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學打坐的正確方法視頻

學打坐的正確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4-12 04:36:14

A. 正確的打坐方法是什麼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盤坐時要求注意以下幾點:

1、臀部後半部,要求墊高一些,可墊棉墊或較薄的枕頭。這樣,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時因腰肌疲勞,慢慢彎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則任督二脈氣不通暢,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頭正頸直、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因為日常生活習慣,大多數人頭總喜歡偏向一側,或左或右,打坐時往往自己覺得頭正了。實際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時在坐好以後,在面前放一面鏡子,看一看自己頭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狀態,找到頭正頸直的狀態,找到頭正頸直的正確感覺。這樣可自動糾正體內的不平衡與氣脈。

B. 打坐的正確姿勢

1、頭正頸直。

盤坐時,由於是坐在墊子上,人容易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時候頭的位置就很重要了。懸頂豎頸,頭頂如懸絲線,下頜微微內收,頸項自然而不僵硬,人的精神狀態自然就會提起來。

2、兩眼垂簾。

眼為臟腑精氣之所匯、神氣之所聚。打坐時兩眼垂簾,可斂養五臟之氣。所謂「垂簾」,即眼睛似閉非閉,能隱約看到一絲亮光。

3、舌抵上齶。

舌尖輕輕抵在上顎齒內牙齦相交的地方,注意無需用力。這個動作也叫「搭鵲橋」,堅持一會兒就能感覺口舌生津。

4、兩肩放鬆。

垂臂松肩是一體的,隨著兩手臂前垂,兩肩自然松沉,可以體會兩腋下虛空,能夾兩個雞蛋的感覺。同時,兩掌相疊,自然垂放在肚臍稍下方。一個訣竅是注意放鬆手指,這樣兩肩就很容易放鬆了。

5、豎起脊樑。

脊背的狀態決定了整個胸腹的狀態。盤坐時豎起脊樑,自然就能達到寬胸實腹的要求了。要注意的是,脊樑要豎不要挺。「挺」的感覺是僵硬的,而「豎」的感覺是提起筋骨,肌肉是放鬆的。這些需要在練習打坐時細細體會。

6、兩足曲盤

打坐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

2、打坐時面帶微笑。

3、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

4、腿腳酸痛,歇會再練。如果一味追求盤坐的時間和姿勢,不顧自身耐受程度和個體差異,反而會傷及筋骨,造成下肢局部供氧不足,甚至損傷機體組織。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打坐

人民網-打坐養神靜心益長壽,但時間過長傷筋骨

C. 打坐正確姿勢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3)學打坐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早醒時,要給身體「3個1分鍾」。有些老人睡醒時天還沒亮,但困意已經全消。此時,不妨順應自己的身體,好好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休養身心。

需注意的是,老人起床不能過猛,至少要給身體「3個1分鍾」的緩沖時間,即靜卧1分鍾後再起身、起身後在床頭靠1分鍾、起床後雙腿下垂1分鍾,避免氣血上沖,使血壓突然波動,引起頭暈、乏力等症狀。

起床後,先試試打坐30分鍾。早起後,老人可以先試試打坐。盤腿姿勢順其自然,採取簡單的初學者姿勢、單盤或散盤均可,但一定要保證氣血通暢、身體舒適。閉上眼睛靜坐,可以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練習,幫助增加肺部含氧量,從而增加全身臟器、血管的含氧量,提升人體活力。

打坐時間太短起不到效果,一般以30分鍾為宜,但若感到體力不支,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則不必勉強。如果打坐後感到睏倦,可以再睡個回籠覺;如果打坐後神清氣爽,可根據自身情況,從事以下活動。

D. 打坐怎麼

打坐有很多種,可以自行選擇:

  1. 剛坐降天魔

    坐禪的姿勢要正確,對身心皆有益處,否則失掉坐禪的意義。坐禪時,先將身心放鬆,不可緊張,最好結雙跏趺坐,這是基本的坐法。何謂雙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邊,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邊,這又叫金剛坐是堅固不動的意思。過去諸佛皆以金剛坐而成佛。這種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們見到這種坐法,知難而退,不敢前來找麻煩。

    結雙跏趺坐之後,眼睛觀鼻端,不可東張西望。所謂「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樣才能攝持身心,將心猿意馬拴住,不令它們向外賓士。所謂「專一則靈,分歧則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頭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後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鍾一樣,四平八穩,不動不搖。不可像鍾擺那樣,東搖西晃。雙跏趺坐才合乎坐禪的姿勢。初學禪的人覺得不習慣,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緊,咬緊牙關忍耐一時,久了自然沒有這種現象,所謂「久坐有禪」,自然得到禪味。

  2. 跏趺坐易入定

    結雙跏趺坐的姿勢,是將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因為左腿屬於陽,右腿屬於陰。打坐時,左腿是陽在上邊,右腿是陰在下邊,好像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魚、陽魚),也是這樣的擺法。因為方便起見,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無定法,隨著個人習慣而決定,不必執著一定要這種姿勢。

    教你左腿壓右腿,這只是個方法而已。並不是硬性規定,一定要這樣子。總而言之,結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時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沒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塵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塵不染,那就是在用功,並不一定是坐在那裡,才算是用功。

  3. 腳不痛才是正式參禪

    學跏趺坐。起初假如腳很硬,痛得太厲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後,繼而學單跏趺;單跏趺之後,腳不覺那麼痛了,可學習雙跏趺;雙跏趺可以坐得住,腳不痛了,才是正式開始參禪。本來,參禪是沒有事情故意找點事情來做。譬如,修道人吃飽了肚子,睡夠穿暖了,沒有旁的事便參禪,「游戲人間」。

  4.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勢,身體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調和氣血。

  5. 端甘露水治百病

    坐禪時舌尖頂上顎,有時會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這叫「甘露水」。為什麼?因為坐禪坐久了,口水是甜的,雖不像糖或蜜糖那麼濃,都是淡淡的一種甜味。人常飲這種甘露水,不吃飯也不餓,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時刻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甘露水能治百病,強身健體,能開你的智慧,但必要時刻用功,不要間斷。為什麼修道人不願講太多話?因為要用功,無論搬柴運水,迎賓送客,出入往還,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純熟,綿綿密密,不想用功他也會用功,不想參「念佛是誰」他也會參。參到風吹不動,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風雨也進不來了。

    當然這種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故要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甘露水又叫「自家水」;這三個字合起來,念作「葯」字,這是延年益壽的葯,了生脫死的葯,脫出六道輪回的葯。人人皆有這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這個葯。人人只是捨本逐末,東跑西跑往外找。

    這個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過蜜糖,等到這個「葯」起了功效,身體內便產生變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處,則不知道;若得到了則時時不會放下功夫,不會間斷。但要持之以恆,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蓮華,明天牡丹。要有堅誠恆,常常用功,才會上路,若忽進忽退,徒然耽誤時間。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調和氣血。

  6. 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後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頭低低的,把頭正直起來,眼睛看鼻子,看這個鼻子是沖上沖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著口,那麼鼻上有眼睛嗎?它看口,慢慢就會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這個鼻子就會看見口了。

    這樣子鼻觀口,口就問心,自己問心,你這個心是個黑心?是個白心?是個黃心?是個紅心?你這個心是青黃赤白黑,是個什麼心?問一問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變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變色了,變了白了,變了大光明藏了,與法界合而為一了,這時就有點辦法了。

    呼吸氣,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氣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氣,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難,那麼你若能用鼻子來呼吸,鼻子這個氣吸進來要把它這個氣停止到肚臍後邊,不是肚臍下邊,那個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只是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你的呼吸氣要停止到這個地方。

    一般人有這么一句話,說你會不會接氣,你能不能接上氣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若能接上氣,外呼吸就是內呼吸,內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邊就不呼吸了,這呼吸停止了,里邊的呼吸它會動。你鼻孔沒有氣出了,在這個口也沒有氣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會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沒有亡,這樣不需要外邊的呼吸氣,內里的呼吸氣活了。

    這個時候你眼觀形色內無有,形形色色里邊都沒有了,耳聽聲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內里頭觀這個心,心也沒有,向外觀這個形,形也沒有,向遠觀這個物,物也空了,可是在這個時候,你不要以為自己就了不起了。這還是一個前方便,只不過是一種輕安的境界,你不要認賊作子,以為我就是了不起了。

  7. 暖、頂、忍、世第一

    打坐時,舌尖頂上顎,這是任、督二脈在這兒交接,任、督二脈通了,那麼氣血也通了,這時候覺得很自在。在口裡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邊去,時時這樣吞,就好像是用甘露來滋潤菩提苗一樣的,給他灌水,坐坐身上會有一股暖氣,很熱很熱的。在這個階段開始生出一種作用:第一個階段就是熱,熱先從肚子里邊熱,熱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後再回來,這么熱個幾次,這叫熱的階段。

    熱以後,經過一個相當的時間,也就是在這化學工廠里頭來化驗,化驗得差不多了,以後接著就到頂位了。頂位,就覺得頭上那兒好像有一點什麼,又好像沒有,你說有你也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是有這個感覺在頭上,總是覺得它有一點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叫頂位。頂位以後就覺得很忍不住,這種的感覺忍不住,還要忍,這叫忍位了。頂的階段過去就是忍的階段,忍的階段很不容易忍過去,覺得頭上很不舒服的,就好像有什麼東西,要把頭鑽出個窟窿似的,這個時候又忍,忍,久而久之,這窟窿鑽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這個頭上面,出這窟窿外邊去了,就好像小鳥在鳥籠子出去一樣,高興得不得了。這才是世界第一個忍,所以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個大丈夫,第一個大豪傑,沒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這個時候做世第一位,然後還要小心天天來修行。

  8. 降伏客塵五欲沉底

    坐禪,就是要清心寡慾,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塵沉靜下來。猶如一碗混濁的水,你若總動盪它,水總是混濁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靜深不動,沙塵便沉底,這是降伏客塵煩惱之初步功夫。我們身體能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在這靜坐的一剎那之間,能降伏客塵,使五欲之沙塵沉底,即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

  9. 行住坐卧都在參禪

    坐禪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從早晨兩點鍾開始坐香,一直到夜間十二點鍾睡覺,中間只有一個鍾頭休息。在參禪的期間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沒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時間不可隨便亂講話,不可隨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懶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時間,也要愛惜。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參禪、住也參禪、坐也參禪、卧也參禪;行住坐卧都在參禪,要細心來鑽研,越鑽越透、越研越明。

  10. 專心一致堅忍不屈

    我們參禪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剛的志願來,要用堅忍與恆心來參禪;要恆常不變,堅固不屈,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來的大德高僧坐了幾十年還在坐,可見修行不是那麼簡單容易,以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蓮花,坐一天就可以開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參加坐禪。要如何專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樣專心一致。能用這種誠心、堅固心,念茲在茲地參禪,則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11. 坐如鍾,行如風

    參禪可修定,參禪這種法門是無為而無不為。表面看參禪是無所作為,實在一個人參禪,就有一個人在法界中幫助正氣伸張。如果每個人都參禪,世界上就沒有戰爭了。

    雖然說「久坐有禪」,但真正的參禪,不單只坐才有禪,站著也可以參禪,走路時、睡覺時,同樣可以參禪,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參禪。用功的人不管閑事,時時刻刻照顧話頭,念茲在茲地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參到極點,行、住、坐、卧皆有威儀。

    「坐如鍾」:坐得穩定,不可以像鍾擺般搖搖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舌尖頂上顎,有涎液則吞進肚裡去。

    「行如風」:跑香時如疾風,風颳得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因為用功時無人無相,所以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慢行時,猶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立如松」:站立時,直著腰,軒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樹那樣地直。

    「卧如弓」:睡覺時,要托腮搭胯,右脅而卧,作吉祥卧姿勢。

    永嘉大師雲:「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葯也閑閑。」達摩祖師曾經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葯,也咽進肚裡去,可見他無我相,把生死視作等閑。 人用功時,驚天動地鬼神泣,魔王也震驚;人用功時,魔王無能施其技,所以震驚了。我們若能二十一小時腳踏實地,分秒必爭地用功,必然驚天動地。我們修行無為法,先從有為法著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為,坐香是無為,故說,「無為有為,有為無為;即有為,即無為。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有為。」

  12. 功夫日增煩惱日減

    坐禪就是像馴馬師、馴猴師,很不容易的;雖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為其難。在這世間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費力的,坐禪亦復如是,必要費一番功夫。你能將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處,功夫就會日增,而煩惱也日減

  13. 打坐如抽絲剝繭

    我們打坐,正在抽絲剝繭。我們如蠶作繭,被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所捆。這七情雖不能立刻斷盡,也得一點一點把它減輕。

喜:不要過份喜悅,一笑就笑到發狂。

怒:更不能發脾氣,所謂「星星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禪時心平氣和,坐得很平安,一旦發脾氣則百病叢生,周身骨節疼痛,因為瞋火已把菩提樹燒光了。

哀:不能過份悲哀不節。

懼:心有恐懼,則不得其正。

愛:見到美色生愛欲心,見到旁人有好東西便想占為己有,這都是貪愛心。

惡:惡剛與愛相反,愛到極點便厭惡了。欲:這包括一切慾念,皆與道不相應。

這七情要一點一點減輕,故要時時勤拂拭。七情減輕到極點便沒有了,這時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參禪,都在用功。這時已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勝造恆沙七寶塔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一須臾,包括無量大劫。無量大劫不離開現前一念;現前一念沒超出無量大劫。能夠靜坐一須臾,這時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沒絲毫妄想,一念不生,萬緣放下。

這時候縮無量劫一念,放一念為無量劫。若能靜坐一須臾,或半個小時,或三、五小時,甚至七晝夜,還是靜坐。這時候真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種功德,比你造恆河沙數七寶佛塔還大。

為什麼?因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終歸斷滅。若能達到無身心,無世界,這時自己的般若智慧現前。這種智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嗅之無味,但菩提覺性宛然存在。

若能須臾間,在很短的時間內,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與本來佛性相應。本有佛性能照了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因為被無明遮蓋,本有的太陽光(智慧)不現前,被烏雲遮蓋了,而天昏地暗,於是分辨不清,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認賊作子,顛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來。

E. 打坐的正確方法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里勞動產生,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抵上齶,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松,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嘆。"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獃獃住,什麼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F. 如何打坐手怎麼放

推薦你看一下南懷瑾的書,中間有如何打坐的詳細描述,不僅僅是如何坐的問題,關鍵是你如何坐的久,如何靜心,如何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何能聚集能量。如下是部分節選片段:

南師談打坐 老師說:「您們還沒有辦法坐雙盤足,就用單盤好了。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右足放在左足 上面。如單盤也不行,沒有關系,就把兩腿交叉架住就好了。注意:把坐墊弄好,坐下去時,臀部下面要稍微墊高一點,免得身體重心向後仰。脊樑直豎,自然一 點,不要過分用力。兩手圈結在小腹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二個大拇指輕輕相柱,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應 就好。頭要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稍微壓住頸部左右二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雙目微張,好像半開半閉的視若無視。目光放在座前七、八尺處。舌頭 輕微舐抵上顎。把腦神經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臉上笑一點。另外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把毛巾蓋在雙腿上。好,就是這樣。
老師說,在他的《靜坐修 道與長生不老》一書上也說過:「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和水以及土壤的營養,才能生長茂盛。人呢?卻和植物顛倒相反,他的根在頭部, 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四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他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而分散,反歸根本而培養它 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無害的。

老師說:坐著並不難,而是如何用心。如果把一念空了,就好了,如何把心念一下清凈下來,方法很多,如眼睛平視前方,對著前面的人或像,或一個目標,眼盯著看,心念就會慢慢清凈下來。如果有妄念,思想,不要設法去除妄念,每一個妄念來時,不去理它,它自己會跑走的,不用我們去管它。
如 果我們上座後,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因為它本來空,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還理它干什嘛!為什麼在那裡空妄念?縱然您把妄念空 了,那個空的境界,也是一個大妄念,況且您那個空的境界,如果不作功夫,不打坐,也就沒有了,又變走了,可見空也是妄念。

心念靜下來,就可以學習「定」,什麼是定呢?大家認為什麼都不知道叫定,覺得自己還清醒,就不是定。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叫定。既不散亂,又不昏沉到底是什麼 樣子?若說沒有樣子,那您正昏沉,若說有樣子,那您正散亂。若說您坐在這兒,像藍天一樣的清明,即是幻想境界,要真做到沒有身心的存在,而與天空一樣的 清,無界無邊既不散亂,又不昏沉,若能如此,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個重點,一切妄念都是妄想,當你知道是幻想,那個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個方法,如觀想啦,煉氣啦等等,去除那個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為什麼?因為作功夫才有,不作就沒有,所以是靠不住的。

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一點都解脫不了,放不下來,轉不了。我們作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檢查,找出自己的毛病,管理自己,改正自己。我們自己檢查一下,打坐不落在散亂,即落在昏沉,再不然落在簡略,做不到作意的專一。作意就是注意,修止修定的初步,非要作意不可。
修定的第一步,要作意才能得止,道家的守竅,密宗的觀想,凈土的念佛,禪宗的參禪、參話頭,都是作意的意思。第六意識沒有堅固形成一個境界以前,是不能得止的。
心境沒有專一,不能得定,如果您修空定,一切妄念不管,能看住這個妄念,把這個作意畢竟專一,也算是得定。
打起坐來,表面上看來嚴然修道的樣子,實際上心裡頭的貪嗔痴等心所牢固得很,根本煩惱、隨煩惱都來了。
也就是您所有的心,妄念,貪嗔痴等心理行為他們一點都沒有轉化的話,怎麼能得定呢!
現在一般人學禪,盤起腿來,坐上半個鍾頭也好,一個鍾頭也好,都在內守幽閑;再不然就是空心靜坐,連頑空都不如。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須要有所緣。這個有所緣,就是知覺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識部分,緣在一點上面。
先 是這一念無中生有,觀起來是假觀,就是作意。把他觀成了以後,身心忘了以後,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緣空掉,就是「空觀"。到空觀現前,放下萬緣的空,才是真正 的空。然後要空就空,要有就有,這就是「中觀";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變化無量。總之,非經過這個修持不可。什麼是頑空修法呢?上座後,心裡頭什 么也不想,只念個「空」,一路空下去,把神經都放鬆了,腦子也放鬆了,有人就用這個法子治好了緊張的毛病。

現在再回過頭來講,我們修「止」,必須要修所緣,意識假造一個東西。比如緣呼吸,為什麼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變成一個所緣的對象。
我 們盤起腿來,都在搞身體上的感覺,腰發酸,腿發麻;再高明一點,覺得這時清清靜靜,這清靜也是感覺上發出來的,我們多半被感覺拉著走,再加上看過書,學過 密宗,唔,要通夾脊了;嗯,命門這關通了;都是第六意識後天加進來的知識配合,在那裡製造境界。打坐坐在那裡忙得很,道家的,密宗的,都搬進來,然後自己 還要加上註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註解,而且把這個當成功夫。真正修持,就要嚴格檢查自己的這種心念才對。
您必須堅定於所緣,不被氣脈的感覺牽走,身上有一點感覺反應,要統統不理,這個就要靠智慧解脫了。真正達到不受感受的牽制,真能不理這個感受時,真氣脈就來了。這個時候,我們生理上的感受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但大多的人想專一於意識境界的所緣境,都做不到。
坐在那裡,一念求定,靜靜坐下去,知道自己妄念來了,知道自己散亂,知道自己昏沉。散亂、昏沉來了就知道;沒有散亂、昏沉也需要知道,永遠保持這個,就是我們的所緣境界,但是我們就做不到。
打坐無所成的人,其原因為他們第六意識作意的所緣境界,始終沒有達到專一。不要以為能靜坐幾個鍾頭,氣脈也有一點反應,就算是什麼成功,沒有用的,靠生理來的不是道,因為生理機能一衰退就沒有了。如果一上座就保持自己靈明覺知,不用什麼假想,那是最好的了。因為假想往往會配合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很多幻境,幻境就是魔境,看見什麼光,聽到什麼聲音,聞到什麼味道,等等都來了。這些幻境,都是我們阿賴耶識下意識里存在的觀念所造成,自己並不知道。幻境每個人不同,因為各人所帶來的阿賴耶識種子不同的緣故。
有些人看到魔,有些人看到鬼,實際上都是我們下意識的鬼名堂,自己很難檢查出來。
其實真正靈明清凈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著就行,但這也是所緣,要永遠保持這一念,中間不落於昏沉雜念思想中,就保持這一知,不過有了這一知,心心 念念知道清凈,心心念念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第一剎那那一知,就是了。如果還一直念著,我要保持這一知,那就又過頭了。我們知道這一知清凈,清 凈以後就不理了,就過去了,不就對了嗎?如果還一直念著清凈這一知,就又不對了。
這樣保持以後,生理是自然起變化的,這就是四禪八定一步一步的修持功夫,都離不開這個身體。
現在以見地、修證、行願三樣一起來講,我們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行願。什麼叫行願,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為。我們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沒有發出來的行為,一切 的行動是思想的發揮。我們想求得它,這是在追求一個形而上的問題。追尋能夠發生思想的根源。在行為上,思想上真正作到了空,幾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 思想完全空變成無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這樣。

我們作功夫,打坐不能進步,以為方法不對,拚命找名師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騙。功夫不能進步,為什麼不能得定,是因為心行沒有轉。心理行為一點都沒有改變的話,功夫是不會進步的,見地也不會圓滿。我 們修行,先看空這個人世間,所以先求出離,跳出來不管。因為跳出來不管,慈悲就作不到。所以口口聲聲談慈悲,自己檢查一下心理看看,慈悲作到多少呢!第 二,貪嗔痴慢疑,我們又消除了多少。還有功夫作得好的人,靜坐的境界盡管好,下坐以後,所有的行為同靜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論講得好,作出來完全相反。有些 人,只要學佛打坐三天,然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起來了,這個心行沒有一點轉,怎麼能得定呢!修道沒有證果,不能證到空,就是心裡行為自己轉化不了。所 以坐起來,只抓到意識境界造成的一點空,以為那就是道了。真正作到謙,才真能做到菩薩的慈愛。道家老子雲:「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 敢為天下先就是謙。佛家講到什麼程度呢?講到「無我」,謙虛到了極點就是無我。

所以我們在靜定中,隨時要檢查自己,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那是不正常的,我們要真正地去反省自己,檢查自己。我們多行一點善,念頭轉善一點,您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們打坐為什麼靜不下來?檢查起來就是煩惱。煩惱里頭隱藏許許多多罪惡的種子,許多罪惡的因素,都是由煩惱而來。假如我們轉掉了煩惱這個東西,完全轉清了,這個時候,心境會比較清明一點點,然後我們才能夠檢查自己念頭的起滅。
自己每一天要隨時檢查自己,看看心理的行為中,煩惱罪惡的狀態解除了多少,檢查今天善行作了多少。功夫到了氣住脈停,只能說明心的功能,證明唯心所造的功 能,的確可成就這些功夫,神通等。願呢?更難談了,行願不到,見地不會到的,換句話說,行願不到,修證功夫也不會到。坐的好有什麼用,我們打坐是在那裡偷 盜,而同一時間,社會上那麼多人卻為我們在忙碌,所以我們檢查自己,我們的行願就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也就是說,隨時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 到怎樣去幫助他們。可是我們做到了沒有?

我們要從心理行為上改進自己,漸漸的,功夫、見地自然進步。這不是說教,是我的親身體驗,不從這里下功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會證果的,心行的改變比打坐,比修證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您的定力,打坐就隨之進步一天。所 以說,為什麼不能得定,甚至連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過了幾天就沒有了,盤腿打坐與定沒 有絕對的關系。至於坐在那裡,您身心能不能轉過來呢!其實道不在打坐的姿勢,要在心行上檢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夠談到定。
見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證到了就是報身,行願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間,這個修證不到,不談!現在社會上,一般講的功夫都有問題,因為全世界都在心理變態的狀態中,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證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談。你們自己好好地去體會一下吧!
以上都是老師單獨教導學生所說的話,我在旁邊聽過好幾次,也在老師的書上《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及《如何修證佛法》看到過,同時也會背,所以特別抄在這兒,為的是使大家知道,打坐不是就坐在那兒,而是要由心裡,自己的行為上做修正,打坐只是方法不是目的。

G. 請問打坐的具體方法,打坐腰痛厲害

普通人不要學打坐,瑜伽坐。
這都需要很高的身體素質的。
比如經絡通暢,骨骼松軟,這樣才可以打坐,瑜伽。
普通人的骨骼都硬化了,經絡都不通,還有要拉筋。
這些基本功你是看不到的,也沒人告訴你,你只會看到別人上來就打坐。
自己也跟著模仿,結果出來問題,把腿搞傷,也沒人救你!

H. 初學打坐的正確姿勢

初學打坐的正確姿勢的話應該是兩個腿盤起來,然後背挺直抬頭挺胸的一個姿勢,這種姿勢的話也是比較有氣勢,有感覺的一種。文雅的坐姿,不僅給人以沉著、穩重、冷靜的感覺,而且也是展現自己氣質和風度的.重要形式。良好的坐姿應是:款款走到座位前,背向椅子,右腳向後撤,使腿肚貼到椅子邊,輕穩坐下。坐姿的基本要求是端莊、大方、自然、舒適。上體正直、兩肩齊平、雙手自然搭放。男士雙膝並攏或微微分開,並視情況向一側傾斜,兩腳自然著地。在社交場合,不論座椅子或沙發,最好不要坐滿,正襟危坐,以表示對對方的恭敬和尊重,雙目正視對方,面帶微笑。女士的坐姿應溫文爾雅,自然輕松。其基本要求是,腰背挺直,手臂放鬆,雙腿並攏,目視於人。如穿裙子人座時,可將裙子攏一下,以免裙底「走光」 。與人談話時,通常可以把雙手輕搭在沙發扶手上,但不可手心朝上;也可以雙手相交,放在腿上,但不可相交超過手腕二寸。還可以將左手掌搭在腿上,右手掌再搭在左手背上,這種坐姿顯得比較優雅。坐在客人面前,談吐之間不要手腳亂動,更忌手舞足蹈。除了特別親昵的客人,一般不要半躺在沙發上,這樣很不文雅。
女士入座後,腿位與腳位的放置有所講究,以下三種坐姿可供參考:
雙腿垂直式。小腿垂直於地面,左腳跟靠定於右腳內側的中部,雙腳之間形成45 度左右的夾角,但雙腳的腳跟和雙膝都應並攏在一起。這種坐姿給人以誠懇的印象。
雙腿斜放式。雙腿並攏後,雙腳同時向右側或左側斜放,並與地面形成45 度左右的夾角,適用於較低的座椅。
雙腿疊放式。雙膝並攏,小腿前後交叉疊放在一起,自上而下不分開,腳尖不宜蹺起。雙腳的置放視座椅高矮而定,可以垂放,亦可與地面呈45 度角斜放。採用此種坐姿,切勿雙手抱膝,穿超短裙者宜慎用。
坐姿最忌諱的是弓腰曲背,兩腿搖抖。尤其是女士切忌雙腿分開和高蹺「二郎腿」 ;穿裙子時切忌襯裙露出,以側坐為美。
所以坐這趟,我覺得尤其女士一定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場合。都會影響到你的一個個人。

I. 打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上,稱如意坐。兩種坐姿都可以採用,也可以在腿痛時輪換交替。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

(9)學打坐的正確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早醒時,要給身體「3個1分鍾」。有些老人睡醒時天還沒亮,但困意已經全消。此時,不妨順應自己的身體,好好利用早起的這段時間,休養身心。

需注意的是,老人起床不能過猛,至少要給身體「3個1分鍾」的緩沖時間,即靜卧1分鍾後再起身、起身後在床頭靠1分鍾、起床後雙腿下垂1分鍾,避免氣血上沖,使血壓突然波動,引起頭暈、乏力等症狀。

起床後,先試試打坐30分鍾。早起後,老人可以先試試打坐。盤腿姿勢順其自然,採取簡單的初學者姿勢、單盤或散盤均可,但一定要保證氣血通暢、身體舒適。閉上眼睛靜坐,可以進行有節奏的深呼吸練習,幫助增加肺部含氧量,從而增加全身臟器、血管的含氧量,提升人體活力。

打坐時間太短起不到效果,一般以30分鍾為宜,但若感到體力不支,尤其是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則不必勉強。如果打坐後感到睏倦,可以再睡個回籠覺;如果打坐後神清氣爽,可根據自身情況,從事以下活動。

閱讀全文

與學打坐的正確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37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91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13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6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63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43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10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25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32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8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91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8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60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800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8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11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9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3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