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耳石症的症狀與診斷
耳石症是在某個特定的頭位的時候發生的眩暈,一般不會有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做前庭功能檢測便能確診,手法復位可以治癒,具體可以到首大治療。
⑵ 怎麼判斷耳石症
眩暈患者如果表現天旋地轉,不敢睜眼,就常常會出現惡心、嘔吐,嚴重時還會有腹瀉,是由於植物神經反射,有的人心慌、胸悶、憋氣、出冷汗,患者因為憋氣造成拚命喘氣,二氧化碳過度排除後,出現低二氧化碳血症,患者會出現手腳發麻、抽筋等表現,眩暈治癒,惡心、嘔吐、心慌、憋氣會消失,就像暈車,也會出現惡心、嘔吐、心慌、面色蒼白等。
耳石症的眩暈特點常常發生在起床及躺下時,有時是睡眠翻身時,每次躺下及起床時都會發生眩暈,每次翻身時都會發生,以至患者不敢躺下睡覺,因為站著及行走時幾乎正常。眩暈是天旋地轉,持續時間短,幾秒、十幾秒不等,很少超過一分鍾,這是典型的耳石症,手法復位是特效療法,幾乎能手到病除,請注意哦,如果你是這樣的眩暈,請找專業的大夫為你手法復位,這樣省錢、方便、見效快,不要病急亂投醫,多受痛苦!
⑶ 什麼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
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游動;
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發生強烈性眩暈,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鍾,可周期性加重或緩解。病程時間長短不一。
(3)耳石症診斷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耳石症的高發人群
耳石症的高發年齡是五六十歲,而且女性更多發。這可能和老年退行性改變以及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這部分人的耳石症容易被誤診,因為中老年人群常常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有些醫生可能會誤認為是這些基礎疾病引起的眩暈,而沒有考慮到耳石症的可能性。
以前中老年人是耳石症的主要發病人群,現在年輕人得這個病的也不少見。耳石症與經常熬夜,睡眠不好,壓力太大,總是低頭玩手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一定關系。大腦疲勞,長期低頭,都會影響耳朵的供血情況,進而引發耳石的脫落。
頸椎不好也會刺激頸部的血管,導致血管受壓迫,發生痙攣,引起內耳的缺血,導致耳石脫落。此外,外傷和疾病(比如突發性耳聾或腦血管病)也會導致耳石症。相對來說,外傷性的耳石脫落,症狀會比較重。
⑷ 耳石症怎麼診斷
耳石症又稱良性位置性眩暈症,以發作性眩暈為主要表現,其實質就是耳石脫落,偏離了原來的位置所導致。對於耳石症的治療,臨床主要採取復位,有手法復位及機器復位之分,建議選擇機器復位,一般復位治療一次治療即可,如果復位後症狀未完全消失,可再治療一次。
⑸ 耳石症是什麼症狀,又怎麼治療
石症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
是否醫保
是
就診科室
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
別名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臨床症狀
發病突然,眩暈,眼震,可伴惡心嘔吐及頭暈。
危害
可影響運動平衡,造成消化系統不適,並可導致精神障礙等。
並發症
焦慮、抑鬱、失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檢查
Dix-Hallpike變位試驗、roll test 滾轉試驗等。
診斷
Dix-Hallpike變位試驗為前、後半規管耳石症的檢查診斷方法。
飲食建議
飲食宜清淡、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治療原則
病因治療;酌情葯物、體位、復位及手術治療。
治癒性
本病存在一定的復發率治療方針
繼發性耳石症應病因治療;酌情採用葯物、體位、管石解脫、復位療法及手術治療。
葯物治療
前庭抑制劑的應用,如腦益嗪、非那根等。
手術治療
經非手術治療無效,且影響生活、工作質量者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
耳石症一旦明確診斷,首選手法復位。手法復位就是通過臨床設計一套患者頭部位置變換的方法,使自由游動的耳石微粒通過重力作用,從半規管移出,回到橢圓囊或球囊,不再引起眩暈等病理反應。一般可一次復位,80%患者可治癒。如果一次不成功,一周後可再次復位。
預後情況
本病可復發。
⑹ 耳石症反復發作,復位效果不好,怎麼辦
難治性耳石症可以採用手術治療,主要方法有半規管阻塞術和神經切斷術。
「半規管阻塞術」是近年來一種新的手術技術。研究顯示,治療難治性耳石症患者效果良好,手術簡單,並發症少。
1
半規管阻塞術
由Parnes和McClure在 1990年首次提出。
半規管阻塞術的作用機理
根據密度差引起耳石症的理論,當半規管膜迷路被阻斷後,在嵴頂端與阻塞處產生一閉合段, 在此段的內淋巴液不能壓縮或擴張從而阻止了嵴頂的活動及前庭刺激。與前庭神經切斷術和單管神經切斷術不同的是,半規管阻塞使壺腹嵴不感受被阻塞的半規管所在平面頭位活動的刺激, 但壺腹嵴仍具有傳入前庭沖動的功能,而前兩種手術使前庭沖動傳入中斷,即半規管阻塞術後仍能產生殘余沖動,但不再對一些特定的頭部運動或位置改變發生反應。
這個手術是怎麼做的呢?
手術方式
手術是在全麻下進行的,作耳後切口取顳肌筋膜壓薄備用。進行標準的乳突切除術。在乳突切除術後(以後半規管為例)
第一步,輪廓化後半規管,用3毫米金剛鑽磨出3-4毫米藍線,換2毫米金剛鑽進一步磨薄藍線,然後用90°彎曲的細尖鉤針小心剔除管壁僅存的薄層蛋殼狀骨質,開一個3毫米左右的小孔,保持膜迷路完整。
第二步,將壓干壓薄的筋膜剪成小條狀,用尖針逐步塞入小孔內,並完全封閉後半規管管腔,直到無外淋巴溢出為止。
第三步,後半規管創口用糊狀骨屑和纖維原膠覆蓋。
第四步,創口表面再用顳肌筋膜貼植,檢查創口無外淋巴溢出方可。
手術也聽不懂,我們還是來聽聽這個手術的效果如何吧?
術後效果
Parnes首先報道了8例後半規管阻塞術患者手術效果,發現術後位置性眩暈的消除率 100%,隨訪了32 -81個月無一例復發。 其中2例病人術後一年行C T 掃描發現後半規管分別被一小段骨性和軟組織塊阻塞,耳蝸無變化。
Balzan報道了5例,術後位置性眩暈全部消除,Dix-HallPike 試驗轉為陰性,隨訪12-36個月無一例復發。
Q:
那麼這個手術會影響聽力嗎?
A:
半規管阻塞術是否影響聽力一直是被關注的問題。
有學者研究發現部分患者術後出現了暫時性混合性聽力下降 , 分別於術後2周、 6周和 2個月恢復到術前水平。
Balzan報道4例患者術後幾周內均出現了暫時性傳導性聽力下降,但在術後幾月內全部恢復正常。
殷善開等於1994年在國內首先報道了1例難治性耳石症患者後半規管阻塞術的效果,追蹤隨訪4年顯示,眩暈未再發作,聽力在正常范圍,術後未見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發生。
2
後壺腹神經切斷術
Richard 教授於1974年提出了這一術式,並將其應用到難治性耳石症的手術治療中。後壺腹神經切斷術,即通過切斷患者的後壺腹神經,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總之,對於臨床一些難治性耳石症的患者,在經過系統規范的診治後,如果還是「一如繼往」地暈、暈、暈,那麼手術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式,仍然是值得推薦的,尤其是半規管阻塞術。
⑺ 耳石症如何診斷,需要做什麼檢查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這個疾病沒有針對性的檢查,可以檢查和治療集於一體。耳石症的治療方法就是手法復位,同樣手法復位也可用來確診耳石症,如果手法復位後患者眩暈明顯減輕甚至消失,那麼即可診斷耳石症,如果手法復位無效,那麼基本就可以排除耳石症了。
⑻ 耳石症手術費用
如果確診耳石症一般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就行,不需吃葯。耳石症確診可採用視頻眼震電圖檢查,費用幾百元左右,一天時間就夠了。但你要確認是否為耳石症,如何確診只要有幾點:1、頭位變動時出現眩暈(天旋地轉感),多在躺下或起床時出現;2、每次眩暈多不超過1分鍾;3、多數無耳鳴、聽力下降等。如果具備這幾點基本90%以上是耳石症,當然還要來醫院確診為何種耳石症,才能選擇不同復位。也有些不典型病例則要來醫院看國及檢查後才能確診。
⑼ 耳石症能確診嗎
如確診耳石症一般採用手法復位治療就行,不需吃葯。
耳石症確診可採用視頻眼震電圖檢查。
⑽ 確診耳石症怎樣檢查_眩暈症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耳內被稱作為內淋巴的液體里游動,當人體頭位變化時,這些半規管亦隨之發生位置變化,沉伏的耳石就會隨著液體的流動而運動,從而刺激半規管毛細胞,導致機體眩暈,眩暈的時間一般較短,往往少於一分鍾,這僅相對於絕大多數管結石而言,為數較少的嵴頂結石的眩暈時間常在數分之上。這種症狀的出現常與位置變化有關,故現陣發,這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耳石症」主要表現:當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位置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為主的眩暈。常在晨起、夜卧、床上左右翻身、低頭屈身或抬頭仰視時突發出現 。 如果是耳石症的話則到耳鼻喉科行耳石復位時可確診,不是的話則可能是頸椎問題。 祝健康快樂! (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