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乘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個稅起征點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累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該方法適用於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支出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納稅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
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釘釘內智能薪酬應用,支持個稅計算器2019,無需計算器,幫助HR快速完成個人所得稅計算,高效算薪、安全准確。
C. 現在預扣預繳時使用的累計預扣法如何計算個稅會不會造成稅負逐漸增加學習個稅師(1+X個稅計算)
採用累計預扣法計算應預扣稅款時,扣繳義務人要以納稅人本年度截至當前月份取得的累計收入減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計算累計的應納稅所得額,適用年度稅率表,計算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最後,用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累計減免稅額和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計算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採用累計預扣法的好處在於,對於一個納稅年度內只在一處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人,預扣預繳的稅款在多數情況下會正好與全年應納稅款相等,納稅人也就無需另行辦理年度匯繳申報,能夠大大減輕納稅人的辦稅負擔。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累計預扣法,對部分納稅人來說,可能會出現收入逐月累計增加後,適用的稅率相應提檔,納稅人感覺年初幾個月納稅少,之後稅額逐漸增加。但從全年看,該方法計算出的每月應納稅額的全年合計數,與按年度整體計算出的應納稅額是一致的,不影響納稅人應享受的減稅紅利,更不會額外增迦納稅人的稅負,反而讓納稅人享受到了一定的「遞延納稅」的紅利。
D. 個稅計算器2020計算公式
個稅計算器2020計算公式具體如下:
1、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3、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個稅起征點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累計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前月份;
4、其中,速算扣除數和稅率對應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分為7個檔次。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0元的,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210;而最高的一檔,也就是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數為15160;
5、工資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應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法律依據】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於民生、簡便易行的原則。第五條 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處於學前教育階段的子女,按本條第一款規定執行。
E. 累計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什麼
你好,累計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應繳增值稅額=銷項稅-進項稅-上期留抵,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個稅改革後,採用了累計預扣法。收入逐月累計增加後,適用稅率也會相應提檔,繳納的個稅也會逐月增加。
拓展資料:一:什麼是累計預扣法?
累計扣繳方式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扣繳義務人將截至當月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收入減去累計基本扣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累計確定的其他扣除額後的余額。依法作為預繳的應納稅所得額,與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見下表)進行比較,計算累計應納稅額和扣除已代扣代繳的預繳稅款後的余額作為應納稅額。當前時期。具體計算公式為:當期應納稅額=(累計代扣代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稅率-速算扣除額)-累計扣除額-累計代扣代繳稅款-累計代扣代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扣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扣除費用乘以納稅人在單位從業月數至多5000元/月。本月在當年計算份數。
二:什麼是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後應當向稅務機關繳納的所得稅金額。 企業計算應納稅額,首先要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採用權責發生制,屬於當期收入和費用。 無論是否收到貨款,均視為當期收入和費用。
應納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稅前扣除-稅收抵免;
應稅收入=總收入-非應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額-以前年度允許虧損。
F. 2019新個稅的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怎麼計算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
小呂是公司的銷售經理,2019年1月份的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繳納三險一金等1600元。家中老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並考取了在職研究生,且用住房公積金購買了首套住房。則小呂的1月份預扣預繳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小呂可辦理的專項附加扣除=2000(贍養老人專項扣除)+400(繼續教育專項扣除)+1000(住房貸款利息扣除)=3400(元);
1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1600-3400=6 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不超過36000元的對應稅率為3%;
2月預繳預扣1月應納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已預扣預繳稅額=6 000×3%=180(元)。
(6)累計預繳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每月5000元「起征點」原因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說,主要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統籌考慮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每個就業者平均負擔的人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後綜合確定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測算,2017年我國城鎮就業者人均負擔的消費支出約為每月3900元,按照近三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推算,2018年人均負擔消費支出約為每月42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確定為每月5000元,不僅覆蓋了人均消費支出,而且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
G. 工資、薪金所得的累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的標准公式是什麼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H. 個稅計算器個稅累計預扣預繳怎麼算
累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20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個稅起征點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