。比如味道發苦的堅果、腥臭的木耳、陳舊的大米等,都有可能是黃麴黴繁殖的溫床。黃麴黴大量感染的食物屬於強致癌物,長期少量食用後有可能導致肝功能受損,甚至引起肝癌。突然大量攝入黃麴黴素,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比如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繼而引起肝硬化、肝炎等疾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3.進行檢測分析

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黃麴黴素的最准確方法是抽樣進行檢測分析,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薄層層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微柱法、酶聯免疫吸附法、超光譜法等,不同檢測方法的檢測速度和檢測精度不同,適用於黃麴黴素不同的檢測目的和檢測要求。

結語:如何判斷食物長黃麴黴?主要是通過觀察食物是否存在霉變、是否出現異味等方面來進行初步的判斷,一旦存在嚴重的霉變和異味,就不宜再進行食用。還可以將食物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分析,根據檢驗結果可以得到更為准確的判斷。

❾ 家庭如何檢驗黃麴黴素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是利用單克隆抗體而設計的固相免疫分析法。

由此產生的一步式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試紙可在5—10分鍾完成對樣品中黃麴黴毒素的定性測定,藉助黃麴黴毒素標准樣品這種方法能估算黃麴黴毒素的含量,非常適用於現場測試和進行大量樣品的初選。

薄層分析法(TLC)是檢測黃麴黴素最為經典的方法,也是以前最為常用的方法,至今仍為一些檢測機構所用,也是一種國標方法。其原理是針對不同的試樣,用適宜的萃取溶劑將黃麴黴素從試樣中萃取出來,經柱層析凈化後,再在薄板上展開後分離。

(9)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HPLC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檢測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添加柱後衍生系統分離,再用熒光檢測器測定。與其配套的柱後衍生系統有碘衍生化法、溴衍生化法及較為先進的電化學衍生化法和光化學衍生化法。當前,該方法大多用免疫親和柱來凈化、分離,其凈化效果優異。

該法能准確地分離不同種類的黃麴黴素(例如:AFB1、AFB2、AFG1和AFM1等),檢測速度快且定性與定量准確,檢測限低,可作為仲裁法使用,但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前處理方法相對繁瑣,若用到免疫親和柱則會使試樣檢測費用增加,對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仍存在一定的危害。

閱讀全文

與黃麴黴素溫床使用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1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5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0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3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1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6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4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0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5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4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9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0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1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4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9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6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9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5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3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