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該沉澱池的表面積、沉澱區的有效水深和有效容積。
1、首先確定表面負荷q;
這個是關鍵,如果有條件的話做下實驗,按照q=Q/A=u(截留速度) 最合適,就是根據SS物從一定高度H落下的時間t(u=H/t);給排水設計手冊有一般平流
沉澱池
q按照1.5~3(m3/m2.h)來設計,你不怕
池子
大浪費投資的話就取q=1.5好了。
根據我的感覺,
造紙廢水
的截留速度很慢,因此表面負荷更小,應該在0.8-1.2;所以如果我來設計的話就取1.0,也便於計算啊:)。
2、沉澱池表面積
A=Qmax(時最大流量)/q表面負荷
終於可以確定了!
沉澱池表面積A=(3000*1.5)/24/1=
187.5m2
3、沉澱池有效水深h
參考平流沉澱池
水力停留時間
1-2個小時(如果想知道為什麼呢,把你的SS在
燒杯
里做下實驗,看看最佳沉澱時間吧,一般1-2小時為最佳效果,超過沒太大效果)。
按照2個小時,那麼h=u截留速度(就是表面負荷)*t(水力停留時間)=1.0*2h=
2m
,一般池深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a.擋風層(超高)一般高度設計為△h=50~60cm
b.清水層
一般定為h1=50cm
c.
固液分離
層
h2=0.5×q
A
×(1+RR)/[1-(CSV/1000)]
d.污泥層
h3=0.3×q
SV
×(1+RR)/500
e.
污泥濃縮
層
h4=q
SV
×(1+RR)×T
th
/C
其中b\c\為有效水深
4、沉澱池的
有效容積
V
V=Ah=187.5*2=
375m3
一般平流沉澱池大於500m3的話就要並聯建2個了;現在看來不用了。
2. 沉澱池表面負荷如何計算
通常沉澱池的表面負荷取值范圍為1.0-3.0m³/(㎡*h)
若是計算當前正運行的沉澱池的表面負荷
流量/沉澱池表面積=表面負荷
若是從設計角度考慮
需要綜合工藝流程,污水性狀,沉澱速度,沉澱區污泥容積,排泥量,排泥頻率等參數進行設計。
3. 沉澱池的計算方法
沉澱池按照形式不同,分為平流式,豎流式,輻流式,斜管沉澱池,其計算方法大致都是根據表面負荷來確定面積及池深。詳細的計算請參見《給排水設計手冊》第五冊,城鎮排水。
建議提問者自己先研究計算方法,然後如果有不明白的究某一個知識點提問會更有針對性些。
4. 如何計算沉澱池的沉澱時間
「沉澱池的池長設計公式 L=VT*3.6」在這個公式中規定了L用 米 做單位,速度V用 毫米/秒 做單位,而 T 用小時做單位。因為 1毫米/秒 * 1小時=[(1/1000)米/(1/3600)小時]*1小時=3.6米,所以公式前邊或後邊有個3.6的系數。實際上你用公式 L=VT,連單位帶數值代入計算,再化成所需要的單位也是可以的,我個人認為公式 L=VT 更好、更容易理解、更不會搞錯。
池長就是等於流速乘以沉澱時間,千萬不要3.6倍!
5. 關於沉澱池沉澱時間的計算
長度×寬度×有效高度÷流量就可以了。
6. 急求混凝沉澱池設計計算過程
一、 混凝反應池
1.混凝劑投加方法
選用濕法投加,適於各種形式的混凝劑,易於調節。採用重力投配裝置,操作方法簡單,混凝劑在溶葯箱內溶解後直接將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應槽
由於對場地使用沒有限制,故混凝反應池採用平流式隔板反應池,該池反應效果好,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絮凝體形成的適宜流速為15-30cm/s,時間為15-30min左右。
取流速為20cm/s,停留時間為T=15min=900s,Q=0.012m3/s,則反應池容積為
V = 8.10900012.0Qt (m3) 取水深為h = 0.5 m,則反應槽面積為 S = V/h = 10.8/0.5 =21.6 (m2) 分6個廊道,則每個廊道面積為 S1 = S/6 =21.6/6 = 3.6 (m2) 取廊道寬為0.6m,則長為6m 。
7. 二沉池的沉澱面積和有效水深的計算有哪些方法
沉澱池表面積 A=3600Q/t
2沉澱池有效水深 h=qt
3沉澱池有效容積 v=Ah
4沉澱池長度 L=3.6vtQ-設計流量(m3/h)
q-表面負荷(m3/m2.h)(相當於沉澱速度)
v-沉澱池設計流速
N-設計人口數
T-兩次清污泥時間間隔
其它參數不需要講了吧,你的描述了已經表達了。比如說沉澱池表面積A之類的。
另外,污泥區容積的這個公式只能用於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污泥區容積需要根據進沉澱池對ss的去除率和加量來計算。
5沉澱池總寬度 B=A/L
6沉澱池個數 n=B/b
7污泥區容積 v=SNT/1000
解釋為(注意大小寫哦~~)
列:S為每人每日污水量,L/(人#8226;d)